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來自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的前線報道事蹟

工作經歷 閱讀(3.08W)

來自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的前線報道事蹟

來自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的前線報道事蹟

 

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來自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的前線報道事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庚子鼠年春節,對每一箇中國人而言都極不平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年”這個傳統節日的正常節奏。疫情就是命令,醫院就是戰場,在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一批批白衣戰士逆向而行,義無反顧地奔赴戰“疫”前線,用最真誠的奉獻精神、最純粹的職業情懷,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鑄就了守護全市百姓康寧的銅牆鐵壁,演繹了無數個不計生死、捨身救人的壯美篇章。商洛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便是這特殊戰場的主陣地。一個多月來,7例確診、21例疑似病例在這裏接受治療,截止小編髮稿之時,確診病例已治癒出院6例,疑似病例已全部排除並解除隔離!這是一個充滿神祕、未知、還有希望的地方,是商洛人民眼中的“火神山”。今天,小編帶您一同走進商洛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

揭開隔離病區的神祕面紗

商洛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位於城東王巷村(醫院東區),在2003年,這裏是“非典”患者的定點救治醫院。站在東區大門口,一排醒目大字“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無關人員禁止入內)”首先映入眼簾,緊閉着的電動門如同鋼鐵戰士一般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2月21日上午8:00左右,經警務室工作人員測量體溫、登記排查後,小編進入了隔離病區。院內各個角落都散發着刺鼻的消毒水味道,被警戒線隔開的巍然矗立的兩棟樓即是三個隔離病區,就像民間文化中守衛門戶的“神靈”一般,默默護佑着人民羣衆的健康。

三個隔離病區大體結構一致,從外圍進入,穿過工作人員通道經過第一道門進入清潔區,也就是“綠區”,醫護人員在這裏進行日常工作需達到一級防護措施,即洗手衣、醫用外科口罩、白大褂、拖鞋,該區域設有值班室、主任/護士長辦公室、浴室、衛生間、更衣室。

醫護人員在第一道緩衝區完成自身防護,根據工作需要或是二級防護標準(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隔離衣、一次性鞋套、外科手套、拖鞋),或是三級防護標準(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防護服、隔離衣、外科手套、鞋套、防水靴、護目鏡/面屏)。

經過第一道緩衝區就進入潛在污染區,也就是“黃區”,設有醫生辦公室、治療室、護士站,這裏是病毒最有可能流竄出來的地方。通過第二道緩衝區,推開那扇密不透風的門,就進入令人“聞風喪膽”污染區,也就是“紅區”隔離病房。

Vlog記錄下的別樣瞬間

時間剛好停擺在8:30,Vlog捕捉到了一些直擊心靈深處的鏡頭。

一名瘦弱的護士剛下夜班,佝僂着身子,步伐緩慢地依牆而行,看起來異常疲憊。在“黃區”她反覆七步洗手、消毒,到清潔區後再一次七步洗手、消毒。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我上前詢問:“老師,不是剛洗完手嘛,怎麼出了一道門還沒過幾秒鐘,又要洗手?” “從污染區到潛在污染區以至清潔區,每走一步、每出一道門,身上都會攜帶看不見的‘病毒’,反覆消毒是爲了把‘病毒’徹底消除乾淨”。交談間,老師摘下口罩和橡膠手套,清秀的臉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壓痕,一雙纖細的手又紅又腫。“你們真是太辛苦了!”我由衷地感嘆。“醫護人員零感染,靠的就是這些繁瑣、重複的細節,手衛生特別重要。”老師卻風輕雲淡地回答我。從洗澡間出來後,老師的第一件事是在值班室大口大口地喝水,她告訴我護士每天三班倒、一班八個小時,醫生每天24小時值班,一線、二線各一名,防護服一穿就是近十個小時,但一次性防護服目前是緊缺物資,爲避免如廁時污染,需更換防護服,上班前她們一般不會喝水,進入隔離病房後就更不會再有喝水的機會了。近十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穿着厚重的“裝備”在病房工作,一句話忽然就浮現在我的腦海“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交談中,我得知這名老師從大年初四進入隔離病區,到現在已經快1個月了,醫院安排換休,她覺得自己還是個單身小青年,家裏沒啥負擔,身體素質也好,就選擇繼續堅守崗位。我問她怕不怕,她說“怕呀,咋不怕,剛開始還躲起來哭過,不敢和媽媽視頻,後來就適應了”。我知道,和這位老師並肩而行的戰友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都是平凡的人,面對病毒,都會害怕,但絕不會退縮。

爲減少交叉感染,新冠肺炎隔離病區都沒有看管護工,陪在患者身邊的只有醫護人員,在進行醫療救治的同時,他們還要完成患者的生活起居、衛生清潔、垃圾處理等。大多時候,護理人員穿着與她們體重不成正比的防護服對隔離病區進行每天三次的全方位消殺、噴灑,一套連貫的程序下來,這些姑娘們身上的衣服基本都會被汗水浸透。在疫情面前,商醫的白衣天使們和全國醫護工作者一樣,逆行戰鬥、履職盡責,每一個,都是最平凡的真英雄!

上午9:00左右,醫護人員開始晨交班。在醫生辦公室,Vlog記錄下了“全副武裝”達到二級防護標準的醫生護士。鏡頭中,每個人只有通過眼睛那道狹小的縫隙與外界對話,“我”也只能通過戰袍上不同的名字來區分彼此。值班醫生王立鬆、護士杜瑜敏分別就昨日患者的病情變化、治療情況、生活情況、心理狀態等進行了詳細交接,第一隔離病區臨時負責人林文利、護士長劉俊芝和鄭芳分別就當天的診療、護理、感控、患者及醫護人員心理疏導等工作作了安排。

簡短有序的晨交班後,抗疫一線的老師們開始了各自崗位上的庸常與忙碌,電話、會診、討論……不停歇的一天就這樣開始,Vlog鏡頭下都是穿着不同級別防護裝備的笨拙而忙碌的身影,護目鏡後的目光無一例外地堅毅勇敢,擦肩而過時互相加油鼓勁的手勢讓一門之隔的“我”酸了鼻頭。

下午3:00回到酒店,黃學斌老師發來防護服穿脫教學視頻,微信叮囑我務必認真學習,第二天在感控專員的全程陪同下進入隔離病房。

新冠肺炎疫情風暴的漩渦中心

2月22日上午8:00左右,小編再一次來到隔離病區,有了前一天積攢的“經驗”,便開始洋洋得意。儘管前一夜反覆學習了防護服的穿脫,但真正要上“戰場”的時候還是本能的發怵了。對於非醫學專業的我而言,穿脫防護服真是一項耗費心力的大工程。在老師們的協助下,首先戴帽子、戴N95口罩,再穿防護服,戴第一層橡膠手套並將防護服的袖子扎進手套裏,穿鞋套並用膠帶連接腳部與防護服縫隙處,再穿防水靴,將綁帶式外科口罩戴好,最外層穿上防液體噴濺的隔離衣,戴第二層橡膠手套,再戴上護目鏡/防護面屏,最後再用膠帶將口罩與防護服之間的縫隙粘住……這套流程對於“久經戰場”的老師們本該是輕車熟路,但爲了等候小編,密不透風、層層疊疊的防護裝備穿戴完畢,時間已過去了半個多小時,我也已經汗流浹背、疲憊不堪了。

爲了方便彼此辨認,老師們都會互相幫助在各自防護服正反兩面寫上姓名、時間、加油、必勝等內容。因爲剛開始,確實有經常認錯人的時候,而且“加油”“必勝”等字樣不僅是醫護人員之間傳遞的信心,還會在無形中激發患者主動配合、積極康復的願望。

“不要觸碰隔離病區的任何物品包括每一扇門,始終走在最後面……”老師們再三叮嚀。程輝老師在我的防護服正反兩面上都寫下了我的名字,看着鏡子裏陌生的自己,忽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東西充斥胸口,瞬間,覺得自己也是一名向戰而行的勇敢戰士,自豪而悲壯!和老師們一起自拍了一張。

所有防護措施準備就緒後,就要正式走進新冠肺炎疫情風暴的漩渦中心——隔離病房,深吸了一口氣,一種莫名的興奮感、緊張感在心田交織。隔離病房和普通病房沒有大的區別,都是通透的長廊,但卻安靜得出奇,除過醫護人員的防護鞋套與地面的摩擦聲以及治療車帶來的響動聲外,那種不可言狀的緊張氣氛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單人單間、紫外線消毒覆蓋每個角落,每天三次全方位噴灑消殺。內置衛生間、洗手池、馬桶專人專用,相關輔助治療器械一人一套。Vlog鏡頭下的患者有的正在饒有興趣的看電視,也有的不時刷手機或是與親人進行通話,或是看到醫護人員後流露出真誠的微笑。

“來了……”這是我聽見病房裏患者說出的第一句話,患者和醫護之間就像朋友、親人一樣親切。“大爺,今覺得咋樣,還咳嗽不,身上還乏不,昨個吃飯香不香,睡覺好不好?”“好太太木,你們比我兒子、兒媳還操得心都大,你說哪能不好?”“乃行,先給你採集鼻咽拭子樣本,跟前幾次一樣,有些噁心,你先深吸一口氣。來,放鬆,把嘴張開,啊……”然後我就聽見患者的乾嘔聲。採集鼻咽拭子樣本面對的是脫去口罩的患者,受到刺激後患者都會因不適咳嗽或打噴嚏,大量病毒就會從呼吸道噴出,儘管採樣的老師戴着防護面屏,但還是有極大的被感染風險。“行啦,就這。你阿達不美了就按牀頭的呼叫器,我們隨時就過來看你。包操心,心態放美,過一向你就出院啦,再跟屋裏人好好團聚、補一哈春節……”老師輕聲安慰患者。

來到另一個病房。一進門,患者看見“我”,趕忙問說:“咋,今哈來個生面孔?”不知道哪位老師說:“這是醫院同事,爲了留取些影像資料,專門到病房採集來了。你放心,到時後期會處理,就看不清你的臉啦。”“誒,看你說的啥話先,住院這些天都是我一個人,再不是你們商洛醫院這些人救治我,乃……我……怕……不就拍些照片木,隨便拍。喂(患者喊我),需要我咋配合?”“不用,自然狀態就好。”於是,患者對着鏡頭豎起了大拇指、嘴上說着加油!Vlog趕緊捕捉下這一暖心瞬間,心中暗自爲這位勇敢、樂觀的患者點贊。每到一個病房,醫生查房的場景、與患者相處的氛圍都格外輕鬆、溫暖,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像平常的聊天、拉家常,此刻的我終於卸下了心中壓抑許久的害怕與不安。我想,這不應該是醫生和患者面對鏡頭時的“作秀”,這一定是這些天來直面生死、一起抵抗病魔而生髮出的真實感動。

在疑似患者病房,住了一位年近九十的“老頑童”奶奶。Vlog記錄時,護士正準備扎針,但老奶奶死活不肯攥緊拳頭。因爲穿着防護服,戴着兩層橡膠手套和完全起霧的護目鏡,每個日常的護理操作步驟都變得格外艱難,如果遇到不配合的患者,看似簡單的工作會難上加難。老師示意我上前幫忙攥住老奶奶的拳頭,她貼在老奶奶耳旁,溫柔地哄勸她:“老奶奶,您生病了,要聽話、要打針,病才能治好……”“老頑童奶奶”突然一把扯掉口罩,嘴裏唸叨:“哼!我不認識你,爲啥要聽你話?你走你走……”就這樣一個扎針動作,老師彎着腰做了兩次才終於完成。但在她轉身取飯的瞬間,老奶奶突然拔掉針頭,略微張開沒有牙齒的嘴巴露出一絲“洋洋得意”的笑容,就像在示威。我的心裏忽然升騰起一股慍怒,強按着沒有發火。但我們可愛可敬的護士呵呵笑了,嗔怪地說“奶奶您看您,又要受一次疼”,又開始了上一輪的全部動作。在百般哄勸撫慰下,老奶奶的針總算是打上了,經歷了兩次推翻飯碗、反覆往出吐食物等等“頑劣”行爲後,飯也總算是喂進了嘴裏。足足一個多小時,我在一邊看得腰痠背疼,老師一刻都沒有停歇,清理完老奶奶潑在地上的飯菜,整理好病房離開時,護目鏡的霧讓我已經看不清她的眼睛,但我能夠想象,那鏡片背後,一定有着這世上最清澈、最動人的雙眸。

疫情面前我們是平凡的英雄

這些散點的場景、片段的畫面僅是小編四次走進隔離病區Vlog記錄下的所見所聞。突然想起《三聯生活週刊》主編李鴻谷說過的:“現場,也只有現場,纔是真正能夠激發記者偉大創造力的!”只有在現場,在最真實的新冠肺炎隔離病區,只有直面醫護人員和患者,與他們“共情”後才能看到最真切的生命個體背後生髮出的溫暖瞬間與真實故事……

走出隔離病區,重新回到藍天下的那一刻,我不自覺地擡起了頭,望了一眼那高高在上的天空,久違的商洛藍澄澈明淨,一抹溫和的暖陽從眼角、臉頰一掃而過。那一刻,全身上下像觸電了一般,終於明白了隔離病區裏確診患者、疑似患者以及商洛人民對我們的期望與信任,也明白了醫者的情懷與擔當。我明白,在看不到盡頭的遠方,無數人都在與我們並肩奮戰,勇往直前!心中又一次聽到了魯迅先生擲地有聲的吶喊“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站在隔離病區的大門外,我真想一把摘下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貪婪地呼吸幾口新鮮空氣,腳步也變得輕盈起來,腦海中不斷浮現的,是Vlog鏡頭背後醫務人員堅定有力的眼神和從容平靜的面龐。幼年時始終不明白,現代社會的英雄主義是什麼?在“現場”、離“現場”後,倏忽之間明白了真正意義上的英雄主義並不是追求功名利祿的主觀化慾望,而是超越現實人生中物質、金錢、權力、地位等等誘惑的一種難以名狀的精神指歸。疫情面前,多少人獲得了一次重溫“人性”光輝和“醫者仁心”的機會。在這些平凡的英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激勵、鼓舞、希望、善良和無言的大愛,這些,必將引領着如你我一般平凡而普通的戰士,戰勝疫情,重新過上簡單而幸福的日子。到那個時候,街道依然車水馬龍,生活依舊熱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