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6篇

教師文案 閱讀(1.06W)

教案是幫助活躍課堂的關鍵,對於它的制定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制定教案是一個比較繁瑣的過程,一定要保持清晰的思路,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國中優秀數學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6篇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數軸的概念,能用數軸上的點準確地表示有理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與實際操作,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係,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數與形結合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數軸的三要素,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教學難點】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實例溫度計上數字的意義,引出數學中也有像溫度計一樣可以用來表示數的軸,它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軸。

(二)探索新知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用畫圖的形式表示東西向馬路上楊樹,柳樹,汽車站牌三者之間的關係:

提問1:上面的問題中,“東”與“西”、“左”與“右”都具有相反意義。我們知道,正數和負數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那麼,如何用數表示這些樹、電線杆與汽車站牌的相對位置呢?

學生活動:畫圖表示後提問。

提問2:“0”代表什麼?數的符號的實際意義是什麼?對照體溫計進行解答。

教師給出定義:在數學中,可以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它滿足: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代表原點;通常規定直線上向右(或上)爲正方向,從原點向左(或下)爲負方向;選取合適的長度爲單位長度。

提問3:你是如何理解數軸三要素的?

師生共同總結:“原點”是數軸的“基準”,表示0,是表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正方向是人爲規定的,要依據實際問題選取合適的單位長度。

(三)課堂練習

如圖,寫出數軸上點a,b,c,d,e表示的數。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數軸的三要素,用數軸表示數。

課後作業:

課後練習題第二題;思考:到原點距離相等的兩個點有什麼特點?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本節課是會考考綱中規定的必考內容,它對整章節教學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學好梯形會有舉一反三、以一當十的作用。

(二)課時安排:

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是梯形的判定及應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梯形的有關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質和五種基本輔助線。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使學生在探究梯形相關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質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說理意識;

⑵在解決等腰梯形的應用問題的過程中,嘗試多樣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們體會數學活動充滿着思考與創造的樂趣,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愉悅;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成三個層次:

1、掌握梯形的定義,認識梯形的其他相關概念;

2、熟練應用等腰梯形的性質;

3、通過實際操作研究梯形的基本輔助線作法。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靈活添加輔助線,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原因是解決梯形問題往往要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來處理,經常需要添加輔助線,對於剛剛接觸梯形的學生難免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往往會有題目一講就明白但自己不會分析解答的情況發生。

爲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爲:努力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五個突破——以學生主體觀念突破教師中心、以學生主體活動突破課堂中心、以學生主體參與突破講解中心、以學生主體經驗突破書本中心、以學生主體能力發展突破考試中心。在這樣的理念下,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二、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採用“引、動、導、探”教學法,實施“二、四、六”教學模式,即兩個探究層次、四個教學環節、六步教學程序。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在方法上應該是“行”爲先,“知”爲後。

三、學習方法: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新課標》中要求的“初步的空間觀念”《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爲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採用“做、思、問、辯、議”的五步學習法、正如波利亞所說的:“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都是自己去發現。”

四、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小黑板,常用畫圖、剪紙工具,矩形紙片,平行四邊形紙片,信紙

五、教學程序:

共有六步

(一)情境引發

(二)活動探索、研究發現

(三)深化建構

(四)遷移運用

(五)系統概括

(六)佈置作業,拓展思維

這六步教學程序在教案中都詳細介紹了,我只把教學的主線和總的設計意圖說一說。

在前三個環節我都是以剪紙爲主線: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先是利用平行四邊形紙片剪梯形,然後是利用矩形紙片剪特殊梯形,再利用剪出的等腰梯形研究發現等腰梯形的性質,這樣一環扣一環的完成教學目標,並解決本節課的兩個重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如《新課標》中所說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沒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而是讓學生們在操作中發現,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中昇華,藉助於優美的課件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舞臺,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一句話“教是爲了不教”

在第四個環節遷移運用裏本着“學以致用”的原則,在這裏我設計了“練一練,議一議,試一試,想一想”四個環節。

由學生獨立完成,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解答過程,集體評價、完善,規範學生的解題過程、並着重解決梯形的輔助線問題,由學生歸納、補充、完善,在黑板的主板面——中間位置逐一列出。

設計意圖:解決梯形問題的策略很多,在這裏我沒有單純的就輔助線來研究輔助線而是把知識點蘊含在習題中,再歸納總結。華應龍老師說:的課堂,本質上是一種“有助於啓動和啓發思維的酵母”。我就想通過這樣做使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本節課的難點上,這樣設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一題解決一類問題、順利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在第五個環節系統概括裏我沒有采用傳統的學生或老師小結的方式而是以探究課題的方式出現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爲探究課題:

1、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區別和聯繫;

2、我看等腰梯形的特殊性;

3、解決梯形的常用方法。

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完成,將探究結果以文章的形式呈現。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這三個題目就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無論學生選擇哪一個,在瀏覽、思考、準備、生成的過程中即達到了概括的目的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在第六個環節在作業內容的設計上,我改變了傳統的以鞏固知識爲目的的單一的作業形式,留的兩項作業都是考察學生能力的

1、拓展性作業:在平行四邊形(矩形)紙片上畫一條裁剪直線,將該紙片裁剪成兩部分,並把這兩部分重新拼成如下圖形:

(1)等腰梯形

(2)直角梯形(要求:所拼成的圖形互不重疊且不留空隙)

2、發揮想象,以梯形爲基礎圖案設計通鋼三中第__屆運動會的會徽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即是學生樂於接受的又突出體現實踐性、探究性、發展性,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昇華,在設計會徽時還可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同時爲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六、有四點說明:

1、板書設計分爲三個部分:(左)梯形定義和性質;(中)梯形五種輔助線的作法及圖形;(右)大屏幕。這堂課的板書力求做到形象直觀,適當運用彩粉筆,突出重難點,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2、時間的大體安排:情境引發大約3分鐘,活動探索、研究發現,大約15分鐘,深化建構約8分鐘,遷移運用大約13分鐘,系統概括及佈置作業6分鐘。

3、教學反思需要課後填寫4、整個設計要突出體現的特色: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實踐驗證,讓學生自己設計,學生能說的我不說,學生能做到的我不做,努力做到“教是因爲需要教”。

七、教學預測:

本節課內容較多尤其是輔助線的幾種作法在一課時內完成,有部分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可能會有所欠缺。以上是我基於《梯形》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作出的教學設計,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

2.理解並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容;

3.會根據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學習重點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學習難點

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一、學習過程:預習提問

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除相交外,還有哪些呢?

(一)畫平行線

1、工具:直尺、三角板

2、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畫"。

3、請你根據此方法練習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二)平行公理及推論

1、思考:上圖中,①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條;

②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條;

③你畫的直線有什麼位置關係?。

②探索:如圖,p是直線ab外一點,cd與ef相交於p.若cd與ab平行,則ef與ab平行嗎?爲什麼?

二、自我檢測:

(一)選擇題:

1、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因爲a//d,b//c,所以c//db、因爲a//c,b//d,所以c//d

c、因爲a//b,a//c,所以b//cd、因爲a//b,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內有三條直線,若其中有兩條且只有兩條直線平行,則它們交點的個數爲()

a.0個b.1個c.2個d.3個

(二)填空題:

1、在同一平面內,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條,而經過l外一點,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且只有條。

2、在同一平面內,直線l1與l2滿足下列條件,寫出其對應的位置關係:

(1)l1與l2沒有公共點,則l1與l2;

(2)l1與l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則l1與l2;

(3)l1與l2有兩個公共點,則l1與l2。

3、在同一平面內,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麼這兩個角的大小關係是。

4、平面內有a、b、c三條直線,則它們的交點個數可能是個。

三、cd⊥ab於d,e是bc上一點,ef⊥ab於f,∠1=∠2.試說明∠bdg+∠b=180°。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篇4

一、教材內容及設置依據

?教材內容】本節教材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有理數加法、減法的運算的回顧,學習包括分數和小數的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理解其方法;應用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設置依據】教材內容的確定主要根據知識的社會作用性、教育性原則(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能力,以及形成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重要作用)、後繼教育原則(爲進一步深造、參加實際工作和適應日常生活準備條件)、可接受性原則(即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接受能力、生理心理特徵,又要着眼於學生的不斷髮展);還要與現實生活、科技發展相適應,逐步深透現代教學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有理數的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和加強,同時又是後面所要學習的有理數的乘法、除法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基礎,

特別是減法可以轉化爲加法爲後面的除法可以轉化爲乘法的學習提供了

類比依據。也爲後面學習代數式的合併同類項及有關的恆等變形奠定了基礎,因此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三、對重點、難點的處理

?對重點的處理】本節的重點是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爲了突出重點,教師應儘量從實際問題引入、應儘可能的在課堂上創設具體教學情境,注重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運算的方法。同時我們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和每節課的具體情況,儘可能的把每節課的“課堂練習”和“習題”的內容劃分成不同的板塊,如:1、知識鞏固型2、實際應用型3、方法多變型4、知識拓展型等。

?對難點的處理】對於難點的處理,因爲新教材“強調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因此教學時我們應儘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或用“已知”去解決“未知”的思想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測、交流,充分的探索。同時淡化形式,突出實質(不出現代數和的定義,只是讓學生理解有理數的加減運算可以統一成加法以及加法運算可以寫成省略括號及前面加號的形式,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對“代數和”加以體會)

四、關於教學方法的選用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可採用的方法:

1、情境體驗:通過教師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融會到課堂中去,產生共鳴,激發興趣,鼓勵學生觀察、分析、探索,加深其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發現法:它符合辯證唯物主義中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符合教學論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鞏固性、可接受性、教學與發展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等原則。引導發現法的關鍵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啓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小組合作、探究討論:通過合作討論,使學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內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形成合作的意識,產生合作的願望。

五、關於學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教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會學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在提出問題後,要鼓勵學生分析、探索、討論,確定出問題解決的辦法。通過小組探究交流,得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開拓了思路,培養了思維能力。同時意識到:數學是生活實際中的數學、大自然中的數學,萌生了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願望。

六、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程序:

一、複習鋪墊:

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一組有關有理數的加法、減法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速算比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1、45+(-23)2、9-(-5)

3、-28-(-37)4、(-13)+0

5、(-29)+(-31)6、(-16)-(-12)-24-(-18)7、1.6-(-1.2)-2.58、(-42)+57+(-84)+(-23)

從四排學生中個推選一名學生代表板演6、7、8、題。

通過比賽的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迎合了學生好勝的心理,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然後教師與學生一起對題目進行評判,對優勝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其他學生加以鼓勵,使他們意識到“勝敗乃兵家常事”,關鍵要有信心,要有高昂的鬥志。通過練習,學生已在不知不覺中複習了有理數的加法、減法法則,特別是減法法則,加深了印象,這符合教學論中的鞏固性原則,爲後面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奠定了基礎。

二、新知探索:

1、出示引例1:一架飛機作特技表演,起飛後的高度變化如下表:高度變化記作

上升4.5千米+4.5千米

下降3.2千米-3.2千米

上升1.1千米+1.1千米

下降1.4千米-1.4千米

此時飛機比起飛點高了多少米?

讓學生分組探究討論,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不難得出兩種算法:

①4.5+(-3.2)+1.1+(-1.4)②4.5-3.2+1.1-1.4

=1.3+1.1+(-1.4)=1.3+1.1-1.4

=2.4+(-1.4)=2.4-1.4

=1千米=1千米

教師隨之提出問題:比較以上兩種算法,你發現了什麼?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教師的引導、規納、總結可得出:加減法混合運算可以統一成加法;加法運算可以寫成省略括號及前面加號的形式。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代數和“的含義。這裏不要求出現“代數和”的名稱。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讓每一個學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生熟悉的問題情景,以過探索有理數減法法則得出的過程,理解有理數減法法則的合理性。

(2)能熟練進行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歸納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人歸的數學思想。

重點、難點

1、重點:有理數減法法則及其應用。

2、難點: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應用符號的改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有理數加法運算是怎樣做的?(-5)+3=—3+(—5)=

—3+(+5)=

2、-(-2)=-[-(+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氣溫是-20c,最低氣溫是-100c,這天北京市的溫差是多少?

導語:可見,有理數的減法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着很廣泛的應用。(出示課題)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瑪峯海拔高度爲8848米,與吐魯番盆地海拔高度爲-155米,珠穆朗瑪峯比吐魯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過以上列式,你能發現減法運算與加法運算的關係嗎?

(學生分組討論,大膽發言,總結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教師提問、啓發:(1)法則中的“減去一個數”,這個數指的是哪個數?“減去”兩字怎樣理解?(2)法則中的“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加上”兩字怎樣理解?“這個數的相反數”又怎樣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數減法法則嗎?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p.24例1計算:

(1)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課內練習:p.241、2、3

3、遊戲:兩人一組,用撲克牌做有理數減法運算遊戲(每人27張牌,黑牌點數爲正數,紅牌點數爲負數,王牌點數爲0。每人每次出一張牌,兩人輪流先出(先出者爲被減數),先求出這兩張牌點數之差者獲勝,直至其中一人手中無牌爲止)。

四、總結反思

(1)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2)有理數減法的步驟:先變爲加法,再改變減數的符號,最後按有理數加法法則計算。

五、作業

p.27習題1.4a組1、2、5、6

備選題

填空:比2小-9的數是。

а比а+2小。

若а小於0,е是非負數,則2а-3е0。

國中優秀數學教案篇6

一、內容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中總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兩種形式。

關鍵信息:

1、以教材作爲出發點,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引導學生體會、參與科學探究過程。首先提出等號左邊的兩個相乘的多項式和等號右邊得出的三項有什麼關係。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對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設與猜想,並通過多次的檢驗,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通過收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方法、態度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2、用標準的數學語言得出結論,使學生感受科學的嚴謹,啓迪學習態度和方法。

二、學習者分析:

1、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①同類項的定義。

②合併同類項法則

③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法則。

2、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學生已經能夠整理出公式的右邊形式。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等號的左邊形式和右邊形式之間的關係,總結出公式的應用方法。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一)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符號感和推力能力。

2、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並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知識與技能: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實數、代數式、防城、不等式、函數;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並能運用代數式、防城、不等式、函數等進行描述。

(四)解決問題:能結合具體情景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五)情感與態度: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2、採用“問題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結論—強化訓練”的模式展開教學。

3、教學評價方式:

(1)通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觀察、總結、訓練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與鼓勵、強化、指導和矯正。

(2)通過判斷和舉例,給學生更多機會,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揭示思維過程和反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3)通過課後訪談和作業分析,及時查漏補缺,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課後反思

本節課雖然算不上課本中的難點,但在整式一章中是個重點。它是多項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種簡便運算。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公式兩種形式的使用方法,以提高運算速度。授課過程中,應注重讓學生總結公式的等號兩邊的特點,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公式的內容,讓學生說明運用公式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特別注意的細節。然後再通過逐層深入的練習,鞏固完全平方公式兩種形式的應用。爲完全平方公式第二節課的實際應用和提高應用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