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報告>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徵文小小說七篇

工作報告 閱讀(1.14W)

【篇一】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徵文小小說七篇

大年九年級,因疫情日漸嚴重,村民們都開始留在家中,閉門不出。

昨天下午,下了一場大雨,天氣變冷;
而晚上,又颳起了大風,呼呼地把黑漆漆的村子吹得暈頭轉向。

今天早上,當我起牀時,看見院子上空,晴朗了許多,一些鳥兒,躲在一棵荔枝樹上,嘰嘰喳喳不知道討論什麼。也許,它們在爲病毒感染者悲哀,也許,它們在爲出征武漢的醫護工作者鼓勁,也許,它們在宣傳防疫工作,號召村民不要輕易出門……

吃完早餐後,大哥把茶几擺在院子裏,一家大小就坐在茶几旁喝茶聊天。

“汪汪……”不一會,拴在院門前的白狗狂吠起來,我們都露出驚疑的目光,紛紛朝院門望去,只見一個身體發福但身材不高的中年漢子站在院門前,不敢貿然進來。

我不知道來者是誰,只見母親站起來對來者說,小胖,你什麼時候回來的?快進來喝茶。

小胖?我再一次疑惑地望上中年人,但真想不起他是誰了。

也許,白狗見母親招呼中年人,就不再叫喚了。直至此時,中年人才小心謹慎地走了進來。

待中年人坐下來,我纔看清小胖長的模樣,於是在記憶中搜索起來,越發覺得小胖就是坤伯的小兒子芋頭。

是的,眼前這個發福的人,就是芋頭。

我記得我還在讀國中的時候,剛結婚不久的芋頭帶着妻子到外面謀生,從此以後,芋頭沒再回來過村子。現在算來,差不多三十年過去了。

雖然芋頭消失了三十年,但每次回老家過年,我都會隱隱約約聽到他的消息,儘管只是一丁半點。也許小時候我跟他交往不深,於是漸漸把他忘了,以至他當初的長相,幾乎完全消失於我的腦海之中。

因了芋頭的出現,我們的話題自然放在他身上。芋頭看起來,很樂觀,說話時總是帶着笑。交談中,我們知道他現在在外面混得不錯,兩個孩子都已工作,而且雙雙進入好單位。

其實,當初芋頭帶着妻子到外面謀生的時候,異常艱辛。他在一個工業區擺夜市,而妻子進工廠打工。後來,有了一點積蓄後,夫妻倆就在比較繁華的市區租了一間門面,開小超市,日子慢慢好起來。

想起艱難的日子,芋頭回首說,當初選擇出來,一心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讀好書、過最好的日子,健健康康成長,快快樂樂生活,將來能夠有所出息。

他的故事沒有大起大落,是很多外出謀生之人最普遍的夢想:甘願自己吃苦,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培養孩子,讓他們脫離祖祖輩輩平淡而無爲的生活方式。不過,此時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芋頭不一樣的人生,至少,他是一個稱職的父親,雖平凡但絕不平庸。

大年初六,疫情越來越嚴重,導致原本平靜的村子,也被迫封路。

封路後的村子,更加寧靜,村民們都不敢出來透口氣。

下午,芋頭拿着釣魚的工具,想找我到村裏的一個湖裏釣魚。

我們來到湖邊,各自找了個位子蹲下來,開始釣魚。

不一會,我釣了一條小鯽魚,可芋頭那邊,沒有一點動靜。

半小時後,我已釣了六條鯽魚,而芋頭那邊,還是沒有一點動靜。於是,我對芋頭說,換個位置,興許魚兒就會找你。芋頭只是笑笑,並沒回答。

收工時,我來到芋頭位置上,卻驚訝地看見芋頭釣魚竿沒有鉤。

直至此時,他才笑着對我說,人生就像釣魚,釣的只是快樂和心情,而不是結果。

我恍然大悟,開始明白三十年來,芋頭在外面吃盡苦頭的同時,一直爲自己的人生“釣魚”,不管遇到怎樣的風雨,不管有沒有釣到魚,但他最終還是贏了。

【篇二】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劉有愛在聊天時要導入背景樂曲,媽媽是票友,最愛唱家鄉戲。和主治醫生約好時間後,即將開始和媽媽連線了。

劉有愛是一名網絡主播,每天通過網絡平臺“帶貨”,年紀輕輕賺上了錢。近段時間,她放下了手上所有的工作。每天要和遠在武漢的媽媽視頻聊天。這件事比天還大,有愛每次要做精心準備,今天設置的背景音樂正是摺子戲《花木蘭》,唱的是花木蘭凱旋歸來,與家人歡聚的喜慶場面。

有愛的媽媽方菲,是市人民醫院感染科的一名醫生。2020年春節期間,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方菲作爲市醫院第一批援漢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抗擊疫情第一線。

方菲醫療經驗豐富,馳援武漢後,接受醫院任務挑起擔子,擔任了重症組組長。

起先,病人是越接越多,醫務人員應接不暇,方菲不怕苦不怕累,受到大家交口稱讚。不幸的是在一次治療過程中,方菲的防護服被一名煩躁的患者撕拉破損,感染上病毒!

有愛和她爸爸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後,怔住了。有愛的爸爸劉明亮是醫院的心理醫生,知道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性,疫情中心感染率更高,當時方菲要報名參加援漢醫療隊,父女倆均表明了擔憂。

方菲向家人敞開心扉,“小時候,我家裏窮,村裏人東湊西湊把我送進大學
在大學裏,國家助學金幫助我完成學業,才使我擁有了現在穩定的職業和幸福的家庭。”“大學畢業時,我立下過誓言,有生之年我要做幾件有意義的事。現在有愛也長大了,是我實現誓言的時候了”。方菲的一席話讓父女動容,在家人的支持下,方菲在請戰書上按下了自己的紅手印。

“精忠報國,戰勝疫情”,方菲出征前和隊員們的錚錚誓言時時迴響在耳畔,有愛向媽媽學習,抽空參加一些防控疫情的志願者活動。

在武漢,媽媽會在下班時間和家人聊天,聊得最多的是戰“疫”。視頻中,媽媽已把養了多年的秀髮剪了,自豪地稱短髮爲“戰鬥發”。

方菲作爲組長,以身作則,經常主動延長工作時間。重症組工作量大,防護服罩得全身是汗,體力消耗很大。有一次,媽媽在視頻裏說耳根痛,轉過頭叫女兒查看,耳根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紅痕,磨破了皮,有愛是心疼不已。後來有一次,聊着聊着,媽媽竟然累得睡着了。劉明亮就此減少了母女倆的聊天次數,讓愛人有更多的時間休息。

親情是神藥

如今,不幸的消息傳來,非常時期武漢封城,不能飛到親人身邊,父女倆心急如焚。

應家屬要求,媽媽的同事點開了媽媽的微信。劉有愛通過視頻見到了媽媽,兩三天不見,媽媽已經瘦了一圈,顯得很嬌弱。有愛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爸爸也緊緊地抓住女兒的肩膀,強顏歡笑。

劉明亮知道,親人的情緒對病人影響很大,堅決不能讓另外一種病毒,心理恐慌病毒蔓延開來。那位患者就是焦慮引起抓狂,侵害了醫生。方菲久經戰場,首先鎮定了下來,打破了愁悶的場面,告知了病情:“我被感染,屬輕症。通過氧療、免疫調節治療,能夠康復。”

下線後,有愛和爸爸商量:“我們不能眼巴巴地等待,我們也應該爲媽媽做些什麼?”爸爸的口氣更堅毅:“是的,我們一家三口人要並肩作戰,一個都不能掉隊,一個都不能少!”

晚上,劉有愛是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小時候,有愛喜歡摟着媽媽睡覺,喜歡問東問西,有愛問媽媽:“我爲什麼叫有愛啊?”媽媽說,“你出生那天,醫院裏發生了一件事,感動了很多人。”媽媽娓娓道來:有個小朋友,遭遇了嚴重的車禍,大腦受損,一直昏迷不醒。孩子的父母親,每天用錄音筆錄讀兒子喜歡的故事,重複播放。堅持一個月後,終於喚醒了兒子。

醫院裏,這件事馬上傳揚開來了。這天恰巧方菲分娩生產,事情同樣觸動了劉明亮的內心世界。他深切地告訴方菲,親情是一劑神藥,有愛就有奇蹟。我們把女兒取名有愛吧!

想到這裏,劉有愛靈光閃起。現在移動互聯網發達,宅在家也可以向媽媽傳遞親情,千里之外也可以與親人心連心!

當然,劉明亮贊同女兒的舉措,用他心理醫生的專業角度分析,合理利用音頻資料、音樂,可啓發人體內的穩定感,內在力量,提高心理免疫力,有了良好的精神需求,可減緩身體創傷,對抗病毒,可輔助身體提前康復。

下一步就是找素材,有愛翻出了媽媽所有的照片,找出了自己所有的小視頻。

小視頻裏的農村題材大多來自木井村,媽媽出生在木井村,這裏有媽媽熟悉的青山綠水,有媽媽割不斷情愫的父老鄉親。

木井村地名來自村中的那口水井,水井的井壁上砌有整塊整塊的香木,這些珍貴的香木百年不腐,能淨化井水,傳說還能抗瘟疫。常年飲水的村民身強體健,擁有了一口好嗓子,大家飲水思源,就把發源於此的戲劇稱爲“木井戲”。

有愛經常來外婆家。第一次直播時,媽媽特意請了假,親自陪她來到木井村,協助女兒工作,在舅舅以及村民的配合下完成了首播。漸漸地,城裏人通過有愛直播喜歡上了這個原生態的山村,山裏的茶葉、水果、筍乾菜、紅薯幹,這些本來自給自足的土特產,也銷往了遠方。有愛也成了最受村民歡迎的“外甥囡”。

六年前,方菲捐資給木井村,與村民一起修路的新聞照,有愛找到後,巧妙地把新聞照和小視頻剪輯成一體,製作成手機錄頻《美麗家鄉》發送給媽媽。爲媽媽助力,爲媽媽加油!

有愛把找出來的照片進行分類,依據時間順序製作成電子相冊系列,有親子相冊,裏面是媽媽和她的生活照片;
有榮譽相冊,裏面是方菲在單位歷年來獲得的多項個人獎項……。照片裏,媽媽一張張地在老去,有愛又看見自己,在照片裏一張張的成長。媽媽的勇敢,媽媽的堅韌在照片中回放,有愛覺得媽媽真的好美。她編輯好圖片,再配上文字,導入背景音樂,這是有愛的拿手戲。

方菲收看這些電子相冊,滾動播出的都是美好的回憶,臉上涌起幸福的笑容,病痛好像舒緩了些。方菲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坦誠相告:“我害怕過,也想到可能會死。在這和平時代,我不想成爲英雄,但這次疫情使大家知道了,春節不能串門聚集,出門要戴口罩了,貧賤的富貴的,都不能置身於事外。國家的事與每個家庭、每個人息息相關。”

在這場風雨磨礪中,有愛分擔起責任,她寬慰媽媽:“新冠肺炎的治癒率達97%,您馬上就會好起來的。”“我和爸爸都挺好的,請媽媽放心。我學會了燒菜,爸爸說好吃得不得了。您回家了,我做大廚。”

方菲很欣慰,女兒懂事了,迴應道:“我回來後,天天做你的吃貨。”

劉明亮自然沒閒着,他製作了旅遊系列相冊。在草原篇章裏導入了輕柔的風聲,春風的音樂拂過,方菲全身有一種被洗滌後的通透感,物我兩忘,在草原上無憂無慮地馳騁着,馳騁着,身上的擔子被春風逐一吹落。

回饋效果不錯,劉明亮乘勝追擊製作出森林篇章,導入了泉水聲、鳥鳴聲,方菲在愛人的引導下,全身放鬆,有了輕緩的深呼吸,一棵大樹在春天吐露了新芽,方菲慢慢舒展自己,綻放自己。

方菲學過瑜伽,稍加點撥,馬上融會貫通。每天堅持冥想靜心,情緒頻道切換到了春天的旋律裏。

劉明亮進一步鼓勵:“我很長時間沒有聽你唱‘木井戲’了,現在你有時間了,練練嗓子,唱戲可以解悶,好處多多呢。”

唱戲可以減壓,調節情緒。隔離病房裏,方菲有自己的小空間,醫院也支持做心理調適,正好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撿起來。方菲在唱吧網上試聲練習,幾天下來,那悠揚動聽的唱腔又回來了,那篤定不移的氣場又回來了。

劉有愛在視頻聊天時常常起鬨:“媽媽唱,爸爸跳舞,伴舞伴舞。”長久不跳,劉明亮的舞姿僵硬,磕磕絆絆的動作把母女倆笑翻了。

一家人齊心協力,用愛推開了一扇通向春天的窗戶。一天,兩天,半個月,二十天的千里陪伴,春暖花開的季節裏,加上醫生精心治療,媽媽轉危爲安了!

這時,方菲提出了一個新的決定:“以前很多人認爲,如果不涉及到自己,不涉及到自己的家庭,人家的生老病死,與自己無關。國難面前,生命至上,每一個人都牽連着國家的末梢神經,我們舉國之力搶救每一個新冠肺炎患者,體現的就是一個都不能少,家國情懷同氣相求。所以我這次站出來,就是爲‘一個都不能少’而戰,如今醫院人手緊張,我已請求繼續留在第一線。”

方菲及家人的事蹟,通過新聞報道,也傳到了木井村。村長打來電話,歡迎有愛來村裏爲媽媽做專場直播。疫情時期,不能串門,有愛婉言謝絕了。村長繼續說:“等你媽媽英雄凱旋,歡迎你全家回家來,我們全村人一起爲你媽媽唱《花木蘭》!”電話那頭的聲音是激越高亢。

【篇三】

答滴答,牆上的時鐘在不停地轉動着。

饒娟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整個人套在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裏,缺氧、胸悶、耳鳴、頭疼,各種不良生理反應都出現了。衣服汗溼後緊緊貼在皮膚上,身體像浸泡在鹽水中一樣。因爲穿着防護服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所以從上班開始,饒娟就不敢喝水了。此時,她口乾得不行。臉上戴的n95口罩,勒得皮膚火辣辣地疼,讓她感到口罩彷彿已經勒進了肉裏。

頭又疼了。忙了一會兒的她,坐在病房走廊的凳子上,忍不住想用手給自己這種應激的頭疼按摩一下,可是,防護服無情地把自身的肢體接觸也給隔離了。她幾次擡起了手,又硬生生地在半空中垂了下來。

忍,只能忍。實在忍不住的話,辦法還是有的,那就是離開感染病區,到外面安全的地方,脫下防護服,好好地休息一下。可是,這種情況,饒娟不敢奢想。她知道,大疫之下,一套防護服,從生產出來到運輸過來,這中間,是無數人冒着生命危險才讓它穿在了自己身上,她不能因爲自己的一點小麻煩就浪費一套讓醫護和病患都視爲希望且來之不易的防護服。

“饒娟,你行的,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饒娟強忍着頭痛,用調整呼吸的方式來緩解症狀。同時,也在不停地給自己加油。

作爲醫院放療科的護士,饒娟毅然報名成了抗疫預備隊員。2月7號,第二批進入感染病區的隊員名單裏出現了她的名字。雖然經過了崗前培訓,但真正要進入抗疫一線時,心裏不免有些慌亂。感染科的護士大姐們感覺到了她的忐忑,主動幫她穿防護服、戴口罩、戴護目鏡。大姐姐們一絲不苟、小心謹慎地一邊幫她穿戴,一邊叮囑她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她覺得自己就像一隻即將展翅的雛鳥被她們萬般呵護着,心裏感激得說不出話。按規定完成防護操作後,當她走進感染病房緩衝區的門口時,她聽到身後傳來一片喊聲:“饒娟,加油!”“饒娟,你最棒!”“饒娟,別怕,你有我們!”

饒娟的眼睛溼了,但她不能哭,哭花了護目鏡就沒法工作了。她強忍住淚水,默默收下所有的祝福,她知道,最堅強的後盾就在自己身後,前進,便成了義無反顧。

饒娟的工作有些雜,給病人送餐、清潔護士站、整理治療室、配製消毒液、給病人測量體溫和血壓,給新進的病患安排牀位、病房消毒,還要打包醫療垃圾等等,穿上了層層防護服後,她平時輕快的腳步變得遲鈍笨拙起來,很簡單的一個操作在這裏都變得異常艱難,但大家各司其職,誰也沒有因此而放慢速度,爲了讓病區裏的患者早日康復,脫離病痛,自己受點累,那又有什麼呢?

傍晚,當饒娟疲倦地從感染區出來後,換下防護服,因爲缺氧,她的臉蛋變得通紅,臉上的勒痕又刺又痛,從頭到腳,全身的皮膚已被汗水浸漬了四個多小時。熬過了第一個艱難的階段後,饒娟感覺自己再也不是那隻小小的雛鳥了,她感覺自己的翅膀在逐漸強大起來。

在《山海經》中,青鳥象徵着快樂和幸福,也是傳遞希望的信使。饒娟和她的同事們,在此時,就是病患者的希望。立春了,西湖之畔,一隻只青鳥正銜着春枝,向人們傳遞着春天的希望。

【篇四】

在咱們這個小鎮上,凡認識他的人,幾乎都說他是個見錢眼開的人。早幾年,他在鎮農貿市場開了間便利店,雖賺不了啥大錢,但足以養家餬口。那年冬,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外地一個販賣野生動物的老闆後,竟偷偷地做起了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當,還不時爲顧客提供宰殺服務。不到一年,他家蓋起了兩間三層小樓房。

一天傍晚,他又悄悄地把幾個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往家裏搬,他老母親輕聲細語地對他說,兒呀,這些蛇呀,穿山甲、什麼鷹啥的,好歹都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生命,做這種買賣不是長久之計,你又買又賣,又宰又殺,還經常吃,弄不好有朝一日,沒準會遭報應的喲。再說,一不小心被蛇咬傷,咋整?

咳!媽,不做這買賣,咱家哪能這麼快蓋了新房?甭擔心,富貴險中求嘛。他悻悻地說。打這以後,老母親不時地在他面前嘮叨,可他依舊當做耳邊風。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他販賣野生動物的事,還是有人知道了。一天早上,有關部門派人到他家檢查,可沒想到他的消息也挺靈通,已提早把那些傢伙悄悄地轉移到鄰居他表叔家。檢查人員走後,表叔勸他,侄兒呀,你躲過了七年級,躲不了十五。我早就跟你說過,這些傢伙好些都是保護動物,是國家明令禁止販賣的。老話說,行的夜路多,終會遇到鬼。到時你就兜着走吧。

他狡黠地嘿嘿一笑,沒事的,富貴險中求嘛。再說了,我姨父在縣上大小是個領導,會給罩着;
我大舅子在鎮裏是二把手,會給兜着;
我堂弟在專管這事的部門,有啥消息會報個準信。

或許是他運氣好,這以後,有關部門好幾次上門,結果都如他所說,沒事。

那天夜裏,一條毒蛇突然從蛇皮袋子裏鬼頭鬼腦地鑽了出來,他一家亂成一鍋粥,老的被嚇得六神無主,小的哇哇直哭,折騰了大半夜,纔好不容易把毒蛇重新弄進了蛇皮袋子裏。老母親氣咻咻地又勸他就此收手。他沉吟良久,冷不丁地扔回一句話,別說了,人還不是好好的?富貴險中求嘛。

第二天傍晚,他送走了兩位顧客,拍打着一大疊人民幣,笑嘻嘻地對老母親說,媽,你看看,你看看,還是這買賣來錢快,都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還不是平安無事麼?

一高興,他叫妻子多炒了兩個菜,多喝了幾杯,醉的一塌糊塗。朦朦朧朧之中,他晃晃悠悠的來到一個野外的亂葬崗,此時,夜幕降臨,四周如墨,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襲上他的心頭,轉瞬間,一束束或藍色或綠色的小火團,忽閃忽閃地在他身邊竄來竄去,突然,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聲此起彼伏……緊接着,數十隻蝙蝠,數十條毒蛇、數十隻穿山甲、貓頭鷹,還有一羣叫不出名字的野生動物,一邊狂叫着,你雖比我等高等,但本是同類,何必無故將我等斬盡殺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今,是你該得到報應的時候了,拿——命——來——拿命來!一邊呲牙咧嘴地向他猛撲過來……

哎呀,我的媽呀!救命啊!救命啊!他接連大叫幾聲,醒了。

然而,夢中的情景仍然讓他心有餘悸。妻子拉開燈,望着大汗淋漓、渾身哆嗦、兩手發抖的他,關切地問,你咋啦?

他猛地緊緊抱着妻子,一迭連聲地說,好冷,好冷……少頃,他渾身發熱,時而嘔吐,咳嗽不止,直打噴嚏……

妻子心急火燎地連夜把他送往縣醫院,數小時後,醫生神情嚴肅地告訴他,經確診,你得的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住院治療。

啊……他突然兩腿一軟,癱倒在地,醫護人員立馬將他擡進了隔離病房……

【篇五】

大年夜,收起白大褂,走出中心醫院的大門,阿志心裏一陣淒涼。

此刻,他拖着沉重的腳步,一個人沿着空蕩蕩的綠道走着。他拿出手機,想要撥號,又停了下來。沉思了一會兒,正要裝回兜裏時,手機鈴聲響了起來。

阿志看了一眼,心中一陣激動,接上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親,媽好一點了嗎?今天接診的人比較多,現在才吃上飯,趁着這個空給你打個電話”

“沒事,媽好多了,她說她在電視裏看到你了,雖然隔着厚厚的防護服,但是你的聲音她聽得出來!她還誇你是最美的逆行者,我們……”沒等阿志說完,電話那頭一陣急促的救護車聲傳來,電話掛了。

陣陣江風吹來,阿志心中有種說不出的隱憂。作爲一位有着多年臨牀經驗的醫生,從妻子那異常沙啞沉重的聲音中,他已經感受到了妻子極度的疲憊和虛弱。此刻,他迫切地想和她奮戰在一起。

走着走着,阿志回到了家中,“回來了?橙子給你打電話了嗎?她怎麼樣?”母親一邊包餃子,一邊望着略帶沮喪的兒子。

“剛打了,她還讓我代她向您問好,江城任務非常繁重,我感覺她很疲憊。”關於妻子的情況,阿志沒敢說的太重。但是他知道,以母親的敏銳,她也不可能什麼都不知道。

母親沉吟了一會兒,說:“過年了,下餃子吧,過了年春天就不遠了!”

很快,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了,沒有愛說愛笑的妻子在身旁,年飯吃的有些沉悶。“吃完這頓飯,明早我就去你妹妹家了!你也去江城吧,離橙子也近一些!彼此有個照應。”母親平靜地說道。

阿志放下了筷子,說道:“媽,院領導知道你的健康狀況,必須要有人陪!再說,我去江城也沒法照顧橙子,那邊的醫療任務很重。”

母親慈祥的地看着阿志,微笑着說:“知子莫若母,你的秉性我最清楚,我會照顧好自己的。”阿志沒再說些什麼。

第二天到醫院,院長把阿志叫到辦公室,將一張情況說明書遞給了他。那方正的文字是母親的筆跡,說明書裏母親對院方的照顧表示了感謝,同時對自己去女兒家小住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並表達了希望兒子支援江城抗疫的想法。

捧着母親親筆寫的情況說明書,阿志心中滿是感動。他再次遞上了準備已久的請戰書,按上了紅手印。走出院長辦公室,阿志如釋重負。

他再次拿出手機,給妻子發去了一個短信:“方便時回個電話,有好事相告!”隨後他把手機鈴聲調到最大,一邊收拾衣服,一邊靜等着妻子的電話,心中一陣陣激動。

過了很久,他終於聽到了期待已久的鈴聲。他說:“橙子,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是不是院裏也批准你來支援江城了?”橙子的回答十分平靜。

阿志愣了一下,他接着說道:“你只猜對了一半,我不僅去支援江城抗疫,而且我們還分在同一家醫院,我們馬上又可以並肩戰鬥了!”

電話那頭,橙子沉吟了一會兒,聲音有些嘶啞地說道:“當初院裏不讓你來,是因爲咱媽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我們家有我在這就可以了,你暫時別過來吧。”

“是媽找的院領導遞交了情況說明書,他現在在我妹那裏住着,放心吧,沒事的!”阿志興奮地說道。

橙子似乎並沒有那麼興奮,她冷靜地說道:“那你還是去別的醫院吧,我們在同一家醫院不好,會影響工作的!”

“你們那所醫院最缺醫生了,所以我們院纔對口去那裏的。這個時候怎麼能挑肥揀瘦。”阿志略帶慍色地說道。

事已至此橙子沒再說什麼,只是囑咐他多帶冬衣,注意保暖。

懷着期待,阿志也成了一名逆行者,和同事們一起來到了江城。

這裏是他當年求學的地方,黃鶴樓、東湖水、櫻花園,都曾留下他和橙子美好的青春記憶。曾經的繁華,如今的清冷,讓阿志覺得熟悉而陌生。

他想單獨見一下橙子,但是看着繁忙的醫院,最終還是決定算了,反正在工作中一定會遇到的。

做好了防護之後,阿志隨即投身到了工作之中,在查看確診病例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阿志不禁心頭一冷。

他迫不及待衝到了那間病房,隔着厚厚的玻璃,一位病人做了一個單手比心的動作。

剎那間,酸澀的霧氣瀰漫在阿志的護目鏡上。

【篇六】

“主任,我想多請兩天假。”

年初六,回家過年的楊信向街道辦主任王東請假。

“想都別想。即使假期沒完,都得回來,更別說多兩天。”

“不是有延遲上班的通知嗎?”

“那是爲了減少人員流動,預防肺炎擴散。我們是社區幹部,必須馬上回來,堅守崗位。”王東義正辭嚴。

“我老爹還沒出院,老孃又進來了。”

楊信苦苦哀求。他快三年沒見父母了,這次要不是妹妹楊梅打來電話,告知老爹病重,他依然會選擇值班。還好,老爹只是高血壓。可是禍不單行,他剛把老爹送進醫院,老孃又在進城的路上,被摩托車撞倒,半天爬不起來。醫院診斷是左股脛骨骨折。醫生告訴他,要立即手術,你娘年紀大,手術需要家人全程陪護。就在這一天,他收到命令,儘快趕回社區,聽候派遣。

“你這個情況,是個人困難。我批不了。”王東沒有留下丁點回旋的餘地。

沒辦法,他只得把照顧老孃的重擔,交給同樣是從外省回來的妹妹楊梅,還有剛剛醒過來的老爹。年前,他坐朋友的順風車回來,如今外出務工人員都在家隔離,沒有順風車,小縣城的客運站停班。他只能讓楊梅開車送他到市客運站,乘大巴到桂林北,再坐動車南下。

好在退票的人多,不像往年一票難求。他訂了下午五點半的票,天矇矇亮就出發,剛到村頭,發現路口被堵了。原來,村裏人擔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爲了減少人員外出,阻止外人進入,連夜運了三車沙土,堆在路中央,像一座小山頭。小山頭前,還橫着一棵腰粗的大樟樹。

楊信和楊梅合力,都沒有移動大樟樹。等了老久,也不見有人來幫忙,楊梅翹起嘴罵了一句。楊信暗想,自己過千山萬水去抗擊肺炎,卻被堵在村裏出不去,一臉苦笑地寬慰妹妹:“罵也沒用,爬過去吧。”

楊信讓楊梅開車打道回府,獨自提着行李,爬過土堆。他渾身是土,站在土堆外頭撥打親朋好友的電話。鄉下的親戚都說封路了,有車出不去。他心急如焚地等來住在街上的同學老許。老許走得急,出門忘記戴口罩,回到街上買口罩,找了好幾家藥店都沒有。

“走吧,說不定路上有。遲了,動車不等人。”老許送他到車站,卻不敢進站,擔心測了體溫回不了家。還好,車站不光測體溫,還派發一次性口罩。楊信測過體溫,拿了一個口罩,扔給老許。老許揚起口罩,不停地揮手,一聲聲“保重”似乎在向一位趕赴前線戰友的叮囑。

這個時候,他突然想回頭,心中冒出無數個讓他回頭的理由:除了陪護父母,他還可以留在村裏,幫大家度過難關,這些都是他的親人啊!可一想到疫情擴散,社區流動人口大,想到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奔赴疫區,他毅然決然地抹去眼角的淚水,疾步向客車走去。

車上的乘客不多,一路上更是車稀人少,不到兩個鍾,客車到了高鐵站。測過體溫,楊信刷身份證過卡上車,車廂裏空了大半的位置,想必大部分旅客已經辦理了退票,等疫情過了再出門。

晚上八點,楊信下了動車,轉乘五十分鐘的地鐵到天河客運站,趕上前往工作所在地的最後一班客車。空蕩蕩的車上,就他一位乘客,駕駛位前方豎着一塊“黨員示範崗”。他十分客氣地向司機問好,司機似乎對他這位遠道而來的乘客極不滿意,疲憊不堪地埋怨:“都這個時候了,還跑出來添亂。”

“回來支援一線。”楊信向司機說明自己是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後,司機的態度立馬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換上了溫和的笑容,自得地說:“這一趟,搭上你這樣的乘客,值!”

深夜十一點,楊信下了車。街上,遠近望不到人,他拖着行李,步行到單位宿舍。宿管劉大爺一臉驚訝地盯着他,問他是不是湖北的,有沒有路過湖北,近期有沒有跟武漢人接觸。

隔着兩扇冰冷的鐵門,楊信回答完劉大爺的一連串問題。劉大爺測過他的體溫,訕訕地說:“三十五度,有點低。”

他心裏清楚,這麼低的體溫,是被冷風吹的。下了車,他足足步行了半個小時。他剛跨進宿舍的大門,就接到王東的電話,問他是不是自己開車過來的。

他說不是。

“凡是乘坐公共交通的,都要在家隔離十四天。”王東說得鄭重其事。

放下電話,楊信緊緊地捂住胸口,原本熱騰騰的心瞬間涼了半截。不過,他並沒有退出這場戰鬥,撰寫了《社區清潔衛生倡議書》。正當他着手準備開通網上社區防病毒諮詢的時候,楊梅打來電話,告訴他老爹走了。老爹暈倒,也不止是高血壓。

“老爹犯的是什麼病?”

楊梅一字未提,在電話那頭不停地嗚咽。

他摁開手機,查了一下日曆,離解除隔離,還有五天。

微信中,彈出無數條社區羣衆的諮詢信息。

“狗日的冠狀病毒。”他決定了,疫情一日不除,絕不退出戰鬥。

【篇七】

在暖心小區住了十七年的小宇,喜歡在陽臺上看書。書籤,總會被他捏在手上。這伴隨了他十七年的書籤,已被磨得毛絨絨的了。

大年三十上午,看書的小宇聞到陣陣臘肉香味。

咦,劉俊兄弟沒回武漢過年?他拿出手機,對着微信說:“劉俊兄弟,你沒回武漢過年嗎?”

劉俊沒有回話,也許在炒菜,沒聽到微信聲音吧。

小宇的鄰居,最開始是小宇的英語老師,姓劉,湖北人,平時喜歡吃從家鄉帶來的臘肉,有時,會送些給小宇家。小宇的父親老黃聞到臘肉味就皺起眉頭,礙於是兒子的老師,而且小宇又喜歡吃,便勉強接受。

劉老師在非典結束後,退租後搬離小區。房主人又搬來住了多年,前年,房子又租給了別人。最初,小宇並沒關心鄰居換了誰,直到有天聞到了臘肉的香味,他才一驚:是不是湖北人呢?

劉老師的臘肉香味,總是在他的嗅覺上徘徊。

有天,他在陽臺上看書,又聞到臘肉香味,看着書裏的書籤,他試着叫了一聲:隔壁鄰居在家嗎?

一位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小夥子走上陽臺,看了看他,笑了笑。

請問,你是湖北人嗎?

對方聽到友好的問話,歡快地回答:嗯,是的,武漢人。

兩人攀談起來。小夥子叫劉俊,在西湖一家餐廳當廚師,弟弟劉嘉在當地一家制衣廠當裁衣工。兄弟倆租住在這裏,閒暇時,劉俊自己買了豬肉和草魚,學着母親醃製臘肉臘魚。

你怎麼知道我是湖北人?劉俊驚奇地問。

因爲臘肉的香味。

劉俊猜測他喜歡吃臘肉,便送了一些給他。從此,小宇和劉俊劉嘉兩兄弟成了朋友,去年夏天,他帶上妻子,開車載劉俊和劉嘉去了羅浮山遊玩,更加深了鄰居感情。後來,劉嘉還親自爲他量身定做一件白襯衣。

吃團年飯時,小宇收到劉俊的微信:小宇兄弟,祝你們全家除夕快樂!我們都沒回家過年。小宇也回了一句:除夕快樂!抽時間我們聚聚。

“他們兄弟倆在這裏過年,晚上請他們來家裏吃飯?”餐桌上,小宇對爸媽和妻子說。

“不行。”小宇的爸爸老黃瞪大眼睛,“現在是什麼時候,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說句話就能傳染。”

小宇閉口了,心裏很鬱悶。

這時,小宇又收到劉俊的回覆:謝謝兄弟,我們是武漢人,特殊時期,居家最好!

小宇瀏覽朋友圈時,看到劉俊發了一張圖片:一碗臘肉、兩碗青菜。圖解說:疫情阻止了回家的腳步,也阻止了購物的腳步。小宇想:劉俊兄弟可能缺少食物!

除夕夜,小宇一家五口去親戚家吃飯。大年七年級,他父親老黃宣佈一條禁令:從今天開始,不串門,不訪友,老老實實住家過年。

劉俊和劉嘉兩兄弟遠離家鄉親人,這年過得沒有一點喜慶!小宇每每想起自己的鄰居,心裏不是滋味。年初四一早,他戴起口罩,說出門幫母親到藥店拿中藥。趁着母親沒留意的當兒,他迅速拿起一袋大米和一罐花生油,躡手躡腳往門外走。見爸爸老黃後邊跟着來,他連忙加快腳步。

小宇敲敲劉俊家門,劉俊戴着口罩,站在門口。他喊道:“劉俊,我給你們兄弟倆送來一袋大米和一罐花生油,給你們拜年了。”

“小宇,你給我回來!”老黃早已站在他身後,“在這疫情嚴重的時刻,你有感染病毒的危險!”

“伯父,”劉俊打開鐵門,隔着口罩,說道,“我們沒回過武漢,很健康,在出租屋裏隔離,是擔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劉俊說完,輕輕關上房門。

“爸,粵鄂兩省人們親如兄弟。我家與武漢劉家成爲鄰居,平日劉家兄弟也送過臘肉和襯衣給咱家,現在劉家兄弟因爲武漢疫情嚴重而滯留廣東冷清過年,難道我們就不能送點年貨關懷他們,溫暖下他們的心嗎?”小宇說完把禮物扔給老黃。

他在藥店等候取藥,就收到劉俊發來的微信:“謝謝你,小宇。我相信,疫情會很快控制!”他對着微信說道:“劉俊,我等待這天的到來。”

他回家後,妻子也責怪他送年貨給來自武漢鄰居。他找出那張書籤,一字一句翻譯書籤上所寫的話:“人只有做到有情有義,才配生存在這世上。”他告訴妻子,那句話是教他國中英語的劉老師送給他的。劉老師在當年非典爆發時曾在黑板上寫下兩句話,一句話被他抄在書籤上,一句話被他記在腦海裏。記在腦海裏的那句話是,在疫情面前,不管你生在中國的哪個省份,只要你心存一顆赤子之心,你就有必要團結你的同胞兄弟,共同抗擊疫情。

妻子沉默了一會兒,鄭重地點頭:“老公,我支持你,疫無情,人有愛,我們現在就給劉家兄弟送油米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