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精選《航拍中國》的觀後感範文5篇

觀後感 閲讀(7.82K)

紀錄片《航拍中國》不僅僅為觀眾展示了我國的地理風貌,更讓觀眾看到了祖國的建設成就,看到了攝製組對祖國的熱愛。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航拍中國》的觀後感範文5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航拍中國》的觀後感範文5篇

 

紀錄片《航拍中國》觀後感1

江西地處我國東南部,飛上高空,我們將一睹廬山的真容。綿延不斷的九十餘座山峯,半掩着江西的綠水青山。飛越廬山,1600多座島嶼散落湖面,山水擦出的一座心形島製造着一個個浪漫回憶。油菜花和粉牆黛瓦裝點下的婺源古鎮是時代留下的珍貴遺產;用豐收色彩點亮的篁嶺曬秋則是無心插柳的風景。板凳龍、橋幫燈,神祕的儺舞,一場場傳統民俗活動,是人們對生活最美好的祝福與祈願。飛過三清山,品味奇峯怪林;越過鉛山,見證竹子生長的奇蹟;走向井岡山,重温星星之火生生不息,終成燎原之勢。炎熱的夏季,一起來到鄱陽湖水上公路,過把水中駕車的癮。秋去冬來,鄱陽湖又將邀請我們參加一場70多萬隻候鳥匯聚的盛大派對。抵達景德鎮,讓我們一同感受千年窯火鑄就的輝煌。沿着贛江逆流而上前往南昌,在這裏,歷史與未來的隔江相望。

紀錄片《航拍中國》觀後感2

3月8日,央視9套紀錄片頻道播完《航拍中國》(第一季)最後一集。節目播完,但觀眾的熱度仍然未減退――近日,超過3500名網友在豆瓣上給它的第一季打出9.4的高分。

這部被海外華人盛讚為“每一幀都美到想唱國歌”的紀錄片,是中國有史以來航拍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大型航拍紀錄片。在第一季裏,海南、陝西、新疆、黑龍江、江西、上海六地,成為紀錄片拍攝對象。其中,“新疆篇”於第三集呈現。“新疆篇美哭了,是真哭了。”網友這樣評價。

實際上,在2017年春節期間,《航拍中國》就已經播出了前4集。3月下旬,這部激起觀眾強烈反響的紀錄片,一氣將6集全部播出,最終,難以置信的航拍場面、美輪美奐的中國大地,令所有觀眾折服,並給出口碑一致的高評價。

要知道,第一季的6集內容,雖然每集只有50分鐘,但整整一年的拍攝過程中,攝製組共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里,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

“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們整個團隊都很欣慰。其實,我們的初心,就是將創作模式和最終呈現出來的狀態,讓更多的大眾能夠無差別地介入到這個片子裏來。這一點,我們做到了。”日前,《航拍中國》總導演餘樂在微信中這樣回覆。

“我覺得新疆的美,只釋放了一半,我還想再拍一次新疆。”新疆篇總導演、央視合作單位鋭智九洲公司總經理王連明如是説。

紀錄片《航拍中國》觀後感3

《航拍中國》的精美甚至完美的拍攝,配上有精彩絕倫的講解,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紀錄片。

正如《航拍中國-上海》該集,十分有利於學生更加好地學習中國地區的地理和人文歷史,開頭介紹上海的地理位置,配上中國版圖和突出上海,能讓人忘記嗎?實在太完美的設計和教育意義極佳的代表了。接着説到上海位於長江的出海口,順着將長江的知識也收入囊中了。擁有極好的地理位置的上海,黃浦江邊兩岸的發展,離不開上海人民的智慧和辛勤勞動。最令人激動的是上海的飛速發展的經濟,航拍了上海最高建築的外型,説明高層建築的現代化和多功能,利用風能發電的環保理念,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教育意義深遠啊。

紀錄片《航拍中國》觀後感4

今天,姚老師立了個規矩,以後週三上午只要全體拿出一百分的學習態度,下午第一節課就可以看電影。

上午我們表現不錯,所以規定即日生效。姚老師特意選了一部紀錄片《航拍中國——陝西》,不僅為了讓我們瞭解祖國山河的大好風光,也讓我們學一學如何描寫風景。

整部紀錄片敍述了整個陝西的風光,通過直升機的航拍完成。我們瞭解到秦嶺是陝西的南北分界,秦嶺的最高峯為終南山。終南山是道士的隱居地點,這裏有百年的隱士文化,如今也被開發成了一個旅遊景點,人們可以選擇坐纜車或者獨自攀登到終南山的頂部。終南山的險不亞於黃山。

離終南山不遠就是華山,想要尋求刺激的人,可以來到華山的懸崖棧道,那比張家界的玻璃棧道還險呢,只有半米寬,背靠巖石,腳下就是咫尺懸崖。

秦嶺也是熊貓的聖地,這裏擁有中國僅存的幾隻棕色熊貓,也是金絲猴的天堂。到了中午,金絲猴在樹枝間上串下跳。因為拍攝時是冬天,沒有食物,它們只能去投食點“就餐”,可到了夏天,那就截然不同了,因為自然界裏有豐富的瓜果在等着它們。

雖然紀錄片只有40分鐘的時間,卻讓我們在天空中遨遊俯瞰美麗的祖國山河,我真得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紀錄片《航拍中國》觀後感5

從東到西,跨度超過 1600公里的秦嶺橫亙在中國中部。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斷冷暖氣流,讓中國有了南方和北方;它又像一個保護圈,成為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許多珍稀動植物的庇護所。綿延千里的秦嶺山脈,終南山中尚有延續千年的隱居傳統;而風格最為獨特的,則是石頭山——華山。陝西人的母親河——渭河,攜帶着大量泥沙,與涇河交匯。它衝擊出3.6萬平方公里富饒的關中平原,也餵養出崛起的大秦帝國。乾陵、大雁塔、大明宮、古城牆……秦、漢、唐、明,十三朝的時間和空間,在西安聚合出一座全新之城,在文化中疊加出新的價值。遠古的生命在這片土地上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以能量的方式穿越萬年。充足的日照、強勁的風力,不斷升級的能源模式,則讓陝西成為能源走廊的核心。黃土、黃河、黃皮膚,歷史還在延續,萬川歸一的大海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