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排行榜>

安慶10位最著名的人物

排行榜 閱讀(1.11W)

10、鄧稼先

安慶10位最著名的人物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勳”。

9、張英

張英(1637―1708年),字敦復,號樂圃,又號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張廷玉之父,康熙六年進士,選庶吉士,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先後充任纂修《國史》、《一統志》、《淵鑑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康熙四十七年,卒,諡號文端。其著作有《篤素堂詩集》、《篤素堂文集》、《篤素堂雜著》、《存誠堂詩集》、《南巡扈從紀略》、《易經衷論》、《書經衷論》、《四庫著錄》、《聰訓齋語》、《恆產瑣言》等。

8、餘珊

餘珊,生於明成化七年(1471)辛卯三月十八午時,卒於嘉靖八年(1529),字德輝,號竹城,明朝江南省安慶府桐城縣人,今安徽桐城人。餘珊一生為官清廉,政績頗豐,為江西、四川名宦,崇祀名宦祠。個人文學作品散軼較多,明萬曆年間太僕寺卿馬孟禎收集餘珊遺作編【竹城集】詩集,另有【餘廉使奏議】二卷載江南通志目錄。

7、戴鈞衡

戴鈞衡(1814-1855),字存莊,號蓉洲,桐城孔城人。戴鈞衡少時聰慧絕倫,才華早具,寫詩撰文頗有才氣。20多歲時恃才自負,刻印了自編的《蓉洲初稿》傳世,當時見到這初稿的人,都驚歎不已,說他是個奇才。這本初稿傳到了家鄉大學者方東樹的手中,方先生看了以後笑說:“十年以後,等他的學識磨鍊到一定火候的時候,會自責的。”此時,方先生正在研究詩學,著了一部詩論--《昭昧詹言》,這部詩論代表著桐城派的詩論觀點。戴鈞衡從傳抄中得以閱讀了這部書,潛心鑽研了三年,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寫過一首詩。他從方先生詩論中得到了啟示,省察到自己從前所做的詩,實在太草率了,於是收回以前所刻的《蓉洲初稿》。踵府拜見方先生,請方氏收歸門下。

6、陳武

陳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廬江郡鬆滋縣(今安徽省宿松縣)人,東漢末年孫策、孫權部下的猛將,負責統率精銳的廬江上甲。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為別部司馬,統率廬江精銳。孫策死後,擁立孫權,督五校。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里的敬愛。陳武又屢建戰功,每戰皆所向無前,封為偏將軍。在建安二十年(215)的合肥之戰,張遼突襲東吳軍隊,陳武奮命戰死。孫權對此十分哀痛。陳武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5、王之慶

王之慶,字修祜,號天寵,諡忠節,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卒於清順治二年(1645)。王之慶幼年家貧,“躬耕侍養父母,好讀書,尚氣節。”明崇禎二年(1629),王之慶任福建尤溪縣令,政績卓著,後因雙親年邁,告假歸田。崇禎十五年,張獻忠部大軍壓境,王之慶率領家鄉子弟多次擊退來犯之敵。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部大破京師,崇禎皇帝自殺,王之慶悲痛欲絕。

4、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3、程芳朝

程芳朝(1611~1676),初名鈺,字其相,號立庵,桐城人,清順治四年(1647)中殿試一甲二名進士(榜眼),授國史院編修,著有《皇華草》、《中裕堂集》。程芳朝進士及第後,授內翰林祕書院編修。不久,遷祕書院修撰,從事譯註《五經》事宜。程芳朝歷官翰林國史院修撰、湖廣提學道、湖廣佈政司右參議、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等職。順治九年,程芳朝以編修出任會試同考官。順治十年,出任直隸學政。順治十年六月,程芳朝提督順天學政。

2、王·

王·(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王·進士及第,高中榜眼;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王·歷仕三朝,典內外製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

1、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 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他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清朝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