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書信>申請書>

防控新冠肺炎關鍵環節應知應會

申請書 閱讀(1.4W)

防控新冠肺炎關鍵環節應知應會

防控新冠肺炎關鍵環節應知應會

目錄

一、普通居家人員防護健康指導1

二、出行人員防護健康指導2

三、外地返回人員管理指導2

四、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隨訪3

五、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診療防控指導4

六、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診療防控指導5

七、重點人群指導9

八、居家消毒指導11

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12

一、普通居家人員防護健康指導

(一)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儘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相對封閉、空氣流動差的場所,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咖、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和展覽館等。

(二)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家庭置備體溫計、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患者且外觀完好、無異味或髒汙的口罩,回家後可放置於居室通風乾燥處,以備下次使用。需要丟棄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隨時保持手衛生,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居室整潔,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四)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五)若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可疑症狀,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二、出行人員防護健康指導

(一)日常生活與工作出行人員,外出前往超市等公共

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佩戴口罩,儘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可不必佩戴口罩。

(二)出現可疑症狀需到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佩戴口罩,可選用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與他人接觸情況,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相關調查。

三、外地返回人員管理指導

(一)社群防控小組組織開展人員排查追蹤,通過釋出告示、電話通知等方式,要求從疫區以及湖北省等疫情較重地區返回人員,立即到所在村支部(社群)進行登記,或由社群防控小組主動上門登記,並告知其到本地衛生院或村醫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健康篩查,同時主動自行隔離14天,每天進行兩次體溫檢測。家庭成員也要主動做好健康監測。

(二)返回人員居家隔離期間,要佩戴口罩,並與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條件允許時,儘量單獨居住或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並儘量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防止出現家庭聚集性病例。

(三)返回人員或家庭成員若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及時報告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或疾控機構,由醫療機構安排救護車輛和醫務人員上門收治,最大限度減少交叉感染。

(四)返回人員經嚴格健康管理14天,連續體溫正常的,由社群防控小組研究確定解除隔離,並按規定報告解除隔離資訊。

四、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隨訪

(一)訪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時,若情況允許電話或微信視訊訪視,這時無需個人防護。訪視時應當向被訪視物件開展咳嗽禮儀和手衛生等健康宣教。

(二)實地訪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時,常規正確佩戴工作帽、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服,一次性隔離衣。每班更換,汙染、破損時隨時更換。

(三)需要採集呼吸道標本時,加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外科口罩換為醫用防護口罩,戴乳膠手套。

(四)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五)現場隨訪及取樣時儘量保持房間通風良好,被訪視物件應當處於下風向。

(六)需要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檢查而密切接觸時,可加戴乳膠手套。檢查完後脫手套進行手消毒,更換一次性隔離衣。

(七)進行手衛生,用含酒精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至幹。不要用手接觸自己的面板、眼睛、口鼻等,必須接觸時先進行手衛生。

(八)不重複使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口罩潮溼、汙染時隨時更換。

(九)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隨訪者至少須隨身攜帶:健康

教育宣傳單(主要是咳嗽禮儀與手衛生)、速幹手消毒劑、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乳膠手套、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隔離衣、醫療廢物收集袋。

(十)隨訪中產生的醫療廢物隨身帶回單位按醫療廢物處置。

五、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診療防控指導

(一)物品準備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要設定臨時預檢分診點,配備發熱病人用的備用口罩、體溫計、流水洗手設施和手消毒液(含酒精或含氯或含過氧化氫的手消毒劑液,不可使用僅含氯已定成分的手消毒液)

(二)個人防護

1.診療活動期間穿工作服(外科刷手服或一次性衣物等),戴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

2.與就診人員保持1米以上距離。

3.接觸疑似患者後立即進行手清洗和環境消毒。(三)接診流程

1.戴口罩。指導自述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及陪同家屬正確佩戴口罩。

2.測體溫。測量患者腋下體溫,是否≥37.3℃。

3.問病史。詢問患者以下問題:①發病前14天是否到過湖北等疫情較重地區;
②發病前14天家人或周圍的朋友是否到過湖北等疫情較重地區;
③發病前14天家人或周圍的朋友有無類似症狀;
④發病前14天有無與哺乳動物、齧齒類動物、禽類,尤其是野生動物的接觸史。

4.早報告。如果腋下體溫≥37.3℃,同時有上述第3項四種情況中的一種,立即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控中心和基層組織報告。

5.隔離並轉診。立即在村衛生室或居家隔離,配合定點機構做好患者轉運工作。提供患者電子健康檔案等資訊,尤其是基礎疾病情況。

六、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診療防控指導

(一)開展全員培訓。在前期培訓基礎上,充分利用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專案(中國繼續醫學教育平臺)和華醫網(或“掌上華醫”手機app)等線上平臺,以印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技術規範、指南和方案為重點,開展全員再培訓和個人防護、消毒、隔離等方面的演練,確保醫務人員熟練掌握病例發現與報告、流行病學調查、隔離指徵等要求,落實好消毒、環境衛生、個人防護、預檢分診、醫療廢物處理、個人隱私保護等制度,嚴防基層醫護人員感染事件發生和患者隱私資訊洩露。

(二)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診療條件等,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要結合機構人員情況,做好人員排班,建立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制度。

(三)做好醫務人員防護。規範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防護物資,如消毒產品、體溫計(槍)等裝置和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眼罩等防護用品。物資不足及時向上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彙報。每天對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監測。

(四)規範落實預檢分診。

1.未設定發熱門診的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要設定預檢分診點,不得用導醫臺(處)代替預檢分診點。預檢分診點一般設立在門診醒目位置,標識清楚,相對獨立,通風良好,流程合理,具備消毒隔離條件,且實行24小時值班制(晚間預檢分診可設在急診,但應設有醒目標識)。應配備發熱病人用的口罩、體溫計(槍)、流水洗手設施或手消毒液、預檢分診病人基本情況登記表等。承擔預檢分診工作的醫務人員按一般防護著裝,即穿工作服、帶工作帽和醫用口罩,每次接觸病人後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

2.規範分診流程,對就診的患者要詳細詢問流行病史,按照流程規範診治,並做好登記,內容包括接診時間、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現住址、工作單位、聯絡方式、身份證號、體溫、呼吸道症狀、診斷、流行病學史、患者去向及接診醫生簽名等,資訊登記內容要完整、準確。

(五)加強患者就診管理。

1.加強門急診患者的就診引導和分診工作,引導患者錯峰就診、無緊急情況暫不就診,儘量降低診療空間的人員密度,減少交叉感染機率。嚴格管控門診候診區域,執行“一人一診一室”,必要時可封閉管理。

2.在患者就診區域以醒目方式宣傳疫情預防知識、患者就診時的就診流程、注意事項以及應當採取的預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及其陪同人員的防護意識,正確防護,減少疾病傳播風險。

3.要加強特殊人群醫療服務,對於孕產婦、兒童、新生兒等重點人群,要嚴格執行相關診療規範和轉診流程,切實保障母嬰安全。對於血液透析、老年常見病等需長期就診患者要實施好醫療保障,不得出現停診和拒診情況。

(六)及時開展疑似患者報告。對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且有近14天內湖北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的病人,經預檢分診後,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並按要求做好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

(七)開展健康教育。依統籌結合家庭醫生履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重點人群隨訪,充分利用手機app、網路視訊、微信、簡訊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健康教育,推送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防控觀念,有效有序利用線上(發熱門診)、線下醫療資源,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和個人防護能力。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要指導簽約居民科學監測自身健康狀況,引導簽約居民有不適症狀時及時向家庭醫生諮詢,以便家庭醫生掌握患者健康狀況,做好籤約居民健康管理和就醫指導,避免簽約居民因盲目就醫而造成感染。

(八)做好清潔消毒管理。嚴格落實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好診療環境(空氣、物體表面、地面等)、醫療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潔消毒,嚴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洩物、嘔吐物的處理,嚴格終末消毒。

1.空氣消毒:參照《醫院空氣淨化管理規範》(ws/t368-2012),在無人條件下可選擇過氧乙酸、二氧化氯、過氧化氫等消毒劑,採用超低容量噴霧法進行消毒。

2.汙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嘔吐物和排洩物)消毒:少量汙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溼巾/幹巾)小心移除。大量汙染物應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後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澆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鐘以上(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幹巾),小心清除乾淨。清除過程中避免接觸汙染物,清理的汙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患者的排洩物、分泌物、嘔吐物等應有專門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劑,按糞、藥比例1:2浸泡消毒2h。清除汙染物後,應對汙染的環境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盛放汙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30分鐘,然後清洗乾淨。

3.地面、牆壁消毒: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先完全清

除汙染物再消毒。無肉眼可見汙染物時,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劑擦拭或噴灑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灑一次,噴藥量為100ml/m2~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後,再由內向外重複噴灑一次。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30分鐘。

4.物體表面消毒:診療設施裝置表面以及床圍欄、床頭櫃、傢俱、門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先完全清除汙染物再消毒。無肉眼可見汙染物時,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

5.手衛生:參與現場工作的所有人員均應加強手衛生措施,可選用有效的含醇速幹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
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然後消毒。

6.面板、粘膜消毒:面板被汙染物汙染時,應立即清除汙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過氧化氫消毒劑擦拭消毒3分鐘以上,使用清水清洗乾淨;
粘膜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或0.05%碘伏沖洗消毒。

7.餐(飲)具消毒:餐(飲)具清除食物殘渣後,煮沸消毒30分鐘,也可用有效氯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8.患者生活垃圾:患者生活垃圾按醫療廢物處理。

(九)加強醫療廢物管理。醫務人員使用後的防護面罩、隔離衣、防護服、手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患者佩戴的口罩等均應納入感染性醫療廢物管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規範處置,不可隨意丟棄,要求用黃色醫療廢物收集袋雙層封扎、標識清楚,密閉轉運,不得進入流通市場。

七、重點人群指導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在普通人群各項措施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以下內容:

(一)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

1.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要加強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管理,指導簽約居民積極通過“健康山東服務號”便民惠民平臺、網際網路醫院等,及時獲取線上醫療諮詢等服務,避免到醫療機構就診時引起交叉感染。

2.醫療機構對高血壓、糖尿病等病情穩定並需要長期服

用固定藥物的慢性病患者,根據病情需求取藥量可放寬到3個月,有條件的醫院提供配送藥物上門服務。

(二)老年人

1.冬春交替季節的溫度變化較大,要注意保暖,儘量避免感冒。

2.主動學習關於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注意獲取由權威機構釋出的防病知識和疫情資訊,增強對虛假和錯誤資訊的辨識能力,不信謠,不傳謠,防止上當受騙。

3.老年人的家人要發揮督促教育作用,幫助老年人落實好相關防控措施。

(三)孕產婦

除重要的產前檢查專案外,減少到醫院產檢的次數;
妊娠36周後或有其他高位因素這,需按時產檢。必須到醫院就診時,要戴好口罩,遵守醫院規定有序就診。

(四)兒童

1.預防接種

由縣(市、區)統一對每一個接種單位進行評估,確定是否暫停接種服務。原則上最近14天內發生新冠肺炎病例(以下簡稱“病例”)社群所在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以及近期曾接診過病例或正在承接醫學觀察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所設定的接種單位應暫停接種服務。可繼續開展服務的接種單位,應合理安排開診時間,做好接種計劃和接種預約,減少人員聚集。安排預約接種時,優先安排可能超出免疫程式時間的兒童,以及含麻疹成分疫苗等需及時接種疫苗的接種。對前來接種單位的受種者及監護人,要提前告知在接種單位期間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接種單位時一律進行體溫測量。按規定嚴格做好內環境消毒,定時開窗通風。接種場所應嚴格落實獨立區域和專門通道,避免與臨床科室人員、病人等相關人員接觸。接種單位工作人員要嚴格做好自身防護,防止交叉感染。已暫停服務的接種單位,對於兒童家長或監護人堅持接種者,可積極協調其它接種單位承接。

2.兒童健康管理

合理調整兒童保健門診開診時間,暫停面對面新生兒訪視和兒童健康體檢,通過微信、電話、視訊等方式開展線上諮詢和指導。

3.兒童健康教育

(1)家長要教會兒童正確洗手方法,督促兒童勤洗手、不亂摸,適度運動,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母親母乳餵養時要佩戴口罩、洗淨手,保持區域性衛生。

(3)家長為密切接觸者的家庭,家長需居家隔離的,應當與兒童分開居住。

(4)產婦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確診後未痊癒者,暫停母乳餵養。

(5)兒童如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應當及時就診,遵從醫務人員指導。

(6)佩戴符合國家標準gb2626-2006kn95,並標註兒童或青少年顆粒物防護口罩的產品。因兒童臉型較小,與成人口罩邊緣無法充分密合,不建議兒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八、居家消毒指導

(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可選擇過氧乙酸、二氧化氯、過氧化氫等消毒劑對室內空氣進行噴霧消毒。

(二)消毒環境物體表面。可選擇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等消毒劑,通過擦拭、噴灑或浸泡消毒等方式進行家庭消毒,包括住室地面、牆壁,桌、椅等傢俱檯面,門把手,患者餐(飲)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衛生間包括廁所等。

(三)注意手、面板消毒。手、面板建議選擇有效的消毒劑如碘伏、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氫消毒劑等手面板消毒劑或速幹手消毒劑擦拭消毒。

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一)病例發現

對不明原因發熱、咳嗽、氣促,應注意詢問發病前14天內有無湖北、武漢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觸過以上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無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接觸史。基層相關組織將近14天內有湖北、武漢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並且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熱、畏寒、乏力、腹瀉、結膜充血等症狀者,作為重點風險人群篩查,由專業機構取樣檢測。

(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

對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實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每日至少進行2次體溫測定,並詢問是否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或其他相關症狀及病情進展。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為與病例或感染者末次接觸後14天。近日,對全區所有發現的密切接觸者一律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相關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