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開學前讀後感5篇

心得體會 閱讀(7.31K)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我們對書上所寫的領悟,優質的讀後感是要結合實際的故事情節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開學前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閱。

開學前讀後感5篇

開學前讀後感篇1

今天閱讀了《學前教育》裡的三篇有關於節約教育的文章,感觸頗多。

隨著時代的發展,節約富含了更多的內容,節約是一種美德,從大的方面說,節約表現在對他人、對社會的尊重,有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地球資源總量是有限的,我們現在必須依賴的煤炭石油等均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就必須合理地節儉的使用。在資源日漸緊張的情況下,節約就意味著把有限的東西讓給別人用、留給後代用,因而是一種克己利人的高尚品德。

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樣一個消費時代,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大多都是有求必應。孩子要什麼,都會盡量滿足。他們很容易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因而不太懂得珍惜。如何正確理解節約,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節約在我們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譬如教育孩子節約用水用電,節約糧食,愛惜圖書玩具。同時老師也要做榜樣,給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樣孩子就不會理解吃力,同時也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寓教於樂,才能使孩子真正養成好習慣。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以崇尚節儉作為值得弘揚的美德。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節約各種寶貴的資源,避免奢侈浪費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夠讓孩子在節約的同時感到快樂,感到有成就。

開學前讀後感篇2

最近閱讀了邱學青寫的《學前兒童遊戲》一書,系統地瞭解了幼兒園遊戲的一些理論、結構、分類,深有感觸。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含義是什麼呢?何為基本活動?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礎的、本質的性質的性質,基本活動就是本質性的活動。“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就是幼兒園所開展的活動本質上應該是具有遊戲的性質。而遊戲這個概念,似乎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提起它誰都知道,但遊戲究竟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對於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有這樣幾種錯覺:

1、給任何活動都冠以遊戲的名稱。

如果把“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理解為以遊戲活動為基本活動,那就難免可能導致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以幾個遊戲名稱來安排活動,就好像廚師燒菜時,每道菜都離不開鹽一樣。遊戲作為調味品存在於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之中,而這些遊戲活動之間可能都是沒有什麼本質聯絡的,它們是孤立的、分割的。這種理解只能達到形式上以幾個遊戲活動來填充主要的活動時段,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種做法相對於過去那種不重視遊戲的現象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它僅僅是形式上給予了關注。

2、追求遊戲活動的熱鬧場面。

對“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錯誤理解有可能使各種活動都一味地去追求遊戲的外在形式,追求熱鬧的場面,幼兒也許是感覺在玩,但活動目標的達成可能就會大打折扣。比如:在一個大班的主題活動中,教師要求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構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結果有不少幼兒選擇了繪畫這種形式,但從畫面反映出來的水平只相當於對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僅僅追求遊戲的外在形式,而不從活動內容本身去考慮其遊戲性,所得到的結果也許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幼兒園教育在促進兒童發展方面的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

3、以單一的遊戲形式貫穿一日活動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就是什麼時間段的活動都是以自由遊戲活動為主。難免有老師會質疑這樣的問題:難道連幼兒上廁所、吃飯、睡覺也要以遊戲來進行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幼兒園可能就是一個絕對自由的地方,先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了起碼的行為規則和要求,培養出來的人也許會不適應國小的正規學習。

開學前讀後感篇3

如何上好一節語言課是我一直有所困惑的事情,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最近我仔細的閱讀了《學前兒童語言教育》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很深,使我認識到自己平時在語言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使我認識到自己在語言教學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和提高,對我的幫助很大。

語言是邏輯的基礎,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多學一種語言思維就複雜一倍。因此語言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必須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創造機會讓幼兒多聽、多看、多說、多練,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和語言興趣。這樣,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得到健康、順利地發展。

書上通過目標內容、教學方法、活動設計、環境材料、領域滲透、日常生活、發展評價七個方面的內容向我們介紹了教師應該如的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語言教育。由於書上介紹的範圍很廣,我就專門針對我讀了該書的教學方法和活動設計兩方面內容,來說說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書上指出語言教育可細分為:談話活動、講述活動、文學作品欣賞活動、早期閱讀活動、聽說遊戲活動。談話活動和講述活動主要是培養幼兒說的能力;聽說遊戲活動則是培養幼兒傾聽的能力;早期閱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而文學作品欣賞活動主要目的是陶冶幼兒的情操,啟迪幼兒的智慧,其次再發展幼兒的語言。語言教學就是給幼兒講故事、念兒歌並讓他們學會講這些故事和兒歌。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語言教育教學理念,幼兒的語言是靠在不斷的聽、說過程中把自己原有的經驗轉化為新的知識經驗。因此我認為為了快速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許多老師應該對正確的開展講述活動、談話活動、聽說遊戲活動以及早期閱讀活動花些心思。

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願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在教育工作中,我們應有目的地豐富幼兒生活內容,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還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啟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這些就是我這次看完《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後的一些感想,我會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使自己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有所提高。

開學前讀後感篇4

暑假伊始,靜下心來,拜讀了鄭傑和徐紅兩個教育名家合著的《誰是教育的敵人》一書。本書是以對話的形式就中國小教師教學、管理中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在兩人你答我問的對話中讓我們走近教育現象,更深一層次去思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去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

鄭傑,曾當過中國小教師、校長,現是自由教育者和撰稿人,著有《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學校的祕密》、《從校長到幕僚》等專著,因其觀點新銳,被戲稱為“另類校長”。

徐紅,語文特級教師,現任上海市實驗學校校長。上海市實驗學校是上海市教委直接領導的一所市重點學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於一體的中國小十年一貫制的學校。

我想,這樣的兩位教育管理者必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育更需要情感還是理性

徐紅老師相信情感和直覺的力量。她談到:理性是為感情服務的,因為愛教育我們才做教育、才做的好教育,這是一個前提。

而鄭傑老師談到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情感驅使,男性比女性更能覺察到自己的理性,也能自覺接受理性的指引。他的觀點是:

----價值觀是理性的產物,是人類用理性進行澄清的結果。

----我從來不藐視情感,我認為情感是人類最美好的真實存在,因為有了情感我們才能體味到生命的力量。而我認為理性,也只有理效能夠讓人感覺到生命的意義。也就是說,價值觀決定著我們為什麼而活以及如何活,情感可以讓人活的更好、更精彩。從這個意義上說,理性要高於情感,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會自覺地將情感之餘理性的控制之下,讓情感成為理性的奴僕,讓情感俯仰理性的鼻息,讓一切情感全都沐浴著理性之光。

----理智型的校長不是沒有情感,習慣用頭腦去分析,先辨別情況再採取行動。”

顯然,在這些對話發現中,鄭傑老師更能理性的看待教育管理,當然他也承認理性的教育也需要感性的管理。

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

只有在學習型的組織裡,才能讓教師發展和學生髮展真正融為一體。學習型的組織應該具備四個特性:開放性、民主性、合作性、自主性。這是他們的共同認識。但又在以下對話中一一驗證,要達到“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這個目標目前存在的現實問題。

----學校是開放的,教師和學生的頭腦是開放的,學校資訊是開放的;學校的內外資源要共享;那麼人力資源的開放能做到嗎?人才能進能出可以做到嗎?學校解聘一個不稱職的老師比留在一個優秀老師還要困難。

----學校中徹底的民主是沒有的,在學校管理方面你不能徹底民主,否則你全聽大多數人的意見很有可能導致失職。

----少講團結,多講合作。作為學校每一個自主團隊,需要精神基礎——團結,同樣也需要在尊重多元化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多贏的合作關係,這樣團隊才能走出瓶頸,走向創新,更需要團結基礎上的有技能、有方法的有效合作能力。

----在一個學校裡若管得越多,相反人們做得會越少。急功近利的環境,教育專家推波助瀾,參與制造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肥皂泡,領導管得越多,教師做得越少,同樣,教師管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少。在大環境下要想獨善其身很難,你很想做的事情常常不允許你做,而即使允許你做,技術條件又達不到。“一刀切”的管理與要求捆住了學校、限制了老師、害苦了學生,熱情和創造力一點點被磨滅。

看到這兒,我不禁疑惑了,什麼樣的學校才能是一個學習型組織?

教育理念

----教育的好壞決定未來社會的狀態,今天社會狀態反映了以前的教育結果。目前亂象叢生的社會是我們多年教育失敗的後患,同時,幾天急功近利的教育必然會影響到現在的孩子,未來的社會。就目前狀況來說,不可否認我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失敗的,原因在於我們忽略了教育中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東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拼命育分。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教育好不好,關鍵是看培養出來的人好不好。很多西方國家把“培養合格公民”作為教育的目的,把批判性思維納入課程。新加坡在建國初期就將教育的目的定位為“培養好人”。我們的教育目標也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然而,事實卻是教育目標成了紙上談兵,“思品課”成了考試的科目,背誦代替了行為,學做兩張皮,就連對教師師德考查也是通過網上答題的形式來完成。很多教師上課既無理念也無目標,只是帶著教學內容,尤其是帶著考試的內容進課堂。為大學聯考而教(學)成了唯一的目的,成績也成為唯一的評價衡量手段。

----優秀的老師有著牧師般或者宗教般的情懷,懂得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幸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為什麼總是試圖把草當樹來種呢?

是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育方向。我們總把草當成樹來種。只要你踏進校門,不管你是花草還是樹,反正都要把你弄成參天大樹,這讓學生成長得很痛苦。其實這個世界,既需要草的綿密青綠,也需要的花嬌豔絢爛,以及樹的蒼翠挺拔。

教師的專業發展

----國外把教師由實習期到專家教師分為三個階段:新手階段、中間階段和最後階段。在新手階段,允許教師有失誤,在失誤中成長;在中間階段,教師積累了實踐經驗,能夠自覺調節;最後階段只有部分老師能夠超越自我成為優秀的教師。

聯想到對新入職的年輕教師來說,目前都會參加一年的見習教師培訓,同時學校也為新教師配備了學科導師和班主任導師,先從教學規範,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從一點一滴抓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他們必須先“入格”才能“出格”,先養成規矩,才能突破規矩,教有定方是走向教無定方的前提。

----老師最欠缺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教學目標,方法和模式。集體備課和課堂觀察能夠使他們少走彎路、減少失誤,減少才生手成為熟手的時間。

對於這一點,學校也充分認識到集體備課和課堂觀察對老師的重要性,也是對教師校本培訓的兩大抓手。但總體而言,我們大多數教師缺乏專業意識,從來也沒有認識到老師是個專業。另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有規律性,是有一定的階段性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因此,培訓更需要分階段、分層次,當然我們的師訓工作也在不斷提高。

職業倦怠

---職業滿足感的人有兩個特點:一是有方向感,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為什麼要到那裡去;二是有可控感,能夠將正在做的事情控制在自己能控的範圍內。一名教師,如果沒有自己的夢想,屈從急功近利的趨勢,只能將教學僵化為完成固定的課本內容講解,日復一日肯定會失去教學的熱情和興趣,職業倦怠成為必然。將教師職業當做一份事業的人則不一樣,他會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思想和創意併為此主動學習反思。

----職業倦怠與老師缺乏智慧和情感有關,隨著歲月見長,老師失去了熱情和創造力,尤其是在學校越來越像一架組織嚴密的機器的時候,教師待遇、評職困難和工作環境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職業倦怠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個學校如何減少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嚴峻課題。學校的文化、課程都需要老師的認同,凝聚力工程相當重要。

?誰是教育的敵人》中,雖然每次對話的篇幅不長,但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碰撞處處可見。鄭傑老師是個很有思想的人,從他與徐紅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他這位“另類校長”的理智和深刻與徐紅校長的溫和和包容。這些對話體現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和博大情懷,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對教育實踐工作的新的思考。

在教育思想的碰撞中,在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中,在深邃而不失幽默、輕鬆但直抵問題本質的對話中,逐步理解了困擾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實際問題。隨著對話的深入,對書中提出教育存在著兩大敵人的觀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切從實際出發”和“統一思想”是教育的兩大敵人。教育一旦從實際出發,那麼教育的大問題便迅速被實際中的小問題所羈絆,最終葬送在功利世界裡,失去夢想的光輝;教育一旦統一思想,則會使教育者失去思想和靈魂而淪為行屍走肉,也會使教育不幸再次成為政治或經濟的奴僕和幫凶。

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校長是一校之魂,一個學校沒有了魂,這個學校就失去了辦學的方向和目標。一個好校長應該把辦出有特色的學校作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社會呼籲有思想、有膽識的好校長。

好校長成就好老師,好老師成就一所好學校。記住一所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記住了老師。不是說學校教育不重要,一所好的學校,它有好的學風、好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生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但有時候覺得,遇到一位好教師比上一所好學校更重要。好老師是學校的中流砥柱,是學校形象的代言人。好老師就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所在。因此,好校長更應該提供教師一個愉悅的環境、發展的平臺。

開學前讀後感篇5

飛躍發展的時代註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必須有終身學習的思想。俗話說的好“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近期我們和集中心幼兒園舉行了教師讀書活動。我選擇了《學前兒童遊戲》一書。這本書向我們全面介紹了兒童遊戲的發展歷程,遊戲指導策略思想。書中的思想和理念就像一盞指明燈,指引著幼兒教師在兒童遊戲教學的道路上更輕鬆有效的前行,著實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兒童遊戲的開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著名的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過:“遊戲是在兒童階段最純潔最神聖的活動”。說到做遊戲相信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或者不願意參加。遊戲是幼兒自願自主選擇參加的活動,一個幼兒不喜歡的遊戲是不可能很好的進行的。因此我們在組織和指導遊戲時,應該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遵循“整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整合性原則”,讓幼兒遊戲成為具“自然性和教育學”的活動。

玩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孩子的成長離不開遊戲活動。無論走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你總會發現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一定會看到一群群遊戲的孩童,聽到一片片歡聲笑語。

遊戲是快樂的。而快樂的遊戲真的是任性自由,為所欲為的放飛自我嗎?相信很多老師也會困惑。其實毫無原則的放任自由導致的結果是兒童沒有一點規矩,缺乏行為規範,最終也沒有玩出什麼“花樣”,那怎樣才能教會孩子“會玩”有意義的遊戲呢?通過這次讀書學習後我認識到:讓兒童的自主遊戲絕對不是不需要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曾做過一次觀察實驗,在一次戶外遊戲活動中,我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為每組準備了同樣的圓環,一組幼兒自由玩耍,只見孩子們拿到圈後隨便滾兩次,跳兩下幾分鐘後就變得無精打采了。而另一組我們設定了遊戲規則一個圈單腳跳兩個圈才能雙腳跳,踩到空地就算失敗。第二組孩子積極性很高,互相比拼,挑戰比賽,遵守規則。事實證明有了規則的遊戲反而讓孩子們增添了更多具有挑戰自我的那種快樂。

至於自主性遊戲,教師是不是需要指導呢?讀書學習後我理解到,幼兒遊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的同時,教師的引導作用同樣非常重要,而如何有效的指導幼兒遊戲,那就要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了。在本書遊戲指導方面我學到:積極鼓勵幼兒勇於探索嘗試,自己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或者同伴團結合作意識。在適當的機會給予科學的引導,不包辦孩子的任務。及時對幼兒的成功給予鼓勵,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並增加遊戲熱情和遊戲積極性。

兒童遊戲中如何為幼兒選擇或者提供材料的問題這時候就特別重要了。這次的讀書學習後,我發現其實自主性遊戲材料的提供並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會使幼兒出現無從選擇,或喜新厭舊。在一次遊戲觀察過程中我發現,當孩子面前有很多材料時候孩子的整個遊戲幾乎都是獨自在那完成,根本就沒有和同伴討論交流的意識,當然結果往往也很一般,沒什麼創意。其間教師的啟發引導也很重要,記得那是在一次拼圖遊戲活動中,樂樂小朋友興致勃勃的要拼一個機器人,他發現自己需要一個梯形做帽子。而正好此時已經沒有梯形了?樂樂說:“老師能不能再給我找個梯形?”我看了看他,蹲下身笑著對孩子說:“梯形沒有了,那你看這現有的圖形寶寶能不能拼一個梯形呢?”孩子恍然大悟,幾分鐘後我發現樂樂已經用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平成的一個梯形帽子。所以教師的教育引導要讓兒童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磨合中,學會發現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本次讀書學習後,我摒棄了過去對兒童遊戲不正確的的認識,將更科學的兒童遊戲理念運用的現實教學中。比如建構區遊戲指導。建構區遊戲在幼兒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強,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可創造性,有利於幼兒積極動手動腦,促進幼兒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幼兒創造潛能充分開發的有效途徑與手段。在開展建構區遊戲之前:我會和幼兒一同討論,確定好今天要玩的遊戲主題。提醒幼兒進區規則。材料的提供方面我會盡可能提供各種材料,為幼兒提供想象創造空間,在遊戲過程中遇到困難,我會引導幼兒和同伴討論商量,嘗試改正。自己想辦法而不是老師先說出解決問題方法,遊戲過程後,我會和幼兒對今天的遊戲成果進行分享,並及時給予鼓勵。我的實踐結果是:班級裡的遊戲活動越來好,孩子的參與熱情高漲。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玩中獲”。所以,建構區中的自主性遊戲的開展,既尊重了幼兒的遊戲意願,又發揮了幼兒遊戲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幼兒在快樂中進步成長。

沒有學習就沒有進步,終身學習才能不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這次的讀書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我相信在兒童遊戲指導活動中我一定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