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8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2.2W)

對於調研報告,寫作者必須要根據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調研計劃,調研報告是有一定的針對性的,我們需要認真對待,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8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1

在王根生校長的親自領導下,在李劍副校長的具體組織下,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學校檢查工作自查專班。班子成員對這次自查工作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達成了共識。大家依照《方案》逐條進行了自查:既充分肯定現有已取得的成績,又找出自身還存在的問題,現將自查工作彙報如下:

一、成立專班,構建和諧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學校的王校長及各位領導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成立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於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一項對專業要求很強的工作,同時它還涉及到學生在校學習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領導將心理學和學校心理輔導的相關知識作爲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學校派心理輔導師外出學習,通過學習,學校全員將知識內化爲新的理念,並將之融入各方面工作之中,構建和諧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學校行政班子實現了兩個“注意”。

1、重視制度建設,建立和諧氛圍。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和輔導者,如果教師心理不健康是培養不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的。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根本前提。因此,學校注意實施以教師爲本的管理制度,關心、關愛教師,爲教師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人際氛圍。不少新進學校的老師,都爲我校的和諧氣氛而感到驚訝和驚喜。

2、重視部門配合,緩解教師壓力。由於社會、職業、個人三個層面的原因,教師,特別是國小教師都發生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羣。我校行政班子通力配合,努力從學校的方方面面共同關心教師,緩解教師壓力,促進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發展。徐宇珊校長一再努力控制班額,讓老師們減輕一定的工作負荷;學校工會定期組織集體活動,如拔河比賽、卡拉0k比賽等活動,讓老師們感受愉悅的集體氣氛;學校後勤組專門爲老師們安排了午休房,讓老師們享受舒適的休息環境?

學校全員教師實現了兩個“注意”。

1、注意榜樣作用,反思教師行爲。國小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向師性”,教師一言一行,悄無聲息地影響着學生。如果一名教師能夠以愉快而安詳、沉穩而冷靜的態度對待學生,以熱情、豁達、誠懇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和藹、真誠的語言解決師生之間出現的矛盾,時時處處使學生感到親切、溫暖,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這對培養學生的無私、互助、誠摯、謙虛、大度、頑強等諸多優良心理品質起着重要作用。

2、注意角色轉化,反思教育行爲。學校教師主動將自己由學生心靈的塑造者,轉變爲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學生心理成長的陪伴者。教師在日常的教育行爲中,以一種更寬鬆、更接納和理解的態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爲,不僅注意到行爲本身,更注重去發現併合理滿足這些行爲背後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幫助學生。

二、培養骨幹,形成一支專業敬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通過組織全員培訓,學校不少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這些教師中,我們精心挑選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兼職教師。同時,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的教研組,爲每一位教師制定了專業成長計劃。

1、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鼓勵任課教師業餘自學。

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成爲生存的第一需要。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首席技術專家路易斯。羅斯有一個形象地比喻:“對你的職業而言,知識就像鮮奶。奶盒上印有着有效期,工程技術的有效期大約是三年,如果時間到了你還不更新所有的知識,你的職業生涯很開就會酸臭掉。”學校領導多次參加心理健康教研組的會議,並強調: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責任,一種生存能力。學校還向老師們推薦了學習的書目,包括《普通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校心理輔導》等衆多內容。此外,校領導和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心理諮詢師課程班”的學習。

2、立足長遠發展的眼光,支持任課教師外出培訓。

隨着對學生心理問題認識的提高,近幾年各級教育部門都加大了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工作。這些培訓無疑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極大的幫助,但是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學校也會存在諸如經費、時間、人員等困難。我校的領導班子,歷來能夠站在學校全面、長遠發展的眼光思考問題,積極克服困難,支持教師外出培訓。

3、堅持求真務實的態度,組織任課教師校本研修。

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比任何一個領域更需要同伴互助,因爲教師不僅需要來自同伴的技術支持,更需要來自同伴的心靈支持。這是因爲,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課教師,它也是一個普通人羣,也會有發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同時,由於心理輔導工作的特殊性,任課教師會比其他人羣更多的接觸到負面、消極的情緒體驗。基於對這一點的認識,學校除了間週一次組織任課教師集中研討,讓他們進行經驗分享、協作研討,聽、評課等技術層面的互助,還建立了心理沙龍。學校心理沙龍定期開展活動,聚焦討論某一心理問題,還會對老師開展一些心理訓練和心理減壓練習,如“自我鬆弛法”,“思維風暴”等。

三、創新實踐,努力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1、關注教材的開發。自20__年起,我校1—6年級均開設了“三理”輔導課。剛開始,沒有專門的教材,我們動員老師調查學生實際情況,多方蒐集材料,自己編寫上課教材。實質上,我校已經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爲了校本課程進行開發。我校帶頭開展的這項工作,受到了各級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

2、關注活動性的探索。學校心理輔導,不是說教,而是靠創設或再現情景,讓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從而行爲發生改變。因此,活動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靈魂,我們也將這一點作爲學校校本研討的重點課題。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兩個途徑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性。

(一)心理健康課突出活動性。每一節理輔導課都應該以活動爲主,以學生的體驗爲主。我們要求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運用心理測驗、錄像、音樂、心理劇、討論等多種手段,使每位學生在課堂進程中都有發言的機會,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真正做到全體學生參與。學校專門制定了心理輔導課的課堂效果評分標準,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體驗、探索、成長。同時,對於心理輔導課的備課的管理,強調不僅要有反映在教案本上的教學流程,還需要有活動教具的準備,“效能反饋”的設計。

(二)開展主題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校大隊部經常會組織學生活動,這些活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對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說,活動的組織更需要精心設計,嚴密組織。因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全體性,也就是說,每一個孩子都要能夠參與,而且參與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獲得一定的體驗。經過我們的反覆思考,學校開展了“快樂家庭”主題系列活動。這一活動我們發動了家長的力量,讓每一個家庭和我們聯手幫助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我們組織了考前輔導活動,對全體畢業班學生採取一人對一班的輔導方法。利用夕會時間,我們開展各種活動緩解學生的考前焦慮,控制學生的過激行爲。

3、關注活動陣地的建立。

隨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發展,我校決定建立一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陣地。學校建立了7個心理輔導室,由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4、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溫暖和諧的校園氛圍。

自心理諮詢室成立以來每學期學校都會安排通過廣播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專題講座,努力消除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歧異理解,潛移默化地疏導學生中所表現出的各種不良情緒。同時我們在每個班評選出了心理委員,成立了班級愛心團隊,當同學們遇到困難、面對挫折時會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鼓勵;當同學們傷心難過時會有同學主動來安慰勸導。

5、關注家校聯合效應。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還受到其它社會因素的制約。家長作爲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因此,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還要注意對家長家教進行指導和幫助。

1、努力辦好家長學校,開好各類家長會。我校是河南省優秀家長學校,我們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這個陣地,對家長進行現代教育觀念、家庭教育方法、孩子健康心理調解等方面的講座。此外,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改變以往家長會老師一言堂的局面;鼓勵教師採取多種形式,促進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的交流對話,共同探討家教方法,分享家教心得。通過各種活動與宣傳,打破家長那種認爲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持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2、利用好網絡交流平臺。我校的校園網,專門開設了“心理諮詢”、“家長學校”兩個欄目。這樣一方面給家長提供家教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爲學生和家長提供心理支持。校園網還開設了“全體教師博客”,在這裏,每一位老師都有專門的論壇區可以方便和家長交流,隨時及時回覆家長信息,增強溝通效率;同一個班級甚至同一個年級家長們可以輕鬆地互相交流育兒經驗;更爲便捷的是博客上收錄了很多我校名師成功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案例、論文、教育隨感,鏈接了很多著名教育專家的網站,很多家長只用輕點鼠標就能與教育權威面對面交流。

3、開展親子活動,促進親子溝通。我們曾經在學校多次組織家長、教師、學生進行過調查,討論。從調研中,我們強烈地感覺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源於家庭,形成於社會,表現於學校。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家庭結構的完整與否、家庭氛圍的融洽與否、家教方式的恰當與否、家長文化心理素養的高低都直接影響着孩子心理的發展。雖然,學生家庭的諸多問題我們無法干預,但是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從而促進親自溝通,融洽家庭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20__年寒假,全校開展了“今天我當家”主題活動,我們要求父母和孩子在這一天互換角色,體驗彼此的生活。這一活動,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極大歡迎。不少家長在活動反饋但單說道:“通過這項活動,我審視到了自己家教中的盲點,今後應該多培養他的生存能力。”“孩子扮演“父母”,他將我平常對他說話的口吻模仿出來,我發現自己對孩子太簡單,也太粗暴了!“學生通過扮演“父母”,也着實體會到父母平日的辛勞,對父母也多了一些歉意和愛意。《家長報》用一個版面刊發了我校學生寫的《當家日記》,學生在日記中書寫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暑假,我們又組織低、中、高年級分別開展了“快樂家庭——家務小能手”“快樂家庭——理財小管家”“快樂家庭——出行小參謀”系列活動。該活動同樣受到家長和學生的廣泛好評,甚至有的家長寫道:“感謝學校,給了我們一個家庭情感交流的機會,我們全家從活動中體會到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20__年寒假學校又結合春節在春節即將到來之時選擇自己最想感謝之人(父母、親人、令自己敬佩的陌生人等)精心策劃“一份驚喜”送給他(她)。

學生們在精心策劃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家人照顧的艱辛,在家人充滿感激的淚水中感受到了自己做的原來是那麼的少。20__年6月至7月我校舉辦了“同心圓夢”素質教育系列展示活動其中各班級結合本班特色開展的真情溝通活動給每一位參與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切的話語撥動了每一位參與者的心絃。活動結束後有家長徹夜難眠,提筆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沒想到孩子們竟將我們平日裏應該爲他們做的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記在心上,並用最真誠的話語向我們表達感謝時,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孩子長大了,學會了關愛、學會了感激!我們感謝老師的付出,感謝學校給了我們這次聆聽孩子心聲、走近孩子心靈的機會。”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在今後的實踐中,我們將繼續探索,走一條具有馬蹬一小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2

心語潤心田,陽光滿校園,頭溝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堅持以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爲指導,深入貫徹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精神,從無到有,從有到常態,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總體規劃,服務學校中心工作,用先進德育思想作指導,推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向縱深發展。

一、整體規劃,完善制度,構建體系

1、領導重視,整體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十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導主任任副組長,骨幹教師任組員,定期召開例會研究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對心理健康工作整體規劃。

一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規劃,學校規劃中對學生的基本信仰進行了整體設計,對教師的心理素養又進行了相應規劃,保證了學校心理健康工作能按規劃有序進行。

二是注重對心理健康工作的整體規劃,我們力圖做到既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又重視教師心理素養的培養;既重團體心理輔導,又重個性心理的輔導;既重常規的心理健康課的落實,又重各種特色活動的開展。

2、加強管理,構建三個體系

爲落實“人人都是心教工作者”這一理念,讓每一位教師最大限度的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視爲己任,我校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一是領導管理體系;二是課程內容體系;三是專兼結合隊伍體系等。

3、注重規範,不斷完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 爲科學開展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相關人員各行其責、落實工作有據可查,我們一邊向兄弟學校學習,一邊查閱書籍,逐步建立起相關責任制度。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考覈納入考覈制度之中,力求讓老師們在工作中弘揚水的澄淨、惡濁不分,恩澤萬物,和諧至善的優良品質,努力把學校營造成教師學生學習的樂園、生活的家園。

二、營造氛圍,注重研訓,強化落實

(1)全面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保證教育渠道暢通

我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心理健康教育課,依據國家課程計劃、國小生心理需求和學校課程教學實際,每月利用一次班會由班主任老師上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們開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展。教導處還加強對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的研究,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學科的教學之中。

(2)努力營造和諧氛圍,力爭人人深受浸潤

學校設有心理健康教育專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校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周和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爲的是集中時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每學期開學第一週和期末考試的那一週學校也定爲心理健康教育周,並利用開學典禮、學前教育和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上學與考試方面的團體和個體心理調試。

(3)認真開展教研科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備課組,選出了備課組長,堅持每月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學研討活動,並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市區教研活動,及時傳達新信息,學習新經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我校葉芳老師參加市區教研活動發言常常受到上級領導和兄弟學校老師的高度評價。

我校始終重視學生基礎知識、技能培養,培養的學生“雙基”訓練紮實,教育質量優良的辦學特點,在繼承優良傳統和教育發展逐漸忽視學生的習慣信仰教育的雙重思考中,提出“五基”教育研究這一湖北省教科院規劃課題。想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嘗試尋求素質教育在國小階段具體化,探索國小教育“基礎性”體現的具體策略,最終達到提高國小基礎教育效能的目的。“五基”教育就是:基本信仰教育、基本知識教育、基本方法教育、基本技能教育、基本習慣教育。其中基本信仰教育,就包含了對自己的態度:我自信我快樂;對父母的態度:我愛爸爸媽媽;對他人的態度:我願意和同伴合作等許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我們成立了德育研究小組,將每週四下午定爲科研日,在武漢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李正洪的指導下開展研究。老師們確定研究目標、制定研究措施和實施方案,統計研究數據,發現學生的可喜變化,在科研中體驗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快樂。

三、突出特色,拓寬途徑,整體推進

1、關注教師,用教師的陽光心態陶養童心

(1)豐富教工活動,讓教師外表和內心一樣陽光

舉行了“水之德——教師師德論壇”活動。在主題論壇會中,教師們學習了《 林崇德教授的職業幸福感》、《教師的魅力源於創造》來探討學習職業幸福感的來源,大家濟濟一堂,熱切探討了自己從教經歷中最幸福的一刻;詮釋對教師職業幸福的理解;在深入學習之際,還進行了經驗交流:《我這樣塑造自己的職業魅力》。論壇中,教師們神采飛揚,激情澎湃,將新時期教師的魅力彰顯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此活動重新點燃教師的工作熱情,很好的消除了悄然萌生的職業倦怠感。

舉行了“教師心理輔導”活動。在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引領下,我校還進行了“做心態陽光的教師”即心理健康送輔導活動,請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專業心理健康講座,在教師與學生中徵集案例進行專項輔導,使老師們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與工作。學校還提出了“四雅”的要求,即:雅言、雅行、雅量和雅趣。

(2)過好“班主任日”,讓教師精神和物質雙豐收。

班主任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龐大的教師隊伍,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柱。我們非常重視班主任教師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堅持開展好一年一度的班主任日活動。我們把每年教師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五作爲班主任的節日,力爭做到“三關心”即關心班主任工作,關心班主任生活,關心班主任身體。並開展四個一活動:一次班主任主題論壇,一個自助聚餐,一份養身足療,一張購物卡。這個活動已在我校形成傳統,並深受班主任老師的擁護和期待。

2、關愛學生,在團隊活動中悅納自我,增強信心

讓特殊學生在校級團體輔導中健康成長“水育文化”是我校的主流文化,其中“海納百川,惡濁不分”是“水育文化”精髓之一。學校領導班子發現,對於相當數量的學習困難、行爲偏常學生,還未找到促使他們揚帆遠航的祕笈良方。於是,我們在關注培養更多優生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讓學習困難、行爲偏常的學生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我們倡導教師發揚“水育文化”精神,面向全體,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爲此我們策劃並啓動了“自我超越訓練營”系列活動。學校領導班子帶頭從心理輔導入手,聚焦學困生。

四、注重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滋養童心

爲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們結合水育文化,開展了一系列有益身心的活動。

1、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水育文化特色的“大課間”活動結合

在大課間活動中,我們發揚“水滴石穿”的精神,對學生的隊列、廣播操、自編韻律操、校園集體舞等進行堅持不懈地訓練。最後是分班的活動,如跳竹竿舞、踩高蹺、跳長繩、板羽毽、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等。學生的體質明顯增強;自信心也在頻繁的獲獎和展示活動中逐步建立。在區國小生運動會上獲得a組第一;在湖北省國小生籃球比賽中獲一等獎,踢毽子比賽獲區第四名;自編韻律操踏浪獲得區特色隊比賽第一名;所創編的各種特色操:火炬操、踏板操、器械操等等均在市、區各級各類大型活動開幕式上進行了表演,均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讚賞;

2、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水寶寶書市大集”活動相結合

我們以“好書作伴,水滴石穿”爲主題,開展了“水寶寶書市大集”活動。老師發動學生將自己閒置的書籍帶到學校,26個班同時在操場上開設了小書攤,並起了好聽的名字。學生可自由選擇、交易。此活動不僅讓學生花較少的錢,讀到更多、更好的書,更培養了學生樂於交往,善於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質。

3、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水寶寶”電視臺活動相結合 學校開辦了“水寶寶電視臺”,有“校園點擊”、“水寶寶劇場”、“點歌臺”,“佳片欣賞”等欄目,製作了一期又一期優秀的電視節目,讓學生在電視臺的活動中感受親情,友情,生情,師情,爲構建師生精神家園創設了良好的空間。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今後打算

1、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有待不斷強大。作爲一所農村國小,我校的專職教師隊伍還略顯單薄,兼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識還有待加強,我想只有不斷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軟硬件投入,才能更好解決這一問題。

2、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有待不斷加強。學校的各項工作其實都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印記,特別是德育工作更是與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加大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3、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水平有待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個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光有熱情和態度是僅僅不夠的,必須有專業知識的支撐才能走人正軌。只有大力培養專業人才,才能使學校工作更上臺階。

4、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滲透有待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日常滲透,如何有機滲透,怎樣滲透的更合理,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靜心的探索。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不懈努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3

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的、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青少年心理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美學家朱光潛說;“凡是美都必須經過心靈的創造。”青少年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也必須經過青少年學生自我的“心靈創造”。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佔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有效文化知識和進行智力開發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進學生掌握勞動技能的保證;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因此素質教育應包括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國有關機構近年來所進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發病率已經成爲當前危害我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問題。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中約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礙性心理表現。特別是現在,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長對心理健康問題有迴避,恐懼的心態,缺乏正確的認識態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聯繫起來,有問題不看心理醫生,不解決,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加劇。其次,教師,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意識,在我國許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處在萌芽階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淡漠,忽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培養。與此同時,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習慣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產生遠比健康教育的發展來的快。因此,應當普遍倡導和廣泛開展心理訓練,幫助青少年不斷完善自我內在機制,緩解心理衝突,消除心理疾患,增進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統的健康發展。

一、青少年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家庭觀念,特殊的家庭地位。隨着城鄉的發展,中國的家庭結構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的重男輕女、多子多福、傳宗接代與養兒防老等家庭觀念已有了很大改變。但不可否認,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陳舊觀念。這些觀念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發育,出現了諸如敏感、膽小,過於內向等情緒問題。某些家長將獨生子女作爲家庭的軸心,給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動均圍着獨生子女轉,處處受到特殊照顧。有的甚至發展成爲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顛倒了家庭關係中的主次地位。這種特殊的家庭地位會使獨生子女養尊處優,高人一等,逐漸變得驕傲自滿,沒有禮貌,沒有同情心,助長了"自我中心"意識,扭曲了性格,從而形成了驕橫拔扈、不顧他人的自私心理。

2、家長期望值過高,表達愛的失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的普遍心態。他們不顧孩子的素質與興趣,也不重視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硬是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到子女身上。在學習上要求過高,進行過難的訓練,超越子女的實際水平。一旦子女學習成績下降,就恨鐵不成鋼,對子女施加壓力或加以懲罰,致使某些獨生子女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在生活中溺愛獨生子女,事事遷就放縱,想方設法滿足獨生子女的要求,放棄教育;或者事事包辦,百般服侍,不讓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或者保護過度,恐其受到傷害,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動。結果事與願違,反而傷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過高期望過分溺愛也是獨生子女的一種巨大心理壓力,最終把獨生子女變得如同溫室裏的花朵,難經風吹雨打。一旦受點挫折就發脾氣,或者膽小怕事,缺乏責任感,常常難以適應社會。日久會導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變態或產生反社會行爲。

3、家庭管教方式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點。 家長管教子女不單是懲罰,主要在於對期望的行爲給予鼓勵和讚揚,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壞的標準,建立自我控制機制。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裏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裏學來的,家長的品質行爲是學生乃至社會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爲了提高管教效果,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行爲檢點,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教育合力。但是某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是一方批評,另一方袒護;一方嚴格,另一方放縱,管教態度極不一致。有的甚至當子女的面相互指責或爭吵,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難以樹立威信,也使孩子無從適應,是非不辨,好壞不分,以及養成看人行事,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的不良品行。

4、學習帶來的過大壓力,人際關係不協調。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項統計顯示:要求提供心理諮詢或矯治的來訪青少年中30%是由於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學習的壓力使這些學生表現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恐怖感,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產生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搞僵關係。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最愛做的事就是“關在屋子裏聽”,自閉的心態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係,以至於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後“沒有人願和我一起做操”。

5、校園暴力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在許多人看來,暴力行爲和學校是不沾邊兒的事,但嚴峻的事實是:校園中的確存在着暴力行爲,且日趨嚴重。其中最常見的表現是敲詐勒索,即高年級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級學生索要錢財,被搶者如果沒有錢或者錢少就會被毆打,而被搶者由於遭到威脅往往不敢向老師或家長反映,導致實施搶劫者愈發猖狂。而學校及家長往往將預防校園暴力的重點對準校外,卻忽視了同爲學生的校內施暴者。校園中的搶劫現象給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許多被搶學生日後想起當時情景仍感到很害怕。這些行爲主要是由於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爲已經習以爲常,並因此導致的誤導,使青少年對行爲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其次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爲誘使青少年蛻變的場所,如青少年是遊戲廳、網吧裏實際消費的羣體,遊戲和網絡的虛似社會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現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爲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如前所述,青少年出現行爲與特點,或者心理衛生問題,主要由於家庭環境及學校社會環境影響所致。因此,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爲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爲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1)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2)以身作則,率先示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纔會健康。

(3)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勵樹立建功於國家和自立自強的觀念意識,注意鍛鍊孩子的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意志和堅強的品德,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困難,障礙,曲折,讓孩子去經歷,增強其自信,磨鍊其意志,培養其獨立的人格。特別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中培養孩子觀察,記憶,創造,審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爲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溺愛型和打罵型的教養方式可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這樣孩子在被愛,被尊重的環境中成長,他也必然知道怎樣去愛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

(5)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繫,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對學校老師反映的意見,要正確對待,既不要袒護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進行理想教育,不能給孩子灌輸不健康的內容,如金錢至上,甚至對社會陰暗面當着孩子的面橫加評論。

(6)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作爲教師,我們身上的責任很重,我們不僅使孩子們的知識導師,更是孩子們心理走向健康的導航者,我們應該用學到得知識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的童年快樂,讓他們的人生更加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4

(一)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學順利進行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聯繫的,心理健康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愉快、樂觀、充滿愛心,進行教學活動精力充沛;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在工作中過度焦慮、憤怒對同事學生有敵意,容易導致身體疾病的出現。同時生理健康也影響着心理的健康程度,一個長期患有身體疾病的老師他比常人容易煩惱、焦慮、抑鬱。因此要使二者有效促進,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教師心理健康影響教學質量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會影響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正常發揮。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客觀的分析遇到的問題,找到合理的解決方式,以平衡的心態對待挫折,不會因爲偶然的失敗被打倒,能正視困難,並嘗試找到相應的對策。

(三)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時間中,教師處在一個引導人的位置,孩子處處以其爲榜樣聽之、學之、效仿之。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着學生。教師有好的態度、高尚的品質、得體的行爲,無時不被學生所觀察、注意和模仿並逐漸內會爲學生自身的個人特質。倘若教師整日情緒焦慮,處事焦躁,他的學生們受其影響也將顯得急急躁躁。

(四)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學生的知識學習

心理健康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勢必以積極的情緒帶領着孩子們學習,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願意學習,快樂學習。學生的學業成績受其投入時間與喜好的影響,孩子可能是由於愛此學科逐漸喜歡上上課的老師,也有很大一部分由於喜歡這位老師而愛上這門課,對於薄弱學科的學習,任課教師以平等關愛的健康心理對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孩子學習熱情,讓孩子不懼自身不足,更專心,多投入,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五)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師生關係

教師、學生都是鮮活的獨立個體,教師良好積極的心態對師生關係的融洽發展顯得尤爲重要。教師與孩子對待問題都有各自的看法,可以想法一致,當然也必須接受想法存在不一致的現象。當兩者出現意見不統一時,健康心態的教師會嘗試站在孩子角度,試想原因在哪,理清頭緒,平等對話,並幫助孩子找到適宜的方法,促進和諧師生關係的發展;心理不夠健康的教師,一味以自我爲中心考慮問題,採取專制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防抗心理,對師生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5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說,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爲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說,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在不少中學生存在着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鬱、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係不良等。那麼,怎樣纔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爲困難,因爲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爲是固定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爲和心理,並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

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 正確的人生態度。

正確的人生態度來源於正確的認識,正確的世界觀。抱有正確人生態度的人,對周圍的事物有較爲清醒的認識和判斷,即有遠大的理想,又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會變革時期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頭腦清楚,眼界開闊,立場堅定,即不保守,也不冒進……總之,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比較客觀、穩妥,與時代共同進步,心態始終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滿意的心境。

滿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工作、對學習、對生活都比較滿意,沒有心理障礙。滿意的心境來源於正確的認識,由於他們能一分爲二地論人論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悅納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外貌、德才學識有正確的分析。他們在別人的議論包圍中既不會被讚揚、歌頌衝昏頭腦,又不會因批評、責備而煩惱,因爲他們對自己心中有數,能從別人的議論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他們不自驕自傲,也不自輕自賤。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不會淹沒在別人的議論中無所適從,他們總是處於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他們對別人也有一種客觀的、全面的評價,不會忽冷忽熱,不會苛刻地要求別人。對工作、生活、學習也有正確的標準,既不好高騖遠,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總是滿意的、愉快的。

③ 和諧的人際關係。

樂於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愛。這是因爲他們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因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與人爲善的人能夠與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際關係和諧,心情當然就比較舒暢,心理會處於健康狀態中。

④良好的個性。

統一的人格良好的個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保持統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熱情而不輕浮,堅韌而不固執,禮貌而不虛僞,靈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魯莽,既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頑固執拗,始終保持堅強的意志,誠實、正直的作風,謙虛、開朗的性格。

⑤適度的情緒。

充分的理智人與動物區別在於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須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適度的情緒,不過悲、過喜、過憂、過怒。要用積極的情緒戰勝消極情緒,不使消極情緒、過激情緒維護較長的時間。要始終保持熱情飽滿、樂觀向上的情緒,而不低下猥瑣、淚喪悲觀的情緒,更不會反覆無常。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6

隨着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社會文明趨於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種社會問題也凸顯出來,如教育難、醫療難、就業難等等。大學生羣體,一個看似輕鬆,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羣體,,是所有問題的面對者,他們承受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們受到學業、戀愛、人際、擇業、就業等多方面的問題的衝擊,所以,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極大地挑戰。作爲一個心理危機高發的羣體,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爲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爲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特徵

心理健康對於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徵如下:

1.智力正常: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

2.情緒穩定與愉快: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着肌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爲協調統一,其行爲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爲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爲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3.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爲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適應能力:人生活在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裏,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麼變化,都將能夠適應。心理健康並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

5.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動的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的反應方式,能在行動中控制情緒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動盲目、畏懼困難,頑固執拗。

6.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一是人格結構的各要素完整統一;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爲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爲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統一起來。

7.是自我評價正確。正確的自我評價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大學生和自我觀察、自我認定、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擺事實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於別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於別人而自慚,面,能夠自我悅納,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強、自制、自愛適度,正視現實,積極進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

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來源的分析

大學生作爲祖國明天的棟樑,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繼計,我國高校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88起[2],平均每半年發生近18起。大學生本作爲擁有高素質的人才,然而,爲什麼會有如此高的事件發生率呢?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心理衝突

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學習、生活、人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據調查 ,80% 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標準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是新生入學適應的第一步,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引正確地評價自己,在不同環境下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和短處,並認識到優、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應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而不應因爲缺點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棄。

2來自學業上的壓

大學生學習的重要特點是學習自主性,學生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因而大學生面臨學習方法、學習內容與學習習慣的巨大轉變,這也包括對自己學習能力的重新評估。

許多學生在中學時代確立自己的學習優勢,有着較高的學業期待。在大學,又面臨着學業期待的變化,及學業優勢的失落及對自己的學業重新定位。如果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不能恰當接受和對待學業成績,就會出現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還會出現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爲。

大學的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有別於中學的。隨着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用人標準的轉變,促使很多在校大學生既要學習專業知識,同時還要選修一些相關知識,如外語、計算機、汽車駕駛等,考取各類證書,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大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自我約束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反應,同時還會嚴重影響自信心,發生苦惱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問題,導致學業失敗。學業成績不理想以至學業失敗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3來自人際上的壓力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更爲廣泛與深刻,角色呈多元化。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經濟狀況,帶着各自的生活習慣與學業期待來到大學,新型人際關係的適應是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既有師生關係的理解,也是同班及宿舍的相處,還有異性交往的適應等。 大學生與人交往和相處的經驗相對較少,在短期內建立起一種和 諧的人際關係,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學生們往往只感受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其壓力,而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巧。人際關係更多反映人們的一種性格特點和交往模式。因此,大學生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知與認知他人相關。一方面,他們對良好的人際關係報有極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諧、友好、真誠的人際關係。但同時,這種期望又往往過於理想化,即對別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對人際關係狀況的不滿。這種不滿又會反過來對他們的人際關係帶來消極的影響。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與心理閉鎖的矛盾集於一身。 大學生中重要的人際關係是異性交往,這既包括兩性之間友誼的發展也包含愛情的成長。在異性交往中重新認識與確立自己的方位與座標,有的大學生面對異性的追求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拒絕,也不知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的溫度;有的大學生將愛情置於學業之上,甚至認爲有愛就有一切,當失戀的打擊襲來時,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知如何策略地面對分手,面對自己。

4來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爲一名大學生,家庭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然而,大學是一個人才篩選的中介,不論你曾經有多麼地優秀,當你在同你一樣優秀的人羣中時,你不再金雞獨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這就使大學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與現實之間產生距離感,從l而使大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5來自戀愛上的壓力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他們的生理機能已經成熟,逐漸產生了戀愛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學生存在的戀愛睏擾主要是對兩性交往的不適,性衝動的困擾及缺乏處理戀愛中感情糾葛的能力等。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壓制,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 ,正確對待自己和戀人,在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時,應及時進行情緒疏通,使消極情緒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維護心理健康。

6來自擇業、就業上的壓力

大學,是階段性求學路上的一個抉擇點,它是學校與社會的過渡。臨近畢業,大學生面臨着選擇職業和就業的壓力,他們中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這就造成了他們就業難。而恰恰就是這種難就業的現象,使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對自己的前途產生迷惘,在壓力的綜合下,就易走向極端。 因此,對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進行職業輔導,幫助他們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進行職業輔導,首先應瞭解自我,包括對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 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 ) 的認識,這方面可以藉助於一些心理測驗工具來進行。其次要了解各種職業的基本情況。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於自己特點的`職業。同時還應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以便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最後還應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調整心態,不斷努力尋找機會。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除了受重大生活事件影響、人際交往障礙等誘因影響外,還受以下四方面因素的影響。

其一,個體對事件的知覺。對某一事件的認知和主觀感受在個體決定應付行爲的性質和程度中起着重要作用。認知方式限制了人們探索壓力條件的信念,極大地影響了人們對他人的知覺、人際關係及對採取不同類型的精神治療手段的反應。如果個體對事件的知覺是客觀的、合乎邏輯的,則問題解決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其二,社會心理支持。人的本質是社會化的,他依賴周圍的人提供的內在、外在的評價而存在。對個體而言,獲得確定的評價的意義比其他任何事都更爲重要。這是人們應付大量壓力的重要的社會心理支持資源。這種重要的支持資源一旦喪失或沒能發揮或支持失當,面對壓力的個體將變得無比脆弱、失衡並進一步產生危機。

其三,應付機制的形成。人們通過日常生活,學會了運用各種手段去應付焦慮和減少緊張,並逐步形成了應付壓力的模式。那些被人們運用過的有效的應付辦法會成爲人們日常解決壓力的一部分而被納入他們的生活模式中,並逐漸形成了人們解決壓力的一套有效的應付機制。相反,如果沒有恰當的、有效的應付機制,個體的壓力或緊張持續存在,危機便會隨之產生。

其四,個體的人格特徵。危機人格理論認爲,心理危機還受個體的人格特徵的影響,容易陷入危機狀態的個體在人格上具有的特異性有:注意力明顯缺乏,看問題只看表面看不到本質;社會傾向性過分內傾,這種人格特徵使個體遇到危機時往往瞻前顧後,總聯想不良後果;在情緒情感上具有不穩定性,自信心低,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差;解決問題時缺乏嘗試性,行爲衝動欠理性,經常會有毫無效果的反應行爲。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對有心理危機的個體或羣體的一種短期的幫助行爲,其目的是及時對經歷個人危機、處於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將發生危險的對象提供支持和幫助,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它不同於一般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最突出的特點是及時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動是成功的關鍵

對如何處理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這也使我們不得不去注意這一特殊羣體,並採取可行的措施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坦然面對生活。對於如何處理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作爲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不僅要抓好專業知識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讓學生不但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同時,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發展。

(二)高校要增加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並不會去注意。學校作爲一個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學校可以設立各級關注體制,及時發現學生的異常,及早對其進行修正和調整。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三)家庭配合關注學生

家庭對學生來說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家長要做好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並及時留意孩子出現的異常,與學校做好配合,早發現、早糾正,以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四)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鍛鍊

自我暗示是靠思想、語詞,對自己施加影響以達到心理衛生、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目的的方法。通過自我暗示,可以調理自己的心境、感情、愛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比如,面臨緊張的考場,反覆告誡自己

學習自我暗示,需要堅強剛毅的意志,要對自我及自我暗示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並在實踐中進行鍛鍊,使自我暗示得到恰如其分的應用。下面介紹兩種具體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1. 冥想放鬆法。你可以用一件真實的物件,如某種球類,某種水果,或者手頭可以找到的小塊物體,來發揮自我想象的能力,具體做法是:

(1)凝視手中的橘子(或其他物體),反覆、仔細地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紋理脈絡;然後用手觸摸它的表面質地,看是光滑還是粗糙,再聞聞它有什麼氣味。

(2)閉上眼睛,回憶這個橘子都留給你哪些印象。

(3)放鬆肌肉,排除雜念,想象自己鑽進了橘子裏。那麼,想象一下,裏面是什麼樣子?你感覺到了什麼?裏面的顏色和外邊的顏色一樣嗎?然後再假想你嚐了這個橘子,記住它的滋味。

(4)想象自己走出了橘子的內部,恢復了原樣,記住剛纔在橘子裏面所看到的、嚐到的和感覺到的一切,然後做5遍深呼吸,慢慢數5下,睜開眼睛,你會感覺到頭腦清爽,心情輕鬆。

2. 自主訓練法。又叫適應訓練法,其中較簡單的一種方法如下:

(1)取坐姿,把背部輕輕靠在椅子上,頭部挺直,稍稍前傾,兩腳擺放與肩同寬,腳心貼地。

(2)兩手平放在大腿上,閉目靜靜地深呼吸3次,;排除雜念,把注意力引向兩手和大腿的邊緣部位,把意念排導在手心。

(3)不久,你會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慢慢地產生溫暖感,然後逐漸地擴散到手心全部。這時,你心理可以反覆默唸:

(4)做5遍深呼吸,慢慢數5下,睜開眼睛。

社會爲大學生減壓

大學生是一個即將跨入社會的新羣體,他們可以爲社會的建設添加新的活力,社會應該爲大學生擇業、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以使大學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爲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7

一、調查目的

隨着社會的飛速變革,人類將迎接來自許多方面的嚴峻挑戰,在機遇與競爭並存,希望與痛苦並存,光榮與苦難並存的時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爲了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條件。而學校作爲培養人的機構,在心理健康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和輔導是義不容辭的。再者國小生的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可塑性強,如果在學生時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必將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爲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現在的心理健康狀況,也爲學校以後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幫助,我們對學校三——五年級學生進行了國小生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對我們瞭解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教育對策提供了有益幫助。

通過對學校學生(三——六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學生的愛心、關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數學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問題。

二、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我校三——六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基本情況見表:

調查對象問卷發收情況一覽表:

問卷人數回收問卷回收率有效卷

三年級1010100%

四年級1010100%

五年級1010100%

六年級1010100%

總數4040100%

(二)材料與方法

調查問卷是由我校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組根據愛心等方面設計的問卷,共21個小題,均爲簡單易行的單項選擇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實情回答。

(三)統計:

以年級爲單位,按實際答題人數統計各題各項目人數,以實際答卷總數作基數計算百分比。

三、調查分析

雖然題目簡單易行,是非明確,但是在統計過程中,我們還是發現學生在學習目的、愛心、關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同時也發現少數學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問題。

(一)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少數學生態度有待糾正。

題目:你上學讀書時爲了什麼?

a:沒有知識不能生存;b:能考上好的大學;

c:長大後找工作。d:讀書後賺大錢。

調查統計表明:多數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教育下明白沒有知識不能生存的道理,選a的學生佔34%,選b的佔27%,選c的佔25%,選d的佔14%。可見,少數學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而選擇了d,這也是社會上一些沒有文化照樣掙大錢的人影響的結果。

(二)大部分學生對考試很重視,說明對學習也很重視。

題目:期末考試時選擇心情:

a:心情緊張;b:有點緊張;

c:無所謂;d:有信心;

調查統計表明低年齡段的學生對考試非常重視,認爲考好了不僅老師會表揚,家長更會表揚,三、四年級的學生選a的分別是:82%和79%。而高年齡段的學生可能經歷的考試較多,對學習和考試的態度差距較大,這也表明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選擇a的佔54%,選擇d的佔17%,還有個別學生選擇c,這也呈現了他們的年齡特點。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無情

題目:你看到你的同學在班中出醜,其他同學都笑了,你會

a:一起開心地笑;b:勸阻其他同學不要笑了;

c:當作沒有發生;d:覺得他活該;

調查統計表明當發生事情時,學生對別人的不幸表現較爲冷漠,認爲不關自己的事情而無動於衷,表現平淡,缺乏與之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和表情,表現出冷漠。隨着年齡的增長,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現爲選擇“b:勸阻其他同學不要笑了”的同學逐年下降,選擇比例爲三年級學生佔42.11%,四年級佔37.21%,五年級佔30.23%,六年級佔29.13%,而選擇“d:覺得他活該”的學生則從中段的1.66%猛增到高段的2.3%。

(四)自信心兩極分化,膽怯心理

題目:在全校的大會上,老師要求你來朗誦一段文章,你會

a:害怕緊張,但還是會上去朗誦;b:大膽上去朗誦;

c:如果讀錯了會很難爲情,不上去;

調查統計表明學生的自信心呈現不穩定狀態,有兩極分化的表現。自信心比較充足的顯現在調查範圍的兩頭,在四、五年級階段學生的自信心較爲低落,表現爲選擇“b:大膽上去朗誦”選擇比例爲三年級學生佔33.68%,四年級佔25.58%,五年級佔23.26%,六年級佔24.41%,而膽怯心理總體上也有上升的趨勢,即選擇“c:不敢朗誦,當作沒有聽見”中段年級4.97%到高段年級上升爲5.47%。特別是到了六年級,膽怯心理表現更爲突出,學生選擇比例高達7.87%。

(五)大多數學生對父母很關心,但年齡越大,對父母的依賴性越小。

題目:爸爸媽媽回家晚了,你會

a:很不安;b:很高興,繼續玩;

c:不會不安;d:打電話詢問。

調查統計表明學生逐漸懂事了,年齡大的學生會比較理性,即選擇“d:打電話詢問”三年級學生佔57.89%,四年級佔62.73%,五年級佔68.72%,六年級佔75.34%,只有極少數學生會選擇c:不會不安。說明這部分家長平時應多與學生交流,多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培養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同時,高年級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他們會比較獨立,他們詢問父母的情況,但他們會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較忙,應多抽出時間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學校原因:

雖然在最近幾年裏,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視,但是重視程度還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師和必要設施的缺乏,導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後。再者學校重智育而輕德育,對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關注甚少。導致了學生有心理問題後束手無策。長久的積累,使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學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於在外打工賺錢,屬於留守兒童。孩子的學習基本上完全由學校負責,同時也因爲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這些不爭的事實使家長對孩子無心進行輔導,也無力進行輔導。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對抗中,導致出現兩種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對孩子百依百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上對孩子疼愛有加,什麼事情都圍繞着孩子來轉,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的觀念,而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默許,使孩子更認爲長輩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愛應該得到別人的愛,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賴性和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有些家庭則認爲“打罵教育,黃荊棍下出好人”,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錯誤,家長就對孩子動粗,給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兩種不良現象對孩子的捆擾,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社會原因: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改革中產生的負面現象無聲無息地影響着國小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我中心論,讀書無用論,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適宜兒童的影、視、報刊、電子遊戲及網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有的學生就產生了巴結權勢,投機鑽營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兒童醜惡不分,是非不明,冷漠無情,思想複雜,缺乏正確的爲人處世的準則。

學生自身原因:

我校學生都是邊遠山區,見識少,學生認知評價水平低,應對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難以正確對待,同時缺乏社會支持,特別是國小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產生衝動,往往由於教師、家長的行爲不當或社會不健康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的心理問題。

五、對策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國德育專家詹萬生主任更是精闢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由此可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視,成爲了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熱點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學校:

學校應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機構設置,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國小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各學科教學之中,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同時建立和完善專用心理諮詢室的配置,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爲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諮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長的忙碌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從來都不過問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情況。因此父母要經常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講講話,談談天,靜心聽一下孩子的心聲,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遇到的困難,給孩子一些引導和幫助。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社會:

大力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培訓。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關鍵還在於教師心理教育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須大力加強我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着力指導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以適當的方式增進師生感情,掌握學生心態,提出合理要求,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同時在廣大家長中,以召開家長會、講座、分發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提高其認知評價水平和應對技巧,以便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有基本的應對方法和措施。

學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個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功能,改革教育方法,開闢多種溝通渠道,讓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和場所,改變學生所有煩惱自己扛的局面,營造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之間的聯繫,經常交流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國小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互相聯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只有從小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纔能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爲社會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青少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8

爲全面瞭解和掌握13秋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校於 9月17日,對校內九個新生班級進行了《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測試。參加測量並提交成功的445人,異常數據檢出38人,其中,13秋財高6人、13秋機高二班3人,13秋學高7人,13秋機高一班4人,13秋微高4人,13秋藝術2人,13秋財會4人,13秋學前教育1人,13秋微客7人。現就測試情況報告如下:

一、量表簡介

?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國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編制,可以用做評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有10個分量表,分別是:

一、 強迫症狀,如害怕考試、作業反覆修改等強迫行爲;

二、偏執,如認爲別人對自己有不良意圖和評價不正當的偏執想法;

三、敵對,如脾氣壞,常有與人爭辯和摔東西等衝動行爲;

四、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如缺乏人際關係中的友好感受和滿意度,或感到無法在人際關係中獲得理解和支持;

五、抑鬱,如對未來喪失信心,興趣索然;

六、焦慮,如緊張,心神不定,煩躁;

七、 學習壓力,如感到學習負擔重、存在厭學、 害怕考試等問題;

八、適應不良,如不適應學校生活;

九、情緒不平衡,如對學習 的興趣、對老師和同學的情緒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氣。

本量表既可以從整體上衡量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根據每個量表的平均分進行評價。

二、計分方法與結果解釋

?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是採用五級計分法,即無爲1分,輕度爲2分,中度爲3分,偏重爲4分,嚴重爲5分。該總均分是由60個項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試者心理健康的總均分,表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10個分量表分別由6個項目組成的,將每個分量表6項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該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總均分或因子分低於2分,表示心理比較健康;超過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總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嚴重的問題。

三、測試結果總體概述

考慮學生實際,排除假選擇的可能性,對因子分2.5分以上的進行了統計,參測學生各因子所佔比例爲:強迫症狀19.16%、偏執13.53%、敵對14.05%、人際關係敏感20.81%、抑鬱16.43%、焦慮20.53%、適應不良24.33%、情緒不穩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從以上數據看出如下問題:

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情緒不穩定、適應不良、焦慮、人際關係敏感五項都超過學生數的20%。

2、學生進入職校後,大部分學生住校,開始遠離父母,進行相對獨立的生活,增加了與同學相處的時間,但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互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表現在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敏感比較明顯的比例較高,當然情緒不穩還應該考慮到離家住校後的想家情緒的影響。

3、焦慮因子、敵對因子的比率也較高。根據這一測試結果,建議班級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動課、班會、家長會、師生交流等機會,給學生創造溝通、傾訴的平臺,進而得到緩解。

四、綜合建議的三個策略

1、掌握應對策略,對班級測試指數高的項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測試、也要適時調節:針對班級整體發揮集體的作用,有意識的開展班級活動,充分利用班級骨幹,也要充分給重點學生創造活動平臺。

2、各類因子指向的學生應對策略建議: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狀況,必要時對家長提出建議;對學生要有針對性的關注和關心,更重要的是針對性的安排談話和活動,做學生忠實的傾聽者,加強認知指導。

3、個別特殊學生關注策略:經常傾聽和關注,不歧視,不傳播,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給予家長必要的指導,嚴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長轉介到專門心理諮詢部門進行治療或矯正。

綜上所述,本次測試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爲班主任及家長提供一些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