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8篇

工作經歷 閱讀(3.18W)

事蹟應該如何寫才能發揚其中的優點呢,在日常學習中,小夥伴們都肯定碰到過事蹟材料,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8篇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1

範xx,男,漢族。1962年4月出生,從事臨牀醫療工作近40年,現任酒泉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聯合黨支部書記、健康管理中心主任。20xx年由解放軍第25醫院麻醉科主任轉業到酒泉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工作,先後赴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進修學習。多次被醫院黨委評爲優秀共產黨員、黨務工作者,獲酒泉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2項,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12篇,現爲酒泉市健康管理學科帶頭人。無論處在什麼崗位,他都堅持認真學習,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加強黨性鍛鍊,努力使自己在政治上不斷成熟。他黨性強、作風正、業務精,恪盡職守、竭誠奉獻、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黨賦予黨務工作者的光榮任務,受到醫院黨委和職工的一致好評。

勤於學習,刻苦鑽研,努力提升黨務工作水平

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是做好黨務工作的基礎。範同志自走上黨務工作崗位以來,深知新時期對做好黨務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除認真學習黨務工作業務知識以外,能夠做到理論聯繫實際,有的放矢。通過一系列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更加堅定了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更加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更加熱愛黨務工作,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力做好醫療業務工作

做爲科室主任,範同志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誠實守信,遵章守紀,服從領導管理,能與同事團結協作,工作上大膽管理、嚴格要求。年服務體檢羣衆近5萬人次,體檢單位280餘家。爲最大限度滿足不同人羣健康體檢需求,制定個性化體檢套餐,圓滿完成每年度全市慢性病鑑定體檢、職業病鑑定體檢、駕駛員體檢、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招錄體檢,贏得了團檢單位和體檢個人的高度讚譽。帶領支部黨員和科室人員積極參加便民義診、健康宣講活動,志願爲企事業單位離退休老幹部宣講正確養生和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認真學習疫情防控知識,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體檢者的安全。

落實責任,夯實基礎,打造全面過硬服務型黨組織

擔任黨支部書記後,他把做好黨支部工作作爲立足點,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努力改進工作作風,推動支部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抓理論學習,強化思想保障,積極主動地貫徹院黨委工作部署,圍繞中心謀劃黨建工作,制定年度計劃,落實理論學習制度。在做好個人自學的同時,組織好支部黨員學習,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等多種方式方法,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教育,組織支部黨員開展紅色教育基地觀摩,提高支部黨員的黨性修養,加強了黨性鍛鍊。深入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打造貼近實際、主題突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黨建品牌,建設政治堅定、團結有力、作用突出、羣衆信任的過硬支部。建立黨建會議室,規範活動臺賬和學習教育資料,促進支部黨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軌道。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把思想政治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切實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在黨員發展工作中,嚴格按照組織程序抓好各個環節的落實,確保了發展黨員工作的透明度和新黨員的質量。抓支部作風建設,提升服務意識,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管黨治黨責任,帶頭落實黨內政治生活制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

範同志在平時學習和工作中,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模範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具有很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高標準,嚴要求,有條不紊地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在各方面中起到表率作用。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斷鑽研業務知識,勤勤懇懇、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完成本職工作。講規矩、有紀律,努力踐行《準則》《條例》,廉政勤政。對待黨務工作嚴謹、規範,堅持原則,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受到黨員和羣衆的一致好評,連續三年醫德醫風考評優秀,是一名“黨性強、作風正、工作出色”的優秀黨務工作者。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2

29年中,王xx山區服務家鄉人民的信念一直沒有動搖過,反而隨着歲月的推移越發彌堅。這些年,眼看着一個個醫生從她身邊調走,她從未向組織申請過調動工作。

紮根山區,她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王xx1962年出生在嶺南,因爲從小生活在嶺南,常常看到當地羣衆因爲沒錢,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無法醫治的悲痛。她的心裏一直有一個夢想,做一名醫生,爲羣衆解決病痛。1982年,王中專畢業後,分配到嶺南鄉衛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婦產科醫生,她的人生夢想從這裏啓航。

嶺南是上虞最偏遠的一個貧困鄉,57.4平方公里的山區分佈着29個自然村,交通閉塞,信息落後。山區太缺少醫生了,婦產科只有王一名醫生兼護士,沒有人願意到這個窮鄉僻壤裏來,即使有醫生被調來,也千方百計地想走出去。曾經,衛生院分配來一名婦產科醫師,工作不到三年也調走了。王也曾經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畢竟山區條件太艱苦了。但是,山區的百姓尤其是婦女兒童離不開她,如果她走了,她們只能到章鎮、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說也得一個多小時車程,十分不便,萬一路上遇上急產更是危險。一想到這裏,王就不願再離開。“如果讓我離開山區的百姓,放棄我從小的夢想,我心裏不願意。”王說。

在王人生字典裏,沒有“休息”兩個字,只要病人需要,無論深更半夜還是天氣多麼惡劣,她都是隨叫隨到。工作這些年,爲了山區婦女兒童的身體健康,她幾乎是傾注了全部心血。一天晚上,王剛睡下,就聽到一陣緊急的敲門聲,原來是豐樹坪村的蘆孝幹妻子在家裏急產。天已經下了好幾天的雪,路上的積雪深得可至膝蓋。從鄉衛生院至豐樹坪村有3裏多路,王心急如焚,強烈的責任心,使她克服了路途艱難,連走帶爬在半小時內趕到蘆家。當雪人一樣的王出現在蘆家時,蘆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萬分。此時,孩子已經出生,胎盤還在母親宮內。如果處理不及時,大人和孩子都將有生命危險。王來不及喝口熱茶暖暖身子,趕緊投入工作,熟練地對新生兒和產婦進行臍帶及胎盤處理。之後,又在產婦家裏待了兩個多小時進行產後觀察,等到產婦和新生兒全都平安後,才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醫院,已是凌晨4時多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於山區條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現象相當普遍,也經常發生孕產婦和新生兒感染的事情。爲徹底杜絕老法接生,王利用休息時間,風裏來,雨裏去,揹着藥箱獨自行走在大山深處,上門瞭解掌握孕產婦信息,及時做好新法分娩宣傳和解釋工作,同時,做好產前檢查和產後回訪工作。經過幾年努力,嶺南衛生院婦產科得到了羣衆的認可,全鄉新法接生率達到100,衛生院連續三年被評爲上虞市婦幼保健先進集體。

一心爲民情繫病患

王從沒忘記自己的誓言和責任,始終將患者的安危掛在心上,處處爲患者着想,一心爲患者排憂解難,以精湛的醫術解除了病人的傷痛,以真誠的情感掃除了患者的憂鬱,獲得山區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爲一名醫生,她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王時常告誡自己:醫生面對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任何時候都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今年47歲的蘆蘇雲說起王感激萬分:“是王醫生把我從鬼門關救了回來。”20年前的一個晚上,蘆蘇雲突然肚痛得厲害,正在休息的王立即叫上內科醫生一起出診,憑着職業的敏感和多年積累的經驗,她初步判定蘆蘇雲是宮外孕大出血。經過妊娠試驗,更加肯定了這一判斷。當時,病人已處於休克狀態,如果不及時搶救,後果不堪設想。危急關頭,王趕緊聯繫醫院,並找最快的車最好的司機,把病人護送到市人民醫院,連夜進行手術。蘆蘇雲後來被告之,如果再遲半小時,她的命恐怕就沒了。因爲這件事,蘆蘇雲和王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沒事,她總會去王醫師處走走看看,20年過去了,她們的友誼越發深厚。

工作中,王常常要接觸很多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病人。她處處替山區患者考慮,始終堅持用廉價實用的藥物達到醫病救人的目的。她嚴格控制醫療費用,普通門診病人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間。碰到患者一時拿不出錢來治療,她總是默默地爲他們墊上,這麼多年,連她自己也記不清到底墊

付了多少醫藥費。凡是她看過病的人,都記得她的好。只要王醫生下村去,村民們總會熱情地把她往家裏拉,一定要她吃了飯再走,或者堅持要送一些土特產給她,常常讓她感動至極,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是嶺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寬以待人、熱心助人是家喻戶曉的。從事婦產科工作這麼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難產的病例,受衛生院條件的限制,不得不轉送大醫院搶救,她都全程護送,直到病人轉危爲安後才離開。凡是她看過的病人,總會說:王醫生真是個好醫生,她不但耐心、細心,還十分可親,就像是我們的親人。高超的技術,優質的服務,低廉的費用,使她聲名遠播,就連餘姚、陳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來就診。

積極進取超越自我

王一直認爲,如果一個醫生僅有高尚的醫德,沒有高超的技術的話,她還不是一個好醫生。她不滿足於自己只是一個婦產科醫生,而是不斷拓寬領域學習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實的全科醫生。

婦產科是嶺南衛生院一塊響噹噹的牌子,全年門診收入佔衛生院總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層衛生院中也獨樹一幟。經王診治的婦科疾病和兒童常見病有上萬人次,接生的新生兒超過名,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次醫療差錯。一次,一名赤腳醫生給產婦接生時,產婦突然全身抽搐,幾近昏迷。王趕到後一看就知道是產時子癇症發作,送上級醫院已經來不及。情急之下,她採措緊急措施爲產婦解驚解壓,四五分鐘後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產婦家屬感激涕零,特地買來一袋蘋果表示謝意,被她婉言謝絕了。王每年都要經歷或多或少的急難危情,但每次都憑藉精湛的醫術成功化解。

王不僅僅是一位出色的婦產科醫生,還是一名全科醫生,治療普通內外科疾病同樣十分專業。她先後在市人民醫院進修,在溫州醫學院學習,參加全科醫療崗位培訓,相繼取得大專文憑和全科醫生資格。,衛生院內外科力量隨着醫生的相繼退休和調離明顯薄弱。王更加註重提升自己的內外科業務水平,成了嶺南衛生院招牌式的全科醫生。一天晚上,病人徐金水因小肚疼痛被送到醫院。王對他做了驗血、b超、尿液等檢查後顯示均正常。病人家屬以爲不會有什麼大礙,就要回家。王反覆勸說留院觀察,之後又給他量了血壓,顯示80/40mmhg,經綜合分析認爲可能是內臟損傷,急送市中醫院,ct顯示結果是腸道破裂。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每當病人經醫治後重獲健康,那是王最幸福最滿足的時候。

工作爲重家庭爲輕

王總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與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總是像一隻停不下來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裏,醫生“拼命”就是爲了救命。

1988年3月22日,王預產期到了,當時在嶺南衛生院待產的孕產婦還有四個,衛生院又只有她一個婦產科醫生,王心裏放不下她們,沒有去住院待產,當她挺着大肚子剛爲一名前來流產的婦女做好手術,就感到不適,發現羊水已經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裏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堅持爲等候門診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駛往市婦保院的急送車。還好,女兒順利出生了。

她爲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愛心,一生無愧,卻對家人甚少關心,充滿了深深的遺憾和愧疚。女兒從出生到國小畢業,一直和她住在醫院裏,因爲工作太忙無法照顧女兒,王只好僱了個保姆平時照看着。等到女兒到百官讀國中了,王更沒有時間和機會照看她,亦無法在學習上指導女兒。現在女兒已經上大學了,說起母親對她的照顧,仍會抱怨少之又少。

王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結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卻因她的缺席讓全家人十分不悅。當時,她正在配合嶺南鄉計劃生育工作爲育齡婦女放環,“因爲嶺南鄉衛生院只有我一個婦產科醫師,如果我走了就會影響計劃生育工作。”於是,王選擇留下來工作,沒有去參加弟弟的婚禮,最終,父母不理解,弟弟無法接受,許多年過去了,這件事一直成爲她的心頭之憾。

三年前,王婆婆去世了,公公一下子失去依靠,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本想多陪陪老人,讓他好好安度晚年,可當時正逢衛生院搞基建,身爲院長的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哪裏有時間去老家陪公公,只好把公公帶到衛生院照看。公公不忍心看她這樣勞累,只待了兩個月就回家了,哪知這一去就離開了人世,她再也沒有機會盡孝,是她一輩子的悔痛……

內強管理外樹形象

在擔任嶺南鄉衛生院院長、黨支部書記的近時間裏,王樹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學理念,加強安全醫療、行風建設、人才培養和基礎建設等,使衛生院的業務收入從的30萬元提高到了和的100餘萬元。嶺南鄉衛生院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她內強制度抓管理,積極推進制度化建設,衛生院領導班子合理分工,明確責任,重抓落實,通過強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職工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她外樹形像抓行風,深入開展衛生院職業道德建設和醫德醫風教育,通過激勵考覈機制,切實推進行風建設,近幾年來,衛生院從未發生醫療糾紛、投訴、上訴等事件,,以滿分的優異評議成績在嶺南鄉基層單位(窗口)行風評議中獲第一名,並被市衛生局評爲行風建設優勝單位。圍繞“落實醫改、提高服務、提升行風、促進健康、構建和諧”實踐載體,深入開展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她帶領黨支部班子成員深入山區農村,和羣衆交流談心開展調研,全面掌握山區羣衆對醫療衛生的需求和查找嶺南衛生事業在實現科學發展進程中的主要制約因素,並深入分析檢查,切實提出有較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整改措施並加以落實,有力推動衛生院各項事業的科學穩步發展。

“我生在嶺南長在嶺南,與嶺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說這裏的百姓需要我,我離不開他們。”這是她樸實的心裏話,卻更顯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爲有高尚的醫德,她才能滿腔熱情地去實踐醫生的職責與使命;也正因爲有一心爲民的博大情懷,她才能堅定理想紮根山區救死扶傷始終無怨無悔。山區需要王這樣的好醫生。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3

劉某,男,40歲,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現任赤城縣中醫院副院長。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骨傷科臨牀工作,是赤城中醫院骨科學術帶頭人。

勤於學習,醫術日精

1996年本科五年畢業,當其他同學都選擇留在大城市時,他毅然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赤城。那時,赤城中醫院骨科是空白,1999年5月—2000年5月在天津中醫學院一附院骨科進修1年。爲了充分利用時間,在進修期間能汲取最大量的知識,他每天晚上騎車十多裏地到天津醫院復位室學習骨折脫位的手法閉合復位,一個夜班之後,早晨再騎車去中醫學院一附院上白班,雖然很辛苦,但每晚十多例骨折整復的學習機會,使他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從頭到腳人體每一處骨折的整復手法一一記在心裏。學習結束回到本院後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臨牀實踐,運用小夾板治療四肢閉合骨折,患者痛苦小,費用低,術後功能恢復好。並逐漸總結出一套治療治療骨科常見病的綜合療法。該法包括推拿、牽引、烤電、小針刀、中藥外敷內服,爲我縣許多多年的腰椎病、頸椎病、膝關節患者解除了痛苦,在當地和周邊地區羣衆中建立起很高的信譽。爲了全方位運用各種手段爲患者治療,又師從於我國骨科前輩王家鼎教授一年半,到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骨科深造半年,使他的骨科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技術大幅提高,逐漸成長爲赤城縣一名優秀的骨科醫師,中醫院骨科學術帶頭人。聯合張家口第二醫院骨科爲中醫院帶出了一批骨科技術人員,使骨科成爲中醫院重點學科,開展四肢創傷骨折內固定手術,並完成赤城縣第一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2009年該科被確立爲河北省農村中醫骨傷科專科重點建設科室。

深入科研,敢於創新

他在診療工作中理論聯繫實際,不斷從實踐中總結創造,在繼承傳統治療方法基礎上自己摸索出一種獨特的治療手段——劉氏指針療法。指針療法在我國流傳已久,但近三十年來,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及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各種現代化診斷、治療設備的廣泛應用,臨牀治療越來越單純依賴藥物與手術,學術界對於一些傳統治療方法逐漸邊緣化。這樣,患者就診費用越來越高,藥物毒、副作用發生的事件越來越多。同時還有些患者恐懼手術、穿刺等各種有創治療,使一些臨牀大夫束手無策。頸椎病、腰椎病、急性腰扭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及部位軟組織損傷是中醫骨傷科常見病,幾乎佔骨科門診量的80%,其中絕大部分都具備非手術治療指徵,但治療起來病程長,保守治療需要多元化的治療手段。鍼灸與推拿手法作爲主要治療手段,其療效已被廣泛認可。然而一些患者(尤其女性患者和兒童)素來懼針,不敢接受鍼灸治療。他在多年的臨牀工作中,治療各種疾病多配合指針療法,有些單純使用指針,均取得滿意療效。爲進一步系統、規範的研究指針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與規範,2008年申請科研課題“針療法在骨傷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與規範”,2009年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批爲指導性科研計劃項目。在他的主持下,課題組成員客服了條件與經驗的不足,使課題研究按期完成,達到了預期目標,並發表相關論文三篇。經專家組鑑定,認定該研究成果在國內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具有同領域領先水平,2012年6月,獲省科技廳頒發的科技成果證書。他工作中勤于思考、不斷探索歸納,撰寫學術論文6篇,其中5篇發表於國家級核心期刊。

勤修醫德、無私奉獻

自2005年8月起擔任赤城縣業務副院長,一貫以身作則、高度負責、任勞任怨、敢於承擔責任。堅持每個工作日出門診,手術、查房等臨牀工作不放鬆。2003年“非典”來襲,北京、廣州大量病例病重死亡,全民設防。醫院自然是第一道防線,每天接觸大量患者並負責發熱篩查。雖然醫院自制了防護服,但是作爲醫生我們知道這種所謂“防護服”,其實根本起不到隔離病毒的作用,當面對感染或死亡的危險時一線醫生其實是用生命去博弈。縣裏成立抗擊非典搶救小組,報名時他曾經猶豫過,對自己到最前沿最危險的地方去他從不猶豫,因爲他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的時候就註定要做人民生命的守護者,哪怕有再多的危險。但是當時他的女兒纔剛剛出生1個月,他怕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沒有任何免疫力的女兒,所以他猶豫了。但最後他堅決的報了名,並擔任中醫院第一梯隊隊員。他的選擇是:放棄回家見女兒,直到抗擊非典勝利,一個人承擔所有的危險。2007年6月的一天,一輛裝滿液態氯的大罐車在我縣境內炭窯溝樑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卡車傾覆,罐內氯氣泄漏,司機及一名跟車人員生死不明。中醫院接到急診電話後,他作爲急救小組組長,立刻組織人員隨救護車抵達現場。距離現場還有4、5百米時就聞到刺鼻的氯氣味,消防人員已經將周圍人員疏散,在距離現場大約1百米的地方几乎就無法呼吸,戴着防毒面罩仍然被嗆得鼻涕眼淚直流。當得知還有1人在事故現場未被救出生死不明,需要馬上搶救時,邊上有人說:“下面毒氣太濃,下去弄不好就得薰死,給多少錢也不能去”。他說:“只要有需要,我去,這是我們的責任。”最後,他帶領另一位急救人員衝進高濃度毒氣裏面將傷者擡了出來。每次有類似這樣的場面,他總是衝在最前面,把危險留給自己。他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的內涵——奉獻。做一名好醫生,要做到德才兼備而且是以德爲先。在治療過程中,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百姓以至於乞丐,他都一視同仁,根據病情需要診治。因爲許多骨科疾病都和生活習慣有關,而最後恢復的情況也和功能鍛鍊有很大關係,所以治療中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向病人及家屬講解護理要點。他經常對學生們說,我們治療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單獨的器官。因此我們不僅要接好患者的骨頭,更要讓患者擁有好的功能,如果功能不行,骨頭長得再好也是失敗的。所以治療前確定治療方案時,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及治療後的功能鍛鍊他始終貫穿這一思想。爲了減輕患者負擔,一般他都會盡量少做設備檢查,多做親手查體。一位患者說“我的膝關節炎疼痛,在北京、張家口大小醫院花了7、8千也沒看出什麼病,還一天比一天重,沒想到在中醫院花了2百來塊錢就看好了。”還有患者說“在劉大夫這裏看病,看完了清清楚楚,不像在別處,沒和大夫說兩句話呢就看完了,花了好多錢也沒搞清楚自己是什麼病該怎麼治。”就這樣通過一點一滴,一言一行良好的口碑在患者中樹立起來。現在,在縣城及周圍鄉鎮的百姓中許多人都知道在赤城中醫院有一位年輕的骨科大夫看病看得準而且態度好。在中醫院劉某同志也成爲年輕醫生的楷模。2010年度被評爲縣級“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被評爲“赤城縣十大傑出青年”。06至12年度連續七年專業技術考覈爲優秀。

面對發展中的赤城縣中醫院,他深刻體會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在無止境的追求中,最大的樂趣在“救死扶傷”中,最大的價值在無私奉獻中。他堅信他所選擇的路子是正確的,所從事的職業是光榮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說,今後,他將更加虛心地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工作,以開創性的工作回報黨,回報人民,努力爲赤城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4

衛生院院長李同志無論是對待工作還生活,總是強調:做人要腳踏實地,做事要本本分分很重要;在他與職工談心時,總習慣用這句話作爲結尾。

他不僅是口頭上那麼講,還在行動上那麼做,他屬於行動派。

20xx年,李同志大學畢業,主動到基層工作,將他在學校學到的先進醫療衛生理念和技術帶到基層、服務於廣大農村羣衆。在他擔任衛生院院長期間,始終把“發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放在心裏;

“醫療衛生行業,到底是一個服務性行業,人民羣衆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健康託付給我們,我們應該本着敬畏之心,善待這份信任,給患者一份滿意,還羣衆一份健康保障!”李同志發現,衛生院的硬件設施差,更嚴重的是,一些重要的診療輔助設備缺少,嚴重影響醫生爲患者診治的準確性,再加上一些工作制度的落實效率差、醫生的診療技術偏低等等,這些都嚴重製約着當地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達不到人民羣衆疾病診治的需求。

李同志還記得,有一次他穿着白大褂站在醫院的大門口,一位騎着電車的年輕小夥從門前駛過,對方望了一眼衛生院,撇下一句:還開着呢?就匆匆離去。

正是這句話,給了李同志很大的震撼,他通過走訪、詢問,瞭解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竟然有一批人不知道還有衛生院這種單位。人數還不少,主要是長期在外打工還沒結婚的年輕小夥。

李同志深切領悟到:要想推動轄區的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一定要打造廣爲人民羣衆熟知、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的品牌形象。

經熟思、研究,他決定從基礎建設入手,正所謂“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帶領全院職工科學規劃、佈局建設。

“醫院要想發展,首先得給患者一個好的院貌,說到底,就是從人民羣衆的直觀印象裏,徹底扭轉醫院的不良形象,科學的基礎建設當在首要,從視覺上就要打造一個乾淨、寬闊、明亮的診療環境!”

一年後,經李同志多次向上級單位反映、申請,上級單位終於批准衛生院基礎建設。之後,院內重鋪了路面、合理設置了車位、美化了綠植,做到了診療有室、進出有序、停放有秩的院容院貌。

醫院的基礎建設展開的同時,在李同志的心中早已醞釀了一件事:如何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他看到,以前的員工工作狀態很是散漫,爲患者服務不是很用心,更爲嚴重的是,有個別人對醫院的發展漠不關心,上下班都不講制度、紀律。

簡直不像是一支專業醫療衛生技術團隊!

他明白: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醫院的基礎建設完成後,沒有專業、有責任心的醫療衛生團隊,什麼都白搭。因此,李同志決定從員工的工作態度着手,從細節處做出改變,吸引優秀的醫療技術人才,改善服務質量。

“國家一直提倡法制建設,因此,醫院也要緊跟國家的步伐,制定科學、規範的職工行爲準則、崗位規範、服務要求,從制度制定到落實,一層層地抓,一點點的糾正,才能打造出專業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團隊,才能更好地爲患者服務,人民羣衆才能更放心地讓我們服務!”

李同志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看來,說千句不抵做一事,只有規規矩矩地去落實,才能切實掌握還有哪些不足之處,不斷地完善制度、規範、要求,才能夠不斷地提升服務水平,夯實服務質量。

在李同志的帶領下,醫院的院容院貌煥然一新,職工的工作態度也是積極向上,嚴守職業規章、規範。

然而,在衛生院卯足了勁兒地發展過程中,身爲院長的李同志卻看到了醫院發展將要遇到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醫療技術的問題。

沒有優異的醫療技術,醫院的發展將會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怎麼辦?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對,學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這句話提醒了李同志,他組織員工在下午工作不忙時,集中開展學習、培訓,讓學歷高、經驗足的醫生給剛工作的年輕醫生培訓、講解醫學知識;讓進修回來的員工傳授學到的新的醫療衛生理念、技術、方法、經驗;讓有上進心的員工集體學習、研討,進一步提升理論水平;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歲月無聲卻有痕,衛生院在院長李同志的帶領下,一路走來,留下無數只踏踏實實的腳印,先後獲得多項榮譽稱號;醫院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先後被多家兄弟單位參觀、學習,尤其是預防保健項目,在全縣名列榜首,另外,全院職工有23人提升了職業資格,門診醫生全部在“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及以上,醫院的醫療衛生器械、診療項目也在逐步完善,醫院又與縣級醫院合作,成爲“縣醫院共同體”;更重要的是,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滿意度也取得了質的飛躍,廣受人民羣衆信任、好評!

值此“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之際,李院長,作爲一家鄉鎮衛生院的院長,若要問他的初心是什麼?其實就是他常對員工說的那句話:做人要腳踏實地,做事要本本分分;若要問他的使命是什麼?他心中一直有一個目標:全面提升轄區人民羣衆的健康水平;

——這就是李院長的使命,他正在不斷地努力,日以繼日,風雨兼程,用行動證明着。

因爲他屬於行動派!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5

該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302人,其中,7歲以下兒童100人,育齡婦女23人。在這個偏遠而又貧困的深山村莊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幹的接近花甲之年的人,他常常走家串戶,爲兒童打防疫針,爲孕婦做產前檢查,爲產婦進行產後訪視,爲村民宣傳健康教育知識……不論風雨、冰霜,在蜿蜒泥濘的山間小道上都會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xx縣洄水鎮聯溝村衛生室醫生黃花鬆,男,漢族,中專文化程度,現年56歲。

其父也是赤腳醫生,受到家庭的影響,他親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狀況,看到人生許多的悲歡離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爲貧窮而看不起病,許多人患病後,只能慢慢等死,他便立志長要努力學習醫術,用最便宜的藥品,最準確的診斷,最熱情的服務爲村民減輕痛苦,減輕經濟負坦。他說: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人都在演繹着屬於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麗或灰暗。1975年中學畢業後,懷着美好的夢想和憧憬到安康地區衛校學習>臨牀醫學班學習。畢業後,很多同學在外找到了待遇豐厚的工作,讓他一塊去,但他想到了缺醫少藥的家鄉更需要他,懷着讓村民少一些淚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於是便回到了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鄉村醫生。

從基礎做起--改善就醫環境

俗話說的好,說得好不如做的好。1979年衛校畢業後,他將村衛生室的工作承擔起來,爲了防止用鐵針頭引起交叉感染,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在預防接種過程中,他便給病人及兒童使用一次性針管,按進價收費。隨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以來,爲了保證給孩子們接種到有效疫苗,國家爲他配置了一臺冰箱用於儲存疫苗,使接種兒童能按時接種到安全、有效的疫苗。該村衛生室房屋簡陋,面積狹小,只有16平方米,且藥房、診斷室、治療室都在一間房內,不符合醫療用房要求,2007年他貸款5萬元重新修建了村衛生室,使村衛生室的醫療用房面積達到了90平方米,設立了單獨的藥房、治療室、診斷室、觀察室,增添了診斷牀、產牀等常用設備。有了寬敞明亮環境和常用診療設別,憑藉自己精湛的診療技術,使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診斷,婦女病和高危孕婦得到篩查,從而減輕了病人的病痛,大大降低了本村及相臨幾個村的孕產婦死亡率。

從點滴做起--抓好社會衛生工作

在社會衛生工作中,計劃免疫是頭等大事。由於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且村民對預防接種認識不夠,村民沒有主動到村衛生室打預防針的意識,加之外出務工人多,他情繫着農民工子女,關注着留守兒童,於是他背上冷鏈揹包挨家串戶給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並向村民宣傳預防接種的重要性,隨着時間的流逝,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村民們也理解了預防接種工作的重要性,認爲預防接種不光是爲他們自己的小孩,而是爲全村兒童的健康安全負責。他憑藉着堅強的毅力,懷着一顆紅火的心靈,將愛奉獻給每一位孩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工作33年以來,每年平均爲200人次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其中爲流動兒童接種100人次左右。兒童預防接種率達到99%,建證建卡率達到100%,無一例兒童漏卡,從未發生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在婦幼保健工作中,爲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他經常到孕產婦家中做產前檢查,宣傳住院分娩的好處。由於地處偏僻,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後,很多人都認爲女人生小孩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孕婦從不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更不用說到醫院分娩。爲了改變這種落後觀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婦家做思想工作。如孕婦王女士,得知懷孕後他就上門給她做產前檢查,宣傳產前檢查和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但王女士一直拒絕進行產前檢查,懷孕3個月後,王女士突然出現腹痛及陰道少量出血現象,他知道後急忙趕到王女士家,進行檢查發現是因過於勞累有流產跡象,囑咐她臥牀休息、不要下地幹活,並開了一些安胎、止血藥,經過休息,胎兒保住了,王女士開始接受產前檢查,也同意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經常他不懈的努力,很多家庭的產婦慢慢接受了產前檢查,也知道了到醫院住院分娩的好處。33年來,他每年都要對轄區內育齡婦女開展衛生知識宣傳,共對60餘例高危孕產婦進行了篩查並及時轉診,對500餘名孕婦進行了常規檢查及指導,對300餘名產後婦女進行了產後訪視和指導。使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33年來,聯溝村從未死亡一例孕產婦。

從認真履行職責做起--加強健康教育宣傳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他利用黑板報向羣衆進行家庭及個人衛生、婦幼衛生保健、兒童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性傳播疾病及結核病、地方病等衛生知識宣傳,利用給病人就診,下鄉出診的機會,面對面爲村民進行食品衛生、生活飲用水、食用碘鹽、防氟(砷)爐竈的正確使用等健康教育和指導。利用上級發放的各種宣傳單、宣傳畫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羣集中地域刷寫固定健康教育宣傳標語6條,並對本村羣衆性聚會如婚娶、喪葬的食品衛生進行現場監督指導。通過他30多年的辛苦努力工作,該村村民的健康意識逐年提高,地方病、多發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用真情做事--用愛心爲病人服務

33年以來來,他共診治病人5萬餘人次。在爲病人治病過程中,他不開大處方、貴處方,對患者服務熱情周到,深受周圍羣衆的好評。爲方便羣衆就醫,他的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手機號碼及坐機號碼都公開張貼在村衛生室大門上。20xx年3月18日晚上11點左右,有位產婦因爲家裏窮而未能到醫院去分娩,產婦發作後由於宮縮乏力,第二產程延長,小孩生下來就沒有哭聲,沒有搶救的基本設施,他只好一邊做胸外按壓,一邊用嘴從小孩嘴裏一口一口吸出羊水,成功搶救了這名小孩。

20xx年冬天,患者張某因患直腸癌,癌腫轉移至前列腺引起小便不通,經常半夜三更因尿不出來而疼痛,冬天天氣冷又沒有車,從村衛生室到張某家需步行1小時山路才能到達。每次疼痛導尿,都是隨喊隨到,從來沒因爲天氣冷或者因天黑路不好走而不去給病人導尿。村民倪老漢,兒子、兒媳婦在外打工,家裏只有她和80歲的老孃,20xx年夏天的一個午夜,雨下的特別大,倪老漢突然腹痛腹瀉,在廁所沒有力氣站起來,打電話找到已經勞累一天入睡的他,請他上門去給看看,他當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帶上急救藥品,打着手電筒頂着大雨走了十幾裏山路,到了之後診斷爲急性腸炎,於是把液體輸上,一直觀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轉纔回家,等他出門時,天已經大亮了。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在農村衛生室中病人經常是賒賬,有時一連幾年都收不回藥費,但他從不因爲病人沒有錢而延誤病人的治療。遇到很多危重疾病處理不了時,而病人家屬又拿不出來錢,他總是先借錢讓其檢查治療,雖然村衛生室經濟效益不好,但他在進藥過程中從不因爲貪便宜而非正規渠道進藥,而是一直堅持從正規渠道購藥,遇到藥品有黴變過期的他都一律銷燬,讓老百姓用上放心藥。

隨着新農合政策的有序實施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藥品零差率政策的執行,老百姓因爲家裏太窮而付不起藥費的時代已經結束。在診療疾病中,他嚴格遵守診療技術規範。所以從醫33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一起醫療糾紛。

自20xx年新農合惠民政策開展以來,他積極向每位村民宣傳新農合政策,隨着門診統籌報銷啓動以後,爲方便農民就醫,6年來,共爲1000餘名參合患者報銷了門診統籌費用,並按要求對報銷病人的費用進行公示。

學會關愛,是做醫生的第一步。他是一個善良、忠厚的老實人,從他的身上,體現了當代村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體現了不計報酬和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同時,更顯現了他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信念。他用真情、用愛心爲村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歡迎和愛戴。也多次受到當地政府及衛生主管部門的好評,他常說,成績和經歷只能說明過去,關鍵在於如何開創未來。如今,他日夜忙碌着,爲確保村民的身心健康,他用愛心傳遞着真情,用關愛奉獻着青春,爲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xx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後記:自20xx年啓動實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工作以來,xx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結合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按照規範村級,提升鎮級,建強縣級的思路,各項工作得到了全面推動和落實,全縣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6

樊女士,一位從事血液事業工作的管理者、踐行者,爲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在開展無償獻血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奉獻着她所有精力,用她的工作激情踐行着血站人不畏艱難“守初心、擔使命”的工作職責。

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崗位履職能力。認真做人、做事、勤奮工作,始終堅持把醫德醫風建設放在首位,熱情待人、傾心於獻血者。爲確保採供血工作安全有效健康發展,堅持把業務學習當成終身要務,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2022年1月加入景洪市健康巡講團,在全州範圍內開展《獻血與健康》知識講座20餘次,爲西雙版納州無償獻血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爲全面實現健康中國夢貢獻力量。

忠於本職工作,傾注無償獻血事業。無償獻血是維護人民羣衆生命健康,確保臨牀用血安全的重要基礎。爲讓廣大羣衆認同獻血,她從自身做起、帶頭獻血、親身示範,用實際行動感召他人踊躍獻血。截至目前,個人獻血量累計達8100毫升,榮獲2015—2016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作爲科室主任,面對艱鉅、繁重的任務,她不畏難、不退縮,在州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及血站領導的帶領下,她積極建議、大膽創新。一是2011年6月組建了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她帶領服務隊積極開展宣傳、參與無償獻血,爲全州無償獻血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服務隊榮獲“2014-201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有42名無償獻血志願者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志願者星級表彰;二是2016年6月組建了機採血小板捐獻隊伍。隊員們積極捐獻血小板,爲全州急需血小板救治生命的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液;三是2017年6月組建了稀有血型隊伍。強有力的保障了稀有血型患者的用血需求;四是組建了一支工作熱情高,專業能力強的的採血隊伍。榮獲“2019—2020年全國血站系統優秀採血班組”榮譽稱號。

疫情當下,傾盡全力,讓熱血不斷。2020年新春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大街小巷人流下降,獻血人數也受到嚴重影響。急症輸血患者和常年依靠輸血維持生命的200餘名地中海貧血患兒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爲緩解血液告急,儘管已通過短信、微信、公衆號、電視、電話、廣播等多種方式招募血液,日夜堅守採血一線,可是依然募集不到足夠血液,在血液庫存告急情況下,她精心策劃並組織以“熱血抗疫黨員先行”爲主題的獻血活動,在全州範圍內廣泛開展,她帶着隊伍,白天採血,晚上趕路,在廣大黨員獻血者及血站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不但迅速緩解血液告急,還馳援武漢20000毫升愛心血液。

履職盡責,紮實做好採血一線工作。爲全面滿足疫情期間的臨牀用血,每一次獻血活動,她都提前做好準備,爲確保疫情防控下的衛生環境安全,每天對獻血車工作臺面、地面進行全面消毒。每一場次的獻血活動,她都親臨現場。面對記者的採訪,她說到:“我們不怕苦不怕累,我們最怕的是沒有人獻血,只要有人獻血,再難我們也能堅持”。就因爲這份堅持和付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西雙版納州無償獻血工作依然穩步健康發展。

她作爲血液戰線上醫務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工作兢兢業業、吃得苦、耐得勞,敢擔當。以自己的行動激發着血站的幹部職工,大家以她爲榜樣,堅守着血站人不畏艱難“守初心、擔使命”的責任。採血之路上18年的堅守,凝聚了她一個平凡人對血液事業無私的奉獻,凝聚了她對血液事業的熱愛和追求。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7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醫務工作者有很多令人敬仰的榜樣,例如白求恩。其實我們自己身邊也有許多的模範和榜樣,我所熟悉的,就是我們西院區骨科的張主任。作爲一位醫務工作者,一名共產黨員,一直默默無聞地在平凡的崗位奉獻着自己的青春,無怨無悔。記得多少次夜晚,只要有急診手術的患者,撥通主任電話,說明情況,張主任就會說:“好,一會就到”,這是我們主任常規的回答,我們熟悉的回答。多年來,沒有星期天,不論節假日只要病人有需要,即使深夜,就是下雨、下雪也會立即趕到,處理完病人,一夜睡意全無。通常主任會在值班室稍事休息就又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常規的工作詮釋着對病人的負責及對工作的熱情。無數個日日夜夜,他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任勞任怨,家屬不理解時,他都會放下身段,親自一遍遍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堅持每天下班前詳細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張主任淡泊名利,執着於事業,專心於服務患者,既積極向上又心態平和,在如今“無利不起早”的現實社會裏,尤顯得難能可貴。有付出就會有收穫,以下就是一篇患者家屬送給張主任的一封感謝信

又是嶄新的一天,清晨7:30準時開始的科室交接班晨會上,骨科八病區全體醫護人員着裝整齊,個個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只見準備出院的17牀患者許立讓老爺爺的長子許國慶叔叔手拿一封感謝信迫不及待地跑過來,跟我們連聲道謝及出院前的告別。連連不斷的感謝聲久久迴盪在這個充滿夢想與奮鬥力的地方骨八科辦公室的晨會裏。原來事情的詳細經過是這樣的:患者許xx老爺爺有九十多歲高齡,因不慎跌倒而不能行動,五位子女懷着焦急的心情來開封市人民醫院西院區求助,瞭解情況後,派醫師去家中接到患者,來到醫院後,張主任認真細緻的給患者做檢查,在牀位緊張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統籌協調,幫助患者順利入住病房,爲家屬減少了許多麻煩。針對患者年齡偏高,同時患有高血壓、心房顫、冠心病等情況,張主任帶領管牀醫生聯合西區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一起反覆研究病情,制定手術方案,保證了患者關節置換手術的順利進行。

面對手術順利完畢後的許爺爺,我們細心、耐心、愛心,科主任每天帶領醫療團隊親自查房,熟悉掌握患者的治療情況及康復情況。在護士長的帶領下,護理姐妹們精心呵護患者,整理牀單元、定時翻身扣背、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心理上的鼓勵,並和家屬耐心溝通,教會一些簡單有效的護理患者方法。在我們全體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下,許爺爺由剛入院時的精神稍差,沉默不語,轉變成現在的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開始主動的和我們溝通,和他的孩子們交流、聊天。短短的二十餘天,許爺爺康復出院,臨走時路過護士站還給我們豎起了棒棒噠大拇指。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患者的康復出院,更多的是對我們骨科八病區醫療團隊的信任與認可,對我們親情服務的認可。

作爲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張主任以身作則,不忘黨的初心和使命,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學習,認真領會理論精神,並積極參加各種義務勞動,積極參加醫院的下鄉任務,不怕苦,不怕累,爲基層羣衆提供醫療服務。多次幫助困難家庭減免及墊付醫療費用,每當遇到患者家屬遞送紅包,張主任都當即拒絕,堅決說“不”,並囑咐護士長給患者充當住院費用。張主任對骨科工作充滿無比的熱愛之心,20xx年到我院工作,遠離家鄉,一晃就是十多年,多次被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及先進工作者,因爲專業,因爲技術超前,因爲爲人憨厚,許多患者都是慕名而來。他也在病人中樹立了良好的職業形象,“一切爲了患者”在他身上得到更好體現:從檢查到治療,爲每一位患者精打細算,想病人之常想,幫病人解之難;若遇到遠道而來的患者,還會主動跟相關科室積極聯繫、溝通,儘量縮短檢查時間,及早明確診斷,給予及時對症治療。杏花營一位8歲的患者,3年半前因摔傷左肘,導致左肱骨髁上骨折,遺留左肘關節內翻40度畸形。一年前,他又因外傷致左肘外髁骨折。經歷兩次骨折及手術後,小強的肘關節出現嚴重畸形並影響功能,左胳膊肘只能往裏拐,給其身心及正常生活、學習造成很大影響。爲此,小強家長帶着他慕名找到張主任。張主任非常重視,立即組織科室進行病例討論,“患者需要矯形和功能重建,如果不進行處理,將嚴重影響他以後的正常生活。”經過與該科醫生們仔細查看患者情況,反覆研讀相關影像學資料後,張主任做出了慎重研判。但由於患者經歷兩次骨折致畸形比較複雜,,爲了最大限度地減小手術帶來的創傷,決定通過高科技的3d打印技術,爲患者實施精準截骨矯形及功能重建。經過三維64排ct掃描,醫生很快採集了小強左肘關節的影像數據,並應用3d技術打印患肢1∶1模型。張主任根據患肢3d實體模型以及患處三維空間中的各個扭轉角度規劃設計精確的釘道導航模具,並進行手術入路選擇、內固定物預置位置、內固定物最佳塑形設計、截骨斷面方位設計、手術過程及手術效果預演等術前預操作。由於術前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醫生在術中只需顯露患者的部分骨面,放置3d釘道導航模具(其可以從進針方向及深度等方面嚴格控制骨面釘道的位置),按事先設計的程序依次應用導板截骨設計精準,後置入內固定物,畸形就被順利糾正了。

作爲一名科室負責人,張主任科室關心每一位同志的發展與進步,重視科室整體素質的建設與提升,加強病房管理,骨科醫療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儘量減少病人的經濟負擔,科室制定患者隨訪責任制度,把康復教育貫徹其中,很大程度避免了醫療糾紛。短短兩年時間,科室業務量從原來的20張病牀,牀位使用

率不足80%。發展到目前現有牀位42張,牀位使用率108%,這突飛猛進的發展離不開我們醫療技術的提高,管理質量的提升,更離不開患者的依賴和信任和認可。

在今後的工作中,主任多次強調大家要緊緊跟隨醫院快速發展的步伐,轉變管理理念,認真落實院、科兩級負責制,帶領全科同志發揚吃苦耐勞、開拓創新、勇於進取的精神,密切配合醫院改革的步伐,再創輝煌,讓科室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衛生健康個人先進事蹟篇8

今年42歲的張xx,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着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xx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xx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xx走進衛生院,成爲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xx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牀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xx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xx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區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爲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xx便多渠道聯繫,爲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區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牀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爲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