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職責>人力資源職責>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8篇

人力資源職責 閱讀(1.97W)

通過心得的寫作可以將我們的感悟及時記錄下來,寫心得體會一定要實事求是的反映出來,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8篇,感謝您的參閱。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8篇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1

在培訓期間,我們上午聽課、評課,下午聽專家講座,老師們以鮮活的課堂和智慧的評價及活躍的氛圍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專家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深深的理論引領。 整個學習過程緊張而充實,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的對幼兒的發展施加影響的

1、有助於幼兒對事物數量的`感受和體驗,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雖能獲得很多的數學經驗,如對物體數量、形狀特徵的認識,但幼兒獲得的這些經驗往往是零星的、片斷的,有時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兒感受到數概念的本質屬性。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徵,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鮮明的凸現出來,使幼兒能注意到物體的這些特徵,感受到蘊含於物體中的數量關係,或者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物體的數、形特徵和數量關係,從而有助於幼兒數概念的建構。

2、通過幼兒與材料之間、師幼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互、交流、對話,有助於幫助幼兒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學習經驗。首先,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幼兒與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對話。在反覆操作、探索中,幼兒感受和發現材料數量、形狀特徵,感受和體驗蘊含其中的數量關係,同時幼兒還會根據新的發現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法。

二、幼兒通過親身的經歷、感受、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

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爲數學課程的核心。

首先,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科學方法。

其次,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爲“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幼兒的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對生活和遊戲中的現象用數學知識去認識和理解”。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2

十月中旬我到上海蔘加了《上海市著名幼兒園名師主題教學與特色發展高級研修班、》活動,在這一週的時間裏,我先後參觀了上海市比較有特色的五所幼兒園,學習了幾位著名教師的講座,特別是上海特級教師應彩雲老師的講座與教育活動,使我受益匪淺。

參觀上海的幼兒園給我總的印象是很大氣。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很好,園內設施齊全,教室和活動區相分離,寬敞明亮。幼兒園的教師學歷較高,研究生佔多半,環境佈置突出創新,師幼合作,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目標明確,主題突出,區域活動突出隨意性,社會性區域設置較多,幼兒可在區域活動中更好的表現自己,教師可以很好的完成區域目標。

在教師教育活動中,感受到上海的課改非常好,題材突出上海的地方特色,觀摩了上海名師應彩雲的活動後,真是深有感觸:應老師在整個活動中表現的很隨意但趣味橫生、寓教於樂。應老師的表情、手勢、眼神在與孩子們的表現與互動中,將快樂自然地流露,老師創造性地教,孩子創造性的學,真是心領神會、默契配合。充分的體現了尊重孩子的教育理念。例如:教育活動《你快樂,我快樂》中,教師利用上海電視臺主持人拍攝的公益廣告作爲題材,活動中出現東方名明珠,外灘等等。所有教育活動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的駕御能力教高,幼兒的接受能力也很好,真正作到師幼互動教學,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觀摩後,我針對自己的教育行爲進行了反思。認識到:在今後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組織形式,爲幼兒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和充足的時間,大膽放手讓幼兒去探索,使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的發揮。我會將這次學習的經驗體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使自己的教研水平不斷提高!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3

說起幼兒數學教育,以前的大家頭腦中閃現過大多數都是教幼兒計算或數數的情形。數學差不多已成爲讓幼兒機械記憶一些抽象、乏味的數字和符號的過程,幼兒覺得枯燥乏味,反感,老師也常懷挫折感。爲了讓幼兒學好數學,快樂地學習數學。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一、培養和激發幼兒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傾向性的心理特徵,是人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是學習的動因和動力。幼兒期是形成數學學習興趣和態度的最初時期。早期的數學學習經歷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很多對數學莫名畏懼感的成人,都是在幼兒早期遭受學習數學的痛苦和挫敗。因爲在幼兒的實際活動中,由於數學的抽象邏輯性,而導致具有具體形象性思維的幼兒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從而使幼兒害怕數學,對數學活動產生敬畏的情緒。因此,在幼兒剛開始接觸數學時,就要小心呵護幼兒那顆極易受傷害的心靈,無論幼兒的學習能力如何,我們老師及家長都要堅持保護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與好奇心。培養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後,幼兒自然而然地喜歡、快樂地學習數學。

二、在動手操作中,引導幼兒發現數學的奧妙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思維從動作開始,切斷了與活動之間的聯繫,思維就不能發展”。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機械記憶,不會靈活運用。如果讓幼兒的數學活動中每人都有一份操作學具,不僅能使每位孩子都獲得練習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利用操作活動學習數學,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發展幼兒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創造力、觀察力、判斷推理等能力。在操作過程中,要讓幼兒手腦並用全神貫注的進行操作材料,對幼兒數學學習、思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要爲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操作材料,充分激發幼兒操作的願望和活動興趣。如:在按顏色標記進行分類的活動中,我不僅提供各種顏色的水果卡片,各種顏色的玩具,還提供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各種顏色的瓶蓋和各種顏色豆子讓他們顏色的標記進行分類。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反覆擺弄,興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樂的喜悅中。因此,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有目的創造和提供相應的數學活動材料,讓幼兒在玩中學數學,在操作中親近數學、感知數學、發現數學的奧妙。

三、數學活動中游戲的快樂體驗。

?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新《綱要》中都明確提出:幼兒園要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寓教育於遊戲之中。幼兒天性好玩,生活內容以遊戲爲主。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只有將我們的數學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到快樂,那麼,他們就不會覺得數學的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種快樂的學習。如:在數學活動“1”和“許多”的學習中,我利用濛濛熊請客的遊戲貫穿於整個過程,通過蒙蒙熊分糖果,讓幼兒感知到“許多”個糖果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的糖果合起來變成了“許多”。在這個將數學知識內容溶於遊戲的過程中幼兒不僅感知到“1”和‘許多“的關係,同時擁有了快樂的體驗和情緒。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鬆、自然、饒有興趣地學習,取得最佳效果。

四、數學活動中生活的快樂體驗。

新《綱要》中指出:數學的學習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讓幼兒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能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如:數的分解與組成是許多老師深感頭疼的,幼兒總是沒有興趣。但老師轉變思路,在教室爲幼兒創設一個“生活環境”或者帶幼兒到超市進行生活的體驗。在快樂的購物過程中,幼兒輕鬆地學習了數的分解與合成。瞭解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再如:在吃點心、分水果這些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環節,幼兒常常只會關注“點心是什麼?”“好不好吃?”“還有沒有更多?”等,而老師則可以因勢利導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向“點心是什麼形狀的?”“你在吃的過程中,將點心變成了什麼形狀?”“可以用什麼辦法知道點心夠不夠每人一份?”等。當幼兒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就在與同伴的快樂分享中習得了形狀、數量等數學經驗。

五、增強幼兒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有一位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曾提出這樣的觀點:“只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幼兒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這說明,每個幼兒都有學好數學的潛能。作爲幼兒的數學啓蒙老師,自己首先需要樹立這樣的信念,並且要以這樣的信念去影響幼兒,保持幼兒的自信心。如:在小班的快樂體驗數學《放風箏》操作中。首先,我給予幼兒語言上的鼓勵:青青兔的媽媽聽說我們寶寶可能幹了,它想請我們幫幫忙,你們樂意嗎?當孩子聽到這一句話的時候,他們自信地回答:“樂意。”接下來的活動可想而知了,有了良好的自信心,他們對活動充滿了積極的態度。在積極態度有效的影響下,幼兒的操作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幼兒完成了操作之後,不管幼兒完成的效果好還是差,老師恰當地給予獎勵。如:給完成較好的幼兒作業畫上幼兒喜歡的星星,或抱一抱幼兒並說你完成得真好!同樣也給完成差的幼兒畫上他喜歡的星星,同時引導它發現自己那裏做的不好。下次我們要把它做好哦!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聯繫兒童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有趣化,遊戲化。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用“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徵,利用多種方式去激發和培養幼兒孩子學習數學的慾望,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幼兒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能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遷移,終身受益,讓孩子一生對數學的情感有極大的影響效應,讓幼兒在數學的海洋裏盡情遊玩,不再讓孩子們覺得數學是一種枯燥乏味的東西,而是一種很好玩、喜歡玩、想去玩的有趣的遊戲!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4

音樂活動是學生音樂教育中的一種教學形式,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廣泛運用。活動本身就是最受學生寵愛的。在新課程教育指導思想中,也表達、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原則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學習氣氛,久而久之,在我們實際音樂教學中,就過多強調了“活動”這兩個字——唱歌活動,舞蹈活動,打擊樂活動等,與其說是讓學生在其中學習,還不如說是讓學生在其中玩耍。

由於強調了教學活動的重要性,許多教師在活動中對教學目標、教育指導失去了導向性,更多地任由學生髮揮,教師的隨便性增大,這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誤會,也背離了新課程的指導思想。看似簡潔的“活動”,其實並不簡潔,它蘊涵了更多層次的含義:活動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活動中,要隱性指導學生學會什麼,提高什麼或完成什麼;活動要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等等。一次教學活動的勝利,需要教師細心的教學設計和活動創設才能很好的實現,這裏面蘊涵了教師大量的心血與精力,目的就是一個——讓學生有目的地“活動”,提高地“活動”,開心地“活動”。

“以人爲本”思想是新課程的一個突出特徵,它提倡要以學生進展爲本,讓學生成爲活動的僕人,注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創設條件,讓學生全方位的進展。學生需要的是什麼?教師應當改良的是什麼?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積存多年音樂教育的一些教學閱歷,我嘗試了“主題式”音樂活動教學,讓學生在有肯定主題內容的音樂氣氛中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玩”得快樂,“玩”得有進步。

一、什麼是主題式音樂教學活動

“主題式”音樂教學並非指課程模式轉變的主題活動教育,而是指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滲透肯定的主題性,適當參加具有故事性的內容或情節,使音樂活動變得有情節、有內容、有角色、有情境,從而使音樂教學更擬人,更生動,留給學生更大的活動空間:

以唱歌教學活動爲主的活動,表達於歌詞中,對唱詞進展幫助添加,編成一個簡短的情節,在理解歌詞的根底上進展唱歌。

在舞蹈教學中,給予舞蹈動作肯定的角色形象或故事情節,讓學生在情境中進展動作表現,使舞蹈更具有生命力。

在以打擊樂活動爲主的活動中,給予打擊活動於肯定的情境或故事情節,使敲擊活動變得更有目的、更生動、更具有長久性。

在音樂觀賞教學活動中,參加故事內容,讓學生在故事的想象中感受着音樂的變化和起伏,增加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也使音樂形象更豐富,音樂更具內涵。故事的存在也讓音樂更具有吸引力,1更富有生命力。通過故事表演,學生感受到的不是單調的音樂,重複單調的動作,它促使學生在心情、情感、記憶、意志、品質、技能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帶動了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所以,這樣的活動更吸引學生,更具勝利性,也更受學生寵愛。

在我們實際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並非單一的進展某一類音樂活動,它更注意在一個音樂教學活動中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因此,這種帶有鮮亮活動主題的教學是音樂教學活動的一個隱性教育手段,可以穿插、滲透於多種或多個音樂活動中。

二、音樂活動的主題要具有教育性

1、讓音樂活動成爲一本活教材

教育學生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開展音樂活動的目的又是什麼?學生最終收穫的又將會是什麼?我信任許多教師都知道,學生階段的學生教育重在過程,而非結果。音樂教育也一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又表現了什麼、學會了什麼?這是最主要的。

在提倡以人爲本,以學生進展爲主體的理念指導下,我熟悉到,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一種手段,通過音樂起到教育人已成爲越來越主要的目的。“主題式”音樂教學活動的就是使這種教育意義更加突出。在一般的故事內容中,都包含肯定的寓意,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通過“主題式”音樂手段的運用,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理解和表現出故事的寓意,從而使音樂活動具有教育意義,發揮音樂活動更大的作用。

2、促使學生良好性格的培育

現代獨生子女都有着優越的環境,有着無微不至的照看,把學生當作溫室裏的花朵一樣哺育,太多的例子告知我們,這樣培育出來的花朵精巧但脆弱,膽子小,受挫力量,心理承受力量等各方面都比擬差。我信任,直接告知學生要英勇、要頑強,學生是很難理解和建立的。抓住學生的天性,通過故事,在音樂活動中參加有這些性格特徵的角色,讓學生去仿照,去探究,去體驗,漸漸彌補身上的缺乏,從而培育、建立起良好的性格。

例如教學歌曲《大鹿》時,引導學生自由組合,依據對唱詞的理解,扮演各種角色。依據歌詞內容,學生們興致勃勃的設計並依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角色,表演了在森林裏,小白兔爲躲避獵人的追逐而隱藏到大鹿家的生動故事。在這個歌曲表演中,不僅培育學生的製造力量、表演力量,豐富學生的情感,更促使學生頑強、英勇、不怕困難等良好性格的培育。音樂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表演性,尤其,在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表演才能進一步得到表達。而參加主題,是讓這種表演更具內涵,更具情感。

在音樂觀賞《採茶舞曲》中,我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生傾聽越劇歌曲《採茶舞曲》,提高學生音樂的表現力和製造力。還要求學生能用簡潔的舞蹈動作創編表演《採茶舞曲》。詳細表現爲通過觀賞舞蹈《採茶舞》,對學生進展啓發,培育學生創新力量,以組爲單位,結合歌曲創設簡潔的表演情景或採茶動作,並進展展現。“主題式”音樂教學只是我對音樂教學活動方式豐富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策略的運用,讓學生在故事的天地裏,綻開自己的想象與製造,從而能更輕鬆自由的學習和把握各類音樂學問,讓音樂活動成爲學生感到開心和喜愛的活動。通過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主題式”的音樂教學讓我的音樂教學活動開展的更順當,學生更簡單承受與投入,更能成爲活動的僕人。不管在唱歌、舞蹈、打擊樂、音樂表演、音樂觀賞中,它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5

天馬學校鄔騏君此次培訓印象最深刻的是蔣躍老師的《水彩畫藝術漫談》,作爲一名美術教師,自從事色彩基礎課教學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即美術專業的色彩課到底應該怎樣去教,應當教給學生什麼?當然,自古即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古訓,而每位教師也都具有其個性化的一面,各自擁有獨具魅力的教學方式。但是不論何種教學方式都應以激發學生潛力爲主要目的,應當尊重學生的藝術個性,“授之以漁”也不應機械單一地理解爲簡單傳授給學生繪畫技能和技法。應積極地尋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尋找更爲適合自身個性的繪畫語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實現自己內在個性與繪畫技法的對接,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代藝術的發展,滿足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要。

一、通過水彩畫臨摹使學生技法得到快速積累

臨摹是學習繪畫的有效方法之一,對於水彩畫的傳統,我們一貫主張學其精華,充分掌握吸收後進行變通與創新。因此,臨摹在水彩畫學習最初階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人曾經質疑水彩畫初學階段臨摹的必要性,認爲過多注重水彩畫循規蹈矩的臨摹,會導致學習目的過於盲目而不能起到有效的教學作用。藝術史研究者對於傳統繼承的問題也一直爭論不休,岡布里奇在他的著作《藝術與幻覺》中談到“程式與經驗”時曾說過:“沒有一種媒介,沒有一種可以摹制和修正的預成圖示,任何藝術家都不能模仿現實。”

凡是好的作品都會引起觀者的共鳴,並且容易爲人所理解。繼承水彩畫傳統僅靠觀看、研讀水彩畫論是不能夠完全領略其內涵的,必須要經過臨摹實踐這一過程。要善於學習大師的水彩畫表現技巧,汲取大師的藝術語言,用以形成高層次的審美意識,開拓視野,拓寬思路,儘量使畫面表現得純真而自然,從中得到更多的啓發和色彩感受,掌握更多的表現技法。這一訓練需要學生對臨摹過程有足夠的重視,對臨摹的學習要十分嚴格。要通過教師的指導,選取自己喜歡並且適合臨摹的範本,比如名家的代表作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可以整體臨摹,也可以局部學習,切不可急躁。通過一邊臨摹一邊揣摩繪畫步驟、繪畫意圖,最後做到心領神會。教師在對學生的講授中要針對畫家和其作品作詳細

介紹,指出範本作品的特點,示範該畫的作畫步驟和描繪程序,引導學生迅速掌握臨摹要領、臨摹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簡而言之,水彩畫臨摹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初步的表現模式和規範,以及在頭腦中預先的圖式。這在於借古知今,它爲我用,是初學者的捷徑。臨摹並不是終極目的,只有經過這一積累,初步獲得把握自然的方法,學習前人水彩畫創作的精髓,纔會爲更進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通過水彩畫作品賞析以開拓學生視野

經過初步的水彩畫臨摹學習,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水彩繪畫技能技法,對中外優秀水彩畫作品賞析以及水彩畫基本理論知識的瞭解是第二階段學習的重點。“色彩大師是在他生存的那個時代最充分實現色彩本質豐富性的人”,對大師畫作最直觀的感受可以形成最初的繪畫意識與藝術創造動力。

博物館、畫廊、收藏展、拍賣會是他真正的啓蒙老師,真實的體驗對於學習繪畫的人來說是至爲寶貴的。這一階段的學習通過教師引導,可以加深學生對水彩畫史的進一步認識,瞭解國內外水彩畫沿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水彩畫用水作爲媒介來調色,通過水和色的相互作用,畫面具有透明輕快、滋潤流暢的特點,具有特殊韻味,人們經常將優美的水彩畫比作抒情詩,觀看大師的作品無疑等同於“朗誦”抒情詩。毫無疑問,水彩畫大師的作品能最爲深刻反映水彩畫特質,是水彩畫史各個發展時段的代表。只有對水彩畫大師作品全方位多角度賞析,多觀看水彩畫相關畫展,才能更深入瞭解水彩畫的特點特色。近年來國內的小幅水彩畫展覽、兩年一度的水彩水粉畫展、水彩人物展、百年水彩展等等一系列水彩畫展,都爲初學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應鼓勵學生多參加這樣的畫展,通過直接視覺接觸、感性認識以及理性分析來提高學生對水彩畫的全面認識。

三、通過水彩畫教學實驗使學生實現寫生到創作表現的昇華

寫生類畫作是詮釋事物狀態的最佳代表。陳師曾將“畫是一樣甚麼東西”定義爲“表示人類的意思的一種符號”,是“人類要表示事物狀態的一種方法”[。在很多大師的水彩畫作品中,其創作和寫生也有着極其緊密的聯繫,他們假借風景、靜物和人物這些寫生常見的題材抒情寫意,比如當代國內水彩畫大家王肇民、關維興、黃鐵山、奧迪、龔玉等等。

在教學中,水彩寫生課程的意義在於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鍛鍊其把握事物全面的關係,通過比較學會用水彩顏料塑造形體,通過反覆的寫生訓練構圖,訓練從色彩的角度觀察和塑造形象的能力,達到畫面色塊協調,準確地再現客觀對象。色彩的形體塑造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水彩顏料特有的明麗以及作畫中的偶然性等等都會令學生充滿新奇感。利用相對穩定的光源和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和各種色調進行水彩畫基礎訓練,使學生加深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強化對色彩的控制和對繪畫材料的駕馭能力。

水彩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具有獨立創作意識、獨特水彩繪畫語言和獨立思維方式的藝術人才。它包含的是一個從寫生到表現的昇華過程。寫生多遵從自然反映客觀現實,表現則摻入了繪畫者的創造成分,作品中有強烈的個人訴求和繪者獨特的繪畫語言。實現從寫生到創作的轉換,也就是觀念方法的轉變,是水彩畫教學的關鍵環節,對此我總結出三點教學經驗:第一、進行短期階段性圖片訓練;第二、有目的性的水彩小構圖實驗;第三、水彩畫綜合材料技法實驗。

綜上所述,針對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水彩畫基礎課教學,教師應積極拓展教學基本內容,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不應墨守成規,應逐漸完善水彩這門課程的教學結構,遵循科學的、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對水彩畫繪畫技巧的提高,對顏料紙張工具的控制能力的掌握,對用色彩造型能力、處理能力的提高,對色彩語言運用水平的提升,並使學生最終具備運用水彩顏料進行創作的繪畫能力。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6

一、教師創設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情竟,易於幼兒感受數學

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創設有利於幼兒自發主動活動的氛圍,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真實情景變成幼兒容易接受的具體事物,爲幼兒提供各種互動的機會,爲幼兒提供與其發展相應的幫助,幼兒就能學得輕鬆、變得積極主動。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時,我們可以給幼兒提供模擬生活中的場景水果超市,讓幼兒手持錢幣自行挑選喜歡的水果,主動學習加減運算,算出需要的錢數,在生活化的場景中來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運算能力;如在學習時間,認識整點和半點時,可以美美小朋友從早到晚一日活動時間安排來進行,在具體認識時針和分針時,可巧妙地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創設情境,把時針走比作烏龜爬,把分針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動,在故事中,將抽象難解的時間問題迴歸生活,化爲遊戲,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嗎?我們運用談話、午間、離園時間請孩子們講講自己家中的人數及相互間的關係稱謂,交流家中的住址、電話號碼,甚至父母的手機號碼;說說各自家中電視的頻道數目與感興趣的內容;談談家中的電器數量和名稱功用;吃飯時幾個人,幾個飯碗、幾雙筷子、幾把椅子理解對應關係,演演打電話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等。

二、教師提供數學教育生活化遊戲化豐富實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於幼兒感知數學

幼兒的學習強調真實的經驗和主動參與,操作學習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幼兒學習一定要藉助具體的情境、具體的事物,在參與、探索和交往的過程中學習尤其在數學活動中,幼兒在對周圍環境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的認知上,幼兒需要通過真實的感知實際的探索纔能有所得,在數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應該結合活動的要求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爲幼兒選擇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數學活動中發揮最大效應。如有幼兒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樹葉、各種種子,果核像這些材料,可以在幼兒練習計數活動中;如日常生活中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冰糕棒,瓶蓋,像這些材料在幼兒學習幾何形體認知方面,幼兒可以通過觀察觸摸直觀形象感知平面與立體,遠比老師空洞的說教來的具體;成品材料如撲克、積木、形狀串珠,積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動中,我們可以在玩送給媽媽禮物,請幼兒用準備好的色彩鮮豔的串珠,按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標準把串珠交替排列,爲媽媽製作一條彩色項鍊。在操作過程中不自覺的學習了形式排列,還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幼兒與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操作和探索,發現問題,獲得知識和能力。因此,數學活動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讓數學問題生活化遊戲化,易於幼兒學以至用

?綱要》中數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中提到: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的簡單數學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善於從幼兒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幼兒,使幼兒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在孩子玩沙玩水時,我們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引導他們感知容量守恆;孩子玩撲克遊戲時,我們指導他們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孩子整理玩具時,可以玩玩具回家的遊戲,他們會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等等,孩子在輕鬆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概念。在繪畫泥工、剪貼的美術活動中,幼兒要準確辨認物體的形狀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也可進行畫糖葫蘆的繪畫,要求畫出幾個一個比一個大的糖葫蘆並連成串(大小序列),這些內容都拓展了孩子學數學用數學的天地。

四、總結

總之,幼兒數學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從觀念到行爲做一次深刻的反思,探索出一條融於生活寓於遊戲的激發幼兒興趣,適合幼兒學習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從而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遊戲化有效、甚至高效。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7

我們班的孩子今年從小班升入中班,我發現他們開始喜歡爲羣衆爲同伴做事情,便在班級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兒分成五組輪流進行,每一天由6—7名幼兒共同做當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兒的潛力以及來園的早晚給他們分配值日項目。

開始時,孩子們對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鮮和好奇,每一天都高興地早早來園,用心完成我分配的任務。但是過了不久,我就發現值日生來園總是你早我晚,有時大部分幼兒都來園了,值日生還沒到,當我詢問原因時,孩子卻無所謂地說:“我忘了!”。儘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經常出現做事不認真、堅持不好,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這時,小朋友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一天,在我正準備安排值日生工作時,郭子豪小朋友說:“老師,這天我不想當衛生員了!”,“爲什麼”我急切地想明白原因,“這天我想當氣象員!”

孩子的回答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對做值日生他們有自己選取的願望,做什麼值日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來安排孩子做的,從未思考他們的興趣和需求。我們說要把屬於孩子生活和選取的權利還給孩子,那麼值日生工作爲什麼不讓他們自選呢!於是,我緊之後說:“能夠呀,這天就由你們來選取做什麼值日生吧。”孩子們立刻又變得興奮起來,這個說:“我這天要當接待員!”那個說:“我要當監督員!”。那一天,我個性注意觀察他們,發現孩子們對自選的值日項目充滿興趣,都能認真負責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後值日生我班開展起來了。

培養幼兒的摺紙潛力

摺紙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之一。它既能鍛鍊孩子手的靈活性,發展孩子的目測力、空間想像力和操作潛力,同時還能夠構成孩子的幾何形體概念。

教4—5歲的孩子學習摺紙,具體的做法是:

1、做一些色彩鮮豔、形狀較大的摺紙動物作品讓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它們是紙折成的。

2、根據孩子愛模仿的特點,成人可讓孩子和自己一齊用紙進行簡單的摺疊,如邊對邊折、角對角折等。

3、4—5歲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只有十分鐘。因此,成人不要太長時間的進行摺紙遊戲。防止孩子不感興趣的方法是經常變換摺紙的方式方法,能夠讓孩子摺好頭兩步,後面幾步由成人摺好,將摺好的玩具給孩子玩,可增強孩子對紙工的興趣。

4、4—5歲的孩子手指動作潛力較差,還不能協調地動作。因此,成人要手把手地教孩子,不能輕易下結論:“太笨”、“太傻”,這都會打消孩子摺紙的用心性。就應以表揚鼓勵爲主,多肯定孩子的成績,使孩子在愉快的心態中進行摺紙遊戲。

5、教孩子摺紙時,可採用遊戲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時,說成是“中心媽媽”親吻“四個寶寶”。孩子在親切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本領。

關於謙讓

當孩子們玩滑梯發生衝突時,當孩子們爭搶玩具時,按照一貫的做法,許多老師都簡單地處理過:大的孩子讓着小的孩子,或是男孩子讓着女孩子,或是說一聲“對不起,沒關係”就了事了。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困惑,“爲什麼他做的不對,我還要讓着他呢”“爲什麼每次都是大的讓着小的呢”別說孩子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連我們做老師的也是該思考思考這樣的問題了。

對待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矛盾,我們務必正確應對孩子的謙讓問題。教師的任務是要引導他們思考“對與錯”,並瞭解任何遊戲都是有規則的。如果違反規則,就是錯誤的。教師要在適時適宜的狀況下,幫忙犯錯一方的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爲,初步體驗是與非。這種體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有利於解決他們今後在社會交往中的各種問題。

幼兒園教學培訓心得篇8

經過這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我認爲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鍛鍊孩子的觀察、記憶、想象、表現和創造能力。教師應儘量避免呆板單純學習繪畫技巧的教學方法,而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教學上,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爲幼兒的創作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

大自然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蘊藏着無窮的奧祕和想象的空間。教師根據時令和季節的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玩一玩,從而積累豐富具體的、直接的知識經驗。如在畫《秋遊》時,通過遊覽活動,每個幼兒從不同角度來創作,因此畫出來的作品,內容和風格則完全不同。有的表現秋天的景色,有的表現秋遊時大家愉快的心情,還有的用連環畫的形式表現秋遊的整個過程。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認識、體會生活中各種美好的東西,開闊他們的視野,以提高他們對繪畫的興趣以及認識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多看,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不僅能觀察單一的物體,還要引導其觀察物體的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如在畫《活動中的小朋友》時,幼兒以某一處小朋友玩的情況爲主要創作對象,但在豐富畫面時還要再畫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使佈局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內容更加豐富。

二、營造寬鬆、安全的心理環境

沒有自由就沒有創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些想法在幼兒頭腦中原本就沒有,如果成人不橫加干涉,他們會自己創作,自動調節自己的行爲,從而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因此,教師要正確面對兒童畫中的“出格”“錯位”的現象。在兒童畫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老鼠畫得比貓大;鴨子長成尖嘴巴;兔子尾巴細又長;雨天開出紅太陽……成人往往無法理解,有人甚至急於糾正。那麼,爲什麼幼兒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幼兒把畫畫的過程當作是一種遊戲,邊畫邊投入角色,彷彿自己就身在畫中。我們班上有位小朋友受到動畫片《貓和老鼠》的影響,認爲老鼠聰明可愛,而貓卻特別愚蠢,總是被老鼠玩得團團轉,因而它就把“貓捉老鼠”畫成了“老鼠追貓”,此時的幼兒想到什麼就畫出什麼,想象與現實融合,思維不受任何侷限。這些被成人看來有些“出格”“錯位”的畫面往往表現了幼兒自身情感的好惡。在繪畫活動中,如果幼兒真的出現了不正確的認知,成人不必大驚小怪,打斷幼兒的繪畫活動,急於糾正其繪畫內容。而因在事後引導他去觀察、瞭解相關事物的特徵,讓他們在生活中通過觀察、學習積累起豐富的科學知識。所以,面對兒童畫中的“出格”,老師應多加鼓勵。甚至可以幫助所有欣賞者包括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創意,並用文字記錄下來,爲他留下一生中最珍貴的紀念。試想,當這個孩子長大以後讀到自己兒時這閃亮的一幕時,該是何等的愜意!

三、恰當地指導能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

1、別忽視幼兒繪畫活動中的說

在幼兒園階段,年齡越小的幼兒繪畫水平越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可以請他們來說,讓幼兒說是讓成人瞭解幼兒繪畫意圖及其內心世界的直接途徑。而且,幼兒繪畫的特

點之一是邊說邊畫,年齡越小特點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把握好幼兒的“說”,對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以開放的形式提問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開放性問題,激發幼兒聯想、創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不同答案。如在畫《手指造型想象畫》時,教師用手擺出幾種造型,然後讓幼兒發揮想象力,想想象什麼,幼兒則可以根據自己生活經驗的積累,得出不同的答案。新穎有趣的提問,可使幼兒感到新鮮,促使他有興趣去探究,極大的調動他們投入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3、意願畫是一個非常好的繪畫形式

意願畫最能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啓迪他們的形象思維,還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由想象和創新的能力。教師適當的指導可以提高創作興趣,激發創作靈感。比如,在講過《龜兔賽跑》的故事以後,有一個小朋友問我:“老師,小兔子真有這麼笨嗎?他不會到終點站睡覺麼?”當時,我就被他問住了。後來我根據幼兒的這個提問,設計了一個意願畫題目《龜兔的第二次賽跑》,讓幼兒展開想象,把龜兔第二次賽跑的過程和結果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結果,在這次的繪畫活動中,幼兒充分想象,打開思路,不僅畫了出來,同時還編成故事講了出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時,我深深體會到,教師應把握好每一個教育的契機,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達到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恰當地評價孩子的畫

評價是一個欣賞的過程。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爲他們提供積極有效的反饋。即使發現幼兒表現中的錯誤,成人也不必大驚小怪、立馬否定幼兒的作品,而應該在充分觀察和欣賞畫面後仔細詢問幼兒的畫法並作出具體的評價。事後,我們可以引導他去觀察、認知相關事物的特徵。要知道,許多科學知識的掌握,都是在生活中逐漸通過觀察、學習積累起來的,就好比小時候我們也許有過畫綠太陽、紅小草的類似經歷,但如今還有誰不知道小草長在地上是綠顏色的呢?成人過多的關心與干涉只能使幼兒失去創作的源動力,扼殺了幼兒的藝術創作潛能。

在這幾年的美術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幼兒園美術教育並不是教幼兒什麼驚人之作,而是使他們能發現自己的潛能,建立大膽創造的信心,養成堅忍不拔的毅力,爲將來無限的發展創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