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精選5篇

教師文案 閱讀(2.71W)

教案的內容反映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評估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重要依據,制定趣味化的教案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精選5篇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例5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定位的。結合學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多與至少的含義,運用所學的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進一法或舍餘法確定問題的結果,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對餘數進行合理取捨。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設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說一句話。

(二)複習匯入

1.複習有餘數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頁第3題。

2.彙報交流,以舊引新。(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5

22個學生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2.審題交流

(1)你知道了什麼?

(2)每條船最多坐4人什麼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條船什麼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嘗試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多種方式感受進一法。

(1)畫圖表示

(2)數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條)船。

(3)列式表示:224=5(條)2(人)

還多出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共要租5+1=6(條)船。

3.比較辨析,理解進一法。

(1)討論辨析,明確進一法。

①有些同學認為租5條船就夠了,你怎麼想?

②餘下來的2人怎麼安排?

(2)比較優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回顧反思: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2.乘法驗證:5條船最多隻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條船。

三、質疑再探

師生總結:這節課你有收穫嗎?

餘數在生活中真是太調皮了,有時候需要加1,有時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在今後的學習中、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有餘數的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靜心思考,根據實際情況對餘數進行合理的取捨,就能成為餘數的好朋友。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運用拓展

(一)基本練習(第67頁做一做的第1題)

1.審題,理解題意。

2.思考,獨立解答。

3.質疑:結果為什麼要加1?

(二)變式練習( 教材第67頁做一做的第2題 )

1.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麵包,最多能買幾個?

(1)弄清題意。

(2)獨立解答。

(3)討論交流,理解舍餘法.

思考:餘下的1元,還夠再買一個麵包嗎?

2.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麵包?說說理由。

(三)綜合練習(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的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思考解答後,彙報交流,引導學生綜合考慮3種花的情況,以束數最少的花為標準確定。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

(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2、請學生在小組裡討論怎樣計算“35+34”,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用擺小棒的方法還是用豎式計算還是口算。

3、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為什麼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麼?

二、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將題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集體訂正投影片上的題目,進行評價。

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三、練習:

練習二第1題:

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

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3

教材簡析:

本次語文百花園四有四項內容,包括語海暢遊、讀短文,說話寫話和口語交際等。

教學要求:

1、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語言積累,增強語感,提高閱讀能力。

3、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4、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不同型別的字該如何確定部首。

2、體會aabb式詞語在情感、語氣等表達方面的特色。

3、擴大閱讀積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5、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難點:

1、學習用部首棍子字法查字。

2、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閱讀水平。

3、發展說話和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詞語卡、教學掛圖

課時劃分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不同型別的字該如何確定部首。

2、體會aabb式詞語在情感、語氣等表達方面的特色。

教學重點:

1、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語言積累,增強語感。

教學難點:

體會aabb式詞語在情感、語氣等表達方面的特色。

教學過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

1、讀課文內容。

(1)如果一個字的兩個部分都是部首,怎樣提取部首?

(2)如果有的字不好確定它的部首,怎麼辦呢?(大多指獨體字)

2、歸納查字法的順序。

(1)確定要查的部首。

(2)在部首目錄裡找到部首和頁碼。

(3)在檢字表中找到部首和要查的字。

(4)按頁碼在文中找要查的字。

3、完成練習。

字擊凹視巖柔軟闖聞

部首

除部首外幾畫

在字典哪一頁

讀音

二、讀詞語

1、自由讀。

2、從中找出這些詞語的規律。(aabb)

3、理解詞語。

4、你還知道多少這樣的詞語?請說一說。

讓學生自由說。

三、作業

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字。

長永鍾鬧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短文,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培養學習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

出示投影,課件。

1、自由讀短文

2、為什麼說我看見它了?

3、作者看到的音樂噴泉是什麼樣的?(小水珠,忽而忽而忽而)

4、音樂噴泉為什麼能噴出噴泉和美妙的音樂?

(指名回答,不理解的`逐一講解)

二、說話寫話

出示教學掛圖(課件)要下雨了

1、匯入:

要下雨了,各種動物有什麼與平常不同的表現呢?請看圖。

2、觀察第一幅圖。

(1)圖上是什麼動物,在幹什麼?

(2)還觀察到什麼?(燕子飛得很低)

(3)說說要下雨了,燕子怎麼樣?(要下雨了燕子得很低)

3、觀察二、三幅圖。

認真觀察,給每幅圖說一句話。

說說要下雨了,小魚、螞蟻會怎麼樣?

(要下雨了,小魚游出水面,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搬家。)

三、選擇一幅圖,編一個故事,寫下來

1、由學生自由說,選哪一幅圖。

2、將自己選中的圖,編一個故事說給同學們聽。

(指名自由說)

3、將所編的故事寫下來。

四、作業

繼續寫故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展示並介紹自己的小製作。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說的慾望,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明白。

教學過程:

一、示範引導

1、師隨機挑選一份小製作,原作者簡要介紹,學生就各自感興趣的問題向原作者提問。(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注意對學生就交往的態度、禮貌用語、傾聽評介以及語言的流暢性、正確性予以指導點撥。)

2、小結:

從剛才的對話交流中,我們知道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小製作可以說什麼?在雙方交流時,也要注意什麼呢?(語言、說話態度方面)

二、小組為單位,逐一展示介紹

學生們可以在小組中分別介紹自己的作品,說的同學講清楚,其餘的同學認真聽,可以在互動中提出建議和問題,學習交往、應對。最後推選出一名代表參加班組決賽。組長抓緊時間並做好組織工作。

三、派代表,向全班介紹

1、認真傾聽代表對自己優秀作品的介紹。

2、全班同學當評委,欣賞、評價作品的閃光點,對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作品自由提問,對疑問之處提出問題和看法,進而交流分享。

3、選出你最滿意的小製作。

四、把你認為最好的小製作寫一寫

五、作業

繼續寫話。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髮現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藉此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2.通過操作、計算、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經歷除法豎式(含表內除法的豎式)的書寫過程,理解豎式中每個數所表示的意思,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恰當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掌握試商的基本方法,並能較熟練地進行有餘數的除法的口算和筆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4.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繼續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二、內容安排及其特點

1.教學內容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時,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餘(即餘數為0),表內除法涉及的就是這樣的內容;一種是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餘數不為0),這是有餘數的除法要研究的內容。

在除法計算中,能夠整除的是少數,有餘數的除法是大量存在的。從國小生學習的角度看,“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鑑於有餘數的除法與表內除法的這種密切聯絡,以及考慮到通過操作和對比更有利於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修訂後的教材將本單元從三年級上冊調整到了二年級下冊。相應地,具體內容也進行了一些調整。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和計算;第二部分是解決問題。教材具體編排結構如下。

有餘數的除法是今後繼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等除法的重要基礎,因為用一位數除、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是除法試商的基礎,並且這部分內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重要的應用。

因此,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這部分知識對於學生繼續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為教學年段的調整,教材在編排的層次上有以下變化。首先,不斷將有餘數的除法與剛學習的表內除法的兩種情況對比呈現,並藉助大量的操作幫助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和除數的關係,同時體會有餘數的除法與表內除法的關係。其次,將除法豎式的教學安排在理解了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明白了餘數與除數的關係之後,突出了引入除法豎式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時為試商的教學作好準備。最後,單獨編排試商的例題,突出試商的方法:求商時要想幾和除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於被除數,並且保證餘數小於除數。同時,為保證試商的準確性和速度,教材在練習中還增加了單項練習,如練習十四第4題和第6題等。

2.教材編排特點

在教材內容的具體編排上,教材體現瞭如下的編排特點,從而使得知識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也體現了更科學的數學知識的結構。

(1)注重操作直觀等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與表內除法單元藉助動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編排一致,本單元教材的編排繼續借助操作等直觀,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並建立操作過程、語言表達和符號表徵之間的關係,實現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真正理解。如,例1中對餘數概念的理解、對有餘數的除法含義的理解,都是藉助操作來進行的,由直觀操作到符號表徵,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又如,對於除法豎式的理解,也是藉助操作,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豎式中的每個數所對應的操作中的具體物件,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另外,在解決問題的例6中,同樣藉助畫圖這一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分析題意,理解其中餘數所代表的事物,進而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問題。

(2)通過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和計算。

為幫助學生理解,修訂後的教材將“有餘數的除法”安排在學習完“表內除法”之後不久進行教學,並且以表內除法為基礎,通過對比加以編排,主要體現為下面4次對比。

第一次是例1中平均分物過程的對比。教材通過“將一些草莓,每2個一份,可以怎麼分”,幫助學生感受平均分物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在對比中拓展學生對除法的認識,並更好地理解餘數的含義、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第二次是例1、例2中有餘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橫式的對比。通過結合操作過程,使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每個數的含義,理解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第三次是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和有餘數的除法的豎式的對比。藉助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及與橫式的對比,使學生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豎式的書寫方法,理解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第四次是有餘數的除法的豎式與表內除法的豎式的對比。藉助操作,在對比中幫助學生繼續理解除法豎式的寫法,理解豎式中餘數0的含義。

由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通過這樣的對比,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加深學生對有餘數的除法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聯絡,為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網路提供支撐點,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

(3)針對難點增加教學試商的例題,幫助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為後續學習作好鋪墊。

本單元在求商的方法上的編排,與表內除法的試商是一致的:都是先通過操作分物得到商,然後再探索求商的方法並進行相應的計算。在本單元中,例1~例3中的商都是通過操作分物得出來的,從例4開始離開具體情境直接用豎式計算,這就必然要用到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就是有餘數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在編排上,例4直接利用除法豎式,要求學生想乘法口訣,找出與除數相乘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於被除數的那個數,這個數即為商(通過餘數小於除數加以判定)。這樣的數學,既教給了學生有餘數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又為後面繼續學習除法的筆算打好了基礎,因為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等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就是多次進行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

(4)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培養,並繼續落實“四能”目標。

加強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將培養學生“四能”的教學與各部分數學知識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修訂後教材的一大特色。通過這樣的編排,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清晰的線索和可操作的教學思路。具體到本單元,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5是用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用“進一法”確定問題的答案;例6是用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在具體編排上,教材繼續通過“知道了什麼?”“怎樣解答?”“解答的正確嗎?”等提示,使學生經歷審讀題意、分析數量關係、尋找策略解決問題、回顧與反思等全過程,並通過呈現不同思維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既尊重學生的發展現實,允許學生用適合於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又可使學生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有助於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此外,結合相關的例題和習題,教材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發現並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以此為學生積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經驗。長此以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

三、教學建議

結合前面的闡述及本單元知識的特點,下面對教師教學提出一些總體的教學建議,供教師進行實際教學時參考。

(1)藉助(幾何)直觀促進學生的理解。

幾何直觀是《標準(20xx)》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來描述和分析問題,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用圖想事,借圖促思,據圖說理。由於國小生的思維發展正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的過渡期,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撐。而幾何直觀正好憑藉其直觀的特點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形象的圖形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思考、探索,突破學習難點,揭示問題本質。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充分運用(幾何)直觀,具體體現如下。

首先,借直觀幫助學生建立最基礎的概念。例1~例3的教學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知識,這些例題的教學都是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充分運用直觀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理解除法豎式中各數的含義。

其次,在解決問題中注意藉助直觀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明白解題的緣由。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係往往是難以截然分開的,學生理解題意的過程,實質上也包含了對數量關係的分析,這些往往都需要藉助直觀。如例6中題目的呈現、對數量關係的分析,乃至最後對餘數含義的說明,都藉助了直觀的手段。因此,在教學時應充分藉助直觀,讓學生學會利用圖來描述和分析問題,將數學問題轉化成直觀、形象的圖,以清晰地“看到”數量關係,明晰解決問題的思路,並最終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2)將操作、口算、豎式相互結合,實施“有來有回”的教學。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除法常常經歷如下面左圖的表徵過程。這種表徵是單向的、有去無回的,學生只經歷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卻沒有經歷由抽象回到具體的過程。因此,當學生遇到豎式不會書寫時,不能用具體的動作表徵來支撐。筆算是“直觀的算理,抽象的演算法”,若不能溝通學具操作、口算與豎式表示的筆算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不能將直觀的學具操作轉化為頭腦中的形象的表象操作,學生就難以真正掌握演算法、理解算理。為此,建議在幫助學生理解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法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下面右圖的表徵過程。

在上面右圖中,橫框中所表示的是除法意義的語義表徵、動作表徵、符號表徵,這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斜框中所表示的是符號表徵中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豎框中則是本節課要建立的動作表徵與另外兩種符號表徵之間的關係。

按照這樣的教學思路,學生在操作體驗中應建立分的過程(操作表徵)、口算的過程、豎式的書寫過程(符號表徵)以及語言表達過程(語義表徵)間的一一對應關係,使學生在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的同時,進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學習難度,此種方法特別適合於中等及中等以下學生的學習。

(3)認真瞭解學生學習除法豎式前的知識基礎。

正如前面在編排特點中所敘述的,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知識基礎是學生對於平均分及表內除法的理解,因此,其掌握情況直接影響本單元的學習。為此,在教學之前,教師應通過複習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同時通過複習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直接的瞭解,確定好教學的起點。

尤其是在教學除法豎式時,更應該對學生進行一些前測,瞭解學生對除法豎式都有多少了解,以確定教學時需要突破的“點”。比如,在教學前,我們曾通過如下題目對學生進行過前測。題目如下:有15枝花,一個花瓶插5枝,可以插幾個花瓶?

調研時,要求學生分別通過操作、算式表達、寫出心目中的豎式三種表徵方式解決上面的問題。其中算式表達和寫豎式兩種表徵方式的調研結果如下。

在算式表達方面,學生列出的橫式有:15÷5=3(個),15-5-5-5=0。其中,第一個式子是一般的除法橫式;第二個式子用的是減法,體現了逐次減的過程,雖然沒有寫出結果,但能看出學生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能得到正確的結果。

在讓學生用自己心目中的除法豎式表徵時,學生列出瞭如下的除法豎式。

從上述幾個豎式中可以看出,學生列豎式時明顯受到了加、減法豎式的影響。第四個算式雖然出現了“”號,但從表達的形式上看,這位學生僅僅是見過除法豎式,但對這種算式各部分的含義並沒有理解。

從綜合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學生能夠解決需要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但基本上都不瞭解除法豎式。究其原因,這與除法豎式的特殊性有關。這也是除法豎式的教學之所以成為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的原因之一。教學時,應對此加以重點處理,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增加課時,以使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真正地理解除法豎式中各數的含義。也可以補充一些除法豎式形式演變的史料,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國小二年級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啟發學生聯想,想象,指導學生用顏色水吹出色彩豔麗的圖畫,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造型能力。三個好朋友 湘版美術4冊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嚮往未來的思想感情。學習“三個好朋友”

教學重點:三個好朋友 湘版美術4冊

初步瞭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在基本形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創作新穎奇特,富有兒童特色的圖畫。

教學準備:紙張顏料等 。三個好朋友 湘版美術4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30分鐘。

1. 語言情景匯入

畫畫離不開各種顏色,各種顏色都是好朋友,在我們的畫面上經常結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這些夥伴裡少了三個朋友,他們是:紅紅、藍藍和黃黃,可能是他們三個傢伙在和其他的顏色捉迷藏,於是其他的顏色都要一起去找這三個朋友,怎麼找呢?就要請同學們來幫忙,大家願不願意幫助他們呀?(善良、熱心的小朋友們肯定會說願意幫忙,於是引出下一步)

2.先請大家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拿出來,藏起來。(學生操作)

3.現在紅紅、藍藍和黃黃已經藏好了,找朋友的遊戲開始了:大家知道,顏色和顏色之間互相調和就可以調出另一種顏色,要大家幫的忙就是把其他這些顏色進行調和,看看能不能發現紅紅、藍藍和黃黃。好了,開始吧!三個好朋友 湘版美術4冊

4.學生開始操作,用除了紅、黃、藍三種顏色以外的其他各種顏色進行調和實驗。根據色彩原理,同學們不可能調出紅、黃、藍這三種顏色。(這個遊戲似乎有點殘酷,註定同學們是不能幫其他顏色找到紅紅、藍藍和黃黃的。因為紅、黃、藍在色彩學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為這三種顏色通過彼此的反覆調和,可以調出其他各種豐富的顏色。而反過來用其他各種顏色通過調和的方法,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調出它們這三種顏色的。同學們進行多次的實驗,調出來的是各種各樣的“複色”,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雖然沒能幫助找出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卻得出了變化豐富的“複色”,也是一種體驗和收穫。)

5.經過一段色彩調和的實踐,我問大家:你們都調出了什麼顏色?學生會展示出來,這個時候教師要及時地表揚、肯定同學們調出的顏色都很漂亮,並請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調色實驗的心得: 比如某顏色是怎麼調出來的等等。

6.教師小結:老師知道你們調不出紅、黃、藍這三種顏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為這三種顏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顏色調出來的! 因為他們是“原色”,意思是在顏色裡原來就應該有的、最初的顏色,他們不能被調出來,但是它們三個相互調和卻可以調出其他任何顏色!

通過這個遊戲, 同學們對“原色”的理解就會很形象、很透徹,並在活動過程中不自覺地體驗了“複色”的概念,為以後的色彩知識學習打下感性的基礎。

7.接下來,我們就只用紅、黃、藍這三種顏色來做遊戲,有兩個遊戲:

①分別把紅、黃、藍三種彩色水點在紙上用小管子(飲料吸管或圓珠筆的外管)從下向上吹,就會出現好像樹一樣的形狀(教師示範),看看你的樹會變成什麼顏色。

②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畫自由想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