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感人事蹟材料:“我看不清你的臉,但記住了你的聲音”

教師文案 閱讀(3.17W)

50歲的蔡甸區侏儒山街代灣村村委會主任餘榮霞成了129戶村民每天最期盼見到的人。她自願成爲一名志願者衝到一線,每天騎上一輛舊電動車,替閉門不出的村民們來回跑腿,買蔬菜買魚肉,打通了到村民家中的最後100米。小編整理《學生村主任抗擊肺炎疫情參加志願者服務工作先進事蹟3篇》,供大家共同宣傳抗擊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事蹟和先進集體事蹟。

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感人事蹟材料:“我看不清你的臉,但記住了你的聲音”



“我看不清你的臉,但記住了你的聲音”

——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隔離病區救治紀實



在重症病房,醫護人員爲患者換藥。

“做好一切準備,與疫情對戰到底,請家人不要擔心我。”——婦外科熊夢雪;

“不畏懼,不退縮,全力以赴。”——放射科張嫣語;

“每天最開心的,是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和笑臉。”——內科護士望露;

……

在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下簡稱“市三醫院”),這一條條朋友圈留言,記錄着醫護人員的滿腔熱血。該院作爲宜昌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主要承擔確診及危重症治療任務。這裏,每天都上演着與病魔拼搶的衝刺。

這一羣最可愛的“三醫人”手拉手、心連心,黨徽戴在胸前,黨員衝在前面,鑄成一道屏障,守住最危險的防線,爲生命護航。截至2月24日,醫院累計收治病人649人,確診病人391人,治癒出院139人,成功治癒91歲高齡新冠肺炎患者。

在重症病房和隔離區,醫護人員與患者親如家人。護目鏡後,那一雙雙被霧氣和汗水模糊的眼睛,目光堅定而溫暖。不少患者感言:我看不清你的臉,但我已深深記住你的聲音,謝謝你!

他們擔任緊急插管任務

“由於疫情,不能給您送終,忠孝兩難全……”2月24日,市三醫院麻醉科主任韓裕權,在朋友圈與病逝的父親告別。

韓裕權的父親因腦梗長期臥牀,因突發腦出血病逝。而韓裕權因隔離,不能回家安置後事。悲痛之餘,他只能在朋友圈寄託對父親的愧疚和哀思。

防控疫情、黨員先行,把黨旗插在疫情防控最前沿。1月26日,市三醫院第一時間火線成立臨時黨支部,2個隔離病區和1個後勤支援,分別建立了3個臨時黨支部,組建黨員先鋒隊。

與韓裕權一樣,大批醫護人員,在疫情開始時紛紛請戰“逆行”,在鮮紅的黨旗下莊嚴宣誓,“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全身心投入抗擊疫情,做一個敢爲人先的三醫人。”

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韓裕權和主治醫師龔靜,擔任緊急插管任務。這是搶救危重症患者時,最危險最重要的一環。

“每當聽到救急呼叫,我們萬分焦急衝上一線。”韓裕權說,此時病患都處於呼吸窘迫、生命垂危時刻。穿着厚重的防護服,汗流浹背,面罩高壓給氧時,不可避免地大量氣流溢出面罩外,有時會模糊視線,作爲醫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克服極大心理壓力。

韓裕權回憶,有位病人因情況危急需緊急插管,但病人過於肥胖,屬於困難氣道,“這時候只能一次快速成功,否則引發舌根後墜,氣道堵塞,將加重病患危險。”憑藉經驗,他熟練操作氣管導管準確插入,成功之後才發現後背已汗透溼。

91歲高齡患者成功治癒

2月7日上午,市三醫院一名91歲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癒出院。

老人1月19日出現發熱、咳嗽和乏力等症狀,23日入院治療,25日確診新冠肺炎。經過十幾天的專家組會診和治療,老人狀態逐漸好轉,康復出院。

“不能不說是個奇蹟。”說起這位91歲高齡患者的成功治癒,宜昌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三醫院副院長杜德兵說,這個案例開闢兩種做法:一是把重症監護病區醫療方式前移到隔離病區,早發現、早救治,避免因確診耽誤,導致病症轉重;
二是多學科專家組建的治療團隊結合心理干預。

老人23日轉送至該院時,已有咳嗽、乏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他還患有冠心病,曾做過心臟支架手術,伴有嚴重心衰和胸腔積液。

因感染病區條件有限,老人疑似新冠肺炎,暫時只能在隔離病區接受治療。

“關口提前,全力救治。”市三醫院組建一個包含呼吸、心血管、重症學科以及感染疾病專業醫生的團隊,對老人進行綜合救治,把重症病房團隊治療的醫療模式移到隔離病區,感染科醫生指導綜合科醫生進行防護、感染控制,綜合科醫生則負責治療其基礎性疾病。

“心理治療也很重要。”最初入院時,老人比較悲觀,吃不下飯,一度想放棄治療。

今年37歲的劉陳,是宜昌市精神衛生中心派往市三醫院的心理醫生。劉陳回憶,自己多次與老人溝通,鼓勵他戰勝疾病,並告訴他出院後,纔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後來,老人呼吸困難的症狀改善後,心態逐漸恢復。

這次治癒成功,無疑給了醫務人員、廣大患者極大信心。

“只要我們能夠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精準施策,綜合救治,可以極大提升疾病治癒率,降低死亡率。” 杜德兵說。

“謝謝你,望護士”

市三醫院隔離病房重症監護室,有一位來自兒科的護士,名叫望露。

望露告訴記者,說不怕是假的,纔開始的那兩天,每天晚上都會說夢話,所以,下班後儘可能地調節自己,現在慢慢習慣了。最開心的事情是,病人一個個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再到出院,雖然過程很艱辛,但是結果很美好。

“露姐,這個患者的血管不好找,能不能過來幫個忙。”聽到一旁同事的叫喚,望露解釋說,“在隔離病房,戴着兩層手套,在模糊的視線中進行穿刺,這些日常簡單的工作在這裏舉步維艱,因爲在兒科積攢的經驗,摸着都能一針見血,所以不少同事喊我幫忙。”

在重症監護室,大多數老年人不能自理,除給患者完成藥物治療,還要爲患者餵飯、洗臉、刷牙、翻身、換衣服、擦拭身體,倒尿壺、倒便盆。特別是遇到塊頭較大的患者,這一套做下來更吃力。有幾次患者將大便解在牀上,望露毫無怨言收拾乾淨。

“老人吃飯很慢,所以餵飯不能着急。”望露介紹。一些老人感激地說,即便自己的親生孩子,也未必能如此。

重症監護室有名中年女患者,進來的時候身上插滿管子,沒有任何意識,當她病情好轉,呼吸機撤掉後,反而情緒低落,以淚洗面。

望露在安撫中得知,患者的老公也在這裏住院,幾經協調,她老公轉到同一個病房。

在大家鼓勵下,夫妻倆齊心協力,都恢復得很好。在轉入普通病房的時候,女患者拉着她的手說,“謝謝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患者雖然看不清她的臉,但記住了她的聲音,記住了她的名字。“謝謝你,望護士。”每次聽到患者感謝,望露內心都十分感動,這是對她的認可,也是她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