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勵志>勵志美句>

描寫家的優美句子

勵志美句 閱讀(2.83W)
離家的日子無論是陽光燦爛,還是繁星滿天,無論是快意,還是失落,我都非常想念它。


描寫家的優美句子

家是溫暖的,因爲家裏有母親疼我,父親愛我,我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

在記憶中,每次週五回家,便能在路上看到村口迎我的母親,每每這樣,我總會說:“媽,回家吧!”母親也總會從我手中接過書包,幫我推着車子。母女倆便一前一後向家走去。

走進家門,父親便會迎上門來噓寒問暖,向父親喊一聲久違的:“爸爸”,心中不免會有一種喜悅之感,每每這樣,爸爸也會響亮的應答一聲:“哎,好女兒!”

一家團聚的夜晚自然是美好的,擺上一桌並不豐盛的飯菜,圍圈而坐慢慢地咀嚼着,每道菜可都是爸爸的拿手好菜,這時我會和弟弟開懷暢談。我們談理想,論學習,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會成爲我們的話題,母親和父親則會微笑着聽我們說,似乎臉上的皺紋少了許多。有時候,爸爸興致大發還會說個笑話,惹得我和弟弟笑得前仰後合,母親會對父親說:“咋還像個小孩子似的……”

將離開家時,父親會親自爲我煎四個荷包蛋,父親說那時代表一家四口人。母親會爲我裝上農村特有的窩窩頭,弟弟會親切的說一聲:“姐姐,一路順風。”儘管一個人孤獨的在學校,但我的心不再孤獨。

我們長大了。我們這個年齡開始有了希望。我們這個年齡,會爲父母的忠言勸告而煩惱,我們這個年齡也開始注意父親的背影,母親的面頰,我們已脫離了他們的懷抱,又總也走不出他們的情懷……那是世上最偉大的親情。

因爲有愛,我深深懂得家的不易!因爲有情,我想家,所以我愛它,在離家的日子裏永遠想念它。

因爲有家,我幸福。它是世上最富有的王國,最溫馨的地方。

家是父母用慈愛的傘爲兒女撐起的一方晴空。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長劍,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裏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爲前途,或許是因爲戰亂,或許是因爲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嶺裏,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裏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麼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涌出萬般感慨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麼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裏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裏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佈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乾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都在匆匆趕路,此刻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地――家。

出門在外,家是“蝴蝶夢中家萬里”的那份思念,歸家途中,家是恨不得“千里庭縮”的那種急迫;久別歸來,家是“審容膝之易安”的那種舒適。

無論身在何處,與家的距離都近在咫尺。因爲家是慈母手中的線。在你臨行之前已密密地縫在身上。不管離家多遠。家的感覺總是那麼溫暖,那充滿着母親的叮囑父親的關切,永遠不會忘記。

歸心似箭,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體會,其實歸心何止似箭,恨不得自己變成一束光,千里之遙轉瞬即至,越要到家的時候,這種感覺越強烈,直到踏進家門纔會慢慢褪去。

那首經典的薩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動了多少遊子的心,它的產生正是由於作家深夜回家時發現母親還坐在沙發上等他歸來,真情涌動於是寫成了這經典之作。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聽《回家》,你會強烈地感到家的溫暖以及家中親人的牽掛,思鄉之情從心底慢慢升越,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驅使着你趕回家,這便是它的神奇所在,也是家的神奇所在。

耳邊似乎想起李後主國破家亡後的感嘆:“千里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也只能“夢裏不知客”,無家可歸或者有家而不能回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正因爲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纔有了生命的氣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纔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那便是家。

離家、想家、回家,人們經常重複着這件事。但卻沒有一個人覺得枯燥。不管我們離家多遠,對家的那份牽掛都會把我們帶回去。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悠揚的薩克斯再度想起時,我不禁自問:“何時回家?”

在我看來,“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結,在平常時無從察覺,到陌生處全涌上心頭。家,故鄉,是一個人一輩子無法消去的烙印。長大了,總要離家這時的家的感覺再不是媽媽不勝其煩的嘮叨,而昇華成一種記憶,一種氣味,在他鄉不如意時蒙上眼簾的一層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