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美術教案模板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51W)

教案是老師爲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預先書寫的文字載體,教案在撰寫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強調與時俱進。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國中美術教案模板6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中美術教案模板6篇

國中美術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海報設計的基本知識。

2、方法與過程:掌握海報的設計步驟和製作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啓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掌握海報的構成要素、設計原則及創意方法。

2、嘗試設計一幅有創意的海報。

教學難點

對學生分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根據活動的主題去設計一幅富有創意的海報。

教學方法

直觀感受、討論、欣賞、觀察、發現、情景、講授、演示、比較等。

評價要點

1、是否掌握了海報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設計方法。

2、能否根據活動的主題展開思維聯想,設計出創意獨特的海報。

3、是否熱心參與學習活動,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操作實踐過程能否細緻耐心,與同學合作是否融洽。

課前準備

教具:多媒體教學課件及設備、實物投影儀、卡紙、彩筆等。

學具:卡紙、鉛筆、橡皮、彩筆等。

教學設計示例

一、範例導入

以“長安大學第一屆圖書文化節”的宣傳海報或其他代表性的海報爲例導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海報中傳遞的信息,發現和總結海報的特點。

二、新授內容

1、海報的構成要素。

對比多幅海報的異同點,引導學生髮現和總結海報的構成要素。

2、海報設計的原則。

利用“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海報,引導學生說出各要素的選擇和處理的特點。

(1)文字:

A、標誌性文字即海報的主題文字,必須醒目、簡潔,字體的選擇和編排應根據活動的需要作藝術化的處理。

B、輔助性文字是對標題的具體說明,一般需要寫明活動的地點、時間及主要內容。

(2)圖形的位置和比例在海報中一般比較重要,圖形的選擇應呼應主題且構思新穎。

(3)色彩應醒目,常用對比色,以增強視覺衝擊力。

3、海報的創意設計。

引導學生結合說學的海報知識,分析優秀海報作品構思、處理等獨到之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4、海報的製作方式。

通過欣賞大量優秀海報作品,瞭解優秀海報製作方式——計算機制作、手繪製作。

三、實踐練習

用手繪的方式爲學校藝術節設計一張創意獨特的海報。

1、說創意思路。

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說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並通過討論完善自己的創意思路。

教師輔助總結,讓學生了解海報設計的具體設計步驟。

2、畫創意海報。

把創意想法表現出來。(要求:構圖合理、完整,主題明確)

四、展示評價

1、四人小組展示交流,進行自評和互評。

2、教師點評部分作業,鞏固本課知識。

五、拓展提升

出示幾幅能引發深層次思考的公益海報,引導學生去領悟其中的含義,向學生滲透愛的教育,進行德育深化。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加強美術及相關學科與校園生活的緊密聯繫,提高運用美術語言表現生活、表達思想情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美術在社會生活及歷史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增強設計爲生活服務的意識,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生活的熱情。

國中美術教案2

教材分析

盛情邀約,即呈遞請柬,邀請校領導、老師、各班同學及學生家長等參加學校藝術節中的某個活動,這是藝術節實施中的一個必要流程。

請柬,作爲感情聯繫紐帶的禮儀性書信,經過古老文化的積澱,蘊涵着深刻的人文內涵,寄託着深情厚誼,彰顯着獨特的視覺美感。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的海報設計和國小階段賀卡設計教學內容的梯級延伸;因此,可適當弱化“設計 應用”學習領域相關知識、製作技法的學習,適當加強“綜合 探索”領域的學習研究。可積極挖掘和緊密結合學生生活、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請柬文化的體驗與傳承當中,順應學生的心理髮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學習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本課在內容的編排上沒有過多地涉及涉及和製作方面的知識,而是側重於介紹請柬設計的獨特要求,爲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進行協調統一的設計練習。拓展環節通過同一主題系列作品的展示,爲下一單元——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欣賞學習進行了適當的鋪墊。

教學目標

1、瞭解並掌握請柬的內容、意義、書寫及製作方法,設計製作一張校園藝術節請柬。

2、通過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請柬的設計製作過程和具體步驟,並能在實際生活中得以運用。

3、使學生了解重大活動的基本禮儀,培養學生的基本禮儀規範,增強學生的社交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請柬的一般知識,學會請柬的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

設計並製作出有創意和特色的校園藝術節請柬。

教學方法

直觀感受、討論、欣賞、觀察、發現、情景、講授、演示、比較等。

評價要點

1、是否掌握了請柬的書寫格式要求和設計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請柬知識和技能,設計、製作出符合校園藝術節主題的請柬。

3、是否熱心參與學習活動且學習興趣持久。

4、能否將所學請柬知識及設計製作方法運用於學校藝術節的實際活動中。

課前準備

教具:多媒體教學軟件及設備、請柬實物、卡紙、彩筆等。

學具:卡紙、鉛筆、橡皮、彩筆、剪刀、固體膠棒、其他各種裝飾輔助材料。

教學設計示例

一、動畫導入

播放動畫經典故事《森林音樂會》,請學生思考:小動物們是通過什麼方式得到音樂會的消息的?進而導入本課課題:盛情邀請-----請柬的設計。

二、新授內容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環節一】瞭解並掌握請柬的內容、意義、書寫格式等基礎知識。

1、請柬的意義。

(1) 設問:舉行活動爲什麼要送請柬?(引導學生說出請柬的意義)

小結:請柬又叫邀請函,也稱請帖,是單位、團體或個人邀請有關人員出席隆重的會議、典禮等活動時發出的禮儀性書信。

(2) 學校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就要召開了,同學們能否試嘗自己動手製作一張精美的請柬,邀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請柬的類型。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請柬來源於生活。那麼在生活當中,你都見過哪些類型的請柬?

(引導學生說出常見的請柬類型:結婚請柬、生日請柬、會議請柬、活動邀請函等,課件出示圖片)

3、請柬的形式

(小組合作探究)各小組打開桌面信封觀察分析手中的請柬具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從請柬的類型、色彩、圖案、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和分析,並說出請柬的結構形式:單貼、雙貼、組合貼)

4、請柬的內容。

結合請柬欣賞,總結出時間、地點、邀請人和被邀請人等相關內容。

5、請柬的書寫格式

出示兩種不同書寫格式的請柬,在觀察和對比中,引導學生髮現請柬書寫格式:橫式寫法和豎式寫法。

拓展介紹:古人之所以豎着寫,是因爲在造紙術發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而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片狀,用繩串起來可捲成冊,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端,左手展開閱讀,所以,書寫也就形成自上而下、從右往左的順序。後來,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隨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與中文混寫現象的增多,人們橫向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逐步養成,請柬的書寫也出現了橫式。根據人們的喜好,豎式寫法還常被運用在請柬上。

6、請柬作品欣賞。

課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優缺點,提出改進建議。

【環節二】合作探究請柬的設計製作步驟。

1、小組合作分析手中的請柬,探究製作步驟。

2、教師示範製作步驟。

(1) 構思,確定活動主題和結構形式

(2)剪出襯底圖形

(3)裝飾美化

(4)寫上請柬文字內容

3、小組展示請柬,總結請柬的製作方法。(剪刻粘貼、繪製、電腦設計等)

【環節三】小組合作進行請柬的設計製作。

1、提出設計製作要求。

(1) 爲學校舉辦的校園藝術節設計一張請柬。

(2) 可用繪畫、剪刻粘貼等方法。

(3) 內容要與設計統一,信息準確完整,書寫格式規範。

(4) 設計新穎,別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諧。

(5) 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衛生。

2、學士製作,教師巡視指導,計劃書展示典型作業,指出優缺點以供借鑑。(播放背景音樂,展示以往學生優秀作品,自動切換)

【環節四】作業展示評講。

1、組內互評,推選本組1—2件優秀作品。

2、班級小組展評,講解設計思路及製作過程。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請柬知識和製作技巧,總結精彩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爲以後的學習提供借鑑。

2、教師總結教學情況。

四、知識拓展

運用計算機常用應用程序-----windows中的“畫圖”或Photosshop軟件等,設計製作請柬。

五、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的海報設計和國小階段賀卡設計教學內容的梯級延伸;因此,可適當弱化“設計 應用”學習領域相關知識、製作技法的學習,適當加強“綜合 探索”領域的學習研究。可積極挖掘和緊密結合學生生活、校園文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請柬文化的體驗與傳承當中,順應學生的心理髮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學習態度、價值觀的養成的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國中美術教案3

第一課 中國現代美術作品欣賞

---------《開國大典》(1課時)

課 型: 單一課

教學方法: 講述、欣賞與思考。

教學目的

通過對油畫《開國大典》的講述與欣賞,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高學生對油畫中國民族化特點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

作品的藝術處理及民族繪畫與西洋繪畫結合的特點。

教具與學具準備

1、教具:大幅《開國大典》印刷品一張,[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筆畫和年畫各一幅。

2、學具:教材,筆記本。

教學步驟

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前準備。

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中國的民族繪畫-------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並與詩、書、畫、石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出示中國畫、年畫掛曆)而西洋畫中的主要畫種----油畫,卻以豐富、能表現複雜的色調層次,能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今天讓我們來欣賞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開國大典》(出示油畫《開國大典》)

作者介紹: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國著名的油畫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紹興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1934年進杭州國立藝專預科學習,後考入該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專借讀半年,後又去湖南沅陵國立藝專學習。學校內遷貴陽後,常去苗寨寫生。1939年隨校再遷昆明,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去越南河內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不久回國。1940年到貴州省合作委員會編輯股任職。1943年至1945年在國立敦煌壁畫研究所臨摹壁畫。1946年在北京藝專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委員,中國美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和繪畫組副組長。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紀念碑雕塑創作組長,並作《武昌起義》浮雕草圖。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及參加香港、法國沙龍展出。並多次被選中爲中國軍、政代表團出國贈人的國禮。《開國大典》是中國油畫民族化發展歷程中的代表作,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肯定 。他的藝術功底深厚,強調從整體觀察對象和概括描寫。重視以情作畫,畫中寓情。作品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深受羣衆喜愛。

藝術欣賞:

主題思想:作品是一幅深爲羣衆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作品欣賞:

1)《開國大典》概括:畫寬4.05米,高2.3米,油畫。1952年至於953年作,現藏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畫面主體爲毛澤東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代表着億萬中國人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莊嚴的聲音,響徹天安門廣場,迴響在祖國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畫面上,國家領導人雖只在左側佔畫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非常醒目。毛澤東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羣衆遙相呼應,共同爲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如果你到過天安門城樓上,會更加體會到作者構圖的大膽與巧妙。畫家在畫面上加寬了左右兩邊紅柱子的實際距離,並把右邊的一組紅柱子搬到畫面之外;將欄杆、地毯、遊行隊伍平行舒展開去使宏大的羣衆場面得以充分表現。

天安門座北朝南,中央領導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澤東主席後面,處於逆光之中並背向觀衆。畫家大膽地將中央領導人的位置移至左側一角,從而消除了逆光與背向觀衆的現象,使畫面顯得更加明麗而喜氣洋洋。再細看,毛主席的集團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禮當天是陰天有雨的天氣,畫家卻把它改爲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使人有天隨人願、清爽歡快之感。所有這些大膽的改動,一般人看畫時都並不會察覺,不會去分析這些情況給人的印象是,該畫真實地、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非如此不可。這就是藝術家大膽而高超的構圖技巧,從而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複製”,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藝術的表現,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瞭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總之,畫中強調了物體的固有色,減弱了隨光線、環境而異的西方畫法用色法。柔進了中國畫法的工筆重彩繪畫技巧和敦煌壁畫用色的特點。畫家在描繪紅地毯時,還獨具匠心地在顏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使這幅畫成爲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

2)《開國大典》的歷史遭遇

作爲歷史畫,不同於其他畫種,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雲表現事物的本質,要尊重歷史的真實性。畫家在處理歷史的真實與藝術表現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處。然後此畫曾兩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後,國家領導人中塗掉了高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劉少奇。這都違反了歷史的真實性。所以,在197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才使該畫恢復了它的原狀貌。

藝術成就

體現了中國歷史的轉折------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歷史性畫卷。

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新起點-------是西方的油畫技法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典範。

體現 了文學藝術既高於生活,又忠於生活。歷史畫,既要尊重歷史的真實,又要進行藝術的提煉。

結論

《開國大典。是劃時代的歷史畫卷,是西洋畫(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傑作。

第二課 中國畫??----山水(2課時)

第1 課時:樹木畫法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欣賞、講解、示範與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樹木畫法的教學,增加學生對中國畫山水的瞭解,提高學生對中國畫山水樹木畫法的技法與欣賞水平。爲以後學習山水畫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樹木的結構和中國畫畫樹的特有的表現手法。

難點:樹木的穿枝插葉。

教具與學具準備

教具:

中國畫山水畫二至三幅。

樹木結構圖一幅。

樹枝、樹葉分類掛圖各一幅。

學具:國畫工具?——筆、墨、紙、硯。

教學步驟

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出寫意山水畫二至三幅。

1導言:

先欣賞掛在牆上的幾幅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並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祖國的傳統藝術,我們要十分珍愛併發揚光大。

2樹木的結構:

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幹、根、葉構成,

它們的生長規律是:主幹粗、枝幹細,枝幹越分越細。

3樹幹、樹枝的畫法:

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幹,後分枝,最後點葉。

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意思是指畫樹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棵樹的立體感。再則,畫樹枝要注意取捨、概括,以達到簡化,同時在畫面的樹幹時,多用濃墨,畫後面的枝幹時,多用淡墨來表現,使其具有遠近關係和層次。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提煉,把各種樹木的種類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概括爲兩種基本形態。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條上挺如鹿角狀,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爲銳角,也有成鈍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條下屈,如蟹爪。(棗、柿等樹,大體屬於這一類。)

4樹葉的畫法:

樹葉的表現法雖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爲兩大類。即:點染法和雙勾法。

點染法:

(1)胡椒法:爲密集的圓形小點。最好用微禿的毛筆畫,落筆時筆鋒直擢紙面,有節奏地點下去。注意墨色的濃淡變化。

梅花點與鼠足點:由五點聚成一個小單位,其形狀如梅花和鼠足,然後由許多小單位交錯排列而成。梅花點下筆重;收筆輕;鼠足點下筆輕,收筆重。

松葉點:松葉又叫松針,由八、九筆或更多的筆畫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間一筆畫起,先左後右,每個小單位參差交疊構成一大片樹葉。

介字點與個字點:葉形下垂,每個小單位形如“介”字或“個”字。要注意參差交疊與濃淡變化。

雙勾法:

雙勾法,就是用勾線的方法畫樹葉。其組織排列規律也與點染法相似。根據樹葉的形狀特徵,可採用象徵形的。如:三角形、圓形、菱形等。也可採用寫實形的,如實的勾勒描繪樹葉的形狀。如梧桐葉、槐葉、棕葉等。

採用雙勾法,可以使叢林有變化,防止畫面的單調和沉悶感。(介紹樹葉畫法時,除掛圖外,還可採用邊講解,邊示範的辦法,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作畫步驟:

以一棵樹爲例,邊畫邊講解。

畫主幹。

由上起筆向下用中鋒畫主幹,運筆要加強頓挫轉折,用墨宜稍淡,畫成之後,用濃墨在背陰處略加破醒,樹的精神就出來了。

(2)畫枝幹。

畫枝幹,一要注意穿插關係,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髮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關係,有收有放,纔有風致。

用墨要前枝濃,後枝淡,適當地把空間距離拉開。

點葉。

點葉從樹端點起,注意疏密、濃淡及樹冠的造型。

畫完後,還可在後面添加叢樹和遠樹。

作業要求

臨摹一棵樹或多棵樹。

要求線條流暢,墨色有濃淡變化,以體現前後關係。

第二課時: 山水畫法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講解、啓發、示範與創作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創作山水畫,提高學生的繪畫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用繪畫的表現 形式,抒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平時從多種傳播媒介接受和貯存的視覺審美信息和各種知識,創作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山水畫的創作步驟。

難點:勾、皴、染、點的運用。

教具和學具的準備

教具:幾種山石的皴法掛圖一幅。

山水畫創作步驟圖一幅。

學具:國畫工具-------筆、墨、紙、硯。

教學步驟

導言: 山水是離不開樹、山、石的。上堂課我們已學過樹木畫法,本堂課我們將學習山石畫法,並結合上堂課學的知識,創作一幅山水畫。畫山先畫石,那麼我們就從畫古一講起。

石頭的畫法: 古人畫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說。(邊講邊示範)所謂”三面“無非是說,畫石開始勾勒輪廓,就要分出它的陰陽向背,凹深凸淺的基本形態,即石頭的體積感。(示範畫石,要畫羣石。石的穿插在於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紹幾種山石的皴法。(將幾種山石和皴法的掛圖掛出講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稱爲斧劈皴。這種皴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畫時,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皴紋,再用淡墨渲染。

折帶皴: 用側鋒臥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

荷葉皴: 皴筆從峯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

創作步驟

構思、構圖。以平時見過的山水風景(影視、畫頁等都可以)大膽構思,運用學得的畫尖技法和皴法,加以變通和發揮,創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畫。

勾線:(在上幅石頭示範畫的上面加山、作主體。)凡能用線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後。用重墨(相對於整體來看)線儘量明確、肯定地勾出來。遇到有部分敗筆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場退卻,要一直把整體畫面的線都勾完後,再根據整體進行調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線的骨架基礎之上加以補充,以進一步表現山石的脈絡、轉折,使畫面逐步豐富起來。“皴”和“擦“是一個意思,只是筆觸的大小與輕重略有差別。

點染:在勾、皴的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同筆法的點加以充實、豐富,逐漸形成畫面的整體效果。染,放在最後進行。染,是以水分較多的筆觸去畫,但不可大面積地瞎塗。當留出的空白,要留出來,不可統統堵死。

作業要求

作業用紙,最好用生宣紙或毛邊紙。

提倡自己運用“勾、皴、染、點”的畫法去變通表現,創作一幅山水畫。(不定題)

第三課 篆 刻(2課時)

課 型: 綜合課

教學方法: 講解、欣賞和學生刻印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書法和篆刻的鑑賞,激發學生學習書法和篆刻的興趣,瞭解我國書法、篆刻的起源和類別,使他們受到書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強民族自豪感。

通過篆刻的講解和示範,使學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與步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難點:篆刻時如何把運刀的方向、角度與力度。

重點:篆刻的治印步驟及方法。

教具與學具

教具:各種字體的碑帖及名家書法作品數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紙、硯、墨、印泥、砂紙(粗細兩種)圓鏡、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學生仔細看。

學具:刻刀、毛筆、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紙、小圓鏡、小牙刷、毛刷等。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引導學生認真聽課。

講授新課

文字的產生和發展。我國是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殷商時代應用甲骨文開始,距今約三千七百餘年。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圖畫方式表達,讓人一看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讀出來,並明白它的意思,後來由於實際需要,又產生了音意相兼的形聲字,以及運用了轉註、假借的手法,有象形、指事會意的實體字和形聲字,漢字的創造正是沿着這個道路發展下來的:

書法的分類: 綜合歷代各種文字大致分爲篆、隸、楷、行、草五大類。

篆書:甲骨文-------是殷、周時期的古文,因刻在龜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屬於大篆的體系,也是我國最早的石刻; 秦《泰山刻石》-------又稱《封秦山碑》字體屬於小篆,相傳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寫,小篆是從大篆省改而來的。

隸書: 相傳是獄史程邈被囚在監獄裏時,把大小篆的筆畫和結體作簡化,便於書寫。這種字體便在公文上使用起來。當時辦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隸”,便把這種字體稱爲“隸書”

楷書: 楷書真書,楷書,由隸書、隸草演變而成,字形方正,大小相近,有楷模的意思。

行書: 行書書寫速度較快,常作文章起稿用,沒有一套規定的寫法,寫得規矩一點而接近楷書的叫“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而接近草書的叫“行草”。

草書: 章草-------又稱隸草,其字形特點是解散隸體,趨於簡便,但仍存隸書的形勢,字字區別不相連綿; 今草--------相傳是後漢的張芝從章草加以演變而成。特點是體勢連綿,筆意奔放,常常是上一字的終筆,也就是下一字的起筆。

篆刻的用途及分類。刻印章稱爲治印,治印多爲篆字,故稱爲篆刻。篆刻要求書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與巧妙的結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階或姓名來佩帶,作爲取得對方信任的標誌,流傳至今,仍保持了它從屬性的用途,如取款,寫證明必加蓋公、私章等。

印章作爲一種輔助藝術運用在繪畫、書法等藝術上,或用來說明主題內容、作者姓名、創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來增加畫面構圖完整,成爲世態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書法、繪畫相提並論,稱它們爲“金石書畫”。一幅好的國畫作品,要求詩、書、畫、印四絕。

印章從印文製作看,有白文印(即陰文印)和朱文印(陽文印)、肖形印等。(舉例說明)

從字意上來看,有姓名印、別號印、年齡印等。(參照課本或舉例各不同圖說明)

從印章蓋在書畫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爲名章(姓名、別號、地名、年齡印均蓋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後面)、閒章(如詩句、成語、吉語、肖形圖案等,均蓋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邊款,陰刻在印章的一邊,好像畫上題詩文款志一樣,可以記錄製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設計印稿

章法篆刻:設計印稿在篆刻當中佔相當重要的地位。設計印稿時首先應從章法上重點考慮,如印文的內容包含幾個字,字與字之間筆畫的多少,疏密關係的對比,根據印面的形狀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排列方法、印文怎麼樣分間都需要精心設計。

在設計當中,既要照顧全局的和諧、平衡、又要考慮局部在分朱布白時字與字之間相互呼應、聯絡的關係,要學會在自然錯落、似不平衡的空間對比當中去尋找空間美感。在篆法上,一印當中所採用的字體必須是同一時期、同一體勢的文字。

排列方法

單字姓,雙字名,印文中不 帶“印”字。假設“何柳伊”排爲: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雙字姓(複姓)雙名者,假設〈歐陽秋香〉排爲右列作“歐陽”,左列作爲“秋香”即可。

雙姓,單名者。假設〈司馬光〉排爲右列作“司馬”左列作爲“光”即可。

單姓、單名,印文中帶“之印”者,假設〈王月之印〉排爲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有些姓名並不依照一般的規律排列,而採用“四文”式排法爲使雙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轉回接以求圓滿。假設(何柳伊印)排爲右列作“何、印”左列爲“柳、印”。對於初學者平來說,應從規矩入手,支委切莫濫用“迴文”。

三、作業佈置

同學們回家構思設計一題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諧處理。

課堂小結。佈置下節課的用具。

第二課時

組織教學。

複習舊課

書法藝術,在字體上可分爲幾類?

什麼是朱文印,什麼是白文印,篆刻分爲幾類?(提問學生,簡略回答所學知識)

講授新課:

篆刻的刻印步驟(分段進行教學,教師示範)

寫印稿: 選用毛邊紙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紙,蓋在用砂紙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輪廓,在輪廓內,用小楷筆蘸上濃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寫印稿.根據已設計好的印稿,反覆多寫幾次,最後選一張配篆、章法滿意的。

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跡幹後,再對準所刻的印面將稿紙反覆在上面,固定好四邊,把稿紙塗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紙,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餘水。然後用四層毛邊紙或宣紙蓋於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勻地揉磨,於是墨稿便複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發現個別的筆畫未印清晰,可用墨筆再勾描清晰,便可運刀鍥刻了。

運用刀法:衝刀法——包括橫衝、豎衝、逆衝三種姿式。初學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橫衝刀法,刻豎畫時可將印章轉過來一律橫刻,執刀如執筆,刀杆應向右傾斜,並用無名指抵住印面右側邊線用力,控制衝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運用時,無論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線條,運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內)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鍥刻。在刻弧形的線條時要石隨刀轉,轉石不轉刀,採用“雙刀”刻字,應先刻完筆畫的一邊後,將石章調轉達180度,再鍥刻未完成的另一邊。要求印面的凹處呈倒梯形,這樣處理,蓋印文的線條顯得變化,渾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氣息。

修改:印章刻好後不應急於蓋印,須從整體章法上審查,將小鏡照印面,細察印面效果,可補刀修飾。最後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蓋在白紙上。

巡迴輔導,課堂總結

及時糾正學生中的不良做法,當場演示,以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發現好的作品及時進行表揚,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的辦法。

教學後記

本課時量安排較緊,第一課時內容較多,但必須講透徹,一定要佈置學生課後設計印稿,可用工具書幫學生查找字體,這樣便於第二課時的完成。本課學生積極性很高,最好統一幫學生購買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錢就可購齊,學生也很樂意,效果也比較好,有興趣的學生可鼓勵課後多練習,並適當給予指導。

第四課 詩意畫(1課時)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啓發式教學與創作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在學習花鳥畫和山水畫的基礎上,運用筆、墨來表現生活和意境的情趣,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中國畫的優良傳統。

通過詩意畫的創作練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詩意畫的創作步驟。

難點:畫面意境的處理。

教具與學具的準備

準備2~3幅詩意畫和數幅學生作品。

國畫工具:筆、墨、紙、硯、國畫顏料。

選擇一首或一兩句可入畫的詩。

教學步驟

課前,將幾幅詩意畫和學生作品懸掛在教室裏。

導言:根據牆上所掛的幾幅作品,介紹什麼是詩意畫?詩意畫的特點以及學習畫詩意畫的意義,然後轉入新課。

作品欣賞:轉入新課後,引導學生欣賞詩意畫2~3幅,使學生懂得作詩意畫如何立意、構圖,以及筆墨的處理,爲完成一幅詩意畫創作作準備。

作品欣賞之一:

著名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畫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畫面採用直構圖,以體現山的宏偉氣勢、山樹森茂、重重疊疊,幾道瀑布飛瀉而下,打破了畫面的沉靜;那道道彎彎的泉水,不僅穿透發畫面的直構圖,使畫面生動多姿,更使人如臨一個理想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王國。

作品欣賞之二:

李可染先生畫的《秋風吹下紅雨來》,這只是他衆多的牧牛圖中的一幅。漫天飛揚的紅葉,概括出整個秋天的景色,一個牧童悠然騎在牛背上,牛用一塊重墨,使主體突出。這雖然表現的是普通的農家生活,但在畫家的筆下,卻滿是詩情畫意,充分體現了畫家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感情。

設問:

老師選擇一首詩或一兩句詩,進行賞析,然後讓學生談感受,理解詩意,老師最後作總結,並根據學生的思路,畫一幅詩意畫的的創作步驟圖。

參考資料:

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王維《山居秋螟》: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作畫步驟:

立意、②構圖、③勾線、④着色、⑤調整、⑥題詩、⑦蓋章。

老師先只寫幾個序號,待示範和講解完後,讓學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補上。

學生作業

以一首詩或一兩句詩爲題作畫,教師行間輔導,及時發現好的作業,給予表揚,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作業要求

本課以強調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爲主,不必過多強調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

要求學生完成一幅詩意畫創作。

第五課 寫生色彩(1課時)

課 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通過講授、欣賞、指導學生進行調色練習。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瞭解寫生色彩的基礎知識,提高欣賞和分析美術作品色彩的能力。

通過調色練習,使學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寫生色彩的一般規律。

單件物體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現方法。

靜物畫中的色調。

對色彩的感知和運用。

難點:對寫生色彩中條件色的認識與分析。

教具與學具

教具:表現物體明暗、冷暖的色彩掛圖。適量的靜物、襯布。

學具:水彩畫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盤、盛水瓶)、課本和作業本。

教學步驟

寫生色彩是從寫生出發,研究物象的固有色與條件色的相互關係,並找出其變化規律。

固有色———物體本身的顏色。(展示靜物藍色花瓶、紅色襯布等)

條件色———(光源色、環境色)是物體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環境色的影響下所呈現的色彩。

一般規律如教材16頁下圖所示。(根據範圖分析)

在寫生中怎樣用色彩表現物體的明暗、冷暖關係。

我們來觀察色圓柱體。(見圖一)

假設這是一個淺桔黃色物體,那麼真正表

現固有色的區域只有(2), 其餘的都要受

光源與環境的影響。

在色彩的明度表現上,與素描的明暗

表現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顏色,是加一定的對比色。

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現上,就一個

(1)(2)(3)(4)(5) 物體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藍色,那麼暗部相

對的應呈暖藍色。(展示色塊冷暖對比圖)

作品中的色調。

國中美術教案4

國中美術《靜物-改畫法》

二、考題解析

國中美術《靜物-改畫法》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進門時每人抽取一張卡片,根據卡片的顏色,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組。讓學生拿出課前要求帶的一個靜物,本組同學根據組內物品,自行擺出一組靜物,學生擺好後,教師點出今天課題。

(二)直觀感知

1.梵高《向日葵》原作欣賞。

出示梵高經典作品《向日葵》,並提問學生“畫面裏都畫了什麼?”“都用了哪些色彩?” 2.改畫法作品展示。

教師給小組分發圖片,分別是改變梵高《向日葵》原作色調、色相、純度、色彩對比等某些方面的作品,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拿到的這幅作品與梵高的原作有哪些方面不同,討論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彙報,教師揭曉答案,總結畫法。

3.水粉靜物寫生展示講解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教師擺的靜物的圖片,並拿出教師水粉靜物寫生的範畫,在小組間傳閱,並讓學生說一說,與實物有什麼差別,並由範畫引入水粉靜物寫生的步驟。

在黑板上貼上水粉紙,給學生邊示範邊講解畫法和步驟。 ①單色水粉起型和明暗關係 ②由暗到亮依次覆蓋顏色 ③整體調整,點高光 ④製作完稿 (三)鞏固提高

學生可根據各自水平和興趣,在改畫和水粉寫生之間,任選一種方式進行練習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評價 1.主題:我是小畫家 2.方式

自評: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優點以及有待進步的地方 互評:相互評價彼此作品,互評用色、構圖、造型上的優點。

師評:教師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以鼓勵爲主,加以肯定的基礎上,從色彩和造型等方面給予點評,對優秀的作品提出表揚。

3.把學生的作品拍照收入學生學習電子檔案袋。 (五)小結拓展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讓同學課下可以改變一些大師作品,課上我們可以一起欣賞。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什麼是靜物畫?【專業知識】 【參考答案】

靜物畫,即以相對靜止的物體爲主要描繪題材的繪畫。這種物體(如花卉、蔬果、器皿、書冊、食品和餐具等等)必須是根據作者創作構思的需要,經過認真的選擇,經過精心地擺佈和安排,使許多物體在形象和色調的關係上,都能達到高度表現,總的諧和,能傳達出物象內在的感情。

2.怎樣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教學實施】 【參考答案】

主動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表現出真誠的關心,如果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愛,信任教師,則肯定會樂於與教師進行溝通。對於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對於調皮的學生就要經常談話,督促他改進缺點。對於不善言談和性格孤僻的學生,還可以進行書信和談話相結合的方式,想方設法走進學生的心靈。語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夠設身處地的爲學生着想,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

國中美術《門》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國中美術《門》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手掌,請學生猜字。師:老師的手心裏寫着一個字,我想請同學們猜猜它是什麼字? 師:你們真聰明。對了這個就是象形文字中的“門”字,在古代單扇門爲戶,兩扇相併纔是門。順勢引出課題《門》。

(二)欣賞門,直觀感知

1.提問:你都見過哪些材料製作的門?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木質、鐵、竹子。 2.欣賞中國傳統門的圖片,提問:門的形狀主要分爲哪幾種?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拱形、方形和圓形。 (三)環環相扣,具體分析

1.出示北京四合院大門,請找出門的各部分結構? ——門頭、門楣、門檻、門枕石、門框、門扇 2.深入學習門的裝飾。

(1)對比分析,認識門的裝飾特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色彩:北方採用紅黃色調。南方採用黑白灰文雅色調。 裝飾方法:雕刻、彩繪和鑲嵌。

中國門飾一般以雕刻爲主,北方以彩繪木雕爲主,南方則以浮雕和鏤空雕爲主。 (2)學習雕刻彩繪門的裝飾特點 A.裝飾的內容:

提問:剛剛看到的門上都有哪些圖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裝飾的內容有幾何圖形或線條、人物、動物、花鳥等。人們通常會用蝙蝠象徵幸福;用牡丹、玉蘭花代表富貴;用壽字或者桃子來寓意長壽;用葫蘆、葡萄、石榴代表多子多孫;在花瓶上面插上月季花代表“四季平安”。

B.裝飾的形式: 提問:門上的紋樣形式?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門飾的形式主要是對稱、圖案的重複排列。 (3)學習鑲嵌門飾的裝飾特點 A.門釘:出示北京**城門圖。

B.門鈸:出示各種門的圖片。我們家的門上都有把手,古代的人門上也有,叫門鈸。 C.門簪:在門框的上面還有一件很重要的構件。造型像古代女人頭上的髮簪,有兩枚也有四枚或者更多。

D.門枕石:課件展示門枕石圖片,你們猜猜這門枕石有什麼作用?(加固作用)爲了讓開門關門時大門不會搖晃,門枕石可以強固門框的作用。因爲雕成枕頭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門枕石。而且還是區別家族地位的標誌。

(四)鞏固新知,實踐展評

1.談一談感受與想法:欣賞了這麼多的門,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會將哪些元素畫進你的作品中?門的形狀和紋樣你會什麼想法呢? 2.佈置作業:用各種各樣的線爲橫店影視城的圍牆設計一扇具有傳統風格的門。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播放音樂,課件圖片循環播放。 3.作業展評。

(1)展示方式:讓學生將作品展示在圍牆上。

(2)評價角度:在我眼中,你們每個人都是設計師,在你的眼中,這麼多的門哪一幅作品設計得最出色?哪一幅最具特色?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3)評價方式:採用自評、互評、師評方式進行。 (五)回憶探索,小結拓展

學生談談學習本課的感受,如何保護傳承傳統門飾建築。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回顧本課重點內容並請學生在課下了解西方門飾特點。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中國傳統建築的構成?【專業知識】 【參考答案】 臺階、房屋、屋頂。

2.列舉幾種美術教學方法,並且說明其作用?【教學實施】 【參考答案】 教學方法:

示範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他們更積極地思維,鞏固所學知識;有助於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討論法——學生的主體、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學生參與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培養學生間的合作與交往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練習和實踐指導法——可使學生通過練習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進一步提高要求,發展學生記憶、思維、想象及創作能力。

情境法——再現視覺直觀性,易於營造立體的鑑賞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染學生的情緒,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激起豐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較法——對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術作品的特點和藝術規律;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

角色扮演和模擬活動指導法——學生髮生角色的轉變,在一種新的角色體驗活動中,增加對一些事實、規則或情感、情緒的認識,並以此獲得一些相關的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學生處於一種興奮和愉悅的學習狀態中。

國中美術《墨與彩的韻味》

二、考題解析

國中美術《墨與彩的韻味》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在衆多繪畫用具中挑選出中國畫的用具。初步感知傳統繪畫,並強調中國畫是用傳統繪畫工具按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而畫出來的畫。從而引出課題——《墨與彩的韻味》 (二)直觀感知

1.引導學生欣賞吳冠中作品《天堂小鳥》及吳昌碩作品《壽桃》,並思考問題:這兩幅作品給你什麼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自由、水墨淋漓。

2.繼續引導學生欣賞,並思考:吳昌碩先生是如何來表現壽桃的,有什麼特點?小組討論分析。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墨色的乾溼、濃淡變化,墨色相容。水墨畫的特點:水、墨、色交融變化,耐人尋味,這就是中國畫特有的審美標準之一“韻味”,有“韻”才美,無“韻”是不美的。

(三)具體分析

1.展示吳冠中的作品《天堂小鳥》,引導學生觀賞並嘗試用水墨在紙上隨意塗抹,感受水墨的特點,並思考問題:紙張與以往有什麼不同?水在其中起着什麼作用?墨色先後塗抹的效果有何不同?這幅畫中的效果是怎樣畫出來的?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生宣紙有暈染的效果,水分可以產生墨色的變化,墨色與顏色相融產生的效果。

2.教師繼續展示一幅水墨作品,引導學生探究,並提問畫中的表現手法相同嗎?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畫中用到了幾種不同的表現技法,分別是破墨法、破色法。其中破墨法包括濃破淡、淡破濃,破色法包括色破墨、墨破色。

(四)教師示範

教師示範表現技法,學生實踐練習 濃破淡:先着淡墨,再用濃墨破

淡破濃:先着幹濃墨,在其未乾時,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着墨,在其未乾時,用色破 墨破色:先着色,在其未乾時,用墨破 (五)實踐展評

1.教師佈置作業,用幾種水墨畫的表現方法,自己動手創作一到兩幅水墨作品,表現內容不限,用筆要大膽,注意墨與彩的濃淡,以及水分乾溼的把握。學生分組作畫,教師巡視並及時指導遇到的情況。

2.學生展示作品並從用筆、用墨進行自評、互評、教師點評。 (六)小結作業 教師總結本節課內容,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課下蒐集並欣賞墨色相容的作品。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本節課你設置的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教學設計】 【參考答案】

美術課程標準中,關於教學目標明確指出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闡述,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本節課我所設置的三維教學目標也正是從這三個維度出發,分別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韻味”是中國特有的審美標準之一,感受中國水墨畫獨特的韻味和情感表達,掌握中國畫的表現技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巧妙的運用作畫工具和方法,正確表達墨與彩的變化效果。初步掌握以破墨法爲主要墨法,並以抽象爲主要表現形式的創作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提高審美素養,從而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培養集體合作精神,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2.你怎樣運用教學評價?【教學實施】 【參考答案】

教學評價是一節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是美術課程當中的學生作品評價更爲重要。但也不要因此誤以爲美術教學評價僅發生在教學結束,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因此,在進行實際教學實施時,我是這樣進行教學評價的:

首先是針對與學生的每一次互動,我都會做出一定的正面迴應和以鼓勵爲主的總述評價,避免出現學生回答完問題教師不理睬的尷尬局面,由此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評價方式上我也儘可能做到多樣化,比如我主要採用了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以及形成性評價等;其次是在美術課堂上特有的學生作品展示環節,該環節當中我採用了美術課程標準提倡的執行評價方法,以學生自評爲主,教師評價爲輔的具體評價方法,從不同角度評價學生作品,不僅要肯定學生的優點更要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一定的解決辦法;最後我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在評價語言的運用上也經過了再三斟酌,使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讓學生覺得自己被肯定、被尊重、被賞識。讓學生覺得美術課不僅僅是有趣,更多的是自主和身心的愉悅。

國中美術《用畫筆觸摸細節》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國中美術《用畫筆觸摸細節》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故事導入

教師展示樹葉圖片,引導學生賞析並提問,仔細比較能發現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並回答

教師總結引出課題:同樣是樹葉,看似一樣的樹葉自身的結構與形體都各不相同,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美,生活中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我們去觀察——一起學習《用畫筆觸摸細節》

(二)欣賞作品,直觀感知

教師展示《血衣》作品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提問畫中描繪了什麼?着力描繪了哪些細節? 學生討論並回答

教師總結:畫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絕的婦女,正舉起血衣的瞬間。描繪了激憤的人海與起伏的山巒。在沉鬱渾厚的黑白色調中匯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訴,着力刻畫人物姿態與人物形象。

教師繼續提問,喜歡這幅作品嗎,爲什麼?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細節是作品中的“靈魂”,沒有了他作品就會失去精神力度,藝術感染力也會趨於平淡。

(三)具體分析,細節表現

教師展示《手》《衣服》《速寫》三幅圖片,引導學生賞析,並提問圖中運用了怎樣的線條來表現細節的?

學生觀察回答

教師總結:線條表現細節的能力很強,可以描繪空間與形體,可以勾勒輪廓,捕捉動態,還可以表現色調、質感和明暗關係。線條的方向和粗細還能產生運動感。

(四)教師示範,實踐展評 1.教師示範各種線條的表現方法

2.學生運用線條的表現方法描繪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進行自評、師評、互評(注:線條疏密、質感等) (五)課後拓展,小結作業

1.回顧本課重難點(線條的表現方法) 2.嘗試運用色彩表現細節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常見的素描構圖方法有哪些?(列舉5個)【專業知識】 【參考答案】

三角形構圖、S形構圖、均衡式構圖、弧線形構圖、L形構圖 2.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結構化】 【參考答案】 ①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美術課程標準》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藉助幻燈、錄音、錄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 ③巧妙設疑,激發興趣

設置疑問,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啓發式教學的核心。在美術課中,巧妙設置疑問,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衝突,造成強烈的求知慾望,點燃思維的火花。才能使學生形成探索的目標,從而推動教學目的與任務的實現。

④教具的演示,激發興趣

教具的運用,雖然是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但設計巧妙,用得恰當,可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國中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中國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 2.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3.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教學重點:

1.講清並使學生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民間美術在造型方面的特徵及審美特徵,是

使學生理解喜愛民間美術的關鍵。

2.進行繼承民間藝術傳統,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難點: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 間美術的特徵?”這兩部分

內容理論性較強,其中還有一些專業名詞。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曾經有人說過:民族的纔是世界的,纔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間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

成部分。因此,作爲一箇中國人,應該瞭解中國的民間美術。

二、學生講解,對比欣賞

1.學生閱讀本組作品介紹,並討論總結其風格特點。 2.請每組推選解說員,講解本類作品特點,本組同學作補充,逐個進行。

3.教師同時投影展示圖片。

4.根據學生講解,總結民間美術的三個特點(板書) ①實用簡潔,因材施藝; ②質樸率

真,隨意大方; ③熱烈誇張,象徵寓意。

在這一環節中需對民間美術的各種類的起源、發展、風格、作用,作一概括講敘。

年畫:又稱木版年畫,是一種運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紙上的畫種,它是我國民間過年節時

張貼的一種民間畫類,用以除舊歲、迎新春、美化環境、營造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我國在

長期的社會活動中,

爲了適應人們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民俗節日,經長期的社會傳承固定下來,成

爲民族傳統文化習慣的組成部分。早在漢代民間就有在門上畫勇士、貼門畫的風俗,以後歷

代不衰。全國各地均有年畫,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風格。最著名的當數北方的楊柳青年畫

和南方的桃花塢年畫。

楊柳青年畫:刻工精麗、繪製細膩、色彩絢美,善於運用象徵、寓意和誇張等藝術構思,

來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與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構圖飽滿、造型簡練、色彩鮮豔、和諧典雅,

富有裝飾趣味。

桃花塢年畫:線條清秀,用色淡雅,題材廣泛,構圖飽滿,形象鮮明,風格秀麗,具有

濃郁的地方特色。

風箏:在我國起源較早,最早見於記載的南北朝時期。開始用於傳遞書信,唐以後演變

成爲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絲絃,風吹後發出的聲音如箏一般,故名風箏。風箏是信科技

與藝術於一身,融運動和娛樂爲一體的藝術品。在我國南北廣爲流傳。其中,北京、天津、

山東濰坊和江蘇南通等都是扎制風箏的著名產地。 民間玩具:是民間美術中的一個種類。勞動人民以自己靈巧的雙手,爲下一代的成長,

就地取材、因材施藝,製作出精美的藝術品。這些玩具體現着勞動人民自己的審美情趣,蘊

含着勞動人民的意念、理想、祝願與愛心。它是對兒童進行審美和民風民俗培養的教具。

傳說虎爲獸中王,可籍虎威驅趕一切惡善。另外,“虎頭虎腦”、“虎虎有生氣”等又

是人們對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於這種願望和企盼,所以,民間玩具中以虎爲題材的作

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雙目和利齒,以表現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時,虎身上

又飾以吉祥花草,表現出吉祥的一面。

刺繡:多繡於鞋、枕頭、肚兜、襪底、鞋墊、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這些刺繡紋樣

大都隱喻對生活的熱愛,對愛情的追求,祈求子孫萬世、幸福長壽之意。如前所述,民間美

術的紋樣大都是約定俗成的寓意符號,如:魚、蝶、鳥、鼠喻男子,花、蓮等植物多喻女子。

“魚戲蓮”、“蝶戀花”即隱喻男女的愛慕。

編織:在我國有着久遠的歷史,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各種編織工藝。織法種類多樣,造

型美觀、大方,實用結實,粗中有細、淨中有色是我國傳統編織品的特色。編織品可分六大

類:竹編、草編、藤編、柳編、棕編、葵編。產品可分爲籃、盤、席、簍、提包、帽、鞋、

玩具等等。

精巧的構思、合理的結構、巧妙多變的織法,就可領略到這些蘊含着勞動人民豐富智慧

的民間工藝品之美妙了。

剪紙:是最大衆化的一種美術樣式。全國各地民間都有不同風格的剪紙品種。在我國,

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在鬢角爲飾的風尚。後發展爲節日中, 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貼在窗戶上、門楣上作爲裝飾之用。民間剪紙

是表意性的,很講究構圖的整體性、造型手法的適形特點。形象概括簡練、虛實對比鮮明、

線條規整流暢、色彩對比強烈。由於我國各地和各民簇的風俗習慣不同,剪紙的風格也異彩

紛呈。大體上我國北方以粗獷豪放、造型簡練爲其特點,南方則以構圖繁茂、精巧秀美爲其

風格。剪紙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總體上是表達人們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紙除了用於窗花、掛千等起烘托節日氣氛之外,剪紙圖樣還可以用作刺繡的“花樣”,

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三、欣賞拓展,實踐操作 1.教師投影剪紙過程 2.學生自創剪紙作品

3.評價學生們的解說、協作和創作能力

四、本課小結

民間美術的成果,充實、滋養了中華民族文化,陶冶影響着民族的性情,影響着一個民

族的習性。民間美術是與勞動者的生產、生活、習俗緊密相聯的,其多數是對自身的美化,

對生產生活物品的美化,對生存環境的美化。因而,它有利於社會發展。在今天,瞭解這一

文化形態,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和精神文明,無疑有着積極意義。

五、佈置課後思考題

想想你的家鄉有什麼民間美術品種,它有哪些藝術特色?

國中美術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了解牆壁小裝飾的多種表現形式,學會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壁飾的設計與製作。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直觀感知與實際操作,學會牆壁小裝飾的製作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注意提升環境的藝術品質,豐富室內空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掌握牆壁小裝飾的製作方法;

【難點】

結合學過的景物、風景畫設計有創意、符合室內環境的牆壁小裝飾。

三、教學方法

示範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和實踐指導法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皮革紙、麻線、彩紙、瓦楞紙、海面紙、穀物、秸稈、鈕釦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兩張圖片,一張是隻有傢俱和生活用品的室內空間圖,另一張是經過

裝飾的室內空間圖,並提出問題:

同學們,這兩幅圖片的室內空間有何異同?你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進行直觀比較並回答,教師小結:裝飾對居室環境的重要作用,而牆壁小裝飾則在家

居裝飾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師自然地引出課題——《牆壁小裝飾》。 (二)直觀感知

教師分發多幅不同表現形式的牆壁小裝飾作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觸摸。

師:這些牆壁小裝飾都有什麼材料構成?

師生共同總結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紙、瓦楞紙、海面紙、穀物、秸稈、毛線、

鈕釦等。

教師展示由生活中常見的靜物、風景、動物等圖案進行變形、誇張,而組成的牆壁小裝飾,

提出問題: 從這幾幅裝飾中,你能看出這是生活中的哪種事物?是如何進行描繪的?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小結:靈活運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象力,適當誇張造型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