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場>工作計劃>

民政局部門工作計劃範文模板3篇

工作計劃 閲讀(2.16W)

  民政局要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旗幟,着眼民政工作新要求、新部署、新定位,朝着“改善民生有擔當、優化服務有温度、履職盡責有情懷”不斷努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政局部門工作計劃範文模板3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民政局部門工作計劃範文模板3篇

民政局部門工作計劃範文一

  20__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全面推進縣“同城發展、綠色趕超”發展戰略的一年,結合我縣縣情,建議明年我縣的民政工作貫穿民生保障、社會管理、社會事務“三條主線”,走“一二三四”工作徑路。具體如下:

  一是突出一個重點:民政項目工程建設是明年工作的重點,主要完成革命烈士陵園、黃埠敬老院等農村敬老院、縣綜合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四季春森林銀齡公館等重點項目建設任務。以項目建設促進民政工作上台階,以項目建設提升民政工作上水平。

  二是推進兩項建設:努力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和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建設好一到兩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示範性綜合社區服務機構,謀劃啟動農村老年人頤養之家和幸福院建設項目。

  三是強化三重保障:主要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體系,織就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的安。

  四是創新四項工作。民政部門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明年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1、創新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一要全面落實城鄉低保動態管理,爭創全省社會救助先進縣。二要努力向上爭取城鄉低保擴面,力爭達到5%以上的低保保障面。三要進一步推進防災減災和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牢固樹立“防大災、抗大災、救大災”的思想,紮紮實實地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災害監測,搞好救災物資貯備,建立災害預警制度,做好災害隱患調查,堅持災情值班制度,特別是堅持重大災情24小時值班制度。

  2、創新基層羣眾自治組織建設

  一要指導好新一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以此為機遇,把能人、強人和羣眾信任的人選進村(居)委會班子,配齊配強基層羣眾自治組織領導班子。二要指導幫助村(居)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充分有效地發揮基層羣眾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功能。三要保護羣眾民主權利,深入推進基層羣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活動。四要繼續推進和諧村(居)建設,不斷提升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

  3、創新社會組織管理

  我縣現有各類社會組織近百家,在社會各個領域和階層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一要通過加強登記管理、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齊全、作用明顯的社會組織體系和制度健全、管理規範、職責明確的社會組織發展機制。二要以加強制度建設為重點,完善法人內部治理結構,落實有關優惠措施,營造社會組織發展的良好制度環境。三要大力培育扶持社會組織的發展,積極幫助解決社會組織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維護其合法權益,通過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發揮其承擔社會事務、參與社會管理的功能。

  4、創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我縣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剛剛起步,社會工作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大多缺乏社會工作應具備的崗位知識和專業技能,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均難以滿足社會工作發展的需求。一要把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擺上議事日程,精心編制好發展規劃,完善好各項政策,加快制度建設,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優良的制度環境。二要構建社會工作服務平台,以政府購買服務、税收減免、政策支持等制度激勵機制,引導成立公辦與民辦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有計劃、分步驟地在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城鄉社區和社會組織中重點設置專業社會工作崗位,吸納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三要加強教育培訓,通過多途徑教育培訓,提高社會工作者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能力,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滯後、數量不足、推進較難等突出問題。

民政局部門工作計劃範文二

  2019年,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和市民政局工作要求,以牢固樹立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最底線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會服務、最基礎的社會治理和專項行政管理職責,推進沁源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新的貢獻。

  一、工作目標(一)

  主要指標任務完成根據__省民政廳、__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__省財政廳聯合行文晉民發〔2013〕61號文件要求,為切實解決好農村空巢、高齡老人的實際生活困難,結合我縣實際,經考察2019年在我縣範圍內建立8所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分別為靈空山鎮上興居村、下興居村、好村、王陶鄉王頭村、韓洪鄉杭村、赤石橋鄉莊兒上村、聰子峪鄉小聰峪村、王陶鄉鶴溪泉村。目前已全部建成並投入運行,建設補助金已下發。同時開展了對已建成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從制度完善情況、運行情況、服務效果、檔案情況、各活動室運行情況等5個方面進行考核,按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5個標準發放運行資金。

  (二)改革創新試點工作

  1、事務性工作

  為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解決當前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薄弱的突出問題,真正做到“放管服”改革,依據上級聯合下發的《關於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的實施細則》(長民發〔2018〕62號)有關要求,我局逐步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建設。出台《沁源縣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實施方案》,由第三方進行實際招聘事宜,為縣民政局、鄉鎮民政服務中心增設社會救助協理員崗位26個。目前社會救助協理員已通過招聘培訓上崗。

  2、服務型工作

  (1)發展“1+6”康養養老產業。為補齊養老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經多次調查研究,結合我縣現有敬老院的基礎設施、特困人員區域分佈和綠色生態康養資源的實際,打造以養扶養全域旅遊康養的“1+6”養老模式,即在郭道新建沁源縣郭道康養養護院,加掛沁源縣郭道中心敬老院,即在沁源縣郭道鎮郭道村選址,建設佔地面積約為24畝的郭道康養養護中心院(加掛沁源縣中心敬老院牌子),建成後可解決周邊鄉鎮的社會養老和特困人員供養問題。建項目內容為:總建築面積約為15000多平方米,設置牀位數310個,總投資約6700萬元。建設內容為:養老用房、附屬管理用房、室外活動場地、健康服務中心、衣物晾曬場等。建成後實行縣民政局直接管理體制,採取公建民營運行模式。

  (2)紮實開展敬老院提質升級工程。以沁河鎮、交口鄉、王陶鄉作為創新試點改造成區域性養老中心敬老院,完成入住不足10人的官灘鄉敬老院和景鳳鄉敬老院的整合工作,敬老院法人登記工作正在推進中。

  (三)重點工作情況

  1、聚焦兜底脱貧和低保整治,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1)城鄉低保。2019年城鎮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664元,農村低保標準為每人每年4606元。2019年9月修訂完善低保實施細則,經請示縣政府,制定出台了新的《沁源縣最低生活保障審批實施細則》,對產業脱貧的精準扶貧對象給予9個月低保漸退;對建檔立卡對象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進行重點排查,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對建檔立卡對象中的重病重殘對象(直接排除對象除外),可以單人單户納入低保;對持二代殘疾證一、二級重度殘疾人、重病人員、子女未成年或正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單親家庭、家庭中60週歲以上老年人、家庭中正在就讀大學(大專)、高中(中專、職高、技校)的學生(含由國中、高中直接考入各類成人教育學校的學生)實行分類施保,在原有低保待遇的基礎上,提高低保標準的10%保障金。增加後的保障金不得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順利完成了2019年城鄉低保大複核工作,當前,我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3121户,5307人,發放低保金2182.49萬元,其中精準扶貧對象751户1361人,佔低保對象的25.6%。城鎮低保對象379户,773人,發放低保金468.59萬元。

  (2)臨時救助。經請示縣政府,制定出台了新的《沁源縣臨時救助工作審批實施細則》形成市、縣、鄉三級救助網絡,建立鄉級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鄉級救助封頂額提高至3000元,將困難對象因病、因學的剛性支出(含個人住院新農合不予補償部分),在審批臨時救助金額時作為核算依據;截止目前2019年縣、鄉兩級共計救助1986人次,救助金額298.38萬元。其中救助精準扶貧對象155人,救助金額21.11萬元。

  (3)城鄉特困供養。調整全縣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開展城鄉特困供養對象大複核,並協同醫療集團對特困對象自理能力進行了評估鑑定。出台了《沁源縣特困對象複核實施方案》細化了複核程序,資金髮放等內容。目前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對象1478人,建檔立卡對象1253人,其中集中供養對象250人,分散供養對象1228人。累計發放救助金1258.63萬元。城市特困對象6人,發放救助金6萬元。

  (4)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結合漠視侵害羣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制定出台了《關於開展社會救助專項治理的通知》組織召開縣、鄉兩級社會救助工作專項排查部署會議,要求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全面排查,尤其對重病重殘、建檔立卡對象中的老年、未成年人、進行全面摸排,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優化低保審批程序,強化鄉鎮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實行近親屬備案制度,堅決杜絕“關係保、人情保”。

  (5)開通民政社會救助“110”。為降低困難羣眾救助成本,方便困難羣眾求助,2019年8月我局在全縣低保中心及各鄉鎮民政服務中心開通了社會救助“110”熱線電話,有關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對象救助、臨時救助、低收入家庭認定、特殊困難羣體救助等方面的諮詢、投訴、舉報都可撥打熱線電話,方便羣眾求助,同時進一步優化救助程序,向服務型救助轉變,減少羣眾的救助成本,儘量讓羣眾一次辦結,提高救助效能。

  2、聚焦養老機構規範建設,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

  根據省市文件《關於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要求,對照影響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安全管理等五個方面,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大整治,各養老機構更新填報系統並上報,切實推進了養老院服務質量的大轉變,沁河、交口、王和、靈空山敬老院進行了消防改造,養老院服務質量22類、115項指標合格率達到90%以上,設施改造和設備添置類指標合格率大幅提升,安全隱患進一步消除,全縣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內部管理制度全面建立;養老機構管理與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全面提升,老年人養老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增強。

  3、聚焦基層政權建設和社會組織規範管理,進一步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1)加強社會組織規範管理。一是按期完成社會組織2018年度年檢工作。二是在社會組織登記成立中同步開展黨建工作,對不具備組建黨組織的社會組織,通過派駐黨建指導員的方式,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三是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如籃球協會、藍天救援隊、書法協會、慈善會等,在我縣的體育事業、文化事業、慈善事業中發揮積極作用。

  (2)紮實開展基層政權與社區建設工作。一是指導聰子峪鄉、王陶鄉、郭道鎮、交口鄉完成水峪村、才子坪村、八眼泉村、葫蘆溝村、郭道村、自強村按照法定程序補選村委會主任,併為新當選的村委主任換髮了村民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進一步健全了村委會班子,夯實了基層羣眾自治基礎。二是積極推動王陶鄉行政區劃調整工作,11月12日經省政府會議審核通過,目前正在等待省政府正式批文。三是在組織部12月份組織的2019年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集中培訓中,民政局局長衞文麗同志就“加強黨建引領、開展村民自治”進行了關於農村如何開展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自治、體制建設方面的專題授課。四是縣民政局推薦沁河鎮麻巷村申報省級鄉村治理服務示範社區,近期已被省農業農村廳、民政廳聯合推薦申報全國1000個鄉村治理示範村,目前,正在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進行公示。五是為推進移風易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我縣實際,縣民政局牽頭,聯合組織部、文明辦、政法委、農業農村局、司法局、婦聯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修訂完善工作的實施方案》(沁民字〔2019〕148號),推動健全黨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機制。

  4、聚焦社會服務提升,進一步規範社會事務管理工作

  (1)全面提升兒童福利水平。落實留守兒童保護機制強化留守兒童信息系統管理,我縣各鄉鎮、社區摸底排查錄入系統的154名困境兒童和39名18歲以下孤兒開展“關愛睏境兒童 民政在行動”系列活動,對不在學的困境兒童及孤兒救助資金200元;對國小及以下的困境兒童及孤兒救助資金300元;對國中及以上的困境兒童及孤兒救助資金500元;經過摸底排查,我縣目前共42名社會散居孤兒,無民辦機構。今年為全縣孤兒發放孤兒保障金共541000元。2019年共有5名孤兒符合申請孤兒助學工程條件,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學年1萬元。

  (2)推進殘疾人福利工作。強化“兩項補貼”的動態管理,做到應補盡補和應退盡退。依據市、縣相關文件精神,全年四個季度共有困難殘疾人4412人次,目前共發放生活補貼661650元;共有重度殘疾人8532人次,目前共發放護理補貼1279800元。

  (3)強化收養和救助管理服務。一是嚴格按照《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子女收養登記管理辦法》辦理收養登記,上半年無人登記。二是按照《城市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紮實做好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7人,接回返鄉人7人,安葬無名屍體1名。

  (4)嚴格做好殯葬管理工作。制定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積極開展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問題專項摸排活動,組織開展自查,摸底,整治工作,開展了相應的督導檢查工作。

  (5)依法開展婚姻登記工作。始終堅持文明服務、微笑服務和人性化服務。截止目前共辦理婚姻登記1502對。其中結婚登記921對、離婚登記252對、補領登記329對,登記合格率達100%。在做好婚姻登記的同時,認真做到檔案入櫃,無一遺漏和丟失情況;嚴格按照檔案局的要求對1986年以來的所有婚姻檔案進行重新整理,確保婚姻登記檔案完整安全移交;積極完成了1994年至2010年的婚姻登記信息補錄工作,共補錄結婚登記10216對,離婚登記364對;積極配合縣婦幼院,為新人提供《沁源縣免費婚前醫學保健通知單》,接受免費的婚前醫學指導、婚前醫學諮詢及婚前醫學檢查。

  二、存在主要困難和問題

  民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與人民羣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實際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業務發展不平衡,社會救助工作受到省、市民政部門肯定與表揚,但有些工作受到客觀因素制約導致進展相對緩慢。

  三、20__年工作計劃

  20__年民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旗幟,着眼民政工作新要求、新部署、新定位,朝着“改善民生有擔當、優化服務有温度、履職盡責有情懷”不斷努力,以“突出救助、養老兩大重點,狠抓社事、基政兩大熱點,深化黨建、改革兩大亮點”為工作主線,大膽創新、奮勇前進,奮力開創民政工作新局面,展現民政部門新形象。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逐步開展核對中心業務,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對象、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對象及其他社會救助對象進行系統錄入,對申請對象名下的家庭財產、社會保險等情況進行,提高救助精準性。

  2、安排部署城鄉低保和城鄉特困大複核,持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進一步規範低保評審程序,堅決杜絕人情保、關係保、打造陽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保障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提高羣眾幸福指數。

  3、有效利用社會救助“110”,暢通救助渠道,進一步宣傳政策,建立台賬。

  4、推行臨時救助績效制,鼓勵鄉鎮積極開展救急難救助,對臨時救助工作開展科學,救助及時的鄉鎮加大資金撥款力度,要求建立主動發現機制,持續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救助方式,更好的為困難羣眾謀福利。

  5、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脱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總體要求,紮實做好下一步的兜底保障工作,確保應保盡保,瞄準深度貧困和重點對象強化規範管理,切實把政策落到實處,發揚誰會救助人敢打硬仗、勇挑重擔的優良作風,為建設綠色沁源、康養沁源、美麗沁源、幸福沁源、文化沁源做出更大的貢獻。

  6、積極推進敬老院提質升級工程,改善服務質量,繼續關閉不合格敬老院;推進郭道中心敬老院和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進度;探索並推進敬老院法人登記工作模式,加快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7、紮實穩妥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工作,及時下撥補貼資金;依託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系統創新多種形式加強對兒童羣體的關愛;及時更新孤兒信息系統,嚴格按照程序新增符合條件的孤兒同時對不在符合孤兒養育條件的孤兒及時停止孤兒保障;繼續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

  8、紮實推進我縣農村移風易俗工作。按照《中共長治市委、長治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長髮〔2019〕11號)文件要求,我縣力爭在2021年底前完成殯儀館建設,目前正在積極進行選址工作,建成後積極推行縣城及周邊地區公民死亡後火葬,以實施惠民殯葬;以鄉鎮為單位選擇荒山瘠地集中建設集體公墓,以推行文明祭祀。

民政局部門工作計劃範文三

  今年,區民政局重點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城鄉社區治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國家衞生城市複審、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2019年全區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站1個,新建3個農村幸福院,目前均已通過驗收並投入使用。鼓勵養老服務組織新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個。共提供新增養老牀位47張。開展了家庭養老牀位服務試點工作,力爭11月底前全面完成新增358張養老牀位的目標;確定電廠社區、六棉社區試點建設智慧社區,預計在12月初基本建成;持續優化1+N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1+N”社會救助體系,覆蓋各類困難羣體,推進民政兜底保障與扶貧政策的密切銜接。截至2019年11月共保障困難家庭2389户,困難人員4035人,發放保障金、救助金共計2353.47萬元。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助盡助;開展涉黑涉惡線索核查,農村、社區“兩委”換屆“回頭看”和大起底工作,不斷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紮實落實示範村“一約三會”和人居環境治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各街道社區和無物業小區推動社區環境衞生整治和垃圾分類工作。

  一、2019年重點工作成效

  (一)開展1+N社會救助,覆蓋各類困難羣體

  1.實施全面精準社會救助。截至2019年11月,全區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為1945户,3546人。累計發放保障金2181.47萬元(含各類補貼),對因突發事件、大病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受到影響的城鄉困難户260人次實施臨時救助,發放救助金42.2萬元。特困人員供養對象 108户,累計發放供養金115.09萬元(含各類補貼)。教育資助低保、貧困户、農村計生困難家庭子女共33人次,發放資助金16.4萬元。截止2019年5月底,實施醫療救助2434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181.13萬元。工作中堅持對新申請救助人員100%入户調查核實並進行信息比對,並通過審批會議討論確定否符合救助條件,做到了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

  2.聚焦特殊羣體,實施基本保障。做好睏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補貼發放工作,保障殘疾人生活權益。截至目前,享受兩項補貼享受兩項補貼5562人,累計發放補貼資金368.92萬元,其中貧困户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為220人,實現了貧困户殘疾人享受兩項補貼盡補盡補的原則;落實社會散居孤兒政策,為全區11名散居孤兒按時發放生活費,累計發放生活費9.12萬元。持續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截至目前全區系統錄入農村留守兒童17人,困境兒童594人。積極開展了2019年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主題宣傳月活動,發放宣傳彩頁4000餘份。全面落實農村留守兒童監護責任書的簽訂。為農村留守兒童發放“貧困留守兒童慰問”資助金1.5萬元,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生活費共計1.045萬元;做好睏難老人福利工作,截止目前,享受生活困難失能老人護理補貼207人次,發放補貼4.73萬元。享受農村喪失勞動能力和貧困老人生活補貼630 人次,發放補貼3.24萬元。為31位失能老年人購買了失能護理服務。為60週歲以上享受低保、特困人員、重點優撫以及80週歲以上居家養老的老人共計15062人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投保金額56.51萬元;增加巡查力度,及時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救助。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90人,其中的危重病人186人,安置返鄉人員4人。

  (二)着力“養老難”,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

  1.新建養老服務設施,推進養老服務開展。為加強我區養老服務設施能力建設,投入省市區補助資金共計近40萬元,2019年我區建設完成1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3所農村幸福院,分別為灞橋街辦黃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十里鋪街辦十里鋪村、米家崖村農村幸福院,紅旗街辦神峪寺溝農村幸福院。截至10月底,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黃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引進了養老連鎖品牌實施運營,其他3所農村幸福院由村委會實施運營。為老人提供助餐、閲讀、助醫、家政等服務。鼓勵引導本地養老服務組織投資建設“金福祉日間照料中心”,也已投入使用。以上設施共為新增養老牀位47張。

  2.強化養老機構規範管理,提升養老機構服務水平。

  開展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區民政局牽頭,聯合衞健、消防、市場監管、街辦等單位,對7家養老院進行綜合監管及業務指導,努力提升養老服務機構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安全管理水平,促進養老機構規範化運營。按照市局《關於開展養老機構重大風險隱患清零整治專項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各養老院對照28項重大風險隱患指標進行自查整改,掛圖作戰,逐條逐項對標銷號;及時撥付養老機構設施設備配套資金以及建設、運營等補助資金,促進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設備以及醫療康復、安全設施設備配套得到提升和完善,推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建設和持續運營。推動醫療衞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目前我區有六家養老院已經和周邊醫療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兩家養老院開設了醫務室,部分養老機構與合作醫院間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養老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3.多措並舉,打造“15分鐘養老圈”。我市出台《打造“15分鐘養老圈”實施方案》後,結合我區實際擬定了《打造15分鐘養老便民圈實施細則》及《灞橋區家庭養老牀位暫行辦法》兩個政策文件,提出適當的政府補貼獎勵政策,新建一批養老服務機構,提升完善一批養老服務機構,採取獎補政策優化整合一批養老服務機構。通過政府獎補政策鼓勵養老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機構、社會養老服務組織上門為政府基本保障對象的老年人提供智慧養老、餐飲、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護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同時積極與區規劃部門對接,合理制定區、街、社區(村)三級養老服務設施佈局規劃,為今後繼續推進養老服務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抓好專項工作開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1.切實加強基層自治組織治理。隨着城市建設發展,為達到社區管理全覆蓋,2019年新設置城市社區3個,分別為席王街道高科綠水東城社區、普華淺水灣社區、滻灞新城社區。紮實開展農村、社區“兩委”換屆“回頭看”和大起底工作,不斷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發展。深入細緻做好涉黑涉惡線索核查和回訪工作,據實向舉報人反饋核查情況和處理結果,力爭羣眾對核查處理情況滿意。並對回訪情況逐一進行記錄。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相關資料進行了整理歸檔。按照省市區委的安排,指導各街辦全力推進村(居)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工作。積極同組織部門溝通、研究方案,確保順利推進,截至11月19日,全面實現了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全區76個農村、65個社區的黨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比例均達到100%。

  2.組織指導無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工作,促進社區文明新風尚。通過街道對全區小區進行摸排,共摸排無物業管理小區9個。按照小區垃圾分類設施實際需求,為無物業小區配發240L垃圾桶103個,統一製作各類垃圾分類制度牌和宣傳展板262個。實行了領導包片、科室包抓街道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制度,責任領導和科室人員定期深入包抓區域進行督導,紮實推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及時與住建局進行協調溝通,確保全區各居民小區垃圾分類無盲點,工作有人管。

  3.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通知》(灞民發﹝2019﹞33號)、《關於印發〈灞橋區推進村(居)民自治章程規範化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灞民發﹝2019﹞70號),指導提高村(居)民自治的規範化、法制化水平。召開街道、村委會《村(居)民自治章程》修訂工作培訓會,促進村(居)自治章程科學規範制定。督促各街辦做好各村的村務公開工作。落實資金1.2萬元,為席王、狄寨街道的14個美麗鄉村示範村統一製作“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制度牌及相應的會議記錄本,紮實推動聯繫點狄寨街道新華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將電廠社區、六棉社區確定為智慧社區試點建設,通過聯繫第三方專業機構通過信息化手段為社區居民提供智能化、便民服務。

  (四)順利完成機構改革職能及人員劃轉和業務移交

  2019年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如期進行,原屬區民政局若干項職能劃轉至其他部門,將優撫安置等退役軍人事務整體移交給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老年優待證辦理、高齡補貼等部分老齡工作移交到區衞健局,民族宗教事務移交到區委統戰部,救災工作移交到區應急管理局,醫療救助工作移交到區醫保局,同時完成了9名人員的轉隸手續。在職能劃轉、業務移交過程中,積極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保證業務移交時工作不斷檔,羣眾辦事不受影響。

  (五)紮實開展主題教育,進一步推動民政工作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局黨委緊扣“為民服務解難題”,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堅持每日早上8點30分進行“新思想早間課堂”集體學習,交流學習體會,相互啟發提高;通過談心談話,公佈辦公電話、郵箱,設立徵求意見箱,在灞橋民政微信公眾號發佈徵求意見函等方式,廣泛徵集其他相關部門、養老機構、社會組織、老年人、低保對象對民政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意見建議。召開集中研討交流8次,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檢視問題剖析專題會2次,深刻剖析班子及成員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明確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如何發揮好民政兜底保障作用”“如何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如何推進我區養老事業發展”“加強社區治理” “殯葬事業發展”等5個羣眾最關切的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明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出台了一系列具體舉措推動民政工作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取得了明顯實效。

  (六)促進社會基本服務和社會福利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規範辦理婚姻登記、收養登記。截至11月20日,辦理結婚登記4016對;離婚登記1784對;補領婚姻登記證1161例,登記合格率100%;辦理收養登記9例,完成了1970年以來至2012年底婚姻登記歷史數據共計13萬餘條信息的補錄工作。二是加快區劃勘界、門牌編碼及道路命名工作。開展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轉換編制標準地名圖、區劃圖工作,圖紙通過 3 次審核後定稿,現已開始籌備印製。全年編排門牌編碼共14個。完成14條新建道路命名工作,正在對10條新建道路進行網上徵集名稱。三是社會組織管理工作。截至目前登記註冊的社會組織有201家,參加年檢的民辦非企業單位171家、社會團體30家,年檢合格率為100%。四是穩步發展福利彩票事業。2019年截至11月1日我區電腦福利彩票共銷售了2.01億餘元,即開型彩票1628.785萬元,完成了全年銷售任務。五是認真開展城鎮居民煤改潔工作,印製城鎮居民煤改潔獎補政策宣傳冊3000份,通過街道發放到户,提高羣眾政策知曉率和政策執行透明度,2019年我區城鎮居民申請煤改潔補貼共1725户,補貼金額2123844.75元已全部發放到位。六是殯葬服務管理工作。開展散埋亂葬現象的專項整治和超面積墓體整改回頭望工作。積極倡導科學文明的喪葬新風,圍繞“綠色殯葬、惠民殯葬”主題,加快殯葬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火化率。清明、寒衣節期間增設社區公祭點34個,發放宣傳冊1.8萬本,有力推動了文明殯葬步伐。實施困難羣眾殯葬救助43人,發放金額5萬元。

  二、20__年工作設想

  (一)工作思路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夯實民政工作基礎,提升民政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民政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全區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計劃

  我局將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着力開展兜底保障工作

  着力保基本兜底線,織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網”。一是繼續做好社會救助政策的宣傳,做到政策透明;二是繼續落實社會救助政策、程序、對象在村(社區)三公開;三是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開展救助對象核查工作;四是完善救助對象主動發現和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2.持續推進基層社會自治組織治理

  一是深化“四社聯動”工作機制,力爭到20__年底前完成壯大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願者隊伍等指標任務;二是是積極爭取省市相關資金支持,做好智慧社區、農村社區試點建設工作;三是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於30平方米標準,以新建、劃撥、購買項目配套和整合資源等形式,推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四是按照2000-5000户規模及便於管理、便於服務、便於自治、地域清晰、歸屬明確的標準,對現有城市社區管轄範圍進行科學合理調整;五是繼續做好村(居)務公開工作,進一步規範公開主題、內容、權限和程序。六是持續抓好無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工作。

  3.養老服務工作

  打造“15分鐘養老圈”,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樣、功能配套、“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轉型一批”的要求,強化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20__年新建2所居家養老服務站,1所農村幸福院,新增359張養老牀位。計劃提升完善4個服務功能單一、建設標準低、運營效益差、建築面積小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優化整合2個不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服務需求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學習借鑑先進經驗,發展嵌入式居家養老模式,增加養老牀位,使居家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服務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