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優秀8篇

教師文案 閲讀(2.88W)

教師通過教案,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以便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一個周密的教案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提供清晰的指導,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優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優秀8篇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和畫圓的方法。

技能目標: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圓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探索發現圓的特點,理解有關概念,掌握圓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係,學會用圓規畫圖。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老師出示生活中關於圓的圖形.直接導入新知,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提高教學效率。

(二)引導探索

出示課題:《圓的認識》並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其他的圓形物體麼?

(三)應用提高

出示例1、你能想辦法在紙上畫個圓嗎?

(1)利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任意畫一個圓。

(2)提出問題:在畫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圓的大小是固定不變的。)

讓學生自學課本57~58頁,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它們用什麼字母表示?

(老師在學生看書的同時,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形出來。)

師:通過自學,同學們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誰起來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我學到了什麼是圓心,什麼是半徑,什麼是直徑。

師:什麼是圓心,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圓中心的一點就是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隨即在黑板的圓形上標出字母o)

師:那什麼是半徑,用字母改如何表示呢?

生: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在黑板上畫出半徑,並標出字母r)

師:直徑呢?

生: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在黑板上畫出直徑,標出字母d)

師:看來大家都用心看書啦!那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看這幅圖,你能準確找到它裏面的半徑和直徑嗎?

説説上圖中那些既不是直徑也不是半徑的線段的原因。

通過同學們的表現,發現大家掌握的都不錯,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面這道題吧!

例2、想一想:你能利用手中的圓、直尺等工具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下面問題的答案嗎?

1、圓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生: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是啊!我們可以把一個圓隨意對稱摺疊,得到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2、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的長度怎麼樣?所有直徑的長度怎麼樣?

生: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直徑的長度也相等。

師: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厲害,那麼我們接着看下面這道題。

3、在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麼樣的關係?

生:直徑等於半徑的二倍,半徑是直徑的1/2.

師:你是怎麼發現的?

畫圓的方法:

通過用圓規畫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找到畫圓的方法。

1、定點(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四)鞏固練習。

判斷:

1、直徑都比半徑長。

2、等圓直徑都相等。

3、畫一個半徑5cm的圓,要把圓規的兩腳張開5cm。

4、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小結:全班同學共同交流,本節課有哪些收穫?

三、作業佈置

練習十三的第一題、第五題

四、板書設計

在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係:d=2r或r=d/2

畫法:1、定點(圓心o)——決定圓的位置

2、定長(半徑

r)——決定圓的大小

3、旋轉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重點訓練學生對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及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課堂反應及及時訓練發現,學生掌握情況不錯。因為本節課最大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是在動手畫圖,摺紙的過程中學完這節課的。這種方法可以直觀的幫助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發現圓的特點,及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整體來看,本節課還是較為成功的。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2、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實物掛鐘一個,自制一座大鐘)

2、每個幼兒準備硬紙片做的鐘一個。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鐘

1、提問:它叫什麼?家裏還有哪些鍾(大座鐘,催我們早早起的小鬧鐘,還有人們為了攜帶方便,將鍾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錶)?

2、鐘的`作用是什麼?(時鐘不停地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鐘上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學習和休息)。

二、教師出示自制的大掛鐘

1、請幼兒看看這個鍾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小朋友們還看見過什麼樣的鐘(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請幼兒看看鐘上面有什麼?(有1-12的數字,有二根針)教師講解鐘上的數字“12”總是在上面,“6”總是在下面,並教幼兒認識“時針”和“分針”的名稱。

三、教師將時針、分針都撥在“12”上,然後將長針轉一圈,讓幼兒注意短針有什麼變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個數字)教師反覆撥幾次,使幼兒明白長針(分針)每走一圈,短針(時針)就走一個字,這就是一個小時。

四、教師繼續撥長針。邊撥邊告訴幼兒當短針(時針)正指向某一個數字,長針(分針)正指向12時就表示“×點鐘”。邊撥邊和幼兒一起説:“一點鐘、二點鐘、三點鐘……”直到“十二點”(即兩針再次重合)為止。

五、請幼兒看一日作息圖片,要求全體幼兒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紙片鐘面上撥出各個鐘點(早上7點起牀,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餐,下午5點放學,晚上8點睡覺)。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間進行各種活動,珍惜時間,上學不能遲到,放學時不能在路上貪玩。

六、教師再將長、短針都撥到“12”上。請幼兒注意老師撥針,教師邊撥邊説“分針從12開始走起,經過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遠了?)”。這時,時針走在12和1的中間,這就是12點半”告訴幼兒分針走半圈,指在6上面,時針就走半格,就是半點鐘,然後教師依次撥1點半、2點半、3點半

七、玩老狼老狼幾點鐘遊戲,請幼兒撥鍾。

1、講遊戲規則:小朋友們扮小羊撥鍾,老師説幾點,小羊就撥幾點,請老狼看鐘。小羊撥好了鍾就定住,老狼看時間未到就不吃小羊,時間到了6點,就吃小羊。

2、請幼兒將鍾當方向盤,開車出教室玩遊戲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3

教案准備

參觀生活中的路;ppt課件;回家的圖相關地圖;圖片等。

教案過程

一、回憶交流(意圖:通過再現,交流在小路上走的感受。)

師:(出示照片)你們還記得這些照片嗎?這是在哪裏?

走在這條小路上你們有什麼感覺?

小結:這樣的路看上去有點狹小,走起來很不方便,也容易滑倒,這樣的路越來越少了。

二、猜測表達(意圖:在大膽猜測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知道的路,感受我們周圍的路讓我們越來越方便。)

師:

1、在我們的生活中,什麼樣的路越來越多了?

2、老師也找到了這樣一條路,你們來猜猜這可能會是哪條路?

小結:現在的.年家浜路很寬敞也很通暢,給我們出行、遊玩帶來了很多方便。

三、傾聽感悟(意圖:運用老奶奶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幼兒仔細傾聽,在瞭解年家浜路的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感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師:

1、你知道以前的年家浜路是怎麼樣的嗎?

2、年家浜路發生了什麼變化?它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小結:年家浜路越變越好,由原來的狹窄變得寬闊,凹凸不平變得路面平坦,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四、拓展延伸(意圖:聯繫生活,大膽想象、設計自己心中希望有變化的路。)

師:在我們周圍,你覺得還有哪些路也需要改變的?

師:請你來為幼兒園做一下設計,改變現在擁擠的狀況?

小結:你們的點子真好,我們可以把這些設想記錄下來,讓工人叔叔參考參考,把我們幼兒園門前的路改建得更好。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4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樂於觀察和比較,體驗參與教學活動的樂趣。

能力目標:具備一定的空間方位感和思維的靈活性。

認知目標:在以自身為中心的基礎上,學會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活動準備:

木偶若干,圖片一張(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遊戲,幼兒複習以自我為中心區分左右。

師:今天我們先來玩一個遊戲,看誰的小耳朵最靈,反應最快。伸出大家的右手來,放在鼻子上面,當老師説左眼你們就指自己的左眼,老師説右眼你們就指自己的右眼,好不好呀?

生:好

師:那我們開始嘍!鼻子鼻子,左眼!鼻子鼻子,右耳……小朋友們好聰明啊,除了個別的南郭先生,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很好哦!

二、初步瞭解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對幼兒)判斷其左右是誰。

師:小朋友們都玩的很開心,森林裏的小動物也很開心,因為今天是羊伯伯的生日,小動物們要去參加羊伯伯的生日派對,我們來看看都有誰來了,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來看看小貓的左邊的小動物是誰,有哪個小朋友知道?

生:小貓的左邊是小鴨。

師:小朋友們太棒了,老師給你們點贊!(2次)

2、出示木偶(面對幼兒)判斷其左右是誰。

師:小動物們太害羞了,讓我們用掌聲給它們一點鼓勵,讓它們有勇氣轉過身來給大家打個招呼,好嗎?

生:好!掌聲……

師:首先打招呼的是小青蛙左邊的小動物,有誰知道是誰呢?

生:小青蛙左邊是小雞。

師:真棒呀!(3次)小動物們已經和大家打完招呼了,要去參加羊伯伯的派對,讓我們和它們再見,下次我們再請小動物們和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生:好,再見!

三、通過遊戲,幼兒進一步認識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1、出示圖片,幼兒觀察並判斷。

師:下面,我們一起到農民伯伯的果園去玩“找朋友”的的遊戲(出示圖片)。哇,農民伯伯的果園裏有好多水果呀!它們和我們是面對面的,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好不好啊?

生:好!

師:首先要找的是蘋果右邊的水果,有哪個小朋友知道呢?

生:蘋果右邊的水果是石榴。

師:真是個愛思考的寶貝!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回答,葡萄右邊的水果是什麼?(3次)

生:香蕉!

2、幼兒分組與面對面的幼兒判斷其左右是誰。

師:小朋友們太能幹了,都能夠給它們找到了好朋友。現在我們每張桌子的小朋友為一組,相互提問來找找你們的左右是誰,好不好?

生:好的。

師:那我們開始吧!

3、幼兒到台前玩“猜猜樂”遊戲,鞏固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師:請小朋友停止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玩一個“猜猜樂”的遊戲。老師先請五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好,大家猜一猜王子顏左邊的小朋友是誰?

生:陳羽凡!

師:大家説對不對呀?

生:對!

師:你太棒了,老師要把大紅花送給你。(3次)

四、聯繫實際,應用左右。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新本領,認識了左右,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左右。想想,我們上下樓梯要靠(右)走,一會老師帶小朋友散步的時候,看看你們能不能説到做到,好不好?

生:好!

師,那我們這次活動就到這裏結束!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並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愛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上的整時。

三、教學難點:

認識鐘面上的大約幾時。

四、教學準備:

鐘面教學具。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

2、揭示課題:小朋友猜對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鐘面是什麼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鐘錶”。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認識鐘面

説明:我們經常看鐘面瞭解時間,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鐘面,把你知道的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小組裏跟同學説一説。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指名説説關與鐘面上的知識。

有12個數,讓學生從1順次讀到12。

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指出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讓學生把分針和時針指給同桌看。

2、初步認識整時

(1)出示7時的鐘面,讓學生猜猜是幾時?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指着什麼數?再出示5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時針和分針分別指着什麼數?引導觀察鐘面上的分針有什麼共同點?時針呢?

(2)總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3)教學試一試

出示三隻整時的鐘面圖,提問這三隻表上又是幾時?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在鐘面上撥一個時間讓同桌説説是幾時。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分別在小組裏説一説早上幾時起牀,晚上幾時睡覺,再指名説。

3、初步認識大約幾時

(1)繼續撥時間,讓學生説是幾時。

先撥7時,再撥7時不到一點,最後撥7時過一點。

(2)7時不到一點

提問:這時是幾時呢?小組商量,學生彙報。

(3)7時剛過一點

提問:這又是幾時呢?

(4)小結:像這樣接近7時的情況,都可以説成“大約7時”。

(5)鞏固:分別出示4時不到一點和平8時剛過一點的鐘面,提問:你能説一説,這兩個鐘面上大約是幾時嗎?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再進行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裏互相説一説,再指名口答,並適當追問是怎樣想的。

(三)檢測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説説鐘面上各是幾時,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每天的這個時刻你在幹什麼?

(2)指出:小朋友要養成珍惜時間、按時學習和休息的好習慣。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3時,要求學生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再分別撥出9時、12時,同桌互相檢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先仔細觀察鐘面上畫了什麼針,還缺少什麼針,再根據鐘面下標出的時刻在鐘面上補畫出分針或時針。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應該比分針短些,畫分針應該比時針長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提問:第一幅圖鐘面上是幾時?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第二幅圖呢?

追問:怎麼都是10時?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説一説。

總結:一天裏有兩個10時,一個在上午,是上午10時;一個在晚上,是晚上10時。

5、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出示不同時刻的畫面,提問:你知道上面各是幾時嗎?你還在哪裏見過這樣的表示方法?

(四)全課總結

1、你在小小的鐘面上學到了哪些知識?

2、完成課堂作業。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橢圓形,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徵。

2、引導幼兒分辨出橢圓形的物品。

3、引導幼兒區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之處。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各一個

2、紙條一根。

3、學具:人手同等小的圓形、橢圓形各一個,紙條一根(與圓形的直徑等長)

4、第一、二組,給橢圓形塗色

5、第三、四組,給最多的圓點打“*”

6、第五、六組:看符號填圓點。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橢圓形。

(1)教師出示橢圓形,小朋友請看看它是不是圓形呢?

(2)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不是圓形的呢?

(3)我們一起來比一比。教師引導幼兒將前面的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證實橢圓形比圓形長。

(4)那麼這個圖形叫什麼名字呢?

(5)橢圓形除了比圓形長以外,還有哪裏和圓形不一樣呢?引導幼兒先將圓形左右對摺再上下對摺,並用紙條測量兩次的折印,驗證圓形兩條折印一樣長,然後再引導幼兒將橢圓形上下對摺,再次測量折印,驗證橢圓形的折印不一樣長。

2、教師帶領幼兒小結橢圓形的特徵。

(1)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上下對摺和左右對摺出來的折印不一樣長。

(2)説一説我們日常生活中類似橢圓形的物體。

(3)你在家裏、幼兒園裏還看到哪些東西像橢圓形呢?

3、小組活動

(1)、第一、二組,給橢圓形塗色。把橢圓形找出來塗上同一種顏色。

(2)、第三、四組,給最多的點子打“*”

(3)、第五、六組,看符號填圓點。

(4)、活動評價

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給橢圓形塗色的作業,點評進行鼓勵。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7

教學片斷:

(1)師出示:四個城市氣温圖:哈爾濱:-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

師:有負數嗎?讀出來。北京-5℃和5℃一樣嗎?

零上的温度用什麼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麼表示?0呢?

師: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點。

(2)温度計。(教具:表示水銀的位置可挪動)

師:每格代表1℃,請生拔出5℃。

拔-5℃。為什麼拔不出來?

要先找到什麼温度?

生:先找到0℃,這是分界點。

師:將温度計上的數揭開,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師:再拿一個温度計請該生再拔-5℃。

拔-15℃。

比較兩個温度(-5℃和-15℃)哪個更冷?怎麼能説明-15℃比-5℃更冷了?

生:温度計上有表示。

生:-15℃在-5℃下面。

師:用你的動作和表情告訴我-15℃時的感覺。

我國新疆地區最冷時温度達到-40℃,大概在温度計的哪兒?

生:比劃。

師:你能説幾個正數和負數嗎?

生:-10、-11。

師:一對一對説。

生1:+10、-20。

師:説得完嗎?用省略號表示。

所有正數和0比,有什麼關係?

所有負數和0比,有什麼關係?(板書:負數t;0t;正數)

用一個圈把所有正數圈出來,用一個圈把所有的負數圈出來。

學生圈出了板書的正數和負數。

生:不同意,因為還有很多正、負數。要把省略號圈進去。

師:0,正數不要,負數不要。怎麼辦?

生:0是分界點。

六人小組討論:0算正數嗎?算負數嗎?

學生彙報

生1:0算是自然數。

生2:0是正負數。

生3:它一個不是,是特殊的數。

師: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0比0小嗎?(0不是)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分界點。

教後反思:

本案例教學以“學生”為本,體現數學是生活所需,實際所需,從而產生要學數學,要學有用的數學;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反映數學的價值觀而設計的,我覺得數學教學要超越生活,數學知識雖然源於生活,但與現實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畢竟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高度嚴密的學科。當數學教學找到了與生活的連接點,把數學現象規律用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表現時,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變的“通俗易懂”了。如本案例教學中從温度計認識與動手操作展開教學,教師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況,接着引導學生認識温度計上的0刻度,然後進行0上和0下的温度讀數教學。充分體現由整體認識到局部探索的教學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學生認識與探索的難點。總之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將原有的生活經驗數學化,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和形象感知發展到抽象地認識負數,進一步體驗到正數與負數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事例,經歷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簡單事物的過程。

2、進一步認識負數,初步體會用正、負數可以表示意義相反的量並會運用。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用正、負數表示事物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珠峯、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從山腳到山頂,氣温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珠峯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峯的海拔圖,請看。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麼?(把自己的觀察發現先放在心裏)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麼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對,珠穆朗瑪峯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會用到負數,請看這是媽媽12月份家庭收支記錄。(打開書)

二、設計記事卡

1、觀察收支記錄,瞭解其中的內容。

2、討論有沒有更好的記錄方法。

3、提出“設計一張記事卡,記錄家庭收支情況”小組合作完成。

4、交流設計記事卡。

5、評價學生設計的記事卡,説一説各有什麼特點,使學生了解,用負數表示支出錢數的記錄方式較簡單。

三、典型事例

師: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1、教師介紹教材中用正、負數表示的典型問題。

2、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四、練一練

1、讓學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養雞場的記錄內容,其次設計表格,最後交流設計的表格,鼓勵學生算出目前有雞蛋的千克數。

3、鼓勵學生給自己家設計一張記事卡。

五、問題討論

1、先看圖瞭解奶奶取款時發生了什麼情況?

2、討論“結餘—200元”是什麼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來有多少錢?

教學後記:

通過吐魯番盆地、樓房地下層等典型事例,讓學生了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設計記事卡,使學生了解可以用正負數表示收入和支出,讓學生明白正數和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負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着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出示)。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着寫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裏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後,交流、檢查。

教材簡析:

正數和負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並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

負數是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並有着廣泛應用的數。教材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情境中認識負數。第一道例題用温度計顯示三個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氣温。以這一情境引入負數,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温度不陌生;另一方面,藉助温度計上的數據顯示,可以直觀的認識到零上4攝氏度比0攝氏度高,零下4攝氏度比0攝氏度低,這兩個温度分別在0攝氏度刻度線的上方和下方。第二道例題藉助直觀圖,以海平面為基準,海拔8844米和海拔負155米分別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這些都為學生初步瞭解正數和負數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模型。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聯繫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結合現實情境教學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認識負數,學會讀、寫負數。因此我們認為本節課應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然後通過分類來描述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最後再通過尋找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來深化對負數意義的認識,促使學生有層次地認識負數。

目標預設: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會用正,負數記載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聯想、概括,推演中,體會數學的豐富、聯繫以及其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滲透進行對立統一、聯繫發展等最樸素的哲學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係。

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節概念課,根據學生學習概念的心理規律,我認為本課中應使學生了解概念的來源,理解概念的意義,區分概念的聯繫,應用概念解決問題,最後再通過適當拓展,提升數學化的程度。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聯繫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結合現實情境教學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認識負數,學會讀、寫負數。因此我們認為本節課應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然後通過分類來描述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最後再通過尋找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來深化對負數意義的認識,促使學生有層次地認識負數。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負數,教學負數的讀寫方法

1、課前交流。同學們,不知不覺就到了金秋時節了(課件呈現美麗的秋景圖片),大家覺得我這兩天的天氣怎麼樣?(課件出示温度計近期的平均最高氣温)這個温度計上顯示的是最高氣温,你能看出近期的最高氣温是多少嗎?

學生彙報後引導學生了解温度計上一般有左右兩行刻度以及左右兩邊刻度名稱,左邊代表攝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兩度。

2、教學例1

(1)猜想:從現在往後,温度計上的紅色酒精柱會怎樣變化呢?把話題從秋季過渡到冬季後出示例1。

(2)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南京當天的最低氣温是多少攝氏度?

(3)上海和北京當天的最低氣温一樣麼?為什麼不同?

(4)從温度計上看,這兩個城市的最低氣温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攝氏度。而上海超過了0攝氏度,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卻低於0攝氏度,是零下4攝氏度。這是一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來記錄這兩個相反的氣温嗎?

(5)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設想,老師選擇性板書:+4℃或4℃,-4℃等,並講解負號,正號以及它們的讀寫。

3、練一練

(1)出示香港、哈爾濱、西寧三個城市在某一天的最低氣温温度計。你能用剛才的表示方法表示這三個城市的最低氣温麼?

比較-11℃和-7℃那個更低。

(2)小小氣象記錄員。

我們一起來當氣象記錄員,一邊聽天氣預報,一邊記錄氣温。課件演示:赤道零上40攝氏度,北極零下26攝氏度,南極零下40攝氏度。

二、教學例2,感知正數和負數。

1、出示例2

(1)介紹吐魯番盆地的氣候特點

談話:吐魯番盆地獨特的氣温變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提問: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哪裏麼?

(2)認識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看圖中這條紅線表示海平面,海拔高度是指某地與海平面比較,得到的相對高度。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大家能從剛才表示氣温的方法受到啟發,也用—種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表示這兩個海拔高度呢?(板書:+8844米 -155米)

2、練習

完成第6頁練習一1、2兩題。

3、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看到,在表示氣温時,以0℃為界,高於0℃時用正數表示,低於0℃時用負數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時,以海平面為界,高於海平面用正數表示,低於海平面用負數表示。

三、歸納正數和負數

1、分類

(1)觀察這些數(課件出示),+4、-4、40、-11、-17、+8844、-155你能把它們分類?

(2)學生小組討論,進行分類。

(3)像+4,40、+8844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

2、討論:0屬於正數或負數呢? 0和正數、負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辨析:從温度計上觀察,0攝氏度以上的數都是正數,0攝氏度以下的數都是負數。海平面以上的數都是正數,海平面以下的數都是負數。

教師藉助課件觀察畫有箭頭的軒線(即數軸),認識到:0是正數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大於0,負數小於0。

3、完成第3頁練一練1、2題

四、鞏固練習,拓展負數的的外延。

1、基本練習。

每人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並進行交流:讀出所寫的數,並判斷寫的是否正確。

2、你知道麼?

(1)在正常狀態下,水沸騰的温度是( )℃,水結冰的温度是( )℃

(2)國務院發佈了一個通知,要求公共場所夏季使用空調温度不得低於( )℃,冬季使用空調温度不得高於( )℃

(3)地表面的最低氣温在南極,是( )℃,月球表面的最低氣温是( )℃。

談話:-88.3也是負數,是負小數,還有負分數。

3、出示“你知道嗎?——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 國家”。

4、應用練習。

(1)“生活中的負數”信息發佈會。

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

隨後課件配合出示有關圖片。

(2)小結:像零攝氏度以上與零攝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賽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漲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義的量,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4、拓展延伸。

調查自己家一個月的收入、支出情況,並作好記錄,記錄後對數據進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與家人説一説,用數學日記記下自己的感受及開支建議。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認識負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瞭解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正數、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一步加深對負數的認識。

3.讓學生經歷創造符號表示相反意義量的過程,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相機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4.通過介紹古代中國認識和使用負數的情況,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文明對於數學發展的卓越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負數的意義,進一步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生活中為了表示物體的個數,出現了自然數;在具體操作時,以某一單位測量出現不夠一個單位時又出現了小數,為了表示兩個意義不同但數值相同的兩個量時,又產生了一種新的數,板書課題。

一、自主創造,引出新數。

1.師: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班的學生都發生了變化,學校也發生了變化,請同學們看看老師的這些信息:

(1):班級的成員也發生了變化,咱們班這個學期轉走了三個學生,轉進一個學生。

(2):學校圖書室轉進100本新書,又借出100本書。

(3):小明把自己的壓歲錢存進銀行800元,又取出100元做零用錢。

師:同學們,你們看看這些量是什麼樣子的?(是意義相反的量)。要區分相反意義的量,同學們有沒有好辦法呢?

為了清楚地區分是轉進100夲書還是借出了100本書,同學們想出了各種方法,你們真會動腦筋,真會創造。

2.怎樣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呢?歷史上的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也進行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出示數學史課本第四頁“你知道嗎?”)

二、初識負數,學會讀寫。

1.同桌討論舉出相反意義的量,然後用加“+”或“-”的方法來表示。 交流彙報。

2.介紹課本第4頁的《你知道嗎?》以及正、負數的讀寫法。

3.你們還能再説出一個正數和一個負數嗎?還有嗎?有多少個?

同學們,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們又創造了負數。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去進一步認識負數。

4.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負數,用於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如果規定其中一個量為正,則另一個量為負,請舉例。

5生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6、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相關板書,並根據板書正負數的讀寫方法。

三、溝通聯繫,豐富認識。

1.教學例1

電視台每天都會播放天氣預報,你們知道是用什麼來測氣温的嗎?(課件出示温度計)

觀察温度計上數字的排列有什麼規律?

(課件突出兩個刻度10)這兩個10表示的温度一樣嗎?為什麼?

你會用今天學習的正數、負數分別表示這兩個刻度所指的温度嗎?

(課件出示顯示上海、南京、北京氣温的温度計)你會用今天學習的正、負數來表示這些温度嗎?

區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關鍵要找準誰的位置?

零攝氏度也就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什麼?

零上温度用什麼數表示?零下温度呢?那0就是正數和負數的什麼?

2.教學例2

(1)出示第3頁例2請説説對存摺上各項的意思?(指名回答)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説明有關意義。

(3)同桌互説有關正負數的意義。

(4)0是正數嗎?是負數嗎?它是正數和負數的什麼?

小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四、鏈結生活,內化理解。

生活中除了温度、海拔高度,還有很多地方會用到負數。

1. 電梯中的負數:王叔叔和李阿姨都從辦公樓的地面一層乘電梯,王叔叔去5樓開會,李阿姨去地下二層取車,他們分別應該按電梯裏的哪個鍵?

2.神七與負數:我國即將發射的神舟七號飛船在太空中向陽面的温度會達到( )以上,而背陽面會低於(),但通過隔熱和控制,太空艙內的温度能始終保持在( ),非常適宜宇航員工作。

(1)21℃(2)100℃ (3)-100℃

3.產品説明上的負數:食品包裝袋上有這樣的標記“500+2g”,質檢人員拿出5袋後稱重後和標準重量比較記錄為: +0.1g 、-1g、0g、+0.5g、-3g。 +0.1g 、-1g、0g、+0.5g、-3g是什麼意思?500+2g是什麼意思?

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指名説説通過今天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六、教學反思

由於負數在生活中是鮮活存在的,所以本課教學思路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經歷、感受生活中的負數,使學生對負數建立整體而系統的認識。回顧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的感受:

一、聯繫生活學負數。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景,聯繫生活學數學是國小數學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引入負數概念時,首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認識一對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再啟發學生説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繼而通過用不同的符號記錄生活信息,使學生經歷符號化、數學化的過程,從而感知負數;這節課真正體現了數學回歸生活,聯繫生活學數學的特點。

二、讓學生的體驗更有價值。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去經歷、去體驗、去探究負數的產生過程,由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體驗更有研究的價值。本課教學時為了教師補充了:取走全部餘額,該如何表示,使學生對0的認識更為深刻。通過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為整個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達到有效教學之目的。

上面內容就是一祕為您整理出來的8篇《《認識負數》數學教案》,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數學認識行和列教案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第1課時

【教學實錄】

教師:上課!

學生:起立,老師您好!

教師:小朋友們好,請坐!

教師:今天這節課呀,李老師邀請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學生:想。

教師:那給點掌聲,咱們歡迎歡迎。(學生鼓掌,教師出示課件)

(課件動畫中出現一位機器人)

機器人: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機器人。今天特意來和小朋友們交朋友的。你們有信心奪第一嗎?

學生:有。

教師:看來同學們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現在,機器人就想考驗大家了。首先,請大家把桌面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學生開始擺東西,一會後,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坐端正)

(音樂停)

教師: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組的同學動作最快。(教師表揚該三組的學生)

教師:同學們都分得很好,誰能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呀?

(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來,你來説一説,你怎麼分的?

學生:他們都是一樣的。

教師:他們形狀都是一樣的,對嗎?誰再來説説?你來。

學生:我這個是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教師:正方體,她課前預習了,真棒啊,她都知道這個是正方體了。誰再來説一説?來,你來説一説。

學生:我是按圖形分類。

教師:哦,按照形狀相同的分,這些,圓圓的物體,對嗎?(教師拿着圓柱形的教具),好,請大家再把它輕輕地放進去。

教師:其實,這些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嗎?

學生:想。

教師:大家拿出數學書出來,翻到32頁,看一看,叫什麼名字。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教師:大家表現得真好,來,給自己鼓鼓掌。

(學生鼓掌)

教師:大家都能説出它的名字來了。但是我還是想考考你們,我舉起一個物體,請你們告訴我,它屬於哪一類,好嗎?

學生:好。

教師:(舉起一個長方體)這是?

學生:長方體。

教師:真棒。(舉起圓柱)這個。

學生:圓柱

教師:(舉起球)這個?

學生:球。

教師:(教師舉起正方體)這個。

學生:正方體。

教師:恩,剛剛是我舉起來,現在,我説一個物體,你們舉起來,好嗎?

學生:好。

教師:請大家舉一個長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長方體,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再來,請大家舉一個圓柱。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請大家舉正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1、2、3(教師做出坐端正的動作,示意要學生坐端正)

學生:坐端正。

教師:好了,剛才我們已經舉一舉了,待會在小組裏面,請小組長出題目,我們再來舉一舉,好不好啊?

學生:好。

教師: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熱鬧地開展起來,學習氣氛濃厚,教師巡堂)

(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安靜並坐端正)

教師:我剛才看了一下,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非常棒。同學們,我們現在能説出它們的名字了,老師這裏有它們的大頭貼,誰能對號入座,把它們貼上去呢?(教師舉起手,示意學生舉手回答)

(學生舉手)

教師:好,來,這位女同學。

(學生上黑板貼)

教師: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貼得對不對。(學生貼了正方體的圖片)請回。再請一個,誰來?

(學生舉手)

教師:好,你來。(學生貼長方體的圖片)

教師:還有很多照片呢,誰再來?來,你來。

(學生貼圓柱的圖片)

教師:還有一張照片,請那位男同學來。

(學生貼球的圖片)

教師:它們都貼對了嗎?

學生:貼對了。

教師:貼對了。好,剛剛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教師用手指着立體圖形的圖片,由學生説出它們的名字)。你們想跟它們交朋友嗎?

學生:想。

教師:好,請你們選擇一個做你們的好朋友,然後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們是張什麼樣,摸上去是什麼感覺。好,開始。

(學生活動起來,教師巡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