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假文盲》觀後感集錦7篇 《文字背後的真實智慧》

其他文案 閱讀(2.23W)

《假文盲》觀後感集錦《假文盲》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通過描繪一個虛構的社會現象,即假裝文盲的人們,從而探討當代社會中的智商崇拜和虛偽現象。電影深入剖析了個體和社會的關係,引發觀眾對於智慧和真誠的思考,讓人們意識到價值觀的重要性。

《假文盲》觀後感集錦7篇 《文字背後的真實智慧》

第1篇

我久久地凝視著一幅充滿著諷刺性的漫畫——《假文盲》。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在一個寫著“母子上車處”的標示牌下,站著四個裹得嚴嚴實實的大男人。而一個弱不禁風的婦女卻抱著嬰兒無奈地站在一旁,還時不時向來車的方向張望著。但是,四個大男人,卻視而不見,又裝做不認識字的文盲。

這幅畫形象地諷刺了當今社會,人們自私的一面。這些假文盲們為了能提早幾分鐘上車,佔個好位子,而對寫著“母子上車處”的標牌和無助的母子視而不見。漫畫上的四個男人就是經典的利己主義者,利己已經佔據了他們的整個心靈。說話要與“我”有利,做事要讓“我”合算,吃苦受累的事“我絕不沾邊。我覺得這些人的社會公德心,是多麼的差,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損害別人的利益,他們太自私了!

這些“假文盲”的現象在社會上隨處可見,如草坪上明明立著“花草有情,足下留情”的標牌,有些人卻為了方便自己而踩到草坪裡去;街道上明明寫著“請勿亂扔垃圾”,可有些人為了省幾步路,硬是把垃圾隨地亂扔;公共汽車上,總看見有老人在車上站不穩,而坐著的卻是那些年輕力壯的青年人。這些行為不正是體現了他們內心自私、沒有公德心的一面嗎?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更應該樹立公德心,要遵守公共秩序,主動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做一個文明有禮的良好市民。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夠更加和諧、更加穩定。

《假文盲》觀後感集錦7篇 《文字背後的真實智慧》 第2張

第2篇

在一個寒冬臘月的早上,天灰濛濛的,看到都會讓人知道快下雪了。

在候車亭;裡,一個頭上圍著頭巾,身穿只有一點兒厚的連衣裙的中年婦女抱著一個正在生病的孩子在“母子上車處”的外面,等待車的到來,她本來是可以在“母子上來處”裡面等車的,但是她被四個大男人擠到了外面,她看了看“母子上車處”的標誌,又看了看那四個大男人,她心裡也許在想:“咦?這四個大男人怎麼站在這裡呢?難道他們是文盲?”但是,你看,這四個大男人怎麼看也不像文盲嘛:排在最前面的那個男人眼睛看著前面,她對“母子上車處”這個標誌視而不見,他身穿大皮棉襖,腿也穿著名牌皮鞋,看著不像是文盲,反而像那些大老闆;排在他後面的呢,是一個頭上戴著雪帽,身穿軍大衣,他雙手插入袋子裡,還閉目養神呢,他像一個郵遞員,他也許在想:“真希望車快點來,快回到家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後面的那個矮子,他也是閉著眼睛,身穿棉襖,讓人看起來他是站崗的,他翹起嘴巴,心裡也在想:反正他們也站了,我也跟著站!最後的一個人戴著口罩,差不多把整個面容給罩住了,只露出一雙眼睛,他也許在想:“哈,前面的笨蛋,他們不像我一樣罩著面容,肯定會吃虧的!”那位母親也只好忍聲吞氣地站在“母子上車處”外等車了。

當我看到了這幅漫畫時當即也生氣了起來,但是,我又能怎樣呢?我想:“如果在‘母子上車處’加上一位警察,那樣,“假文盲”會不會少些呢?”

第3篇

一個寒風刺骨的冬日,在一個公共汽車站點處,立著一塊十分醒目的警示牌,上面“母子上車處”五個大字十分引人注目。可在牌子下面卻站著幾個大男人,他們一個個面無表情,旁若無人地站在那兒等車……這個畫面就是畫家華君武的作品——《假文盲》。

文盲,顧名思義,就是不識字的意思。但是“假文盲”就是指那些識字的卻裝作看不懂字的人。漫畫裡的四個男人衣冠楚楚,看起來像知識分子,但是他們還站在“母子上車處”候車,很明顯,他們一個個都缺乏公德心,既無視了牌子上的五個大字,又將在護欄旁邊抱著嬰兒的婦女也給無視了。說他們是假文盲,根本就是理所當然的。

在生活中,這樣的假文盲隨處可見。前幾年,潮州每輛公共汽車都安上了專門的三個給老人、兒童、婦女的“愛心車位”,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就不遵守公共秩序,看到“愛心車位”空著,便坐了下來。當老人走過來時,他們也不屑於顧,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多一點利他之心,這是沒有公德的。在醫院裡,牆壁上總會貼有“禁止吸菸”的牌,但還有一些人還在醫院裡“吞雲吐霧”,這也會危害到其他的病人啊!這樣的假文盲事例還有很多……

在當今社會裡,我們這些公民只有團結一致,打擊這些假文盲。同時我也要奉勸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多一些公德心,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第4篇

現代社會的口號是掃除文盲。我本以為現在的文盲一定寥寥無幾了。可自從我看了一幅漫畫後,我才知道了文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

那是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畫的一幅漫畫,畫上畫的是在一個車站內,一個候車臺旁,有一個牌子上寫著:“母子上車處”幾個顯眼的大字。站在上面等車的有青年、少年、中年等,他們站在了不是他們應該站的地方。有一位婦女抱著個三、四歲的小孩卻站在了一旁,因為她知道自己四抵不過他們的,只有在一旁乾等著。而那幾個人對於這位婦女卻時而不見。

看了這幅圖我便想:難道這些人不認識字嗎?不,不是的。我想他們也都認識字,只是視而不見。華君武先生也許正是為了告訴大家要主動遵守規則,做個文明社會的文明人,也批評了那些不知禮儀的人。

在實際生活中,這種假文盲並不少見。比如:在學校樓梯的兩旁明明寫了“輕聲細語”或“請靠右走”等等提示語。而我們國小生常常視而不見,彷彿不認識字。從上飛奔下來,那速度比什麼都快。有的更厲害,順著樓梯扶手便滑了下來。哎,又沒要他表演雜技。而且這種方法很易弄上別人,也同意撞傷自己。還比如在一些地方明明標有“請節約用水”的幾個大字,而有些人並不這麼做,經常洗過手不關水龍頭,要麼不把關緊,浪費水資源。

如今看來,文盲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為了圖方便而假裝文盲的人。同學門,我們不能做那種人,對嗎?

第5篇

?假文盲》這幅漫畫中畫的是一個車站的站臺上,一個牌子上寫著“母子上車處”,牌子下面站著四個穿著大衣再配上一雙擦的發亮皮鞋的年輕人,四個年輕人都裝作沒有看見這個牌子。旁邊有個懷抱嬰兒的母親,站在一旁,對這些年輕人的行為感到奇怪和無奈,這些年輕人卻顯出一副“我沒有看見”的樣子。

這幅漫畫生動形象地畫出了一群“假文盲”的形態,諷刺了那些沒有公共道德,不遵守社會規範,還假裝體面又冷漠的人。這些人常常無視社會規範,對一些警示、規範、告示都不重視、不遵守。看完這幅漫畫,我對“假文盲”這個現象有了更深的瞭解,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像“假文盲”一樣無視標語和規定,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公德心、講文明,遵守規矩的好公民,不能貪心,不能佔用特殊人群的位置。

這種“假文盲”的現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在公交車和地鐵上有專門給老、弱、病、殘、孕婦的特殊位置,但還是有很多年輕人坐在那裡,看見老人也不讓座。草坪上明明有“請不要踩踏草坪”的警示牌,但還有很多人站在草坪上拍照、玩耍。洗手的地方明明有“珍惜水資源”的標牌,但還是有人洗完手不關水龍頭。在車站等公共場所寫著“不能吸菸”的標語,但還有很多人吸菸。這些都是“假文盲”,不懂公共道德,不遵守規則的人。

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合格的好公民。

第6篇

?假文盲》這則漫畫主要畫了:在一個車站的母子上車處,不是空無一人,也不是母子在等車,而是一大群男人站在那兒。圖中畫了四個大男人,第一個雙手插在口袋中,身上穿著大棉袍,臉上毫無表情;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都是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而在標杆的旁邊,有一對母子,她穿得很少,眼睛裡留露出一種可憐兮兮的神色。很顯然,這些男人佔了這對母子的上車處。這些人真的太不講秩序了,真可恨。

我們為什麼要講秩序呢?不管在車站,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有這類觀象。可是大家知道嗎?這樣做是有危害的。如果我們都像圖中這些人一樣不遵守秩序,就會對他人造成危害,就好比圖中的母子,使她們無法安全上車,也對她們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我們應該保護這些弱勢群眾。其次,也對中國的文明夢有危害,文明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名的夢想,而做這件事的人真是給中國帶來了極大極重的恥辱,使中國自始至終都將完成不了這個心願。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不當圖中的“假文盲”,遵守公共秩序;其次,要呼籲身邊的每一個人一起遵守,共建文明中國。

第7篇

假文盲這幅漫畫帶有強烈的諷刺性,是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在1984年1月畫的。在一個車站裡,設有一個特殊的位置,這個地方是工作人員為了兒童和孕婦而特設的,而且,他們特的在這個地方的右側裡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母子上車站”幾個大字,以便於人們明白,這個地方的作用。但有四個男人不遵守社會公德,明明看到牌子,臉上卻是一副視而不見的樣子,筆直的站在那裡,一對母子也被這四個男人擠到了一旁,憤怒的看著他們,心想:這四個男人怎麼這麼不講社會公德,這明明是母子上車站,他們在這裡幹什麼?難道他們不認識字嗎?

可是不像啊,他們有得像幹部,有的像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軍人,有的像學者,有的像工人,不可能不認識字啊!一定是他們為了上車找到好座位,而昧著良心幹這種事。而那四個男人則想:哈,站在這裡真好,既不怕擠,也不用擔心上車後找不到座位,真是一舉兩得,你們愛怎麼想就怎麼想,我就裝做不知道。看到這幅漫畫,不禁勾起了我的深思。是啊!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道德觀念卻大大不如以前了。公共汽車上,七十歲的老奶奶站著,而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卻翹著二郎腿坐在座位上;垃圾筒周圍滿是果皮紙屑;在公共場所裡,有許多人在吸菸,而禁止吸菸的牌子隨處可見;青青的草坪被人們踐踏地面目全非。華君武畫這幅漫畫就是想批評那些不講社會公德的人,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繼承這種美德,發揚這種美德,是它成為永生不息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