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快樂端午節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6.83K)

想要寫出一份出色的教案,就必須合理的分析自己教學任務,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專注的態度,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快樂端午節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快樂端午節教案7篇

快樂端午節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瞭解中國農曆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麼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瞭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並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教學反思:

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課堂效果來看,幼兒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

快樂端午節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集體共度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糉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準備製作端午節習俗物品的各種材料:

糉葉、糯米、線等;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2、端午節相關圖片,艾草和菖蒲。

3、邀請幼兒家人一起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節在我國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

隨着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爲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_x幼兒園的小寶寶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度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吧!

2、手工活動:

(1)家長們表演包各種花式糉子的技藝。

(2)制香囊、畫彩蛋、編制五彩繩,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結束後展示作品並相互贈送。

3、親子游戲:

?袋鼠》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分4組;

形式:單面接力;

準備:各組糉子2個,終點處擺椅子4把。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腳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各握一個糉子,教師發令後,家長抱幼兒向前跑,雙手不能碰幼兒,繞過椅子,返回,將糉子交給第二對家庭,繼續遊戲,最先完成的一組即爲獲勝。

?賽龍舟》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4對,分4組;

準備:紙箱龍船四個,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兒在媽媽或爸爸的帶領下套着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先到終點的隊伍獲勝。

?快樂運糉子》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分兩組;

形式:對面接力;

準備:各組小桶一個,糉子若干。

玩法:幼兒提着小桶,走過獨木橋,走到另一端取筐裏的糉子再走回來,將糉子放回到隊伍前的籃子裏,把小桶傳給下一位幼兒,繼續遊戲。在規定時間內看哪組運的糉子多爲優勝。

活動結束:

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糉子。此時,老師可編輯園所動態,記錄活動過程,分享給全體家長和幼兒。

快樂端午節教案篇3

活動目標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划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划龍舟的歡樂情景。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童謠。

活動難點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難點剖析

兩種節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奏有些混淆。

活動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及划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麼划龍舟的?

人們在划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並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奏

3、學習打節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奏朗誦童謠

2、遊戲:划龍舟、賽龍舟

活動反思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現幼兒對端午節還是有一定的瞭解。不過僅侷限於吃糉子這一風俗習慣。於是,活動圍繞着糉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瞭解到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糉子這一習俗,還有划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划龍舟產生了興趣。通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奏,同時通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奏。整個活動後,孩子們都能有節奏地進行朗誦。

快樂端午節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糉子的特徵,體驗吃糉子的快樂。

2、知道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

活動準備:

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糉子一盤,溼巾紙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裏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麼?

——幼兒聞一聞是什麼味道的,猜猜會是什麼?

——幼兒摸一摸,是什麼感覺?是什麼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

——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麼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糉子

2、嚐嚐說說——好香的糉子,你吃過嗎?什麼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糉子

a、每位幼兒拿一個小糉子,自己來剝,剝下的糉葉放在盤子裏。糉子外面衣服叫什麼,你知道嗎?

b、幼兒邊吃糉子邊隨機問:你的糉子是什麼形狀的?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糉子?

c、吃完後提問與小結:

——吃糉子的時候先把什麼解開。(繩子)然後剝開什麼?(糉葉)

——你剛纔吃的糉子是什麼味道的,糉子外面是什麼?糉子裏面有什麼?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糉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鹹鹹鮮鮮的肉糉,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糉,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糉、赤豆糉。

3、介紹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我們爲什麼要吃糉子?什麼日子纔會吃糉子呢?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糉子。

——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會有什麼活動呢?(遷移活動:瞭解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遊戲

——qq糉子店環境創設:qq糉子店;材料:qq糉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糉子上,送到糉子店,講講它的味道。

快樂端午節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着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端午節》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爲什麼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糉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裏說了什麼?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提問:剛剛的兒歌裏面,你聽出哪些音比較像?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裏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准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爲什麼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爲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後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後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裏吧!鼓勵幼兒用兒歌裏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附兒歌

端午節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糉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快樂端午節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糉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糉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糉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着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快樂端午節教案篇7

活動設計意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志願者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包過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教學反思: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裏學習了包糉子,既鍛鍊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