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心得體會3篇 閲讀無限,智慧之源

其他文案 閲讀(1.44W)

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閲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本文將就培養學生閲讀能力的重要性、方法與策略展開討論,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實用的心得與體會。

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心得體會3篇 閲讀無限,智慧之源

第1篇

閲讀是國小生了解自然與社會、獲得知識和經驗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國小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打開國小生智慧之門的鑰匙。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可以説,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但是語言知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只有當閲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學生才會從容地坐在書本面前,細細地品讀,深入地思考。因此提高國小生的閲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那麼,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是語文教師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慎選閲讀內容,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閲讀內容應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感興趣的寓言、童話、兒歌等,這樣的內容符合中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們的眼球。並讓學生們在閲讀過後複述故事內容,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們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也可以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在複述後及時給學生們一些表揚,這樣學生們對閲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閲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閲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閲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閲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裏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閲讀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閲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裏精思熟讀的閲讀方法。

(3)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4)教師要將讀書方法滲透在閲讀教學中,這一點很重要。指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主要靠教師有意識地把方法滲透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經過一次次的閲讀實踐,一點一滴地逐漸領悟方法,並且反覆地練習運用,這樣才能慢慢地形成閲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以學生為主體,那麼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讀不懂的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讀懂了的講出來,大家互相討論、交流;全班經過討論還理解不深不透的,教師再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思考、討論,教師也可以給以必要的講解。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教師也要善於營造愉悦的、寬鬆的、開放的學習氣氛,使每個學生樂於投入其中,把讀書討論視為一種快樂的事。

總之,閲讀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復一日的點滴積累。只有把學生帶進文本,讓學生在閲讀文本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使用正確的閲讀方法,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用心去體驗生活,從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薰陶,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

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心得體會3篇 閲讀無限,智慧之源 第2張

第2篇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見,博覽羣書可以開闊思路,活躍文思。《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必須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要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閲讀教學不僅貫穿並主導着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而且還對培養學生一生的學習習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筆者嘗試通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傳授閲讀方法、開展閲讀活動,以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只有當學生產生了興趣,他們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閲讀產生主動需要。尤其是對於那些初學閲讀的國小生來説,教師更應努力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使他們愉悦地參與閲讀,快樂地接受自己需要的語文知識。那麼,應怎樣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呢?

1。故事激趣。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門户。因此,在閲讀教學中,可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開始,逐漸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

2。營造環境。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的閲讀創造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硬環境就是創設良好的`外在閲讀條件,軟環境則是指教師在與學生的閲讀交流中建立的一種美好的情感氛圍,如對學生閲讀成果的贊同和肯定等。這樣,就能使他們在閲讀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地擴充自己的閲讀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課文,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閲讀的方法,提高他們獨立閲讀的自覺性。隨着閲讀教材的進度,還應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把課外閲讀內容作為課內知識的擴充。這樣,就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獨立閲讀的方法,再在課外閲讀中豐富語文材料,擴大知識面。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以“精讀課文”為例,首先,指導學生把從課堂中學到的理解詞句、概括內容、歸納中心的方法遷移到課外閲讀中,培養他們自主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

(1)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閲讀時的見解、感受,如用“。。。。。。”、“?”等符號分別表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等。

(2)作批註。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等,也可以談談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等,還可以對文章進行點評。

(3)寫讀書筆記。一是眉批筆記。這可以在閲讀時隨手進行,把讀書時產生的心得、評語、疑問等隨時寫在書頁的空白處。二是摘錄筆記,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斷等摘錄下來。三是提綱筆記,將較長、較深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摘錄下來。四是寫心得體會,即讀後感,把讀書時的心得體會寫成短小文章,並保存下來。

實踐證明,國小生都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多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和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課外閲讀的熱情。

總之,在培養國小生的閲讀能力的過程中,更應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給他們更多鼓勵,並注意方法

的指導,使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各個方面都得到較好的發展。

第3篇

國小語文作為國小教育中的必須科目,對學生未來發展有着重要影響。在國小語文教育中,閲讀能力是學生髮展必備的技能之一,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標準。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通常所佔時間比較少,教師更多的關注語文基礎知識,使得閲讀教學變得過於形式化,無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閲讀能力。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必須要貫徹新課改理念,重視學生閲讀習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國小語文教育普遍不注重閲讀能力培養,主要表現在:

①教師不重視。很多教師一味強調基礎知識或考試內容,讓學生背誦、抄寫課文,忽略了閲讀能力培養,進而影響到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②開展範圍侷限。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就不能將閲讀材料僅限制到教材中,要引導學生從諸多層面獲取知識。但是受諸多因素影響,教師通常只能在書本中展開閲讀教學,進而使學生的知識面受限。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驅動力。以國小生自然發展特點分析,國小生的心智發展並未成熟,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讓學生對閲讀產生興趣,才能夠保證學生長時間參加閲讀訓練。一旦學生的閲讀興趣被激發,就會讓學生逐漸的形成自主閲讀意識,加強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不斷提高自身的閲讀能力,也能間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筆者認為,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①故事引導。由於國小生所接受的語文知識較少,並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引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閲讀內容產生興趣,進而引入正式教學內容;

②課堂情境。國小生理性思維較差,主要是通過感性思維看待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或者採用多媒體教學,利用聲音、動畫、圖片、文字來提高學生閲讀興趣;

③課外活動。教師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展開課外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課後知識延伸。

例如在《彩色的非洲》閲讀中,教師可以組織展開討論活動,讓學生比較我們的生活與非洲有何差異,之後讓學生進行表達,並撰寫一篇讀後感,在班級裏進行對比,通過競爭的形式提高學生積極性。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閲讀積極性。因此,首先要建立一個師生平等的關係,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讓教師成為學生中的一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報紙讓學生閲讀,讓學生説出自己的認識,之後進行引導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景陽岡》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朗讀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積極性,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角色扮演閲讀,分為武松、店小二、旁白等。要求學生能夠進入角色世界中帶有感情去閲讀,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的'情境。同時,教師在教學完畢之後,可以融入一些《水滸傳》內容擴展故事,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讓學生對《水滸傳》產生興趣。

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不僅要侷限於書本知識,同時也要延伸到課外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這就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培養學生閲讀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要在課上不斷引導、推薦,激發學生對課外知識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注重閲讀方法,對課外閲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學中,當學生認識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之後,勢必會對《三國演義》產生一定的興趣,這時教師就要深入《草船借箭》課文中,教給學生課文的閲讀方法,之後可以藉助學生的興趣,再向學生推薦一些“空城計”、“連環計”等典故,並設下懸念來激發學生興趣,要求學生在課下自己閲讀《三國演義》,進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在閲讀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閲讀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文中的諺語、優美句子、格言記下來。一是能夠讓學生掌握閲讀方法,吸收值得借鑑的句子;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間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育主體,教師是課堂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閲讀意識。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待到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了閲讀方法之後,要鼓勵學生選一些兒童歌集進行閲讀,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良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閲讀課外讀物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閲讀的同時也在享受閲讀快樂。只有提高了學生的閲讀意識,才能夠讓學生主動的投身到閲讀中,進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意識,教師可以在班級角落設置一個“閲讀牆”,如果學生閲讀完一部作品之後,要在課上將作品內容表述出來,之後在閲讀牆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與讀物名字,象徵着一種榮耀。通過此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競爭意識,推動學生課下閲讀。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內容。閲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對學生未來發展有着重要影響。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閲讀教學,着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通過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掌握閲讀方法、培養閲讀意識來提高學生閲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