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閱讀(2.86W)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會綜合考慮學科要求、學生年齡和教學目標,以確保教案的適切性,教案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和學年級的要求進行調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篇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篇1

第二課槓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槓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過程與方法:用槓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資料,分析認識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槓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

對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槓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槓桿類和非槓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槓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鬆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槓桿。

什麼是槓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槓桿”。

2、示範用槓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槓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阻力點、用力點、支點槓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槓桿,使槓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槓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槓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槓桿: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槓桿,哪些不是槓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學生自己體驗槓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槓桿的祕密

1、剛才我們用槓桿輕鬆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槓桿都是省力的呢?(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讓我們用槓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對槓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槓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槓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槓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4、還有其他方法嗎?

5、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槓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資料。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認識一些常見的紡織品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別、特點和用途。

3、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燒杯、滴管、托盤、打火機、鑷子、顯微鏡或放大鏡;活動記錄表。

演示材料:實物投影儀、活動方案表、土布、傘、絲巾、風箏、毛巾、拖把圖。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與上一課同為常見材料的次級研究主題。與前一課一樣,都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品,從學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匯入學習活動。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古人穿什麼,然後交流現代人穿什麼,結合文字介紹,講述紡織材料的發展史。由於教學中需要大量的紡織材料來進行探究,所以教師課前可佈置學生蒐集各種紡織材料和關於紡織材料的資訊,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紡織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大家共同觀察、交流。在探究活動中,教師主要還是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實驗了了解一些紡織材料的特點和用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談話:前面我們瞭解了我們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紙。但許多地方用紙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我們生活中另一種不可缺少的材料,我們穿的衣服都是由它們織成的。它就是:紡織材料。(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各種各樣的紡織材料。

(1)、講述:人類最早用獸皮和樹葉裹體,後來逐漸掌握了紡織麻、棉、蠶絲等天然纖維的技術。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纖維技術的發展,又給紡織材料增添了許多新的成員。

(2)、提問:書中這些都是常見的用紡織材料做成的衣服,同學們仔細觀察觀察,看一看,總共有幾塊布料?

(3)、講述:這些布料都是由常見的紡織材料織成的。不同的材料織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龍傘、絲綢襯衫和領帶等。

(4)、講述:同學把自己穿的衣服脫下來,認一認上面的標記,你知道這些衣物是由什麼紡織材料織成的嗎?

(5)、學生分組進行,通過紡織材料的標誌來識別不同的紡織材料。

(6)、教師總結:棉、尼龍、羊毛、滌綸、聚脂……,尼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纖維,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

2、研究比較棉布和尼龍的不同。

a、講述:尼龍和棉布有什麼不同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兩種紡織材料的不同。

b、比較結實程度實驗。

(1)實驗過程:從布料中抽出纖維;用放大鏡觀察;再拉一拉。

(2)、學生分組實驗。

(3)、彙報實驗結果。

c、比較氣味實驗。

(1)、將棉布和尼龍分別燒一燒,然後用手扇著聞一聞。

(2)、提問:兩者的氣味有什麼不同?

(3)、分組彙報實驗結果。

(4)、教師總結。

d、比較吸水性實驗。

(1)裁剪同樣大小、質量近似的尼龍、棉布各一塊;

(2)把它們同時沉入水中;

(3)一段時間後(3分鐘),比較一下看哪種布料吸的水多?

(4)、學生分組實驗、彙報。

(5)、想一想:你還有其他檢驗尼龍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嗎?

e、教師做最後的總結。

(三)、拓展應用:

1、講述:我們的祖國幅圓遼闊,北方和南方的氣候差異很大,如果我們從廈門去東北遊玩的話,需要帶很多的衣服,出門旅遊很不方便。現在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為未來的衣服設計設計,你希望將來的衣服是什麼樣的?

2、學生分組討論。

3、彙報本組的討論方案。

4、教師總結:同學的設計都很不錯,希望你們的設計在未來的生活中能發揮作用。

5、課後蒐集有關新型紡織材料的知識。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產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動力;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過程與方法:用橡皮筋給小車安裝動力;做橡皮筋繞的圈數與小車行駛距離關係的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認真實驗、收集資料、進行解釋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做橡皮筋的圈數與小車行駛距離關係的實驗。

?教學難點】

資料的整理和解釋

?教學準備】

實驗用小車一輛、細橡皮筋幾根、細線、測量距離的繩子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小車,提問:在前面的課中,我們是用哪種力使小車運動起來的?

2、除了用拉力,我們還能用什麼力能使小車動起來呢?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動力的小車

板書:用橡皮筋作動力

二、給小車安裝橡皮筋

1、提問:那我們如何把橡皮筋作為小車的動力呢?

學生討論

2、出示小車安裝的示意圖,學生根據示意圖安裝

3、除錯橡筋動力小車

三、橡皮經纏繞圈數與小車行駛距離關係的實驗

1、發現問題。

引導:每個小組的橡筋動力小車都裝好了嗎?下面就用你們的小車來一個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小車跑的最遠。

學生比賽

2、交流討論,發現問題

(1)、起點、終點不固定

(2)、橡皮筋繞斷了

(3)、橡皮筋纏繞的圈數多的跑的遠

3、實驗驗證

指導學生看書本73頁的記錄表,並開始實驗

4、解釋說明

提問:為什麼橡皮筋纏繞的圈數多,小車跑得遠呢?

(1)學生解釋

(2)實驗:橡皮筋的力怎樣產生。

(3)出示彈力的概念,書本74頁。

四.小結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麼會下雨嗎?”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裡,問:杯子裡冒出來的是什麼?(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

為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裡的水被太陽一晒,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裡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小祕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國小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準備: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裝在玻璃瓶裡的螞蟻,白紙、放大鏡、小盆子、小瓶蓋或小木塊,搭"橋"用的小紙條,記錄用的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觀察過螞蟻嗎?螞蟻是怎樣的?能畫一隻大螞蟻嗎?讓我們仔細觀察觀察螞蟻吧!

二、觀察哪一隻螞蟻。

1.選擇觀察瓶裡的螞蟻,還是放在白紙上的螞蟻?

2.選擇瓶裡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選擇白紙上爬的螞蟻觀察,有利與不利的地方;

三、把螞蟻放在什麼地方好一些?

1.把螞蟻放在什麼地方觀察,既能看清楚,又不會到處亂爬?

2.用什麼辦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麼辦法可以使螞蟻不亂爬?

3.在盆子裡倒一點水,水中央放一個小瓶蓋或小木塊,讓一隻螞蟻爬到瓶蓋上。螞蟻只能停留在瓶蓋上,不能到處亂爬了。不過,用什麼辦法讓螞蟻爬到瓶蓋上去呢?

四、用放大鏡觀察螞蟻。

1.小組內交流一下,怎樣觀察螞蟻的身體。

2.分發放大鏡觀察螞蟻。注意控制觀察時的呼吸,別吹走了螞蟻。

五、討論螞蟻身體的特點。

1.螞蟻的身體是怎樣的?

2.和蝸牛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3.和蝗蟲比較,螞蟻的身體有什麼特點?

六、試一試。

1.看看瓶蓋上的螞蟻的行動,試著解釋螞蟻怎麼不到處亂爬了。

2.如果再放一個瓶蓋,在兩個瓶蓋上搭一座"橋",猜猜螞蟻會怎樣?

3.試一試。

4.怎麼解釋螞蟻的反應呢?螞蟻想家了吧?如果把螞蟻放在教室地面上,螞蟻能找回自己的家嗎?

七、送螞蟻回家。

這些螞蟻原來住在什麼地方,我們就把它們送回什麼地方吧。在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中,請別忘了送小動物們回家,讓它們回到各自的生活環境中去。在送小動物回家的過程中,我們還可能會有新的觀察發現呢!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瞭解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動探索、反覆嘗試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極。

3.在合作遊戲和探索活動中感受玩磁鐵的樂趣。

教學準備:

條形磁鐵、u形磁鐵若干,磁扣人手一個,磁鐵玩具

教學過程:

一、探究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情境匯入,激趣

師:小隊員們,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科學,大闖關的活動了,大家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別忘了我的口號是科學泡泡,動手動腦;玩轉磁鐵,探索奧妙!大家準備好了嗎?有沒有信心們?好,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闖關遊戲。

2.探究知道新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觀察一下磁鐵。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磁鐵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學生:

(1)磁鐵的形狀:方塊磁鐵、瓦形磁鐵、圓柱形磁鐵、圓環磁鐵、圓片磁鐵、條形磁鐵、u形磁鐵。

(2)磁鐵兩端有藍色,一端紅色。

(3)磁鐵能夠吸引鐵磁性物質。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對。

3.遊戲:變身小磁鐵

師:同學們很棒,請你們任選藍色和紅色小標誌的兩頭,互相對碰會有什麼現象?(同顏色的兩端相斥,不同顏色的兩端相吸。)

二、探究磁鐵的應用

1.激趣

師:玩過了遊戲,我們休息一下,進行我們的終極挑戰。

2.學生探究,磁鐵還可以吸引那些物體?(教師適時引導,並觀察學生實驗情況。)

3.分享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簡介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3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二課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初步感知可以從雲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現象來描述天氣;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2.過程與方法:能對各種天氣現象進行分類;運用感官觀察天氣,並學會用簡單的詞句把它記錄下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提該關心天氣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知道常見的一些天氣現象和天氣符號

教學準備:

1.用天氣符號標註城市天氣情況的中國地圖一張;

2.每組一套天氣符號卡片;

3.天氣現象歸類表格和關於天氣網狀圖各一份;

4.每個學生科學記錄本各一本。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天氣現象

1.出示一張“城市天氣預報圖”:這是一幅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圖,圖中顯示了哪些天氣現象?

2.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天氣符號並寫上名稱。

3.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現象?(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符號)

4.發給每一組一套天氣符號:請大家對這些天氣現象進行分類。

5.彙報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氣怎樣?

1.今天的天氣怎樣呢?我們一起到外面從雲、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後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出示觀察要求:請從雲、降水、溫度、風四個方面對今天的天氣進行觀察,然後用一些詞或句子將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安全教育,並落實小組長進行管理。

3.帶上科學記錄本和筆排隊到操場上分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4.回到教室進行交流:請同學來彙報一下你們觀察到天氣現象。

5.學生彙報,教師展示學生的記錄。

6.提問:今天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問: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我們應該穿什麼衣服?)

7.認識“網狀圖”的使用:剛才同學們在彙報的時候想到一點說一點,有沒有辦法把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係更直觀地表示出來的方法呢?開啟書本第45頁,看看書本上向我們介紹了怎樣的一個好方法?

8.帶讀提示語。

9.看明白了嗎?有不明白的請提問。

10.請你學著書本上的方法,在科學記錄本上為今天的天氣和我們生活的關係作一張“網狀圖”。

三、總結

剛才我們觀察的是今天的天氣,那麼明天又會天氣怎樣呢?後天呢?一個月內我們杭州的天氣又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請大家每天都能把觀察到的天氣現象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能瞭解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這裡的天氣變化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