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談中國詩》教案與教學反思

教師文案 閱讀(5.81K)

《談中國詩》是錢鍾書所寫,欣賞領悟《談中國詩》的深度和溫度,將是一個愉快的精神桑拿的過程。下面就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談中國詩》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談中國詩》教案與教學反思

《談中國詩》教案1

知識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2.瞭解中國詩歌與西方詩歌的異同。

能力目標

1.熟知中國詩歌特點,提高解讀詩歌的能力。

2.掌握比較研究的方法,並學會藉此研究其他文學現象。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熱愛生活,熱愛詩,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瞭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的行文佈局的特點。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學方法

1.反覆誦讀,瞭解大概。本文寫得典範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佈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覆吟誦。

2.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的特點在於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徵,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於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麼,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瞭解詩的特點,那麼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鍾書先生191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O_on)學位。後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後,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後,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於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解放後,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_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註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鉅著,體大思精,旁徵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爲“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徵。

學生思考後,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徵。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佈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鍾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並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着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後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爲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藉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徵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築物就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於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瞭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談中國詩》教案2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瞭解大概。本文寫得典範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佈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覆吟誦。

2.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的特點在於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徵,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於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麼,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瞭解詩的特點,那麼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鍾書先生191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O_on)學位。後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後,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範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後,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於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解放後,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註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鉅著,體大思精,旁徵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爲“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啓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徵。

學生思考後,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徵。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佈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爲綱,以比較爲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鍾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並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着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後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爲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於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藉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徵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築物就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於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瞭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錢鍾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爲“文化大家”!

六、佈置作業

試用比較的方法探究:與中國古詩相比,中國新詩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特徵。

《談中國詩》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中國詩的一些特點;2.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段落結構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脈絡,進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養目標:1.引導學生掌握通過抓住關鍵性語句劃分段落和歸納段意。2.學習作者在中國詩與外國詩的比較中,歸納中國詩的特點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對我國優秀的詩歌藝術的熱愛之情。

四、美育滲透目標:1.對文中的比喻進行分析,體會比喻的含義和表達效果;2.鼓勵學生對作者觀點提出不同意見,提高自主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重點:1.引導學生了解中國詩的一些特點;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難點:1.引導學生掌握通過抓住關鍵性語句劃分段落和歸納段意。2.對文中的比喻進行分析,體會比喻的含義和表達效果。

一、導入課文

我們學過《咬文嚼字》和《說木葉》,都或多或少和中國詩歌有所關聯。《咬文嚼字》中舉了很多古人推敲詩歌語言的例子,說明語言文字總是和情感相關聯的。《說木葉》則談了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性的特點,啓示我們注意把握詩歌中的傳統意象的內涵。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略)(學生閱讀,瞭解)

2、需牢記的代表作:(學生分析,教師指導學生牢記)

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

長篇小說:《圍城》

短篇小說集:《人獸鬼》

學術著作:《宋詩選注》《談藝錄》《管錐編》《七綴集》等。

3、拓展激發閱讀興趣:(教師介紹)

《圍城》中的經典語句: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據說上個世紀_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國往往要了卻兩個心願,一個是要見識一下中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再一個就是要見識一下聞名世界的學貫東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先生。可見錢老先生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榮譽,他被稱爲“文化大家”。

4、背景資料:本文發表於1945年12月,收入《錢鍾書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爲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對美國人的演講,後節譯爲中文

設問:我是中國教授錢鍾書,你們是美國人,我給各位講中國詩,大家最想知道什麼?(教學預設:生:中國詩有什麼特點。生:中國詩和美國詩有什麼不同。)

三、導引自學

1、設問:各位“美國人”的疑問正是錢先生要給大家解決的主要問題,也是這篇講演稿的主要內容。請各位自讀課文,找出表明作者觀點的話語,帶有“中國詩”字眼的句子是關鍵句。

學生埋頭閱讀,圈圈點點。

(教學預設:大多數學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①中國詩是早熟的;②中國詩是文藝欣賞裏的閃電戰;③一般西洋讀者所認爲中國詩的特徵:富於暗示性;④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個別學生可以找出⑤中國詩跟西洋詩在內容上無甚差異;中國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

2、引導學生歸納,以上五條是從詩歌的發展、形式、技巧、語言、內容五方面講了中國詩的特點。

四、合作探究

(一)設計:細讀課文,用比較文學的觀點,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概括出中外詩歌的異同。

教學預設:

1、詩史

外國:史詩——戲劇——抒情詩

中國:抒情——戲劇——無史詩(異)

2、篇幅

外國:詩的篇幅愈短愈妙

中國:文藝欣賞裏的閃電戰,平均不過二三分鐘

長詩比起外國詩,也只是聲韻裏的輕鳶剪掠(同)

3、韻味

外國:聽不見的音樂更美

中國:言有盡而意無窮(同)

4、風格

外國: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

中國:筆力輕淡,詞氣安和——像良心的聲音又細又靜(異)

5、內容

中國詩跟西洋詩在內容上無甚差異(同)

(二)教師進一步概括:錢鍾書先生從五個角度闡述了中國詩與外國詩的不同:從詩歌的發展來看,中國詩是早熟的;

從詩歌的形式來看,中國詩篇幅短小;

從詩歌的技巧來看,中國詩富於暗示;

從詩歌的語言來看,中國詩筆力清淡、詞氣平和;

從詩歌的內容來看,中國詩社交詩多,宗教詩幾乎沒有。

(第二方案:抓住關鍵句,篩選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所具有的特徵。

明確: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第五,中國詩社交詩多,宗教詩幾乎沒有。

(三)品味語言

本文的說理,充滿了幽默風趣,讓人忍俊不禁。且這種幽默風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諢,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徵博引,充滿機智,充分體現了錢鍾書語言的幽默特色。

《圍城》小說的開頭講一位鮑小姐,穿得很少,人家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局部真理”。請大家想想,爲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因爲有句名言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穿得很少,幾乎是赤裸裸的,所以叫她真理,但她並沒有完全赤裸裸,所以叫她爲“局部的真理”。可見,錢的幽默是透着學者的智慧的幽默。

問題:請找出你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離篇)(討論)

示例:

1.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爲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學“地心引力”來寫中國詩發展的特點,突出中國詩發展的“早熟”與靈動。用印度經典故事來寫中國人的聰明。

2.比着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

理解:“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所從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來比喻中國詩人創作的詩歌之精練簡短。用生活中的看東西要看得遠些、把眉眼顰蹙來比喻中國詩的精練微妙更是逼真,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

3.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清淡,詞氣安和。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壓得腰彎背斷。

理解:“壓得腰彎背斷”是一種生活中的具體形象,這裏用來比喻思想內容上的“厚重”,化抽象爲具體,便於讀者更好的理解。

4.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狂吠”,而是文明人話,並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

理解:形象地進行中外詩歌風格的比較。說外國一些詩人的風格是“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準確。以“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比喻中國詩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準”,妙趣橫生中凸顯出總體上“筆力清淡,詞氣安和”的特點。

5.“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裏有個安頓歸宿,彷彿病人上了牀,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高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因遠征而增添了甜蜜。”

理解:結尾引用的這兩處比喻,有情有理,點破了比較文學與研究者的關係。切合聽衆實際,拉近與出門在外的美國士兵的距離,顯得溫馨親切。

6.貴國愛倫·坡(Poe)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長詩”這個名稱壓根兒是自相矛盾,最長的詩不能需要半點鐘以上的閱讀。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這裏作者的用意在於襯托中國詩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練,而不是嘲笑愛倫·坡的目光短淺。“太可惜了”,給人以遺憾的感覺。這樣說,也注意到了聽者的心理反映,讓聽者有親切感。

參考答案:

例如,爲了說明中國詩的發展的超常性,作者用中國畫的發展作了相應的類喻,“譬如中國繪畫裏,客觀寫真的技術還未發達,而早已有‘印象派’‘後印象派’那種‘純粹畫’的作風”;然後聯繫印度的《百喻經》一語道破天機。

爲了說明中國的詩歌之短,作者借用了一西方的短語“輕鳶剪掠”,輕巧自在,憑人去遐想。錢氏作比喻,重文采亦重哲理──“假如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詩體也許正是詩心的產物,適配詩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其中道理更是相當深刻的。

其他如把中國詩中的狂放比喻爲“文明人話,並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但有良心的人全聽得見”,“妙”中凸現了一個“準”字。

五、課堂小結

錢鍾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爲“文化大家”!

六、佈置作業

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國古代詩人的詩句摘出,與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對應,並熟記。

《談中國詩》教學反思

《談中國詩》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作爲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內涵與意義無論從哪個角度挖掘都會有收穫的。總體來說,本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組織緊密、嚴謹,學生應該是有所收穫的。當然也存在需要進一步思考和細化的地方。

教育專家葉瀾教授認爲,一堂好課應具備“五實”標準,即: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我在設計、處理《談中國詩》這篇文章時,也力圖向這五個目標靠攏。

第一、紮實。“一節好課應該是一節有意義的課”。對學生學習來講,葉瀾教授認爲有三級意義:初級意義——學到東西;中級意義——鍛鍊了能力;高級意義——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我在本文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上秉承這一理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1、知識目標:瞭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中國詩的特徵,加深對中國詩詩創作和鑑賞的認識。2、能力目標: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中國詩歌同類現象。3、情感目標: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熱愛生活,熱愛詩,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完成情況看,對照本課的三維目標,我認爲學生了解了錢鍾書的生平及作品,分析、提煉出了中國詩的特徵,並且能夠運用掌握到得中國詩的特徵,學以致用的分析具體的詩歌,知識和能力目標實現了。課堂上大家積極投入,對中國詩的特點有了完整的認識,並且通過品讀部分詩歌,激發了學生對中國詩的熱愛,學生積極的參與,愉悅的表情表明本課的情感目標也實現了。所以,我認爲本堂課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目標,讓學生在“學到東西”“鍛鍊能力”“有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三級意義上均有所收穫。

第二、充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效率的課。”效率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範圍上來說的,對全班多少同學有效率,對優秀學生、中等學生、困難學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應該說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本堂課我立足文本,在解決教學重點——把握中國詩的特徵上,採用了“跳讀勾畫——篩選信息——整合信息”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的投入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把握文章觀點,從課堂效果看學生能夠較好的運用提供的方法,思路清晰的提煉出要點。課堂能夠照顧到絕大多數學生,從而達到高效率的結果。

第三、豐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應該是在課堂中有真情實感、智慧的交流。《新課標》中在對“閱讀和鑑賞”的要求中,直接提出“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注意個性化閱讀”的要求。總體來說,在課堂的生成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例如課堂設計的最後一個環節,結合《尋隱者不遇》體會詩歌暗示性的特徵,學生就能夠深入詩歌,積極思考,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深入挖掘隱藏在詩歌背後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加深對中國詩暗示性特徵的理解。

第四、平實“一節好課應該是常態下的課。”課堂的價值在於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這樣的課不僅是比賽時可以上,應該是什麼時候都可以上。所以我認爲一堂課應該多些實際有用的東西,少些花架子。我就意圖體現這一理念,我有意只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引導他們對內容自主分析、提煉、歸納。當有學生出現疑惑或錯誤時,讓同學之間展開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比較中國詩與外國詩的異同這一環節中,有位女同學歸納說:“中國詩講究在篇幅上講究短小精悍,外國詩篇幅較長。”她沒有注意到文本中很重要的一句話“外國詩歌篇幅越短越妙。”所以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很快,就有同學站起來否定了她的觀點。文章的要點就在智慧的交流與碰撞中越辯越明。我想如果在課堂上能長期堅持,假以時日,定能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五、真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本堂課,在時間駕馭上還是有遺憾的,由於在“比較中國詩和外國詩的的特徵”這一教學環節上費時較多,導致對詩歌暗示性特徵在具體詩歌中的體現和達到的效果挖掘還不深入,結尾比較匆忙。除此之外,在個別地方教學語言也還不夠精煉。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