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神奇的大班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閲讀(2.11W)

教師通過教案,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以便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為了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很有必要認真準備好詳細的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神奇的大班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神奇的大班教案7篇

神奇的大班教案篇1

目標:

1、讓幼兒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紙球、沙包、礦泉水瓶、藥瓶、塑料袋、報紙、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扔東西的遊戲。"(2)遊戲要求:每次選擇一種物品進行嘗試,看誰發現的問題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你剛才扔的是什麼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麼感覺?最後結果是什麼樣的?你發現了什麼問題?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實踐要求:幼兒每次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2)選擇你認為落地速度快的物體(3)你發現什麼東西落得快,什麼東西落得慢?

3、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遊戲,知道物體扔上去以後都會下落。那是因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還發現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

4、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5、延伸活動:觀看人在太空的錄象嘗試改變兩張紙下落的速度活動反思對《神奇的力》教學活動的反思: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力",怎樣讓幼兒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選擇了遊戲活動——扔東西,通過遊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遊戲,並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設計的活動延伸實驗:如何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意欲將正規科學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活動(區域活動)有機結合,通過孩子的積極思考引發孩子再次實踐探索的興趣,從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在實施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多了一份觀察和思考,並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在預設活動中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使用記錄表,但考慮幼兒缺乏基本的經驗而選擇了讓幼兒自己選取實踐中他認為落地速度比較快的物體,可結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報紙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選擇了,所以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快慢的相對性及時的引進教學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也實現了自己教學活動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覺得在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實驗材料考慮還不夠細緻周到,還可以豐富一些材料:如各種糖紙、包裝紙、羽毛、雪花片、手絹、紙杯、吸管、橡皮泥、氣球等

2、在孩子游戲時很多孩子都會第一時間把他的發現告訴我,可是在集體交流中一些幼兒就不是很積極主動,對於這種現象我想有孩子個性的原因,也有我們平時的鍛鍊引導原因。因為集體活動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個人都有説的機會,所以以後我可以嘗試設一個同伴交流的環節,讓他們相互交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流,分組選擇代表進行發言,這樣既鼓勵了幼兒的交流又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3、雖然在活動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導者,相對以往的教學活動我説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實驗、孩子的總結,但在總結的時候我還是出現了急於替代的現象。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學活動,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嘗試,雖然每次實施中都會自問"為什麼就沒有人家上海老師的那份從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實施中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也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目的更加明確,我想觀摩教學活動就是我們一線教師成長的引路人,它能讓我們不斷的成熟,所以我們要珍惜每次成長的機會!

反思

第一、我覺得這種新形式的聽課活動,改變了過去的傳統聽棵模式,老師能帶着期待的情感,積極的思想去聽課。

第二、7節教學展示活動的選材都於生活,體現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實踐性,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再次實踐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學活動設計的精巧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記得剛開始整合課程的時候我們的觀摩活動象拼盤,什麼都有就叫綜合活動,而現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師的教學重點,又能深刻的領悟到學科融合的恰倒好處:肖老師生活與語言的融合,姚老師藝術與健康的融合,王老師科學與語言、數雙擊此處修改或者刪除頁眉頁腳信息學的融合,劉老師科學與語言的融合、雪蓮老師藝術與數學、語言的融合,李老師科學與生活、語言的融合。

第四、教學活動的準備簡單而有實效性。在我們以往的觀摩活動中也曾出現過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次活動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們大家借鑑的。材料並不是越新奇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實效性和操作性。

神奇的大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 探索用小棒撐起橡膠泥小球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的特性。

2. 嘗試製作三腳架,體驗成功的快樂。

3. 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 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

探索用小棒撐起橡膠泥小球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的特性。

難點

嘗試製作三腳架,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棒若干、橡膠泥製作的小球人手一個、毛線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

2.記錄表3.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情境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在圖形王國裏,有一個橡膠泥做的小球,它沒有腿,整天只會滾來滾去。它夢想有一天能夠長出長長的腿,可以站得穩穩的高高的。小朋友們能不能想個辦法它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初次操作,嘗試藉助小棒讓橡膠泥小球站起來。

(1)教師出示小棒和橡膠泥小球,請幼兒想辦法利用小棒讓小球站起來。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交流探索結果,讓幼兒説説用了幾根小棒,是怎麼讓小球站穩的。

2.幼兒再次操作,嘗試用最少的小棒讓小球站穩。

(1)教師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助小球站穩。

(2)幼兒猜測最少要幾根小棒能讓小球站穩,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

(3)幼兒嘗試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教師巡迴指導。

(4)師生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最少需要3根小棒才能讓小球站穩。

3.運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讓小球穩穩的站起來,體驗成功的樂趣。

(1)幼兒進行操作比賽,在規定時間內用三根小棒小球又快又穩的站起來。

(2)討論交流操作的結果和方法。

(3)教師小結,讓幼兒瞭解三腳架穩定性的特點。(用三根小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開擺成一個三角形,三個角不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小球撐起來。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並且還給這種架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4.發現三腳架在生活中的應用

(1)教師提問:生活中見過哪些三腳架?

(2)播放ppt課件,瞭解各種各樣的三腳架在生活中的運用。

5.自主嘗試製作三腳架

(1)師:欣賞完了這麼多有趣的"三腳架",那你們想自己也來做一個"三腳架"嗎?(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小棒、毛線、皮筋等,請幼兒嘗試製作"三腳架"將球撐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三、結束部分展示幼兒自制的三腳架。

四、活動延伸,進一步探索。

除了我們剛剛用到的材料,還可以用什麼材料來製作更牢固的三腳架呢?

神奇的大班教案篇3

預設教育目標:

1、進一步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慾望。

2、發展幼兒的觀察思考、操作實驗、分類歸納的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用電的安全意識,瞭解電與人類的關係。

預設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電的簡單原理,知道電需要電源、電線等。

2、知道電對人類的巨大作用,但用電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3、能積極的參加探索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愛思考,多動腦。

4、提供實驗材料,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5、能合理佈置畫面,獨立設計繪畫內容。

6、能夠比較準確的按音樂的節奏做各種稍複雜的基本動作。

7、認識幾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學習等分實物或圖形。

8、能手腳交替的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家長工作:

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瞭解一些有關電的知識,學習正確使用常見的家用電器。

2、向幼兒介紹一些安全用電方面的知識,教育孩子節約用電、安全用電。

3、請家長協助收集有關電器和安全用電的圖片、vcd影片和書籍。

學習範疇:

1、日常生活:安全用電、瞭解電器、愛護電器。

2、科學:燈為什麼會發亮?電池的用途、電路的三要素、誰能讓電流通過、串聯和並聯電路、有趣的摩擦生電。

3、美術:手工製作:花燈、電器、繪畫:美麗的燈、我喜歡的小動物、線描畫:樹林、

4、音樂:歌曲:值日生、胡説歌、勤快人和懶惰人,小樹葉5、社會:各種各樣的燈、發電廠發電的方法、電的本領大、我家的電器、電是怎樣傳到家裏的,電的本領大、我認識的電器。

6、語言:詩歌:“落葉”、散文欣賞:秋天的雨、談話:最喜歡的燈、“發明大王”—愛迪生。

7、數學:5以內數的組成、學習解答口報加法應用題、看圖學習2的加法、數學智力卡活動。

神奇的大班教案篇4

一、內容分析:

?神奇的水》是《幼兒創新智慧遊戲課程》大班上學期的活動內容。在"神奇的水"的主題活動中,我有一個這樣的大目標:"關心周圍的水,觀察大自然中的水景,瞭解我們的生活與水的關係,體會人人都需要水。"在大目標確定以後,我從幼兒的興趣傾向和經驗出發,關注孩子的"尋常時刻",尋找到了進入該大主題的切入口——"玩水祕密多",我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具體活動的小目標:如:"我來淨化水""樂意動手動腦探究水的特性""樂意做個護水小衞士"。

二、幼兒分析:

大班幼兒開始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喜歡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創造性的探索活動是大班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不斷的嘗試會讓幼兒體驗到成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本次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幼兒在操作、嘗試中創新發現祕密,使幼兒主動創新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三、設計思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因此設計這節課的理念是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知道不節約用水,不保護珍貴的水源,甚至往清水源中投放污水、亂丟垃圾、污染水源,或者破壞河堤和梯田造成江河水土流失,那麼"世界上的最後一點水將是人的眼淚"。幼兒喜歡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的運用自己以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大膽想象進行創新,所以淨化玩水活動就為幼兒創新提供了一個小平台。

以下是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1、謎語導入: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2、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現大膽講述問題。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觀看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變乾淨,先讓幼兒集體討論想辦法,然後初次嘗試操作,再講述、交流、討論自己創新的方法,再次探索創新操作活動。這部分是幼兒操作實驗創新的探究活動,層層遞進,一步一步引導幼兒嘗試想象操作思維開發創新。

7、記錄實驗過程:是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四、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2、通過實踐活動,創新感知污水通過多層毛巾過濾可以變乾淨。培養幼兒觀察、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甚或經驗在操作、講述活動中創造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大膽思維創新的意識。

六、活動準備:

錄象、裝滿髒水的容器、乾淨的空杯、筆、紙、毛巾、紗窗網、紗布、海綿、大個果凍盒。

七、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刀砍沒有縫,槍打沒有洞,斧子劈不開,沒有牙齒也能咬。(謎底是水)。

2、幼兒討論水有什麼用: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發現大膽地講述問題水給我們帶來的用處。(水能洗衣服、澆花、養魚、洗澡、洗臉、水能做湯、煮稀飯……)

3、擴展幼兒知識面:放錄象,有關廢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兒想象思維,創新新的節水方法: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如:洗衣服的水沖廁所、洗菜、水果的水來澆花、關好水龍頭、安裝新型的節水器等。)

5、認識水的重要性:人類、動植物都離不開水,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6、創新操作活動探索:探究實驗水如何會變乾淨,出示一盆很髒的水,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使水變乾淨?

幼兒討論:

(1)我用紗布把髒東西撈出來。

(2)我用海綿把水吸上來就乾淨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乾淨了……試一試,怎樣把水變乾淨。

(1)我把紗網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凍殼把髒水舀起來倒在上面,我發現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裏,但水還是很髒。

(2)我把紗布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進去,瓶子裏的水還是很髒,紗布上也有點髒。

(3)我把海綿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在海綿上,流到瓶子裏的水有點變乾淨了。

(4)我把一條幹淨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髒水倒進去,水變乾淨一點但毛巾變髒了。

説一説,為什麼實驗結果不一樣。

(1)紗窗和紗布的"眼"太大,髒水一下子都漏過去了。

(2)海綿"眼"小,能把水變乾淨一點。

(3)毛巾有許多毛毛,能粘住髒水裏的泥,所以水變得有些乾淨了。

怎樣用毛巾過濾使水變得更乾淨?

(1)我把毛巾疊起來變成兩層,放在瓶子上,把盆裏的髒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乾淨一點了。我又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一條毛巾上,把瓶子裏有點乾淨的水倒進去,流到新瓶子裏的水又幹淨了一些。我再拿一條毛巾疊起來放在第二條毛巾上,把瓶子裏又有點乾淨的水倒進去,再流到新瓶子裏的水又幹淨了一些。最後,我在瓶子上放了5條毛巾,把瓶子裏過濾4遍的水倒進去,流出來的水已經變得非常乾淨、透明瞭。

(2)我把兩條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盆裏的髒水倒進去,發現流下來的.水乾淨一點了。我拿走用過的毛巾,重新放上兩條新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過濾一遍的水倒進去,水又幹淨一些。最後我換了6次毛巾,水變得非常乾淨、透明瞭。

7、提升幼兒對創新活動的興趣:幼兒用記錄的方式來總結自己的發現過程,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八、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用毛巾過濾時不應用手擰,要讓髒水慢慢從毛巾中滴人到乾淨的容器中。

2、空杯子要透明,便於幼兒觀察比較。

3、將髒水慢慢地倒在毛巾上,提醒幼兒倒水的速度要慢,毛巾要把瓶口封嚴,防止髒水直接倒人容器中,影響實驗效果。

4、可將過濾出來的水,反覆倒在毛巾上,進行過濾。

5、為便於操作,可將紗布縫在鐵絲圈上。紗網可用四根木棍固定。

九、活動反思:

優點: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裏探究創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散思維創新想象,操作實驗、創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的惟有而提供了探索材料,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着探索創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新能力。

不足:

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於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神奇的大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 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係。

2 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3 能與同伴合作,較細緻地進行操作活動。

4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鉛畫紙若干(教師多備一些,用廢舊的紙,但要平整)。

2 積木多塊、小組記錄表、粘紙小標記(貼在全班放積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張紙:

第一張:嘗試讓紙站起來。(試過後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積木的)用於猜測:紙摺疊後可擺放積木嗎

第二張:折起來嘗試放積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於分析比較:怎麼樣才能放得多。

第三張:用折兩折的方法把紙摺好。用於猜測:摺疊後可擺放積木的數量。

第四張:備用。

——科學活動的材料準備非常重要,教師既要考慮到幼兒的使用情況,準備充足的材料,同時也要養成節約材料的好習慣,因此,在準備材料時要進行推理和測算。

活動過程

一、設置問題情景,引出“讓紙站起來”的話題

——幼兒坐桌邊,四人為一桌,兩人為一個小組。既讓幼兒都能看到教師的操作枱,也便於後面活動時,幼兒能方便地分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紙,瞭解幼兒生活經驗。

師:這是什麼紙有什麼用

師:你們能不能讓紙站起來呢每個人從桌上拿一張紙,想想辦法,讓紙能自己站起來。

——紙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這個話題兼顧了幼兒的日常經驗,同時又給了孩子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紙”的機會,引出了探索主題。

2 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噢,你讓紙站起來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幾下啊兩下。你呢。數不過來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結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

——教師在指導中有意識地把個別孩子的操作法傳遞給全體幼兒,與此同時,教師的指導語中也透露出鼓勵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哪怕只是折的次數的不同,這也為後面的活動打下了伏筆。

二、再次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幼兒探索

1 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能擺放積木。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 幼兒猜測後,教師拿一塊積木嘗試,全體幼兒發現紙上是可以放積木的。

3 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可擺放積木的數量。

——教師每一個提問之後,都不急於動作,而是留給幼兒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4 鼓勵幼兒嘗試。

師:確實紙上能放積木。紙的哪種變化能讓放的積木又穩又多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塊積木。

——用兩種最常見的實驗材料,讓孩子有機會去發現並驚奇,與其説這是實驗,還不如説更是遊戲。

5 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規則和要求。

師:兩人一組試一試,每組一張表格。讓我們把紙折的樣子畫在這個格中,猜的數量都記在“”號的格子中。兩人商量一下,一個記,一個放,也可以輪流放。

6 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裏,

7 分組嘗試將紙摺疊後可放多少塊積木。

——探索性的科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而記錄正是這種活動的標誌。通過記錄,可以瞭解孩子的原有經驗和真實想法。讓孩子對實驗前後的記錄做個對比。更加有衝擊力。

三、討論,再次進行實驗

1 幼兒搬椅子轉成半圓坐。一起參與討論。

——通過前面的遊戲,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神奇和驚訝,他們現在還不知道。討論後的活動會使他們的實驗更精彩。

2 出示不同幼兒折的紙,引導觀察比較。

師:怎樣才能放更多的積木

——這次的討論對後面的實驗以及實驗會給幼兒帶來的驚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擾,形成討論的氛圍,從而將個體的經驗轉化為集體的經驗,讓孩子獲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紙折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教師的小結語也是經過提煉的,不僅僅是大家的發現,更是對下一步實驗的規則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實驗更具科學性。

3 設置挑戰,再次嘗試。

師:剛才,我們在紙上放得最多的是14塊積木,現在大家換張紙重新折,再試一次,比一比哪組小朋友放得最多。

4 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第二次記錄的要求。

師:兩人一組一張表格。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驗。

——提出記錄的要求,培養記錄的習慣,對實驗很重要。

四、交流

1 細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對結果進行記錄。

師:把紙的折法記下來,把放積木的結果也記下來。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總是希望自己的猜測是對的,一旦發現自己的猜測出錯,往往不願意面對,因此在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

2 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發現。

師:你和好朋友在實驗的時候用了什麼方法放了幾塊積木説給我們聽聽。

——在活動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內容是值得記錄下來的。

活動反思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去發現。在這個活動中。我選擇了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材料“紙”和“積木”給孩子進行操作實驗,把有關力的科學轉化為孩子可親自操作的遊戲,依託幼兒熟悉的、直觀的材料。讓孩子在富有挑戰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讓人驚訝的科學現象,努力讓孩子從探究遊戲中感受快樂,獲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驚訝。

思考: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神奇,產生探究慾望和興趣,不斷體會神奇,增加新經驗。

策略:選擇孩子最常用的學習用品紙張和遊戲用品積木進行操作實驗,而結果是讓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張薄薄的紙,經過自己的變形居然能放上那麼多的積木。

2 感受親歷,

思考:鼓勵孩子親歷實驗的過程,感受物體變化帶來的心理體驗。

策略:活動不是一種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過程,而是以遊戲的形式,讓孩子親歷探險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感覺。

3 感受興趣。

思考:對孩子來説感受科學的趣味,比“懂得科學”更重要,讓孩子體會實驗是有趣的,像遊戲一樣,從而感到科學的趣味,

策略:觀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實驗結果,激發了孩子的競爭意識,為了超過同伴而產生繼續實驗的興趣。

二、提煉

1 提煉經驗。

思考:紙張的變化與力的關係,這方面的經驗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狀態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讓孩子從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經驗,過渡到與同伴交流經驗,逐漸到進行有_定要求的實驗。在操作中逐漸積累經驗,從而發現實驗結果的神奇。

2 提煉習慣,

思考:成功來源於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幼兒入國小後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策略:將活動設計成具有挑戰的遊戲,通過遊戲規則的要求。提出科學實驗中的習慣要求,為大班孩子的繼續成長打下基礎。

神奇的大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讀懂故事情節,瞭解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培養幼兒愛護植物,照顧植物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主題在歡快的歌曲《春天》中,教師帶幼兒跟着音樂表演、翩翩起舞。

老師: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是個很有生機的季節,小草綠了,種子發芽了。

二:觀察封面,感受花朵成熟的美麗。

1、圖上有朵什麼樣的花?

2、小種子藏在哪裏呢?秋風一吹,種子們離開了媽媽,他們要飛到哪裏去呢?它們到那裏去做什麼呢?下面我們跟着故事中的小種子展開一段風中之旅。

3、讓幼兒自己尋找,辨認那粒最小的小種子在哪裏。

4、一粒種子停在高高的冰山上,種子不能生長(原來種子在冬天裏和小動物一樣在睡覺,因為天氣太冷了,如果太冷了,春天天氣變暖了,下雨了,種子就開始發芽了。)

5、一粒種子掉到海里,淹沒了(種子發芽是需要空氣的,水太多了種子不能呼吸,會被淹死的。就像小朋友吃飯一樣,吃飽了就可以了,如果吃撐了,肚子就會很難受)一粒種子飄落到沙漠裏,大沙漠又熱又幹,種子不能生長。

6、種子們在飛行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小鳥吃掉了一粒種子,老鼠吃掉了一粒種子,我們的小種沒有被吃掉。

7、除了這些困難,種子們還可能遇到哪些危險?(。。。。。。。。)

三:種子們是如何長成植物的?(生根、發芽、長葉、開花)觀看視頻《種子的生長過程》直觀瞭解種子發芽過程。

小結:原來種子要發芽要長大是多麼不容易呀,它不但需要水,需要土壤和空氣,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呵護。

四:猜猜剩下的這些種子能順利長大嗎?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又遇到哪些不幸的事?

孩子的踐踏植物,男孩的採摘花朵。

小種子長成的植物開出了巨型花,好看的花!

小結:好聽的故事聽完了,你覺得這是一顆怎樣的小種子呢?(勇敢、堅強、幸運。。。。)不管它是什麼樣的,但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愛護每一個小生命。

五:活動延伸,嘗試播種體會主人翁的責任感,一起種種子。(音樂《春雨沙沙》)小朋友們都明白了種子怎樣才能發芽,你們想不想親手種下種子?現在是春天,種子也飛到我們中一班了我們把它種在花盆裏,希望它平安幸福的長大!讓我們一起期待小種子發芽長大!

師幼一起來到自然角沒人嘗試親手種一粒種子,體驗播種的樂趣。在老師幫助下幼兒為自己種下的種子貼上標籤,插上記錄表,以方便平常的照料、觀察、記錄。

神奇的大班教案篇7

一、設計意圖:

一天,許真小朋友帶了一隻玩具機器貓來幼兒園,小朋友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哇,是機器貓啊,它的大口袋裏有好多寶貝呢!”“如果是真的機器貓就好了,我讓它幫我變一個奧特曼。”“我想讓它幫我變好多冰淇淋。”孩子們興致勃勃的議論着,看到他們交流得這麼開心、熱烈,我想:何不順應孩子的興趣,創設一個真實和豐富的語言應用情境,既能滿足滿足他們的表達需要,又能促進其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於是,我設計了語言活動――《神奇的泡泡》。

二、設計理念:

1、活動內容的選擇――依據幼兒的興趣愛好

“所有的智力活動都依賴於興趣”依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活動內容,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幼兒都特別喜歡看科幻動畫片《機器貓》,喜歡機器貓――小叮噹這個角色,嚮往機器貓有着能實現願望的神奇萬能的寶貝。整個活動以機器貓的“神奇的泡泡”貫穿,幼兒的思維始終被其牽引,注意力得到長久的維持。

2.活動環節的設計――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

中班的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仍然占主導地位。教師藉助鮮活、形象的教具,為幼兒創設了“想説”的環境。可愛的機器貓大布偶對幼兒很有吸引力,連平時不太喜歡和同伴交談的幼兒都喜歡對機器貓説説自己的想法。形象逼真,色彩鮮豔的實物貼絨圖片,從良好的視覺效果上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慾望。活動環節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入手,逐層拓展,“看看、説説――猜猜、説説――想想、説説――畫畫、説説”使幼兒的思維從具體形象上升到抽象理性,教學過程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整合多種活動形式――滿足幼兒表達慾望

在語言活動中,綜合的教育手段能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綱要》)因而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拓展幼兒的經驗,提供語言發展的條件”。本活動實現了語言和藝術領域的整合。繪畫是一種形象語言,它既表徵圖象又表徵語義,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幼兒自由想象後,教師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想象的內容,使幼兒的思維空間更加開闊。最後集體創編歌表演,既讓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發揮,又讓幼兒的自我表現慾望得到進一步滿足。活潑動感的音樂把幼兒的情緒再次推向高潮,活動在高潮中自然結束。

4.提供寬鬆自由的語言環境――注重師幼互動

?綱要》要求: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流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他人交談,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安全,愉快,寬鬆的語言環境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在幼兒看看,猜猜,想想,畫畫,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時,教師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大膽,自由的和同伴,和老師,和“機器貓”進行交流,為幼兒提供了較多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教師帶着“機器貓”走近幼兒身邊,傾聽他們的談話,蹲下來和他們交談,讓幼兒感動親切,平等,信賴,同時,教師還注意積極地評價幼兒的語言,保護好幼兒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活動目的:

1.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樂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想象的事物,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活動準備:

“機器貓”大布偶一隻;《機器貓》音樂磁帶一盤“機器貓吹泡泡”背景圖兩幅;貼絨教具兩套;每組一張大圖畫紙(紙上畫有五光十色的泡泡若干);每組水彩筆、蠟筆若干。

五、內容與指導:

一“機器貓”布偶引入,激發興趣

我們的好朋友“機器貓”來了,它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寶貝,它能變成我們想要的許多東西。

(評析:可愛的機器貓大布偶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視線,加上教師神祕的口吻,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註定性和積極性。)

二看看,説説

1.出示貼絨教具一(立體實物圖片):機器貓吹出的第一串泡泡變出了什麼?(皮球、小熊貓、鞋子、鮮花、芭比娃娃、鬧鐘、搖搖車、漢堡包)

2.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答)

(評析:色彩繽紛的機器貓吹泡泡背景和形象直觀的貼絨圖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覺感觀,使幼兒產生了表達的需求,急於表達,樂於交流。)

三.猜猜,説説

1.出示貼絨教具二(正面為各種顏色的“泡泡”,反面為立體實物圖片):機器貓吹出了第二串泡泡大家來猜猜,這些泡泡會變出什麼?(幼兒自由猜測,師鼓勵幼兒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請個別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師揭示圖片驗證幼兒的猜測。(或者由幼兒自己揭示圖片進行驗證)

3.師生共同小結:泡泡可真神奇,能變出吃的,玩的,用的,生活中有的和生活中沒有的各種東西。

(評析:幼兒很喜歡“猜一猜”的遊戲形式,在一次次的揭示圖片驗證自己的想法時,當驗證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符時,幼兒顯得得意而滿足,當驗證結果出乎意料時,幼兒也感受到另一份驚喜。此時,幼兒的參與表達的慾望更加強烈,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活動氣氛十分熱烈。同時,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整理散亂的經驗,澄清內在關係,使之上升到較為抽象的理性認識高度,為下一個環節的想象和表達拓寬了思維,使接下來的想象有了方向又有廣闊的空間。)

四.想想,説説

1.機器貓吹出的第三串泡泡能變出小朋友喜歡的東西,你希望它給你帶來什麼?你想用它來做什麼?(幼兒分組交流,師帶着“機器貓”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和老師,或者機器貓。)

2.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的願望(師鼓勵幼兒説出與眾不同的想法)

(評析:教師為幼兒創設了開放的思維空間,孩子們不僅能依據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進行表述,而且大膽展開想象,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無奇不有。教師對他們的想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表達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則不予過分的強調,關鍵在於重視孩子參與的過程。)

五.畫畫,説説

1.幼兒自由想象,分組作畫(同組幼兒在“神奇的泡泡”的背景圖上共同作畫,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積極參與,富有個性地作畫)

2.幼兒自由參觀,相互交流畫面內容(師和“機器貓”一起,和幼兒共同參觀,交流)

(評析: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具體表現想象的內容,重在讓幼兒進行創造想象,發展想象力。孩子們有的畫動物,有的畫卡通人物,有的畫生活用品,有的畫交通工具,可見孩子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分組作畫後的自由參觀、交流,不僅給幼兒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機會,由創造了表現語言才能的機會。)

六.集體創編歌曲《機器貓》,歌表演結束活動

1.大家都很喜歡《機器貓》的歌,我們把想要實現的願望編進歌詞,和機器貓一起表演吧。

(選用《機器貓》的音樂旋律,引導幼兒把自己的願望編進歌詞)

我有一個好朋友,

它呀就是小叮噹

它能讓我實現所有所有的願望

我要一個大蛋糕(一隻小花貓)

它就帶來大蛋糕(小花貓)

有了這個朋友多呀多麼地快樂

2.師生一起隨音樂邊唱邊表演,愉快結束活動。

中,師生共同表演,有助於調節活動氣氛,動靜交替。不僅使活動更加完整連貫,而且滿足了幼兒愛表現的願望。活動雖然結束,但幼兒的身心仍然沉浸在自由和快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