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活動策劃>

泗洪縣2021年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專項行動方案

活動策劃 閱讀(5.94K)

泗洪縣2021年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

泗洪縣2021年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專項行動方案

專項行動方案

 

根據《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印發泗洪縣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方案(20202022)的通知相關文件要求,緊緊圍繞水環境提升總目標,全面開展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持續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爲指導,以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助推鄉村振興爲引領,以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爲抓手,按照試點先行、有序推進、分類建設、長效監管的總體要求,建立健全養殖尾水達標排放體系,提高養殖池塘綜合生產能力、資源利用率、設施裝備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我縣水產養殖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根據水產養殖區域生態環境治理要求,積極爭取省級資金支持,加大縣級財政配套投入力度,持續開展池塘生態化改造,力爭百畝連片以上規模養殖尾水全部達到省級排放標準或實現循環利用目標2021年,統籌利用中央國債洪澤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資金,在沿湖臨淮鎮、半城鎮、龍集鎮3個鄉鎮共實施1萬畝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工程試點,其中臨淮鎮實施1400畝、半城鎮實施3300畝、龍集鎮實施5300

三、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2141日-531日)

各相關鄉鎮要對試點區域所有養殖池塘進行摸底排查登記,制定本鄉鎮詳細實施方案,明確改造時間和標準;要及時與養殖戶簽訂池塘改造承諾書,確保池塘改造順利進行;要及時與施工主體簽訂協議,避免污染養殖池塘周圍生態環境

(二)實施階段(202161日-1231日)

各實施鄉鎮要安排專人負責監督協調施工作業,保障池塘改造安全施工、順利推進;要充分考慮養殖生產時間安排,降低對養殖生產的影響現代漁業產業園會同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做好督查指導工作,合理佈局尾水處理設施,及時通報開展情況

(三)驗收階段(202211日-228日)

按照合格一個、驗收一個的原則,現代漁業產業園及時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池塘尾水改造工作進行全面覈查驗收;要會同財政局對第三方覈查結果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根據改造標準,按程序及時做好資金撥付工作

四、任務分工

1. 現代漁業產業園區。負責做好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規劃方案編制、技術指導、督查和驗收工作;按程序組織第三方機構開展工程驗收工作;會同財政局開展相關複查工作,對符合作業規程、達到作業標準、驗收合格的改造工程及時撥付資金;加強對養殖和生產廢水排放的監督與管理,建立完善養殖池塘尾水達標排放的管理機制,確保尾水處理設施的常態運行;建立長效機制,健全項目運行管理制度,確保高質量建成池塘養殖尾水治理工程,及時有效發揮效益 

2. 財政局:負責池塘尾水治理項目資金撥付工作,並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和績效評價進行監督

3. 水利局:負責配合做好實施區域溝渠疏浚、土方處理,保障排水暢通,爲施工機械順利作業提供保障

4. 生態環境局:負責配合做好池塘改造環評手續辦理,做好養殖尾水達標排放的檢測認定

5. 應急管理局:負責指導、監督塘口改造工程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制度要求,防範消除各類安全生產事故隱患

6. 涉及鄉鎮:負責組織做好本轄區內池塘改造宣傳發動、組織實施、協調推進、跟蹤巡察、資料歸集等工作;制定改造實施計劃,協調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計劃,配合做好工程實施;督促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調度現代漁業產業園負責牽頭統籌落實,會同有關部門和成立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行動推進專班協調推進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各項工作試點鄉鎮作爲責任主體,要高度重視項目的組織實施,明確專人、落實責任、加強監管,及時解決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按時完成、取得實效

(二)規範工作流程池塘養殖尾水治理試點實施相關鄉鎮要以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爲宗旨,合理佈局、規範標準,制定改造工程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內容、要求和時間節點,重點突出養殖尾水循環再利用的生態環保功能,確保養殖尾水達標排放

(三)做好建設驗收現代漁業產業園要加強對項目建設的引導,着力提高養殖尾水治理科學化水平,保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按照養殖方式生態化,尾水處理設施化,養殖區域景觀化等要求,及時進行項目驗收,認真總結成果,進一步推動全縣漁業綠色生產和高質量發展

 

附件:泗洪縣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工程技術參數(參考)


附件

縣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工程

技術參數(參考)

 

、池塘改造通用技術要求

池塘條件改造要求爲通用要求,改造池塘均參照執行

(一)水源和水質

總進水口應建在水源上游部位,總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進、排水溝(渠、管)必須分開,進、排水渠道一般應與池塘交替排列,池塘的一側進水、另一側排水,使得新水在池塘內有較長的流動混合時間排水渠通過加寬和挖深等方式,提高排水渠道的排放功能,種植水生植物,建成生態渠道

(二)池塘規格

按照生產實際需要,結合自然條件、地形結構以及養殖品種,合理安排養殖池塘規格大小及深度同一區域內的池塘,應儘可能做到大小基本一致池塘的朝向應結合場地的地形、水文、風向等因素,儘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陽光照射,增加水體溶氧量,滿足天然餌料和養殖產品生長需要一般以長方形,東西向,長寬比24:1爲佳;面積大小:成魚養殖池塘一般1020畝,魚苗、魚種養殖池塘一般25畝,克氏原螯蝦、河蟹、羅氏沼蝦養殖池塘一般在1030畝;池塘深度:成魚養殖池塘的深度在 2.5m3.0m,魚苗、魚種養殖池塘的深度在1.5m2.5m,克氏原螯蝦、河蟹池塘的深度一般在1.2m1.5m;塘底淤泥厚度不超過0.2m

(三)塘埂

塘埂必須做到平整、統一深挖淤泥污物,保持池塘底部平坦,方便池塘排水、水體交換和捕撈操作,池底應有一定坡度,從進水口到排水口一端要逐步傾斜池塘塘埂頂面寬度應兼顧交通、埋電線杆、開渠、建分水井、種植、後續清淤等需要,一般爲1.0m4.5m,塘埂的坡度大小取決於池塘土質、池深、否有護坡和養殖方式等,一般池塘的坡比爲1:1.52.0池塘清淤與塘埂加固可結合起來,統籌考慮

(四)護坡

護坡是池塘標準化的重要條件,養魚池塘應儘可能採取護坡措施池塘坡面和進排水等易受水流衝擊的部位可採取護坡措施,可根據生產需要和財力等因素自行選擇護坡材料,常用的護坡材料有水泥預製板、混凝土、磚石、網片、防滲膜等養殖蝦蟹池塘可採取其他生態護坡措施

(五)進排水

常見池塘採用管道進水、管道排水也有養殖池塘採用進水渠水壓自流進池塘,進水主管可選用直徑1m HDPE鋼帶增強螺旋波紋管,進水窨井選用1m×0.8m三通HDPE檢查井,檢查井深1.15m,進水支管採用0.8m×0.4m半徑支管排水有排水自流管道,也有采用渠道,靠水泵動力排水,水泵將養殖水抽到排水支渠,支渠剖面一般爲U型或V型,底部寬0.20.5m,採用混凝土板或生態板護坡,支渠水匯入主渠,主渠爲生態溝渠溝渠爲土坡、混凝土護坡或生態磚護坡等

(六)淨化區

池塘生態化改造的漁業尾水淨化主要通過生態排水溝、沉澱池、曝氣池、淨化池、過濾壩、水生植物來實現生態溝渠、淨化區的面積須達到所要治理的項目區總養殖面積的一定比例

在特定的養殖技術規範下,如果水源本底污染物的濃度是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的,淨化池塘能滿足養殖池塘在若干池塘同時換水一定深度的情況下水體污染物淨化達到《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的要求原則,根據不同的養殖品種的產排污係數計算:

S0=667.7×T0×H0×Q×K/M0×K0×Δh×Δn×T×S

其中,S0:養殖池塘的面積(m2);S:淨化池塘的面積(m2);T0:魚類的養殖週期(天);H0:養殖池塘的水深(m);Q:淨化池塘水生植物的覆蓋率(%);K:水生植物對污染物的吸收值(g/m2);M0:養殖魚類的畝產量(kg);K0:養殖魚類的產排污係數(g/kg);Δh:每次換水的深度(m);Δn:換水池塘所佔的比例;T:水生植物的生長週期(天)

(七)設施配套

1)沉澱池應儘量挖深,至少不低於2.5米深度,可以在沉澱池內設置字型擋水設施,增加水流流程,延長養殖尾水在沉澱池中停留時間

2)曝氣池內曝氣頭設置密度不小於每35m2/個,曝氣頭安裝時應距離池底30cm以上,羅茨風機功率配備不小於每100個曝氣頭3kw,羅茨風機須用不鏽鋼罩保護或安裝在生產管理用房內曝氣池底部與四周坡岸應硬化或水泥板護坡或土工膜鋪設,以防止水體中懸浮物濃度過高堵塞曝氣頭

3)過濾壩一般用空心磚或鋼架結構搭建過濾壩外部牆體,在壩體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濾料,濾料可選擇陶粒、火山石、細沙、碎石、棕片和活性炭等,壩寬不小於2m;壩長不小於6m,並以200 畝養殖面積爲起點,原則上每增加100畝養殖面積,壩長加1m;壩高應基本與塘埂持平,壩面中間應鋪設板塊或碎石,兩端種植低矮景觀植物壩前應設置一道細網材質的擋網,高度與過濾壩持平,用以攔截落葉等漂浮物過濾壩建設還應注重汛期泄洪設施配套

(八)水生植物配套

沉澱池、曝氣池、生物淨化池、潔水池均需適當種植相應的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體中營養鹽,提高水質淨化效果水生植物可以選擇伊樂藻、苦草、銅錢草、空心菜、狐尾藻、蓮藕等,四周岸邊種植美人蕉、菖蒲、鳶尾、再力花等植物,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分類搭配,保證四季均有植物生長

(九)其他配套項目參數

爲保證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效能的發揮,需要同步完善水質檢測、電力、漁業機械、生產道路、生產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

1)水質檢測設備有條件的養殖場,應配置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水質監測設備,資金充足情況下也可配套建設水質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定期開展水質檢測

2)場地道路一般要求主幹道寬度不低於3米,次幹道寬度不低於2道路設計應能滿足生產車輛進出,以及物資裝載車輛進出的總體需求

3)生產用房生活用房和庫房應分隔設置,庫房中漁具、飼料、藥品等分開放置生產用房一般每間 15 平方米左右,23 間爲一組有條件的養殖主體可建設辦公用房,設置管理、技術、財務、檔案、水質分析與病害防治室等

4)漁業機械投餌機、增氧機、微孔增氧、水泵等設備應能滿足生產和水質淨化的需求;水泵包括移動水泵(主要用於池塘底層水外排)和固定水泵(用於淨化區水力輸送)

5) 電力設施供電系統安全可靠,供電量功率配置能滿足生產實際需要,電源應該能夠到達每一個塘口,並配備有應急供電設施,確保養殖生產用電有保障有條件的養殖場,在尾水處理設施的中央和排水口可以安裝監控攝像頭,進行遠程監控曝氣設備上還可以適當安裝智能曝氣控制裝置,做到定時開關曝氣設備

6)環境提升改造區應配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提升進行適當的環境提升,確保外來面源污染不可進入漁業養殖區和淨化區在醒目處設置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展示牌有條件的養殖場,四周應根據需要建設圍牆、圍欄等防護設施

二、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原位淨化技術

1)微生物淨化通過微生物來降解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有機物,將其轉化吸收,降低水體營養物質濃度,從而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目前微生態製劑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普遍應用,通過人爲添加有益微生物並改善水體微生物優勢種羣,達到分解水體有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提高養殖對象免疫力的作用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淨化水質,對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去除率達到89.16%100%

2)水生植物淨化

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對水體氮磷的去除率可達到70%以上隨着養殖技術的發展,生物浮牀技術應用逐漸發展起來,其原理是將水生植物移栽到人工高分子載體材料上,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吸收水體氮磷營養物,然後通過收割植物移除水體營養鹽,起到淨化水質的效果浮牀選用易於微生物附生的材料,可以同時利用生物膜淨化水體生物浮牀需要根據水質狀況配置不同的水生植物,以確保對水體污染物進行高效去除

3)濾食性水生動物淨化

通過濾食水體有機物顆粒和浮游動植物,以降低水體顆粒懸浮物和藻類,增加水體透明度常見的濾食性水生動物包括鰱魚、鱅魚、河蚌、螺螄等濾食性水生動物一般作爲套養品種,既可改善水質,又能增加餌料利用率,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除了套養濾食性魚類,還可以套鯝亞科等碎屑食性魚類

4)池塘原位改造技術

養殖池塘原位淨化一方面通過水生生物來移除池塘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通過池塘改造來降低自身本底污染物通過池塘清淤來降低底泥中的腐殖質和污染物,通過池塘護坡(魚類養殖池塘適宜採用生態磚護坡,蝦蟹養殖池塘適宜採用覆膜護坡)降低堤岸坍塌、雜草腐爛等帶來的外源污染;通過添置增氧設備來提高養殖水體的曝氣程度,增加水體生物的活動能力,增加污染物的氧化暴露水平,消除養殖污染

異位淨化技術

1)複合人工溼地淨化技術

在池塘養殖集中連片區域,採用生態溝渠、沉澱、表流溼地、潛流溼地等多種類型人工溼地組合來處理水產養殖尾水人工溼地淨化是養殖尾水淨化技術中重要的技術之一,工藝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來實現對養殖尾水的淨化這種溼地系統是在一定長寬比及底面有坡度的窪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組成填料牀,養殖尾水可以在牀體的填料縫隙中曲折流動,或在牀體表面流動在不同材質、不同粒徑配比的基質填料上種植特定的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淨水植物,形成一個獨特的動植物生態環境

 

1 複合人工溼地尾水處理模式示意圖

根據水流流動方式,人工溼地可劃分爲表面流人工溼地、水平潛流人工溼地和垂直潛流人工溼地(圖2三種人工溼地的廢水流向的不同,它們的廢水處理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修建時需結合其水力參數和去除效率擇優選擇,一般情況下養殖尾水接納能力爲垂直潛流人工溼地>水平潛流人工溼地>表面流人工溼地;但是水力停留時間卻以表面流人工溼地最長,常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存有差異綜合考慮,水產養殖尾水淨化建議選擇水平潛流人工溼地

2三池兩壩(穩定塘+過濾壩)淨化技術

浙江德清推廣的三池兩壩系統爲該技術提供了示範,適用於按百畝以上小規模集中連片養殖池塘,大型漁業園區、規模化養殖場等養殖單位的尾水處理設施建設該技術也是作爲農業農村部2019年農業主推技術中的第58項技術--淡水池塘養殖尾水生態化綜合治理技術,相對較成熟,已有較廣泛的應用

通過對進、排水體系、養殖池塘進行整體規劃,運用沉澱、過濾、微生物分解、動物淨化(鰱、鱅、河蚌)、植物轉化(挺水及沉水植物、水生蔬菜)、曝氣等技術處理池塘養殖尾水,構建沉澱池+過濾壩+曝氣池+過濾壩+生物淨化池系統,或河道/排水生態溝渠-初沉-溢流壩-硝化/反硝化-過濾壩-曝氣復氧系統,養殖用水處理後達標排出或回到養殖池塘該淨化技術需佔用5%15%的土地(因養殖種類、模式而異),平均10%左右,爲滿足蓄水功能,沉澱池與蓄水池面積應儘可能大,沉澱池、曝氣池、生物淨化池、蓄水池的比例約爲45:5:10:40該模式是今後小流域和(或)集中連片池塘尾水治理的主力模式

 

2 三種常見的人工溼地示範圖   3 三池兩壩淨化模式流程圖

江蘇省地方標準《淡水池塘循環水健康養殖三級淨化技術操作規程》(DB32/T3238-2017)是一種適合於江蘇地區推廣應用的淨化模式,是三池兩壩淨化技術的一種改進,原理是水源水和養殖池塘排出的養殖尾水首先在排水渠道或河道(一級淨化系統)中被植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底棲生物等淨化後經溢流壩流入淨水池塘(二級淨化系統)中,污染物進一步被水生動、植物吸收利用,水體再經潛流壩過濾進入蓄水池塘(三級淨化系統)中蓄水池塘同時起到淨化水質和蓄積水體的作用經三級淨化處理過的水作爲養殖用水經泵站再通過進水渠道或管道輸入到養殖池塘中形成一個循環

 

4 淡水池塘循環水健康養殖三級淨化設計圖

該設計利用提水泵形成了覆蓋養殖區的循環水系統,利用潛流壩和溢流壩實現三級淨化分區,與三池兩壩淨化設計有一定相似性,也可以認爲是更完善的系統集成溢流壩位於排水渠道或河道(一級淨化)與淨水池塘(二級淨化)之間,爲高出淨水池塘水面30cm50cm的混凝土牆體在淨水池塘(二級淨化)與蓄水池塘(三級淨化)之間建設一個潛流壩潛流壩主要由鵝卵石堆積而成,壩體寬1m3m,頂部高出溢流壩0.5m1m

3)養殖池塘底排污技術

該技術將池塘改造成圓角鍋底狀,鍋底設排污口與岸上排污井聯通並用,池水由底層增氧系統/水車式增氧機推動池水緩慢旋轉,使魚糞、殘餌在離心力作用下集中於鍋底排污口,拔出排污井出水口控制管,底部水即在池塘水的壓力下自動溢出,簡單易行,每2天排污一次,每次排23立方水,糞污經沉澱作肥料,上清液返回池塘,實現養殖水循環使用該技術基本不佔用土地,適合小規模池塘

 

5 池塘養殖底排污尾水淨化設計圖

4)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淨化技術

該技術將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技術原理應用於淡水池塘養殖,將主養品種置於流水槽(22m×5m×2m)中,槽外的大池塘用於魚糞收集和水處理,是池塘養殖的一項革命性的變革該模式包括養魚流水槽、魚糞集污池、集污裝置、推水增氧裝備、起魚吊裝設備、魚菜共生裝置、導流壩等,適合連片且有一定規模的池塘不足之處是集污效果只能達到20%30%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流水養魚槽外的大塘水再用鰱、鱅、河蚌、水生蔬菜等進行生物淨化塘外集污+池內原位淨化,基本可以實現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

 

 

 

 

 

 

 

 

6 淡水池塘水槽循環流水養殖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