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述職報告>

廣闢渠道突破融資“瓶頸”千方百計加快城市建設

述職報告 閱讀(8.96K)

近年來,利津縣面對經濟基礎薄弱的實際,堅持運用市場機制,整合城市資源,多渠道、多形式融匯資金,積極探索“以城建城,以城養城”的新路子。1997年以來,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30多億元,建成區面積由97年的2.6平方公里擴大到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3萬人增加到6.5萬人。城市框架、功能、設施基本完善,對縣域經濟的承載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一)實行政策引導,激活民間資金建城。突破單純依靠政府投資建城的模式,把着力點放到制定政策、優化環境上,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城市建設。縣城津一路已使用多年,路況差,兩側商品房破舊零散。爲改變這一狀況,採取了“政府出政策,大戶出資金,社會來造城”的辦法,將兩側土地賣給大戶或外商,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外裝效果、統一施工監理的要求,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了6.6萬平方米的歐式商業街。在“城中村”改造建設中,按照“誰投資開發、誰經營受益”的原則,結合各村的區位優勢,引導村集體和羣衆投資建設市場和商貿區。三裏村投資1800萬元,建設了三裏綜合商貿市場;
棗園村、黃家村也分別投資1500萬元、2300萬元,建成了2.2萬和2.8萬平方米的綜合批發市場。不但爲城市商業經濟的發展擴大了載體,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時還依託市場經營,解決了“城中村”居民的就業和增收問題,實現了“一舉多贏”。
(二)做活土地文章,以地生財建城。在土地資源經營方面,嚴格控制劃撥用地總量,對建設用地,除國家規定必須劃撥外,其他一律實行有償使用。縣政府成立了土地儲備中心,嚴格實行土地儲備制度,大力推進土地招、拍、掛制度,建立了規範的土地有形市場。近兩年來,通過經營土地實現政府純收益4000多萬元。大橋西接線路是利津黃河大橋的配套工程。開通後,沿路一帶土地迅速增值,縣內外許多客商、大戶都紛紛謀求在此經商興業。我縣把大橋路作爲試點,以出讓路段開發使用權的方式,向社會公開拍賣土地。在政府不投一分錢的情況下,既用拍賣土地所得的1000多萬元,建設了高標準的大橋西接線,又迅速完成了公路兩側規劃區的開發建設。通過調整土地存量,獲得土地收益,也是經營城市、推進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原光明機電公司地處縣城黃金地段,公司破產後土地一直閒置。縣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進行了公開招標,一次性獲得700多萬元的土地收益。通過鳳凰廣場建設帶動周邊土地升值,對廣場西側20畝土地公開拍賣,獲得土地出讓金641萬元。
(三)積極創造條件,內力與外力並舉建城。在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中,充分調動各部門、單位的力量,參與城市建設和發展。近幾年不斷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相繼實施了利一路、利二路、津一路和濱港路等景觀改造工程,總投資達1億多元。其中道路兩側建築物拆遷、商品房及院牆建設、院內綠化,均由沿街各部門、單位自行投資實施。同時,在城市道路、供水、電訊等建設方面,努力向上爭取,千方百計爭得支持和傾斜。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籌資1000萬元,規劃建設了利津水廠一期工程,結束了城區居民飲用水庫原水的歷史;
籌資1100萬元建設了老年公寓,目前已達到入住條件。近幾年來,緊緊抓住全省公路網絡改造的機遇,分別將縣城北環路、濱港路城區段改造和利沾路建設列入省路網項目或補助項目,爭取建設資金6000多萬元,極大的改善了城區的交通環境。
(四)不斷優化環境,依靠招商引資建城。吸引外來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重要途徑。幾年來,累計利用外來資金10億多元,爲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縣採用BOT模式,融資2.2億元,建設了利津黃河公路大橋,改變了利津長期交通閉塞的狀況;
2003年引進河北天化燃氣公司投資6000多萬元,實施了縣城集中供暖工程,實現了城區集中供暖;
通過招商引資,建成了金澤小區、蘇南花園、麗苑小區、大唐人家、頤德花園等住宅小區,改善了城區人居水平和質量;
建設了金澤毛紡、金海織布、泰山紡織、齊賽紡織等一批工業項目,膨脹了城市規模;
錢江國際商貿城、臺北國際商城等綜合性商貿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將極大地帶動城市物流及相關產業發展,成爲城市建設新的動力源。

廣闢渠道突破融資“瓶頸”千方百計加快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