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教師文案>

化學課教案7篇

教師文案 閲讀(9.46K)

提前準備好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課堂的內容和流程,確保課堂有條不紊的進行,準備好教案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化學課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化學課教案7篇

化學課教案篇1

課型:

實驗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酒精燈的使用方法,掌握物質加熱的方法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國中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

基本操作養成教育

教學方法:

講演練結合

教學媒體:

有關實驗儀器藥品

教學學生

程序:教學內容教師活動活動

新授一、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使用:演示聽講

內焰:温度較低講解記憶

掌握

(1)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2)燈內酒精量:1/3

(3)火柴點燃:禁止互相點燃講解

(4)用後燈帽蓋滅:嚴禁用嘴吹滅

2、加熱方法:

(1)可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皿燒杯演示記憶

(2)均勻受熱:移動試管或酒精燈強調掌握

(3)擦乾試管外壁的水

(4)試管不能與燈芯接觸用外焰加熱

試管內的液體小於1/3,試管與桌面成45°

角,試管口對着無人方向

3、失火處理:滅火器沙或濕抹布撲滅

二、:玻璃儀器的洗滌:

水洗:可溶物演示觀察

不溶性鹼掌握

1、方法:酸洗後水洗:鹼性氧化物

不溶性碳酸鹽

鹼洗後水洗:油脂

2、檢查:

玻璃內壁上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學會

即已洗??

3、放置:

試管:倒放晾乾

其它:正放晾乾

熱儀器:冷卻後洗滌晾乾

本節課的識記儀器有:

試管試管夾試管刷酒精燈水槽歸納識記

導管集氣瓶

學生1、點燃、熄滅酒精燈,觀察火焰並檢驗出示題目練習

哪層火焰的温度最高?巡迴指導熟練

練習2、給試管中的3毫升水加熱至沸騰糾正錯誤掌握

3、2毫升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硫酸銅溶液後加熱

4、將本節課所用實驗儀器洗刷乾淨並整理提出要求自查

實驗台互查

討論探究:

1、加熱試管裏的液體時,能否將試管口對着人?為什麼?

2、如果試管外壁有水,能否不擦乾就加熱?為什麼?

3、將液體加熱至沸騰的試管,能否立即用冷水沖洗?為什麼?

4、怎樣給試管中的液體進行預熱?

引導思考

回答

歸納

小結對學生操作進行講評

作業1、目標p6

2、複習元素符號:onhclf

3、記憶元素符號:cspsii

課後記動手能力較差,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培養更多精品來自3edu論文

化學課教案篇2

教學分析

本課題是在學習原子結構和元素概念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的過程。本課題難點比較集中,有微觀表徵:電子的分層排布、離子的形成;有化學用語: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符號;也有把宏觀與微觀架起橋樑的知識: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係。這些內容是引領學生把學習注意力由宏觀世界轉到微觀研究的重要過渡,為學生探求宏觀物質變化的奧祕打開了一個微觀領域的窗口,是引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和嚮往,是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興趣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難點)

2.瞭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重點)

3.瞭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想象、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2.觀察l~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歸納小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瞭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嚮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作品──科普小論文《漫遊原子世界》,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

附文:我是一個小小的電子,我在原子裏圍繞着原子核不停地轉動,雖然空間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總想掙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這個小老頭很有能耐,雖然只佔原子的一丁點空間,裏面卻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正好把我身上的負電深深吸引。

2.設問:原子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呢?它們能否掙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導探究核外電子的排布

1學生猜想: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

2.學生交流:向你的同學説一説你想象中核外電子如何運動?

3.探究證明假設:閲讀課本圖文。(把圖4-9“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 製作成掛圖,藉此引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電子分層排布)

4.歸納結論: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5.教師啟發: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時,也經歷了假設、猜想的階段,然後通過科學的手段、藉助先進的儀器進行實驗測定、檢驗而得到真理的。那麼電子為什麼有的排在第一層?有的排在第二層?各電子層上電子數目有什麼規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後,進一步啟發學生對電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學生到高中後還會有更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自己查閲有關資料)

化學課教案篇3

硫 酸

化學03林小敏

一 説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大學聯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本節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為下一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會帶着問題去上課。在國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為此這節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本節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一”的原則。結合課本採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採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節課採取一則實際材料導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並説明體現了硫酸的哪些性質。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則須教師讀材料或發放材料,顯得浪費時間和資源。

2、 通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並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儘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於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而後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 結合本節內容,採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通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着由易到難,由表及裏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後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紅溶液褪色等現象。可由學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麼呢 ?為什麼品紅會褪色呢?然後通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後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裏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由一則實際材料導入新課,簡潔明瞭。由於剛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動機。用幻燈片播放一則實際材料,請學生找由關體現硫酸性質的關鍵字,積極思考,運用已學過的知識來説明材料中體現了哪些濃硫酸的性質。藉此複習已學過的知識。

2、 歸納硫酸的物理性質:展示一瓶純硫酸,並提問大家仔細觀察有哪些特徵。結合課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3、 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實驗一:往三支試管裏分別加入紙片、蔗糖、木屑,滴加幾滴濃硫酸請學生觀察實驗並回答問題得出濃硫酸具有脱水性,引出重點。實驗二:濃硫酸和銅的反應,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寫出化學方程式。通過啟示的方法:反應中的物質化合價發生了怎樣變化呢,引出濃硫酸氧化性的難點。回憶並利用氧化還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4、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學生已知鋇離子可以檢驗硫酸根離子,所以重點放在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在兩支試管裏分別加入硫酸鈉和碳酸鈉滴入氯化鋇觀察實驗現象,再滴加鹽酸,學生可發現碳酸鈉的試管生成沉澱而後沉澱溶解。使學生明白硫酸根的檢驗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鋇以去除碳酸根的影響。

5、 教師進行小節

6、 教師佈置作業,使知識得以應用訓練

7、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簡潔明瞭。

化學課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瞭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瞭解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空氣是人人都離不開的物質,由於看不見,摸不着,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麼。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國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國小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佈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國小自然課中的知識重複,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繫,並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説不存在什麼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國小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於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藍天、白雲、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説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言:

能夠説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鬆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繫。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着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説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接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並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

由於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象;

2、小結並交流成功的經驗;

3、尋找並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分析討論

1、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佔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麼氣體減少的體積小於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後瓶內還有沒有殘餘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閲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得出結論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淨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化學課教案篇5

教學內容分析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生在參與了課題2中的兩個探究活動後,對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親身體驗,此時,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走進化學實驗室,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

從內容上看,本課題共由兩部分組成:認識常見儀器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在知識展現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和洗滌儀器等基本操作訓練。教材沒有采用單純的基本操作訓練的方法,而是結合具體實驗和“活動與探究”等,引導學生在實驗和探究過程中,瞭解加熱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並在現象明顯的實驗過程中進行基本操作訓練,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學生學習基礎、習慣有較大的差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實驗充滿興趣,不僅樂於觀察實驗更願意親自動手來做。由於學生們學習的熱情都很高,所以課堂教學上應該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規範操作,為今後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2)掌握常見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基本操作的學習,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2)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演示、學生互教互學等方法,掌握規範的操作方法,初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有關實驗的觀察、操作,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化學實驗操作的學習過程,發展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設計思路

依據新課程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親歷過程,在親歷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課題是國中科學探究和化學實驗的啟蒙,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參觀實驗室、討論、活動與探究中必須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從已有經驗出發,指導學生按“走進實驗室——觀察儀器及環境——識別儀器,説出名稱——瞭解用途——動手操作——親歷與體悟”的策略學習。而教師的教學策略是:三維目標有效整合是通過“倒醬油”“吸取鋼筆水”等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鋪墊,引導全體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與探究”,在動手中動腦,提出問題,分析研討,體悟遵守實驗室規則和實驗規範的重要性來實現;突出重點的方法是採用課前實驗、課中實驗,課後實驗來學習和鞏固三個主要實驗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方法;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引導學生可從生活實例、從其他學科知識、從交通法規、還可從人的生存必須遵紀守法等多種角度來談,從而認識遵守實驗室規則和實驗規範的重要性。最後,通過做家庭小實驗鞏固基本操作,並要求學生能清晰的認識基本操作是科學探究的基礎,遵守實驗室規則和實驗規範是科學探究的保障。

本課題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採用開放式實物教學法。先請實驗員介紹實驗室有關危險藥品的放置、實驗室配置的滅火器、黃沙桶等安全知識和措施,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先在儀器、設備、藥品櫃上貼上有關名稱、性質和用途的標籤,然後組織學生參觀,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這些儀器,以減少有些學生對實驗的恐懼感。 第二課時採用教師演示、學生演示、學生互教互學的方法,讓學生熟練和規範地掌握藥品的取用、加熱和洗滌儀器等基本操作技能。

化學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掌握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儀器的選擇和操作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固體、液體的取用

教學工具

集氣瓶、水槽、玻璃片、飲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細木條)、盛滿氧氣的集氣瓶若干,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若干。

教學過程

?引入】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學習化學必然要走進化學實驗室,那裏有很多儀器和藥品期望你利用他們來探究化學的奧祕。

?説明】當你走進化學實驗室時,首先要仔細閲讀實驗室規則,他們是你安全實驗並獲得成功的保證。

一、藥品的取用

指導學生閲讀p151藥品取用規則,指導學生認識幾種化學實驗室藥品的一些圖標

1、固體藥品的取用

?説明】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裏(展示廣口瓶),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展示藥匙)。有些塊狀的藥品可用鑷子夾取。用過的藥匙或鑷子要立刻用乾淨的紙擦乾淨,以備下次使用。

?演示】 1、取鋅粒

2、取少量碳酸鈉

?解釋】固體藥品取用時,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須蓋滿試管底部即可

2、液體藥品的取用

?説明】液體藥品通常保存在細口瓶裏(展示細口瓶)。

?演示】液體的傾倒。

?討論】1、細口瓶的塞子為什麼要到放在桌面上?

2、傾倒液體時,瓶口為什麼要緊挨着試管口?應該快到還是緩慢地倒?

3、拿細口瓶倒液體時,為什麼細口瓶標籤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體後,為什麼要立即蓋緊瓶塞,並把瓶子放回原處。

?説明】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常用量筒量出體積。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體。

?解釋】1、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麪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2、當接近刻度時,可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至刻度

3、取用液體,當不説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討論】量取液體時,如果實現沒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麪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而是採用仰視或俯視的方法,將會對讀數產生什麼影響

?演示】滴管的使用,實驗1-3

?小結】1、固體的取用方法

2、液體的取用方法

作業:

課後小結

1、固體藥品的取用

保存:廣口瓶

取用:藥匙、紙槽(粉末狀)、鑷子(快狀)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須蓋滿試管底部即可

2、液體藥品的取用

保存:細口瓶

取用:傾倒

注意:當不説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化學課教案篇7

第一章 空氣 氧

第一節 空氣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並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瞭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式講解法。

教學用具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

藥品:紅磷、水。

其它:火柴。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麼氣體?

空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種物質組成還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呢?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

?板書】第一章 空氣 氧

第一節 空氣

?板書】一、空氣的組成

?提問】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

2.空氣是一種單的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呢?

?演示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課本p.7圖1-1)。

思考、回答問題。

回憶什麼是物理性質,思考回答問題。

激發學生學興趣,引入課題。

複習緒言中物理性質概念,使學生產生求知慾。引入空氣組成的討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介紹儀器名稱,操作順序,提示學生觀察要點: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和水面變化的情況。

?學生分組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教參p.7圖1-1)。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用燃着的火柴檢驗瓶內剩餘氣體。【分析討論】啟發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1.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説明紅磷燃燒所消耗的是空氣中的什麼氣體?

2.為什麼紅磷燃燒時只消耗了鐘罩或集氣瓶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鐘罩或集氣瓶內,火柴熄滅説明了剩餘氣體具有什麼性質?

?板書】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它不是單一的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空氣中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氨氣。

?講述】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利用投影掛圖講解)。

?小結】空氣的成分其積極分數: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做練習。

填寫觀察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生成,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 ,等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後,鐘罩內水面上升了約 積極,剩餘氣體約佔總體的

?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鐘罩內,火焰 。

實驗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

生成,打開彈簧夾後,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約佔瓶容積的 。

火焰 。

分析、思考、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理解記憶

閲讀課本p.7~p.8

準確記憶

做練習??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育。

鞏固加深理解記憶。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氣的是哪些物質?來源於哪裏?如何防治空氣的污染嗎?(結合掛圖、投影討論)。

?板書】二、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1.污染空氣的性質:粉塵、有害氣體。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礦物燃料、化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3.防治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消除、減少污染源。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做練習

?課後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瞭解了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與防治,認識到保護環境是重要的,是每個公民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思考、看投影片討論。

閲讀課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討論、歸納、綜合、記憶。

做練習二

歸納、總結

獨立完成檢測題

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加強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鞏固已學知識。

學生歸納總結,老師補充完整。達到本節教學目的。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空氣中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 )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2.在100升空氣裏氮氣的體積大約是 ( )

(a)78升 (b)78% (c)21升 (d)21%

3.空氣中氧氣與氮氣的體積比約為 ( )

(a)4:1 (b)1:4 (c)1:5 (d)4:5

附2:課堂練習二

4.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 ( )

(a)一類 (b)兩類 (c)三類 (d)四類

5.造成大氣污染的有害氣體是 ( )

(a)氮氣、氧氣 (b)稀有氣體、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氣、二氧化碳

6.下列情況一般不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 )

(a)煤燃燒生成的煙 (b)汽車排氣生成的煙霧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產生的煙霧

7.被污染了的空氣會嚴重地損害 的健康,影響 的生長,造成對自然資源及建築物等的破壞。

8.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必須要充分認識 的重要性,注意消除 以保障人類的健康和保護自然資源。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b 2.a 3.b 4.b 5.c 6.c 7.人體 作物 8.保護環境 污染源

附4:隨堂檢測

1.將下列數據(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後面的括號內。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氣( ) (3)氮氣( ) (4)稀有氣體( )

2.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

(a)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佔21%,氮氣佔78%

(c)在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

(d)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它是由空氣一種成分組成

3.桌子上入一個空燒杯,燒杯內 ( )

(a)是氮氣 (b)是氧氣 (c)是空氣 (d)沒有物質

4.證明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 )

(a)法國的拉瓦錫 (b)瑞典的舍勒

(c)英國的道爾頓 (d)英國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氣中的物質,不使空氣受到污染的是 ( )

(a)煤燃燒產生的煙 (b)石油化工廠排放的廢氣

(c)汽車排出的尾氣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