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教師德育工作心得感悟簡短3篇 如何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德育教師:心得感悟

其他文案 閲讀(2.88W)

教師德育工作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如何把握好教育時機、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是我們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在長期的德育工作中,我認識到德育需要從日常課堂教學中去切入,並在實際中尋找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教師德育工作心得感悟簡短3篇 如何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德育教師:心得感悟

第1篇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更是規範學生行為,樹立遠大理想的場所。有人説:"先做人,後成才"。可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客觀一點兒説,德育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榮辱存亡,所以一所學校能否和諧發展,關鍵在於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時代所賦予我們的使命呢?當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談一下粗淺的認識,體會。與同仁共勉。

如果把我們所從事的工作當成一項任務,那麼我們做起來將身心疲憊;如果把它當成一種職業,我們做起來將枯躁而乏味;如果把它當成一種事業,我們做起來將樂此不疲。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一工作,我們就將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們心愛的工作中來,盡情的享受它所帶給我們的快樂。未來的世界是孩子們的,我們培養造就未來的接班人,責任重大且光榮。一們偉人曾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在這裏我要説:"我們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程師",如此看來,我們怎不為此而驕傲,怎不為我們所從事的高尚事業而自豪!

德育工作事無鉅細,大到校風校貌,小到學生的舉手投足,這無不關乎我們的責任。俗語説:渾身淨鐵,能攆幾根釘。為使德育工作做細,做好,我們必須發揮羣體作用。與教導處溝通,每一學科,每一課時,可以確定一定的德育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薰陶,從而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班主任團隊。因為班主任是學校工作的橋樑與紐帶,更是我們德育工作的踐行者。有一名人説:"一名慵醫只能坑害一個病人,而一位慵師則坑害的是一代人。"由此,要下大力度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通過定期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全面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宗旨就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有了這種認識,就會出現,你班抓,他班抓,班班都在爭着搶着抓,何愁校園不和諧,何愁學校不發展。

學校是育人的搖籃,不僅自然環境要和諧優美,校園文化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板報、畫廊、校園廣播站及國旗下的講話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好人好事"、"家鄉贊"、"祖國在我心中"、"吾愛吾師"等版塊或節目,弘揚正氣,天長日久,學生在不自覺中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引領作用。

教師德育工作心得感悟簡短3篇 如何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德育教師:心得感悟 第2張

第2篇

在學校中應開展愛心教育。學校的活動主體無非是教師和學生,這樣愛心教育就應體現在三個方面:

師愛,則要關懷學生的生命與健康;關心學生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從而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就需要教師必須首先樹立平等的觀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備更好的文化素養和更成熟的心願,要尊重學生。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是學生對我們的肯定、折服和依戀。沒有平等,沒有尊重,沒有理解就不可能有愛。尤其要把愛更多地關注於基礎差的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用愛去感召他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我們需要學生"信其道",則要思考我們在教學中付出了多少愛心和耐心?是否愛發怒,一個容易動怒的班主任和教師不會是一個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我們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學校關愛教育第二是培養友愛。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品質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們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友愛,就必須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培養學生對集體的情感,對集體每個人的情感;還要教會學生關心集體中的"弱勢羣體"。如集體中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身體差的學生,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性格孤僻的學生等等。班級可以組織一些必要地主題班會和志願服務活動,如"一幫一"活動等,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懂得愛、體會愛、學會愛,使他們在今後的生活中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受到關愛的學生,也可感恩,會盡力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

學校愛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會學生自愛。自愛包括自尊、自強、自律、自護四個方面的內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嚴的維護,自強即對實現自身價值的不斷追求,自律即對社會規範的認同和遵守,自護即對自身生命價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愛是被愛的基礎,是進一步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基礎。一個對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去愛社會、愛祖國?教會學生自愛,首先讓學生珍愛生命與健康,教會學生自愛,還要幫助他們努力掌握知識、鍛鍊能力、改進方法、培養毅力等,為他們將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奠定堅實的基礎。一個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教師、愛學校的人,更懂得去愛祖國、愛社會、愛人類。

因此,實施愛心教育,建設和諧得師生關係,建設和諧的同學關係,構建學生髮展得和諧德育環境,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並努力做好的工作。

第3篇

長期以來,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些現象和存在的問題,隨着工作的深入,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真可説是千變萬化,德育工作是越來越難做,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德育思想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陣地”。

那麼,究竟語文學科進行德育滲透時應注意什麼問題?下面談談我的得體會。

德育內容應該説在各語文學科的教材裏都有所體現,因為各語文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都應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師只有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的理念,有着強烈的責任感,才能自覺做到教學育人,切實履行授業傳道、教書育人的職責

我們面對的是“特殊”的羣體,文化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夠,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滲透德育思想時要十分注意找到“興趣點”,它是否被學生接受。是否有力於學生髮展。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語文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係。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

總之,要選擇科學有效的滲透方式。在“潤”字上下功夫,像春風化雨那樣點滴入土,滴滴注入學生的肌體,把好的道德種子播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科學文化素質、道德情感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全面得以發展。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課程資源中的德育因子,積極實施德育滲透,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最終是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