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文化傳統作文模板5篇

優秀作文 閲讀(1.24W)

優秀的作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一篇作文如果中心不明確,就像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船隻,無法引領讀者進入主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文化傳統作文模板5篇,感謝您的參閲。

文化傳統作文模板5篇

文化傳統作文篇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有七夕節、端午節、中秋節浩宇剪紙……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

因為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為四季,每年有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每年的中秋節,全家人就快樂的聚在一起享受媽媽做的美味佳餚,大家有説有笑,共度這美好的中秋佳節。

記得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吃完晚飯,坐在陽台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可是,天公不作美,月亮一會兒出來了,一會兒又被大片的烏雲遮住了,好像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我們仰望天空時隱時現的月亮時,外婆就不由自主地給我們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她説:“古時候啦,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有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從此老百姓過上了太平的日子,他們都很感激后羿。後來有一位道人送了后羿一包長身不老的仙藥,吃了可以昇天。后羿捨不得一個人獨吃,把仙藥交給了他的妻子嫦娥,嫦娥一心想昇天成仙,偷偷地吃掉了仙藥一個人飛上了月宮。”我和小寶聽得很入迷,但我在書上看到的嫦娥奔月和外婆講的有點兒不一樣,看來民間的傳説各種各樣。

我之所以喜歡中秋節,是因為它不但給我們帶來了寧靜而愉快的夜晚,還給我們帶來了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

文化傳統作文篇2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閃耀着人們以勤勞和智慧所創造出的燦爛禮貌。中華美德,也在我們發展與提高中漸漸散出光芒,於是中國便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而當一個文化之都發展到今日這樣繁榮時,中華美德的光芒卻因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思想的衝擊,被人們忘卻。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當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與使命。

古往今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中華美德: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無疑都是在告訴我們愛國、明志、孝敬、知恥與誠信。其中,我認為誠信最為廣泛。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認為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麼事也做不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禮貌的重要標誌,既是為人之道,又是做人之本,也是當代人民塑造健康人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

關於誠信,有這樣一則歷史故事——《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的妻子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之後,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道:“我可是是跟孩子鬧着玩的,你別當真。”可曾子説:“和孩子是不可説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此刻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便把豬殺了。事後,他告訴妻子:“許諾過的話,就必須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應當誠實守信、説話算活。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當今社會,有許多不守信用的人,他們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質中誠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論你學歷多高,不論你權力多大,不論你錢財多少,真誠與樸實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席勒説過:即使你衣衫襤褸,也不要忘記穿上誠信的衣裳。因為生命是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惟有誠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我。

文化傳統作文篇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銀河,令無數人神醉。而漢字恰巧就是那銀河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望着這明星,我的靈魂穿越到了遠古時代。

在那個神祕而散發着幽香的時代,我彷彿看到了倉頡,他正忙於收集和整理這些一塊塊的東西。這引發了我對古人的崇拜。看着他們衣不着體的樣子,我沉思了;為什麼這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能造出這麼優美而極富表現力的東西呢?但不管原因怎麼樣,漢字終究還是造出來了。

每當我寫字時,一種激動之情難以言表。看着這些寫在本子上的歪歪斜斜的字,一個個好像要蹦出來的樣子,彷彿一個個都在對我笑、對我揮手。同時我又很內疚,為什麼要把這些生動有趣的東西定格在了紙上,讓它們無法獲得自由。

縱觀歷史,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自己手中的筆揮寫出了不朽的文章。這些文章當中字字傳情。都無一不是詩人當時內心的真實感受。王羲之的《蘭亭序。他的字如行雲流水,狂放中不失婉約》無疑是我國書法領域中最傑出的作品,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但是,隨着電腦時代的`來臨,漢字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人們變的越來越輕視漢字了,只懂得在鍵盤上操作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漢字,也不懂得漢字的深層意藴,只是把它當作了一個作為與人交流溝通的工具。可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先們創作它們的起源是什麼。

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完美結合。它體現了我們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它是我國文化的重要標誌,是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東西。它就似一根紐帶,扭緊了整個華夏兒女的心。

我希望在如科技發達的今天,請大家不要忘記了我們身邊一些最基本的東西。請大家按耐住浮躁之心去認真領悟一下藴含在漢字下的文化魅力吧!

文化傳統作文篇4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海縣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為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箇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就談談我這四天來學習的感受吧!

大講堂的整個學習過程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的午餐和學習資料,還有免費的紀念品!這樣的公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據我所知,參加大講堂的義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義工”,就是除了要幹最髒最累的活以外,他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我所要講的不僅僅是義工的概念,而是他們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見人鞠躬一定達到九十度,無論對方年齡大小都稱呼為“老師”,每一次台下觀眾鼓掌,站在一旁的義工們必是鞠躬表示感謝,四天來,我看見的加上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他們每一個義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數也數不清。在這些義工當中,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我看來,我們這些人哪裏稱得上是“老師”啊?他們,才是我要學習和尊重的老師啊!

這些義工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説一句,感恩,感謝。

文化傳統作文篇5

時節如流,歲月匆匆,時間的老人總是在催促着我們快步的前進,轉眼之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每到清明時節,好像都是細雨綿綿的天氣,還是連着下好幾天,真是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的那句詩詞。

清明節那天,一個個綠綠的青團擺在桌上,還散發着一股艾草的淡淡清香,這是清明節的傳統食物。除了節日的傳統食物,還有節日的傳統活動------掃墓,清明掃墓祭祖不僅僅是隻能祭拜祖先,同時也可以趁此機會踏青抒懷。

正值清明之際,總少不了好奇清明的來歷,那麼清明節為什麼又叫寒食節呢?大家聽我講一個故事就明白了。相傳春秋時代,晉文公在流亡期間,介子推曾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賞時卻忘記介於推。介子推不願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文公手下放火焚山,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上,於是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以後歲歲年年,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以此表達自己對介子推的追思和懷念之意,由此看來介子推是一個一心護主,卻不居功邀功的人,他的高風亮節,實在值得我們後人崇敬。清明節追思懷遠,不是沒有道理啊!

每年清明外出,總是感覺郊外的空氣是真的好,山山水水如同清洗過一般,如同清明二字,讓人神經氣爽,就像詩中所説“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我想踏青賞春,也應該是清明節不可或缺的一支旋律吧。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好多,流傳了幾千年了。最初的傳統節日是以前古人根據節氣的變化跟民簇的信仰祭拜形成的風俗活動日,再加上古代的文人雅士,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口名篇,從而使這些節日得到廣泛的流傳,一直傳承下來。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就是其中一個傳統節日,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最初的端午節是夏季驅離瘟神跟祭龍的節日。但後來對於端午節的來歷就有了很多種説法,一種傳説是為了紀念伍子胥,還一種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但更為廣泛流傳的是紀念屈原的。因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剛好在這天投身汨羅江,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當時的人們懷着對屈原的敬愛,往江中投入食物,怕魚蟲那些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江上划龍舟為了驅趕靠近屈原身體的動物。後來為了紀念屈原,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賽龍舟的一些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傳統節日成了中華民簇的文化瑰寶,形成了一種民心凝聚的民簇精神。每當過節的時候,如果是在家鄉土生土長的人,離鄉在外了,就會想起家鄉的節日風俗,會有一種想家的念想。這是傳統節日帶來的魅力,形成的每個人對家鄉的熱愛。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積澱了博大精神的文化內涵,每到過節,舉國同慶,是我們民簇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非常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大家從小時候認識字開始,都知道中華文華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中華文化是歷史民族努力創造出的成果,如今,有其中一種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傳承到今天依然沒有改變,那就是中華傳統節日,中華傳統節日的來源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先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國的傳統節日包含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中元節、重陽節、除夕等重大節日,其中春節是最大也是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

臨近五月,五月的到來説明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還有其他名稱,又稱為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等。説起端午節,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想到的便是紀念古代詩人屈原,人們最熟悉的傳統習俗莫過於吃粽子,賽龍舟,但其實還要掛艾草、點雄黃酒,吃五毒等習俗。

小時候,聽到端午節來臨便按耐不動,因為對於一年吃一次的粽子最為期待,每到端午節來的時候,媽媽和奶奶都會準備好做粽子的材料,粽子有甜的、鹹的、豆沙餡的、沒有任何調味的,作為南方人來説,粽子當然要吃鹹的啦,南方人對於鹹粽子沒有任何抵抗力,糯嘰嘰的糯米中間包裹着花生,鹹蛋黃、豬肉等各種調料,想想都忍受不了,這個時候我相信對於北方人來説,一定會反駁粽子當然要吃甜的,對於是吃鹹粽子還是甜粽子這個世紀大難題,南北方人雙方都無法理解對方,其實每個地方的習俗和口味都不一樣,但一樣的是,我們都在過同一個節日,都尊重傳統節日,或許我們無法理解雙方的口味,但我相信大家都在尊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