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文化遺產國小作文15篇 "珍愛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脈:國小生寫作探究"

其他文案 閲讀(1.63W)

文化遺產是指人類歷史上留存下來的,具有重要文化、歷史和科學價值的物品、建築、遺址、傳統秀、習俗等。國小生可以通過寫作文了解、瞭解傳統文化、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以下是本站為國小生提供的文化遺產國小作文素材及範文。

文化遺產國小作文15篇

第1篇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陳導遊,歡迎您來到被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頤和園。首先,我來講述一下游覽頤和園的注意事項:頤和園裏嚴禁亂丟垃圾,禁止吸煙,不準隨地吐痰,更不允許在景點上隨意刻畫!希望今天的參觀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一走進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能見到世界遠近聞名的長廊。這條長廊共有700多米長,被分成近300間。每間都有着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橫檻上都有着五彩的圖畫,有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美麗的圖畫,並沒有兩幅畫是相同的。長廊兩旁都栽着各種各樣的花草。花的香味撲鼻而來;那些綠油油的小草迎風擺動,似乎在歡迎遊客們的到來。

遊賞完了“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長廊後,就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在萬壽山上有着一座八角形三層寶塔。據説中國古代人們建寶搭喜歡做單層,雙角塔。不信你去數一數!這座寶塔的半山腰上就是佛香閣,上面閃閃發光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站在萬壽山上,放眼望去,頤和園的景色大半兒收在眼簾。在葱鬱的樹叢中掩映着黃綠相交的琉璃瓦的屋頂和硃紅的宮牆。正面望下去,就能見到昆明湖了。微風徐俆吹來,湖面就漾起層層波紋;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湖面又靜得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遊過萬壽山,接着就來到昆明湖。在湖附近圍着長堤,湖中還有一座橋(十七孔橋),因為橋上有十七個洞,欄杆上有百根柱子子,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石獅。在冬天時,湖面上結了厚厚的冰,遊人們還可以在湖面上滑冰,好不熱鬧!

我們的此趟旅行即將結束了。回頭看看那美麗的頤和園,這麼快我們就要説再見了,真有點依依不捨!下次如果你有機會再來遊覽,我一定再當你們的導遊!

文化遺產國小作文15篇

第2篇

秦始皇兵馬俑,簡稱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第一批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秦始皇派能工巧匠精心製作兵馬形狀的殉葬品,是為了不要讓人們忘記秦國的輝煌歷史。秦俑享有如此高的聲譽,那讓就我們一起去探究那神祕的地下王國吧。

兵馬俑分為三個坑,一號坑最大,裏面有六千多個兵馬俑:戰馬成羣,馬車成列。這個大型軍陣,有精鋭的前鋒,強大的主力,靈活的側翼。騎兵,炮兵,矛兵,盾兵他們組成方陣。這些戰士有的頭挽髮髻,身穿戰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衝鋒陷陣的鋭士。有的免盔束髮,身穿戰袍,外披鎧甲,手持弓弩,揹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戰士虎目圓睜,好像在怒視前方的敵人;有的緊閉雙眼,好像在做戰鬥前的禱告;有的黯然神傷,好像在為犧牲的戰友悲傷。

二號坑裏有將軍俑、武士俑、鎧甲俑、陶馬等等俑。一個個挺着筆直的胸膛,目光中透出一絲堅毅,跪射兵那英俊瀟灑的姿態,彷彿發誓要與敵人決一死戰,同歸於盡,而那大腹便便的將軍俑,好像在大聲地發號施令,指揮着千軍萬馬。

三號坑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車及四件兵馬俑,這就是一,二號坑的指揮中心。

這樣栩栩如生的雕塑,這樣震撼世界的偉大精品,它不僅僅反映了歷史的色彩,更體現了古代人們的勤勞和智慧。身為中國人的我為之驕傲,你們也一定要來領略這壯觀的景象!

第3篇

“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腿打顫。”長城一定又高又大吧,一個暑假,我們一家人到北京八達嶺長城遊覽。

我們漫步在長城上。長城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城牆一邊高一低,高的一邊是防禦敵人的,低的這邊朝着自己國家,低的這邊不修高,我想一是節約材料,二是不用自己人防自己人吧。

繼續往上走,一座烽火台屹立在眼前,並沒有因久經風雨而損壞。看見烽火台,我彷彿就看見了古時候的士兵,精神抖擻地立在長城上,要報效國家。烽火台裏面是清涼的,就算是擠滿了人也一樣。可外面驕陽似火、暑氣逼人,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越往上走,每一步台階也越高,有的到了膝蓋。道路也還是挺寬,大概能過四五匹馬了。汗水也是如瀑布般流着,這下“大自然牌空調”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城牆高的一邊,有很多方形的洞,把頭探出去,一股涼爽的風迎面而來,像空調一樣舒適。這樣給自己降温,盛過吃冰棍解暑。

吹完風往前走,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好漢坡,哈哈,我以後是好漢了,不過我並沒有腿打顫嘛。往下鳥瞰,在綿連不斷不斷的青山上,連接天邊的萬里長城彎彎曲曲,像一隻巨龍,蜿蜒盤旋,環繞在青山之上,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壯觀極了。

看着眼前宏偉的景象,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修建長城的人們,我開始腦補各種畫面。長城不只是城牆,還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等相結合,結構十分複雜。可當時的人們沒有火車、吊車等大型工具,他們是如何修建的呢?他們靠着一雙雙手,一雙雙肩,把一塊塊石頭壘起來,修建的人們有很多都死在了那裏,但他們修建的長城從未倒塌。

長城是中國軍事與文化上的奇蹟;是一條巨龍;是中國人民血汗與智慧的結晶,讓人無法忘懷。

第4篇

在北京市的中心部位,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幾千來聳立在人們的心中,散發出一陣陣耀眼的光芒,它的名字叫作紫禁城。

紫禁城又名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所建設而成的。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旅遊景區。紫禁城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佔地面積有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大約有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十餘間。

故宮有四個大門,分別為正、東、西、北。正門名為午門,東門名為東華門,西門名為西華門,北門名為神武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為五鳳樓。午門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神武門在明朝時名“玄武門”,因為玄武是古代四大神獸之一,從方位來説,古代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守北方,所以自古以來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數取名為“玄武門”。清代康熙(康熙皇帝命玄燁)年間因避諱改稱為“神武門”。

紫禁城後半部分建築為內廷,它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邊有東六宮和西六宮。紫禁城的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的建築風格差別很大,前半部分建築形象嚴肅、壯麗、雄偉,象徵着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分的建築則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大部分為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當然,紫禁城不僅有氣勢恢宏的宮殿,也有供皇帝、后妃們觀賞的御花園等。

遙望紫禁城,它像一座巔峯屹立在我的心上。六百多年來它容貌不改,盛氣不衰,靜靜地守護着我們腳下的這片沃土。因為有了它的點綴,才使中國變得更加地美麗!

第5篇

它有着光榮的歷史,它是中華人民的驕傲,它被無數人讚美,它就是長城。

長城是一道巨大的圍牆,上面有很多缺口和垛子,垛子可以讓人躲在後面不被敵人打到,用來防守。缺口可以用來觀察敵人,也可以向敵人攻擊。長城上面還有很多“小城堡”,這是烽火台,古時候沒有電話,如果有敵人衞兵就燒起煙火旁邊烽火台的衞兵看到了,也燒起煙火這樣一座一座傳下去,遠處就知道這裏打仗了。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建烽火台,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以後每一個朝代都按照這一原則進行。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明朝磚頭已經不是很珍貴的建築材料,石頭長城都改成了磚頭長城。

關於長城有個故事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秦始皇用了近百萬人修築長城,範喜良和孟姜女剛剛新婚三天,範喜良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好因為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了長城之中,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到了秋天孟姜女縫製了棉衣準備帶給丈夫,到了長城邊卻得知丈夫已經死了,她坐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就此坍塌露出許多屍骨,這對夫妻終於相見。

孫中山先生説過:“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美國前總統也説過:“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所以,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蹟,當之無愧。

第6篇

山塘街坐落於美麗的蘇州金閶區,被譽為“姑蘇第一名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揚子晚報》小記者的採風活動就在古樸典雅的山塘街開展。

乘上大巴,欣賞着一路風景,不一會兒便到了目的地。走進古鎮,放眼望去,只見山塘街四周由湖水概括,幾條小船在湖面上慢慢地行駛,船上的遊客看着這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有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彷彿到了仙境一般,詩情畫意,讓人感覺飄飄欲仙。跟隨着老師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吳宅莊園,這裏是吳曉邦的故居。據導遊介紹,吳小邦是現代舞的創始人。走進園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小亭子,亭子中間有一個小圓桌,中間有一片玻璃,下面是酒,這就是一個小酒窯。亭子旁邊有很多很多的空酒瓶在山上,我給這座山取名為“小酒山”。

再往裏走旁邊有一條河,這是護城河。湖水清澈見底,時不時有幾條小船劃過。再往裏走,我們來到了選酒區,門口有一個裝飾物,上面是一段樹的樹幹,用來釀酒;下面是西方的保護神,採用了中西結合的方式。裏面有來自各個大國家的好酒,比如:法國、意大利、美國等。藏酒屋裏有價值二十萬的酒。在門口外,有一棵小松樹,它有九層,喻意是步步高昇。在選酒區的旁邊,也有一個裝飾物:一個紅酒瓶裏的紅酒倒入茶杯,一的茶壺裏的茶倒入紅酒杯裏。這也是中西結合。

吳宅莊園參觀完了,走回古街,兩旁的商品琳琅滿目,有江南特產糕點、麥芽糖、絲綢等,我們逛了會兒後,就坐上了大巴,走上了返程之路。

這次旅行,讓我充分地感受到古鎮的的文化氣息,這大概也就是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之一吧。

第7篇

你去過北京的頤和園嗎?你對頤和園有所瞭解嗎?今天就跟着我一走進頤和園吧!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是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走進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再環着昆明湖走了一段,就來到了著名的十七孔橋,這座橋是現在保留的皇家園林中最長的橋,橋上有一百多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個小獅子,可是這裏每個小獅子的姿態都各不相同,有的嘴裏含着球,有的用爪子撫摸她的小寶寶,還有的腳踏着球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石獅子,都被雕刻師塑造得活靈活現、生動傳神。走到橋的對岸,就是南湖島,島上枝繁葉茂,鳥語花香,十分有生氣。我們從南湖島上坐船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前的走廊上往下望,頤和園的景色盡收眼底。走進佛香閣它是全園建築佈局中心,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後來光緒在原址重建。現在的佛香閣高41米,外形宏偉壯麗,是一個八面三層四重檐宮殿。佛香閣大殿內供奉着千手觀音,頭面分四層,每層三面,共十二面,二十四臂,下蹬九層有999個花瓣的蓮花寶座。佛像看起來既嚴肅又友善,無驚恐之情,令人讚歎工匠的心靈手巧。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頤和園更加了解了呢?有機會親自來參觀遊玩吧!

第8篇

大家都知道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存的簡稱,而今天,我們全班同學來到少年宮的非遺館,去感受非遺的魅力。

到了那裏,我們排好隊伍,走進了非遺館。一進門,令人目不暇接的展品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立刻分散,去參觀這些非遺展品。首先吸引我的是黃楊木雕。我看着看着,突然,一件作品使我停下了腳步,它的名字叫《博》。映入眼簾的是兩個朝氣蓬勃的孩子在踢足球,作者將他們的表情,動作都刻得活靈活現,這無疑表達了作者對中國足球發展的美好願望啊!我繼續往前走,又一件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它的名字叫《沙漠之舟》,是三隻駱駝在沙漠中行走。作者以劈砍的方法制造荒蕪土地,又在上面刻上三隻駱駝,充分的將生命的頑強表現的淋漓盡致,真是不一般呀!看着一個一個傳神的黃楊木雕,我不禁感歎:“哇,刻黃楊木雕的人也太厲害吧!”

看完黃楊木雕,我又去參觀另一項非遺——竹殼雕。而在參觀竹殼雕時,其中一件作品讓我拍手叫好,它的名字叫《忠義千秋》,裏面刻着的其實就是勇猛而忠義的關羽,是三國裏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這作品,將關羽的優點都表現了出來,可謂栩栩如生,名字也起的非常之妙。我突然覺得眼前的關羽似乎變得更高大,更威風了。除了黃楊木雕和竹殼雕,樂清的非遺還有很多,如龍檔,首飾,龍南拳等。

參觀完畢,一件件精美作品時時刻刻浮現在我的眼前,每一件作品都那麼精雕細琢,富有想象力,那背後凝聚着雕刻家那辛勤的汗水和無窮的智慧,更讓我感受到了家鄉傳統工藝美術無窮魅力。

第9篇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羣,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

故宮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周圍有十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故宮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間。故宮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則為後寢。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內金水河的作用不僅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築滅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這就是內金水橋了。

穿過內金水橋往前走就來到了太和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並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三萬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面積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點五米。那裏還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理解官員朝賀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處,年底時在此宴請文武百官。

過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後寢區的正門——乾清門。在後寢區中共有十五宮。“乾清”二字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宮的後邊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象徵着帝后生活和諧。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顆寶璽,上方高懸着康熙皇帝御書、乾隆臨摹的“無為”匾額。

故宮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裏頭還保存了很多珍貴文物,是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庫,是中國古文化的顆璀璨明珠。故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第10篇

國慶長假的第二天,雖然細雨綿綿,我要和爸爸媽媽去參觀大足石刻。

爸爸告訴我:這是重慶非常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許多外地遊客來重慶非去不可的經典。這麼有名的大足石刻,我居然沒有去過!我一下子就來了興致,上網查了查。

原來,很早以前,古印度的石窟藝術,翻越蒼山大漠、經西域傳入了中國,產生許多偉大的石窟作品,創造出來雲岡、龍門、麥積山、大足這些偉大的石窟作品。其中,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的頂峯。代表了石窟藝術最高的水平和境界。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長途汽車旅程,終於到了大足石刻景區。首先我們參觀了大足石刻博物館。這裏展覽了從印度到阿富汗,從新疆到大足的許多精美的石窟藝術作品。特別吸引我的是,博物館裏循環播放的“千手觀音”的修繕的小電影。千手觀音從我出生那年便開始維修,整整修了八年。在金光閃閃的千手觀音身後,我看到了工程師們的辛勞和千手觀音煥然一新的風貌。

雖然大雨傾盆,仍然不能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從博物館來到寶頂山。大足石刻修建於重慶大足區寶頂山山谷兩邊的懸崖上。千萬不要以為“大足”是“大腳”的意思,古人在大足修建石刻,也代表了他們“大豐大足、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每一個傳神的石刻作品背後都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和故事。其中,“卧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所以卧佛只有半個身子,是為了讓我們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彷彿他的手可以伸出整個重慶,他的腳可以伸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

遺憾的是,過完國慶節,卧佛就要開始維修了,或許要八年以後才能一睹芳容。保護文物可真不容易!

第11篇

今年暑假,我終於有機會一覽北京八達嶺長城的雄姿。天還矇矇亮時,我們就站在了長城腳下。仰頭望去,長城像一條青色長龍,隱隱約約地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登上長城,極目遠眺,長城蜿蜒在山脊之上,又似一條探首天際的巨龍。它彷彿有生命,正在奔騰似的,雄偉而又瀟灑,莊嚴而又矯健。遠望長城內外,林木聳翠,青煙籠罩。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6300千米,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上的外延部分是兩百多米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瞭望口和射口,在古代供瞭望和射擊使用。城牆的頂上是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在古代,長城幫助統治者們一次又一次地抵禦了外敵的攻擊。秦朝時就開始修築長城了。此後,歷代帝王不斷加固,以抵禦外族的入侵。據記載,秦始皇耗費了近百萬的勞動人民修築長城,在當時,他們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時沒有任何先進的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且很大一部分城牆都在崇山峻嶺、峭壁深壑之間,修築起來極其困難。沒有勞動人民的艱苦努力和智慧,怎麼可能完成如此宏偉壯觀的工程呢?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説長城“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國度”。是啊,親臨長城,我感受到了它的偉大,更感受到了修築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第12篇

10月21日下午,我們一羣小記者來到戴村鎮顧家溪村,實地探祕古法造紙術,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一到顧家溪村委會,我就被眼前的一台台特殊裝備吸引了,於是我好奇地東摸摸西看看,可是毫無頭緒。古法造紙傳承人顧爺爺,看出了我的疑惑,叫我不要着急。等大家到齊了,顧爺爺先給我們看了一個小視頻,讓我們大致瞭解了顧家溪手工造紙的過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個造紙術有二十多個步驟,比如拖竹、削竹、拷白、斷料、漿料、熱鍋翻攤一直到挑紙,非常複雜,每個步驟都需要嫻熟的技術,難怪現在越來越少人能掌握這門手藝了。

我還在顧爺爺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腳礁摏料、抄紙和開紙三個步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抄紙這一步驟。我捲起袖子,先把一個帶有竹簾的木頭框放進一個抄紙槽中,裏面是混有原材料的液體。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整個框拿出來,讓紙纖維均勻地平攤在竹簾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濕紙頁,最後把抄成的濕紙移置在抄紙槽旁的濕紙堆上。這就是抄取紙漿,瀝去水分的過程,這樣可以初步完成脱水。據説就這樣一層層地疊上去,可以疊到大約20釐米高。太神奇了!

經過今天的活動,我親身感受到了古法造紙的獨特魅力。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把所學的知識告訴我的家人。雖然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但是老祖宗的東西也不能忘記。我真心希望這項從南宋開始,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手工技藝能讓更多的人瞭解,能一直傳承下去。

第13篇

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怎麼能在短短几年之內經濟就增長的如此之快,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怎能在眾多磨難中艱苦成長並迅速成為一個大國呢?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怎麼能在經歷無數風霜雪雨。因為我們熱愛我們的中國。

中國是一個擁有着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馬俑,故宮。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築,無疑不一一令人驚歎不已,讓每一個來到中國的人歎為觀止,賽龍舟,鬧元宵,過春節,大大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哪一項不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哪一項又不集合了中國的驚魂所在,哪一項不凝聚了中華人民的成果。而我們身為中國的一份子,應該熱愛祖國。

中國是一個經受磨難之後,仍能屹立與世界舞台之上。翻開那一頁頁的歷史課本,暢遊於那歷史的足跡中,從硝煙滾滾的鴉片戰爭至哪戰火紛飛的年代,乃至今,中國一直都在不斷的努力,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為人民之生活幸福而努力,為中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所以才造就了現在的中國,我們更應熱愛我們的祖國。

中國正在走上世界的前端,而眾多的問題也隨着來到,如三聚氰氨,膨大劑。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問題不斷出現,給多數人民造成了危害,違背了讓人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這一原則,廣大人民羣眾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國家在努力,身為其中的一份子,我們不應出一份力嗎?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

中國是強大的,不論經歷了多少風霜雪雨都會永駐,作為中國的一員,我們應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身在中國,我們會説漢語而感到驕傲,熱愛祖國,與祖國同在。

第14篇

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些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遺產,它們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或許會讓我們瞭解美麗動人的傳説,或許會讓我們大開眼界,心中不由得肅然起敬。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人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而這些文物在一點點消逝。許多人來到景區,隨意的'亂扔亂吐,甚至在文物上隨意刻畫“到此一遊”,還有的人惡意損壞文物,正是因為現代人類的無知,才會使文化遺產漸漸荒廢,成為文化廢墟。

萬里長城上,大量遊客將口香糖隨地亂吐,每天地上的口香糖大約有四萬多塊,清潔工人們要爬上長城,刷子一塊一塊的清理掉,一個星期下來,光是清洗的工具就花了十幾萬。看到這些數字,不知道你心裏是怎麼想的。

還有一次,我到大足石刻遊玩,來到千手觀音像的地方時,工人們正在修復,導遊告訴我們,正是因為遊客們的不愛護,才要花大量的人工和金錢去修復它。

同學們,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現在這些日漸消逝的遺產需要我們去保護。對許多人來説,這不僅僅是一個文化遺產,一個景區,更像是他們的家,他們的親人,所以,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呼籲身邊的人們,保護文物,讓它們流傳下去。

難道我們要踐踏祖宗的智慧,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看你的笑話嗎?難道我們要給後代樹立壞榜樣嗎?

不!這些文化遺產是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民族的集體智慧!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不能就這樣毀於一旦!

我們應該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守住我們的精神家園!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將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第15篇

“行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沒錯!這是一座有着歷史文化底藴的古城。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水鄉古鎮,也是江南蠶絲名鎮。古鎮的風景古樸温美。日下,這裏小橋流水,月起,這裏仙霧繚繞,猶如一幅仙境般的江南水鄉畫卷。下點小雨的古鎮更有味道了,走在那潮濕的青石古道上,看着那一葉扁舟,搖曳在悠悠水巷,在濛濛的煙雨中,徜徉着浪漫的氣息,簡直魂都要丟了。

千百年來,這裏經濟繁榮,商賈流通,造就了一個個商業創奇,也構建了一座座豪門宅邸。古鎮上保留的老房子大都是幾大富豪家族的,比如張石銘舊居,是江南鉅富、南潯四象之一的張頌賢之孫張均衡所建。大宅氣勢宏偉,富麗堂皇,風格獨特,將江南傳統建築和西洋建築巧妙地結合在家一起,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經典之作。舊宅內,庭院深深,迴廊曲折,樓層錯落,樓上樓下共有244間,不愧是號稱“江南第一巨宅”。還有馳名全國的嘉業藏書樓,百間樓,江南園林小蓮莊,小鎮的守護神廣惠宮等等。

除了這些名勝古蹟,我們南潯所產的“輯裏湖絲”也馳名中外,成為“耕桑之富,甲於浙右”,孕育了無數的絲商羣體。在清代的時候,它是名貴的皇室貢品,是帝王們的御用品,代表着帝王的崇高權位。

此外,還有各種地道的特色小吃和小菜,有桔紅糕、定勝糕、薰豆茶、大頭菜、繡花錦菜還有潯蹄。就拿我最愛的這個潯蹄説吧,肥而不膩味,入口即化,色澤鮮嫩,放到口中就是鬆軟香滑的回味。電視欄目中也專門錄製了我們南潯的豬蹄,之後更是遠近聞名。

如今,我們南潯古鎮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不無道理的。南潯並非難尋,何不來我們南潯走一走,看一看,品一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