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工作經歷>

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四篇

工作經歷 閲讀(5.38K)

  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四篇

“為孩子做事永遠不累。”一句簡單的話語,卻飽含了無私之情。願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成為“如春夜無人知曉的細雨,如黃昏穿過林間的晚風。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相關的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範本資料,歡迎你的參閲。

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四篇

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一

冰心用優美的詩句,對母親角色給予了真誠的讚美與謳歌。而“好媽媽”黃惠鸝,則是在18年、430多月、6500多天的時間裏,用一點一滴的關懷、一點一滴的真情、一步一個腳印的行動,詮釋着一名母親的辛酸與喜悦、牽掛與付出、心血與汗水。從她身上涓涓流淌出來的母愛,又豈是一些詩句所能比擬與讚美得了的?生活如詩,但往往卻比詩更深刻。母愛如詩,但現實中的母愛,往往卻比詩歌中的母愛多了許多動人的細節。

母愛是責任的代名詞。這是黃惠鸝心無旁騖地堅守18年,陪伴、引領女兒成長,給我們的第一個美好印象。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曾説:“愛孩子,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一樁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是的,只會愛孩子的母愛是最普通的母愛,真正的母愛不僅出於感情本能,更應出於一種責任,像黃惠鸝那樣對腦癱女兒不拋棄、不放棄,想盡千方百計,執着地讓女兒與正常孩子沒有兩樣,甚至比正常孩子還優秀,實屬難能可貴。

母愛是堅強的催化劑。黃惠鸝的女兒無疑是堅強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康復訓練,學習、生活與鍛鍊身體,都要克服諸多其他孩子沒有的困難。她所表現出來的堅強,皆緣於母愛的悉心催化。世界衞生組織給人的.健康下了一個清晰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雖然黃惠鸝的女兒身體是殘缺的,但她堅強的心靈卻是健康的。一個人身體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堅強起來的動力。

母愛是奮進的驅動器。家有身體殘缺的孩子,有的父母悲觀失望,甘於沉淪,孩子也就痛苦與不幸一生;有人的父母則樂觀進取,用家人的親情激勵,驅使孩子奮進,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則不會輸掉整個人生。黃惠鸝無疑是後者。她身上煥發出來的母愛,是女兒迷航時的燈塔,是女兒乾涸時的細雨,是女兒寒冷時的陽光……總之,她身上的那種親情力量,讓女兒萌芽了美麗的夢想,堅守了前進的航向,創造了屬於她們的“愛的奇蹟”。

黃惠鸝説:“為孩子做事永遠不累。”一句簡單的話語,卻飽含了無私之情。願天下所有父母,都能成為“如春夜無人知曉的細雨,如黃昏穿過林間的晚風,如清晨的每縷陽光”,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邊,無論孩子健康還是殘疾,無論孩子聰明還是愚笨,無論孩子漂亮還是醜陋。當父母們真心付出了,一定會從孩子那裏收穫到冬天金黃、豐收的喜悦。

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二

作為一名老教師,已經從事近二十多年教育工作的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做教師就要做關愛學生,不懂得關愛學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聖殿。那麼,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關愛學生呢?

愛學生就要關心、瞭解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説:“儘可能深入瞭解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

1、這是教師的首條金科玉律。”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瞭解,心中不明,就不能從思想、學習、生活上全面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學生。教師只有全面瞭解學生的思想表現、家庭環境、社會交際等情況,才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教育經驗:嚴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學生。他在辦兒童教養院時,對兒童的要求十分嚴格,又尊重每一個兒童的自尊心。他從不提學生犯錯誤的歷史,甚至在一定場合把8歲的學生稱為同志,其用意是激發學生做人的自尊心。我們常説要堅持正面教育,什麼是正面教育呢?就是在教育教學中,始終貫穿積極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對後進的學生更應如此。後進生感到最困難,最沒有信心的是學習,而學習的好壞是關係到學生自尊心和培養成為人才的重要問題。

3、愛學生就要信任學生,相信他們的進步。作為教師應信任學生,如果教師不相信學生的進步就失去教育的意義了。兒童的可塑性很強,經過正確的教育都能成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過錯,只要引導得法,也能改正錯誤與“昨天告別”。一個教師愛優秀學生容易,愛後進生則比較困難,因為他們有許多缺點,而缺點是不可愛的。他們的自覺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質尚在發展形成中,應善於通過細緻觀察發現他們的優點,然後再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慢慢改正缺點。教師應用父母兄長般的關愛去撫慰他們的心靈,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或導之以引,激發他們向上的熱情。

4、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是愛,寬是害。有些優生認為自己學習優秀,往往在紀律上不嚴格要求自己。老師也認為這個學生學習不錯,於是姑息、放任這個學生,對他的一些“毛病”也從不過問,認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這個優生變得高傲自大,目無師長,無視學校紀律,學習雖好道德品質惡劣,也逐漸讓老師反感,因此熱愛不等於溺愛、驕慣、姑息、放任。當然,執教要嚴,並不是説可以簡單粗暴,而要嚴而得當,嚴而有效。

5、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教師的社會角色本身,決定了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很高,他們看重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作為一名教師既要愛優生,也要愛差生,更要愛那些急需關懷教育的學生。對聰明勤奮的傾注滿腔熱情,對遲鈍、調皮的耐心培育,以深沉的關愛來醫治他們心靈上的創傷,用愛的甘露來滌盪精神污染,把後進生一個個變為品學兼優的學生,把家長認為不可能教育的“低能兒”培養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關愛學生就是關愛未來。對學生赤誠的關愛,是人民教師起碼的品質,讓我們做一名關愛學生的教師。

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三

這是個很土的題目,所以註定點開的朋友不會很多。但又如何呢,收穫也好,反思也罷,本來就是寫給自己看的,別人當然不會感興趣。我感覺自己總是在做一些傻傻的事情,趙老師也一樣。

為什麼這麼説呢?趙老師今年69歲高齡,給我們做講座卻是一口氣連講兩三個小時。他的同齡人大都都已開始享福,而他卻全國各地到處奔波。在常人眼裏,這就是傻。

然而這種“傻”,卻深深地感染了我。他老人家能連着講三四天,難道我就只是聽都不能堅持去麼?他老人家這麼大年紀,還保持着對教學的熱情,難道我這麼年紀輕輕,就要變得老氣橫秋,庸碌一生麼?

這就是名師的力量,榜樣的力量。他的言行,時時刻刻能對別人產生警醒的作用。

當然,除了個人的人格魅力,教學上也有很大的收穫。

首先,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語文課到底該怎麼上。這次採用的同課異構,上課的是新會的名師,與趙老師這位全國特級教師的教學比較而言,差別太大。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一目瞭然。總結下來,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少,一兩個足矣。所謂一課一得是也。這個問題經常説,自己也知道。但往往落實在自己的課堂,總不是很如意。我很明白年輕老師的心態,總怕學生不知道,總想給學生多塞點東西。結果自己也焦慮,學生也難受。這幾天講課的老師也犯了這個毛病,如周老師講《邊城》,教學目標是:掌握文章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欣賞文章“自然美、風俗美、人情美”的特點、探究作品主題;品味文章語言,學習、探究文章的寫法。雖然是三點,實際要做的事情卻有6個。所以註定教學會浮於表面,沒點都只能淺嘗輒止。而趙老師呢?只把第二點作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因為文章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人物形象可以在人情美的地方體現,沒必要再去專門探究。語言的品味一般設計在第二課時,沒有一上來就品味語言的。寫法的探究也是一樣。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也是如此,教學目標就是兩個:一是學習邊讀邊思邊注的精讀方法,二是體會百草園的樂趣。目標設計的少,教師才能帶領學生從容不迫的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一堂課的問題要適中,不要太多。這個問題其實跟教學目標的多少有一定關係。目標多,問題自然就多。目標少些,提問也會少些。趙老師講課的特色就是目標少,問題少,把一個點吃透。還是《邊城》,整堂課就一個問題:邊城是個怎樣的地方?學生可能回答有人情味的地方,不受戰爭侵擾、安樂的地方,景物優美的地方等等。回答人情味,就把人情味講透,跟現在作比較;回答安樂,就把背景一點出。最後總結,揭示主題。學生印象會尤其深刻。

第三,語文課一定要落實文本的精讀。現在中國學生大部分進行的都是淺閲讀。課堂上都是如此。但沒有精讀,就沒有走進文本,沒有走進文本,就無法跟作品發生共鳴。趙老師三堂公開課,都在這一方面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教《邊城》時,不惜花一整堂課進行朗讀;教《煙雨淹城》時,教師從頭到尾給學生朗讀,邊朗讀邊分析;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為了讓學會邊讀邊思邊注的精讀方法,體會百草園的樂趣,百草園部分每個自然段都進行了朗讀,並進行分析。只有走進文本,才能讓學生的閲讀走向深入。

第四,語文課不要侷限於一篇課文,一定得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向課外遷移。趙老師幾乎每堂課都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思考,不讓學生死讀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從讀到寫的遷移,《邊城》就是從這一篇文章到那一篇文章的遷移,甚至聯繫十九大進行遷移。《煙雨淹城》教授的不僅是如何答題,更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找回信心。《龜雖壽》就是從名句到生活清華大學藝術團表演的遷移等等。只有語文老師先在這一方面花功夫,學生才不至於成為書呆子,才能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微文的寫作,作文感悟課,三精牌評價等等,都可以直接在自己的課堂上操作。

但願自己一直保持着這樣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教師個人事蹟心得感悟四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經過這一段的學習,給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國的基礎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歷史性深刻變革,是一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歷史性深刻變革。面對當今中國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作為一名現代教師該何去何從,應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價值?

通過繼續教育學習讓我更加明白:一個現代教師如果僅僅是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到教會做人、教會求知、教會辦事、教會健體、教會審美、教會創造,要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知、情、意、行和諧統一,而要達此種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須從改變教育者開始。一個現代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完善自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教師。而這其中最關鍵的我認為有兩點: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二是自己廣博的學識。那麼怎樣樹立新時期的師者形象,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不斷虛心學習、調整、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腦和網絡的普及,為我們每一個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同時也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深地感到“教學相長”這個詞語的內在含義。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再是我們教師知識網絡的一個子集。現代師生的知識結構呈現出一種全新的交集狀態。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保持一顆永遠年輕奮進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

二、轉變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學生一定能成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應立足於學生的成長。

三、完善教學能力,明確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技術,更是藝術。

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行為,教育行為是在教師自我臨近下的一種有選擇的技術,是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有關教學的經驗,知識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們只有善於設計教學,善於研究教材,選擇合理的教法,學法,靈活地運用講解、提問、練習、複習、談話,編制試卷等技術,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表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技術,而且這種教學技術與行為的發展組合,便會產生一種寓於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甚至學術能達到準確、鮮明、生動的境界。使學生不僅生動的理解了學習內容,而且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走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與追求。我希望我們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滿理想、充滿激情,必將帶來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