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農村主要事蹟6篇

工作經歷 閱讀(5.77K)

事蹟材料是有助於保留歷史文化遺產的,在職場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過事蹟,對各類事蹟都比較熟悉,大家怎麼擬定事蹟材料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農村主要事蹟6篇,感謝您的參閱。

農村主要事蹟6篇

農村主要事蹟篇1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每個家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旅途疲乏了可以好好休息,再起航。家是永遠的岸,它帶給人們的感受是“夢魂縈繞和永遠的牽掛”。張xx一家就是這種和諧文明的氛圍中構建出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的團結和睦家庭。

一、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基礎。“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他們結婚5年來相敬如賓,非常恩愛,孝敬公婆,善待岳父母,在家中能搶挑重擔,任勞任怨搞好鄰里關係,他們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生活中,他們崇尚節約,反對浪費,全家人能夠省吃儉用,勤儉持家。但對外,他們全家非常善良熱心,極具同情心,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節假日主動走訪鄰里,街坊鄰居關係融洽。

二、夫妻同心相濡以沫

張xx在五監區工作,由於工作性質任務重,時間長,經常連續兩三天不在家,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他的妻子總是理解、支持,從無怨言。她十分尊重丈夫,認爲丈夫的工作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爲挽救一個個失足的靈魂,堅決支持丈夫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支持社會的安寧。多少的夜晚,年幼的女兒感冒發燒,她堅持着醫院、家庭、單位三處奔忙,而對在外執勤的丈夫,她每次電話都說家中一切都好,讓他安心工作。她的賢惠和支持,也得到了張xx深情的回報。只要他有空在家,總是修一心一意陪在家人身邊,承擔起丈夫在家應承擔的職責。他們夫妻下班後就分工合作做家務,邊做家務邊交流工作情況、商量生活事情,溝通感情,如果誰的工作任務重,對方就主動做好家務,減輕對方的工作負擔。

三、孝老愛親傳承孝道

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老人辛勞一生,晚年理應享受生活。他們有時間就去雙方父母那裏問寒問暖,不管是公公婆婆還是岳父岳母都關愛有加,幫忙做一些家務,節假日陪老人聊天,講些單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趣事,對老人也是一種安慰。他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孝敬老人,讓他們能祥和的度過自己的晚年。對親戚朋友們,他們做到以誠相待。同時教育自己的子女們秉承勤儉持家的傳統,不會因爲追求時尚而亂花錢。

四、以身作則,做女兒的楷模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要以身作則,言談舉止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輕說教、重引導,要學會傾聽,關注他們的感受,鍛鍊她思考問題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張xx夫婦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在學習之餘,讓她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書籍,使她從小能夠樹立一種健康的意識。並言傳身教,加強孩子的思想道德修養。爲了使女兒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家裏許多不用的東西從不隨便亂扔,壞了修好後繼續使用。他們夫妻二人,有時間就教女兒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宋詞,併爲女兒講解其中蘊含的道理,薰陶它女兒的才情。同時,每天收看電視新聞,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開拓自己的視野,努力培養孩子關心國家大事的興趣。

五、勤儉節約嚴於律己

張xx與妻子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他們還經常教育女兒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她們的教育下,她的女兒衣着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亂花錢,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爲了以言行影響女兒,爲女兒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夫妻倆在家討論家務事,總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爲標準,努力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不行。他們從不玩牌賭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違法亂紀的事情。

農村主要事蹟篇2

xx是巴彥淖爾供電公司修試管理處副主任,曾被評爲巴彥淖爾市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工作者,“金牌工人”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都離不開王妻子xx的無私奉獻。

20xx年,xx上任修試管理處副主任後,工作更加繁忙了,肩膀上的責任更重了。20xx年3月,在料峭春寒的深夜,大家都早已進入夢鄉,xx的手機傳來陣陣響聲,日常的搶修任務使他習慣性的快速清醒,快速判斷並趕往處室與搶修人員匯合。而此時,來巴市醫院進行白內障手術的岳父,爲了不影響他的工作,手術前特意叮囑女兒,暫時不要將做手術的事情告訴他。每每想起父母需要他的時候,他卻奔波於一個又一個需要搶修的地點,孩子和妻子的生日他只能在檢修工作之餘通過電話送去他的愛意和祝福,他就很內疚。他深知自己不能只限於血脈相連的小家,電力職工的責任感和榮譽感讓他更加傾注了無數心血在修試管理處這個大家。

xx的妻子xx,結婚後不久就下崗了,偶爾打打零工,同時打理家裏的大小事務。xx的父親得了肺癌,夫妻倆和家裏的兄弟姊妹一起出錢出力給岳父看病,並接到家中陪護;經濟情況稍稍好一點後,夫妻二人又爲遠在農村的父母買了一處房子,讓他們搬到城裏頤養天年。

作爲一個男人,責任是雙重的。在家裏xx盡到了自己作爲兒子、女婿、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在單位他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用愛心、孝心、真心體現着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弘揚着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

農村主要事蹟篇3

作爲一名黨員,作爲村裏的第一書記,他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心繫羣衆,他身體力行,帶領村支部全體黨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抓實幹,將“垃圾村”打造成“樣板村”,讓一個落後村變身先進村,讓村民的日子好過了,錢包變鼓了,精氣神兒更足了。他的事蹟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貌,他就是西寧市城中區總寨鎮泉爾灣村村支部書記方元邦。

方元邦今年43歲。2014年底,方元邦被任命爲泉爾灣村村支部書記。方元邦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認真抓好理論學習,爭當“四型幹部”,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能力上有本事、作風上過硬的幹部隊伍,服務當地、服務村民。

泉爾灣村中有一條供村民和周邊村民隨意倒垃圾的大溝,村裏瀰漫着一股股的惡臭味,被村民戲稱“垃圾村”。

2014年底,方元邦走剛上村黨支部書記崗位,如何摘掉“垃圾村”的帽子,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成爲他這個新任村黨支部書記思考的最多的問題。和村“兩委”班子深入調查研究後,方元邦下決心從“垃圾”這件事着手,改變“髒亂差”村容村貌。隨即,方元邦便帶着其他黨員,深入村民家中嘮嗑,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在聽取大家意見的基礎上,村委制定了《總寨鎮泉爾灣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發展規劃》,確定了“三抓一樹”黨建品牌和“營造靚麗環境,建設美好村莊”的發展目標,形成了全村決戰決勝“垃圾村”的強大動力。

和前幾任書記不太一樣,新書記做事不但“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要求高,想法新,但村民們都理解,他做啥都是爲了大家好。也是因爲這樣的共識,羣衆願意和他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泉爾灣村“家底”薄,是集體經濟接近空白的“空殼村”。村支部書記方元邦一直尋思着,既然當了村裏的領頭羊,就要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村“兩委”結合實際和市場需求,依託現有的土地資源,通過轉讓、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盤活經營,共投資7000萬,引進泉爾灣垣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建成集種養殖、娛樂休閒、觀光旅遊爲一體的現代農業休閒基地,培植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黨組織發展後勁,爲羣衆服務增添活力。同時,建立20個農村合作社,解決村上100餘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帶動村民增加收入,村民打從心眼裏佩服這個書記方元邦。

不僅如此,抓建設、抓經濟、促增收、辦實事,都提上了方元邦的工作日程。

方元邦墊資200萬元,又多渠道爭取資金306萬元,清理掉原村口大溝(垃圾場)中的垃圾,並在這個地方建起了老年活動室、圖書室和村級文化廣場,配備了健身器材。他還帶領班子綠化了文化廣場周邊,硬化了村裏5公里多的道路,建成了村級活動場所,爲村民羣衆提供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平臺。另一方面,方元邦依託現有的土地資源,通過轉讓、承包、租賃等形式盤活經營,引進泉爾灣原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並以“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泉爾灣村386戶農戶建立了20個農村合作社,解決了村上100餘名閒散勞力的就業問題,每人年收入可達5萬餘元。此外,他還投資4000餘萬,計劃新建年出欄約十萬只雞的散養雞場......

除了村容村貌,方元邦還關心村民的生產生活。村民方佔邦去世後,因家裏只剩下老伴和女兒,無力操辦喪事,方元邦得知此事後,和村裏的商量,主動幫助其家屬辦理後事,並給慰問金500元。方佔邦的老伴哭着說:“如果沒有村幹部,我都沒臉見我的掌櫃的啊!村幹部比我的親人還親啊!”爲切實方便羣衆辦事,泉爾灣村黨支部通過實行幹部坐班制和全程代辦,建立“羣衆動嘴、幹部跑腿”工作新機制,免費爲村民提供大病救助、低保救濟申請等5大類10餘項服務項目,真正做到讓村民小事不出村,有效解決過去農民辦事往返跑、費時間、人難找等問題。爲進一步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兩委”購置了音響、象棋等文體用品,組織開展了“花兒”文藝演出、籃球賽、廣場舞等羣衆喜聞樂見的活動,受到村民的好評。

方元邦一心投入到事業中,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也給了他強大的動力。在方元邦的引領、感染下,家人也積極爲村裏的發展、建設出力。鄰居遇到困難,方元邦的家人總會第一時間儘自己所能,送去幫助。當看見村裏有垃圾,家人也會彎腰,隨手撿起來。方元邦的家人說:“將心比心,老百姓都希望有個好乾部帶領着,過更好的日子。方元邦這樣做了,我們作爲家人,更應該支持。”

看到村裏在方元邦的帶領下,發生了在真真切切地變化,村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一名村民說,“泉爾灣村一直都是城中區的後進村,沒有村集體經濟,村民都窮怕了,就想着來個能人,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方書記沒有讓我們失望。”

如今,有了家人和鄉親們的支持,方元邦正以百倍的努力,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領羣衆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忘我奉獻,砥礪前行,一步一個腳印書寫着泉爾灣村美好的明天!

就在他任職一年來,他讓泉爾灣由原來的後進村變爲現在的先進村。作爲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爲全村的發展做出了無私的奉獻,說到他的無私奉獻,我們還知道他一心愛國愛民,在汶川和玉樹地震後向災區捐款近十萬元。他的心和災區人民在一起。

幾年來,他還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員切實做好了本村的人口計生工作、安全生產工作、“五好”關工委工作及農村婦聯等各項工作,並且各項工作都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支部和個人先後得到了市、區、鎮的表彰,對於個人先進不先進、優秀不優秀並不重要,這是組織對工作的認可,但同樣離不開支部全體黨員幹部和羣衆的支持和努力用雷鋒精神爲人民服務,用鐵人王進喜的精神爲黨和人民做一輩子的老黃牛,艱苦奮鬥一輩子。一心爲民、甘於奉獻、勇於開拓的精神深深地感動着廣大村民和黨員羣衆,在他的引導下,泉爾灣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農村主要事蹟篇4

楊德清,男,現年四十五歲,家住黃金鎮沙壩村五組。他是家庭中的頂樑柱。他生於貧苦家庭,家中兄弟姐妹較多,父母含辛茹苦將一個個拉扯長大,但因家居條件極差,家境貧寒,楊德清就一直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女朋友。任然和年邁父母居住一起,雖然生活清苦,但還是用勤勞的雙手把兩位老人料理的僅僅有條。兄弟姊妹因文化不高都到外地打工養家,可他知道年邁已高的父母需要照顧,從而他放棄了打工賺錢的機會留在了父母的身邊。

楊德清現在的妻子張青命運坎坷,其前夫嶽登亮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失去了生命,幾個孩子及公公婆婆小的小老的老,贍養老人及撫育小孩責任之大,任務之重,但一個柔弱的女子依然挺起了脊樑,雖然挺不過氣,但也無怨無悔。

殘酷的命運就這樣無情的折磨這兩個貧瘠的家庭,然而蒼天有眼,生活艱辛,命運坎坷的兩個陌生人經人介紹最終結爲夫妻,從此,楊德清便【嫁】到女方擔起了這份贍老撫小的重任。還說妻子的公公婆婆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妻子的小孩就是自己的小孩。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楊德清是一個淳樸憨厚的人,從小受到大人的薰陶,深知知恩圖報之理。幾年前,母親【妻婆婆】劉大英患病從開始檢查到化療放療每次都是他親自領着到大醫院就診,住院陪護,他就搬到老人房間,接屎倒尿,伺候用餐。就這樣一日三餐從未間斷過。不離不棄堅持照顧,也對其他在外打工的兄弟無一句怨言。雖然近三年的精心護理,但婆婆還是被無情的病魔奪去了生命,同時他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將婆婆送老歸山。

去年,老父嶽連全因高血壓住院需要護理,他又親自陪護,聽醫生說公公怕煙,他首先戒掉了吸菸。並在父母的住室安上空調,夏天解決了高溫,冬天解決了寒冷。老人怕花錢不敢使用空調,他就三番五次的向他們解釋,沒事這是節能空調,要不了多少電費,解決了老人過冬問題,老人病情得到了緩解。

在他的帶動下,兒女爭先給老人做喜歡吃的可口飯菜,爭着給老人洗衣端水,老人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日子過的很開心。 現在老年病變的多樣,老人又眩暈不能下牀走路,他又白天扶老人出來曬太陽,吸新鮮空氣,晚上陪老人看電視,拉家常、聊天,老人逢人就說“要不是我這個上門兒子,早就沒我了。”雖沒血緣關係,但血肉相連呀。

做爲一名沒有血緣的兒子,他無時無刻不在記掛和照顧着父親。不管平時工作怎麼忙,他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解悶,從交談中瞭解老人的思想動態。每當老人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時,他都會想盡辦法,耐心開解,爲老人送上一顆“開心果”。

一次,老父去集市的時候丟了200元錢,因爲此事上了好幾天火,當他得知這件事後,就來到老父身邊,爲老父送去200元錢,並勸解老人要放寬心,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慢慢的,老父解開了心結,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歡愉。每當老人想做什麼事情時,他都會首先去支持、去鼓勵。老父身體不太好,血壓高,遇事不能急,他經常陪老人散步,增強了老人自信心,爲老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竭盡所能,爲老人送去溫馨和舒適,讓老人安享晚年。物質上的照顧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換來的卻是無法用金錢和言語比擬的,那就是一種理解、信賴、認同和讚許。

做爲農民,他的收入不是很多,但即使這樣,他依然從自已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爲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每隔幾天,他都會爲老人送去一些老人愛吃的東西。老人的生日,他可以講是熟記於心,每到這時,他都會精心爲老人準備一份生日禮物,送上一份真摯的祝福。逢年過節,他都會準備一些好吃的,組織全家人與老人齊聚一堂,共度佳節,讓老人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溫馨,體味祥和。

關注老人生活,細心呵護,雪中送炭,難處見真情。

生活本來就是由點滴累積而成, 密應對點滴的人才真正是一個細心的人,一個全情投入的人,楊德清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總能抓住點滴,抓住細節,爲老人送上百倍關懷。

溝通協調,排憂解慮,做家庭和睦的調味劑。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瑣事,都會有一些不快樂,而他應對這些煩惱卻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因爲他有一顆真摯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

老年人都有一些個性和脾氣,有時會嘮嘮叨叨,有時也會發火,每到這時,他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從不和老人爭辯,等事情過後,他就細心的瞭解老人生氣的原因,並對老人進行安慰和勸解。在處理一些事情上,有時她的看法會和老人發生分岐,每到這時,他都會坐下來和老人商量,徵求老人的意見,並將老人的意願放在第一位,讓老人開心滿意。

有時候老人會和晚輩因爲看法上不同,發生一些不快,而此時,他又成爲了“和事佬”,周旋於兩者之間,盡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誤會、化解矛盾,使家人重歸於好,使老人盡享天倫。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儘管家庭的困難、挫折很多,但並沒有壓倒他,因爲他認爲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因此她們夫妻間常常互相體諒,互相關心,共渡難關。平時教育孩子方面他們講的最多的話題也是“尊老愛幼”,讓孩子懂規矩,有禮貌,所以他的孩子也是很討人喜歡的。

就是這樣,他從點滴中關愛着老人,從瑣碎中牽記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從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熾熱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堅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質支撐、生活摯友和堅實後盾,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農村主要事蹟篇5

小月是鄒平市中心醫院的一名護士,小月的愛人是魏橋創業集團的一名普通員工。他們家共有六口人,上有父母,下有一雙兒女,家庭幸福,生活健康,鄰里和睦,小月家庭是鄒平市中心醫院健康家庭的典型代表。

小月的愛人成振國是魏橋創業集團的一名普通員工,多年來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成振國以前曾經學習過理髮,疫情期間,他主動爲小區內居民理髮,平時週末休息時,他也多次爲小區內的大爺大媽理髮。在家庭中,夫妻恩愛,夫妻倆始終教育一雙兒女,好好學習,孝敬長輩,熱愛祖國,奉獻社會。他們的女兒成一琳琳就讀於鄒平市第二實驗國小,孩子在學校多次被評爲學習標兵。夫妻倆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多讀書,少接觸電子產品,以身示範,非工作需要不看手機,幫助孩子養成多讀書的好習慣。他們帶領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例如打羽毛球,跳廣場舞等活動,提高孩子身體素質,促進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地奉獻和付出,家纔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纔會更和諧。

農村主要事蹟篇6

這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親的祖孫四代,也有主婦殘疾的哥哥。30年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飯,一屋住,家庭成員至今從未紅過臉,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勝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這是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兒子子承父業,經營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小兒子遠赴貴州發展,成立名副其實的青年企業家,企業涉足建材、礦產資源、房地產、酒店、商業超市等行業,全家齊心協力、共謀發展。

這也是一個備受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尊重的家庭,數十年來,家庭成員傾心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扶弱濟困,儘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

坐在老方家的庭院中,聽着他侃侃而談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萬事興的含義,深深地爲這個家庭所蘊含的魅力所折服。

老方先後擔任了湖坊公社農技員、農技站長、農民副鄉長、鎮黨委副書記、鎮人大主席等職務,並於20xx年退休。退休了,這位身上安裝着心臟起搏器的老人,並沒有因爲歲月更替、職位變換而消磨工作的激情。懷着一顆爲民奉獻的丹心,老方又接着在新農村建設上唱響一曲奉獻者之歌。

20xx年湖坊鎮灣裏自然村被上級列爲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鄉親們渴望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盼了幾十年,深受羣衆信賴的老方,被村民推選爲理事會顧問。老百姓說,有了方書記來村裏管事,我們最放心。

爲了將灣裏建設成全縣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農村,老方將自己的整體構想告訴了遠在貴州遵義創業的小兒子,並且掏出了心裏話:我從年輕時就立志要讓鄉親們過上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再說,回報家鄉也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灣裏的新農村建設就是咱家的事!兒子軍子被父親所感動,承諾:除上級專項劃撥資金和羣衆自籌資金外,其餘所需建設費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擔。

那些日子裏,老方不顧自己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心臟病可能隨時發作的危險,經常忙裏忙外,操心費力。夏日炎炎、暑氣逼人,他頭戴草帽,挽起褲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幹活;寒冬臘月、北風呼嘯,他又提着熱水瓶跑前跑後給正在建設新農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香茶,給大家加油鼓勁。

爲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設公共設施,爲農民提供休閒娛樂場所,老方一家投入83萬元資金。鉅額的資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換來了灣裏面貌的大改觀。20xx年灣裏在全縣、全市新農村建設評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確定爲全省十個最美的村莊6之一。20xx年、20xx年灣裏6組新農村建設圖片在人民網滾動播出60批次。從省內外慕名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他們對灣裏新村的建設讚歎不已。

如果說方家是一棟生機盎然的房子,那麼每一名成員就是支撐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個家庭成員看似普通低調,但個個擁有一個寬廣的心胸和甘爲人梯的奉獻情懷。他們各自堅守着自己的職責,爲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心力,爲社會的和諧奉獻着自己的力量。

小兒子軍子開始創業生涯時,大哥方加軍已接過父親的衣鉢,成了一名農技員,後來還當上了鎮裏的農機服務站站長。憑着鑽勁和過硬的育種技術,把農技站經營的紅紅火火。

與此同時,弟弟在當地鄉鎮水泥廠上班並通過入股煤礦掙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當地的一家水泥企業改制。工作量驟然增加,工作強度加大,資金、管理都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就在弟弟創業啓動缺少資金時,方加軍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積蓄,還以自己的名義貸了20多萬給弟弟;一聽說弟弟要遠赴貴州發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業需要人管理時,毫不猶豫地離開農技站,到弟弟手下當了三年的廠長,直到弟弟將所有業務全面轉往貴州發展時,他才重新回到農技站,由弟弟投資成立了江西省江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幹回了自己喜歡的老本行。

如今小兒子軍子的蛋糕越做越大,獨資的10家企業分佈在黔、贛兩省,已形成以水泥爲主,科、工、貿、農多業並舉的綜合性經營實體,各類企業累計年實現利稅6000多萬元。

沒有兄弟姐妹之間團結互相扶持,沒有來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持,我的企業不可能發展至如此規模。軍子對此滿懷感激。

回首1969年到鉛山湖坊落戶至今,老方對自己家的變遷,總結爲"三個變"和三個不變"——變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變的是家庭由農耕邁向企業的生活方式,變的是由溫飽轉向小康的生活質量;而不變的是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光榮傳統,不變的是和諧美滿、敬老愛幼的家庭關係,不變的是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鄰里關係。

的確,和諧、敬業、勤儉,鋪就了方家事業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