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教案4篇 農業教育良方: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教案指南

其他文案 閱讀(3.3W)

本文將介紹八年級地理上冊中的農業教案。農業是人類社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也是地理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本教案,學生將瞭解到農業的定義、分類、發展歷程以及農業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援。

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教案4篇 農業教育良方: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教案指南

第1篇

1.指導學生讀西北地區地形圖,找出西北地區的範圍,並指出本區主要地形組成和主要地形區。

2.運用地圖,讓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瞭解該區乾旱的表現、形成的原因及變化規律。

3.分析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對農牧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4.理解人們在乾旱環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條件。

分析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

2.聯想該區景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黃沙漫漫。

3.設問:是什麼造就西北地區如此獨特的自然景觀呢?這節課我們就從西北的自然環境來尋找一下答案。

1.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圖,找出主要山脈,指導學生概括西北地區的位置範圍,概括出本區的位置特點(從緯度、海陸、相對位置分析)。

2.歸納:該區大致位於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長城-阿爾金山脈以北。本區深居內陸,位於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屬於內陸地區。該區面積廣大,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大部和寧夏北部。

3.多媒體展示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圖、西北地形圖,指導學生認識該區所處階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區。

4.歸納:該區主要位於第二階梯,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內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夾兩盆”。

5.那麼,西北的位置特點(遠、高、阻、廣)對氣候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1.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佈圖並提問:西北地區降水的大致範圍?

4.歸納: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由東向西變化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問:那麼造成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呢?

6.學生回答:深居內陸,離海洋遠,降水少,越往內陸走降水越少

7.教師小結:對,由於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離海洋遠,水汽難以到達,所以造成西北地區乾旱的自然特徵。

1.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景觀圖,讓學生體會幹旱的自然特徵。

2.教師歸納:西北地區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乾燥,夏季高溫,降水較少。乾旱是本區的'特點,這裡河流少、短、多內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長的內流河。

3. 承轉:那麼,乾旱的自然特徵對西北地區的農牧業有什麼影響呢?

1.教師講述:西北地區比較乾旱,水資源貧乏,降水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能滿足牧草的生長需要。因此西北地區畜牧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3.讀圖8.5,找出賀蘭山,引導學生分析西北牧區的地區差異.

5.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可移動的房子——蒙古包”,瞭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點,理解乾旱的自然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6. 設問承轉:在這樣乾旱的環境下,是不是除了發展畜牧業,就沒有種植業了呢?

1.教師講述:水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西北地區水源成為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西北地區那些地方可以發展種植業呢?

2.讀圖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區,思考:水源來自哪裡?

4.讀圖8.8和圖8.9,認識西北的四個主要灌溉農業區: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黃河水灌溉,農業發達,有“塞上江南”之稱;,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綠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發展農業。

5.承轉:什麼季節冰雪融水最多,當地人民又是怎樣利用的?

6.結合p76-77活動,認識西北地區綠洲農業生產所依賴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7.講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讓地下水順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寶貴水資源的大量蒸發;豎井便於人們疏通水渠。坎兒井真是保護灌溉、節約用水、防止蒸發的一種好方式。

8.承轉:雖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讀圖8.10、圖8.11,瞭解西北特有光熱條件和農產品特點。

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教案4篇 農業教育良方:八年級地理上冊農業教案指南 第2張

第2篇

3、瞭解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有為明顯的差異。

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全國可以分為四大地理單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之一 ——北方地區。

3、瞭解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1)讀圖6.1及《地圖冊》北方地區政區圖,完成p12活動題。

(3)瞭解北方地區的氣候型別、糧食作物、主要的礦產資源及工業城市。

(根據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差異,把我國劃分為四個地理單元,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的年降水量線相一致?

(位於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稱為北方地區,主要包括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北方地區氣候冬、夏季節差異大,平原面積廣,耕地以旱地為主,易於機械化耕作,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工業城市密集,資源消耗量大。)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依據是:根據各地的xxx、 和xxx的差異來劃分的。

2、我國劃分的四大地理單元分別是:xx地區、 地區和xx地區。

4、四大地理單元中,海拔最高的是xx地區;平原分佈最廣的是xx地區;跨經度最廣的是xx地區;緯度最低、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xx地區。

第3篇

讓學生知道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及其分界線。識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割槽”圖;識讀“北方地區圖”;理解北方地區主要的山脈、高原、平原及其分佈特點;瞭解黑土地和黃土地的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通過模擬介紹家鄉的活動,掌握四大地理單元的差異;通過“圖片+說明”、播放視訊的方式分別介紹黑土地和黃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徵,再通過相關活動讓學生概括出自然條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激發學生熱愛土地、熱愛國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的情感教育。

同學們,經過一個長長的暑假,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不知道同學們在這個暑假到過哪些地方呢?又見到過什麼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嗎?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首頁,這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景觀圖。請結合圖片進行討論,你在當中看到了什麼?又聯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設你是來自上述的四個區域的人,你會怎麼介紹“自己”所在的家鄉情況呢?我們請四個小組的代表來模擬一下。

一組: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闊,耕作易於機械化操作,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高。

二組:南方地區主要土地是紅土地,丘陵較多,平原少,所以人們耕種主要在一些低階的丘陵和小平原進行,一般是精耕細作的。

三組:西北地區有遼闊的草原,馬牛羊特別多,所以我猜農業是畜牧業為主。

四組:我看到青藏地區高山冰雪覆蓋,雪山連綿,反映青藏地區地勢高,氣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正是由於區域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所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分別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北方地區圖。(引導學生找出我國北方地區的位置、範圍以及主要地形區。)

1.讓學生找出北方地區所管轄的省級行政區,並分別說出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在圖5.2中,找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秦嶺、太行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渤海、黃海、黃河、淮河、黑龍江、松花江。

3.讓學生自讀課本p.4~5內容,整體感知北方地區的地理環境。

根據所瞭解到的知識,請歸納出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並出示表格:北方地區兩幅黑土地和黃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種土地?主要分佈地區在哪裡?

教師:對了,兩種土地都有各自的特點,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它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結合手上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結合我國乾溼區和溫度帶的分佈分析)

壯觀雄偉的黃土高原,我們已經看過了,誰能概括出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特點呢?

學生回答: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疏鬆,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蝕。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如何有效治理黃土高原?

學生回答:建設淤堤壩,攔蓄泥沙;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綠化等。

同學們,學習完北方地區,我們得到什麼收穫?(總結由學生說,教師作最後總結)。

北方地區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使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我們要記住: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要合理。

第4篇

讓學生了解“秦嶺—淮河”一線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徵;瞭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通過閱讀法、討論法,掌握“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壯麗,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瞭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同學們,聽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嗎?故事講到晏子出使楚國時,講過這麼一句話“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就是說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樹,生長在淮北則是枳樹,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通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並用其中“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一句話設問引發學生思考。)

(1)說出秦嶺山脈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麼特點?

(2)找出“秦嶺—淮河”一線通過的主要省級行政單位。

(3)下列省級行政單位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是( )

1.在地圖中找出0℃等溫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係,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氣溫差異;

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係,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降水差異;

3.通過這兩氣候要素的差異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引導學生思考,同時利用景觀圖輔助學生理解。)

以“到底北方好還是南方好”作為辯題,進行辯論。在教室兩邊分別掛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風情的圖片(各3~5張),請代表北方、南方的學生分坐兩邊,同組學生(每組裡均有辯手、策劃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鄰。辯論前幾分鐘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學生播放代表當地風情或歌曲錄音,以營造一個虛擬的良好情境,然後讓學生自由辯論,不受約束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