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介紹香港的景點導遊詞5篇 香港魅力盛景:完美的導遊詞

其他文案 閱讀(8.58K)

香港,作爲東亞的國際都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無數遊客的目光。這座城市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擁有衆多令人心馳神往的景點。從維多利亞港的璀璨夜景到迷人的太平山頂,再到傳統的漁民村落,香港無疑是一個充滿活力、別具一格的旅遊目的地。隨我一起,探索這座城市的魅力吧!

介紹香港的景點導遊詞5篇 香港魅力盛景:完美的導遊詞

第1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由於港闊水深,爲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爲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爲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7000多年前當海平面比現在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後來隨着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爲了今日的海港。

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紀錄爲3.96米,紀錄於1962年臺風溫黛襲港期間產生。因全球氣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積物,以及南中國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_年共50年其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釐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而且在1987年至1999年期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過,在1999年後,維多利亞港水位急速下跌。

維多利亞港在香港開埠之時頗爲廣闊,因爲當時兩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線。在今日北角東部,直到1930年代還是一個海灘,而在1970年代時,即使在筲箕灣的碼頭,仍然會有人在岸邊游泳。然而,隨着都市的發展,使污水不斷排入海港裏,使海港受到極大的污染;加上維多利亞港兩岸不斷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內變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當香港政府草擬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曾建議把海港從維多利亞港外遷到青衣的藍巴勒海峽或南丫島外的博寮海峽,但未有成事。

維多利亞港是國際上重要的港口之一,據政府紀錄,維多利亞港20_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商船分別有39,040和190,820航次,海上運輸相當發達。早期,維多利亞港已被視爲重要商港,直至後來海港西部的葵涌及青衣貨櫃碼頭的興建,香港海運才逐漸離開維多利亞港中心地帶,轉而以旅遊和交通爲主。現時,維多利亞港仍有不少貨船往來,中流作業及內河商船仍然十分頻繁。香港現時處理的貨物對整個華南地區極爲重要,而且大部份貨物大部份地區與華南地區有關。

維多利亞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港口水域廣闊,平均水深達12米,海底泥層亦沒有淤泥阻塞,可同時容納上50艘萬噸級的大型遠洋輪船。另外,港口東面的鯉魚門和西面的汲水門較窄,加上受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的羣山所包圍,形成港口四面環山,強風因而爲山勢所阻。港內又設有多個天然及人工的港灣與避風塘,足以讓船隻在平日甚至熱帶氣旋來臨時,免受風浪侵襲。此外,由於香港氣候暖和,港口終年不結冰,船隻可自由進出。基於各項優秀條件,香港因而成爲優良轉口港。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介紹香港的景點導遊詞5篇 香港魅力盛景:完美的導遊詞 第2張

第2篇

我們現在暢遊的維多利亞海港是世界聞名的天然港,維多利亞海港的東面以啓德機場後面的鯉魚門爲界線,而西面則以青馬大橋那邊的汲水門爲界,面積4,900公頃,它和美國的三藩市、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同樣是世界最佳天然海港。維多利亞港每天平均有250艘遠洋船以及超過23,000艘其他類型的商船經過,貨櫃船來到後會停泊於九龍西面的葵涌碼頭。豪華遊輪則靠在尖沙咀的海運大廈。海港上經常有來往香港澳門的飛翼船和噴射船,在黃昏和假日,則多了一些出海暢遊的私人船舶和帆船。在維多利亞港捕魚的漁船甚少,漁船要開到南中國海一帶纔有魚獲。

請各位再看看左右兩岸的建築物,在兩岸對比之下,您會發覺九龍的樓房建築較齊,幾乎差不多高,而香港的就不同了,高高低低的,這是因爲98年以前,機場在九龍東面,樓房的高度有所限制以免影響飛行航道。機場遷離市區後,較高的建築物在九龍相繼冒起,形成一些鶴立雞羣的局面。

除了地形外,歷史也給香港分成三大區域,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滿清政府於1842年中英戰爭戰敗後與大英帝國簽定南京條約時把香港島永久割讓。滿清政府又於1860年第2次中英戰爭後再與大英帝國簽定北京條約把昂船洲和九龍界限街以南之土地永久割讓。其後在1898年,大英帝國再向滿清政府租借深圳河以南的土地與及235個外島,爲期99年,自此香港成爲英國殖民地。

在1982年,中英雙方就中國重新對香港行使主權一事展開會談,並於1984年12月9日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爲香港定下回歸時間表。

在1997年6月30日,英國國旗紛紛降下, 香港結朿了百多年的殖民統治。

7月1日零時零分,中華人民共民國國旗在香港各處升起, 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第3篇

香港人有他們的“南方之珠”,就是外地旅遊者一般不知道的在香港南面海上的一串小島,包括南丫島、大嶼山、長洲、坪洲等,都是香港人平時度假愛去的地方。其中南丫島是最有特色的,最近,央視熱播的《美味情緣》講的就是南丫島的故事。其實,南丫島不僅有美味的海鮮,更有奇麗的風光,在那裏洋人和華人幾乎各佔了一半,而住在那裏的年輕華人也常是一副古怪的裝扮,充滿了異國情調,人們自由的生活方式又充滿了嘉年華會(狂歡節的香港叫法)的嬉皮氣氛。生活不羈的人、渴望自由的人愛到那裏去,因爲在那裏讓人忘掉了喧囂的香港,就像處身在一個生活的別處,60年代爵士樂所唱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那麼一個神奇的地方。

南丫島,被香港老人稱爲“博寮洲”,是繼大嶼山和香港島之後的第三大島嶼,位於香港島的南面,面積約14平方公里,島上的居民大多住在北面地勢較平坦、可用作耕地的榕樹灣一帶。從香港島坐船過去,只需30分鐘就能到達島的兩個港口索罟灣和榕樹灣。南丫島一直是安靜祥和的,因此六七十年代後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和居港外籍人士到榕樹灣一帶聚居,大街上也開設了不少西式餐廳和酒館,瀰漫着一種異國浪漫風情,最有名的酒吧有“旺達喇嘛”,它對面和旁邊則是最有名的港式茶餐廳“多見面茶餐廳”和“英記”。除了各國美食雲集外,沿着榕樹灣道走,一路上都是精緻的小店鋪,有賣手工藝品的、有賣綠色生活用品的、也有各類自制餅乾出售,這兒的人都好像60年代西方的嬉皮士一樣熱愛樸素自然的生活,又在乎獨特的生活品位。其中有一家最值得一去的是“南丫書蟲”小店,店內一邊賣綠色食物,另一邊賣的是中英文舊書,以藝術書爲主,店主也是藝術家。

我作爲年輕人,最喜歡去的是島西方的洪聖爺海灘,洪聖爺海灘離榕樹灣碼頭約20分鐘路程,沙灘面積不大,但水清沙細,加上設備完善,是弄潮兒的樂園。洪聖爺沙灘附近設有燒烤場,沿岸多處也適宜垂釣。白天很多小孩子在玩水、堆沙堡,而到了夏天的晚上,常常有年輕人組織的樂隊露天演奏、嬉鬧,最熱鬧的時候有人把那裏說成是60年代美國舉行通宵達旦搖滾演唱會的地方——胡德史托克。的確,月下海前,人們在音樂中狂歡,一片迷幻。

但南丫島最吸引我的還是在那裏居住的人,這裏住了很多藝術家,他們各有個性又能和睦共處,爲南丫島營造出一個藝術之村的氣氛。

藝術家都喜歡住在山上,我認識的兩個年輕人“fred sir”和“志偉”也一樣,他們的家在北面山路“家樂徑”的兩旁遙遙相對。他們倆都是玩音樂的,不過“fred sir”喜歡的是60年代的爵士樂和布魯斯,志偉喜歡的卻是七八十年代的英式搖擺樂。他們的愛好也表現在他們家的裝置上,“fred sir”的家一進門就是他自己畫的大幅油畫:一個薩克斯風演奏家的肖像;志偉的家裏卻貼滿了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海報。倆人只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家裏音樂總是飄過不停。他們就是這樣按自己的方式率性自由地生活着。

南丫島上這樣的人估計還有1000個,所以我建議你到這個“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世外桃源玩的時候,多多留意這些“化外之民”,從他們身上,你得到的樂趣和人生啓示可能遠超過你在那裏的綠水青山上得到的。

第4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大嶼山(中國大陸方面有稱爲大濠島,視爲萬山羣島的一部份)位於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面積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島大84%。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屬於離島區,但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汲水門等,在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市區,所以不少土地都未開發;但因此成爲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處。隨着與赤鱲角新機場相關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成,青馬大橋(含地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及汲水門大橋把大嶼山及市區連接起來,以及東涌新市鎮的開發,使前往大嶼山變得更容易。

大嶼山爲全港最大的島嶼,面積約爲144平方公里,共有村落47個,其中三個——梅窩、東涌及大澳近期已發展成爲新巿鎮。而78.4平方公里的土地則劃爲大嶼山郊野公園。香港國際機場、迪斯尼樂園也位於大嶼山上。

大嶼山(中國大陸方面有稱爲大濠島,視爲萬山羣島的一部份)位於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面積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島大84%。大嶼山大部分地區屬於離島區,但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汲水門等,在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香港島以西約10公里(6哩)的島嶼,爲中國香港特區新界的一部分。長約27公里(17哩), 寬約9.5公里,面積150平方公里(58平方哩)。 大嶼山的最高峯鳳凰山高934公尺(3,064呎), 島上遍佈草地及灌木叢,沿海岸有小塊可耕地。栽種稻米及蔬菜。1980年代早期曾有開發大嶼山的計畫,包括沿南部和北部海岸建新的國民住宅,由新界(東北)築一座橋通此,以及在北部的小島赤鱲角建一座新的國際機場(1998年4月正式啓用),以疏解香港與九龍的擁擠狀況。位於西南的石壁水庫爲集水設施;島上有公路網,渡船可通屯門和維多利亞。

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市區,所以不少土地都未開發;但因此成爲了香港人度假的好去處。隨着與赤鱲角新機場相關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成,青馬大橋(含地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及汲水門大橋把大嶼山及市區連接起來,以及東涌新市鎮的開發,使前往大嶼山變得更容易。

大嶼山遠足路線由昂坪開始,可眺望石壁水塘的美麗景緻,然後繞着鳳凰山北面的山坡前進。朝着東涌谷緩緩而下,會經過樹林、山溪、舊炮臺和庵堂。放眼遠望,現代化的赤鱲角機場與原始郊野構成強烈對比。大嶼山上的著名遊玩景點有:天壇大佛、寶蓮寺、昂坪360、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梅窩(銀礦灣)、貝澳溼地、大澳水鄉、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鳳凰山、大東山、大白灣等。

第5篇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天壇大佛坐落在香港大嶼山木魚峯頂,是當今世界上最大露天青銅坐像。佛像身高23米,連蓮花座及基座總高約34米。重250噸,由202塊青銅焊接而成。重5噸的佛面,在澆注時加入約2千克黃金,更添光彩。大佛造型集雲崗、龍門佛像和唐代雕塑技術之精華,莊重慈祥。坐南朝北,右手齊胸屈舉,五根手指平伸,示“無畏印”,代表拔除痛苦;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稱“與願印”,寓意施予快樂,表現了大雄大力與大慈大悲。被譽爲尖端科技與東方藝術的結晶。

從木魚山腳登上天壇底座,有260級石級。底座仿北京天壇圓丘而建,故名。內部結構分3層:功德堂、展覽廳和紀念堂。功德堂立有捐款者姓名的石碑。興建大佛的構想緣起於1973年,當年並開始籌劃。1981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籌建委員會,專職研究籌建工作,包括審定佛像藝術造型、建築材料及施工細則。其中大佛形象設計曾八易其稿,僅總工程設計一項,繪製圖紙達5000多張。1986年5月由中國航天科學技術諮詢公司總承包這項工程。1989年10月13日,大佛最後一塊銅壁安裝完成,當日舉行了莊嚴的圓頂儀式。這個製作耗時3年,凝聚了信衆、佛教界人士、藝術家、技術工程人員等無數心血。

在香港島以西的海面浮立着地域寬闊、風光秀麗的大嶼山。島上坐落着雄偉壯觀的寶蓮寺,而天壇大佛就矗立在寺旁海拔482米的木魚峯上。

天壇大佛是九十年代初建成的一座大銅佛,由中國航天科技部設計和製作,大佛身高26.4米,加上大佛底座三層,總高度近34米,佔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重量高達250噸,由200塊青銅鑄件砌成,佔地面積約6567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露天釋迦牟尼青銅像。因其基座是仿照北京天壇而設計,故習稱天壇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