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中華龍演講稿5篇

演講稿 閱讀(2.64W)

大家在撰寫演講稿的過程中務必要注意格式正確,演講稿說白了就是我們爲演講活動提前準備的書面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中華龍演講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中華龍演講稿5篇

中華龍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有一種情意,使人心心相印;有一種情意,讓人牽腸掛肚;有一種情意,將人緊密聯繫……這樣的情意,是綠葉與根的情意。

綠葉就是我們,根就是我們的祖國母親。我們從小就生長在根的保護下,吮吸着甘甜的乳汁,品嚐着愛的味道。如今的我們,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老邁的母親,又需要誰來保護呢?是我們,我們要以炎黃子孫的名義撐起這個東方大國!努力學習,將自己發展成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當我們還幼小的時候,是祖國哺育我們茁壯成長,而我們長大了,翅膀硬了,可以展翅高翔了,難道就可以忘記我們對母親的恩情嗎?不,這樣做的人是卑鄙無恥的,是忘恩負義的。我們要用我們的行動,來證明這種感情,讓這種情感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去。

根給葉以無限生機,給葉以青春活力,給葉以無私關愛……直至將自己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葉!這就是根對葉的奉獻!這種愛是多麼的高尚!這種愛是多麼的偉大!“__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我們是國家的棟樑,我們將揹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以報效國家爲己任,以發揚光榮傳統爲信念,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讓中國不再是東亞病夫,而是東方巨人!同學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月是故鄉明,祖國是母親。我們是母親的驕子,是新時代的寵兒!風華正茂的這一代啊,怎樣用雙手打扮祖國媽媽?怎樣邁開跨入新世紀那堅定的步伐?我和你,和他,和大家,都來刻苦求知識,潛心學文化,把滿腔愛國的情和對母親積熱的愛,化爲報國的力,獻給我親愛的中華!最後,偉大的祖國媽媽,您的兒女祝您__歲生日快樂!

中華龍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裏成功舉辦慕儀鎮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這是我鎮素質教育成果展示的一次盛會。我代表慕儀鎮教育組對獲獎個人和獲獎單位表示熱烈祝賀,對爲本次活動作出辛勤勞動和付出的廣大教師表示衷心感謝!

中華經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經典古詩文作爲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

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活躍思維,陶冶情操,傳承並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促進學校人文化發展,提高辦學品位和辦學特色。

爲此我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學們要積極參加中華經典誦讀比賽,不斷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養。通過這個平臺,選拔優秀學生,培養誦讀尖子,從而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通話,激發少年兒童對中華優秀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和熱愛,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2)要以經典誦讀活動爲契機,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探索出一條符合學校實際的中華傳統經典誦讀的路子,營造學校文化氛圍;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優秀思想與學校教育管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新管理,辦人民更滿意的學校。

(3)在誦讀活動中,要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感受中華經典的魅力,提高記憶力,積累語言,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使學生具有更佳的學習、生活狀態,促進各門功課的學習。

(4)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要與學校養成教育活動相結合;與班隊活動相結合定期舉行吟誦表演;與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與感恩教育相結合;注重校內向校外延伸,激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多讀多背,從而多用,不斷強化知識積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5)要不斷創新經典誦讀活動的形式。師生集體共讀經典,共賞美文,共寫佳句,進行經典吟誦、演講,分組背、個別背、接龍背、默背、書寫比賽等學習遊戲活動,爲經典誦讀拓展更寬的道路。

願經典誦讀成爲我們學習、生活和今後工作的一部分,伴隨我們一生一世,在這個精神家園裏不斷汲取營養,不斷提升同學們的精神境界!

中華龍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約一個世紀以前,有一位單瘦的學生充滿自信地說了這樣一句話:“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人是誰啊?是啊,他就是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周總理用畢生的心智實現了他年輕時的諾言,贏得了全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敬重,成爲了一代偉人啊!。

古往今來,無數優秀的篇章滋潤、教益着後人。那些先輩、英烈、偉人、學者之所以走過璀璨的人生之路,都得益於他們年輕時的廣蓄博收,孜孜以讀。現在連外國人都在學習我們先人的經典著作。可是我們有的同學一碰到寫作文就犯難。還很辛苦的去上課外補習作文。殊不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寫好文章,就要多讀書。

大同國小安靜、明亮的圖書室向每一個愛讀書的人敞開,大同國小一萬多冊精美的圖書向你招手。同學們,立即行動起來,向知識進軍,用書籍點燃智慧的明燈,“欲養鯤鵬志,先要精讀書!龍從書海躍,鵬自筆山飛!”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演講稿親愛的同學,如果你熱愛你的祖國的話,那麼,認真讀書吧!書籍是全人類的智慧,它可以幫助你跟上時代的步伐,你的祖國母親正等着你去爲她增加力量。

親愛的同學,如果你熱愛生命的話,那麼,認真讀書吧!因爲個人的前途只有和民族、國家的利益緊緊相聯的時候,生命之花才能開得燦爛。

親愛的同學們,此時面對你所有的同學,面對着所有關愛你的老師。大聲的回答我:你爲什麼而讀書?(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龍演講稿篇4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明,書寫着永不停息、對完美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禮貌,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溫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禮貌,懂禮貌,提高禮貌素養。

禮貌禮儀的資料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禮貌,遵守排隊秩序是禮貌,愛護公共財產是禮貌。禮貌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就應時刻注意自我的言行舉止,讓禮貌禮儀貫穿於我們心中。

站在時代的這天,讓我們暮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構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爲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們有職責做中華禮貌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的標準要求自我,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期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僅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禮貌素養和儒雅風度。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多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龍演講稿篇5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本次我演講的題目是《長城贊》。

長城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它涵蓋的面非常廣,把整個文化載體當中豐富的內涵,通過具體的活動都展現出來,這無疑對增進海峽兩岸之間,對中華文化理解,特別是對臺灣年輕人一代弘揚中華文化傳統,都很有意義。當前,島內臺—獨勢力非常囂張,特別是島內推行“文化臺—獨”、“去中國化”,通過修改教科書,歪曲歷史,割斷兩岸之間這種不僅是血緣,特別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紐帶。

前段時間,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的會上,有一位叫朱宏(音譯)的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他提供的論文就是《海峽兩岸歷史教科書的比較》,其中,比較當中,就有怎麼樣介紹長城。現在臺灣新修改的教科書當中,在介紹長城時,基本上淡化歷史所含的信息,只是從建築方面來講到的。這本身就反映出,我們的活動對臺灣島內宣傳中華文化的意義,應該是潛移默化,通過非常生動和具體的事例來引導,來教育臺灣民衆,特別是青年一代。

從文化上來講,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我們都是年青一代,是後來人。

從中國傳統的古文字學來看長城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實際上長城的概念是到了秦以後纔出現的。城防以前就有,城的雛形在商代就有,它最早基本上是一種疆界的劃分。真正長城雛形的概念,一個字就是“疆”。從象形來講,疆字裏的“田”就是被夯實的土塊,中間那兩橫是板,或者就象我們漢長城看到的那種用蘆葦或木塊墊起來,一層一層。板築是中國最傳統的築城方式。70年代農村打牆時,還用這種最古老的方法,兩個門板,一層一層地夯實,放上蘆階節,一層一層,那麼這個疆,也就是中國最早、最傳統的牆。疆、牆一聲,從文字學來講,也是一音之轉。那些與疆相關的概念包括田地的田、城垣的垣,都是板築的形式。所以,板,後來又稱爲版圖。版圖的意思就是以牆爲界,你所控制的範圍和地域。可以說,從我們先輩在文字中創造的東西就可以看出我們最早長城建設當中的文化意涵。甚至包括邊關的邊,繁寫的“邊”也指敵樓很高,下面是土方,還可以綿延不絕。古老的長城,西方翻譯成“greet wall”,非常準確的翻譯。長城最早就是牆,後來變成疆界,界的意思是上面夯實的土,下面用木頭搭建的一種結構。所以,現在我們邊界的界也是與夯土建牆直接相關的。

許多學者認爲,長城建了以後它基本是一種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分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分界。說生產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生活方式的分界也好,說種族劃分也好,總而言之,它是一種文明生存狀態的隔閡,這既是一種隔閡也是一種融合。從戰國時代,這種邊界方式在中國各地都有,包括戰國當中在中國的內陸,也都存在這種防禦式的邊界,到了秦,就具有了很大的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因爲,秦作爲一種統一,“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也要把整個的疆域統合起來。到了漢,圍繞河西走廊基本上是維持漢代的交通線。交通線是爲了維持飛地,哪一塊飛地?就是沙洲,是敦煌。敦煌又是控制整個西域的一個漢人聚居的地方。它北邊有匈奴,南邊有北狄,處在夾縫中。河西的長城是沿着河西走廊修築的,是一條軍事交通孔道,一條補給線,同時它也是敦煌的交通線,長城維繫了絲綢之路。這一段的長城,我們感覺與明長城有很大的區別,實際上一個意義——攔馬牆,因爲遊牧民族在軍事上最厲害的.是馬。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後,車戰的方式已經拋棄,學用一人一騎這種戰術。這種戰術突擊能力非常之強,而遊牧民族主要靠騎兵征服農耕民族。修長城,無疑是這樣,你人可以過來,但馬過不來,馬過不來,你戰鬥力就沒有,你打不過漢人的步兵。河西走廊這段漢代長城起到了一個攔馬牆的作用。明代長城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它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文化載體,它周邊的人文設施,包括民俗、宗教、人文的各個方面,很多很多。

還有一點,清朝的長城政策實際上是值得我們研究的。清是“修一座廟,勝養10萬兵”。所以,承德是清朝濃縮的一個長城,它是精神上的長城,是把中華民族多民族融合在一起的一個長城。我認爲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最成功的,是和長城的思想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長久以來長城防禦思想的一個積極體現——通過民族的融合。

到了今天,我們去研究長城,就是要發揮這種精神。長城是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不屈不饒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共同發展的象徵。還是中華民族改天換地創造能力的象徵。我想,這些都是長城的文化意義。當然,它還有更深的文化內涵,從考古,從文化,從歷史,包括農耕和遊牧之間的區別,包括地理、軍事,包括交通這些方面。圍繞長城有許多需要進一步開發的,包括民俗民居,兵營文化,當地的集市,當地的宗教信仰,關公信仰(古代軍人都信關公)。此外,長城的軍事佈防還有一線、二線梯次配置。實際上,古代軍事思想與現代的軍事思想是一樣的,雖然冷兵器、熱兵器不同。這些方面都應該充分挖掘。

總而言之,長城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多向性的載體,而不是單一的。臺灣青少年一代,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從教科書上讀到長城的。怎麼把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變成活生生的,再把這段歷史銜接到現在,最後,融通在他們的思想中,使中華文明能夠承傳。

現在,中國處於一種發展狀態,同時,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顧炎武在《馭戎論》中講過三段話,很有啓發意義。他說:“宏大公之度,以開其向化之心。”雖然你修了長城,但有的時候,你要敞開胸懷,要懷柔的政策,包括對待世界的文明,你要開“向化之心”,要“宏大公之度”。

第二句話是“蓄不測之威,以消其先事之詐。”就是積極的防禦。你沒有防禦,有不測之威,你就要受人欺負,長城也有這方面的作用。

第三句話:“嚴必然之防,以綏其窺伺之禍。”我個人認爲,我們新的長城精神,首先是中華民族5000年連綿不斷的精神價值;第二,我們民族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我們綜合國力和綜合國防的強大;第三,我們新的長城精神,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一種多元的,一種融合現代世界文明發展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整個長城文化就能歷久彌新,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中華文明在世界上更能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