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猴子和鹿教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1.92W)

學會寫教案,相信教師自身的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需要注意聯繫實際,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猴子和鹿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猴子和鹿教案5篇

猴子和鹿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遊戲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初步體驗歌曲的詼諧和幽默。

2、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牀上、沙發上亂蹦亂跳。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重難點:

在傾聽和做動作及參與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教育含義。

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參與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兩張,圖1上的猴子可移動;

2、猴子頭上摔的“包”三個 。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熟悉歌曲內容。

1、藉助圖片,分段學唱歌曲。

(1)出示圖片,提問:今天我們這裏來了幾個調皮的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它們在幹什麼?幾隻猴子在牀上跳?三隻小猴子在牀上跳,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我這兒有一首歌唱的就是這三隻猴子在牀上跳的事情,請你們聽聽三隻猴子怎麼樣了?

(2)範唱歌詞第一段,提問:三隻猴子在牀上跳,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用唱的方式把猴子在跳的事情說出來)媽媽對它說什麼了?(旋律1)

(3)範唱第二、第三段,提問:現在牀上還剩幾隻小猴子?我們來聽一聽,最後一隻小猴子怎麼樣了?(旋律2、3)

小結:原來三隻猴子跳着跳着都從牀上掉了下來,頭上摔了一個大包。

2、幼兒欣賞歌曲一至三段。(歌曲一)

我把這首有趣的歌錄了下來,我們一起聽一聽。想唱的小朋友可以放在心裏唱。

3、幼兒看圖片跟隨歌曲一起演唱。(旋律第二遍)

三隻調皮的猴子,媽媽剛把他們喊下來,這會他們又爬上了牀。我們一起唱歌把他們喊下來吧。

4、幼兒演唱,教師用動作和口型提示。(旋律第三遍)

這次,老師不幫忙,請你們自己來喊。如果還不大會的可以看老師的口型和動作。

二、以遊戲的形式繼續熟悉歌曲。

1、幼兒用身體各部位表現猴子。(歌曲二123)

三隻猴子現在不跳了。我能把我們小朋友身上變出三隻猴子來。我這隻手變出了一隻小猴子,還有兩隻在哪?可以用身體哪個部位來變?

2、幼兒集體表演“許多猴子在牀上跳”。(旋律第四遍1加滑音)

三、演唱歌曲最後一段,觀察圖片,瞭解小猴子在牀上跳的嚴重後果。

1、小猴子們從牀上掉下來以後都受傷了,他們會去哪裏?

出示圖2,唱歌曲最後一段。(旋律第五遍1)

2、小猴子們傷在哪了?

3、你們在家裏有像小猴子一樣在牀上跳嗎?除了在牀上不能跳,還有哪裏不能跳?在幼兒園,有小朋友在牀上跳嗎?我們可以在哪跳?

小結:看來,在牀上、沙發上亂蹦亂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以後,我們不要在牀上、沙發上跳來跳去了。幼兒園裏有一種牀叫蹦蹦牀,我們可以在那跳。

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去幼兒園的蹦蹦牀上跳一跳吧!跟隨音樂有節奏的跳出活動室。(歌曲三)

活動反思:

?三隻猴子》是一個比較有趣、易於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樂活動,旋律也比較簡單,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圖片和有趣的遊戲,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在這個活動的遊戲環節,孩子們很容易興奮,但因爲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遊戲也進行得熱烈而有序。在活動中穿插鋼琴伴奏,這在平時的一些活動中並不常用,但效果卻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後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應儘量提供孩子鋼琴伴奏,以便更準確、更有效的學習。

猴子和鹿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課文,教育學生把道理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①課堂作業本。

②按課文內容填空。

(二)朗讀課文

(1)找出課文中帶“一”的詞語,指“一”的變調:

一天一隻一塊一斤一片

(2)指名朗讀:小猴子看見好東西時,“非常高興”,應滿臉帶笑地讀,動作詞要讀清楚,最後一節要讀出小猴子懊喪。傷心的心情。

(指名讀--小組輪讀一一齊讀)

(三)討論

爲什麼小猴子下山,最後一樣東西也沒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四)聯繫實際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做過像小猴子這樣的事嗎?以後打算怎麼做?(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

:在我們的學習生括中,不要喜歡一樣就丟掉另一樣,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終,有明確目的。這樣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穫。

(五)課堂練習

(1)(課堂作業)①,照樣子把句子說完整。

(2)練習用“又......又......”說話。

猴子和鹿教案篇3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一隻小猴子下山來了,一路上,它看見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紅的桃子、又大又圓的西瓜、可愛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興。可是當它回家的時候,卻是兩手空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跟着這隻小猴子來看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範讀課文,重點指導“一塊”“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詞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藉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理解詞語的意思。

(1)教讀生字並組詞造句。學習“猴、瓜”這些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理解;學習“掰、扛、扔、摘、捧、抱、蹦、追”這些生字時,可以採用動作表演的方法;學習“塊、常、往”這些生字時,可以採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塊(石塊)--快(快樂)--訣(口訣)

常(經常)--賞(欣賞)--裳(衣裳)

往(來往)--駐(駐足)--炷(一炷香)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地”“土”作部首時,末橫變提。

“非”橫間距均勻,兩邊最下橫稍長。

“常”上寬下窄,“巾”的豎在豎中線上。

“往”“主”的三橫長短不一。

“瓜”第一畫是短撇,要寫得平一些。

“進”寫“辶”的捺時,要寫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橫短、下橫長。

易錯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寫成“亻”。

“瓜”不要漏寫點,不要寫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寫成”宀“。

(3)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示例:

土:地(土地)--場(場面)--壞(壞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採摘)--捧(吹捧)--抱(擁抱)

彳:往(嚮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詞歸類示例:

塊:一塊玉米地一塊糖一塊石頭

棵:一棵桃樹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樹葉一片月光

只:一隻兔子一隻襪子一隻小船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並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後去了哪些地方?

明確:玉米地裏、桃樹下、西瓜地裏。

2、小猴子這一路上看見了哪些東西?

明確: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紅的桃子、又大又圓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這可都是好東西!可是,小猴子不僅沒有滿載而歸,反而一無所獲。同學們,你們知道原因是什麼嗎?我們下節課再來尋找答案。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猴子和鹿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學會演唱歌曲,掌握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2、能用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體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趣。

活動準備

1、《三隻猴子》教學掛圖、音樂cd。

2、若干“包”(用紅色即時貼剪成“包”的形狀)。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cd,幼兒欣賞歌曲,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詞內容。

教師可引導幼兒說一說聽到了什麼,歌曲裏唱的誰?有幾隻猴子?他們發生了什麼?

2、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的前三段內容。

(1)結合圖片進一步理解前三段的歌詞內容。

教師可進行提問:三隻猴子在幹什麼?後來怎麼了?媽媽怎麼了?叫他們幹什麼?根據幼兒回答,邊指圖片邊唱出這部分歌詞,幫助幼兒理解並掌握歌詞。

(2)看圖片初步完整跟唱歌曲前三段,重點掌握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3)幼兒自己看圖片歌唱(可請個別幼兒上臺邊指圖片邊演唱)

(4)邊玩遊戲邊唱歌,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

教師和幼兒玩手指遊戲,幫助幼兒熟悉、掌握歌詞。

引導幼兒用左手的三個手指代表三隻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擬猴子按節奏跳。唸到第二小節“有一隻”和“摔了”時,用右手的手指點左手中的一個手指,表示這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依次類推。

請三名幼兒扮演猴子,其他幼兒伴唱。當唱到第二小節“有一隻”和“摔了”時,在其中一隻“猴子”頭上貼一個“包”。

3、結合圖片學唱歌曲第四段內容。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現在牀上怎麼樣了,猴子們到哪去了。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演唱歌曲第四段,幼兒跟唱2~3遍。

4、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用動作進一步表現歌曲內容。

(1)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分別扮演三隻猴子,邊唱邊用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歌曲。

(2)全體幼兒扮演“猴子”與教師一起遊戲。可隨機把歌詞唱爲“一羣猴子在牀上跳,猴子們的頭上摔了一個包”。

猴子和鹿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故事內容,能複述這個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動詞,感受動詞使用的準確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給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見義思遷,應該一心一意。

4、能續編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學重點:能用“走到……看見……”的句式複述故事。

教學難點: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

1、示圖,小朋友看,這是誰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聽過有關猴子的故事嗎?誰能看圖,猜出這個故事名。

猴子撈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這兩個故事我們都不講,講一個比這個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師補充題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課題讀一讀。

二、初知課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過程中,經過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圖就直接叫出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圖

玉米地、桃樹下、瓜地、樹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這樣的方法來說說小猴子下山的時候,它來到了()來到了()來到()最後回到山上去了。剛纔我們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線。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幹什麼啦?怎麼辦?讀課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動詞的特點:

1)質疑不會讀的字。

2)誰能用上動作,來讀一讀

3)指生演一演“掰”的動作。

4)師生合作邊演邊讀。

7、練習:看老師做動作,你們來說動作,看誰厲害。

三、研讀重點段

1、接下來,我們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見了什麼?

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裏很高興。

小猴子就掰了一個。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誰得把這四句話合併成一句話?出示合併後的句子,大家趕快來讀一讀吧。

4、練習:把四句話合併在一句話。

丁丁按時起牀。

丁丁洗臉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興興去上學。

誰也能把這四句話合併爲一句話。

出示句子:丁丁按時起牀,洗臉刷牙,吃完早餐,高高興興去上學。學生讀。

5、師生合作讀:剛纔我們看見了小猴子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裏),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心裏十分高興,)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塊桃樹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讀讀看,你又看見了什麼?

(引領學生說出桃樹又大又紅,這次非常高興是因爲找到了最愛,讀出扔玉米的毫不猶豫。)

7、能不能看圖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見(),就()。”

8、(出示第三幅圖)誰能編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見(),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們填的對不對呢?學生讀。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個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嗎?它的什麼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結果?(出示句子,學生讀:兔子跑進森林不見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題

1、小猴子下山,本來是想幹什麼?(找吃的)結果呢?(兩手空空)是吃的沒有嗎?(不是)爲什麼會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專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見義思遷)

2、經過了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訓。過了幾天,它又準備下山。下山之前,我覺得我們得跟小猴子說幾句話,不然,它又兩手空空回來了。你怎麼跟他說?說什麼?(學生自由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