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7.39K)

我們可以使用圖表和圖像來豐富教案的內容,,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背景和文化差異,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7篇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1

一、設計意圖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我國是個淡水資源缺乏且時空分佈不均的國家,也是世界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不過,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近幾年在國家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中,節約水資源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建立發展節水工程、增大宣傳力度、防止污染的制度是讓人們明白:節約,不但是省錢,更是爲了更大限度地減少資源的消耗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明天。

在孩子的生活和遊戲中,水能給他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小水滴旅行記、水是人類的好朋友、吹泡泡、沉浮實驗、奇妙的水車、顏色變變變等活動中,幼兒已經完全被水的“魔力”給征服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讓孩子瞭解國家水資源缺乏,並且已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影響的現狀,由此,我設計了《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活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使他們從小就樹立節約的觀點,大力宣傳讓身邊的每個人都知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二、活動目標

(一)讓幼兒瞭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二)懂得節約用水不但要從我做起,還要大力宣傳讓每個人都知道。

三、活動準備

(一)幼兒通過展開與水相關的主題活動已經瞭解水在生活中的各種用途,以及水與人類生存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觀察記錄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行爲,並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約用水的好辦法。

(三)多媒體宣傳片:地球的“渴”望。

(四)教師設計好的節水宣傳畫白描圖若干、樣例一份、彩筆、油畫棒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提問:小朋友們,誰能說說水有哪些用途呢?

幼:能夠喝的;能夠用來吹泡跑,玩遊戲;能夠用來澆花能夠用來洗臉、洗腳……

2、提問: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水,會怎麼樣呢?

幼:人就沒有水喝就會活不下去了;我們都會很髒沒有水洗澡;小動物也會沒有水喝的,花和樹也會枯死了;世界上就沒有大海了……

(二)觀看多媒體宣傳片,請幼兒說說都看見了什麼?

教師:水有這麼多的用途,而且對人類非常的重要,不過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都嚴重的缺水,那裏的人們連喝水都很困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田裏都幹了不能種糧食了、河裏都沒有水、池塘也乾裂了、小朋友在水坑裏舀水……)

(三)激發幼兒的同情心,鼓勵幼兒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教師:小朋友覺得那裏生活的人們可憐嗎?你們想不想協助他們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四)請幼兒把與家長討論的生活中節約用水的好辦法拿出來與小夥伴一起分享

1、用洗衣服的水拖地,洗青菜和洗手的水沖廁所或澆花。

2、隨時關緊水龍頭,不讓它滴水。

3、用洗衣服的水來洗車,洗鞋子。

4、洗手的時候水不能開得太大,衝完廁所要關好水龍頭。

5、下雨的時候能夠把雨水用盆和桶接着,存着能夠用的。

(五)教師提議

教師:我們都知道節約用水很重要,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辦?老師自己設計了一個廣告畫,想告訴人們怎樣節約用水,不過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需要小朋友的協助!

(六)欣賞並操作

出示宣傳畫樣例,幼兒自由分組、互相合作實行塗色活動,共同製作節約用水的宣傳廣告。

五、活動反思

在展開《水》的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一直非常的濃厚,特別是在操作活動中,孩子對於水的用途、簡單的物態變化、物體的沉浮等知識已經基本瞭解,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時會將水灑到外面;在日常生活中洗手或是上廁所的時候,也有孩子會出現忘記關水龍頭或水開得太大噴出來的現象。現代社會提倡建設環保節約型社會,孩子從小的意識和觀點的培養非常重要,而且能讓孩子自主的發現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在督促別人的同時也督促了自己,本次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都能在生活中互相監督,節約用水的意識和觀點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活動實行的過程中,因爲孩子年齡的限制了孩子的觀察、記錄的水平,我充分的利用家長資源,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去發現、解決問題,同時也增大了宣傳的力度。多媒體宣傳片讓孩子真實的接觸到他們生活中看不到的畫面,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心,讓節約用水成爲了孩子自願完成的一種責任,在宣傳廣告的製作上也特別的積極和認真。遺憾的是,孩子們在塗色的過程中分工合作,互相協作的意識有些欠缺,有時候會爲了塗同一個地方的顏色出現爭執,需要老師的調節,在今後的活動中,一定注意增強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吸吸玩玩的過程中,瞭解磁鐵,感受磁鐵吸鐵的特性。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望,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磁鐵和內裝各種製品的封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事先準備好的一張公園圖片放在桌子上,圖片上放着磁鐵小人)老師操控磁鐵在下面移動,帶領磁鐵小人遊公園。 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表現出小人遊公園的快樂心情。

2、師:小朋友,你們想想看,老師是怎樣變的魔術呢?到底是誰在幫助小人遊公園呢?(出示磁鐵)

3、介紹磁鐵的特性,結合實例講解什麼叫"吸引"。

4、"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用過磁鐵,用來做什麼?

5、產生問題: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幼兒假想猜測)

二、操作探索。

1、吸各種製品。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磁鐵和裝着各種小東西的封袋。假如你們想知道磁鐵能吸引住哪些東西,就用磁鐵吸吸看,然後互相說一說,吸住了哪些東西?"幼兒玩磁鐵,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每樣都去吸一吸。提問: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小結:原來磁鐵吸住了鋼筆、鐵釘、針……

2、歸類。師:小朋友用磁鐵吸住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東西沒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們分開來放?請幼兒將磁鐵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開擺放。

三、討論活動。

1、爲什麼有的東西能被吸住,有的東西不能被吸住?

2、被吸住的東西是什麼做的?

3、小結:鐵製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遊戲。

1、師:"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大的用處,它還能變魔術呢,今天就讓它帶着小朋友們玩魔術好嗎?"

2、讓幼兒玩磁鐵,讓磁鐵貼着桌子下面移動,看桌子上的鐵製品也會跟着移動。

五、在生活中尋找鐵製品。

教學反思: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活動很成功。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3

活動目標

感知鏡子的多樣性,發現鏡子的特點、

重點難點:

知道常用鏡子的名稱、用途,瞭解鏡子小的物像與原物左右相反,哈哈鏡能使原物變樣等特性。

活動準備:

各種平面鏡、哈哈鏡。

活動過程:

1.操作各種鏡子,瞭解其特點。

鏡子是玻璃做的、硬的、光滑的、能反光,有的平、有的凸、有的凹,能照見各種東西c

2.啓發見過什麼鏡子”它有什麼用途:有穿衣鏡、梳妝鏡、牙科醫生用的鏡子、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哈哈鏡等。在生活中用來照着梳頭、整衣、剃鬍子、醫生看病、司機開車、理髮師理髮等都要用不同的鏡

3.鏡子游戲:

①“猜猜我在幹什麼?”教師背向小朋友,讓小朋友任意做各種模仿動作,教師通過大鏡子觀察小朋友在做什麼.並讓小朋友猜猜教師爲什麼能從背後看到小朋友;

②把右左的圖像放在鏡子前照一照,鏡中會山現左右相反的圖像,可舉左手、踢左腳來試驗。

②讓小朋友站在平面鏡和哈哈鏡面前看看發現了什麼?平面鏡可成正立等大的圖像,哈哈鏡處

處凹凸不下,凹的部分照的影像放大,凸的部分照的影像縮小,疊合的結果就形成了奇形怪狀的影像。

活動延伸:

課下讓小朋友玩“萬花筒”的遊戲,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祕密。

評量:

利用水和書本看看哪一個能看到自己?放大鏡和平面鏡哪個能放大?

活動結束:

小朋友經驗比較豐富,能說出鏡子在生活中的應用。小朋友對鏡十的遊戲感興趣,爭先恐後地到鏡子前做各種怪模樣或觀看自己變化的形象。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2.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海綿、氣球、鬆緊帶、皮筋、橡皮、積木、鉛筆、襪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彈簧秤、游泳眼鏡等。

活動過程:

1.幼兒操作,初步感知彈性。

(1)幼兒玩氣球、海綿、鬆緊帶,拉一拉,捏一捏,壓一壓,看看它們會有什麼變化?

(2)幼兒玩耍,教師巡視,觀察幼兒操作中的發現。

(3)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2.幼兒再次嘗試,獲取彈性的經驗。

(1)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不對它們用力時,一鬆開又會有什麼變化?

(2)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新發現。

3.引導幼兒歸納彈性物體的特點。

(1)小朋友,剛纔我們玩了這些東西,你們知道它們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祕密?

(2)幼兒思考,自主發表各自的觀點。

教師總結:這些東西真有趣,對它們用力時,就會發生變化,就會變形,一鬆開,又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彈性。

4.幼兒用身體的各種動作表示彈性。

5.聯想實際,引導幼兒說說有彈性物體的用處。

(1)剛纔我們發現皮筋、海綿、氣球它們都具有彈性,除了這些東西還有哪些東西是有

彈性的呢?

(2)這些有彈性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呢?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補充或豐富,如:沙發、席夢絲牀墊裏有彈簧和海綿,坐着躺着覺得很舒服;彈簧秤小小的,攜帶很方便……。

6.物體分類。

幼兒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哪些東西是沒有彈性的,然後幫它們分分家,分別放在桌子的左邊和右邊。

7.遊戲:奇妙的口袋。

幼兒到口袋裏摸出一樣東西,放在老師手裏不讓大家看到,然後用動作告訴大家這個東西

是有彈性的還是沒有彈性的。

8.小結活動:

小朋友,請你們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來告訴大家。

延伸活動:

下了課,請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裏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彈性的東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爲幼兒創造了條件,引發他們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們平時見過的,玩過的,捏捏海綿,拉拉皮筋,壓壓氣球,通過讓幼兒對這些有彈性物、體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從而獲得了有關彈性的經驗。並結合幼兒已有的探索經驗,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它們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祕密?在教師的啓發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活動時,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存在問題:關於彈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動的目標只是讓幼兒通過操作,初步感知彈性,有些物體所具有的彈性將有待與幼兒長大後再去研究,遊戲時教師對乒乓球彈性的講解只會帶給幼兒一種誤解。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對鞋底感興趣,並能用語言表達觀察後的感受。

2、學習用鞋底印畫,能根據鞋印的形狀大膽地想象,進行簡單的添畫。

3、能大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平底有花紋的鞋子若干、白紙、水粉色、調色盒、油畫棒、溼抹布,鞋印添畫範例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察鞋子,引起興趣。

“今天,許多的鞋子寶寶要來參加舞會,它們在哪兒呢?(引導孩子發現腳上的鞋子,引起觀察的興趣)找一找,你喜歡誰的鞋子寶寶?爲什麼?”(啓發幼兒說出鞋子不同的樣式、顏色、圖案等)

二、觀察鞋底的花紋,激發想象。

“請你們看看自己的鞋底:

(1)你看見鞋底上有什麼?

(2)花紋有什麼不同?

(3)看看這些花紋象什麼呢?”

三、嘗試用鞋底印畫,體驗活動中的趣味性。

“鞋底的花紋真有趣,看鞋子寶寶跳舞了(教師示範印畫)。你們的鞋子寶寶想跳舞了嗎?選你最喜歡的鞋子,穿上漂亮的衣服跳個好看的舞。(幼兒活動,教師指導幼兒注意印畫的畫面,並將鞋印畫放到桌子上晾乾)

四、欣賞鞋印添加想象畫,拓展幼兒的想象能力。

“剛纔我的鞋子也去跳舞了,看,它們在這兒呢。咦?怎麼變了。原來它們剛纔化妝了,看看,它們化妝成什麼了呀?怎麼化妝的呢?” (引導幼兒觀察在鞋印的不同部位,添上線條、點、圈,變成不同的東西)

五、幼兒進行鞋印添加想象,鼓勵幼兒大膽添畫

六、展示作品,師幼共同欣賞。

“你們裝扮的鞋子寶寶真有趣,趕快讓它們到舞臺上來表演吧!,看看誰的鞋印化裝得很有趣、很新奇,給好朋友講講。”

活動反思:

在美術活動中,可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創作,讓幼兒在創作中感受不同美術工具帶來的樂趣。選材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給了幼兒無限的發展空間。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6

設計意圖

有一天中午看電視我給小朋友找了一些魔術,孩子們看得認真了,當看到一個關於懸空的魔術時,就有小朋友問:"老師,什麼是懸空?他爲什麼會懸空呢?"還有的小朋友說:"老師,除了魔術裏的人能懸空,還有什麼也能懸空呢?"看到孩子們對懸空現象這麼感興趣,針對孩子們提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我也上網查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最後組織了開展了《會懸空的紙盒》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發現紙盒懸空的現象,體驗探究的樂趣。

2.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3.感知紙盒懸空現象與重心的位置、輔助材料的`輕重有關。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自制紙盒娃娃、音樂。

2.輔助材料:螺絲帽、木塊、塑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出示紙盒娃娃,引題:有一個很特別的雜技團要在我們班作精彩演出。他要給我們表演雜技--懸空,你們猜他能成功嗎?

2.教師演示成功的"紙盒娃娃的雜技",提示:他能用這麼少的部分把身體懸空,你們的紙盒娃娃會不會懸空呢?

二、基本部分

(一)、發現紙盒的懸空現象

1.設問:你們的紙盒娃娃能懸空嗎?

2.幼兒探索(教師提供"木塊"讓幼兒自發嘗試懸空的方法:紙盒一頭放在桌子的邊沿,一頭懸空)

3.交流:你是怎麼讓他懸空的?

(二)、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1.設問:用什麼方法能讓紙盒懸空最多?

2.幼兒探索(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運用現有材料,探索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體驗到懸空現象與重心的位置有關。)

3.幼兒交流讓紙盒懸空最多的方法。

4.小結:木塊在紙盒頂端能讓紙盒懸空最多。

(三)、比較藉助不同材料後的懸空現象。

1.設問:每種材料都去試一試,你能發現什麼?

2.幼兒探索。(引導幼兒比較藉助不同材料讓紙盒懸空最多現象,發現懸空現象與輔助材料的輕重有關。)

3.交流:你用三種材料比較以後,發現了什麼?

4.小結:紙盒裏的東西越重,紙盒懸空越多。

三、結束部分感受身體重心

1.導入:紙盒娃娃的表演完了,現在輪到我們小朋友來表演雜技《椅子上的單腳舞蹈》

2.要求:只用一隻腳站在椅子上,另一隻腳懸在椅子外,肢體表演各種動作。

3.幼兒表演並體驗單腳懸空的感覺。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表示物體的沉浮。

2、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1、各種試驗材料(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樹葉、小碗、磁鐵、筆、紙)若干。

2、幼兒每四人合用一張操作檯,另備水槽、托盤各一隻。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

(二)幼兒嘗試

教師提出嘗試題:把這些物體放入水中,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得出結論:

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教師總結: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三)幼兒嘗試

1、教師提出嘗試:如果用向上的箭頭表示浮,用向下的箭頭表示沉。這些實驗材料該用什麼符號表示呢?(插塑、紙、梳子、牙刷、電池、鉛筆、小刀、橡皮等。)

2、各組幼兒進行嘗試猜測,並在紙上畫好對每一種材料沉或浮的猜測結果。

3、教師總結(演示課件),驗證幼兒猜測的(正確與否。對不同意見(如同一種物體,有的幼兒認爲沉,有的幼兒認爲浮)通過實驗驗證,統一認識。

(四)實驗

1、教師提出嘗試:怎樣讓浮的物體沉下去?讓沉的物體浮上來?

2、幼兒試驗,得出結論:

往空瓶裏裝水,把鉛筆拴在石頭上。可以讓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積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釘子放在積木上,可以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釘子浮上來。

3、教師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兒嘗試

1、故事:小明在樹林裏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樹洞裏去了,樹洞很深,小明夠不上來,他多着急呀,誰來幫他想個辦法呢?

幼兒嘗試回答:往樹洞裏灌水球就浮上來了。

2、有一堆摻有麥糠的小麥,怎樣儘快的把麥糠和麥粒分開?

幼兒嘗試回答:把它們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麥糠,沉入水底的是麥粒。

3、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沉浮現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它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能爲人類做許多事情。

(六)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