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習報告>調查實習報告>

衛生室調研報告7篇

調查實習報告 閱讀(1.19W)

一篇優秀的調研報告不是沒有依據想象出來的,是需要在實事求是的調研進程中完成的,調研報告的標題和摘要應該精煉、簡練,具備吸引讀者的特質,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衛生室調研報告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衛生室調研報告7篇

衛生室調研報告篇1

實踐報告摘要:爲了更好的瞭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爲了自己將來參加醫療衛生系統工作更好的發展,爲了給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貢獻一些簡單的建議,促進社區衛生工作更好的發展,作爲一名醫科院校的大學生,利用這個暑假的時間,我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詹家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習一個月,並對其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調研。

前言:在這個暑假期間,根據重慶市委市政府大學生帶薪實習的政策,在學校和沙坪壩衛生局的協調安排下,我來到了沙坪壩區詹家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這裏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習,在實習期間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同時也對社區衛生服務有了更多的瞭解。

醫院簡介:

沙坪壩區詹家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即沙坪壩區第四人民醫院,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雙碑醫院、康復醫院,是國家綜合性一級甲等醫院、區文明單位,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定點醫院,位於沙坪壩區雙碑正街14號。醫院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業務用房2881平方米,開設病牀20張。下設內科、外科、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口腔科、託老科等17個科室,現有在職職工46人。醫院堅持“一切爲了病人”的辦院宗旨,努力建設以“滿足社區羣衆醫療服務需求爲中心”的社區衛生服務特色文化,以親民、愛民、爲民服務爲突破口,把滿足羣衆不斷增長的社區衛生服務需求作爲根本出發點、深入社區、深入千家萬戶,爲居民在醫療、預防、保艦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及心理諮詢等方面提供綜合性、持續性和可及性的方便、快捷、價廉的全方位醫療保健服務,紮紮實實開展社區衛生工作,以嶄新的舉措推動社區衛生服務的全面發展。

調研方法與內容:

一、 參與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工作

社區服務中心承擔着社區基層最基本最主要的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工作量很大,要求也很高。在實習調研期間,我參加了以下中心的整體工作:(1)沙坪壩區大型義診活動(2)社區醫療衛生培訓講座,如社區人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防治,心肺復甦培訓,口腔衛生講座等(3)醫患交流會(4)該中心的半年工作總結會議等,通過這些活動的參加,使我更加明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性質的公益性與社會性。

二、參與相關科室工作

在實習期間我被安排在詹家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質量管理科,在此期間也主要參與了該科室的相關工作,科室工作的內容比較龐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護理管理工作,即對醫院所有護理工作質量的監控與管理,(2)院感管理工作,即對醫院內感染,醫療衛生等的管理工作(3)醫務工作,即處理醫療投訴,醫患糾紛等(4)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工作(5)病歷處方等的管理等。在實習期間,我幾乎體驗參加了該科室所有的工作,(1)每天早上和醫院老師住院部查房,瞭解相關護理工作問題,(2)參與醫院每週一次的院感檢查工作,(3)xx年度住院病人合作醫療保險補助金髮放工作,(4)處方的銷燬及病歷電腦系統錄入工作(5)當然,還是自己處理了一個小小的患者投訴,感覺小有成就感。一個月感覺還是做了不少的事情,通過參加這些工作我更加的瞭解到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直接的面向基層民衆,工作量的龐雜性,難開展性,及時性及高要求性等。

三、 走訪瞭解其他科室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因其面向社區的特殊性,亦有着它的特色,在這裏主要介紹一下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特色科室及相關工作。

(1)社區衛生科,該科室在下轄村居委會還設有社區服務站。該科室工作主要面向羣衆,主要開展社區羣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控,以及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的走訪管理。科室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同時科室對社區羣衆開展檢查血糖、血壓、尿檢等9項免費體檢,每天來參加的人都比較多,一次來了解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加強慢病的防控管理;該科室同時還對轄區內重度精神病患者進行規範化管理,採取走進患者家庭走訪制度等。

(2)中醫內科及中醫骨科

中醫也是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個特色,針對中醫對慢病,基本疾病的特殊療效,更好的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該中心中醫看病患者人數很多,著名中醫坐診使得醫院中醫館的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得到了遠近居民的信任和前來就診。

(3) 託老科

該科室應該也算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具特色的科室了,託老科主要針對社區老年病人患者,主要是慢性疾病患者的療養康復工作,科室護理人員工作認真負責,服務態度良好,同時科室環境也比很好,它讓很多老年疾病患者在此獲得康復,或者減輕疾病痛苦以安度晚年。

(4) 預防保健科

主要開展社區兒童疾病的預防保健及傳染病防治等,這也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接面向羣衆第一位開展的工作。

四、 與患者進行溝通

主要利用到住院部查房時間,與住院患者進行溝通,通過與住院患者的對話,瞭解到患者們對醫院的總體服務還是持肯定態度的,當然也提出了關於一些醫療器械,藥品需要配置等問題(當然這不是醫院的責任,因爲國家微生物政策對不同等級醫院的醫療器械及藥品配置是有嚴格規定的,不過這還是需要醫院進行有效的宣傳)

五、 走訪醫院周邊居民及門診病人瞭解情況

通過和周邊居民及門診病人的溝通交流,瞭解到人們對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各項工作以及醫療人員還是很滿意的,尤其對中醫遊xx醫生(未及同意,暫不標明)評價很高。

六、 與一些科室醫生的溝通

該中心工作人員比較少,但面對的是社區幾萬人的健康,醫生的工作量都很大,比較辛苦,但醫生們都沒有絲毫怨言,晚上值班徹夜不眠,社區義診,社區走訪冒風雨,頂烈日。當然住院部的醫生對一些住院病人也表示很無奈,因大多距離家比較近,有時自我感覺沒事就跑回家了,不好管理和治療。

調研結果分析及建議:

通過這次簡單的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我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有了更多的瞭解,至少對詹家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有了很大的瞭解,該中心的各項工作開展的都比較好,受到了醫院患者及當地居民的一致好評,當然其也存在着需要完善發展的地方,在此提出一些簡單的建議,希望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能夠開展的更好。發現問題及建議如下:

(1)人才缺少,服務工作人員較少,工作人員工作量大且高素質人才缺乏,建議建立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質量;

(2) 社區衛生服務的管理缺乏標準化、科學化、規範化 ,政府在社區衛生服務規劃上缺乏對發展目標、模式、規模、速度和措施等進行科學論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機構建設、人員配備標準、素質能力要求、服務流程和操作規範等均有待規範。建議能夠積極建立相應的科學管理規範;

(3)社區宣傳還有待加強,對社區居民衛生,保健等宣傳的同時加強對社區居民進行政府醫療衛生政策的宣傳,加強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瞭解,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居民中的良好形象;

(4) 醫院工作人員的溝通,特別是醫生與醫生,醫生與護士之間的溝通,該中心存在一些工作人員之間的猜忌,不滿等矛盾,需要加強醫院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實習調研心得體會:

時間匆匆而過,在詹家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在參加工作中,在實習調研中,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期間,在課本之上學不到的東西,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工作,服務工作等有了很大的瞭解。作爲一名衛生事業管理(醫事法律方向)的學生,實習期間我主要參加了該中心質量管理科的工作,在科室老師的指導下,學到了很多關於現實中醫院質量管理,醫療糾紛處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可謂收穫頗豐,相信這將對我將來的工作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

同時,在此期間做了一個簡單的調研報告,這也使我對社區衛生工作有了更多的瞭解,也許很簡單不夠全面,不過還是希望能對大家瞭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一個幫助,希望提出的些許建議能夠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能有一個幫助。

衛生室調研報告篇2

按縣衛生局安排,局領導組成兩個調研組,對我縣的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先後聽取了各鄉鎮衛生院的情況介紹,實地察看部分衛生院工作檔案和部分村衛生室,並和衛生院負責人和職工進行了座談,調研組對各鄉鎮農村衛生工作的發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對農村衛生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發表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瞭解的現狀情況和建議分述如下:

多年來,**縣農村衛生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以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大的成效,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護網絡健全,農民就醫得到極大便利,衛生服務功能發揮正常,醫療條件改善較快,醫療技術質量和水平基本適應羣衆的需求,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明顯下降,計劃免疫工作不斷加強,改水改廁工作成績顯著,農民健康意識得到初步提高,全縣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全面提前達標。

一、積極創建初級衛生保健先進縣。**縣自1993年初級衛生保健試工作正式啓動以來,已經歷了多個年頭,現已全部達到初級衛生保健合格縣的標準,通過了衛生部的審評,全部達到初保普及階段合格標準的縣城之一。

二、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建設。合作醫療保健制度作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證農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落實預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具有重要作用。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幹部羣衆的積極支持參與下,通過不斷提高對辦合格醫療的思想認識,本着“加強領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完善”的原則,努力建立和完善了多種形式的合作醫療。通過積極探索,**縣在開展合格醫療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

三、強化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絡建設。農村三級醫療預防網是實施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支柱,**縣非常重視對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在縣財政、計劃和衛生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鄉鎮衛生院的各項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大部分鄉鎮衛生院實現了房屋、設備、人員“三配套”,成爲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和社會衛生於一體,功能較完善的綜合性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結構逐步趨向合理、技術能力不斷提高、服務功能有了一定轉變、管理水平相應提高。村衛生室作爲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的網底,承擔着大量的初級衛生保健任務,各鄉鎮通過創建合格村衛生室活動,不斷加強村衛生室的建設和管理,強化功能,充分發揮其在防治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和婦女兒童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改變了村衛生室房屋簡陋、消毒不規範、常規設備不齊全、管理制度不落實的狀況,使大量的預防保健任務在農村基層得到了較好的落實。20xx年,以“夯實基礎、牢築網底”爲目標,在繼續完善71個“空白村”衛生室建設的基礎上,爭取中央投資新建衛生室20個,加上村集體場所改擴建建設的31個村衛生室,使全縣新建村衛生室總數達到122個。全縣共有10個鄉鎮,175個行政村。其中159個村擁有了衛生室或服務點(百人以下的村爲服務點),共選聘村醫264名。加上10個鄉鎮衛生院和6個鄉鎮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幅射帶動,基本實現了村衛生室全覆蓋的目標。

四、積極推進農村中醫工作。近年來,**縣中醫工作的重點是:以創建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爲目標,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加強人才培養,穩定中醫藥隊伍,努力提高中醫藥治療率,構建中醫藥三級醫療保健網絡。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特點和對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有較好療效的優勢,發展中醫特色專科,促進中醫業務發展。全縣有中醫院1所,縣醫院和各鄉鎮衛生院均設有中醫科、中藥房。

綜上所述,**縣政府及衛生主管部門在農村衛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隨着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當前的農村衛生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

1、政府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不足,面廣量大的預防保健任務不能得到更進一步落實,農村衛生工作顯得相對滯後,離羣衆的要求尚有距離。

2、由於農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衛生室賴以生存的集體資金投入不能到位,導致鄉村醫生對所承擔的工作不積極,紛紛變相個體行醫以彌補收入不足,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的網底建設受到很大沖擊。

3、鄉鎮衛生院由於建設規模小、醫技水平不高、人員素質低下等不利因素,使目前設置的牀位使用率降低,效率不高,業務收入呈下降趨勢,地區差距日益明顯。鄉鎮衛生院收入下降的同時,鄉鎮集體對衛生院的投入又普遍急劇減少,導致鄉鎮衛生院缺乏發展後勁。

4、農村衛生監督體制不順,執法力量薄弱,難以適應執法工作需要,導致對傳染病、食品衛生、非法行醫、醫藥市場的監督管理難以更進一步落實。

5、醫務人員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爲主)、防保經費的不足,資格准入制度等,導致現有體制及專業人員難以勝任繁重的防保任務。

6、現有的合作醫療形式已無法適應農民現實的需要。首先是籌資不到位。傳統的合作醫療模式是三個一點,即政府投一點、集體籌一點、個人付一點。而目前的狀況農民自籌的一塊資金由於合作醫療對農民吸引力弱,也很難籌集;各鄉鎮多以上級行政手段而由於村委會墊付;其次是受益不明顯而報銷手續繁瑣。傳統的合作醫療覆蓋面相對較廣,由於參保的藥品價格的因素,農民通過醫保報銷後的金額未必體現比市場優惠,且在報銷手續繁瑣;二是受益力度大但受益面小,如大病風險醫療形式雖然報銷金額較大,但其受益覆蓋面所佔比例小。從而導致當前農村農民的醫療保障抗風險能力低,覆蓋面不廣,因病致貧現象還較爲突出。

隨着以縣場經濟爲導向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改變了農村衛生事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給農村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絡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農村衛生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如何使農村衛生事業迸發新的活力,適應農民羣衆的醫療、預防、保健需求,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和設想:

一、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適應我國國情的農民醫療保障制度,是實現農村廣大羣衆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有效途徑,直接關係到農村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進程。傳統合作醫療目標定位低,統籌能力弱,管理層次低,難以抗禦大病風險,已明顯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羣衆的醫療保健需求,必須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根據**縣的實際,全面推行合作醫療保險,本着民辦公助和自願參加的原則,積極探索家庭帳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新型模式,並最終向社會醫療保險過渡。積極研究制訂實施合作醫療制度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把合作醫療的性質與作用,形式與內涵,資金的籌集,合作與補償比例等方面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保證和促進合作醫療制度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

二、深化農村衛生改革,構建新的衛生服務體系。衛生行政部門要轉變職能,實行宏觀管理、全行業管理、目標管理;要站在農民的立場上,以爲農民服務爲最終目標,注重研究農村衛生髮展戰略、規劃、政策、規範;要運用經濟管理和法制管理手段,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當前農村的鄉鎮衛生院要在診療人數和牀位使用率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認清形勢,轉變陳舊的等病人上門的服務觀念,建立以農民爲對象,以家庭爲單位,以預防爲核心,結合開展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基本服務內容,充分利用現有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努力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層次協調的農村衛生服務新體系。村衛生室要堅持集體辦,管理上強調鄉(鎮)村一體化管理,始終將公共衛生工作作爲工作重點,適當開展引進中醫、針炙等費用低、療效好、羣衆能承受的基本醫療服務。

三、增加對農村預防保健經費的投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衛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以農村爲重點,預防爲主的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這充分體現了農村預防保健工作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這項工作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進一步做好農村預防保健工作,是保護農民羣衆身體健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防止農民因病致貧,保證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充分認識防病治病工作的緊迫性,各級政府應把預防保健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保證預防保健經費的及時到位或適當增加。衛生行政部門,一方面要十分重視提高有限的防保經費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考慮逐步提高預防保健經費在整個衛生事業經費中的比例。

四、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初保工作的協調。實踐證明,農村初保工作是關係到9億農民的健康保障,符合我國國情、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積極推行初保工作這項“民心工程”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努力爲農民羣衆辦實事。應由衛生部門負責初保工作的制定、實施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政府要加強統一領導和做好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尤其是財政、農業、計劃、民政、衛生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對初保工作的領導。

五、改革現行的農村衛生監督體制。改革農村衛生監督體制,是由農村衛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與衛生監督現狀不適應所決定的。

當前最主要的矛盾是農村衛生監督力量薄弱、分散,形不成合力,難以完成面廣量大的衛生監督任務。建議加強鄉鎮衛生監督所(站)建設和投入,加強對農村各類衛生機構、個體診所的監管,以及對衛生專業人員的執業許可和健康許可。將目前分散的多頭的監管建成統一的衛生監督管體系。

20xx年12月17日

衛生室調研報告篇3

爲了全面掌握我縣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情況,不斷促進我縣農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全縣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按照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學彪帶領縣人大教工委、常委會部分委員和衛生局相關同志深入許家壩、大壩場、興隆、合朋溪、邵家橋、楊家坳、三道水、寬坪、亭子壩9個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室和1家民營醫院,採取聽彙報、實地查看、走訪羣衆、翻閱資料、召開座談會等方式,瞭解我縣農村衛生工作情況,並徵求鄉村醫生、村幹部、人大代表等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還組織鄉鎮人大開展調研,廣泛收集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的基本估價

近年來,我縣農村衛生事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爲主,以農村爲重點”的工作方針,以建立覆蓋全縣人民醫療衛生基本制度爲目標,以解決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爲着力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府責任,堅持城鄉統籌,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我縣農村衛生事業協調發展。

(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服務條件有了較大改善。

近年來,縣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不斷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着力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羣衆就醫需求。

一是服務網絡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我縣有縣級醫院2家,鄉鎮衛生院27家,民營醫院3家,村(社區)衛生室531個(已建成規範化衛生室255所),個體診所12家,藥品零售企業270多家,縣鄉公立醫院有病牀718張。縣鄉兩級醫療機構有在編人員896人(其中鄉鎮衛生院405人),有衛生技術人員768人(其中鄉鎮387人)。醫務人員中大學本科137人,專科419人,中專220人;獲高級職稱的21人,中級職稱180人,初級職稱428人。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爲中心,鄉鎮衛生院爲主體,村級衛生室爲基礎,民營診所爲補充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和滿足了廣大羣衆的就醫需求,基本解決了農村羣衆看病難的問題。

二是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初步統計,近年來各級爭取中央、省、地專項資金8000多萬元,用於改善業務用房、新增設備、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農村改廁、配置急救車等。縣鄉村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了不斷改善。

(二)不斷強化內部管理,醫技水平和服務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一是全面加強醫療衛生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通過採取開展“醫院管理年”等活動,採用在崗培訓、選送進修和開展鄉村醫生培訓等措施,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對職工進行了業務水平提升和醫德醫風教育。

二是全面加強了醫療質量管理。全縣醫療機構不斷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了各項質控措施,制定了醫療服務考評標準,並將服務質量與個人工資掛鉤,嚴格實行考覈獎懲,確保了醫療安全,促進了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三是實施了鄉鎮衛生院醫療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發了《思南縣醫療機構績效工資考覈辦法》,鄉鎮衛生院院長實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職工實行全員聘用制,人員工資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由於強化內部管理,提高醫技水平和服務質量,就診人員不斷增加,業務收入不斷提升。據初步統計,全縣27個鄉鎮醫院中,中心集鎮衛生院年營業額超100萬元的,約佔鄉鎮總數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利推進,醫療保障能力不斷提高。

新農合工作自xx年開始在我縣推行以來,縣人民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堅持以解決農民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爲着力點,制定了《思南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細則》,相繼成立了縣合醫局和鄉鎮合醫站。工作中強化宣傳動員,創新工作機制,完善監督體系,促進了我縣新農合工作紮實穩步推進。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逐年穩步提高,補償方案不斷優化,補償標準穩步提升,農民羣衆受益面持續擴大,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5年來,農村參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計籌資33988餘萬元(其中個人籌資4989餘萬元)。累計就診134.43萬人次,其中住院統籌14萬人次,醫療費用31874.23萬元(截止xx年5月),總報補金額達17919.15萬元,報補率達56%以上。大病住院補償封頂線由原來的4萬元調整爲6萬元,實行了個人賬戶過渡到門診報補,建立了新農合與民政醫療救助制度的無縫銜接機制,完善了農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使參合農民重大疾病補助總額得到不斷提高,極大地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使民生工程得到進一步落實,合作醫療的優越性得到了進一步體現,社會和諧得到進一步促進。

(四)公共衛生工作紮實推進,基本衛生服務均等化成效顯著。

縣政府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堅持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方針,認真履行公共衛生職責,加強衛生健康宣傳教育,構建了縣、鄉、村三級防疫網絡。

一是建立了疫情報告制度。各醫療機構對發現的法定乙類傳染病病例(如對麻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等)及時報告。

二是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縣鄉(鎮)醫院分別開設了腸道專科門診,加強對外環境的監測,對報告的麻疹病人進行了個案調查。認真開展以“甲流”爲重點的傳染病防控工作,各鄉鎮衛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預案的整體要求設立了隔熱門診室,購置了相應的儀器設備及醫療消毒藥液,有效地防止了傳染病的傳播。

三是計劃免疫工作得到強化。縣人民政府認真部署,強化責任,規範接種門診建設,免疫工作有序推進。

四是婦幼保健工作穩步推進。結合農村“降消”項目的實施,縣鄉衛生院把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不放鬆,切實開展產前健康檢查和婦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婦幼保健和孕產婦管理系統,爲婦幼保健工作科學、規範、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是強化職業病防治工作。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重點對水泥、磚瓦、化工等重點企業負責人進行職業衛生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培訓,督促用人單位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制定和落實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開展對企業職業衛生的專項監督檢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經開展了全縣潔具行業生產企業職業衛生專項整治,加大對造成職業中毒的有關責任單位和個人的處罰。

六是開展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加強對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鄉鎮衛生院對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服務,並對精神病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篩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報”制度,適時開展家庭隨訪。

(五)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農村食藥市場得到有效淨化。

在食品衛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強對從事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業務素質。二是加強對食品市場的檢查,開展食品衛生專項整治。近3年來,開展食品衛生專項整治7000戶次,罰款1萬餘元。此外,通過聘請藥品協管員、信息員和加大對遍佈全縣農村的藥店、村衛生室規範化藥房的建設,並依法打擊遊醫、藥販。

近3年來立案查處各類非法行醫案件4起,取締非法行醫場所2個、人員4人,沒收醫療器械120件、藥品780盒,罰款1.5萬元。通過一系列的監督檢查,有效地淨化了農村的食品、藥品市場,促進了農村食品、藥品的安全。

(六)醫藥購銷體系和鄉村醫療機構管理不斷創新,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得以體現。

爲了切實解決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縣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積極落實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關政策,嚴格按照《貴州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xx年版)》,將國家規定的307種和省裏增加的110種藥品品種作爲我縣衛生機構使用的基本藥品。

從今年3月10起,縣鄉鎮衛生院藥品統一實行網上採購和零差率銷售,構建了有效的農村醫療基本藥物供應保障體系,降低了患者的醫療成本。藥品供應制度的改革,保證了藥品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藥品採供中間環節,降低了藥品價格。據測算,藥品實行網上採購和零差率銷售後,使藥品價格較以前下降了15%左右。爲了進一步彰顯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補償機制,保證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後鄉鎮衛生院的正常運轉,各級財政對鄉鎮衛生院按照藥品價額的15%予以補助。

(七)強化環境治理,農村愛衛工作蓬勃開展。

一是加強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重點以學校、托幼機構、村寨爲重點,採取上衛生知識課、專題會議、發放宣傳資料、廣播電視、黑板櫥窗等形式對傳染病的`預防進行廣泛宣傳,提高了廣大人民羣衆的健康意識和疾病防控能力。

二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各鄉鎮結合新農村建設,把改廁和環境衛生整治作爲重點來抓。自xx年以來,共改廁6000餘戶,各鄉鎮集鎮所在地和縣鄉新農村示範點都聘請了清潔員,建立了衛生保潔制度,實行了垃圾集中處理,有效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村衛生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我縣農村衛生隊伍,呈現出青黃不接的現象。

一是學歷、職稱偏低,年齡老化。目前我縣405名鄉鎮醫務人員中,還有中專及以下學歷132人,中級職稱只有49人,初級還佔199人,489名村醫中50歲以上的有178人,縣婦幼中心44人中48歲以上就有28人。

二是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有待提高。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絕大部分鄉鎮都因爲人手緊缺,經費緊張,無力安排醫務人員外出培訓學習,造成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難以提高。個別醫務人員,特別是村醫職業道德不高,亂開藥方、使用過期藥品、套取合作醫療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是缺編嚴重。按xx年全縣編制總數1069人,都還差173人,永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目前有楊家坳鄉、長壩鄉、香壩鄉、板橋鄉、興隆鄉、亭子壩鄉、思林鄉、東華鄉、楓芸鄉等鄉鎮醫務人員現有人員不足10人。縣衛生監督所缺編缺員10餘個。正常工作難以開展。據統計,縣兩家醫院自聘人員225人,目前鄉鎮自聘人員有154人,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1.4‰的比例計算,鄉鎮衛生院目前缺編缺員在400人左右。

由於人手不夠,一些醫務人員一兼多崗,部分醫院的有關科室無法運行,設備閒置。羣衆“看病難”的問題還客觀存在。

(二)宣傳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隨着農村醫療體制的改革,政府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傳力度,羣衆難以知曉,結果“惠民”就“會不到民”。調研中瞭解到,部分邊遠山區羣衆對新農合政策還不夠了解,只知道鄉村幹部在收錢,醫院藥品實行零差額、婦女住院分娩實行全免費、醫院藥物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網上採購,羣衆知曉率就更低了,這些都影響着民心工程的落實,更影響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

(三)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經費籌集難。

一是相當部分農民認爲自己身體很健康,沒有生病,繳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認爲自己已參加企業的保險或學生保險或其他商業保險,所以不願參加合作醫療。

二是有的幹部工作方法簡單,工作不紮實,缺乏與農戶溝通。有的沒有主動上門,而是等待羣衆上門繳納,不注意協調合作醫療服務、管理與農民的利益關係。

三是由於宣傳不到位,大部分羣衆對從個人賬戶過渡到門診統籌理解不夠,加之每年的繳費都有所增加,有種不信任感。

(四)財政投入還相對不足。

我縣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雖然逐年增加,但與周邊縣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公共衛生、醫療機構及其他方面的事業經費基數偏低,增加緩慢。

一是鄉鎮醫務人員同時承擔着農村預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衛生管理職能,工作任務繁重,由於鄉鎮衛生院空編缺員現象嚴重,大部分鄉鎮衛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資臨聘人員,負荷較重。

二是縣合醫報補監督面大,全縣有540個醫療報補單位(其中村衛生室489個),還加對外地住院報補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導致經費緊張。縣衛生監督所負責全縣5000餘個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000餘個公共經營場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學校的監管任務,經費尤顯不足。三是部分醫療單位因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欠賬大,如文家店、三道水、縣人民醫院等。

(五)村級衛生室的監管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由於村醫素質的參差不齊,鄉鎮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屬“門外漢”,非專業人士),加上“天高皇帝遠”,他們在從事醫療衛生工作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問題。調研中發現,存在過期藥品、合醫報補缺乏真實性、缺乏基本醫療急救措施等。

三、建議意見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一是加大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相關政策和制度的宣傳,進一步加強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宣傳,加強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藥物網上採購和零差率政策的宣傳,加強大病救助政策的宣傳。加強“降消”項目政策的宣傳。

二是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切實加強《食品安全法》、《傳染病防治法》等的宣傳。

三是加強健康教育的宣傳。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羣衆對政策法律的知曉度,不斷增強廣大經營者遵章守法的自覺性,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健康意識。

(二)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針對全縣醫療機構嚴重缺編缺員實際,特別是邊遠鄉鎮衛生院,

一是重新覈定編制,要按照現在的標準,以1.4‰的比例把編制覈定到各鄉鎮衛生院和縣城醫院。

二是引進人才,到大專院校招錄大中專畢業生到我縣各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三是深化醫療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績效工資制,制定優惠政策,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使人才引進留得住。四是加大技術培訓,提升醫務人員業務能力。

(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一是加大食品藥品安全檢查力度,確保食品藥品安全。

二是加大新農合資金報補監管力度,避免新農合資金的流失。

三是加大基本藥物制度和零差率銷售的監管工作。

(四)重視和加強中醫藥事業和民營醫院的發展。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在與疾病長期鬥爭過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人類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長期以來,我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得到上級主管部門肯定和認可,xx年被評爲全國中醫工作示範縣。我們要舉全縣之力,給予重視和扶持。民營醫院是公立醫院的補充,是醫療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讓民營醫院健康發展。

(五)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近年來,隨着醫療體制的改革,國家對民生工程的重視,不斷加大醫療衛生的投入,縣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門,要加大向上項目爭取力度,不斷改善我縣醫療衛生條件,化解已建項目債務。同時,縣財政也要加大公共衛生經費投入,不斷推進我縣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真正滿足人民羣衆的就醫需求,提高廣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衛生室調研報告篇4

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起草的《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從基本國情出發,着眼長遠,突出頂層設計,提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向、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措施,即“一個目標、四大體系、八項支撐”。徵求意見稿下發後,社會反響強烈。筆者從醫藥微觀層面就徵求意見稿試做管窺之見。

一、在“基本藥物制度”上應把好品種目錄關口。

自1997年中央政府對藥品價格進行管理以來,已20次出臺降價措施。在第19次降價政策出臺後,我國已降低900多種化學藥品和300多種中成藥的零售價格,平均降幅達15%,但社會對“藥價虛高”依舊反映強烈。百姓依然“看病難,看病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基本藥物制度順民心應民意。

首先要把好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定位。目前存在多種藥物目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約2200種藥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藥參考目錄(266種化學藥、243種中成藥。其中社保藥品451種,佔88.6%)、新基本藥物目錄以及各地區制定的“新農合”藥品目錄。國家制定基本藥物目錄(約300-500種),要從保障人民基本醫療需要出發,依據基本的醫療需要、政府的財政承擔能力以及藥物成本三個方面,在現有的醫療保險目錄規定藥物中,由各專業學科有相當臨牀經驗的臨牀醫師、藥學專家(藥物合成和藥劑專家)、藥物經濟學專家共同組成專家小組,分別考慮廣大農村、城市社區和縣級以上醫院相應治療水平,篩選出對每一疾病相對有效、安全、且成本低的藥物,形成“國家基本藥物體系”。

其次要從具體國情出發建立國家基本藥物體系。我國地域廣闊,人口衆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因爲用藥習慣、經濟條件的限制,在藥品消費使用上顯示出比較大的差異,如藏族同胞有使用藏藥的習慣,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的人們更願意使用一些高檔藥(包括進口藥品),顯然,由國家制訂基本藥物目錄,不完全適合全國所有地區。因此,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範圍內,應給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實際,制訂一小部分品種,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作爲補充,使之操作性更強。

二、在醫藥分開上應落實三條具體措施。

“在醫院改革中實行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在目前實行“三個分開”還有一定難度的情況下,爲了在醫院環節控制藥價虛高,可採取三條措施:

一是嚴格用藥管理,對廣大農村和城市社區中無醫保或低醫保人羣,應首先選擇國家基本藥物;對有醫療保險的人羣,醫生用藥應從國家規定的醫保目錄藥品中選擇,確需使用基本藥物和目錄規定外的藥品,醫生要徵得患者或患者家屬認可同意,並允許住院患者憑醫生處方到市場購買;

二是嚴格醫院處方管理,醫生開具處方時必須使用藥品通用名,嚴禁將藥品商品名、商標當作藥品名使用;

三是實行醫藥分開覈算,分別管理,收支兩條線。

三、在農村合作醫療報銷體系方面要形成服務競爭機制。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就是要解決“藥價虛高”、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農村兩網建設和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已初見成效。將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兩網建設有機揉合,促進農村地區零售藥房納入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系,使廣大農村羣衆在享受國家民生政策上,有一定的用藥選擇權,從而在廣大農村地區形成優質服務和價廉安全的藥品市場競爭新體制。

四、在基本藥物的生產流通方面要從市場機制角度做到統籌兼顧。

在“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方面,明確規定“規範基本藥物使用,制訂基本藥物使用規範和臨牀應用指南……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藥物。” 在生產流通調控上,“國家準備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生產供應,保障羣衆基本用藥。”應在此基礎上制定實施辦法,落實具體條款,對基本藥物的生產和流通宏觀調控,適度放開生產、經營權,明確藥品流通企業的農村醫療網點配送必須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虛高藥價,完善價格監督管理體系,落實合理的“藥品購銷差率”。如果採取政府補貼的形式實行零差價銷售,也應考慮對經營國家基本藥物的企業的經營權放開,防止在市場經濟的規律下出現統購統銷模式可能會導致的局部壟斷和行業壟斷。(致謝局安監科、上海醫藥安慶公司、天禾公司提供了大量建議意見)

衛生室調研報告篇5

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4月1日,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的帶領下,我委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對我市社區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實地察看了青龍、五星、三井3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青龍紫雲苑社區衛生服務站,並聽取了市衛計委關於全市社區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的彙報和4個城區衛計委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在常委會視察調研之前,我委先後到天寧和鐘樓區進行調研,重點察看了政府、社會力量和醫院舉辦的三種不同類型的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分別召開了部分居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座談會,並赴杭州江乾區、上海長寧區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奎年來,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精神,圍繞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爲社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按照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原則,積極制訂和實施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調整和優化配置基層衛生資源,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爲主體、以社區衛生服務站爲補充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7家(其中,政府舉辦的25家、社會力量舉辦的1家、醫院舉辦的1家),共開設牀位1180張,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108個,基本形成了每個街道有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15分鐘健康服務圈的格局。按照國家、省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標準和條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以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爲抓手,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基本裝備的投入,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更新了設施設備,加強了機構內涵建設,先後創建成3家全國和20家省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些示範中心功能分區合理、服務流程順暢、就醫環境舒適,切實起到了示範帶動效應。

(二)社區衛生服務功能逐步清晰。按照新醫改的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從管理體制、補償機制、藥品供應、人事分配等方面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逐步建立社區衛生服務運行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功能,努力實現由過去片面注重醫療服務向“六位一體”功能並重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履行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爲中心的職責,開展建立健康檔案、組織健康教育、定期爲65歲以上老人提供體檢、婦幼保健、兒童接種預防疫苗等11類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強化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初級診療和慢性病管理、康復服務職能,並從2019年起啓動實施了家庭醫生制度,逐步推行全科醫生(團隊)與社區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從原來的坐堂行醫逐漸轉向上門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目前,全市共組建全科團隊219個,重點人羣簽約率81.04%、居民簽約率28.55%,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81.07%,65歲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5.42%,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人羣規範化管理率分別爲87.61%、86.76%和98.42%。2019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急診445.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83%,門急診均次費用93.57元,比三級醫療機構低158.43元,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率達51.2%。

(三)社區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圍繞基層醫療衛生改革發展和努力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能力建設。一是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初步建立了全科醫生制度。全科醫生主要有二種來源,一種是對符合條件的原基層在崗臨牀或中醫類別的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經過半年的轉崗培訓,取得全科醫生資質;另一種是從具有本科學歷的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中招收(機構新進人員由單位發工資,社會招聘人員由財政發3萬元/年生活費),經過三年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將其執業範圍變更爲全科醫學專業。目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全科醫生458名,其中,經過三年規範化培訓的合格全科醫生232名。二是推行市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建醫療聯合體,實施對口幫扶。由市級醫院選派醫療專家或青年骨幹到基層定期坐診、掛職,組織基層醫務人員到市級醫院進修學習,幫助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強特色專科建設,提高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三是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廣泛推廣運用中醫適宜技術。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都設有中醫科和中醫綜合服務區,並分別建成了8家省徑、10家市級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二、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奎幾年,我市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爲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發揮了應有作用,並逐步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但對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和人民羣衆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制約着社區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本建設、設施裝備、環境條件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隨着形勢的發展、需求的增長,加之規劃相對滯後,除原來由鄉鎮衛生院轉型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機構外,當初老城區通過整合利用原有資源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業務用房小、佈局不合理等問題。特別是2019年新定的全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明確規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得低於3000平方米(原爲1500平方米),並要開設病牀30-50張。而我市先期編制的《常州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2019-2020年)》已顯得不相適應,以致一些機構面積不達標,無法開設病牀;一些機構設備陳舊,沒有按標準化要求配備更新。

(二)相關政策不夠配套。上一輪醫改實施以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於加快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促進了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但從基層和羣衆的反映來看,某些方面並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相關政策不夠配套,運行情況不大理想。譬如:在藥品供應上,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制度後,許多低價藥品退出市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只能使用省定的588種基本藥物,居民習慣的常用藥,包括專家門診開出的職工醫保目錄中的藥品在社區衛生機構部分配不到,患者反響較大,基本藥物不僅滿足不了羣衆的.用藥需求,而且影響了基層特色專科的發展。在編制覈定上,我市是按照2019年省定標準核配的,標準較低,尤其是藥劑、檢驗、b超、放射等崗位只各配1名,顯然不盡合理,而隨着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的拓展和家庭醫生制度的實施,原來覈定的1872名編制已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實行績效工資後,社區衛生機構一定程度上由過去的“做事養人”變成了“養人做事”,出現了新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現象,雖然制定實施了新的考覈辦法,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執行或執行不到位。同時績效工資的封頂和收入的基本平均,導致幹多幹少一個樣,且乾的多、錯的多、扣的也多,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不升反降,甚至推諉病人。在財政補助上,我市採用補供方服務需方的政策,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經常性收支差額由財政兜底,造成虧得越多補得越多,虧得越少補得越少的削弱醫療的現象。在醫保定額上,我市社區衛生機構實行按次均費用3100元的標準覈定醫保定額支付;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行總額預付政策,經測算後次均費用大致爲二級醫院8000元、三級醫院12019元。目的是降低醫療費用,但實際情況是社區衛生機構選擇性收治病人,賺不到錢或有風險的都往上級醫院推,結果是小醫院住不進、大醫院也住不進,使社區衛生機構資源(病牀)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時推高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在收費價格上,實施家庭醫生制度後,我市規定一級護理收費9元,家庭醫生上門收費10元/次,因收費標準低,機構沒有動力,雖然簽了約,且居民有巨大需求,但實際卻享受不到服務。

(三)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全科醫生“招不進、留不住”、骨幹人才缺乏和流失,以及空編與外聘並存等現象。據瞭解,我市第一批全科醫生三年規範化培訓,共招聘具有本科學歷的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生112名,培訓一年多後,其中一些考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人員即隨之流失,最後只剩60多人,難以滿足基層衛生機構的需求。而部分骨幹人才又因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低,發展前景小等原因紛紛上流。去年,僅新北區三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有5名醫生、8名護士辭職調離。目前社區衛生機構招聘醫生、護士都很困難,特別是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生緊缺,許多社區衛生機構只能採用外聘退休醫務人員來解決醫生不足問題。我市較早推行了上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機構的醫聯體建設,但由於體制、機制及公立醫院改革滯後等因素,至今沒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分工協作、互利共贏機制,對提高社區衛生機構醫療技術水平的帶動作用有限,大多還是停留在表面和貫徹相關政策層面上,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和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的障礙較多。

三、促進我市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爲促進社區衛生事業的加快發展,推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建立,實現醫改提出的目標,我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優化規劃佈局,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9-2020年)》,科學制定我市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進一步優化全市基層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高服務可及性、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一是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佈局設置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綜合考慮我市人口總量、區劃調整、城鎮化、老齡化和社區首診等因素,以調整佈局結構、提升能級爲主線,理性有序發展,強化薄弱環節,科學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規模及佈局,加快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爲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立足利用現有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對未達省定基礎設施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採用新建、改擴建的辦法,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並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地;要按照《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牀位數達到1.2張,重點加強護理、康復病牀設置的要求,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牀位規模,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機構利用空餘牀位開設醫養護一體化的老年病牀,發展健康養老服務;要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情況以及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因素合理設置和調整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配置數量和佈局,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照相關規定保障基本醫療衛生設施配套。三是按照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建設規劃足額安排的規定,在加快社區衛生機構基本建設的同時,按標準化配齊、更新醫療裝備和公共衛生服務設備,保障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深化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按照醫改提出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總要求,堅持以病人利益爲導向,綜合運用醫療、醫藥、醫保和價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醫療分流機制,爲逐步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就醫制度創造有利條件。一是擴大基本藥物範圍。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省增補品種外,選擇新農合和職工醫保藥品目錄中的藥品,按一定比例配備給社區衛生機構,實行零差率銷售。在增加藥物品種時,要充分考慮基層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習慣,並與上級醫院用藥相銜接,使羣衆享受到優惠、全面的用藥服務。二是強化醫保政策導向。科學引導基層首診,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健全差別化支付制度。適度調整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合理拉開基層醫療機構、縣級醫療機構、市醫療機構報銷差距。除危急患者需要採取眶急措施以及手術病人複診、急診和特殊情況外,參保人員未經轉診,自行到上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其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要在原有基礎上明顯下降。全面執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不同住院起付線政策,轉診病人採用累計起付線政策。合理設定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使不同等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保持適當差距,引導患者分流就診。三是建立有效簽約制度。借鑑上海、杭州等地做法,實行家庭醫生有償簽約服務,提高有效簽約率,促進家庭醫生與社區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式服務關係,適當提高上門服務收費標準,讓社區居民接受更多、更全面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個性化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特殊人羣的健康需求,使家庭醫生真正成爲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上海長寧區在建立全科醫生(團隊)的基礎上,將家庭醫生分配到各個社區居委會,開展簽約服務,實行健康、亞健康、患病人羣分類管理,每簽約1人收費120元/年,統一由醫保基金支付,並建立了以簽約數量、服務質量、簽約對象滿意度、首診率、預約門診履約率、轉診率、服務到位率等爲內容的考覈辦法,按考覈百分比將簽約服務費返還給全科醫生(團隊)。杭州江乾區同樣每人每年收費120元(個人承擔10%、財政25%、醫保65%),簽約服務費85%給團隊,15%由區管理中心統籌,上門服務收費標準由過去的10元/次調整爲按醫生職稱收費(中級40元、副高60元),以體現醫技價值;簽約對象門診醫保起付線下降300元,享受優先就診、專家門診、精確轉診、家庭病牀、家庭護理和個性化、特需等健康延伸服務。

(三)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以全科醫生爲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切實增強社區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爲加快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提供有力支撐。一是合理覈定崗位編制。《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層衛生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醫護比達到1:1.25,市相關部門要按照規定和標準,重新覈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總量,綜合考慮城區規模變化、服務人口和範圍擴大等因素,實行統籌安排、動態調整。同時要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法人主體地位,落實其用人自主權,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定編定崗不固定人員,變固定用人爲合同用人,變身份管理爲崗位管理。二是完善績效考覈辦法。將服務質量數量、患者滿意度、任務完成情況和城鄉居民健康狀況等作爲主要考覈內容,考覈結果與績效工資總量、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等掛鉤。社區機構在覈定的收支結餘中,按規定比例提取職工福利基金、獎勵基金,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三是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加快推行全科醫生制度,加強師資和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實施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繼續做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實施全科醫生特崗項目,確保如期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配備2-3名合格全科醫生目標。四是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以形成分級診療秩序爲目標,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醫聯體和遠程醫療等方式,制定各類遠程會診收費政策,逐步建立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建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共享診療信息、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和教學培訓。建立區域在線預約掛號平臺,公立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轉診預約掛號服務,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病人優先安排診療和住院;將恢復期需要康復的病人或慢性病病人轉診到病人就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政府對醫藥衛生人才流動的政策引導,推動醫藥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

衛生室調研報告篇6

2018關於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調研報告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紮實推進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加強村莊規劃佈局,引導農村社區建設,高度重視農村環境建設,把村容整潔擺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確要求大力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始終把土地整治工作與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土地置換安置小區建設作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村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一些試點示範村鎮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也有不少鄉村環境衛生髒、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其城管局所駐的鎮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戶,16個村民小組衛生髒、亂、差較爲突出的小組有:河邊、學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車站及邱屋、楊屋等。雖然工作隊進駐後與鎮、村一起不定期進行裝運,但由於經費、人員等問題的困擾及村民素質的問題有待提高等客觀因素制約着多項工作的總體推進。“三送”工作隊就此開展專題調研活動,現報告如下:

一、當前農村環境衛生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生活污染不斷加劇。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之生活1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供參考

污水和垃圾數量也持續增多。現場觀察到,農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經處理,就隨意傾倒、隨意排放,日積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來越重,局部地區溝渠淤塞,污水橫流。本村河邊小組(老一中對面)有一個村委的簡易垃圾池,周邊300多戶的生活垃圾全部傾倒在河邊,大雨來時直接被大水沖走,由於車子進不去,給周邊的村民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

(二)公共設施配套不齊全。

大多數村只注意農民住房主體工程建設,而對新村道路、供電、供水、排污、衛生、綠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附屬設施大多沒有同步建設、及時配套。

(三)管理機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級衛生隊伍不健全,環衛設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衛生管理機構,環境衛生長期處於無人抓、無人管、放任自流狀態;三是沒有形成村環境衛生工作機制,收集、處理垃圾(污水)的責任沒有落實到位。

(四)飲用水安全難以保障。

目前村自來水水源大多爲地表水,極易受到各類污染源的侵蝕,水質差,且大部分無處理設備;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嚴重影響農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供參考

民生活用水。村處於城鄉結合部,部分村民還未安裝自來水,問題比較突出的如老屋小組黃日春等25戶,要求安裝自來水問題多次與工作隊聯繫,但由於目前火車站的自來水壓力不夠,只能等到206國道改建後,新增自來水新管線方能解決。

二、主要原因分析

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環境污染問題,是由多種因素長期累積所致,其根源在於發展不足或發展不當。

一是重視不夠。長期以來,城鄉分治的二元結構使得環境整治的重心幾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對農村環保工作重視不夠,廣大農民的生存環境權益未能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城市和工業污染防治相比,農村污染防治工作,既無全面系統的措施,也無強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農村環境衛生工作基礎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技術支撐、監督考覈等方面亟需進一步加強。

二是投入不足。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欠帳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務投融資機制和政策,導致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雖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環衛經費,但到現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裝運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隊先行墊付。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供參考

三是意識不強。不少羣衆對環境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日常生產生活行爲缺乏必要的環衛知識作指導,尚未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相關部門環衛宣傳教育力度不大,未能達到進村入戶、家喻戶曉,導致農民參與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統籌城鄉發展的主體作用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三、加快推進新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幾點建議

目前我統籌城鄉發展環境衛生狀況不容樂觀,已經成爲影響各地紮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突出問題,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爲此建議:

(一)將農村清潔工程列爲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造福百姓的基礎工程。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實現村容整潔勢在必行。建議各級黨委、政府以統籌城鄉發展和蘇區振興發展爲契機,進一步重視抓好農村的環境衛生整治,將農村清潔工程納入各級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工作推進機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改善農民人居環境。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供參考

(二)堅持規劃先行,研究制定農村環境保護規劃。

要科學編制鄉鎮、村莊建設規劃,統籌安排建設村鎮基礎設施,推進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區域共建共享。要以市、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爲基礎,認真編制農村環保規劃和垃圾處理等專項規劃,明確農村環境整治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推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向農村覆蓋延伸。

(三)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農村環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積極爭取國家、省項目資金支持的同時,市、縣政府應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和土地出讓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於鄉(鎮)、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中轉補助;市、鄉財政應對垃圾運輸和養護保潔經費予以保證;村莊清掃保潔費用可適當由村集體(置換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體房用於衛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讓所得)和農民自籌,也可設立“村衛生保潔基金”。從長遠看,各級政府應將農村環保和環境衛生整治項目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逐年提高佔地方生產總值的比重,建立農村環保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

(四)重視抓好項目資源整合。

目前,國家和地方對農村環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個部門,建5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供參考

議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以市(縣)爲單位,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涉農環保獎金,將農村環保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程、村村通工程、農村飲用水工程、生態家園富民工程、農村清潔工程、文明村鎮建設、農村改水改廁、農網改造、村衛生室建設等有機結合,聚合有限財力,集中區域,統籌使用,抓好試點示範,從而產生集聚效應。

(五)注重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

各級黨委、政府應把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納入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總體安排,抓緊制定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和農村清潔工程實施方案,將環境整治納入市縣政府目標責任考覈體系。加強鄉村環衛隊伍建設,制定和完善環境衛生管理村規民約,加大對環境整治的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羣衆的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逐步建立適應農村環保工作需要的監管體系和環境衛生保潔運行管理的長效機制。

(六)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環境整治。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當前,應鎖定有限目標,在統籌規劃建築垃圾、污水和糞便處理設施的同時,把垃圾集中處理作爲新農村環境整治的切入點,加快推進覆蓋市鄉村三級生活垃圾收集、中轉和處理網絡建設,因地制宜建立各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供參考

具特色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有條件的地方,應建立完善收運系統,將農村生活垃圾轉運到城鎮垃圾處理場處理或實行垃圾分片劃區集中處理;在缺乏垃圾處理場的地方,鼓勵農民開展簡易、有效方式處理。

7————來源網絡整理,僅供供參考

衛生室調研報告篇7

食堂是在校大學生一日三餐就餐的地方,是每個同學都必到的場所。根據調研96%同學的吃飯問題都是在學校的食堂解決。食堂緊密的聯繫着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食堂既是學校的硬件設施之一,又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更好的瞭解校食堂情況,爲學校更好的加強對食堂的管理,我們做了一次有關學校食堂的調研,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我校食堂的現狀,爲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食堂監管工作提供了依據。

我們進行調研的時間爲 年十月二十一日到十一月五日共計兩週時間。調研採用了問卷調研、實地觀察、口頭訪問的形式,調研的主要對象是在校各年級的大學生,各個年級的同學所佔比例基本持平,爲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調研問卷發放主要是在十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八日期間,其中大部分問卷是我組組員在學校各個食堂發放,有一小部分問卷是在上課教室發放,總共發放五十份問卷,回收四十八份問卷,有效問卷四十八份。我們小組在十月二十八日到十一月五日一週還進行了20位同學的攔截和訪問調研以及三天的實地觀察調研。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認真分析,我們發現同學對學校食堂大體上還是基本滿意的,但認爲我校食堂管理存在細節缺失;同學們比較關心一些實質性問題的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例如擁擠等。

(一)對我校食堂基本滿意

在與同類院校食堂比較後,我校同學對我校食堂基本滿意。從調研問卷和攔截和訪問中對食堂滿意度的調研得出的結論,50%的同學對我校食堂持中間態度,選擇不滿意爲30%,選擇滿意爲20%。從整體上看絕大多數同學都持中間及以上態度。這是對我校食堂的.一種肯定。

(二)對食堂各種問題都有提到,並且不滿意居多

1。對食堂的飯菜不滿意,佔到總調研人數的76。3%。不滿意原因有:有時吃到變質食物,有5。1%;飯菜不熱,有15。4%;飯菜不好吃,有18。7%,飯菜價格比較貴,有10。4%;飯菜量給的少,有7。4%;菜式更新慢,有12。5%;其他原因,有6。8%。

2。對食堂的衛生不滿意。根據調研有同學提到賣飯人員不戴口罩,口沫四濺等。有四分之三的同學反映桌上餐具堆放過多,塑料袋亂扔在桌面,回收餐具速度較慢。有81。6%認爲餐具(餐盤、筷子)洗得不乾淨。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爲食堂油煙氣太重,特別是公寓食堂。還有就是認爲桌椅擺放不整齊、地面衛生得不到及時的清掃等。

3。認爲學校食堂吃飯比較擁擠,午餐最擁擠,其次是早餐。

4。對食堂的工作人員、管理人員服務態度的不滿。45。3%的受訪者對打飯工作人員的態度不滿意。20%的受訪者認爲打飯速度比較慢。另外36。1%的受訪者認爲食堂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監管。

根據對調研結果的整理和認真分析,我們小組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要提高自身修養,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打飯自覺排隊,自覺使用一卡通,主動放回用後的餐具。排隊是我們學校學生一直以來都沒有自覺遵守的,有的同學在高中就讀時有自覺主動的排隊習慣,但是到大學每個人都不排隊也就慢慢放棄排隊這一良好的習慣了。我們建議學校學生組織(例如學生會、學管會、志協等)在食堂提示一兩週同學排隊,送回用完後的餐盤,同學們也會自覺主動的形成排隊的習慣。只要大家養成排隊打飯的習慣,不僅食堂吃飯有秩序了,也可以緩解吃飯擁擠的問題。

(二)食堂的服務人員要嚴格遵守衛生標準,進一步提高食堂飯菜的衛生和質量

建議如下:第一,食堂飯菜的選料要好,無變質食品。第二,米、菜一定要洗乾淨。第三,豐富菜品品種,努力讓不同口味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我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各地方的口味、飲食習慣都不一樣,我們建議學校食堂可以區分一下不同口味的菜,例如北方口味稍重與南方偏好清淡、辣的與不辣的、麪食與米飯等。第四,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培訓。評選出每週服務明星,以資獎勵。

(三)加強對食堂的統一管理

這樣既可以控制食堂衛生又可以培養學生一日三餐正常的飲食習慣。打飯付費統一使用一卡通,一卡通的使用一方面很好的節省了服務員找錢的時間,緩解了擁擠問題;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避免了服務員接收錢款後觸摸食物造成的衛生問題,從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衛生保障。同時完善一卡通的管理,增加一卡通的充值網點、簡化補辦手續、擴展一卡通使用範圍,爲普及一卡通的使用創造有利的環境。統一安排食堂清潔衛生,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統一餐具的使用,嚴禁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餐具的統一使用不僅能更快更好回收餐具,也方便餐具的清潔消毒。

(四)學校要加強監管,建立獎罰機制

我們建議學校對食堂進行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抽查,設立投訴信箱,狠抓衛生。學校對不符合要求的承包者及衛生服務人員給予嚴厲懲罰,對先進者給予表揚和激勵。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學生當中提倡健康按時飲食

調研瞭解到很多同學有經常不吃早餐毛病,其實在一晚的睡眠後不吃早餐會只是我處於低血糖狀態下,這樣會影響我們一天精神狀態,長期不吃早餐會影響我們胃的健康、智力的發展。一些女同學爲了減肥,平時有能少吃一頓就少吃一頓想法,不按時吃飯是不利於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爲了學生有更好更健康的身體,爲了同學們德智體全面的發展,學校要加強健康飲食的宣傳,提高學生的飲食素質。

食堂是學生集中就餐的地方。食堂飯菜質量衛生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身體健康。良好的就餐環境有助於愉快地飲食,更好地學習。我們熱切希望學校有關監管部門加強對食堂工作的監管,也希望同學們積極配合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我們相信在全校師生及食堂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飯菜價格公道合理,衛生質量符合要求,就餐環境輕鬆愉快的新食堂將展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