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世界勤儉日演講稿5篇

演講稿 閱讀(3.07W)

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們人類社會的傳統美德。聯合國專門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爲“世界勤儉日”,提醒並要求人們在新世紀仍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世界勤儉日演講稿5篇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勤儉日演講稿5篇

世界勤儉日演講稿1

同學們你知道快要來到的10月31日是什麼日子嗎?它是“世界勤儉日”。

把這一天定爲“世界勤儉日”,說明勤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日漸成爲國際主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

古人云: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這句話就是要我們勤儉。什麼是勤?勤就是勤勞,它是我們的財富之源。什麼是儉?儉即節儉,是指我們節制財富之流。誰都知道開源節流是財富生成與積累之根本。那麼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爲,更是一種美德;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現在我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又有多少孩子還會注重節儉?當我們再提到“勤儉”二字,可能有人會說“陳辭濫調,不合時宜”。你可見,在教室紙簍裏塞滿了樂和食品袋,在食堂泔水桶中倒了多少剩飯菜?你可知道,目前我國還有近3000萬貧困人口,1100萬低保對象和上億的流動民工?

同學們,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該節約,還要要節約一點。

同學們,你勤儉了嗎?

世界勤儉日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是一種責任》。

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到“勤儉持家久,詩書濟世長”。無一不在證明着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着決定作用。勤儉節約,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傳統。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興旺發達。今天我要說,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責任。有人可能會說這未免太嚴重了吧,節約只是生活小事,有必要那麼上綱上線嗎?我以爲:此言差矣!

一個懂得勤儉節約的人,一定會爲未來打算,他在自己處於好運的時候,就一定會爲將來可能的不幸做好準備;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根本不會爲將來着想,他會大手大腳的把全部收入都用光。一旦遇到急難,就會手足無措。由此看來,勤儉節約難道不是一種責任嗎?

勤儉節約不僅關係到金錢,而且也關係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面我從三方面談談節約的問題:

一、節約用水

對於水,我們有很多同學不懂得珍惜。在家裏刷牙洗臉時,水龍頭壓根就沒想起先關掉;在學校裏隨意打開水龍頭玩水,甚至有同學在冬天用我們喝的溫開水來泡手。這流的僅僅是水嗎?不,這還是水龍頭的哭泣,怪你忘了把它關上,這更是地球母親對這位粗心大意的同學的譴責,如果都像你這麼不珍惜水資源,地球最後僅有的一滴水該是你後悔的淚水了吧。

聽水聲滴答,要學着心疼。我們一起算筆賬吧:一噸水大約可發電每小時一千度,生產化肥500千克,磨麪粉34袋。如果人人都節約用水,積累起來,可以派上多大的用場啊。

二、節約用電

我們都說,有了電真方便,是啊,電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電從哪裏來的呢?發電機裏發出來的,要經過很多道程序,每度電裏都凝聚着工人們的辛勤勞動啊。

同學們,就從隨手關燈開始吧,不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不用電了就趕緊關掉,做到人走燈滅。另外,注意用電安全,且不說浪費電,造成生命危險的事,少接觸微妙啊。

三、節約糧食

在學校每天吃飯都有同學浪費糧食。可能有同學會說:我繳了伙食費的,我浪費的是我自己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從表面上看,浪費是它個人的消費行爲,可從本質上看,它卻從側面反應了這個人的素質。把浪費當作一種享受的人,這樣的人,我們說,他的素質肯定高不到哪裏去。即使在發達國家,節約也被看作一種美德。何況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提倡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人生的導師。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勤于思考,也善於制定計劃。勤儉節約意味着科學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與金錢,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資源。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着你具有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意味着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的品德修養正在逐步提高。這是個人的進步,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其實,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力或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我們懂得一些常識和擁有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做起。反對浪費,節約爲榮,願我們全校師生人人都有節約意識,人人都有文明舉止。

世界勤儉日演講稿3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爲,更是一種品德。現代文明需要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古今中外,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勤儉節約是個人修身之需,諸葛亮就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爲“修身”之道;勤儉節約是持家之寶,朱子更是就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家訓;我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襪子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節約也是治國之道。

作爲與時俱進的中學生,我們應懷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宏偉情懷,懷着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從舉手之勞做起,把勤儉節約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如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不開無人燈,教室內應及時關燈、關電扇等。

“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勤儉節約,要從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一粒糧食,就是節約一片富饒的土地;節約一張紙,就是節約一片美麗的森林。節約每一點,就是創造一筆財富。

勤儉,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增強節約意識,杜絕鋪張浪費,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爲把我們的校園打造爲一個節約型校園而努力!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世界勤儉日演講稿4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大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爲我們留下一份份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爲榮,艱苦樸素爲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在我們的學校裏也屢見不鮮,例如: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辦公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裏還可以用的書本、文具、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水果、點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等等。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裏,還有許多下崗工人靠社會救濟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爲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這句話。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而兩者的實現貴在行動。爲此我校少先隊、團委和學生會將本週定爲我校的節約環保周,希望同學們身體力行,勤儉節約。同時我們學生會在此向全校師生髮出《節約行爲公約》:

培養節約好風尚人人行動是保障 夏季空調26度節電效果很顯著

燈泡換成節能燈用電能省近八成 隨手關燈莫忘記小處節電有效益

少乘電梯爬樓梯既省電力又健體 家用電器仔細挑節電省錢都重要

家電不用要斷電省電一成看得見 多乘公交和步行既省能源又便捷

購車要買小排量節油實惠還時尚 注意關好水龍頭寶貴淡水不滴漏

洗菜洗臉多用盆一水多用是竅門 紙張應該兩面用物盡其用見行動

物品少用一次性節省資源利環境 就餐剩餘應打包珍惜糧食顯實效

垃圾分類不亂扔便於利用好再生 過度包裝要反對綠色消費益社會

勤儉節約記心頭行爲公約共遵守

同學們,讓我們養成勤儉的美德吧,我們就會擁有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同學們,讓我們盡到節約這份責任,牢記這份責任吧!爲了自己、爲了學校、爲了社會、更爲了國家,讓節約永遠的伴隨在我們的左右吧!

世界勤儉日演講稿5

各位老師、同學們,下午好:

勤儉節約本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我們痛心地發現我們的同學中,不珍惜糧食,浪費水資源,用了一半的作業本隨意仍掉,每天吃大量的零食等等,這與時代是相悖的,與國情是相違的。現代公民意識的確立,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勤儉節約,這種意識應該深入到我們的靈魂深處,節約糧食,節約紙張,節約水資源,節約電力,應該成爲我們自覺的行動。讓我先跟大家講一個關於勤儉節約的故事吧。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裏就沒有一點餘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滔滔江水源於細流,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同學們,形成節約風尚要靠我們的行動來體現。增強時代責任感,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開始,儘自己的所能節約每一點資源……讓我們重拾節約美德,做文明中學生,把我們的校園變成節約型校園,用智慧和行動去改變我們所能改變的一切,共創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