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

教師文案 閱讀(9.83K)

  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

但是!他這一聲“救救孩子……”的呼喚,讓我們看到魯迅那寧可燃燒自己,也要把光亮留給孩子的企盼!因爲那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生命,更是希望。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

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一

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以筆爲武器,與黑暗社會作不懈鬥爭的革命家。他的作品,看似只是輕描淡寫的雜文,但細細品味,便覺其中奧妙——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當時社會的動盪、人性的變詐,可謂套用郭沫若的一句話“寫人寫事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他,就是魯迅。

提及魯迅,即可想到他開創中國白話文新篇章之作——《狂人日記》。它主要記敘了在黑暗的封建社會,“我”站在一個狂人的角度,憑空覺得周邊的人都要吃自己,而自己則是這個“吃人集團”爪下的一頭“獵物”。而這個“吃人集團”的老大就是自己的哥哥,自己就算哪一天要被吃了,也得揹負着“吃人的人的弟弟”罪名。後來,“我”還發現連小孩子和想吃人,也吃過人。

從這篇小說的表面來看,“我”絕對是一名狂人,一位名副其實的狂人。但,只要稍經思考、體會,就會發現:這篇小說蘊含着深深的諷刺意味。所謂“吃人的人”,實指當時的貪官污吏、腐敗的政治條款;“狂人”,當時受其壓迫的平民百姓;“吃人”,可想而知,指當時統治者倚仗權利剝削百姓、魚肉百姓,令老百姓生不如死。在這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貪官污吏橫行霸道的舊社會裏,用“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懦弱、狐狸似的狡猾”這句話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了。

小說的結尾,是意味深長四個字,發人深省:“救救孩子……”僅僅四個字,便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對祖國的未來,對未經玷污、不知世風污濁的孩子的深深擔憂。由此可見,魯迅先生不僅是一位救國英雄,還是一個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的偉人。

他自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正是他一生的寫照。魯迅先生雖然已經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二

一直以來就很佩服魯迅先生,但對於他的文章沒有怎麼多的接觸過,除了在以前課文中學到的。這周開始讀魯迅先生的小說,開篇的《狂人日記》就給自己深深地震撼。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具有特殊的意義。”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很容易解讀出來。因爲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而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於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並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大多數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遐想,看到魯迅以象徵的形式對封建傳統所進行的批判。我們也就開始瞭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理解出現。

魯迅明寫的是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絃。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在那樣的時代,這不得不讓我們敬佩。

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三

《狂人日記》是出自魯迅之手的白話小說,他把日記與精神病病人的內心獨白結合在一起,表達出了自己所想的內容。

狂人是一個迫害症患者,懼恐多疑,邏輯思維不健全。魯迅通過對一個迫害症患者進行內心獨白的描寫,不是爲了拍出下層勞動人民受到的迫害,也不是寫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封建禮教的無知愚昧,哀嘆民族的黑暗墮落。

魯迅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地借用“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社會的殘缺。實在的說,文章色彩過於晦暗,當着晦暗中又透着逼人的灼光。“吃人”,真的是吃人麼?魯迅這樣說,只不過是在說明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泯滅。他說“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部位兄弟啊?所以,這裏的“我”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民族”,“吃人”的民族,合適能覺醒,何時能認清??魯迅借狂人之口,向世人發泄着憤懣。但是,社會的黑暗之深之廣,湮滅了一切,只有先生不肯抱殘守缺,向着蒼天不斷地發泄着。

小說以很少但又精巧的筆墨寫出了當時沒有友誼、沒有關愛、沒有親情,唯有戒備之心的社會現實。那時的人們在腐化的社會環境下,不會互相合作,不知道奮發圖強,也不知道怎麼叫“團結友愛”,跟不會去幫助別人,怎麼會懂得團結起來*那個腐敗的社會?

魯迅在文後借狂人之口發慨“救救孩子……”最後的省略號使整篇文章意味深長。也許這只是“我”無助的呼喊,但“我”代表着一類人,代表着內心充滿着對美好社會嚮往的一類人。那些無憂無慮生活的孩子們,原來可以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兒現在也加入了吃人的行列,也開始變得冷酷無情,他們骯髒的心靈再也洗滌不清,無法再回到以前純真的模樣。

但是!他這一聲“救救孩子……”的呼喚,讓我們看到魯迅那寧可燃燒自己,也要把光亮留給孩子的企盼!因爲那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生命,更是希望!

魯迅狂人日記教學反思四

初讀狂人日記,沒有完全看懂,再次閱讀方纔體會到狂人之意。

狂人的狂,指的既是病理上的神經錯亂,語無倫次,措辭荒謬;還指了狂人在心態上的一種病態變化——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

《狂人日記》寫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小說,也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傑出作品。發表於《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故事梗概: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癒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

傳統觀念認爲,魯迅借狂人之口,抨擊吃人的社會制度,事實上,也只要狂人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語,但是,我和媽媽共同認同這部小說的是對狂人精神狀態的描繪,確實是精到、準確,媽媽說以前課本很多革命小說都如過眼煙雲一般消散在歷史塵埃中,而狂人卻不會,我是第一次讀這篇文章,而媽媽則是重讀,她認爲,因爲這篇小說和魯迅曾經學過醫有關,這篇小說準確地寫出了一種有迫害症和強迫症的精神病人的形象,這篇作品成功不是其立意多麼高,而是其形象把握之準而名流文壇。

我現在不懂不要緊,過幾年後,回過頭再看看,也許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