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演講稿>

感恩敬老演講稿5篇

演講稿 閱讀(5.54K)

小夥伴們在做所有演講演出之前,都需要提早撰寫好演講稿,演講稿是能夠提升演講者的自信心,是我們取得成功演講的關鍵因素,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感恩敬老演講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感恩敬老演講稿5篇

感恩敬老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秋風送爽、瓜果飄香的日子,我們迎來了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爲“老人節”,此後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做子女的能活下來,是因爲有父母的養育;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們不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

在這一天裏,每戶人家都應該陪家裏的老人們一起到郊外走走,陪老人聊天玩樂,送上老人喜歡的禮物等。同學們,你是否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到外面玩過呢?有沒有爲他們梳梳頭、捶捶背、洗洗腳呢?有沒有幫助過別人的爺爺奶奶?有沒有在公交車上爲老年人讓座?我們漸漸長大着,也在漸漸懂事,我們應該爲老人們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下面,我在這向全校同學發出如下倡議:

1.和父母一起,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準備一些可口的飯菜。

2.做一兩件讓老人高興的事,比如幫爺爺、奶奶捶捶背,幫他們洗洗腳,或和他們一起唱支歌等。

3.常常和家裏的老人一起散散步,陪他們聊聊天。

4.在學校要做一名尊師守紀、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裏要做一名尊老愛幼、體貼父母的好孩子;在社會要做一名明禮誠信、愛國守法的好公民。

最後,在重陽節到來之際,我們祝願普天下的老人們健康長壽,平平安安!我們衷心的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謝謝大家!

感恩敬老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10月9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在農曆的九月九日,古人認爲九爲陽數,九九重陽,故稱重陽節。千百年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大多登高處、賞菊花、插茱萸、宴親朋,藉以表達敬天、祭祖、思親的情感,因而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千古流傳。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也不斷賦予這個節日以新的內涵。在重陽節、敬老日來臨之際,對尊老愛老的主題做些思考、加深認識是很有必要的。如今空巢老人日益增加,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關心與關懷。

大家知道,尊老愛老、注重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公元前兩百多年以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人們應該贍養和孝敬自己的老人,同時也要善待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那麼關愛空巢老人也就體現了這一思想。這一思想不但繼承了儒家孝親的倫理精神,而且發展爲善待非親長者的道德觀念,更加具有了廣闊的社會意義。在重陽節將要到來的時侯,重溫古人的教誨,目的是繼承傳統,加強修養,把尊老愛老化作我們自覺的行動。

尊老愛老,首先應做到尊敬和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父母養育了我們,吃盡千辛萬苦,我們理應以“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心情回報他們。比如適當做一點家務,關心關心父母的疾苦,少讓他們爲我們操心,多讓他們因爲我們而感到滿足。

尊老愛老,還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自己所接觸到的每一位長者,特別是空巢老人。具體包括:說話有禮貌,乘車讓座位,跌倒扶一把,有難幫一幫等等。

尊老愛老,應特別強調尊敬師長,也就是我們的老師。中國自古有“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說法,意味着學生從來把老師看做自己的長輩。從工作性質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三尺講臺默默奉獻,一支粉筆耗盡春秋,也理應受到人們的極大尊重。學生尊重老師,主要是遵守紀律,服從管理,好好學習,力爭取得優異學習成績報答師恩。

總之,在重陽節敬老日即將來臨之際,讓我們牢記古人的教誨,尊老愛老,身體力行,把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將和諧之風遍佈神州。

感恩敬老演講稿篇3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如今,重陽敬老已成爲共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都要老,人人都敬老”是自古至今倡導的敬老傳統。作爲學生,我們既要學好文化知識,又要傳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天經地義。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臨之際,除了道聲好,我們還有更多需要牢記的東西。

“尊老愛幼”之說是誰提出來的,不曾考究,但人人都知道,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一詞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如供養孝敬父母長輩。從大的範圍來說,“尊老”實爲“孝敬老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人必然是高尚的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家庭必然是溫暖的家庭,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必然是文明向上的社會。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除了父母之外,還應該尊敬、愛戴我們的老師。對待老師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孝不僅是對自己的親人,而且包括了沒有血緣關係的長輩,特別是老師。

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同學都要用實際行動向前輩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爲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爲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在校內校外,碰到老師要問好,上課認真聽講。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重陽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前輩都能幸福、安康。

感恩敬老演講稿篇4

農曆九月,天高霧濃。陽光少了絢麗的色彩,碩果壓彎了繁碩的枝頭。風涼了一地的色彩,冬近了來時的腳步。給人一種沉醉中的暢想,在這份暢想中,我們迎來了一個讓我們感恩的節日——九九重陽。

“重陽節”顧名思義,重,雙重的意思。我們大家都知道,農曆九月初九,爲傳統的重陽節。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爲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九九重陽,因爲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它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好日子。做兒女的會在這天獻上一份孝心,做小輩的會在這天獻上一份愛心。把自己對老人,對父母,對長輩深深的愛盡情袒露……

有人說:“兒是孃的心頭肉,銜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涼了。”這深深的說明了父母對兒女的那一片心,那一份情。他們將他們一生的愛無私的給了兒女。留給自己的也許只有兩鬢的白法和永遠的守望。可娘又是兒的什麼呢?也許誰也說不清,誰也道不明。作爲兒女,也許我們也想把父母做爲我們的心頭肉。我們也想像父母愛我們那樣的去愛他們,也想像父母疼我們那樣的去疼他們。也想把他們銜在嘴裏,也想把他們捧在手裏。可我們做到了嗎?

沒有,我知道,我沒有!因爲我疼他們的情懷,遠不及父母疼我的那份心腸。當父母病臥在牀,我即使匆匆回去,也只能含淚的守在牀前,送上一杯清水,遞上幾粒藥片。當望着他們痛苦的表情,難受的心情,我竟不能爲他們減輕絲毫的痛苦。當在他們需要我噓寒問暖,需要我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說說話的時候,我卻因爲工作的繁忙,而不得不提早離開,把孤獨和冷清留寫在了他們的屋裏屋外。當他們力不從心,好希望能吃上一頓不需要自己動手的可口飯菜時,我卻在只能在遙遠的他鄉無力相望……

其實,我知道。我哇哇墜地的那一聲吶喊,是因爲你賦予了我新生的力量。我跚跚學步時的那一些牽絆,是你心中最放心不下的牽掛,那一步一顫的驚厥中,賦予了你太多的渴望。我知道,我是你的希望,是你今生的夢想。此生,你已爲我泯滅了你所有的夢想,把所有的情懷寄予在了我的身上。於是,你扯動遠航的帆船,給我背上遠足的行囊。把一腔激情書寫在了我的航程上。然而,當我們少小離家,去尋求新的希望,你遙送的目光卻是淚水漣漣。雖然是那般的不捨,卻又是如此的毅然……因爲你希望我有山一樣的情懷,有海一樣胸懷。而今,我已有了堅實的脊樑,開始追逐屬於自己的理想。而你卻過早的改變了容顏,時光彎了你曾經挺直的脊樑,歲月薄了那寬厚的臂膀。唯一不變的,就是你對兒女那份深深的情懷……

其實,我知道。多少個日落的黃昏,你細數天邊雲彩;多少個黎明的早晨,你細數跳動的露珠;擁着太多的渴望依窗而望,好希望我兒時的笑顏出現在你的窗前,一聲親暱的呢喃喚回那無數次我在你懷中的歡顏。可你總是失望,因爲我總沒有足夠的時間停留在你的近旁。如今又是一季秋風起,涼了心中的渴望,也冷了夢中的期盼。我卻依然不能留守在你的身旁,不能告訴你天冷了請添件衣裳,夜寒了,別忘了換上厚的被棉。於是,在這九九重陽的夜晚,我只能在思念中掀起沉重的窗簾,在秋風中遙寄一片祝福,一聲問候。將所有的歉疚與夙願寄託於那一絲風的輕揚。讓它告訴你們:“女兒祝願你們重陽快樂,幸福永遠!”

感恩敬老演講稿篇5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陳曼希。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同學們,你們都應該知道重陽節吧!——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曾經學過好幾篇關於重陽節的詩篇呢!比如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課本里我們知道了,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思想中,“六”爲陰數,“九”爲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初皇宮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時,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爲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____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爲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爲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爲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裏爲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裏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淒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擡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淨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