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抗詩詞演講稿7篇

演講稿 閱讀(2.96W)

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發增多了,我們在撰寫演講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思路清晰,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抗詩詞演講稿7篇,感謝您的參閱。

抗詩詞演講稿7篇

抗詩詞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抗詩詞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我能站在這裏,作爲詩詞小達人向諸位分享我的樂趣所在。稼軒弔古、易安放舟、東籬採菊、山河錦繡這是炎黃子孫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結、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文脈的源頭,只要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我們的詩詞文化便生生不息!

於是我開始了我的詩歌創作。我知道,我們立達高手雲集,我的政治老師包xx老師便是其中翹楚,她已然是中國詩詞協會的一員了。讀到她的詩集時,我的心情簡直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我何德何能,竟有如此良師!因爲包老師,我才真正瞭解到我國文脈究竟悠長到了何等地步,發展出來捲簾體、轆轤體、八仙體、迴文詩等簡直就是文字遊戲的詩體。誰想到,獨一句“紅梅冷月競芬芳”便能衍生出巧如一個輪迴的十六句詩組?這在包老師生花妙筆下竟已成真。各位政治是包老師教的同學有福了,這麼有才的老師可能一輩子只有一個哦。我才疏學淺,在詩詞之路上尚在蹣跚學步,只會作些簡單的七律。是包老師爲我指明方向,引我前進。我在這裏深深的感謝您,包老師!

相較於閨閣小曲,我更愛那些酣暢淋漓、擲地有聲的大手筆。辛稼軒“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氣,東坡“大江東去”的開闊博大,李太白“丈夫未可輕年少”那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李鴻章“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的平陽老虎生命最後的哀歌,李易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以取三山去”的一往無前的氣勢......這一切的一切令我沉迷,令我思索,令我蹙眉長嘆,令我豪氣氤氳,我追溯着先人的腳步,撥開時光迷人的面紗,尋覓着天地之間那一縷烈士英魂,家園天下的種子在我心頭萌芽,在電光火石間瘋狂生長。

從前覺得“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以天下興亡爲已任”的說法很可笑,因爲這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是現在我懂了,我們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影響着天下興亡,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一股豪氣、一種特屬於青春、特屬於少年的豪氣!

最近重溫了梁啓超先生的《中國少年說》,想來甚是貼切,便以此作結“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抗詩詞演講稿篇3

大家好!

我是-班的--,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華詩詞的恆久魅力與時代價值。

中華福澤,綿延五千;華夏萬鑑,普傳恆天。中國是一個具有悠遠歷史的國家,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澱與傳承之中,中華民族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文化精髓。在衆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之間,中華詩詞無疑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經過歷史的積澱與打磨,在時間長河中默默閃耀。

有人說:讀詩,可以讓人感受到來自歷史深處的一種溫情、博愛與力量。

古人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交通不甚發達的古代,詩人將自己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不捨與寬慰融入了詩句之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衆人都在爲山中急雨而發愁的時候,詩人也能以這樣積極的心態來對待,這是大多數人所做不到的。也正因爲如此,詩人才能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融入詩歌之中,纔有了今天我們所能看到,能讀出的詩情詩意。

中華詩詞早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之後不斷髮展。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都是順勢而成,因時而變的。

其中既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征戰殺伐,也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王朝更迭,更有“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美景。

這些詩作因其所描寫的內容、作者的心境的不同,從而體現了不同的時代背景,彰顯了不同的時代價值,是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

李白之詩,就像一柄長劍,肆意灑脫、狂傲不羈,隨性遊走在天地之間;杜甫之詩,就像一本古書,溫潤如玉、耐人尋味,默默地在歷史長河中閃耀;李賀之詩,就像一抹怪影,奇豔詭譎、飄忽不定,於瞬息之中而存萬種變化……

中華詩詞流傳至今,依然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深遠的影響。

你是否還記得那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將這句古詩詞連同抗疫物資一同送來中國時,感動了千萬國人。國與國有界,而人的感情無界。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號召世界各國攜手並進,不正應了這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嗎?以詩會客,以真情對待世界,中國正以詩爲媒,與世界搭建溝通的橋樑。

中華詩詞浩如煙海,歷經滄桑而顯出它的獨特魅力。這一詩一詞,越過時間的鴻溝,緊緊擁抱着我們的新時代,這一字一句定當永久流傳下去。

中華詩詞,魅力永存,價值無限。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感謝大家聆聽!

抗詩詞演講稿篇4

各位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宋詞是中華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文學史上一朵豔麗風雅的富貴之花。學習宋詞是走進中華文化,培養人的情趣,增強自身的一條有效途徑,也可以講宋詞使中國人擁有自我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當我讀宋詞的時候,我會有感情的全身心投入的誦讀,詞是語言的藝術,它講究音韻的和諧,追求美的旋律,因爲美,所以我們學習欣賞。反覆的誦讀,能夠對詞由淺入深的進行體味和理解,進而形成語言的感覺,而且許多的東西的理解是跟隨一個人的成長的,經歷了人生,方能更深的理解,體味其中真諦,形成情感的共鳴。

宋詞中有表現愛國愛家的,如,有表現兒女情長的,如,等等,比如說東坡這位大詞人,不說他的詩,那個詩就更沒法講了,就是他有名的幾首詞,大家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做豪放派,說這個人好像是太豁達,心胸廣博天地寬廣,沒仇沒恨,什麼事都看得開,那裏是怎麼回事,他是表達方式,“”,你怎麼感受這個,他一生寫這個詞,這個最悲傷、最沉痛,流露他的真情,他並不好,豪放是一種掩蓋不想多說,人生如夢,算了吧,這是假象。真那個樣他會做詞,他閒着沒事逛逛不就完了,欣賞古人的詩詞不要看表面,不要看字面的意義,“”,他是挽吊他的結髮之妻。因和意見不合,那是因爲當時要變法,那麼這個問題就複雜了。我不急於評論這些,因爲咱們今天不涉及那個,但是他們,的意思說,你這個變法聽起來好,底下一奉行一實行,弊端百出,比沒改革以前人民還苦,他是說這個,結果就把得罪了,一下子就把他貶到南方去,而且是一步一步地貶,他這個夫人姓王,他做詞的時候,已經十年了,他根本沒有寫篇文章,專門懷念我的結髮妻,他不敢這樣,可是忽然這一下子,他也不知怎麼一個背景機會,忽然寫了這麼一首詞,是他平生全部詞集裏,最沉痛悲痛的一首,最感動人,可是你看看這個詞,平平淡淡、樸樸素素、自然至極,沒有任何什麼修辭,什麼修飾一點也沒有,那是真情流露,“”活的和死的誰都說不清,是怎麼回事,“茫茫”沒法形容,“不思量自難忘”,我太痛苦,我不想吧,不行,忘不了。諸如此類就寫下去,他最後他說,我和我那個妻子,“縱使相逢應不識”,不要說我們已經十年兩茫茫了,我們就是在對面相逢,不認得,爲什麼呢?塵滿面,風塵撲撲,他被貶到那裏去,塵滿面那頭髮鬢如霜,十年以前不這樣。他現在看到的是什麼呢,明月夜短鬆崗,想着明月照着,低下外鄉隨便找一個地方,埋葬人的地方,有點新載的小松樹,就指那個墳地所在,明月夜短鬆崗,他看到這個景象,哎呀他還豪放,那麼你問我這首詞的背景是什麼,我只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給人一種悽苦,不忍促讀;“老夫聊發少年狂”“大江東去”“山間蘭牙短浸溪”等等的豪邁,""等的恬靜與思念;“登臨送目”的流暢;“醉裏挑燈看劍”“綠樹聽鵜鴂”“更能消幾番風雨”蘊含的悲憤;還有張孝祥“長淮望斷”令人罷席,等等,讀來一種生活中沒有的體會與感悟。

宋詞和唐詩一樣是中國古代文化精華,對人的修養是一種昇華。古人在平時生活中對萬事萬物產生了感想,用精練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其實現代人也會和古人一樣,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和感情,讀古詩詞會讓你感覺與先輩的.思想交流。並且,如果在與朋友郊遊的過程中,你能吟出一首優雅的古詩,必然能爲自己的談吐增色不少。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抗詩詞演講稿篇5

學了中國古典文學,我感受到詩歌是中國古代最美的文學,最動人的文學,最擅長抒情的文學。它們深微隱幽,意味淵永。時而美到極處,又豪放到極處。情調閒雅,懷抱曠懷,雄放慷慨,動人心魄。細細品味,又是最能讓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詞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體會的。初讀時的驚豔只是膚淺的直覺,真情的流露才是詞的魅力所在。如果說詩凝練的語言使詩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詩往往不如含義雋永的詩句膾炙人口的話,那麼詞則不然,詞中的空間足夠詞人縱橫馳聘,洋洋灑灑道出切身感受。讀詞的過程實際上是揣摩詞人情感的過程,詞的美麗也只有懂詞的知詞的人才能感受的出來。

詞源於唐代的曲子詞,句子有長有短,和樂曲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於宋代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數量不斷增加,夠歌唱的詞比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更適應市井娛樂生活的需要,而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銳,句子長短不齊的詞也更便於抒發人們憂國憂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漸興盛起來,取代詩而成爲文學的主流。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統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麼宋代的詞人已由被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併成爲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爲一代詞宗,名垂千古。

宋詞不同於一般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善於將抒情與寫實景完美結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礎上,宋代演爲許多中調和長調,在曲折動宕、開闔變化中,是情景緊密交融,其細緻、具體、微妙處,有的甚至勝過唐詩。宋詞又長於比興,多以微妙而又細緻的比興手法,藉景物表達內心複雜而隱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傳統來寄託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詞形成了衆多的藝術風格。宋詞雖然沿襲着唐五代的傳統以抒發情感、靈性爲主,形成“詩莊詞媚”的分野,以婉約爲宗,但後來由於時代生活的變化,題材的擴大,藝術個性得到重視,藝術手法漸趨多樣,所以使宋詞風格在婉約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曠清雄、典雅精工、騷雅清勁等多種風格。

宋代的詞,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它的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丰神,與唐詩爭奇。它如行雲流水,臨風伴月,最擅抒情。寫豔情而不纖佻,寫富貴而不卑俗。宋詞雖然風格衆多,但大體上可分爲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詞,瀟灑超脫,高遠清雄。猶如沙場的英雄,一腔熱血,又有恢弘的剛健的氣魄。婉約派的詞,猶如淅淅瀝瀝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聲靜氣。它典雅精工,情景交融,曲盡情態。

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裏解放出來,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細品蘇軾的詞,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隨便拾起一粒,都光彩照人。山川勝蹟、農舍風光、優遊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裏都成爲詞的題材,除了風月柔情,他也把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也把詞轉化成了言志抒懷的工具。

他用詞表現自我,是抗敵御辱的愛國熱忱,是懷古的沉鬱情思。他用豪邁磅礴的語句贊歷史豐功偉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用起筆恢弘的氣勢,連接廣闊的歷史時空,貫穿着無數英雄豪傑。他用《念奴嬌》爲我們講述了輝煌的歷史故事,他用雄麗之至的語言,寫出了一個橫塑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和足智多謀的周公瑾。“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歷史現實交相震撼,讓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夢,何不寄情與大好河山?

內容的大起大落,橫絕古今。古往與今來,哲理與人生,貫穿在他壯麗恢弘的辭藻之中。高起然後低徊,平穩過渡後激昂慷慨至極,雄風浩蕩。品讀他的詞,是感受熱烈奔放風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鬱過後,復歸於沉靜的思考。

在詞壇上,以婉約著名的要數那突破束縛的一代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

她用委婉細膩的筆觸,和女性特有的心靈感受,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可愛少女。清新明麗的語言凝練優美,誰都能讀出她筆下那嫵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

她以婉約雋秀的語言,大膽的抒發對丈夫的真摯愛情。《一剪梅》中,花與水的比喻,請隨景生,情景交融,似不經意又無脂粉氣。“雲中誰寄錦書來”,又以大雁傳書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更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辭藻清新生動,意美音佳,蘊藉而含蓄。

南渡以後,國破,家亡!讓這個曾經幸福的閨秀爲顛沛流離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尋尋覓覓”又無所寄託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雁過也,正傷心”,又是舊時相識的大雁飛過,可丈夫已死,這錦書以無處可寄。想想,只有“傷心”。她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盛開,而自己已由於憂傷愁苦而憔悴瘦損,無心摘花,盡是難罷難休得相思!

大珠小珠落玉盤似得疊詞,急促的節奏,悽婉的情調,把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凝集心頭,描繪的淋漓盡致。讓我們不由得傷感起來。和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是她用最悽美細膩的筆觸描繪的她晚年的心境:怎一個愁字了得!

品味李清照的詞,清如水,純如酒!

這就是宋詞的美麗,美在詞人滿腔愛國熱血,美在詞人脈脈兒女情長。千年風霜縱是無情,但詞人的感情在千年後卻依舊生動。

宋詞,古典文學園圃中一支豔麗的奇葩,或低徊婉轉、清韻悠長;或沉鬱頓挫、深厚蒼涼。以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方式表達了人類內心深處曲折幽微的情感,抒發了複雜而婉約的心緒而得到人們的喜愛;它的音韻之美,文字之麗,無與倫比。在悠遠的時空裏風神搖曳、芬芳嫵媚,縈繞在我們心間,迴響在天際……

抗詩詞演講稿篇6

春節期間,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引起了師生和家長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掀起一陣詩詞文化熱潮。

節目中來自復旦大學附中的16歲女生武亦姝,掌握的古詩詞量超過兩千首,併成爲第二季決賽總冠軍;斬獲成語大會和漢字聽寫大會冠軍,飛花令中一人對抗二十五人,奪得亞軍的北大才子彭敏;來自內蒙古的65歲王海軍,只讀了4年書,擺地攤修自行車間隙不忘寫詩,3年創作一千多首詩詞;來自河北邢臺鄉村的40歲農民白茹雲,8歲起熟讀古典詩詞,6年前身患癌症住院時,一本《詩詞鑑賞》放在牀頭陪伴左右渡過難關;北大博士生陳更,理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獲得連續多場的擂主,還有百人團裏圓通快遞的老曹,氣質優雅的主持人董卿,四位點評老師的口才與博識,都讓人印象深刻,心生崇敬。

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歌緣起,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再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革命情懷。《中國詩詞大會》以這些最熟悉、最打動人心的詩詞,激發起觀衆的記憶與情懷,建構着我們的精神家園。即便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哪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擁有如此燦若星河的經典詩篇;也很少有哪個國度,能像我們這樣,無論童叟都能唸誦幾句古典詩詞。

當然,讓《中國詩詞大會》備受推崇的,不僅僅是選手的才情和節目的精彩,更重要的或者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古典詩詞本身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它們承載着的我們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價值和生命力量。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於它的語言美。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語言美。具體表現在它的辭采豐富,表意精準、凝練。

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陸機在《文賦》中說:“詩緣情而綺靡”、“其遣言也貴妍”,劉勰《文心雕龍》更是直接點明:“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辭必巧麗”,強調詩詞遣詞用語的重要性。故而中國古典詩詞煉句、煉字、詩眼等藝術手段,以求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推敲”二字的故事,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改詩用“綠”字的故事,詩聖杜甫“爲人性僻眈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表達的正是對詩詞語言表達準確、形象、精煉的極致追求。

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美還表現在它的形式美和音韻美。任何文學藝術的創作,都要以外在的形式和具體的結構來體現,詩詞的創作也不例外。特別是漢語有一個與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顯著不同的特點,就是使用單音節字,字與字之間搭配組成詞,由詞再組成句,由句再組成文。因此,對中國文學來說,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詩詞流暢、聲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與字之間的聲律。因而,我們經常見到中國古典詩詞常用雙聲、疊韻、疊字、比喻、對偶等修辭方法,並要求詩句、詞句在對仗和格律上長短一致、工整對稱,既易於記憶、朗讀,又富有音韻之美。

從《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蒹葭蒼蒼,白露爲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到魏晉南北朝時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再到唐初,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出現,詩句開始形成講究平仄和押韻的規範,篇幅字數固定,結構規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最終,講究形式和音韻的格律詩成爲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基本形式,之後宋代的詞、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統一的詞調和曲牌,依據不同的詞調曲牌來表意。詩詞的形式和格律,重緩急相間,長短有致,抑揚頓挫,韻調諧和,大大豐富了詩詞的表現力和藝術美。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於它的自然美。

這種自然美展示的是中華民族賴以生生不息的大好河山,蘊含的是中華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詩意理念。

在這裏,有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異域風情,有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江南春色,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山水田園,有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蘇軾“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湖光天色,還有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辛棄疾的“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等等詩詞,不勝枚舉。

詩人、詞人對自然美的熱愛和謳歌不是作爲旁觀者的欣賞,而是把自然作爲交流和傾訴的對象,達到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人與自然共生共長的境界。於是,便有了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有了韓愈眼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的桂林山水,有了姜夔感嘆“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中國古典詩詞直觀鑑賞,表達的是對自然的熱愛,但根本目的更多的還是借物言志、寄情山水、感悟人生。

也正因爲中國古典詩詞所標識的自然景象,讓散佈在中華大地冰冷生硬的地理景觀和山水樓臺,有了精神的支撐、人文的溫度。我們心中的蘇州,成了寒山寺,成了“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想到的武漢,是黃鶴樓,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我們遙望的西域,是玉門關,是“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即便未曾到過的地方,也成了每一箇中華兒女心中熟悉的“故鄉”。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於它的真情美。

這種情是深沉的愛國情。從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到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再到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禍福趨避之”。中國古典詩詞所表達的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三千年中國文學創作和發展史的全過程。

這種情是濃烈的思鄉情。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需斷腸”,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最典型的故事是:南朝陳伯之原是齊的將軍,齊亡於樑後,他恐怕爲樑所不容,便投到北魏去;樑丘池寫信給他勸他還是回到祖國來,其中最有名的幾句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見故國旗鼓,感生平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陳伯之讀了這信,想起自己的鄉土,果然就帶了軍隊回到祖國來。這些古典詩詞中的一草一木、一唱一吟,無一不是樸素、濃烈的鄉土之情。

這種情是執着的男女情。我們可以在《詩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見證古老的愛情誓言,在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中感受綿綿思念,在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中體會溫情共勉,在蘇軾“……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中遙想他對亡妻的深切懷念,在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感觸離別時的無限傷感。

這種情是真摯的朋友情。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再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不可或缺的還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表達的難捨骨肉親情。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於它的意境美。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境界自成高格。”詩詞整體的美學價值在於意境。意境美是詩詞美的最高體現,是鑑定一首詩詞好壞的關鍵因素。

所謂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觀情感賦予一定的藝術形象,使讀者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情感體驗,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頭腦中形成一種特有的“境象”。簡而言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不限於作品本身,而是作品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刺激讀者產生聯想和共鳴,達到言盡意無窮、思無崖的效果。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在含蓄。中國人的審美習慣一直以來崇尚委婉含蓄,忌淺露直白,認爲作品必須含蓄委婉,才能達到意味無窮的效果。《文心雕龍》提出:“隱義以藏用”;“精義曲隱,無傷其證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杜甫《絕句六首》“江動月移石,溪虛雲傍花。鳥棲只故道,帆過宿誰家。”這首詩雖然描寫得簡明扼要,但是抒寫“不盡”,留有餘味,營造出了含蓄委婉的意境美。“鳥棲只故道,帆過宿誰家”,看似單純的寫景,其實是在含蓄的描寫中,寄予了微妙深遠的聯想。把懷念故鄉之情和人生的漂泊感展示得淋漓盡致。再如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表面上看是在詠歌洞庭湖的闊大氣象。但詩作的真正的目的並非在於描繪洞庭湖的浩瀚闊大氣象,而是藉此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垂青援引,因爲通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已將自己不甘寂寞、希望引薦的意圖含蓄道出。

蘇軾的《蝶戀花》更是充分體現了委婉含蓄的詩意境界:“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全詞貌似一幅遊春圖,但卻是表現詩人對人生的深邃思考。暮春的自然界,花敗飄落,柳絮輕飛四散,芳草滋生,表現出詩人的彷徨迷惑。而“佳人”與“行人”,在詞的深遠境界中,純粹偶然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種.種矛盾的思索中產生一種漂泊的情感,表達出詩人對客觀現實中美的眷戀和內心世界的矛盾苦悶,以及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探索,從而創設了詩詞委婉含蓄的高遠境界。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在動感。我們生活的現實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終處在變化之中,生命之氣、精神之韻均在流動中得以體現。詩詞的意境必然要體現出精氣神,讓讀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種動態的美。

這種動感體現在古典詩詞對動詞的運用,即將原本靜態的事物活躍起來,例如杜甫“輕燕受風斜”,通過動態描摹,把燕子風中的飛動輕盈之態惟妙惟肖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再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舉北宋詞人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和張先的“雲破月初花弄影”的實例。還有一種動感,是通過動靜對比或以靜襯動來實現。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在這首詩裏,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動的聲響,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在竹林裏的笑聲,小漁船緩緩穿過荷花的情態,都和諧完美地交織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麗的有聲畫,又像是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曲。“空山”、“明月”、“翠鬆”、“清泉”、“浣女”、“漁舟”等清新、明淨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盪滌之感。整首詩意境優美,展現出一幅流動的畫面,使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在傳神。即讓讀者在品讀詩詞中有一種理性的領悟,明瞭詩詞所蘊藏的哲理,起到自省、警世、啓發、鼓舞的作用。這種詩詞不再是賞玩的身外物,而是深入內心和精神世界的力量和價值。

例如陸游《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煥《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朱熹《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等詩詞。最爲典型的是杜甫《登高》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境界之壯闊,對讀者的觸動不限於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聯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恆。有“建瓴走阪”、“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爲“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中國古典詩詞帶給我們的是耐人尋味的審美趣味,是慰藉人生的文化滋養,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芸芸衆生,自是不能都成爲詩人、詞人,但我們可以從古典詩詞中感知詩心,充實詩意,在面對物慾橫流、人生跌宕、艱難困苦時,找到走向遠方的自信與動力。

抗詩詞演講稿篇7

各位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我是來自昆明市第三中學七年級(3)班的羅淳。今天,我爲大家演講的題目就“我愛詩詞” 。

在我成長的旅途中,有這麼一個朋友一直伴隨着我——她與我有緣。也許是厭倦了那讓人頭昏腦脹的方程式;也許是厭倦了那別口難讀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來,在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頁中,品味難言的感情。不知不覺我已迷上了她。她,就是詩詞。

古詩詞,是炎黃子孫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結。 品味詩詞,我品出了詞人的無奈,南唐後主李煜,被終身囚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愁思是何等的紛繁難解,詞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品出了詞人的憂愁。李清照悲慘的一生,使她發出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悲嘆,纔會“人比黃花瘦”。

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變得明智,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道理。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領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無法阻擋的,它總是能衝破阻力,向前發展。

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我品出了詩人的豪氣。爲了能喚醒國人,譚嗣同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們能逃脫虎口繼續爲變革而奮鬥。我們彷彿聽到了他的仰天大笑,他笑出凜然正氣,他笑澈了這個腐朽的社會!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讓我深深懂得了,從小努力學習的重要性。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使我們懂得了,國家興亡的是我們每個人應該但當的責任。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努力學習,報孝祖國的決心。

古人說,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詩與詞,一種中國獨有的文化與內涵,它代表着中國語言的精粹。它凝練飄逸的語言正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及的。詩詞,以它卓越的思想性與無盡的魅力吸引着衆多人。

詩詞,是現實生活的昇華,融入了詩人的美好情感與奇特想象。它源於普普通通的生活,卻高於生活。

我愛詩詞,不但因爲它語言優美,生動傳神,清秀雋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純淨我們的心靈,激發我們健康向上的奮鬥熱情和堅強意志,詩詞真是中國文化中一顆永不退色的美麗瑰寶啊!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