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6篇

觀後感 閲讀(2.1W)

通常朋友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慨,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小夥伴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需要聯繫自身的生活實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6篇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篇1

我是一個90後,我有兩個生日,一次是母親賦予我的,一次是黨賦予我的。1994年媽媽賦予我生命,讓我看到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20__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黨在五年前給了我魂魄,給了我一生不變的信念。

從五年前開始,我努力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黨員。這五年黨見證了我的成長,我經歷了黨的輝煌。這是砥礪奮進的五年,是拼搏創新的五年,是舉世矚目的五年!

我看到的是一個自律的時代。在過去五年,中國共產黨的反腐力度空前,一項又一項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在前進的路上不斷地去提出問題,不斷的去發現問題,不斷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在前進的道路上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向前,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我看到的是一個奇蹟的時代。在過去五年,高鐵、外賣、支付寶、網購、滴滴、小黃車讓全世界羨慕不已,海外撤僑,一張護照既能讓你走出國門,也能讓你平安回家,一項項超級工程讓外國人稱奇,一帶一路政策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方案並帶動着世界經濟的增長......中國已毅然矗立在世界舞台。

我看到的是一個自信的時代。現在的國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是自信的,不僅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富饒大地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有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與積澱,還有捍衞國家及人民利益的國之重器。

今天,我看到的是一個屬於新青年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曾説: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也屬於青年,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是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大有可為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説,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一代一代的青年人,記着國家使命,去奔走、去吶喊,去想,去做,敢擔當不畏難,中國夢就更近了一步。所以,未來的中國,我們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我們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我們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一幅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盛世圖景正在恢宏呈現,一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絢爛紅日正在輝煌升起!

我們將是新時代的開創者,我們要將十九大的精神融入到血液當中,帶着黨賦予我們的勇氣,賦予我們的自信,走向未來,去迎接明天迫近黎明的曙光。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肩負着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重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德樹人,砥礪前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開闢新紀元,譜寫新華章!

讓我們緊緊跟着黨,同人民一道向美好的未來前進!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篇2

五四青年節,這是一個激勵着廣大青年的節日,在幾十年前,有一羣有志向有理想的青年,為了祖國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祖國的人民而奮起抗爭。他們以他們的鮮血,他們的生命,為我們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青年的時代,讓我們不必在生活在那個封建黑暗的環境下,讓我們可以自由言論,讓我們可以自由地吸取世界各地的文化。

在這個神聖而意義重大的日子裏,我們應該好好地回報社會,好好成長,充滿熱情地向着未來發展。正值青春美好年華的我們應該奮力去追逐夢想,我們應該努力拼搏,為了心中不滅的夢想,我們應該好好的規劃,好好的創造屬於我們新美好青年的未來。

有時候,我真的很憤怒,因為聽聞好多的青年因為遇到了挫折,遇到了一時難以解決的事情,他們就以結束生命為代價,去報復那些挫折那些人,我覺得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

因為走錯了一步,我們就很難回頭了,我們沒法實現我們心中的理想嗎?不是的,真正的強者,都是在經歷挫折失敗後,重新站起來,為了心中的理想,繼續努力奮鬥。

就像那些正在為大學聯考做準備的學生,他們讀了12年的書,只為了一朝能考上心儀的大學。你曾經想過放棄嗎?你到最後是不是也是堅持下來了呢?只有在夢想破滅都仍然不願意放棄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才符合新青年的要求。

在這日子裏,我們要努力拼搏,努力奮鬥,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未來的日子,我們沒有理由退縮,我們只有勇敢前進,才能贏得未來!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篇3

五月鮮花絢麗綻放,青春氣息盎然蓬勃!伴隨着青春的腳步,我們迎來了五四運動101週年。101年前的五四運動,中國青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奔走呼號,用生命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從此一直激勵着我們不斷前進。

新文化運動伊始,就暗示着青年即將登上政治舞台,引導着社會的發展變革,正如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陳獨秀所言,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新陳代謝,陳腐朽敗者無時不在天然淘汰之途,與新鮮活潑者以空間之位置及時間之生命。人身遵新陳代謝之道則健康,陳腐朽敗之細胞充塞人身則人身死;社會遵新陳代謝之道則隆盛,陳腐朽敗之分子充塞社會則社會亡。青年的可能是無限的,青年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青年的思想將引領社會的新陳代謝。

這些正是五四青年節的意義,正是國家對青年們的希望,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以李大釗之青年寄語作為我們青年的座右銘: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鋭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成為抗疫大軍的中堅力量,為抗擊新冠肺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強國一代有我在”,當代青年要敢於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力,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總書記説過: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篇4

_年前,中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了。

“五四”運動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五四”精神卻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中國青年從來就有敢為天下先的傳統,“五四”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就是一種創新精神,“五四”運動以來,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積極,最有生氣,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創新精神的力量。

創新精神既是中國青年的光榮傳統,又是時代的要求,尤其是21世紀對青年一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速興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中佔據戰略上的主動地位,全面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提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創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形成國家的創新體系。

發揚創新精神,就要用現代化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創新不是在沙上建塔,也不僅僅是標新立異而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學習是創新的源頭,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為人生第一要義,要取得工作的權力靠學習,作出成績靠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隨上時代步伐而不是被時代拋棄,創新意味着走在時代前列就更要加強學習,青年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要珍惜寶貴年華,如飢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打開廣闊空間,提供永不枯竭的資源。

同時發揚“五四”精神也就是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但時至今日,愛國主義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上也不能動輒就叫“打”。當北約炸彈“誤中”我駐南大使館時,當美國蟲子偵察機公然闖入我領空並撞毀我軍戰鬥機時,當我海軍防空兵王偉經多方尋救至今杳無音信時,填充在你心中難道僅僅是憤怒嗎?我想,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我們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科技振興祖國,因此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必須是一個熱愛知識、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的時代新人。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當在瞭解中國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上,勤奮學習,勇於創新,艱苦創業,展現21世紀中國青年的時代風采,實現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偉大復興的願望。

五四精神必將在新世紀裏發揚光大!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篇5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一連串亮眼的數據,一張張宏偉的藍圖,昭示着廣闊的發展機遇,激盪着國人的內心。我們青年一代,於風華正茂之際看到新時代的“風華正茂”,倍感振奮。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十九大報告專列一段闡述青年與國家民族的關係,充分體現了以領導人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一代寄予的殷切希望。這與前不久出版的《領導人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和我國首次出台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等一道,為青年發展事業做出了頂層設計,表明了我們黨歷來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的價值取向,營造了更有利於青年奮勇拼搏的良好政治氛圍和政策環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虛度光陰,逡巡遲滯呢?

我的工作,正是與青年打交道。當下的青年頭腦更靈活,思維更開闊,也更有定力。在江西,由青年人發起的vr、3d打印、物聯網等創業項目比比皆是,各種青年創客團隊落地生根。更讓我們欣慰的是,用知識發展經濟、返鄉造福鄉里的風氣在蔓延。有個“80後”創客黃文蔣,用絲瓜絡生產出布鞋、牀墊、浴片,先後獲得國家實用專利16項,產品遠銷國外,帶動他所在的撫州市東鄉區周邊及外省6000多農户種植絲瓜近萬畝。在新時代的創新大潮下,創業之花不僅開在城鎮,也開在鄉野。各界青年的幹事創業都煥發出勃勃生機。

到基層調研,能很強烈地感受到,今天的青年,參與社會活動、實現自我價值的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各類青年社會組織蓬勃興起,青年志願服務遍地開花。“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台”,領導人在十九大報告中如此要求。對於各級基層共青團組織而言,就是要真正關注青年人的發展需求,做好新興青年羣體的聯繫、服務和引導工作。畢竟,絲瓜要攀援而上,需要扶秧苗、搭架子。

緊密團結青年,才能更好把握未來。今天的青年更富時代氣息,但也有更多成長的焦慮。價值多元帶來的虛無與迷茫,單身率上升引發的孤獨感,房價上漲誘發的居住焦慮……身為青年幹部,直面這些問題,迴應、幫扶與疏導,責無旁貸。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通過“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為青年人確立人生座標,以“愛的約定”千場交友活動為年輕人牽線搭橋,用“千校萬崗”活動助推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以“築夢計劃”幫助更多懷揣夢想的人實現夢想。下一步,我們還將着力引導廣大青年把思想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用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青年確立理想信念的大方向,創新手段增強服務青年的實效,團結帶領各界青年在新時代大顯身手、建功立業。

新時代,註定要見證無數青年人的“逆襲”,也註定會見證更多平凡夢想的開花結果。無須片刻耽擱,唯有闊步向前,讓我們在偉大事業的新徵程中書寫壯麗無悔的青春篇章,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新時代青年説觀後感篇6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刷爆”各大網絡平台。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在此次疫情中,“90後”手撕“標籤”,實現了從“垮掉的一代”到“戰疫先鋒”的轉變!除了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以外,還有許多“90後”黨員在防疫一線書寫了青春誓言,今天我想分享一位“90後”小白選調生,在一個近10萬人口的城中村堅守奮戰51天的故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怎麼又要上班了?三十那天你剛值班,今天才八年級。”

“新垵村外來人口多,又是大村,疫情防控壓力大,雖然還沒通知結束休假,但我還是提前回村裏吧!”

“洋誒,你去吧,別擔心阿公阿嬤,我們會聽你的話,不亂串門,呆在家裏。”

“阿公阿嬤,等疫情結束了,我再好好陪你們。”

這是新陽街道新垵村選調生村官周曉洋在奔赴戰“疫”一線前與爺爺奶奶的對話。説完,他的身影便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周曉洋從小被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對爺爺奶奶的感情異常深厚,一年到頭忙碌的他本想好好陪陪兩位老人家,但是在疫情面前,他選擇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新垵村緊鄰新陽工業區,是一個擁有近10萬人口的大村,具有進村入口多(20餘個)、外來人口多(近9萬人)、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成為新陽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村必須設置入村卡點,對進村人員進行體温檢測,但是現在村民對疫情過度恐慌,難以發動,入村卡點缺人啊……”黨委書記邱錦容在疫情工作部署會上説到。“書記,讓我去入村卡點!我是黨員,又是年輕人,先安排我。”這句主動請纓的話語在這名“90後”的嘴裏顯得鏗鏘有力。

從那一天起,新垵村的入村卡點多了一把“紅色測温槍槍”,只見周曉洋左手攔車,右手舉“槍”測體温,一邊核對來廈返廈人員的身份證,一邊耐心解答羣眾疑惑……“村民朋友們,出門千萬條,口罩第一條。”周曉洋的聲音在嘈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閩南語和普通話的無縫切換,更是讓他的聲音“聲”入人心。

“少年誒(年輕人),每次我要出門的時候,都會想起你説的這句話,我就把口罩戴上了,我年紀大了,這句話好記。”一位經過卡點的阿伯説到,“阿伯,戴上口罩就安全多啦,但還是要少出門。”説完,周曉洋又馬上投入卡口的工作中,為了讓新垵更“心安”,他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話語。

“陳主任,我建議用採用‘無接觸’信息採集法,收集來廈返廈人員的信息……”在村“兩委”會上週曉洋説到。

隨着元宵節後返工潮的到來,新垵村各卡點的人流量激增,採用紙質登記信息導致各卡點大排長龍。面對這種情況,周曉洋想到了自己所學的教育專業,以前他曾用問卷軟件,給中國小生設計網上試卷,於是他將這個技術用到此次疫情防控中,自主設計了“無接觸”信息採集表,將紙質登記表的信息“搬”到手機上,只需來廈返廈人員輕輕“掃一掃”,就可以通過填寫相關信息。不僅如此,後台工作人員也可以隨時掌握“第一手”信息,實現了登記、導出、分析無紙化。

讓數據多跑步,讓羣眾少煩心。“有了這個掃碼登記表,我們方便多啦,也不用排長隊了。”剛剛回村的“新廈門人”開心地説到。此方法不僅提高信息採集的速度,減少統計的工作量,而且減少人員接觸,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此方法在新垵村首創推出後,迅速在新陽街道各村(居)推廣,很好地緩解了返工潮給入村卡點帶來的壓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夜幕降臨,入村卡點的工作結束後,周曉洋開始轉入“第二戰場”,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他正在整理一天下來的圖片和文字,51天連續奮戰,126份文字材料,他將心血傾注到文字中,賦予其力量,一字一句刻畫出新垵村幹部羣眾全力抗擊疫情的模樣,他的文字總能給人以温暖和力量。

每當同事和村民提醒他要注意休息時,他總是説,“我不累,全村上下齊心抗擊疫情,每天都有那麼多值得記錄的瞬間,我作為一名‘啦啦隊員’,一定要為大家加油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