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三年級上冊教案模板8篇

教師文案 閱讀(1.92W)

教案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教學中的挑戰和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我們在制定教案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它的質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三年級上冊教案模板8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上冊教案模板8篇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徑、斜”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會寫“寒、徑”的13個會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山行》。

3、藉助註釋,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從古詩中的景象知道古詩描寫的季節。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並能背誦。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通過看註釋,查字典,聯繫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徑、斜”2個字,會寫“寒、徑”等4個字。

2、通過看註釋,查字典,聯繫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4、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美的欣賞,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交流古詩,激發興趣。

教師口述: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古詩,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古詩中作者用最凝練、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是詩人作詩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奇特景色在詩人筆下變得更加奇妙。同學們一定積累了很多描寫四季景色的古詩,請大家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華。(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評議和小結。)

總結交流: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夏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楓橋夜泊(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秋思(唐代)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展示圖片:你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秋天有哪些特點?

教師提示:深秋的一天,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乘着馬車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楓林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彷彿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他觸景生情,揮毫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板書:山行(杜牧)。

這麼美的景色,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中去領略一下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描寫四季的古詩導入課題,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

二、介紹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爲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後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麼,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課件出示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檢查交流情況。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石徑傾斜

(重點指導讀準前鼻音“徑”。)

②你認爲詩中哪些字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理解詞語:結合註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寒山】 產生,生出。“白雲生處”指山的深處。

?石徑】 因爲。

?生】 深秋時節的山。

?坐】 石子小路。

(3)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寒徑斜霜

1、學生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經—徑”“雷—霜”。

加一加:“餘鬥=斜”。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霜”:“雨”作偏旁時,左邊豎變點,橫折鉤變成橫鉤。“寒”字的下面不是兩點水。“徑、斜”是左右結構的字,“徑”要寫得左窄右寬;“斜”要寫得左右等寬。)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霜”和左右結構的字“斜”,學生練寫。

寒:上下寬中間窄,中間是三橫兩豎,下邊的撇和捺要舒展。

徑:左窄右寬,左邊是彳,右上邊第二筆點在撇的下邊中間位置、上邊不交叉。

斜:餘字第二筆捺變爲點,豎鉤連接上橫,下橫稍長,鬥字的中豎要長。

霜:整體筆畫多、要寫緊湊,雨字要寫扁一些、下框變爲冖。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在會寫字的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積累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體現部編版教材多元識字的理念。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有效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能力。對重難點生字的書寫指導,培養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方法,爲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打下基礎。】

五、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3、藉助註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六、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初解詩意。

1、談話激趣:杜牧在這首詩中只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爲我們描畫了一幅異常美麗的秋景圖。詩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詩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細細地品味,看大家是否會有新的發現。

2、理解詩題:“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時是什麼季節嗎?(深秋)詩中哪些地方告訴了我們季節呢?(“寒、晚、霜葉”告訴了我們當時的季節是秋季。)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

3、交流:這麼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麼?(霜葉)

4、交流:作者喜歡楓葉的原因是什麼?(霜葉紅於二月花)

5、探究:正是美麗的楓林晚景使得作者難以抑制自己的驚喜之情,作者的什麼動作讓我們感受到這份驚喜?(停車)

6、讓作者“停車”的原因是什麼?(霜葉紅於二月花)這裏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眼裏深秋的紅葉有什麼特點?(和二月花相比,讓我們感受到紅葉紅得鮮豔,紅得旺盛,紅得有生命力;我們從秋天的葉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機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覺生命力旺盛,絲毫看不出要走進冬天、走進衰敗的痕跡。)

7、詩人爲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裏有寒山、石徑、白雲、人家、紅葉,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但是讓詩人更動心的是深秋的紅葉!作者是用什麼手段表現出來的呢?(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和二月的紅花對比。讓我們看到了深秋的楓葉上除了顏色的豔麗,還具有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經霜不凋,遇寒更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體會。

1、教師導言:深秋時節,天氣已經轉冷。遠處山林中詩人杜牧乘坐的轎子正慢慢走來,首先映入詩人眼簾的是什麼?(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插圖,說說看到的景物。結合圖片小組交流景物的特點。

3、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

一個“遠上”寫出了“山”的綿延起伏;

一個“寒”刻畫了“山”的悽清寒冷。詩人面前是一條石頭鋪就的小路。

一個“斜”字讓我們體會石徑的彎彎曲曲。在虛無飄渺,白雲升騰的遠處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有幾戶人家。

4、教師小結:詩的前兩句“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

5、學生邊觀察課文插圖,邊誦讀前兩句詩句。

6、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描繪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的簡筆畫。

7、談話過渡:正當轎子緩緩前進時,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8、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圖片,說說看到的景物。結合圖片小組交流景物的特點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9、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詩的後兩句“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①點明寫傍晚之景。②傍晚晚霞和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格外美麗。③詩人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表達對紅葉喜愛。④停車久,觀察細才能悟出“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運用對比的方法,寫出深秋的楓葉形象生動,這是全詩的中心句。“紅於”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詩人通過描寫了一幅秋景圖,表達對紅葉的喜愛之情,讚美秋天的美麗。

10、學生邊觀察課文插圖,邊誦讀後兩句詩句。

11、鼓勵學生認真體會、感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繼續完善自己的簡筆畫。

12、引導體會:“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讚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至作爲名句千古流傳。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抓住重點字詞,讀中感悟,理解詩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感悟古詩、感情誦讀、積累古詩的能力。】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2、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3、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4、教師再次範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5、自由讀,練習背誦。

6、 《山行》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從哪些地方發現的?(《山行》這首詩寫的是秋天的景物。從“寒山”“霜葉紅於二月花”看出來的。)

(四)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1、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2、教師引導,體會感情:詩人用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豔麗的山林秋色圖。前兩句寫遠景,詩人只是作客觀描述。後一句寫近景,寫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秋天的獨特感受。

(五)詩句積累。

1、誰還了解詩人杜牧寫秋景的詩句,說給大家聽聽。

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詩人杜牧寫秋景的詩句還有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秋夕》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寄揚州韓綽判官》

?設計意圖:在拓展交流中激發了學生積累古詩句的興趣。】

七、課文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寫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八、課堂小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作者主要以秋天爲主題,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於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瞭解,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

九、當堂檢測

板書設計

寒山石徑(斜)

山行楓林(紅)熱愛

白雲(生處)人家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並體會作者的情感。各種形式的朗讀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導課環節充分運用多媒體設計精美的深秋圖片,營造出濃郁的深秋氛圍,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接着設計了問題:自由的觀圖,說說秋天有哪些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總結時,導入對描寫秋景古詩的瞭解,進而導入課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對古詩的學習中去。在課堂上教師爲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可引導學生互相評議,教師鼓勵性總結,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生合作交流理解前兩句古詩的詩意後,引導學生根據詩意來畫簡筆畫,在教學後兩句詩時,在學生合作交流理解詩意後,引導學生根據詩意來完善自己的簡筆畫。在繪製簡筆畫的過程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古詩的意境。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沒有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根據詩句大膽想象,沒有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展。在今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運用各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並鼓勵學生不受詩句約束,大膽想象。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贈、劉”等8個會認字,會寫“贈、劉”等7會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3、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導入類型:交流秋天,激發興趣。

教師口述:從上節課的學習中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很喜歡秋天。誰來用一些詞句把自己所看到秋天的景色說給大家聽。(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老師感到大家不但喜歡秋天,而且對秋天瞭解的也很多,古人也很喜歡秋天,很多文人常常吟詩作詞來讚美秋天。

導入課題: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贈劉景文》(板書課題:贈劉景文學生齊讀課題。)認讀生字:贈、劉,讀準平舌音“贈”,邊音“劉”。

理解題目:誰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蘇軾送給劉景文的。)

?設計意圖:識字與學文相結合,引導學生養成“隨文識字”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瞭解作者,介紹背景。

1、瞭解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爲豪放派詞人。

2、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

?贈劉景文》是蘇軾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此詩雖似寫景,但每句都切合劉的身世,並用以勖勉對方。這在蘇詩中確屬精心之作。我們必須透過表面的景物描寫,才能領略詩中的積極涵義。

?設計意圖: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感悟作者情感。】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後邊讀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麼,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課件出示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4、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檢查交流情況。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贈送姓劉菊殘猶有傲霜君子橙黃橘綠

(重點指導讀準平舌音“贈”;翹舌音“橙”;前鼻音“殘”;後鼻音“贈、橙”。)

②你認爲詩中哪些字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2)理解詞語:結合註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劉景文】 舉,向上託。

?擎】 不怕霜凍,堅強不屈。

?傲霜】 詩人的好朋友。劉景文名季孫,原籍開封,是北宋名將劉平的小兒子。

?君】 最。

?正】 對對方的尊稱,相當於“您”。

?橙黃橘綠】 表面意思“橙子將黃,橘子猶綠”,指秋季景物。

(3)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贈劉蓋菊殘君橙

1、學生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1)熟字加偏旁:“曾貝”是“贈”,“文刂”是“劉”,“登木”是“橙”,“ 皿”是“蓋”。

(2)減一減:“羣—羊=君”。

(3)換一換:“線”把“糹”換成“歹”,變成“殘”。

?設計意圖:在識字教學中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遵循識字的基本規律,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蓋”字的“羊”沒有尾巴;“君”字的第二筆橫要露頭;“贈、橙”都是左窄右寬,“殘”左右等寬,“劉”左寬右窄。)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蓋、菊”和左右結構的字“贈、橙”,學生練寫。

贈:右邊中間框要扁、裏面是中豎、左點和右撇,不是日或田。

劉:文字橫要短、撇要長、捺變爲一長點。

蓋:上窄下寬,中間是王字,下框要扁、裏面是兩豎、下橫最長。

菊:上扁下高,勹要大一些,裏面米字要寫緊湊。

殘:左邊要窄小,右邊兩橫都稍向上拉,下邊是一撇,斜鉤要長。

君:上邊扁框上橫短下橫稍長,中間一橫最長,一撇從上橫起筆、稍直一些。

橙:登字左上邊橫撇上有一小點,右上邊捺上有兩短撇,位置都要靠上。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在寫字教學中嚴格落實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

五、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2、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3、藉助註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爲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六、品讀欣賞,整體感知。

(一)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1、指名朗讀,教師評議: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那你們知道這兩句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2、指名說,板書:荷盡菊殘

3、理解“荷盡”

(1)看到“荷”,我想起了一首小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中的“小荷”和“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的“荷”有什麼區別?

(3)引導理解——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託。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4)反覆讀:荷盡已無擎雨蓋。

4、理解“據殘”。

(1)秋天來了,菊花開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早上還看得見霜呢。這時候的菊花怎樣了?(學生各抒己見。)

(2)引導理解——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3)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卻依然挺立着,這是一株什麼樣的菊花呀?(菊殘猶有傲霜枝)

5、對比朗讀,教師小結:詩的前兩句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

讀了這兩句腦海中出現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荷花已經黃的、白的、紫的……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秋雨中枯黃、捲曲的花瓣,隨風飄落,但是還是不肯低下高傲的頭顱,仍然露出孤高之態。

(二)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1、看到“橙黃橘綠”你會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自由發言。)

2、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這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這就是秋天的美呀!

3、所以詩人蘇軾怎麼說?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齊讀詩句,教師小結:詩的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碩果累累、成熟豐收,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爲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三)《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還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麼樣?

?贈劉景文》這首詩寫了秋季的景色,從枯荷(荷盡已無擎雨蓋)、殘菊(菊殘猶有傲霜枝)、“橙黃橘綠時”這些地方發現的。我還知道秋天秋天的風,捲起了片片黃葉,在街道和巷子裏吹。又到家家戶戶儲存秋菜的季節了。大白菜、土豆、蘿蔔、冬瓜……堆滿了菜店的棚子。田野裏那好聞的氣味。紅薯地都翻過了,玉米秸已砍倒,摘完棉花的花棵立在地裏。經過秋霜的紅薯秧,葉黑黑的,一團團堆在地頭,發出一種甘甜的味道。……(只要能體現秋天的特徵就可)。

(四)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談話過渡:同學們已經理解了詩意,如果能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味就更好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練習朗讀,好嗎?

2、知道了解七言詩的朗讀。

(1)古詩的朗讀要注意在詩句中適當的停頓,這樣有節奏讀,聽起來纔會有美感。不同字數(五言詩、七言詩)的詩有不同的節奏。

(2)七言詩的誦讀節奏基本句式應爲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下三。一般七言詩我們都是後三字和前面的四字分爲兩個大節奏來讀,也就是上四下三讀法。

3、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4、學生自由體會讀。

5、小組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

6、齊讀。

7、指導背誦:同學們,劉景文受到了蘇軾的鼓勵,終於嶄露頭角,後來他還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勵志的詩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指名背誦)

8、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同學們,老師在課餘的時間把這首古詩配上了音樂,讓這首詩變成了一首歌曲,你們想聽嗎?欣賞“古詩新唱”——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古詩語言的優美,同時還引入古詩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創意地教古詩,快樂地學古詩”。】

七、課文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詩人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八、課堂小結

?贈劉景文》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徵。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讚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喚起了我們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九、當堂檢測

十、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荷盡已無

贈劉景文菊殘傲霜樂觀向上

橙黃橘綠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這首詩之前,我先引導學生對這首詩的作者蘇軾的生平事蹟作了簡單的瞭解,拉近了學生和詩人之間的距離。再讓他們理解這首詩的題目,並進一步瞭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由於三年級學生知識儲備較少,生活閱歷較淺,在理解這首詩時存在很大的難度,特別是“擎雨蓋”“傲霜枝”這樣的詞語。因此我引導孩子們一邊對照註釋,一邊自己理解課文,讓他們對全詩有一個大概把握。接下來我重點對“擎雨蓋”“傲霜枝”這兩個詞語進行了講解,讓他們明白爲什麼要將“荷葉”叫做“擎雨蓋”,怎樣的枝條叫“傲霜枝”。通過交流孩子們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認識。

不足之處:雖然孩子們理解了詩句意思,但由於教學上的不足和時間的關係,致使學生對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沒有很好的理解。如果在課前或課後指導孩子細緻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教學效果會更好。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背誦課文。

2、能借助註釋、看圖、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文。(重點)

3、學習一組寫秋景的古詩,感受作者對秋天的讚美,體會借景物描寫抒發的情感。(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營造詩境。

教師口述:出示課文插圖,請學生說出插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後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象用一段通順連貫的話說說圖上的內容。

總結導題:同學們說得真精彩,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板書:《夜書所見》)

?設計意圖: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利用形象直觀的課文插圖導入課題,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一是爲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爲了有一個輕鬆的開始,創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爲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古詩奠定了基礎。】

二、介紹作者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他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主要作品:《遊園不值》《嘉興界》《訪隱者》《四朝聞見錄》等。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邊聽邊畫出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後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麼,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課件出示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檢查交流情況。

3、檢查初讀情況

理解詞語:結合註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夜書】 風聲。

?蕭蕭】 晚上寫。

?梧】 梧桐樹。

?客情】 旅客思鄉之情。

?知】 讀作“tiǎo”,用細長的物件逗引。

?挑】 籬笆。

?促織】 猜想。

?籬落】 俗稱蟋蟀,也叫蛐蛐。

4、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送挑

1、學生字: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送—進”“挑—桃”

加一加:“辶關=送”“扌兆=挑”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學生練寫。

送:“辶”的捺要長;“關”下橫稍長,最後一筆捺變爲點。

挑:左窄右寬,左邊是“扌”不是“木”,“兒”左右各有兩筆,居中間位置。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3、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1)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送寒聲挑促織

(重點指導讀準“送”既是前鼻音,又是平舌音。)

(2)學習多音字。

①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挑(tiāo tiǎo)

tiāo:1>扁擔等兩頭掛着東西,用肩擔着,如挑土、挑夫;2>挑的東西,如挑擔;3>選,揀,如挑選、挑揀、挑剔、挑肥揀瘦。

tiǎo:1>用竿子棍棒等的一頭舉起或支起,如挑起簾子;2>撥弄,引動,如挑撥、挑動、挑頭。

②讀一讀:小孩們精心挑(tiāo)選了兩隻看上去很勇猛的蟋蟀,用竹竿挑(tiǎo)逗它們鬥起來,吸引了很多大人圍觀。

(3)你認爲詩中哪些字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覆讀。

(4)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評: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五、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3、藉助註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並小結: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的秋風讓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因爲夜深了,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六、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1、談話過渡:你們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節嗎?(秋季)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節,這時的蟋蟀又大又壯,叫的聲音特別好聽。到這首詩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2、讀一讀,用自己的話說說詞語的意思。(蕭蕭:風聲;梧:梧桐樹;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4、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5、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客”,相機介紹作者背景資料(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着燈,在籬笆邊找蟋蟀,並捉蟋蟀。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6、引導交流: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誰呢?(是詩人,就是葉紹翁。)說起葉紹翁還有一個故事:葉紹翁是福建人,小時侯被送給浙江的一個葉氏的人家做兒子。他的爺爺原來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爲朝廷政變,受到別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個家族受到牽連,他的家變得悽慘不堪。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給別人。

7、教師引導:詩的前兩句中“寒”字一語雙關,不僅寫出秋風的寒涼逼人,更體現了詩人的孤獨,不如意。一“送”一“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用梧葉搖落,蕭蕭作響,江上秋風寒氣襲人,寫出了秋意的清冷,表達了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得淒涼之感。

8、引讀:瞭解了這些,你就更能體會江上秋風爲什麼牽動詩人的情懷?漂泊在外的他會想起——(生答……)那就是思鄉之情。我們帶着這思鄉之情再讀一讀。)

(二)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1、理解“知”:藉助註釋我們知道“挑促織”的意思,那麼這個“知”是什麼意思?(料想。)

2、在漆黑的夜晚詩人怎麼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夜深籬落一燈明。)

3、引導交流:你捉過蟋蟀嗎?指名生說。

預設一:學生捉過蟋蟀。教師讓學生自由交流分享體驗,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預設二:學生沒有體驗過。教師充滿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時侯和小夥伴到草叢裏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順着聲音好不容易發現一隻,趕緊用手去捂,覺得應該捂到手裏了,可是打開一看,卻什麼也沒有。如果能捉到一隻,我會高興得不得了!

4、朗讀指導。

5、師範讀,並小結:詩的後兩句:這兩句描寫了兒童挑燈夜捉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作者的聯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想起家鄉得溫馨美好。兒童無憂無慮、活潑天真得舉動,巧妙地反襯出了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及對家鄉得思念之情。

6、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四)指導全文朗讀。

1、齊讀。

師:就在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看到一羣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想到什麼?(生答)是呀,也許他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會想起兒時的夥伴,也許想起家鄉的孩子,想到這些,他的思鄉之情就更濃了。身在浙江的他,多麼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團聚啊。

2、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學生齊讀。

4、配樂讀(配樂曲馬思聰《思鄉曲》)。

5、唱詩(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

6、指導背誦古詩:這首詩要把詩人“想家”的感情讀出來,聲調要緩慢些。最後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後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學生先讀,老師指導,老師再範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

(四)檢查背誦,問題交流。

1、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2、教師引導,問題交流:《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夜書所見》詩人在瑟瑟秋風中看到了秋葉、秋風、秋江、秋燈、想到了兒童在明亮的燈光照耀下挑促織。)

?設計意圖:朗讀古詩,配樂唱詩,都是爲了激發學生感受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有利於更好地把握古詩思想感情。】

七、課文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夜書所見》詩人通過對秋風落葉、小孩捉蟋蟀、籬笆下的燈火等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鄉的感情。

方法指導

1、藉助資料理解古詩。

概念:借景抒情(詩人寫景物是爲了把自己的想法、感情表達出來)是古詩的主要寫法,由於古詩離我們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要想準確把握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藉助作者寫詩時的背景資料,會容易很多。

運用:比如《贈劉景文》這首詩的情感把握,就要讀一讀劉景文、蘇軾寫詩的背景資料,纔會把握得準確。

八、學習寫作方法

本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1、想象是我們寫好作文的一種必備能力,讀詞語想畫面是常用的一種方法。

2、舉例:比如讀古詩《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看到“楓林”腦海中就出現這樣的畫面:秋天來了,一絲微涼的秋風拂過,有點絲絲的寒意!也帶來漫天的樹葉紛紛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黃鶯展翅飛翔,還有的像舞蹈演員那樣輕盈地旋轉着飄飄而下。我看看這兒,看看那兒。突然,一片“火光”,不對,是一片片紅雲映入眼簾。我走近一看,原來不是火光也不是紅雲,而是一片楓樹林,那楓樹林格外動人,一層層、一段段、紅的鮮豔、紅的可愛……襯着白雲藍天格外的豔麗,我心中不由發出感嘆:我愛這如詩如畫般的楓林之季!

3、練一練:讀古詩《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中“蕭蕭梧葉”會想到什麼景象?

九、課堂小結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讓我們體會到作者秋夜思念家鄉的感情。在體會古詩感情的同時,我還學習了藉助註釋、看圖、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文的方法。

十、拓展延伸

這三首詩都是寫秋天的景物的,學完後我們組織一次“秋天的詩歌誦讀會”吧!建議如下:

1、自己收集不少於3首寫秋景的詩;

2、先自己練習朗讀,再讀給家人聽,聽聽他們的建議;

3、做好朗誦的準備,形式多樣:可以詩配畫、可以表演(跳舞、歌唱)、也可以做成ppt配上音樂誦讀……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2

學習目標:

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②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③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後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④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麼事?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①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後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②屏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後讓學生說說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聯繫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鬱”的`意思。)

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④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可作爲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培養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四、指導認字和寫字

①屏顯本課的生字。

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③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5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④學生練習寫13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五、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能力。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明確閱讀目標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的呢?)

二、精讀課文,自己釋疑

①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帶着以上的問題自讀自悟。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勾畫畫,可以適當地寫一點讀書感受。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提出討論的要求:

人工明確:組長負責,確定代表小組發言的人。

人人蔘與:要求每一個人在小組內都發言。

③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餘成員可以補充。

學生髮言的要領主要是認識掌聲對英子的幫助,談從兩次掌聲中體會到了什麼。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學生自己先練讀。

b.然後展示朗讀水平,可以進行賽讀,挑戰讀。

學生讀後,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哪個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三、拓展延伸,加深認識

①屏顯英子信的內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爲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a.學生齊讀這段話。

b.聯繫全文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過掌聲嗎?當時有什麼感受呢?你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怎麼想的呢?

③學了,又談了那麼多,還想對自己或別人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掌聲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後 不願意

快樂 說笑 跳舞 有勇氣

鼓勵 尊重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3

教材分析: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範畫、毛筆、水粉顏料;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第1課 色彩的明度漸變

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做嘗試性的色彩遊戲,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明度,什麼是明度漸變,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準備了什麼工具?同學們喜歡用顏料作畫嗎?

老師現在要考考同學們,看大家是否忘記了色彩的調製方法。 請從顏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種顏色(除黑白灰),擠一些在調色盤裏,然後把白色顏料拿在手裏,多次與這種顏色調,每次加一點白色,用毛筆調勻,再依次練習,仔細看色彩用什麼變化。(同桌兩人一起調色練習,仔細觀察色彩的變化)與平時調出的色彩有什麼不同?(全部交流)

這種色彩的變化我們稱之爲色彩的明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於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後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

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爲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調是指一個色彩結構的明暗及其明度對比關係的特徵。整體的色彩是暗的,還是亮的;是明度對比強烈的,還是對比柔和的,這種明暗關係的特徵,將成爲這個設計的色彩效果的基礎。

按照孟謝爾色寺的明度色階表,將色彩的明度劃成十個等級,即存在10種明暗基調。即:低長調、低中凋、低短調、中長調、中間中調、中短調、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全長調。

在高調中(亮色調):爲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強色相的對比節奏,這樣可以增強高調色的色彩力度。

低調色(暗色調):有一種重量感和物質感,在處現低色調時,加強冷暖對比可以增強低色調的生動感。

三、欣賞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麼效果?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作爲表現手法的作品。

欣賞老師準備的範圖、美術書中的圖片、優秀學生作品

四、 交流

欣賞了這些優秀的漸變畫,你知道加入什麼色彩調配才能調出明度漸變的效果?

師總結:只要逐漸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成爲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

五、創作

1.老師示範:

教師用藍色加白色、紅色加黑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範,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範。

2. 學生練習:

要求: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3.評價

六、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來說說明度漸變的特點嗎?

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4

列寧在公園裏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並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流暢的態勢,如在文中的泡泡裏提出了一個問題 “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爲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後,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啓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爲他們創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但在這下面,我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1、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佔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於學生的發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範朗讀,可我卻忘了這麼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後,這一環節,在學生並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節。在朗讀環節中,我還不會採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後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2、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並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彙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紮實。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後不斷髮現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並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2個字和1個筆畫,初步建立反義詞的概念。

2、拓展積累詞語,能運用詞語說說自己喜歡的季節。

3、學會製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從卡片上認識同學的名字。

4、積累有關惜時的名言,懂得要珍惜時間。

5、和大人一起讀《小松鼠找花生》,瞭解花生的果實長在地下這一生活常識。

?教學重點】

認識詞語,積累名言。

?教學難點】

體驗共同閱讀的快樂。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2個字和1個筆畫,初步建立反義詞的概念。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四”。

二、學和用

板塊一:識字加油站

讀一讀,找規律。(出示:)

大—小上—下南—北

男—女開—關正—反

1、這幾組詞語有什麼特點?

(每一組都是反義詞。)(板書:反義詞)

2、認讀生字

出示:“男、女、開、關、正、反”的字音、組詞、識記方法。

注意讀準:翹舌音“正”,前鼻音“關、反”,鼻音“男、女”。

3、你是怎麼識記這些詞語?

加一加:“田力”就是“男”。

找反義詞:男——女開——關正——反

4、指導書寫“女、開”

女:第一筆是撇點,要寫得長一點,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上,稍斜纔好看。

開:第一橫短,第二橫長,第三筆要先豎後撇,末筆豎稍長。

5、把自己寫好的字,擺在實物投影下,讓全班同學欣賞,評一評哪些字寫得美,美在什麼地方;哪些字,寫得不夠工整,問題在什麼地方?

6、練一練,學運用。

選擇上面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括號裏。

大—小上—下南—北

男—女開—關正—反

①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右面是()。

②你去打()那間房門的時候,別忘了把窗戶()上了。

③我們班有男同學18名,()同學22名。

(答案:①北南②開關③女)

7、讀兒歌,找出裏面的反義詞。

上對下,小對大。前對後,左對右。

多對少,老對少。來對去,男對女。

黑對白,裏對外。高對低,粗對細。

(答案:上—下小—大前—後左—右多—少老—少來—去男—女黑—白

裏—外高—低粗—細)

(設計意圖:本題從認讀反義詞,到運用,再到拓展,很好地詮釋了“反義詞”這一概念,提高學生對反義詞認識和積累能力。)

三、課堂小結

本次學習園地,我們認識了幾組反義詞,認識6個生字,會寫2個字和1個筆畫收穫可不少啊!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拓展積累詞語,能運用詞語說說自己喜歡的季節。

2、學會製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從卡片上認識同學的名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四”。

二、學和用

板塊二:字詞句運用

1、讀一讀,說一說。

讀下面的詞語,說一說你的發現。

(第一行詞語表示季節,第二行詞語表示景物,第三行詞語表示動物。)

(板書:四季景物動物)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爲什麼?

預設:

(1)我喜歡春天,因爲春天大地復甦,青草開始探出小腦袋。

(2)我喜歡夏天,因爲夏天池塘裏有很多遊動的小魚和美麗的蓮花。

(3)我喜歡秋天,因爲秋天的藍天是那樣的高遠。

(4)我最喜歡冬天,因爲冬天可以堆雪人。

3、練一練,學運用。

任選幾個詞語,練習說話。

預設:

(1)“青蛙”春天在水裏產蝌蚪,夏天到田裏吃蟲子,冬天就冬眠了。

(2)夏天,大地變得熱鬧了:樹葉更茂盛了,蓮花在池子裏開了,青蛙在田裏呱呱

4、我拓展,我積累。

我知道下面的詞語和四季有關:

春天:風箏、細雨、和風、樹苗、綠色的麥田、迎春花、梨花、桃花等。

夏天:西瓜、冰淇淋、游泳、短袖、短褲、背心、裙子、涼鞋等。

秋天:稻穀、高粱、棉花、秋雨、大雁南飛、蘋果、菊花、落葉等。

冬天:雪地靴、聖誕樹、耳罩、棉襖、棉手套、梅花、青松、寒風等。

板塊三:展示臺

1、展示一下你認識了哪些漢字。

(1)這些卡片上的名字我也都認識。(板書:名字卡片)

(2)我認識了好多同學的姓名。(板書:認識姓名)

2、你是怎樣認識這些字的?

預設:

(1)我看動畫片時看下邊的字幕,認識了好多的字。如:光頭強、熊大、熊二……

(2)我從作業本上認識了很多同學的名字,同學們也可以從作業本上認識字。

3、我們還能從哪些地方認識一些字?

生1:我和我同桌每天都互相教一個課外認讀的生字,現在我倆認識30多個課外生字了。

生2:我還從街道邊的廣告牌上認識了許多字。我還會寫一個詞——“商店”呢!

生3:我從學校的警示牌上認識了好多的字呢!

4、練一練,學運用

讀一讀這些姓名卡片,不會認的字問問老師或家人。

王雅張睿黃明哲

白書凡程雨楠郭宇昂

(設計意圖:展示臺的設計,識字方法的討論交流,訓練了學生的合作討論的能力以及識字的能力。)

三、課堂小結

本次學習園地,瞭解了四季的詞語及相關景物和動物,學習了課外自主識字的方法。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積累有關惜時的名言,懂得要珍惜時間。

2、和大人一起讀《小松鼠找花生》,瞭解花生的果實長在地下這一生活常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四”。

二、學和用

板塊四:日積月累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讀一讀,讀準字音。

注意讀準前鼻音“春、晨、金、陰”。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名言的意思嗎?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意思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是春天,一天之中最好的時間是早晨。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意思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而一寸長的黃金卻難以買到一寸光陰。告訴我們時間十分寶貴。

3、這兩則名言都是關於什麼的名言?

(這兩則名言都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我們在積累這兩則名言的同時,還可以積累更多的關於珍惜時間的名句。)(板書:珍惜時間的名言)

4、練一練,學運用

從上面的諺語中選擇合適的一句填在下面的括號裏。

(1)我喜歡睡懶覺,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要好好利用早晨的時間啊!”(答案:一日之計在於晨)

(2)小蕊週末看了一天電視,媽媽說:“你要珍惜時間啊!()”

(答案:一寸光陰一寸金。)

5、我積累,我拓展

指名讀、師生合作讀,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珍惜時間的名言還有: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板塊五:和大人一起讀《小松鼠找花生果》

(原文略,見教材第65~66頁)

1、檢查和大人讀書的情況

(1)指名讀,糾正字音。

(2)通過讀,你明白了什麼。

2、小朋友們,讀了短文,你知道《小松鼠找花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你從中瞭解了哪些知識?

(1)大樹旁邊的地裏種了許多花生。小松鼠原本打算等花生結了果,摘下來留着冬天吃。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落了,卻找不到一個花生,它很奇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2)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課文結尾小松鼠的問題,既與課題呼應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3、讀了短文,你還有哪些問題?

(1)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誰也沒有摘走,因爲花生長在土裏。)(板書:花生果長在土裏)

(2)小松鼠怎樣才能找到花生?

小松鼠可以拿鐵鍬把土翻起來,在土裏就能找到花生。

?設計意圖:閱讀短文,讀懂故事,提高閱讀能力和知識積累能力。】

三、課堂小結

本次學習園地,我們積累了珍惜時間的名言,閱讀了《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收穫可不少啊!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四

反義詞

四季植物動物

名字卡片認識姓名

珍惜時間的名??

花生果長在土裏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要注意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突破口,來改進自主的教學。我們可以採用分組討論,學生自己觀察分析交流彙報等合作學習的方式。還有就是通過交流彙報識字體會等多種方式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沒有什麼課內外,校內外的鴻溝。這樣做,能夠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漢字,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有利於促進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結合,有利於貫徹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

不足之處:

一年級的孩子控制和組織能力還不強,需要老師的教學策略呈多元化狀態,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數出學過的字的筆畫數,並按筆畫數填寫。

2、複習鞏固學過的字。逐漸養成正確使用量詞的語言習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兒歌,知道看太陽,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使用量詞。

教具準備:

掛圖、紙做大轉盤,詞語卡片、字卡、學生準備彩色筆。

教學準備: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一、我會填。

1、出示子、頭、長、出、飛、火,並把花瓶、紅花貼在黑板上。

(1)集體認讀。指學生說說:題目要我們幹什麼?

(2)齊讀:我會讀。

2、學生填寫後,交流填寫方法。

二、看看讀讀。

1、出示插圖。

2、觀察圖畫,說說圖意或編一個小故事。(學生自由發言)

3、讀詞。(根據學生髮言,隨機出現文字:白雲、木船、小河、小狗、鴨子、野花)

(1)齊讀。

(2)自讀:一隻小狗、一條小河、一朵白雲、兩隻鴨子、一條木船、幾朵野花。

(3)對口令。

4、小組討論:把圖中的事物連起來說一說,比比哪組說得好。

(1)小組討論。

(2)彙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說一說。

一( )畫 一( )水 幾( )小雞

一( )陽光 一( )手 幾( )房子

幾( )魚 幾( )星星

四、擴展練習。

出示讀讀背背中的插圖或看文中的插圖,用上數量詞表示圖中的事物。

第二課時

一、讀讀畫畫。

1、按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指學生認讀.

2、觀察圖,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說)

3、按要求塗上顏色,並分類認讀。

4、遊戲:給每個字編號,如圖,共14個號,號碼位置固定,轉盤上的字隨轉盤轉動,停止後,用編號所指的字組詞,說句子或背兒歌、古詩。

5、練習:找一找帶有下面偏旁的字。

(1)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

(2)彙報、交流。

二、讀讀背背:東西南北。

1、自讀,指學生讀,評議。

2、同桌互讀,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指導學生認清方向。

(1)早晨太陽從什麼地方升起?

(2)說說圖中小女孩面向什麼地方去上學,推斷出其餘三個方向。

4、朗讀、背誦。(配上動作)

三、擴展活動。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教學實錄

教學思考:

下午的時候,面向太陽,方向該怎麼說呢?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藉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表內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複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二、新授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麼。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個問題: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後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說說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爲什麼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麼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三、練習

做做第1題。

說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 46說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

討論並指名回答。

作業

直接寫得數。

寫完後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完成後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三年級上冊教案篇8

第六單元做鳥巢--圖形與拼組

教學內容:圖形與拼組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單元的內容將爲進一步學習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藉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認識五變形和六邊形。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以及拼組圖形的過程,發展空間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美,培養愛護鳥類、保護環境等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課時分配:觀察鳥巢2課時;欣賞壁畫2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73頁。

教學目標:學生藉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學生藉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

教學準備: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小草、小樹都發芽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出來活動了。(出示課件:春天的美麗景色:各種樹木、花草,一些小鳥…)

觀察畫面,你看到了什麼?

有三個小朋友出來踏青,看到了樹上的小鳥飛來飛去,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麼?

二、出示信息:

這三個小朋友和同學們一樣,都是愛護小鳥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鳥有家,有的小鳥沒有家,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幫小鳥做鳥窩吧?

(一)出示長方體實物

1、怎樣來做這個長方體的鳥窩呢?

2、集體交流:先要知道每個面的形狀:上下前後都是長方形的。

3、什麼是長方形呢?我們來研究一下長方形的特徵。

4、小組活動:利用你手中的學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個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條邊

5、把長方形折一折小結: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是平面圖形。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二)出示正方形實物

1、這是一個正方體的鳥窩,怎麼做呢?

2、正方體有什麼特點呢?(每個面都是一樣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麼特徵呢?

1)用三角板量角,發現…

2)用直尺量四條邊,發現…

4、小結:正方形是正方體的一個面,它是平面圖形。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因爲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就給每條邊起了共同的名字"邊長"。

三、鞏固練習

a)請你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紙上設計一扇長方形的門和兩扇正方形的窗

1)先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合理設計

對各種設計進行合理評價。

作業設計:在白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小棒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並說說他們的特點。

板書設計:長方形正方形

課後反思:課時2信息窗2--鳥是人類的朋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4--76頁。

教學目標:學生藉助觀察操作,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徵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重難點: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徵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準備: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複習

1、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2、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

3、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4、揭題: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個平面圖形

二、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猜一猜:是什麼圖形?

2、小結:我們通常以"邊"的數量給它命名,所以叫它"五邊形"。

3、出示:是什麼圖形?

根據五邊形的經驗,學生都能說出這是"六邊形"。

4、小結:今天我們又學習了兩種平面圖形,有五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五邊形";有六條邊組成的圖形叫做"六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