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自相矛盾教案8篇

教師文案 閱讀(6.17K)

教案寫好了以應對不同的教學場景和學習情境,一份細緻的教案能夠避免教學中的遺漏和疏忽,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自相矛盾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自相矛盾教案8篇

自相矛盾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詞,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表演課本劇,加強對寓意的理解。

4、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成語知識,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難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題:

1、師:(左手拿鋼筆,右手拿消字筆)孩子們,請大家看我手裡的這支鋼筆,寫字特別的清晰,任憑什麼樣的消字筆都消不乾淨;我這隻手裡有一支消字筆,功能特別好,任憑什麼筆寫的字都能消得乾乾淨淨。

生:(七嘴八舌地議論)

2、師:聰明的同學馬上就發現了我剛才那番話的毛病--自相矛盾,什麼是“自相矛盾”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師: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以前的一個學生馬小虎胸前掛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小馬虎,他一邊哭一邊說:“張老師,我又粗心大意了,同學們都笑話我……”大家願不願意幫助馬小虎同學?

生:願意!

2、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看到第一題。哪位同學能又快又好的治好馬小虎的病?

生1:“戳”是翹舌音。

生2:文中“矛盾”的“矛”沒有草字頭。

生3:文中“銳利”的“利”應該是“鋒利”的“利”。

師:看來大家的醫術都很高明,我替馬小虎同學謝謝大家。

3、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一下第二題的三個詞語?

生1:“誇口”是說大話的意思。

生2:“張口結舌”的意思是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生3:“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後牴觸。

三、研習文字:

(一)、聽錄音,練習朗讀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聽一下錄音,比較一下錄音讀的和你讀的有沒有不同,並且思考《導學案》第三題的幾個問題。

生:(用心聆聽錄音後自由練讀)

(二)、分角色朗讀師:錄音讀得怎麼樣?有沒有勇氣和錄音賽一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三)、分析課文內容

1、師: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課文內容?

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師:(引導學生處理《導學案》中的第三題)請同學們分組思考一下《導學案》第三題中的題目。

生:(分組討論問題,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四)提升認識: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說話或做事時有沒有自相矛盾的現象?

生:(列舉自己或同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

師:學習了這篇文章後,你還會讓自己再自相矛盾嗎?

生:(發表看法,表示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四、表演課本劇:

師:我知道咱班的同學不僅讀書很棒,表演也很出色,聽說有的同學還精心準備了道具,願不願意上臺來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

五、知識積累:

師:成語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它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非常豐富的內涵,想要學好成語,需要平時用心積累。我這裡準備了一些以“自”開頭的成語,請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沒見過的,你還能找出哪些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小黑板出示20個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

生:(齊讀後討論成語的含義)

六、小結、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則成語,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希望把這種學習的精神延續到課下,有沒有信心?《導學案》第四題是自相矛盾的原文和作者韓非子的簡介,請大家課下認真閱讀,並試著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另外,把你學習本文的收穫寫在《導學案》上。

教後記:

?自相矛盾》是一篇短小的成語故事,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成語的含義,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上,學生都很積極地參與,學習熱情很高。說實話,我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表演才能那麼高,真的可以做小演員了!後來我引導學生積累成語,目的是讓他們產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在課餘時間主動學習。在《導學案》最後我又準備了韓非子的《難一》,目的是讓五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為今後的文言文學習打下一點基礎。總體來說,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有一點多,有的環節進行得有點倉促,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調整一下時間安排。

附一:板書設計

附二:《自相矛盾》導學案

一、爭當“小神醫”:

1、戳(cuō)

2、茅盾楚國銳力買賣

二、解釋詞語的含義:

1、誇口:

2、張口結舌:

3、自相矛盾:

三、品讀思考:

1、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2、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

3、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4、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張口結舌”,為什麼他會這樣?這裡的“張口結舌”還能換成別的詞語嗎?

5、那個人說話前後矛盾會造成什麼後果?

四、拓展閱讀:《韓非子·難一》

1、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2、原文:

楚人有鬻(yù,賣)盾與矛者,譽(稱讚)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戳進)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不)能應也。

五、小小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自相矛盾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結果怎樣?“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為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文章為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4、聯絡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都戳不穿自相矛盾矛銳利都能戳穿

說話前後牴觸矛戳盾會怎麼樣

自相矛盾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4、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說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說了這麼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成語。

(幻燈片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自給自足自覺自願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雲駕霧—霧裡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遊山玩水

4、簡介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佔絕對少數。

5、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告訴我說:“老師,我的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生疑惑)

師:怎麼啦?

(師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氣真好,是個佈滿陰雲的晴天。(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這也是矛盾的?板書“矛”“盾”“矛”是什麼東西?(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盾:又是什麼東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是兩種東西了,它就產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師剛才說的那些句子,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誰來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知道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嗎?

簡介韓非子“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瞭解課文內容。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後同桌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楚國賣矛盾戳穿誇口銳利堅固張口結舌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抓住“誇口”理解課文內容

師:在文中,用了“誇口”這個詞,來說那個賣矛又買盾的人,“誇口”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誇字的上面是個什麼字?(大)。誇口就是說大話。誇口就是說大話,文中的楚國人,說了什麼大話呢?出示: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讀句子,要讀出“大”的感覺。)(自讀、指名讀、齊讀)

現在,我們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詞說一說。(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現在我們再來把句子變一變,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一說。

(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變一變,說一說。

四、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說大話好不好?

2、(遮住誇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個什麼字?虧可以組成什麼詞?(吃虧、虧損、盈虧)

3、說了大話就要吃虧,楚國人說了大話,他就要吃虧了,他吃了什麼虧?(當有個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板書:張口結舌)

4、張口結舌什麼意思?(由於理屈、緊張或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5、我們把問的人的問題畫出來,並試著回答他的問題。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他的盾(),這跟他說的“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這說明矛不(),這根他說的“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也就是說,他說的兩句話不能同時成立,要麼前一句不對,要麼後一句不對。所以,後來人們就用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來比喻——

生: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後牴觸。

師:是呀,你們看,本來矛和盾都是兩種兵器的名稱,為什麼現在卻用來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前後牴觸呢?正是來源於故事中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說話前後不一致哪。

6、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麼?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師:讓我們捧起書,再次走近這個給後人無數啟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吧。

五、教學反思,提升認識

那楚國人回到家後,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思?然後起來交流。)

六、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裡。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對比讀現代文。

自相矛盾教案篇4

一、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掌握重點詞語在意思。

3.流利朗讀並背誦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多樣方式的朗讀,熟讀課文。

2、通過個人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自相矛盾》讓學生明白脫離實際地誇大某種東西的長處,往往會鬧出笑話的道理。

2、《畫蛇添足》告訴我們做了多餘的事反而不適當。

二、教學過程

(一)、看圖猜成語,激發興趣。

1、同學們,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相信你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成語,其中有些來自於神話故事,有些來自於歷史故事,還有些來自於寓言故事。你能根據下列圖片猜出分別是什麼成語嗎?

2、這些成語都出自寓言故事,誰來說說什麼是寓言嗎?

3、板書課題,認識“矛”和“盾”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明確學習目標,回顧學法。

1、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2、回顧學法,誰來說一說怎樣學習文言文寓言效果會好一些呢?

1、讀。讀正確,讀流利;

2、譯。結合註釋,讀懂文字意思;

3、悟。明白文中道理;

4、背。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三)、指導朗讀課文

1、 全體學生自由讀文(讀文要求:一句一句地讀,把音讀準。)

2、課件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請學生邊聽邊劃出節奏,標出重讀之處。

3、課件出示朗讀提示,指名讀課文

4、範讀課文,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5、齊讀課文,小結朗讀情況。

(四)、再讀課文,嘗試翻譯文言文。

1、學生結合註釋,嘗試翻譯文言文。

2、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翻譯文言文

3、逐句翻譯文言文(課件逐句出示文言文)

4、指名說說全文的意思。

5、課件出示譯文,學生齊讀。

(五)、自主探究,悟出文中道理。

1、楚人是怎樣誇矛和盾的?請用書中的話說一說。楚人這樣說的目的是什麼?他說的話應該是怎樣的語氣?

2、聽了楚人的一番誇耀,旁人又是怎麼說的呢?

3、聽了旁人的質問,那個楚人有什麼反應呢?

4、面對旁人的質問,他為什麼答不上話來呢?如果真用他的矛去戳他的盾,結果會怎樣?

(1)、戳不穿——說明 盾堅固矛不鋒利

(2)、戳得穿——說明 矛鋒利盾不堅固 (楚人言過其實,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這也是他的可笑之處。)

5、請說說成語“自相矛盾”的意思。

6、通過學習這個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三、誦讀背誦,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1、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自相矛盾的情 況嗎?舉個例子說說。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廣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

(3)昨夜,校園裡漆黑一片,只有李老師辦公室燈火通明。

(4)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沒有的奇蹟。

(5)我的家庭作業全都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2、請用“自相矛盾”造句。

3、作者介紹:《韓非子》書名。集先秦法家學說大成的代表作。韓非是戰國末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死後,後人蒐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共五十五篇,二十卷。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主張。重要的有《孤憤》、《解老》、《喻老》、《難勢》、《問田》、《定法》、《五蠹》、《顯學》等篇。有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和今人樑啟雄《韓非子淺釋》等註解本。

4、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五、作業:

1、把“自相矛盾”的故事講給家人聽,與家人分享。

2、課外閱讀二至三個文言版寓言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瞭解寓言內容。

3、瞭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關鍵性話語展開討論。

教學難點:

1、古今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

2、瞭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師:(響起古典音樂)中國被譽為東方文明古國,中國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詩歌”,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這一節課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2、板書課題:14寓言二則——自相矛盾

3、在課前,老師佈置預習,請同學們查詢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誰願意彙報。

4、同學們能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同時也鍛鍊我們的自學能力,開拓我們的視野。

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矛與盾是古代作戰的武器,課文圍繞著矛與盾會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同欣賞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先聽老師讀課文,注意文中字的讀音以及句子的停頓和讀音。

2、下面請同學們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句中的停頓,要把句子讀通順,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3、誰願意讀課文。

4、看得出大家的掌聲是對他的表揚,就讓我們像他一樣,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讀後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三、翻譯古文

同學們通過朗讀,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譽”含義。

(2)請翻譯第一句

(3)讀的語氣

教師:讓我們用炫耀的語氣齊讀這句話。

2、第二句:

(1)解釋“利”

(2)請翻譯第二句

(3)能用吹噓的語氣讀出這句話。

3、第三句:

(1)翻譯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別較大字?

(3)讀時注意什麼

(4)設想一下,問話人的年齡、性格,讀時語氣怎樣?試這讀一讀。

4、第四句:

師:第四句內容很少,我們改變下形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來擔任小老師,帶領大家一同理解這一句。

(1)“其人弗能應也”中“應”什麼意思?

(2)翻譯第四句

(3)看圖想象一下楚人此時什麼表情?這句話要用什麼樣的語氣讀?

(4)為什麼“其人弗能應也。”

四、理解鞏固文章內容

1、看得出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現在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寓言故事。(板書)

2、誰能說說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到了什麼?

3、你們都非常善於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讀中。

五、全文總結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幽默的語言,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錯誤。

在我國的文化寶庫中,這樣的寓言故事有許多,它們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凝聚著寶貴的經驗。希望同學們課下都來閱讀,更好地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自相矛盾教案篇6

教學要求:

1、理解故事內容;

2、懂得賣矛和盾的人為什麼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3、理解寓意,懂得言行要前後一致。

教學重點:

理解寓意

教學板書:

①我的矛銳利得很,無論什麼盾都戳得穿。

誇口

②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什麼矛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戳穿盾:

①對

②錯

用矛戳盾

戳不穿盾:

①錯

②對

道理: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教學步驟:

一、檢查複習

1、檢查預習情況。

2、複習生字詞語。(略)

二、新授

1、組織學生自由地讀寓言。

2、指名讀,其他學生評價。

3、領讀課文。

4、組織學生交流:你讀懂了什麼?

5、交流小結。

6、組織學生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是怎樣向人誇口的?

用矛戳盾,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他為什麼回答不出別人的.問話?

7、組織交流,並進行小結。

8、精講: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矛戳盾會怎樣;再分析結果與賣矛和盾的話。

完成板書

9、揭示道理:

①組織討論:

賣矛和盾的人錯在哪兒?

我們說話做事應該怎樣?

②總結,並完成板書。

10、結合課文,舉例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和板書;

2、組織背誦競賽。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從生活中找出一兩個自相矛盾的例子來

自相矛盾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括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括的道理

教學過程:

匯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麼是寓言?(生說,如說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後告訴老師答案)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誇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他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槍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槍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話、辦事必需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說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自相矛盾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吾、弗”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註釋,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寓言的內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5.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並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類似的事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陽光明媚,可把我凍壞了。

(此時學生會說,老師你說錯了。)

老師哪裡說錯了呢?(前後表達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學們,我們生活中像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還有很多,試著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更多例子。)

3.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處吧。

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段視訊。(看《自相矛盾》的視訊)讓學生大概瞭解故事情節。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

著重指導:弗(fú)、夫(fú)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矛、盾、譽、吾”,並在黑板上示範。

(“矛”的筆畫是橫撇、點、橫鉤、豎鉤、撇。“盾”的部首是“廠”。“譽”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介紹相關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

矛:古代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金屬槍頭。

盾: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體裁。(寓言)

3.指名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楚國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東西也戳不破;又誇他的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4.分組朗讀課文。

註釋:

楚人:楚國人。鬻(yù):賣。譽:稱讚,這裡有“誇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鋒利。以:用。弗:不。應:回答。

5.教師範讀。

概括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穿透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鋒利,無論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文中楚國人如何賣矛和盾的呢?

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指名讀,讀出其誇讚自己東西的自豪感。)

2.他這般誇耀,路過的.人都停下了腳步。路人們是要買他的矛或盾嗎?路人們都說了什麼話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這位楚國人是什麼表現?

(其人弗能應也)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4.體會“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牴觸,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要前後一致。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班級交流討論: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說話不顧事實,把事實誇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訴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矛和盾都賣不出去)

我們來想辦法幫幫他,幫他賣出這些東西。(引導學生為楚人想辦法,自由發言。)

3.說話不要前後矛盾,說話要有邏輯性。說話之前先思考這樣說是否合適。

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盾→堅,物莫能陷

矛→利,物無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通語句,根據註釋理解句意,反覆品讀,把握人物形象。

2.給學生表演和發言的機會,以學生為主體,激發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理解文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