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黨建文案>

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5篇

黨建文案 閱讀(3.12W)

調研報告是調研工作的書面表達,是落實一項計劃的書面參照,對於調研報告,寫作者必須要根據領導的要求,制定出簡單可實施的調研計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5篇

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篇1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要深刻認識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意義,同時也要找準路徑和方式,奮力推進漢源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我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基礎上,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離不開全面深入總結脫貧攻堅經驗做法,研究分析當前農村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謀劃推進鄉村振興。第一是目標銜接。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各地發展也不平衡。剛脫貧出列的農村地區仍處在鄉村振興發育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些地區的鄉村振興階段目標應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直接對接,引導合理預期,不應貪大求快。同時,脫貧攻堅工作在產業發展、社會管理等方面積累了海量的、可靠的數據,要做好數據對接,整理好、利用好這些資源,服務於鄉村振興各方面的工作。第二是政策銜接和產業銜接。兩不愁三保障的相關政策和機制,不少都可以被吸納到常態化的城鄉社會救助政策和機制中去,各地的具體做法,可以與國家和地方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統一起來,逐步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這有助於解決因病因災返貧,鞏固脫貧成果。從產業的角度,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經驗,也是促進鄉村發展的持續動力。實現鄉村振興,還應繼續發展鄉村產業,認真研究脫貧攻堅的產業項目,結合鄉村振興目標規劃,能完善的完善,可擴大的擴大。同時,根據現實條件進行升級再造,繼續激發羣衆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鄉村百姓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第三是工作機構銜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各級扶貧工作機構不能簡單地撤銷並轉。從構建新發展格局來看,鄉村振興不僅關係到農村農業工作,更直接關係到國內大循環的形成和良性運行。因爲三產融合、產業升級的巨大空間在農村,巨大的市場腹地在農村。農村、農業、農民是國內大循環的基礎,需要強有力的相關機構來指揮和協調。第四是工作隊伍對接。多年的脫貧攻堅工作,發現、鍛鍊、考驗了一大批關心農村、奉獻農村、與農村幹部羣衆結下深厚情誼的機關幹部。這是寶貴的資源,應該保護好、使用好。要關心培養這些幹部,擇優重用,建立穩定的保障、激勵機制,讓他們繼續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都需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鄉村振興要面對全體農村和農民,要提升農村產業結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基層治理、改變鄉風村貌,這就不僅要靠外部資源的投入,更要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農民組織起來的途徑,注重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因此,最重要的對接,是要持續激發鄉村羣衆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鄉村振興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這四個方面的有效銜接,是習近平總書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思想。我們要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把其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奮力開啓新時代漢源鄉村振興新徵程。茶林村兩委班子表示,他們將以這次主題學習活動爲契機,以鄉村振興爲使命,以服務羣衆爲己任,切實當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參與者、推動者。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當前,我縣正處於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收官結尾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初心不改的執着和擔當。全村黨員幹部要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其中,勇擔起職責使命,努力展現新作爲。與全縣人民同心同向,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爲加快建設大美漢源、區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篇2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着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對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但目前在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鄉村專業化人才匱乏。當前,在各鄉鎮村莊中,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爲目前面臨的主要難題。不僅優秀青年通過考大學或各種招考離鄉進城,而且絕大多數青壯年乃至五六十歲的中老年都背井離鄉,進城務工經商。一些地方不僅村兩委成員存在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現象,而且還有不少年輕的鄉鎮公務員因自身生活的諸多困難未得到解決,而對紮根鄉村缺乏熱情、流動性大,鄉鎮青年公務員隊伍的不穩定,無疑也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二是扶貧資產銜接落後。由於扶貧資金來源渠道衆多,投入方式多樣,貧困地區形成了一些扶貧資產,但由於長期運營管理機制不健全,部分扶貧資產難以發揮長期效益。不同類型扶貧形成的資產路徑及性質千差萬別,權利歸屬界定難度較大,在資產實際運營過程中,一些產業項目缺乏精細謀劃,實施主體選擇缺乏市場機制,收益分配缺乏持續精準,導致部分資產陷入管不好還想管等困境。

三是扶貧產業缺乏可持續性發展。產業是脫貧的根本,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然而,在脫貧攻堅期間,部分鄉村未形成可持續發展產業,依賴財政投入,獲得幫扶的產業一般是專項的、單一的產業,且多集中在農業,扶貧產業有同質化和低端化傾向。

二、相關意見及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奠定思想基礎。注重理論指導的連續性,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精神實質,繼承精準理念,總結脫貧攻堅先進理論和優秀經驗,指導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加強工作銜接,建立完善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

(二)做好政策銜接。完善和優化政策體系,促進相關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和長效性轉變,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具體的指導方案。一是按照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梳理現行扶貧政策,總結提煉脫貧攻堅中成熟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用於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制度框架。二是促進特惠性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政策的轉變,逐步將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調整爲針對相對貧困的常規性社會保障措施。

(三)做好規劃銜接,提供指導路徑。要精準對接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統籌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編制銜接好區鎮村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專業規劃,統籌考慮鄉村人口布局、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因素。

(四)加強鄉村振興後備人才培養力度。一方面加大建檔立卡勞動力教育培訓力度,通過提升自身素質擇業就業,穩定建檔立卡脫貧戶收入,防止返貧;一方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穩定貧困村第一書記隊伍,拓展並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層黨組織理論和業務的學習,不斷提升基層後備人才素質;另一方面建立鄉村後備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如就業創業補貼和優惠貸款,鼓勵返鄉人員在鄉村就業創業,打造一支振興鄉村的年輕隊伍。

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篇3

爲助推全市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根據全市人大工作會議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工作要點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專題調研組,於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赴商都縣、化德縣等全市最後一批7個摘帽國貧旗縣就全市脫貧攻堅及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脫貧攻堅進展情況

(一)總體情況

我市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全自治區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主戰場。全市2個區貧縣、8個國貧旗縣,750個貧困嘎查村,2015年底識別貧困戶6.1萬戶、13.7萬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分別佔全區的20.4%、17.1%。其中商都縣、化德縣、興和縣被列入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片區。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脫貧攻堅戰以來,

全市按照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脫貧攻堅作爲全市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精心制定脫貧規劃,動員全市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紮實推進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爲重點的各項脫貧措施。在中央、自治區等直屬機關定點幫扶和全市各級各條戰線幹部羣衆的共同艱辛努力下,全市相繼分期分批實現了貧困旗縣摘帽、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豐鎮市和涼城縣、察右後旗三個貧困旗縣分別於2017、2018年貧困退出。剩餘7個貧困旗縣也在2019年底前通過了自治區第三方檢查評估驗收,並於2020年3月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告退出,我市取得了區域性整體脫貧攻堅戰決定性勝利。全市75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6.1萬戶,13.7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180戶,2460人,貧困發生率由6.83%下降到0.12%。識別邊緣戶7908戶,14503人。

(二)主要成效

1.一達標、兩不愁目標基本實現。全市努力推進產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貧困戶人均收入穩步增長,全市農村牧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2532元增長到2019年的6865元,穩定超過國家脫貧標準,基本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標。

2.住房和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住房條件得到顯著改善。2016年到2019年,全市按照住房安全保障全覆蓋、全達標的要求,同步推進就地危房改造工程和易地移民工程,貧困戶全部住上了改造或新建配套達標的新住房,住房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

危房改造方面:全市累計投入資金37.5億元,4類重點對象實施危房改造6336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6060戶。

易地搬遷方面:新建移民住房36769套,新建農村牧區敬老院16所,互助幸福院509處,安置搬遷36769戶、7979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005戶、貧困人口45785人,佔全部搬遷人口的57.4%。同時,加快配套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實產業扶貧、生態補償等措施,努力做到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2)飲水安全基本清零達標。2016年到2019年,全市累計多渠道籌集投資5.7億元,新建飲水安全工程598處,改造飲水工程382處,覆蓋貧困人口2.9萬人。農村自來水覆蓋率達到80%,目前,全市209個村莊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已全部完工,農村牧區包括貧困戶在內的常住人口飲水安全基本實現清零達標。

3.教育扶貧得到全面保障。我市嚴格兌現義務教育保障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進行動態監測、跟蹤管理、精準控輟,區別不同情況分別通過定向資助、送教上門、隨班就讀、特校入學的方式使貧困學生全部接受義務教育。2016到2019年,全市共發放義務教育資助資金6526萬元,資助貧困義務教育學生29427人次,其中特殊教育學生3140人次,有效解決了義務教育階段失學、輟學問題。

與此同時,拓展資助非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戶學生能升學,有書念。發放普通高中(中職)資助金6147萬元,13800人次;發放高等教育資助資金13248萬元,14670人次,爲貧困戶困難家庭非義務教育學生升學就業提供了有效救助保障。

4.多種措施推進醫療保障。我市普遍創建了精準篩查、靶向治療、慢病管理、大病兜底的烏蘭察布健康扶貧模式,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民政大病救助、大病商業補充保險、大病慢病基金五重保障制度,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報銷等多項醫保政策。全市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重大病住院及慢性病報銷比例均達到90%。

5.產業扶貧穩步推進。全市把產業扶貧作爲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要措施,持續扶持馬鈴薯、蔬菜、雜糧、中草藥和肉牛、肉羊、生豬、家禽等主導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和先建後補、先買後補、先種後補、自建直補的菜單式扶貧方式推動產業扶貧,截至2019年底,我市菜單式扶貧項目國家、自治區投入專項資金53133萬元,覆蓋貧困戶52517戶,貧困人口106839人。

與此同時,實施二、三產業扶貧項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網絡零售額總達13億多元,帶動貧困戶11445戶;全市農特產品進京銷售額達到4.03億元,帶動9427名貧困人口增收;旅遊產業帶動貧困戶3711戶,8944人;建設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6個,總規模16.6萬千瓦,覆蓋貧困戶6639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70個,總規模27.8萬千瓦,覆蓋貧困村592個;發放扶貧金融貸款12.22億元;就業扶持貧困人口25147人,其中生態護林、鄉村保潔等公益性崗位就業11216人。

6.社會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實。我市將動態出現的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2019年,全市落實貧困戶低保對象11萬人次,發放貧困低保資金33110萬元,做到了應保盡保。

7.京蒙扶貧協作不斷深化。京蒙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在產業落地、幹部交流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給予我市大力支持。2018年—2019年,京蒙扶貧協作資金累計投入7.6億元(其中區及區以下投入幫扶資金13984萬元),實施京蒙項目307個。各貧困旗縣還分別與北京的8個對口幫扶區在教育、醫療、科技等方面建立了長期的結對幫扶機制,在社會扶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8.強化領導,壓實責任。全市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的總要求,層層壓實責任,充實加強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駐村幫扶力量。組建了廳級領導帶隊劃片負責的18個脫貧攻堅專項工作推進組,92個駐鄉鎮(蘇木)的脫貧攻堅督導組。共派出駐村工作隊1318個,駐村工作隊隊長兼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幹部5792人,充實加強了基層一線脫貧攻堅力量。

(三)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項問題

由於我市處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貧困地區,相對底子薄、基礎差,穩定解決貧困問題、鞏固脫貧成果乃至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問題。

產業市場化程度低。種養加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總量少,帶動輻射面不夠寬廣,相當數量的菜單式扶貧種養業農畜產品銷售處於自產自銷狀態。

貧困羣體中因病致貧和老弱病殘比例大,勞動和就業能力低。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貧困戶增收普遍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鄉村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設施落後、專業醫護人員缺乏,農牧民就近就醫不方便,小病大看的問題還沒得到有效解決。

貧困旗縣財力普遍困難,一些移民工程隨遷人口比例大,配套資金存在缺口,有的旗縣產生了新的債務。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普遍不夠完善,整體推進工作處在起步階段。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部分村兩委班子成員老齡化嚴重,文化程度低,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還有差距。

二、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

(一)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建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引領脫貧成果鞏固的長效機制

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理念爲指引,結合制定十四五規劃,完善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融合的引領性總體規劃,重中之重是產業發展和生態屏障規劃。要完善全市生態功能區、特色產業區規劃,體現縣域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園特色,並儘量做到產業規劃、生態規劃、田園規劃、環保規劃等多規合一,建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引領脫貧成果鞏固的長效機制,全面開啓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二)突出產業振興重點,建立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

脫貧成果鞏固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重在產業振興。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和提升一批能帶動全市馬鈴薯、牛羊等種養主導產業鏈式發展的骨幹龍頭企業,特別是要藉助京蒙扶貧協作機遇,探索長期合作機制,注重從資本投入、技術引進、市場開拓方面深化京蒙合作,提升民豐(薯業、燕麥)、藍威斯頓、凱達、海高、賽諾、雛鷹、大紅門、伊利等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夯實供應鏈、提升加工鏈、穩定市場鏈,推動城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使之成爲利益緊密、風險共擔、覆蓋農戶的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要圍繞鞏固我市國家級脫毒種薯基地、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以及京津地區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積極爭取認定一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要扶持鋪天蓋地、數質並舉的專業合作社、農牧場主、經濟聯合體、村級集體經濟等,通過公司+農戶訂單合同、託管代養、資產收益、勞務就業等形式,提高產業市場化組織程度,穩定增加貧困戶收入。

(三)突出補齊鄉村公共衛生短板,建立多級衛生醫療保障的長效機制

一是要不斷拓寬社會商業醫療保險渠道。加強同各類社會商業保險機構合作,拓寬醫療費用報銷渠道,減輕地方財政壓力和個人支付費用,並逐步由貧困戶受益拓展到鄉村常住人口普遍受益。二是強化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要藉助疫情常態化防控建設需要,充實加強基層衛生設施建設,招聘一批專業化醫護人員,增強基層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和一般常見病醫治能力。三是建立上聯區外、下聯鄉鎮、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遠程診治的公共衛生醫療網絡信息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效率,形成多級支撐的衛生醫療保障的長效機制,更好地保障廣大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四)突出污染治理難點,建立鄉村生態宜居環境治理長效機制

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村容村貌、污水垃圾、殘膜污染治理的綜合整治工作。要推廣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運轉模式。要將全市農村環境保護作爲地方立法重點,細化環境污染治理措施,形成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法治長效機制。

(五)突出抓好兩委建設,建立基層組織引領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

要以提升基層黨支部戰鬥力爲核心,落實自治區黨委《貫徹t;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和市委《關於鼓勵優秀人才回村任職和回村創業通知》要求,敢於破除基層幹部選拔任用體制上的障礙和機制上的梗阻,不拘一格多形式選拔人才充實到基層兩委班子,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生機和活力,成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羣衆脫貧致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要依靠黨支部強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教育,開展羣衆性感恩教育,不斷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要提升村民委員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支部主導、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創建和諧安定、鄉風文明的新農村。

(六)突出監測體系建設,建立預防返貧的長效預警機制

要把剩餘貧困人口脫貧、脫貧不穩定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外出返鄉人口致貧列爲重點監測對象,建立脫貧信息監控平臺,專人負責,專人跟蹤,形成防止返貧的預警機制。要嚴格落實四不摘的要求,確保政策不變、隊伍不散、幹勁不鬆,持續指導好產業扶持、培訓就業、醫療保障、社會保障等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工作。

(七)突出抓好產業扶持和就業工作,克服疫情對收入的影響

要加快落實產業扶持資金,加快落實扶貧企業各項減負優惠政策,組織好企業的復工復產和農畜產品市場銷售,加大貧困戶進廠務工、公益崗位就業扶持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戶的收入,爲脫貧攻堅國家收官提供有效保障。要做好鄉村振興項目申報工作,變疫情危機爲發展機遇,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投入力度,在發展中增強地方財力,提高化解債務能力。

(八)做好整改完善工作,迎接國家脫貧普查驗收

要認真開展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務院扶貧辦對我區脫貧攻堅成效考覈反饋意見的大排查、大整改、大落實專項行動工作,要做到逐村逐戶逐人逐項覈實,對各項漏洞再排查,對各項措施再加固,對各項要求再落實,確保貧困戶機卡一致,賬實相符,所有問題整改清倉見底,確保順利通過國家普查驗收。

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篇4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脫貧攻堅到了最後衝刺階段,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繁重。爲如期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我們更要拿出百倍的努力和信心,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高度重視貧困人口防疫,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結合彰武自身實際,用行動踐行兩個維護,向全縣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加強政治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要以黨建項目爲載體,引領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把黨建工作與精準脫貧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強化服務功能,夯實組織基礎,整合各方資源,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抓好鎮、村黨組織負責同志第一責任人責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抓實村兩委班子建設,以村兩委換屆爲契機,進一步建強村兩委班子。抓實選派幹部到鄉鎮和村工作成效,激發第一書記工作活力,協助鄉鎮黨委和村兩委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任務完成。

抓好黨建載體,落實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任務

要紮實推進一個工程、兩條示範帶黨建項目,建設好基層黨建示範點,引導農村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比干勁、當先鋒、作表率,真正扛旗脫貧攻堅的大旗。大力推廣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書記示範田等新舉措,總結好黨員志願者紅袖標、黨員掛牌亮戶先鋒行等新載體,幫助貧困羣衆解決脫貧致富難題。充分利用土地確權和互換並地成果,堅持縣、鄉鎮、村三級聯動,因地制宜,科學制定一村一策精準脫貧方案,精準確立增收致富項目。抓好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全力做好貧困人口生活保障,有序推進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工廠、農場、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多渠道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千方百計穩定和提高貧困人口收入。

脫貧攻堅村的調研報告篇5

一、某鎮基本情況和發展現狀

某鎮位於__縣東北部,因駐__村而得名。耕地面積5.8萬畝,區域內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積溫高,水質好,屬哈密瓜的生產區。同時某鎮依託棉花種植優勢,建成了多家棉花加工企業,有木材加工企業多家,形成__縣東北片最大木材加工基地。近年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了北部雜果區、中部冬棗葡萄區、南部哈密瓜生產區的產業格局。目前,冬棗、蘋果、哈密瓜和畜牧業已成爲某鎮鎮域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

黨的十九大以來,某鎮財政所立足鎮域實際,以助力脫貧攻堅、發展致富產業爲工作重點,牢固樹立依法理財、爲民服務理念,不斷夯實鎮財政實力,重點保障民生支出,着力爲鄉村振興提供財力支撐,積極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資金保障,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科學安排、合理調度,優先保障民生等涉農項目資金。嚴格項目管理,依託財政資金就地就近監管系統,建立財政涉農資金管理清單,全面反映財政涉農資金的規模和結構、項目進度和資金撥付情況,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提升作風效能,繼續加強財政幹部職工業務能力提升,進一步規範和簡化辦事流程,深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辦事效率,紮實開展了服務消除貧困和推動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鄉村面貌和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感進一步提升,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做了有益探索。

二、鄉村振興發展中存在問題

當前,某鎮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發達,現代農業發展乏力。建設現代農業,就需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不斷提升農村的生產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優又快發展。通過積極探索規模式經營和集約式經營等方式,提升農村三資整合整治力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當前,某鎮村民合作的願望比較強、需求也較大,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還面臨諸多制約因素,扶貧產業園建好了,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有效經營,變虧損爲盈利,迅速拉動對貧困戶的幫扶能力,對鎮域經濟的拉動能力,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短板,亟須加快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產業支撐體系,切實增強發展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人居環境整治不徹底,生態治理資金投入不足。習總書記來陝調研時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某鎮一直踐行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儘管縣財政在三農領域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鎮黨委政府用於鄉村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領域的農村財政資金投入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生態治理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居環境的治理。

3.鄉鎮建設資金缺乏,基礎設施不完善。想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支撐。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直接導致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部分村在改善村

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村黨支部墊資;爲村民解決用水不足、貧困戶房屋修繕、異地搬遷戶復綠等問題得想方設法湊錢;改善人居環境,實行三改:改廁、改大門、改廚房,雖然每戶有一定數量補貼,但資金仍然不足等等。

4.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積累明顯不足。目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仍然是薄弱環節,雖然縣局已經在扶持持農業新興產業、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等財政政策上給予了很大支持,但一些村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向不明、思路不活、辦法不多,對發展集體經濟還停留在喊口號上,或者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設想,缺乏具體的思路、措施、辦法,沒有付諸實際行動;有的村級集體經濟資源缺乏,土地大部分承包到戶,村集體可利用的資源資產少,絕大多數村所屬的林地、荒地、機動地等村級集體資源資產已拆分殆盡或發包出租,導致發展集體經濟既無土地可用,又無資金來源。有的村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輸血、不想造血。

三、鄉村振興的一些探索與實踐一是找準自身位置,提升基層財政所服務功能。要做好一個部門的工作,發揮好職能,重在精準定位。__財政所找準自身位置,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對羣衆是服務窗口,對鎮黨委政府是幫手,對上級財政部門是橋樑和紐帶。羣衆是民意的來源,通過設立爲首問責任崗,來辦事的羣衆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吧檯凳上查詢補貼信息,吧檯上擺着羣衆意見本,來辦事的羣衆可以將要求填寫在上面並對工作人員的服務

進行評價。同時財政所的進門口還設立了羣衆意見箱,方便羣衆反饋意見。工作人員定期收集反饋信息,分類彙總。將對財政所工作人員的意見進行歸納,組織幹部學習,及時整改;將對鎮黨委政府的意見反饋給鎮政府,並給出所內意見,做好幫手;將對上級財政部門的反饋意見進行提煉,呈報上級財政部門,當好橋樑。通過精準定位,爲助推振興鄉村下好棋。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注重鎮域產業發展。只有產業興旺,才能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力,增強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某鎮在打造特色主導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着力於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探索和創建,全面推行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或產業大戶的多元合作模式,使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發展,互促共贏,實現農民受益。一是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資本、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向鄉村,提升鄉村產業供給體系質量。二是不斷穩步提高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滿足農村居民對收入快速增長的迫切需求和強烈期盼。三是以創新理念發展農村互聯網新業態,充分抓住5g時代農村電商機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精品小鎮,解決平臺不強的問題。以特色產業爲基礎,走產業興鎮、產業富民、產業支撐發展的路子。文化是特色精品小鎮的內核。聚力規劃引領建設精品小鎮。堅持規劃先行,高起點編制發展規劃,做好小鎮空間佈局、項目謀劃,讓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時尚、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做到一鎮一風格。大力發展消費扶貧,激發貧困羣衆內生動力。

三是注重生態建設,打造美麗人居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相對於城市地區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但近年來以農村人居環境不佳、農業面源污染爲代表的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某鎮力爭將不良降到最低,以農村環境整治爲契機,全面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提升、衛生改廁、環村林帶、河湖池管護、污水治理、鐵腕治霾等工作,全力打造現代化美麗__。同時爲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某鎮2017年建成全縣首個村級文化大院,以村民綜合服務中心爲陣地,通過設置文化牆、印象宣傳冊等全面展示__歷史文化、風情人物和農村新貌,讓文化迴歸鄉村。今年,某鎮依託黨建、文化,進一步打造多樣式文化大院,繼續構造多元素的文化大院,讓文化迴歸人心。

四是創新發展思路,探索村集體經發展新模式。在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中,切實加強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開展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是實施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落實縣委、縣政府1+思路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產業興村經濟行動的具體實踐。不斷加強政策理論、財政財務管理知識的學習,不斷夯實日常財務管理基礎。同時,__財政所作爲鎮域財務管理主體,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做到主動監管、熱情服務,合力促進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以縣農投公司培植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爲抓手,做強農業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在日常財務、賬務管理進一步理順管理管理機制、簡化業務

流程、明晰工作內容,__財政所作爲服務鎮村、加強基層財政資金安全監管的前沿陣地,積極主動承擔起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財務賬務日常管理,並將其納入村級財務監管範疇,切實發揮好就近就地監管作用,確保項目資金安全規範高效運行。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全力打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同時,更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我們將繼續把優勢做強、把特色做特、把產業做大、把機制做活、把環境做優,充分尊重人民意願,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轉化爲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鼓勵和引導全鎮人民投身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來,爲實現創建全縣園林示範鎮,打造美麗平安新__的鄉村振興願景貢獻基層財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