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名言>人生名言>

孫中山經典語錄欣賞

人生名言 閲讀(1.85W)

人類知識越發多,文明的進步便越發快。


孫中山經典語錄欣賞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68頁

世界的文明,要有知識才有進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68頁

餘所治者乃革命之學問也。凡一切學術,有可以助餘革命之智識及能力者,餘皆用以為研究之原料,而組成餘之“革命學”也。

《與邵元衝的談話》(1919年5月20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55頁

蓋學問為立國根本,東西各國之文明,皆由學問購來。

《在北京湖廣會館學界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8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422—423頁

世界進化,隨學問為轉移。自有人類以來,必有專門名家發明各種專門學説,然後有各種政治、實業之天然進化。

《在北京湖廣會館學界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8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423頁

肩責之道若何,無他,勉術學問,琢磨道德,以引進人羣;愚者明之,弱者強之,苦者樂之而已。

《在廣州嶺南學堂的演説》(1912年5月7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60頁

建設事業,必須學問。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會的演説》(1913年2月23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24頁

世界上文明的發達,是在近來二百多年,最快的是近來五六十年。以後人類知識越發多,文明的進步便越發快。

《在桂林學界歡迎會的演説》(1922年1月22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68頁

諸君今日求學之機會,比較從前學生求學之機會,實優萬倍。務望矢志求學,如從前學生願犧牲性命,以做革命事業的一種堅忍心,百折不撓,將來必能求得優美專門學問,以福祖國。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會的演説》(1913年2月23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23頁

學者,國之本也,若不從速設法修舊起廢,鼓舞而振興之,何以育人才而培國脈。

《令教育部通告各省優初級師範開學文》(1912年3月19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253頁

學者底力量在社會上很大。……所以學者對於社會,對於國家,負擔有一種責任。現在學者底責任,是在要中國進步。

《在桂林學界歡迎會的演説》(1922年1月22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70頁

我國四萬萬同胞,智愚不一,不能人人有參政之智能。才智者既研究各種學問,有政治之能力,有政治之權勢,則當用其學問為平民謀幸福,為國家圖富強。諸君須知此後求學方針,乃期為全國人民負責任,非為一己攘利權。

《在北京湖廣會館學界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8月23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423頁

伊古以來,戰爭常有。太古之世,人與獸爭,結果人勝。漸進文明與野蠻爭,結果文明勝。有知識與無知識爭,其結果有知識勝。

《在宴請滇軍第四師官佐會上的講話》(1918年1月18日)

《孫中山全集》第4卷 第297頁

立志做革命軍,先要有什麼根本呢?要有高深學問做根本!有了高深學問,才有大膽量;有了大膽量,才可以做革命軍。所以做革命軍的根本,還是在高深學問。

《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説》(1924年6月16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297頁

世界上的學問,是少數人發明的,古今中外,多數人總是不知不覺的。但是世界進化,都是不知不覺做成的。近二百年來科學發達,才逐漸的將幾千年的不知不覺,加上新的有知有覺。不知不覺是天然的進化,是自然的;有知有覺是人為的進化,是非自然的。前者進化慢,而後者進化快。以進化快者補進化慢者,這是我們的責任。

《在廣州全國學生評議會的演説》(1923年8月15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114頁

學問志願,兩種並行。有學問而無志願,不徒無益,而反有害。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會的演説》(1913年2月23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24頁

建設事業,不僅要與破壞時代持同一之犧牲主義,並且要一絕大學問。欲求此種建設的學問,必須假以時期,或十年,或六七年之苦心研究,方能應用。不比破壞事業,只要不顧身命,冒險做去,即可以辦得到的。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會的演説》(1913年2月23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22頁

一般人讀書不認真還不要緊,我們革命黨人卻千萬不可不認真。因為一般人讀書,或是為個人的前途,或是為一家的生活,他讀書不認真,成敗得失,只他個人或其一家。革命黨人則不然,一身負國家社會之重責,如果自己讀書不認真,事情做錯了一點,就不但害了我們的黨,連整個國家社會也被害了。

《與鄒魯的談話》(1919年6月)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79—80頁

現在求學的時代,能夠學得多少便是多少,只要另外加以革命精神,便可以利用;如果沒有革命精神,就是一生學到老,死記得滿腹的學問,總是沒有用處。

《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説》1904年6月16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297頁

2、教育

民國新造,凡有教育,應予提倡,乃足以啟文明而速進化。

《命教育部核辦女子蠶桑學校令》(1912年22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117頁

惟必有學識,方可擔任教育。蓋學生之學識,恆視教師以為進退,故教師之責任甚大……教育既興,然後男女可望平權。

《在廣東女子師範第二校的演説》(1912年5月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58頁

自民國肇造以來,政本未安,奸宄屢作,民生疾苦,日以加甚;一線之望,惟在民心之未死,民智之漸開。而盈虛消長,實繫於教育。教育之道,條理萬端,以目前學校之未備,人才之難遇,國外大學之建議,實所以補其缺乏,應其需要,此為國家根本大計,誠不宜忽。

《致政務會議函》1920年1月上旬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203頁

日本從前比中國貧弱,其地比中國不過兩省,而今日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等強國者何也?是在教育。

《在廣東省學界歡迎會上的演説》(1917年7月21日)

《孫中山全集》第4卷 第122頁

現在中國在地球上為一最貧弱之國,皆因教育、實業兩不發達以致於此。

《在上海機器公會成立大會的演説》(1912年12月22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559頁

所謂人能盡其才者,在教養有道,鼓勵有方,任使得法也。

《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8頁

欲我國轉弱為強,反弱(衰)為盛,必候學校振興,家弦户誦,無民非士,無士民,而後可與泰西諸國並駕齊驅,馳聘於地球之上。

《擬創立農學會書》1895年10月6日

《孫中山全集》第l卷 第25頁

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學而後知,人不能皆好學,必待教而後學,故作之君,作之師,所以教養之也。

《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8—9頁

勵行教育普及,增進全國民族之文化。

《中國國民黨宣言》(1923年1月1日)

《孫中山全集》第7卷 第3頁

惟教育主義,首貴普及,作人之道,尤重童蒙,中國小校之急應開辦,當視高等專門為尤要。顧欲興辦中國小校,非養成多數教員不可;欲養成多數中國小教員,非多設初級優級師範學校不可。雖一時權宜與永久經制自殊,而統籌全局,亦不可顧此失彼。此時注重師範,既能消納中學以上之學生,復可隱植將來教育之根本,是真當務之急者。

《令教育部通造各省優初級師範開學文》(1912年3月19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253—254頁

中國人數四萬萬人,此四萬萬之人皆應受教育。然欲四萬萬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師範,此師範學校所宜急辦也。而女子師範尤為重要。

《在廣東女子師範第二校的演説》(1912年5月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58頁

現在中國是民國,是要人人都有教育的。要人人都有教育……不是數人能夠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説空話可以算得事的。必要人人各盡各的力量,有一分能力去做一分事情,大家都去實行。

《在桂林學界歡迎會的演説》(1922年1月22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74—75頁

遠觀歷代,橫覽九洲,人才之盛衰,風俗之淳靡,實關教他〈化〉。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而國以強;否則返(反)此。嗚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無聞焉,綜人數而核之,不識丁者十有七八,婦女識字者百中無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風俗安得不頹,國家安得不弱?

《致鄭藻如書》(1890年)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2頁

多設學校,使天下無不學之人,無不學之地。

《致鄭藻如書》(1890年)

《孫中山全集》第l卷 第2頁

既學必求其通,勿淺嘗輒止也。

《與邵元衝的談話》(1919年11月24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l66—l67頁

學海汪洋,毓仁作聖,大學畢業,此其發軔。植基既固,建業立名,登峯造極,有志竟成。為社會福,為邦家光,勗哉諸君,努力自強。

《廣東大學學生畢業典禮訓詞》(1924年6月21日)

《孫中山全集》第l0卷 第3l8頁

要知道人類為甚麼原故要求學(呢)?求學的意思便是求知識。因為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道理,都是我們不知道的。又因為世界的文明,要有知識才有進步;有了知識,那個進步才得快。我們人類是求文明進步的,所以人類便要求知識。

《在桂林學界歡迎會的演説》(1922年1月22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68頁

大學之旨趣,以灌輸及討究世界日新之學理、技術為主,而因應國情,力圖推廣其應用,以促社會道義之長進,物力之發展副之。

《公佈〈大學條例〉令》(1924年8月13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530頁

愛惜光陰,發奮讀書,研究為人類服務的各種學問。有了學問之後,便要立志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象七十二烈士一樣,雖至犧牲生命亦所不惜。切不可用自己的聰明能力去欺負人類,破壞國家,象那些無道德的官僚軍閥之行為。

《在嶺南大學黃花崗紀念會的演説》(1924年5月2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157頁

不管你們到那一國去留學,也不論你們將來學什麼,只要你們能夠刻苦用功,切切實實的去學,將來一定會有成就的。

《與留法學生的談話》(1919年11月中旬)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165頁

夫天才則不能以人致,而學問固可以力求。

《<戰學入門>序》,《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95頁

近代科學大明,武器進步,治軍之複雜,迥非前代所可比擬。昔有不讀兵書,而可以為名將者,今則非深造乎學問,不足以臨陣圖敵矣。

《<戰學入門>序》(1919年6月)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96頁

時至今日,非學術無以救國,非參考外籍,資為牖鑰,厥學術不能躋於高深。顧其名流著述,大都玄微奧衍,而一章之中,輒成語數見,僻句數見,在彼國人,苟非沉浸於歷史風俗典章文物者,讀之尚覺其難;矧在吾國,蓋讀不終篇而神志沮喪,中道而畫者比比然也,此誠吾國學者之所深憾。

《張鵬雲編<英漢習語文學大辭典>序》(1923年)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580頁

吾國人最喜作官,不問其所學如何,羣趨於官之一途,所學非所用,是猶以庖人治衣,安能盡職。

《在杭州陸軍同胞社公宴會上的演説》(1916年8月18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347頁

雖然,惻隱之心人人有之,而濟之術則非人人知之。不知其術而切於救人,則誤者恐變惻隱而為殘忍矣,而疏者恐因救人而反害人矣。

《紅十字會救傷第一法》譯序(1897年春夏間)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l08頁

圓顱方趾,同為社會之人,生於富貴之家即能受教育,生於貧賤之家即不能受教育,此不平之甚也。社會主義學者主張教育平等,凡為社會之人,無論貧賤,皆可入公共學校,不特不取學膳等費。,即衣屐書籍,公家任其費用。盡其聰明才力,各分專科,即資質不能受高等教育者,亦按其性之所近,授以農、工、商技藝,使有獨立謀生之材。卒業以後,分送各處服務,以盡所能。庶幾教育之惠,不偏為富人所獨取,其貧困不能造就者,亦可以免其憾矣。

《在上海中國社會黨的演説》(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523頁

必須要全國的人民,都要有體育、智育、德育的人格才好。

《在廣州全國青年聯合會的演説》(1923年10月21日0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326頁。

革命是非常事業,不是尋常事業,非常事業決不可以尋常的道理一概而論。現在求學的時代,能夠學得多少便是多少,只要另外加以革命精神,便可以利用;如果沒有革命精神,就是一生學到老,死記得滿腹的學問,總是沒有用處。

《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説》(1924年6月16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297頁

政治是促人羣進化之工具,故教育家當為政治的教育家。

《在廣東省第五次教育大會閉幕式的演説》(1921年6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562頁

古人有言:大丈夫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予亦尚勖同人曰:有志之士,當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

《<新疆遊記>序》(1920年7月26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288頁

教育進步,以政治為基礎。

《在廣東省第五次教育大會閉幕式的演説》(1921年6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565頁

是則為利,利可為也;非則為害,害不可為也。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l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9頁

我既愛國,國亦愛之,使可以上感下孚,永享幸福,此求自立之真諦也。

《在廣東中國同志競業社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5月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358頁

國與民弱且貧矣,不思有以救之,不可也;救之而不得其道,仍不可也。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192l年l2月l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29頁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凡中華民國之國民,均有國民之天職。何謂天職?即是促進世界的和平。此促進世界的和平,即是中華民國前途之目的。依此種目的而進行,即是鞏固中華民國之基礎。又凡政治、法律、風俗、民智種種之事業,均須改良進步,始能與世界各國競爭。凡此種種之改良進步,均是中華民國國民之責任。人人能盡職任,人人能盡義務,凡四萬萬人無不如此,則中華民國之進步必速。

《在南京參議院解職辭》(1912年4月1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17頁

人貴自重,須知國無法則不立,如其犯法,則政府不得不以法懲治之。惟自納於範圍之中,自免此禍,此相安之理由也。

《在廣東中國同志競業社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5月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59頁

救國即是救破舟一樣,當舟沉之時,不圖共力而補救,徒顧個人鋪蓋行李,俄而舟已沉矣,生命亦已具(俱)亡,又何有於鋪蓋行李?……以吾人為亡國人,亡國人世界無位置也……

但我國人多不知國與己身之關係,每顧個人之私事而不為國出力,不知國與己身之關係如身體之於髮膚,刻不可無。曷不觀於日俄之戰爭,日之勝俄,只以國之存亡與己身之關係激動民心,背城藉一以勝之而已。

《在中國同盟會葛侖分會成立大會的演説》(1911年6月25日)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523頁

培養人才,就是學師範者的任務。……學師範的人,本來是教少年男女的,是教少年男女去做人的。做人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知道怎私樣愛國,怎麼樣管國事。

《在廣東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紀念會的演説〉(1924年4月4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18—19頁

一般人讀書不認真還不要緊,我們革命黨人卻千萬不可不認真。因為一般人讀書,或是為個人的前途,或是為一家的生活,他讀書不認真,成敗得失,只他個人或其一家。革命黨人則不然,一身負國家社會之重,如果自己讀書不認真,事情做錯了一點,就不但害了我們的黨,連整個國家社會也被害了。

《與鄒魯的談話》(1919年6月)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79—80頁

教育家須記提倡政治,襯實行改良政治。使四萬萬國民同心協力改良政治,諸君當負責任!又須知國強不能預知,只實行做去便得;若必想知清楚然後做,天下斷無此理。

《在廣東省第五次教育大會閉幕式的演説》(1921年6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568頁

夫人類必至不平而後有爭,挾羣以爭,尤必有其職志。其為國為公,則天下從之;其為己為私,則天下棄之。

《規復約法宣言》(1916年6月9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304—305頁

近來大科學家考察萬事萬物,不是專靠書。他們所出的書,不過是由考察的心得貢獻到人類的記錄罷了。他們考察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觀察,即科學;一種是用判斷,即哲學。人類進化的道理,都是由此兩學得來的。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一講》(1924年3月9日)

《孫中山全集》第9卷 第257頁

智之範圍甚廣,宇宙之範圍,皆為智之範圍,故能知過去未來者,亦謂之智。吾人之在世界,其知識要隨事物之增加,而同時進步,否則測即於老朽頹唐,靈明日錮。是以智之反面,則為蠢,為愚。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1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l7頁

你們到外國去不要以能讀死書求得一點知識為滿足。你們應該除了專門科目而外,隨時隨地留心考察研究各國的人情、風俗習慣、社會狀況,以及政治實情等等。這些活的知識於你們學成歸國之後,對國家、社會會有很大貢獻的。

《與留法學生的談話》(1919年11月中旬)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l66頁

教育家應指導人民談政治,若仍以不談為高,為害匪淺。

《在廣東省第五次教育大會閉幕式的演説》(1921年6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5巷 第564頁

須知教育者,乃引導人羣進化者也。然能令人羣進化最速者果何力乎?則政治的力量是也。政治是促人羣進化之工具,故教育家當為政治的教育家。

《在廣東省第五次教育大會閉幕式的演説》(1921年6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562頁

蓋體育為教育之先導,體育既高,腦精自足,知識亦高。乃知當今之國家,非一人之國家,乃我人民之國家。既知國家為人民之國家,國家之強弱,人人有莫大之責任矣。

《在紹興商會的演説》(1916年8月20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349頁

3、人才

注意培養人才與延攬人才,將來種種事業,非有多數的人才莫可。

《在上海中國國民黨本部的演説》(1920年5月16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263頁

望全國人才,各盡所能,協力合作,共謀國家文化之進步。

《就任大總統職宣言》(1921年5月5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532頁

要通過考試制度來挑選國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據這種辦法,最嚴密、最公平地選拔人才,使優秀人士掌管國務。

《與該魯學尼等的談話》(1906年11月15日)

《孫中山全集》第l卷 第319頁

我們全國同胞,尤其是知識分子,必須要大家齊心參加革命,才能使中國得到獨立、自由和平等。

《與留法學生的談話》(1919年11月中旬)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165頁

4、宣傳

人類的政治思想極發達,民權的學説極普遍,更不專可用兵力,必要人人心悦誠服,都歡迎我們的主義,那才容易成功。革命成功極快的方法,宣傳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

《在廣州對國民黨員的演説》(1923年12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568頁

……要諸君注重宣傳,教本黨以外的人都明白本黨的主義,歡迎本黨的主義,然後本黨施行主義便無阻力,便無反抗。

《在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説》(1923年10月15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284頁

宣傳主義,啟牖文明。

《益智書報社八週年紀念賀電》(1921年12月)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5l頁

報界為開通民智之先覺,諸君亦當引為已任,提倡之,鼓吹之。

《在北京報歡迎會的演説》附:《同題異文》(1912年9月2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第435頁

宣傳就是勸人。

《在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説》(1923年10月15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284頁

革命的方法,有軍事的奮鬥,有宣傳的奮鬥。軍事的奮鬥,是推翻不良的政府,趕走一般軍閥官僚;宣傳的奮鬥,是改變不良的社會,感化人羣。要消滅那一般軍閥,軍事的奮鬥固然是很重要,但是改造國家,還要根本上自人民的心理改造起,所以感化人羣的奮鬥更是重要。

《在廣州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説》(1923年10月15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286頁

請君擔負宣傳的任務,應該有恆心,不可虎頭蛇尾,今日熱心奮鬥,明日便心灰意冷。因為要人心悦誠服,不是一朝一夕,一言一動能夠收效果的。必要把我們的主義,潛移默化,深入人心。那才算是有效果。

《在廣州對國民黨員的演説》(1923年12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568頁

感化就是宣言。

《在廣州對國民黨員的演説》(1923年12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574頁

方今國事顛躋,根本之圖,自以鼓吹民氣、喚醒社會最為切要。

《復李夢庚函》(1919年8月6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91頁

輿論為事實之母,報界諸君又為輿論之母,望諸君今日認定宗旨,造成健全一致之言論。

《在廣州報界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5月4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56頁

輿論之力較武力為大,武力始之,輿論完成之,乃有護法結果,而使國民人人鹹知共和真理,不容許武人官僚亂國,尤非輿論界努力不為功。不然,中國將不能存於世界。

《與報界的談話》(1912年8月24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531頁

報紙所以能居鼓吹之地位者,因能以一種之理想普及於人人之心中。其初雖有不正當之輿論淆惑是非,而報館記者卒抱定真理,一往不渝……使吾所抱之真理屹不為動,作中流之砥柱。久而久之,人人之心均傾向於此正確之真理。

《在上海<民立報>之答詞》(1912年4月1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37頁

報紙在專制時代,則利用攻擊,以政府非人民之政府;報紙在共和時代,則不利用攻擊,以政府乃人民之政府也。

《對粵報記者的演説》(1912年4月1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48-349頁

求事實的明瞭和理論的貫徹。

《與大本營法制委員會的談話》(1924年4月18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85頁

蓋我國此次革命,全賴報界鼓吹之功。今共和告成,建設伊始,報界之力量較前日為宏,而報界之責任較前日尤重。上而監督政府,下而開導人民,為全國文明進化之導引。故報界之力量日大,則國家之文明程度日高。

《在北京報界歡迎會的演説》附:《同題異文》(1912年9月2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434頁

夫今日之為人類利害者,固非一事,絕不如原人時代之簡單,而其須為研究始可應付者正同。故今日之人類不但須愛地文上之光明、物理上之光明,尤須愛精神上之光明、心理上之光明。惟此種光明能指示人生之趨向,而凡舊社會之迷妄偏執,一一須以此光明照臨破除之。障礙既除,然後此所謂互助者,可得實現。蓋光明者,不外使人認識實在、認識真理之一具。苟有工具而不用,或遺其實而騖其名,則無益而有害。抑且以光明與人者,其功固大,而責任亦尤重。苟其挾成心而以先入為主,則非光明之義,而禍患將由之以胎。

“大光”之名吾固深喜之,而又望其能與人真實之智識、互助之精神,不負其名也,因書此遺之。

《為<大光報>年刊題詞》(1920年l月)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213頁

夙仰貴報為吾黨之喉舌,作僑界導師,大聲疾呼,發聾振瞶久矣,盡宣傳之巨責,收文字之奇功,一紙風行,萬流景仰。

《致<覺民日報>函》(1922年10月17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578頁

洪維貴報,揭櫫民治。風行海裔,名揚績懿。於茲改組,日新月異。遷地為良,規模益備。奮勵精神,宣傳主義。五權實現,三民鹹遂。文字收功,國福民利。貴報前程,發達無涘。貴報運命,垂諸萬礻冀 。

《祝澳洲<雪梨民報>出世詞》

《孫中山全集》第11卷 第644頁

5、科學

日本自維新以後五十年來,其社會之文明,學術之發達,工商之進步,不獨超過於彼數千年前之化較之歐洲為尤速,此皆科學為之也。

夫科學者,統系之學也,條理之學也。凡真知特識,必從科學而來也。舍科學而外之所謂知識者,多非真知識也。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1919)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200頁

當今科學昌明之世,凡造作事物者,必先求知而後乃敢從事於行。所以然者,蓋欲免錯誤而防費時失事,以冀收事半功倍之效也。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1919)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204頁

近世科學之發達,非一學之造詣,必同時眾學皆有進步,互相資助,彼此乃得以發明。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1919)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92頁

科學和宗教衝突之點,就在所見人類來源之不同。由這一點所見之不同,便生出科學與宗教之爭,至今還沒有止境。惟是人類的知識,是天天進步的,今日人類的知識和古時大不相同,今日人類的知識多是科學的知識。古時人類的知識,多是宗教的感覺。科學的知識,不服從迷信,對於一件事,須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過細去研究,研究屢次不錯,始認定為知識。宗教的感覺,專是服從古人的經傳。古人所説的話。不管他是對不對,總是服從,所以説是迷信。

《在廣州全國青年聯歡會的演説》(1923年10月21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316頁

我中國之民,俗尚鬼神,年中迎神賽會之舉,化帛燒紙之資,全國計之每年當在數千萬。此以有用之財作無益之事,以有用之物作無用之施,此冥冥一大漏巵,其數較鴉片為尤甚,亦有國者所當並禁也。

《上李鴻章書》(1894年6月)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13頁

夫自庖羲畫卦,以迄於今,文字遞進,逾五千年。今日中國人口四萬萬眾,其間雖不盡能讀能書,而率受中國文字直接間接之陶冶。外至日本、高麗、安南、交趾之族,亦皆號曰“同文”。以文字實用久遠言,則遠勝於巴比倫、埃及、希臘、羅馬之死語。以文字傳佈流用言;則雖以今日之英語號稱流佈最廣,而用之者不過二萬萬人,曾未及用中國文字者之半也。蓋一民族之進化,至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勢力,能旁及鄰圉,吸收而同化之。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一l9l9)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79—180頁

雖以積弱,屢遭異族吞滅,而侵入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華民族,反為中國所同化,則文字之功為偉矣。雖今日新學之士,間有倡廢中國文字之議,而以作者觀之,則中國文字決不當廢也。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80頁

抑自人類有史以來,能紀四五千年之事翔實無間斷者,亦惟中國文字所獨有;則在學者正當寶貴此資料,思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為古人所奴,則載籍皆似為我調查,而使古人為我書記,多多益善矣。彼歐美學者於埃及、巴比倫之文字,國亡種滅,久不適於用者,猶不憚搜求破碎,復其舊觀,亦以古人之思想足資今人學問故耳。而我中國文字,詎反可廢去乎?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79—180頁

然雖以中國文字勢力之大,與歷代能文之士多,試一問此超越歐美之中國文學家中,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則而後含毫命簡者乎?則將應之曰:否。中國自古以來,無文法、文理之學。為文者窮年揣摩,久而忽通,暗合於文法則有之;能自解析文章,窮其字句之所當然,與用此字句之所以然者,未之見也。至其窮無所遁,乃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自解,謂非無學而何?夫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也。欲知文章之所當然,則必自文法之學始;欲知其所以然,則必自文理之學始。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81頁

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所發明之食物,固大盛於歐美;而中國烹調法之精良,又非歐美所可並駕。至於中國人飲食之習尚,則比之今日歐美明之醫學衞生家所發明最新之學理,亦不過如是而已。

《建國方略,孫文學説》,(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60—161頁

6、詩文

文字為思想傳授之中介,與錢幣為貨物交換之中介,其用正相類。

《建國方略·孫文學院》(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80頁

文字之源本出於言語,而言語每隨時代以變遷。

《建國方略·孫文學院》(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81頁

文字之用,則以助人類心性文明之發達。

《建國方略·孫文學院》(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80頁

漢文每字一義,至為簡潔,亦當保存;惟於科學研究須另有一種文字以為補助,則採用英文足矣。

《在歐洲的演説》(1911年11月中下旬 )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560頁

中華共和國擬維持官話,為統一語言之基礎。而使人民研究各種實業科學,尤為新共和之行政入手法,英文亦可加入各種科學中,輔助華文之不足。

《與巴黎<政治星期報>記者的談話》(1911年11月21日間)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561頁

鑑別文章的方法如何?

很容易,一篇文章能當做一章讀,一篇文章能當做一段讀,一段文字能當做一句讀,這便是好文章。因為唯有這樣的文章,全篇氣勢方能貫注,作文之道亦如此。

《與鄒魯的談話》(1919年6月)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80頁

7、歷史

查中國曆代編纂國史之機關,均系獨立,不受他機關之干涉,所以示好惡之公,昭是非之正,使秉筆者據事直書,無拘牽顧忌之嫌,法至善也。民國開創,為神州空前之偉業,不有信史,何以焜耀宇內,昭示方來。

《批胡漢民等呈》(1912年3月17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248頁

念欲改革政治,必先知歷史,欲明歷史,必通文字。

《在滬尚賢堂茶話會上的演説》(1916年7月15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321頁

滿虜竊國,易於[吾]冠裳,強行編髮之制,悉從腥羶之俗。……嗣是而後,習焉安之,騰笑五洲,恬不為怪。矧茲縷縷,易萃黴菌,足茲疾癘之媒,殊為傷生工具。……凡我同胞允宜滌舊染之污,作新國之民。……以除虜俗而壯觀瞻。

《命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令》(1912年3月5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177—178頁

纏足之俗……惡習流傳,歷千百歲,害家兇國,莫此為甚。夫將欲圖國力之堅強,必先圖國民體力之發達。至纏足一事,殘毀肢體,阻閼血脈,害雖加於一人,病實施於子姓,生理所證,豈得雲誤?至因纏足之故,動作竭蹶,身居簡出,教育莫施,世事罔問,遑能獨立謀生,共服世務?以上二者,特其大端,若他弊害,更僕難數。當此除舊佈新之際,此等惡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國本……。

《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1912年3月13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232頁

顧古來之研究,非可埋沒。

《建國方略·孫文學院》(1917—1919年)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80頁

顧國史造端宏大,關係至重,亦不宜倉卒速成。要須經以歲月,幾經審慎,是非昭然,事實不謬,乃足垂諸久遠,成為信史耳。

《復蔡元培張相文函》(1919年1月14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8頁

8、陋習

我不是神,我是人。我是革命者,我不能受社會惡習慣所支配。

《在東京對同志的聲言》(1915年10月25日)

《孫中山集外集補編》第181頁

鴉片流毒,垂百餘年,禍國害民,深堪痛恨。民國建立伊始,凡我國民固當力為戒絕。

《批仇志遠呈二件》(1912年3月17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247頁

若帕流弊,則當人人竭力奮鬥,不可放棄責任,嚴為監視,如察悉有弊端,立為指出。

《批鄧澤如等的上書》(1923年11月29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459頁

鴉片於中國,乃數十年來一大害也。其流毒之禍,祝諸兵戰、瘟疫、饑荒,有過之無不及者。

《致英國國民書》(1912年)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569頁

古者怪(聖)人為民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而民乃得安熙於無事。今夫鴉片,物非出蛇,而為禍尤烈,舉天下皆被其災,此而不除,民奚以生?

《致鄭藻如書》(1890年)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2頁

永雪亞東病夫之恥,長保中夏清明之風。

《嚴禁鴉片通令》(1912年3月2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155頁

雜賭為害甚於洪水猛獸,亟應嚴行禁止,務絕根株。

《給範石生韋冠英的指令》(1924年5月8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179頁

公論自不可沒。獎其功而督其罪,責其前愆而啟以自新之路,亦事理之當然耳。

《復凌鉞函》(1919年12月23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176頁

事以久而弊生,人亦眾而難齊。不有整飭,無以別是非而明賞罰,綜名實而示懲勸。

《命查核兵站人員辦事情形令》(1923年9月30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245頁

吾國吏治之壞,由來已久,實應行整刷。查敗壞之原因,在官俸微薄,地位不穩,又無養老金。故幸而得志,則藉此機會拼命鏟地皮,冀鏟得一宗養老金。如此吏治,焉得不敗壞。

《在歡宴廣州軍政各界時的演説》(1923年3月17日)

《孫中山全集》第7卷 第206頁

人民有這樣的謠諺:“治河有上計,防洪有絕策,那就是斬了治河官吏的頭顱,讓黃河自生自滅。”

《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革新黨呼籲英國保持善意的中立》(1897年3月1日)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90頁

如息不如剛決,誠有見地之言。

《復彭素民函》(1919年11月11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163頁

9、宗教

今滿清已滅,民國已成,信教有自由之權利,則教徒於本國,當有共負之責任,共盡之義務明矣!蓋政治所以約束人之身,聖教則範圍人之心。民國教徒,定有一種特別之擔荷,觀夫習俗之鄙陋,有非政治之力所能改革者,全賴宗教之力以改革之,俾全國人心為之一變。然則我教徒務善設諸善法,使民國獲益,引導同胞,棄暗投明,令邪説早日撲滅,免阻世界之進化,猶革命之掃除滿清專制得然,昔日,滿 清對於羅網黨人之政策,何等嚴密。然革命卒能成功,則今日教徒當用毅力,以掃滅偶像惡俗,為應有之責任,其功終必告成,同一理也。

《在香港基督教會歡迎會上的演説》(1912年6月中旬)

《孫中山集外集補編》第83頁

民國成立,政綱宣佈信仰自由,則固可以消除昔日滿清時代民教之衝突。然凡國家政治所不能及者,均幸得宗教有以扶持之,則民德自臻上理。世界宗教甚夥。有野蠻之宗教,有文明之宗教。我國偶像遍地,異端尚盛,未能一律崇奉一尊之宗教。今幸有西方教十為先覺,以開導吾國。惟願將來全國皆欽崇全能之上主,以補民國政令之不逮。伏願國政改良,宗教亦漸改良,務使政治與宗教此相提揭。中外人民,愈上親睦。

《在廣州聖心書院歡迎會上的演説》(1912年5月11日)

《孫中山集外集補編》第78頁

就人類的來源講,基督教説世界人類是上帝六日造成的。近來科學中的進化論家説,人類是極簡單的動物,慢慢變成複雜的動物,以至於猩猩,更進而成人。由動物變到人類,至今還不甚久,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動物,所賦的天性,便有多少動物性質。換一句話説,就是人本來是獸,所以帶有多少的獸性,人性很少。我們要人類進步,是在造就高尚人格。要人類有高尚人格,就在減少獸性,增多人性。沒有獸性,自然不至於作惡。完全是人性,自然道高尚;道德既高尚,所做的事情,當然是向軌道而行,日日求進步,所謂“人為萬物之靈”。科學和宗教衝突之點,就在所見人類來源之不同。由這一點所見之不同,便生出科學與宗教之爭,至今還沒有止境。

《在廣州全國青年聯合會的演説》(1923年10月2l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316頁

國家政體既經改良,不惟五族平等,即宗教亦均平等。當初地球上最有力量者為回教,崇信回教之國亦不少。現宜以宗教感情,聯絡全國回教中人,發其愛國思想,擴充回教勢力,恢復回教狀態。

《在北京回教俱樂部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9月中旬)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477頁

今日人類的知識,和古時大不相同。今日人類的知識,多是科學的知識。

《在廣州全國青年聯合會的演説》(1923年10月2l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316頁

就宗教和科學比較起來,科學自然較優。譬如現在我們用眼光看遠方之物,多用千里鏡幫助,看得很清楚。千里鏡是近來科學發明的,古時沒有科學,所以沒有千里鏡,看遠方之物,當然不及現在看得清楚,這就是宗教不及科學……至於宗教的優點,是講到人同神的關係,或同天的關係,古人所謂天人一體。依進化的道理推測起來,人是由動物進化而成,既成人形,當從人形更進化而入於神聖。是故欲造成人格,必當消滅獸性,發生神性,那麼,才算是人類進步到了極點。

《在廣州全國青年聯合會的演説》(l923年10月21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316—317頁

10.生死

今日之我,其生也,為革命而生我;其死也,為革命而死我,死得其所。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1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34頁

軍人之勇,於技能以外,更有明生死之必要,不明生死,則不能發揚勇氣。所謂勇,即“不怕”二字。然暴虎馮河,人之所能獨至於死,則未有不怕者,以欲生惡死,人之常情也。………無論如何,莫不有一死,死既終不可避,則當乘此時機,建設革命事業。若僅貪圖俄頃之富貴,苟且偷活,於世何裨?故死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者,死得其所則重,不得其所則輕。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1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34頁

成仁而死,極有偉大之價值,縱使前仆後繼,犧牲多數人之生命,而能博得真正共和,即亦無所吝惜。是在立定決心,從事革命,成功而後,匪獨公眾之福,抑亦私人之利。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1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36—40頁

生為人傑,死作鬼雄,惟諸烈士,其昭鑑之。

《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文》(1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105—106頁

夫人生世間,對於一己方面,此身似屬我有,行動似可自由;然對於社會方面,此身即社會之一份子,亦不盡為我所有也,倘犧牲此身不有大造於社會者,決不應為也。楊君之死,弟實為之大憾焉!①

《復吳稚暉函》(1911年8月3日)

《孫中山全集》第1卷 第536頁

①旅英同盟會楊篤生,聞廣州起義失敗,並憤於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於1911年4月8日在梨花埠跳海自殺。

人生有死,死有重輕,死以為國,身毀名榮。漠漠沙場,烈骨所暴,嶄嶄新國,烈士所造。

《祭武漢死義諸烈士文》(1912年3月17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242頁

生死的觀念,在敵我兩方面的精神過去懸殊,自然不能對敵,自是我們有勝無敗。

《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説》(1924年6月16日)

《孫中山全集》第10卷 第299頁

所謂成功成者,乃驚天動地之革命事業!吾人何為而革命?務在造成安樂之新世界,期其成功。不成功,毋寧死,死即成仁之謂,古之志士有求之而不可得者。此次諸君隨本總統出發,從事革命事業,非成功,即成仁,二者而已。成功則造出莊嚴華麗之國家,共享幸福。不成功,則同拼一死,以殉吾黨之光輝主義,亦不失為殺身成仁之志士。雖然均一死也,有泰山、鴻毛之別。若因革命而死,因改造新世界而死,則為死重於泰山,其價值乃無量之價值,其光榮乃無上之光榮,惟諸君圖之!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1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35頁

人類倫理上之善意,決不能以孤立之抽象名詞代表之,亦非與世推移所能取得,惟能及時努力抵抗,或征服社會所公認之惡魔如桂匪者,乃真善耳。

《致湖南省議會電》(l920年10月26日)

《孫中山全集〉第5卷 第375頁

我們人類的天職,是應該做些什麼事呢?最重要的,就是要令人羣社會,天天進步。

《在廣州青年聯合會的演説》(l923年10月21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315頁

近日社會學説,雖大昌明,而國家界限尚嚴。國與國之間,不能無爭。道德家必願世界大同,永無爭戰之一日。我輩亦須存此心理,感受此學説。將來世界上總有和平之望,總有大同之一日,此吾人無窮之希望,最偉大之思想。

《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會的演説》(1913年2月23日)

《孫中山全集》第3卷 第25頁

人要知取捨,譬如附船艤岸,既由此達彼,即當急於登岸,以出迷津。如仍在船中,便犯水險。故今日大眾,當勉為愛國之國民。

《在廣東中國同志競業社歡迎會的演説》(1912年5月6日)

《孫中山全集》第2卷 第359頁

古人説:“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蓋人類犧牲的價值,有比生命還要貴重的,就是真理和名譽。

《在廣州國民黨懇親大會的演説》(1923年10月15日)

《孫中山全集》第8卷 第286頁

人生不過百年,百年而後,尚能生存否耶?無論如何,莫不有死,死既終不可避,則當乘此時機,建設革命事業。

《在桂林對滇贛粵軍的演説》(1921年12月10日)

《孫中山全集》第6卷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