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5篇

教師文案 閱讀(3.07W)

教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先前知識,以便更好地連接新舊知識,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適時的調整,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八年級下數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5篇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1

新課指南

1.知識與技能:(1)在具體情境中瞭解代數式及代數式的值的含義;(2)掌握整式、同類項及合併同類項法則和去括號法則;(3)培養學生用字母表示數和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規律並用代數式表示規律的過程,學會列簡單的代數式.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同類項的意義及合併同類項、去括號法則的必要性,總結合並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並利用它們進行整式的加減運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整式加減的學習,深入體會代數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它爲後面學習方程(組)、不等式及函數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使我們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產生來源於實際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務於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

4.重點與難點:重點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式規律,理解整式的意義,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和去括號的法則.難點是探索規律的過程及用代數式表示規律的方法,以及準確識別整式的項、係數等知識.

教材解讀精華要義

數學與生活

如圖15-1所示,用同樣規格的黑、白兩色的正方形瓷磚鋪長方形地面,在第n個圖形中,每一行有塊瓷磚,每一列有塊瓷磚,共有塊瓷磚,其中黑色瓷磚共塊,白色瓷磚共塊.

思考討論由圖15-1可以看到,當n=1時,一橫行有4塊瓷磚,一豎列有3塊瓷磚;當n=2時,一橫行有5塊瓷磚,一豎列有4塊瓷磚;當n=3時,一橫行有6塊瓷磚,一豎列有5塊瓷磚.綜上可以發現:4-1=5-2=6-3=3,3-1=4-2=5-3=2.即:一橫行的瓷磚數等於n加上3,一豎列的瓷磚數等於n加上2.所以,在第n個圖形中,每一橫行共有(n+3)塊瓷磚,每一豎列共有(n+2)塊瓷磚,共有(n+3)(n+2)塊瓷磚,其中白色瓷磚共(n+3-2)(n+2-2)=n(n+1)塊,黑色瓷磚共有[(n+3)(n+2)-n(n+1)]塊.這就是用字母來表示數,即代數式,你還能舉出這樣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嗎?

知識詳解

知識點1代數式

用基本的運算符號(運算包括加、減、乘、除、乘方與開方)把數和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起來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單獨的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例如:5,a,(a+b),ab,a2-2ab+b2等等.

知識點2列代數式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相乘時常省略“×”號或用“·”.

如:-2×a=-2a,3×a×b=3·ab,-2×x2=-2x2.

(2)數字通常寫在字母前面.

如:mn×(-5)=-5mn,3×(a+b)=3(a+b).

(3)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化成假分數.

如:2×ab=ab,切勿錯誤寫成“2ab”.

(4)除法常寫成分數的形式.

如:s÷x=.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質和判定,並會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理解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聯繫和區別,通過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聯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正方形的定義及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聯繫.

2.教學難點:正方形與矩形、菱形的關係及正方形性質與判定的靈活運用.

三、例題的意圖分析

本節課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教材p111的例4,例2與例3都是補充的題目.其中例1與例2是正方形性質的應用,在講解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能正確的運用其性質.例3是正方形判定的應用,它是先判定一個四邊形是矩形,再證明一組鄰邊,從而可以判定這個四邊形是正方形.隨後可以再做一組判斷題,進行練習鞏固(參看隨堂練習1),爲了活躍學生的思維,也可以將判斷題改爲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①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

②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

③對角線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如果不是,應該加上什麼條件?

④能說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爲什麼?

⑤說四個角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對嗎?

四、課堂引入

1.做一做:用一張長方形的紙片(如圖所示)折出一個正方形.

學生在動手做中對正方形產生感性認識,並感知正方形與矩形的關係.問題:什麼樣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並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邊形這個大前提下定義的,其定義包括了兩層意:

(1)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菱形)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 (矩形)

2.【問題】正方形有什麼性質?

由正方形的定義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質,同時又具有菱形的性質.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3

八年級數學教案的模板範文

八年級數學教案的模板範文

?篇1:國中數學 教學簡案模版及教學設計範例】

柯城國中數學組備課簡案模板(試行稿)

教學目標:

這一部分主要寫本課教學內容的目標,包括知識技能目標(知識內容、技能和方法等)、數學思考目標(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發展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等)、問題解決目標(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等)、情感態度目標(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體會數學的特點,養成學習習慣等),可以參考教參和新課標。

注意:書寫目標時應將三維目標融合在一起書寫,浙教版教材的教學目標多是知識技能類的,備課時請予以完善。重點:

這一部分主要寫本課知識技能方面的重點,可以參考教參。注意:教學的重點是由教學內容決定的,所以教參是主要依據。難點:

這一部分主要寫較難達成的知識技能和數學思考的內容,可以參考教參和本班學生學情。

注意:教學的難點由內容和學情共同決定,所以不應一味照搬教參難點。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

這一部分可以是新課的引例或問題情境,也可以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題,還可以是前一課的複習等內容。

注意:不同基礎的班可以有區別,基礎弱的班問題情境可以簡單些、直接些,基礎好的班可以融入更多的數學實際應用性問題。二、課本導學

採用“閱讀+思考

問題+歸納”的形式進行。每個例題的學習分爲:閱讀、思考、練習、歸納四個部分進行。

這一部分主要是新課知識內容的自主閱讀和學習,每一節課都要確保留給學生一部分閱讀和思考時間,切忌一講到底。

1.“閱讀+思考”環節主要針對新知識的自主學習,儘量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如閱讀課本、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歸納提升等。應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基礎選擇恰當的閱讀

內容,比如一段引例、一個定理、一個題的解答等等。

3.“問題+歸納”環節重在幫助學生理清自主學習中困難的問題,歸納解題步驟、學習的思想方法、積累學習經驗等。

注意:教材中的例題的題目可以不抄寫,只要標明頁碼和題號,例題主要重在設計思考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預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寫出學生難理解、易混淆、易出錯、易遺漏等注意點。歸納必要的步驟。揭示例題所蘊含的思想方法。

4.“練習”部分,例題和練習的選擇以教材的例、習題爲主,可以根據難易程度調整呈現順序,教材中的習題的題目可以不抄寫,只要標明頁碼和題號,配套習題主要寫出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情況。

注意:課本上的練習一般要求在課內完成“課內練習”、“做一做”、“作業題a組”三個部分的內容。三、盤點收穫

盤點本課的知識內容、數學思想、問題解決方法等。

注意:基礎好的班通常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基礎弱的班可以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逐漸引導學生學會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知識系統化。四、學習檢測

基礎好的班級儘量安排簡短的3-5分鐘當堂檢測。檢測的習題可以來源於課本作業題等,可以在課堂最後進行。五、作業佈置

注意:根據學情,完成作業本及書本作業。對書本習題的使用,儘量遵循:課內完成a組題,課外及複習過程中完成b、c組習題,確保課本習題的完全使用。六、課後反思

這一部分主要記錄課後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課堂生成的問題、某些教學策略的特別效果、教學重點完成的情況、難點突破的效果、學生課後作業反映的問題等。

詳見附件1、2、3: 教學設計案例

附件15.1 一元一次方程

柯城教研室

劉芳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認識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2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會根據簡單數量關係列一元一次方程。3 體驗用嘗試、檢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與方法。【教學重點】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貫穿整章,因此“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與“嘗試檢驗法”求解是本節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

用嘗試、檢驗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比較複雜,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學習準備】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1)3?(?2)?1;(2)x?3?1;(3)3x?5;(4)2x?y?4;(5)x?3?1;(6)3x?1?4. 2.方程與等式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數學模型,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研究。【課本導學】

思考??

閱讀並解答課本第114頁“合作學習”的三個問題,思考:

1.列方程就是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寫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1)原價爲50元的衣服,按8折銷售,售價是多少元?原價若爲x元呢?(2)你能舉例說明你對“物體在水下,水深每增加10米,物體承受的壓力就增加

(3)張明投進x個,那麼“小杰投進的球的個數”可以怎樣表示?“3人一共投進 的球數”怎樣表示?

你是怎麼理解“三人平均每人投進14個球”這句話的?

思考二

觀察你所列的方程,這些方程之間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請思考:

1.你可以從哪些角度對這些方程進行觀察呢?說說你的想法。

2.具有“合作學習”中所列方程一樣特點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你能說說這

個名稱中“元”和“次”的含義嗎?

[練習]完成課本第115頁課內練習1.

?歸納』

判斷一個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應抓住哪幾個關鍵特點?

思考三

閱讀課本第114頁倒數3行至第115頁正文結束,並思考下面的問題:

1.(1)如果一個數是方程有什麼關係?

(2)如果一個數是方程350?應該是多少?

(3)要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方程3m?2?1?m的解,你會怎麼做?

2.對方程

2x?12

?14的解,這個數代入方程的左邊計算得到的值與14

x?500的解,這個數代入方程的左邊計算得到的值 10

2x?12

?14進行嘗試求解時,你認爲x必須是整數嗎? 3

x可以取21嗎?20呢?x可以取10或者比10 還小的值嗎?爲什麼?說說你的想法。

[練習] 完成課本第115頁課內練習2.

?歸納』1.檢驗一個數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步驟有哪些?

2.用嘗試檢驗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你覺得關鍵的步驟有哪些? 【盤點收穫】

?學習檢測】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1是等式(b)x?1是方程

(c)方程是等式(d)等式是方程

2.下列式子中,屬於一元一次方程的是()(a)5x?

(b)a?b?8(c)12?5?7(d)5x?8?2x?9 3

3.設某數爲x,根據下列條件列出求該數的方程:

(1)某數加上1,再乘以2,得6.(2)某數與7的和的2倍等於10.(3)某數的5倍比某數小.某校七年級年級328名師生乘車外出春遊,己有2輛校車可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

設還需租用x輛,則可列出方程44x+64=328.(1)寫出一個方程,使它的解是2.【作業佈置】略 【課後反思】

課堂教學總是在“預設”與“生成”間交融進行,如何根據學情做好充分的預設,又根據課堂生成靈活應變,這既能反映教師的專業素養,又能展示教師的教學功底.反芻本課,筆者認爲還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反思與改進:

1.忽略課堂“火花”——錯失追問良機

在交流對方程的共同特徵探討的環節,有一個同學直接說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名稱.【片斷實錄】

師:討論好了吧.哪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所歸納的特點.生8:這些等式都含有未知數的,用x或y來表示.師(板書):嗯,都含有未知數,這個未知數呢,有的地方是x,有的地方是y.還有呢? 生8:還有黑板上的所有等式都是一元一次方程.師(驚喜):嗯,你都知道了所有的等式都是我們今天接下來要具體研究的一元一次方程,這位同學已經預習了呢.我們看,剛纔這位同學歸納了:都含有未知數.那麼請同學們看得更仔細一點,未知數在這裏具有什麼特徵呢?

不難看出,筆者在這裏沒有很好地抓住學生的課堂即時生成資源,用一句“嗯,……,這位同學已經預習了呢.”輕輕帶過,仍然拉着學生回到了預設的軌道——“……,請同學們看得更仔細一點,未知數在這裏具有什麼特徵呢?”如果當時直接問她“那麼請你講講??

?篇2:國中數學教案的編寫模板】

國中數學教案的編寫模板。xx 國中教師專用教案 2009-2010 學年度第一學期 課題: 授課教師: 學 目習標 班級: 課時:重點確定 難點確定 教學工具 教 學 過 程 教學方法

隨堂練習: 體會與交流 1、數學知識: 2、數學思想方 法: 佈置作業: 板 書 設 計教 學 反思

?篇3:國中數學教學設計模板】

學校國中數學教學設計模板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

縣木井鄉中學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因式分解的意義,以及它與整式乘法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分解因數到分解因式的類比過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培養積極的進取意識,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含義與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瞭解因式分解的意義,感受其作用。

2、難點: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之間的關係。

3、關鍵:通過分解因數引入到分解因式,並進行類比,加深理解。

教學方法

採用“激趣導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問題牽引】

請同學們探究下面的2個問題:

問題1:720能被哪些數整除?談談你的想法。

問題2:當a=102,b=98時,求a2—b2的值。

二、豐富聯想,展示思維

探索:你會做下面的填空嗎?

1、ma+mb+mc=()();

2、x2—4=()();

3、x2—2xy+y2=()2。

?師生共識】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三、小組活動,共同探究

?問題牽引】

(1)下列各式從左到右的變形是否爲因式分解:

①(x+1)(x—1)=x2—1;

②a2—1+b2=(a+1)(a—1)+b2;

③7x—7=7(x—1)。

(2)在下列括號裏,填上適當的項,使等式成立。

①9x2(______)+y2=(3x+y)(_______);

②x2—4xy+(_______)=(x—_______)2。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練習。

?探研時空】計算:993—99能被100整除嗎?

五、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由學生自己進行小結,教師提出如下綱目:

1、什麼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與整式運算有何區別?

六、佈置作業,專題突破

選用補充作業。

板書設計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推理、證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證法.

2.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判定定理,會用判定公理及定理進行簡單的推理論證.

3.通過第二個判定定理的推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進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只有學好文化知識,纔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啓發式引導發現法.

2.學生學法:積極參與、主動發現、發展思維.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判定定理的推導和例題的解答.

(二)難點

使用符號語言進行推理.

(三)解決辦法

1.通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現定理,解決重點.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行完成推理過程,解決難點及疑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三角板、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設計練習,複習基礎,創造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探索新知,練習鞏固,完成新授.

3.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完成小結.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掌握平行線的第二個定理的推理,並能運用其進行簡單的證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整體感知

以情境創設,設計懸念,引出課題,以引導學生的思維,發現新知,以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和一種判定方法,根據所學看下面的問題(出示投影).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第1、2題.

師:你能說出有什麼條件,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呢?

學生活動:由第l、2題,學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

教師將第3題圖形畫在黑板上.

學生活動:學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補角相等.

師:要求學生寫出符號推理過程,並板書.

【教法說明】

本節課是前一節課的繼續,是在前一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所以通過第1、2兩題複習上節課所學平行線判定的兩個方法,使學生明確,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第3題是爲推導本節到定定理做鋪墊,即如果同旁內角互補,則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內錯角相等,爲定理的推理論證,分散了難點.

師:第4題是一個實際問題,題目中已知的兩個角是什麼位置關係角?

學生活動:同分內角。

師:它們有什麼關係。

學生活動:互補。

師:這個問題就是知道同分內角互補了,那麼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的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