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班的教案精選7篇

教師文案 閱讀(3.1W)

其實大多數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是會進行教案的寫作的,教案是老師爲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前完成的教學文書,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班的教案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閱。

班的教案精選7篇

班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惋惜。滲透着珍惜時間的意思。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學情分析】

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關於珍惜時間的文章和相關名言警句的積累是比較多的,但是我班學生性格兩極分化嚴重,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外向,有的則比較內向,因此要想把這樣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組織好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重要,要想辦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字的魅力,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因爲我班學生普遍較爲懶散,時間觀念不是太強,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他們樹立分秒必爭的意識,在有限的時間裏表現出最優秀的自己。

【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積累詞語以及自己喜歡的語句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

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修辭的方法。

5、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教學重點】

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流露在字裏行間的情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以良好的狀態迎接新的挑戰。

【教法學法】

範讀示範法、朗讀指導法、點撥探究法、情境教學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匆匆”是什麼意思?生活中你有沒有匆匆過?(生暢談。)

課文裏的“匆匆”是指什麼?不僅人會“匆匆”,時間也會“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時間到底到哪裏去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匆匆》。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時間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它到那裏去了呢?)

2、自讀全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

注意指導理解以下詞語:罷——吧;確乎——的確,確確實實;時間的流——引導回憶水流、人流,想象時間的流就是—— ;頭涔涔、淚潸潸——可拓展詞語汗涔涔(汗流浹背、大汗淋漓)、潸然淚下;挪移——移動;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樣子;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

(2)想一想:初讀課文,你讀懂些什麼?有什麼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學生自由表達聽後的初步感受。

(4)再讀課文。

這是一篇字字珠璣、詞詞琪琛的精美散文。令人賞心悅目的語言要多讀才能品出字裏行間的味道來,才能揣摩出作者的情感來。我們捧起書來,再讀,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放聲讀出來。

三、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嘗試讀段,指導學法。

以第一自然段爲例,指導讀書方法。

(1)學生默讀自學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從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在感受深的或喜歡的詞句旁批註,和同桌交流。

(2)引導學生品讀句子,抓關鍵詞語,交流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①讀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②師生互動,讀議結合。帶着體會有感情地朗讀。

“——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

③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問句的特別之處,體會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情感,反覆朗讀。

(3)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4)回顧、總結品讀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遷移運用。

2、遷移運用,自主閱讀。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選擇自己感受最深或特別喜歡的句子細讀並批註。

(2)根據學情,確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進一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中體會感情,讀中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體會作者如何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說明時間在不經意間匆匆而去;關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詞語以及“挪移”、“跨過”、“飛去”、“溜走”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3)朗讀句段。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蒐集關於珍惜時間的詩文、名言警句。

3、抄寫本課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1、學生展示朗讀。

2、聽寫本課中的生字新詞。

二、讀書感悟,體會寫法。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了。也體會到作者感覺時間流逝而自己沒有作爲的傷心,還有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

那作者爲什麼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之處。

2、彙報交流,感受語言。

你認爲作者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在哪裏?特別之處在哪裏?

重點點撥: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

(2)第一自然段最後四個反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

(3)“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

(4)“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時間擬人化“跨、飛、溜、閃”,突出了時間的匆匆而逝。

三、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1、出示閱讀鏈接《明日歌》,自由讀、齊讀。引導學生總結,感受時間的一去不復返,我們要珍惜時間。

2、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四、作業超市。(自選三項完成)

1、讀一讀《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選擇下面的一個內容寫一寫:

①按照課文後的第3題要求寫幾句話。

②寫一段話表達自己對時間的感受。

板書設計:

日子一去不復返 排比

班的教案篇2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爲指導思想。結合我校自己的特色,本着“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快樂爲主題”依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本課教材內容,圍繞五個學習領域,緊扣三個目標創設意境,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的啓發、引導讓每位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投入到學練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享受到在運動中做主人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練中養成積極思考、勇於創新、主動參與的習慣,增強自信心,增進團體合作意識。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材是“課標”中水平二的跳躍部分,由於學生對它的認識比較膚淺,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把單腳起跳,雙腳落地;踏跳準確、有力;落地輕巧作爲本節課的重難點。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練形式來完成其教學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運動技能水平制定如下目標:

1、學生能主動參與運動動作的學習。

2、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具有展示自我的願望和行爲。

3、學生初步掌握單跳雙落的動作要領。

4、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表現出較高的熱情及合作行爲。

四、教學方法

1、教學中注意啓發誘導、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個性。

2、教學中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激勵學生學習。

3、教學中收放結合,有意識讓學生自我鍛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4、採用遊戲,提高學生積極性。

5、運用音樂伴奏,活躍課堂氣氛。

班的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小橋被大雨沖壞了,兩岸的小動物過不了河,很不方便。後來,兩隻大象站在河的兩岸,用長鼻子架起了象鼻橋。動物們又感動又慚愧,合力架起新橋。這是一個意在頌揚關心他人、團結互助精神的動人的童話故事,以小動物爲主角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

二、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正確、流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關心他人,團結互助。

3、能根據文字提示和創設的情境展開想象,選擇表演、說話、唱歌、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團結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感悟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動物王國裏有一條美麗的小河,小河上曾經出現過三座橋。(課件:三座橋的圖片)你覺得哪座橋最特別?

(二)觀圖、讀文並理解“搭”

1、仔細看圖,它特別在什麼地方?

2、兩隻大象的鼻子又是怎麼搭的呢?誰來用手演示一番。指名示範。

3、小結:“搭”就是 “交”或“架”。

4、再看圖,大象們在搭的過程中爲什麼還把鼻子相互繞了一下呢?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

5、給這座與衆不同的橋取個合適的名字?師板書。

6、從文中第4段中找到依據說明象鼻橋是最合適的名字。

7、出示:原來是兩隻大象分別站在河的兩岸,把他們的長鼻子搭在一起,架成了一座“象鼻橋”。齊讀。

板書:象鼻橋

(三)理解大象們搭“象鼻橋”的原因

1、爲什麼兩隻大象要搭這麼一座象鼻橋呢?讀2自然段,用“—”劃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2、彙報、小結。板書:自私 依賴

3、想像說話:小動物們的自私、依賴都給自己帶來了哪些不方便?

4、小結:是啊,看着因爲沒有橋,小動物們的生活如此不便。於是,兩隻大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鼻子搭成了一座可供通行的橋。看,有了這座橋,小動物們又可以方便地通行了。

課件:象鼻橋的圖片

5、看圖並想像說話:他們又是怎麼走的呢?走時回怎麼說呢?

(四)讀文,理解動物們造新橋的原因及動力

1、大象們在河邊靜靜地站了好幾天,動物們都非常感動,感動的同時還覺得——

板書:感動 慚愧

2、理解:慚愧

3、慚愧的小動物們馬上付諸行動,它們又是怎麼行動的?

4、彙報。

板書:齊心合力

5、可愛的小動物們還給新橋取了個名字叫——象鼻橋。這又是爲什麼呢?你還會取其他什麼名字呢?

(五)小結

其實:這座象鼻橋不但爲了感謝這兩隻熱心的大象,它還時刻提醒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們,自私、以來是行不通的,只有齊心合力、團結起來才能辦成大事。

板書設計:

象鼻橋

感動、慚愧

自私、依賴 齊心合力

反思:

1、《象鼻橋》本身是篇選讀課,主要是要求學生能理解這個童話故事,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並會學會用。但這篇文章比較長,學生對讀通、讀流利比較困難。因此,老師的範讀原先可以起到很到的作用,可是在課堂上我沒能用好。

2、因課件的關係,學生對此興趣很高,所以就以動物王國的小動物引入,本來想以普遍性的橋引入,但感覺不如小朋友所喜歡的更貼切。

3、當叫小朋友取名時,但有五花八門各種答案,說明對整個故事還不理解,或者說理解不深。或許這個環節可以不要設計。

4、最後,通過這次的教學比武,從中也真實反映出了自己在教材處理以及剖析教材、組織教學方面的諸多不足,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教育教學基本功,明確了今後改進的方面,爲今後的語文教學工作撥正了方向。

班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掌握並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繫。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覆論證的特點。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並翻譯。

二、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於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爲自覺的行爲,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爲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麼意思?學生纔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爲“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爲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三、研習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處。

2、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明確: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統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3、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講解第2段。

青①,取之於藍② ,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③ ,輮④以爲輪,其曲中規⑤ 。

①青:靛青,一種染料 ②藍:草名,也叫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③中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④輮:使……彎曲 ⑤規:測圓之器

雖①有②槁暴③ ,不復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雖: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曬。 ④挺:直

故木受繩①則直,金②就③礪④則利。

①受繩:經墨線量過 ②金:金屬製的刀劍等 ③就:動詞,靠近,接近 ④礪:磨刀石 君子博學而日參①省②乎③己,則知④明而行無過⑤矣。

①參:驗,檢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當於“於”④知:通“智”,智慧 ⑤過:過錯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加工 冷凍

明確:藍————青 水————冰

勝於 寒於

輮 繩 礪

直木————輪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並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

行並列的,而是延伸。

4、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講解第3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①之所學也;吾嘗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④也,而聞者彰⑤ 。

①須臾:片刻 ②跂:提起腳後跟 ③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④疾:強,這裏指聲音宏大 ⑤彰:明顯,顯著

假①輿②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絕⑥江河。君子生⑦非異也,善假於物⑧也

①假:藉助,利用 ②輿:車 ③利足:腳步快 ④致:達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動詞 ⑥絕:渡 ⑦生:通“性”,資質,稟賦 ⑧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於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後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於彌補自身不足。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1-3段。

2、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班的教案篇5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髮現形聲字的識字方法。

2.積累詞句,閱讀故事,提高朗讀、理解能力。

3.進行口語交際活動,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學習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會認

1.課件出示。

2.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每個字的左邊都與字義有關,右邊都與字音有關。這樣的字是形聲字。)

3.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4.鞏固識字,認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展示臺。

1.識字交流站。

(l)交換識字卡片,把自己認識的字直接讀給同學聽。

(2)小組推薦識字多的同學交流識字方法。

(3)在老師的指導下,舉辦會說話的牆,把學生認識的漢字貼在教室的牆壁上。

2.故事會。

(l)學生自立講故事。

(2)評一評,誰的故事講的好,評選出故事大王。

第二課時

一、讀讀記記。

1.小黑板或課件出示詞語。

2.自由讀一讀,要我們積累的是什麼詞語。

(以一到十的數字開頭的成語。)

3.同桌互讀,讀準字音。

4.比賽記,看誰記得最快。

5.說說你知道的成語的意思。

二、我會填。

(l)學生自由填,交流。(分別填上:。!?)

(2)交流爲什麼這樣填?

三、我會寫。

(l)觀察,認真看圖,看圖上畫了些什麼?

(老師帶着同學們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組合作交流。

猴子們在幹什麼?

同學們的表現怎麼樣?心情怎麼樣?

(3)小組內互說。

(4)把想到的話寫下來。

四、我會讀。

(l)自由讀,把短文讀正確,讀流利。

班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用繪畫表現秋遊的快樂情景。

2、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組織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錄音機和《秋遊》的磁帶。

2、《秋遊》的一段錄象。

3、幼兒繪畫工具:紙、記號筆、蠟筆等。

活動過程:

一、聽錄音邊唱邊走進活動室,激發幼兒興趣。

1、師:讓我們唱着歌去郊遊吧。(聽音樂邊唱邊走進活動室)

2、師:大家開心嗎?唱着這首歌,你們會想到什麼?

3、師: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遊。這次秋遊我們到過哪些地方?

二、看秋遊的一段錄象,回憶秋遊最開心的事。

1、師:你們真了不起,還記得秋遊的事情,可是我有點忘了,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看看秋遊時什麼事情讓你最開心、最難忘?

2、看完錄象後提問:誰願意告訴大家秋遊時什麼事情讓你最開心、最難忘呢?(多請幾位幼兒回答)

3、教師小結:小朋友說得都很棒,怎樣把秋遊的快樂留下來呢?(畫出來)對把它畫出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剛纔有小朋友說:“和好夥伴坐在汽車裏有說有笑,看着外面的風景真開心,你就把它畫下來;有的說在蠡湖中央公園一邊休息一邊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開心,你也把它畫下來;還有的人說到桔子園裏採桔子特別難忘,你就畫下來。

三、提出作畫要。

1、秋遊時讓我開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開心、最難忘的一件事情畫下來。

2、我們先想一想畫哪些人?畫什麼景色?該畫在紙的哪裏,想好了再畫。

3、比一比誰畫得和別人不一樣?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合理佈局。

2、幫助能力差的幼兒組織畫面。

3、引導先畫好的幼兒輕輕走下去欣賞別人的作品,或畫好的同伴之間互相講講自己的圖畫,鼓勵大膽的幼兒走下去講給客人老師聽。

五、作品欣賞與講評。

班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相應的生字生詞的基礎上,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詩歌整體含義。

2、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3、感受詩歌中的愛國主義及詩人憂國憂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感受詩歌的愛國主義情懷。

難點: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導入

"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現代詩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一句話,在那硝煙瀰漫的抗日戰爭年代,詩人艾青藉助一個鳥的形象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就在幾千年前,同樣是在戰亂的環境中,同樣有一位詩人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愛。今天,我們就穿過歷史的煙雲,回到唐朝,去走進這位詩人,去感知一種苦難,體驗一種傷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這首詩。

一、作者介紹

1、出示杜甫畫像,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回顧有關杜甫的文學常識。(先請同學們回答杜甫的文學常識)然後老師簡要補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愛國主義詩人,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介紹《春望》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前後達八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詩人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後,不顧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爲,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的首都長安已被搶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杜甫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但這隻能增加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初讀詩篇,整體感知。

1、老師先泛讀一遍,認讀生詞

濺()抵()搔()渾()勝()簪()

2、個別學生範讀,教師正音。

3、齊讀

學者周汝昌說:古詩“音樂性極強,節奏性特美,乃是世間上千種語文的唯一的一種‘詩的語文’,無與倫比!”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用自己的聲音來詮釋古詩無與倫比的美吧![學生自由讀,組長組織讀]

三、合作研讀,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一)簡述律詩,各聯和近體詩(二)簡述平仄(三)梳理詩意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國、城:國都指長安破——形容國都淪陷,城池殘破深——形容荒草叢生,滿目淒涼譯文: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引導學生想象:和平年代繁華的國都是一番什麼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聲喧譁,一派繁榮的景象。)

對比——而今,叛軍佔領的長安城只見草木不見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殺、逃難)指導學生朗讀:語調低沉,語速稍慢。

提問:面對人煙稀少、雜草叢生的長安城,詩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詩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感嘆濺淚:落淚恨:悲傷驚心:心驚、害怕

譯文: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提問:花香鳥語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帶來愉快的心情,但詩人卻爲何對花落淚、聞鳥驚心呢?

討論解疑:關鍵在於兩個詞

時——爲動亂時局而感傷

別——爲生離死別而激憤,因爲作者此時心情感傷、激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給作者帶來愉悅的心情,所以```````

提問:在這樣動盪的年代,在這樣“恨別鳥驚心”的年代,詩人最盼望的是什麼?(——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烽火:戰火連:連續三——複數,幾個月抵:值,相當

譯文:戰火連綿,久久不息,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質疑:薄薄的家書怎值萬兩黃金呢?

答:親人的平安,親人的健康比萬兩黃金還珍貴。

提問:詩人盼啊盼,他多麼希望戰亂早日平復,他多麼希望得到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啊。他盼到了什麼程度?——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頭:白頭髮搔:抓短:稀疏渾:簡直勝:禁不住(“勝”在古代讀作shēng)簪:簪子(注意寫法)

譯文: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明確:老師可以告訴大家,當時杜甫年紀45歲,同學們認爲杜甫年紀大嗎?沒錯,不大,45歲正直壯年,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詩人只是不惑之年卻已經滿頭白髮,這是爲什麼啊?沒錯,因爲杜甫他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他憂國憂民,爲祖國,爲百姓白了頭髮,那麼我們來總結一下杜甫是怎樣一位人呢?總結:愛國,眷戀親人。

同學們知道了杜甫是怎樣的詩人,那麼接下來,同學們回顧全詩,帶着杜甫對國家的熱愛與擔憂之情有感情重讀此時,配樂朗誦(男齊讀——女齊讀——一起讀)

四、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感情基調是指作品的基本觀點的情感取向,是語句中具體思想感情的綜合表露。如: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閒適、激憤、堅守節操、思念等)這首詩感情基調:憂愁、傷感

找相應的字詞來說明。

(破、深、感、花濺淚、恨、鳥驚心、烽火、白頭、不勝簪)

五、主題探討

全詩通過寫作者春天望見的長安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眷戀親人的感情。

六、合作探究——本詩修辭手法

1、反襯手法,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在”,這不就意味着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裏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用反襯的手法突出戰亂給祖國,人民帶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