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抗疫專題>

致敬抗疫英雄事蹟心得體會大全

抗疫專題 閱讀(2.47W)


致敬抗疫英雄事蹟心得體會大全

  抗疫英雄事蹟心得體會(一)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阻擊戰、總體戰。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傳播速度之快、感染範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根據中宣部的部署,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奔赴抗擊疫情主戰場。

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踐行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報道疫情最新動態,傳播疫情防控知識,書寫抗“疫”一線感人事蹟,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築同心的輿論氛圍,新聞戰士始終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

到戰火中去記錄生死之疫

“如果你的報道不夠好,那是因爲你離現場不夠近”,這是許多記者的座右銘。

“作爲一名新華社‘老兵’,我再次回到‘戰場’。”新華社記者王毓國18年前曾深入阿富汗反恐戰場採訪。如今,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他和他的戰友,從北京奔赴武漢。除夕夜,新華社記者熊琦進入武漢中南醫院重症隔離病房採訪,最早發回《重症隔離病房裏的除夕夜》等現場報道。

1月20日,新華社啓動應急報道響應機制,隨後成立武漢前方報道指揮部,平均每天播發各類稿件200多條,推出了《黨旗,高高飄揚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將戰“疫”進行到底——寫在武漢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託舉生命的方舟——方艙醫院建設記》等一批“鎮版刷屏”之作,鼓舞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萬千英雄向前,向前,再向前!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衝鋒在前。”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人民日報社記者李舸率領的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協調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骨幹攝影力量,分赴各家醫院,爲全國馳援湖北的4.2萬名一線醫務人員每人留下一幅“戰疫”肖像。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

除夕之夜,2020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史無前例地未經彩排增加節目《愛是橋樑》。這一節目開始時的視頻內容,正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蔣曉平和他的同事們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持續蹲守採訪而得。擔心他安危的妻子在朋友圈中寫道:“明知前方有病魔的威脅,你依然選擇逆向而行,並不是不知那裏有危險,只是職責所在,所以義無反顧。”

阻擊疫情的戰場上,疫情就是命令,一批批新聞“戰士”聞令而動,毅然逆行,不畏生死,衝鋒陷陣,踐行“四力”。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第一時間抽組前方宣傳報道分隊,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先後3批次派出24名記者,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派出攝影力量。解放軍報攝影記者王傳順已在武漢奮戰一個多月,5次深入最危險的“紅區”。他的同事高立英是報道分隊唯一的女記者,除夕當天纔回到石家莊家裏,她主動請戰,大年七年級中午即趕赴武漢。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電部記者樊斌和戰友們連續奮戰,精心採製230餘條現場報道。

經濟日報記者瞿長福曾多次參加急難險重採訪,是中央媒體戰“疫”隊伍中年齡較長的記者。他緊急受命帶領團隊奔赴武漢,帶頭到醫院、菜場、社區、企業採訪,推出了“來自戰‘疫’一線的紀實報道”“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特別報道”等系列主題全媒體作品。

“我是記者,我是黨員,長期跑衛生戰線,情況我最熟,最危險的地方,我上!”1月21日,湖北廣播電視臺記者謝珍和同事一起前往武漢同濟醫院發熱門診,成爲第一批進入定點醫院採訪的記者之一。

1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魏凡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走進荊州胸科醫院重症隔離區,與患者面對面交流;1月28日,中國婦女報記者徐旭從北京抵達武漢,傾聽女醫生張繼先講述及時上報疫情、團隊“零感染”的抗疫故事;2月5日,南方都市報記者鍾銳鈞與同事從廣州出發趕赴武漢,此後他們蹲守漢口醫院隔離病房,搶拍一個個感人的真實瞬間……

全力以赴、盡銳出戰,根據中宣部的統一部署,按照中央指導組的統一安排,4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深入湖北和武漢一線,與當地媒體同仁並肩戰鬥,同湖北人民武漢人民並肩作戰,同舟共濟,在抗擊疫情中書寫責任擔當。

到羣衆中去傳遞顯政共識

疫情防控阻擊戰,也是一場輿論戰、信心戰、信息戰。恐懼、謠言和污名化往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戰勝疫情需要科學、理性和團結。

在抗疫一線,新聞工作者堅持新聞報道服務於防疫大局的原則,以筆爲槍、抗疫爲民,傳遞信息、展示真相,駁斥謠言、澄清謬誤,爲提升羣衆防控意識、凝聚疫情防控共識、穩定民心激發力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離漢通道關閉後,網絡上一度盛傳武漢市民生活陷入困境。人民日報社記者程遠州和同事走上街頭,走進超市、加油站、地鐵等公共場所,寫出《直擊:離漢通道關閉第一天》,澄清不實傳言;針對公衆對疫情的恐慌,採訪多家醫院醫護人員,報道治癒出院患者和醫護人員的一線認知,傳遞理性科學的信息,爲抗疫打氣。

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度較爲薄弱。新華社記者徐海波在1月22日採寫《疫情防控別把農村漏了》予以呼籲。一週後,他踏上下鄉路,深入六七個縣市的鄉鎮村莊,到衛生院和病患家中瞭解情況,反映民聲。

從1月26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焦點訪談》持續聚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話題,凸顯了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2月11日起,《新聞聯播》推出專欄“一線抗疫羣英譜”,截至3月5日,已經連續播出24期節目,講述了來自醫療救治一線、基層社區、一線公安幹警、志願者等多個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示“平民英雄”的精神力量。

報道最真實的信息,供抗疫決策參考,是媒體職責的一部分。在中央指導組的統一部署下,中央在湖北媒體和部分湖北媒體深入武漢三鎮街道、社區、小區進行摸排,急羣衆所急、解羣衆之困,深入調查武漢市未收治隔離的“四類人員”情況,人民日報建立專門的網絡平臺,廣泛徵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同時利用各種渠道協助徵集有關線索,瞭解分類集中收治隔離工作的落實進展,推動解決應收盡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月9日半夜,環球時報記者崔萌和同事在跟蹤採訪一個社區轉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工作滯後、銜接無序、組織混亂等問題,數十名患者無法得到妥善安置。崔萌和同事迅速向上級反映情況。當夜,中央指導組立即安排,予以妥善解決。次日,中央指導組對事件責任人進行了約談問責。

現代快報記者熊平平和顧煒到社區調查前,提前做了大量功課,找到該社區一些患者信息一一覈實,深入社區與基層工作人員面對面細聊,結果發現僅這一個社區就有許多“四類人羣”尚未得到收治或隔離,並且拿到了所有名單。

黃岡市衛健委主任“一問三不知”、武漢市紅十字會物資分配存疑、愛心捐贈渠道不暢……媒體的報道不僅推動了問題的迅速解決,彰顯要“急羣衆之所急,解羣衆之所憂”的導向,更體現出中央對於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對不作爲的零容忍態度。

到平凡中去展現英雄時代

在全社會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對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至關重要。

圍繞武漢市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防”“供”“治”“安”“暖”等方面工作,中央和湖北主要媒體統一開設“一線抗疫羣英譜”“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應收盡收刻不容緩”四大欄目,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對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的關心重視,宣傳一線醫務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基層幹部的感人事蹟,展現全國各地支援湖北和武漢的情況,展現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

人民日報社記者李昌禹在採訪過程中,與武漢市江岸區新村街道爲羣社區副主任劉娟成了好朋友。在武漢的這段時間,李昌禹每天跑醫院、進社區,採寫的一線人物報道《我的兄弟在戰鬥,我要回去!——一位武漢醫生的千里逆行》《第一道防線,守住!》等報道,生動、真實地反映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衝鋒在前的工作狀態。

“我能做的便是用鏡頭去感知這座城市的脈搏,用文字去書寫這些人的冷暖。”中國青年報記者魯衝前後五次去到武昌方艙醫院,從2月4日凌晨開始建設,到收治首批病患,再到康復患者出院……魯衝見證了生命的“方舟”點燃希望的燈火。

不久前,一張李蘭娟院士臉上深深壓痕的照片刷屏網絡。這張照片,正出自中新社記者安源之手。李蘭娟院士從醫院重症病房出來後脫下防護服時,疲憊的她下意識地露出了微笑,面部的壓痕清晰可見。安源敏銳地意識到,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節點,李院士作爲高級別的專家之一,她的笑容意味着信心和勝利,於是連忙舉起相機,抓拍了這個動人的珍貴瞬間。

臨危受命組建的“強強組合”,成爲長江日報此次戰“疫”報道中的黃金搭檔。43歲的史強和50歲的金振強第一個合作作品,是見證武漢120急救車轉運患者。從1月29日接到任務開始,兩人24小時跟隨120急救車,多次見證入戶轉運重症患者。他們跟隨一線急救人員一起,進入重症患者家中,近距離記錄、拍攝急救人員工作環境和履職狀態,及救治患者的情況,真實反映120急救人員的內心世界和職業堅守。

自1月29日起,光明日報先後派出4批共15名記者,奔赴武漢一線進行採訪報道。他們發稿始終共用一個團隊的名字:光明日報武漢一線報道組。報道組打造報告文學特色品牌,《那些匆匆而過的人本來如此平常》《那些凝聚起來的力量》《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決戰ICU》等報道,把抗擊疫情中的中國故事講得生動感人,增強正面宣傳的可讀性、吸引力。

從影像日記“這七天,他們都經歷了什麼?”,到短視頻“鍾南山示範如何摘口罩”;從發佈武漢觀察Vlog,到上線疫情地圖;從發起爲最美逆行者亮燈加油的公益活動,到設立信息闢謠專欄,各家新聞單位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傳播作用,不斷提升網上傳播能力,將疫情防控最新消息、一線感人故事、疫情防控小貼士等,製作成圖文、短視頻、H5、抖音、快手等,被廣泛傳播。

抗擊疫情的戰鬥仍在繼續。

當前,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一線新聞工作者正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及時報道權威信息,把鏡頭對準一線、把筆端觸及基層,爲打贏“武漢保衛戰”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抗疫英雄事蹟心得體會(二)

無畏逆行的白衣天使、挺身而出的志願者、奮戰一線的保潔員和記者……在湖北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上,婦女同胞正以戰鬥姿態全力投入工作。3月8日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邀請6位巾幗奮鬥者,用真摯的講述,分享了她們質樸感人又飽含力量的戰疫故事。

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鍾小鋒在ICU工作了16年。疫情發生後,她和她的團隊日夜堅守,在一線奮戰了60多天。

“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一名護士衣服溼透了,蹲在地上哭。不是因爲累而哭,而是因爲護理1個多月的病人有意識了。她流着淚說,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鍾小鋒說,ICU收治的患者進來時基本都無意識,沒法交流。“經過我們的努力,患者能跟我們有互動,有時一個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去繼續戰鬥。”

她坦言,自己家中也有年邁的父母、年幼的兒女,也很疲憊。但ICU是護佑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她深知自己是在與死神賽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不能有絲毫懈怠。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袁雅冬是河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長。1月26日,作爲呼吸科醫生,她主動請戰,奔赴挽救生命的戰場。

在武漢市第七醫院,他們負責4個病區的醫療護理工作。袁雅冬管理的病區有190餘名病人,急危重症患者比例經常在一半以上。袁雅冬說,經過40多天奮戰,有250餘名患者經她治療病癒出院。“一起戰,一起贏,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早日回家。”她堅定地說。

廖君是一名新華社記者,從去年12月30日以來,她一直戰鬥在抗擊疫情報道一線。她和其他女同胞一樣,身上有多重身份:在家,是兩名七旬老人的獨生女,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是一名軍醫的妻子。在崗位上,是工作20多年的記者,也是一名共產黨員。

這些天裏,讓她印象最深的採訪對象是武昌醫院的一名主治醫生汪曉婷。汪曉婷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前線。她下班後就住在賓館,跟家人隔離。擔心感染丈夫,她不願上車,執意走路,丈夫就開車默默跟在後面,爲她護航。

“這些記錄寫在文章中,也永遠記在我心裏。”廖君說,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在抗擊疫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必須堅守住輿論的“主陣地”,向世界講述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所經歷的一切。

武漢經濟開發區環衛工人張春香是第一批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區隔離病房進行突擊保潔的保潔員之一。

“我的孩子們都成家了,沒什麼負擔,如果清潔沒人做,那情況不是更糟糕嗎?我覺得我應該站出來。”張春香說,剛開始報名時,老伴不同意,擔心她抵抗力差、容易被感染。爲說服老伴,她反覆強調醫院防護很好,只要平時注意衛生,做好防護沒有問題。女兒知道此事後,也主動打電話和父親商量。在女兒的幫助勸導下,張春香老伴才同意。

在結束這份工作後,張春香和其他同事一起到賓館隔離了14天,大家都很好,目前已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希望大家都能多爲別人想一點,多爲別人做一點。相信我們武漢很快會好起來。”張春香說。

提起站到抗疫一線的勇氣從何而來,青年志願者楊雪說:“我並不是一開始就勇敢。”那天,在醫院工作的表妹給她打電話,問可不可以送她去上班,她當時心裏咯噔了一下,很害怕,畢竟醫院還是很危險。可想到表妹是去一線救人都沒有害怕,覺得自己應該幫她。

楊雪鼓足勇氣出門,在路上表妹一直教她怎麼防護、怎麼消毒。她的堅強、勇敢和樂觀消除了楊雪心底的顧慮。“這是我第一次心態的轉變。”楊雪說。

第二次則是在一次執行物資運輸任務的時候,楊雪在路口等紅綠燈,和她並排停着一輛軍車,車裏的軍人看到志願車的貼標,搖下車窗對她敬了一個軍禮。

“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撼!那一刻,我覺得作爲一名武漢人,我必須勇敢站出來,爲了武漢慢慢變好作出自己的貢獻。”楊雪說,“只有我們進,疫情才能退。”

湖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述永說,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婦聯第一時間向全國各級婦聯組織發佈動員令,湖北2600名專職幹部、30多萬婦聯執委加入戰疫大決戰。

  抗疫英雄事蹟心得體會(三)

某某市青年企業家協會黨支部成立於2007年,現有黨員29名,是一個功能型支部。爲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該協會黨支部和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迅速組織會員開展募捐活動,並多方籌措、緊急調集疫情防控物資,第一時間將急需的醫療物資送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阻擊病毒蔓延。

一、黨員在前,立即行動

2020年1月26日,面對某某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嚴峻形勢,某某市青年企業家協會黨支部迅速召集黨員代表利用微信羣召開會議,大家紛紛表示:疫情面前,黨員要帶頭,要立即行動起來,爲某某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會後,該協會黨支部率先在某某募集善款採購防疫物資。協會黨支部書記某某在微信羣內發出募捐的號召,20餘名黨員積極響應,短短几個小時,募集資金近六萬元。

1月27日晚,該協會黨支部採購的防疫物資到達某某。1月28日上午,該協會黨員及會員捐助的3萬隻口罩第一時間發放到疾控中心、交警隊、城市公交局、出租車公司、汽車西站、公汽公司、環衛公司、郵政局等單位的一線工作人員手中。同時,瞭解到疫情緊張,黨支部書記某某再次在協會內愛心企業中發起募捐,5個小時募集資金某某元。

二、羣策羣力,共抗疫情

在全國各地均出現防疫物資緊張的情況下,某某市青企協要在一兩天內通過正規渠道採購幾批質量合格的防疫物資,這無疑有一定難度。

爲解決這一難題,該協會黨支部廣泛調動全體會員特別是黨員會員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各會員的社會資源,四處聯繫奔波,千方百計尋找緊缺物資貨源。

協會黨支部爲此專門成立了採購小組,在採購物資前,堅持先審覈貨源商的工商營業執照、醫療器械註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和第三方檢驗報告,確保送上“前線”的物資都能保質保量。目前,通過該協會黨支部和黨員的共同努力,已爲某某各戰線抗擊疫情籌措捐贈免洗抗菌消毒液30件、一次性醫用手套25000只、消毒液500桶、一次性口罩50000只、醫用酒精405桶,防護服40套,有效緩解了某某防疫物資緊缺的壓力。

三、加強宣傳,共渡難關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事關大局,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爲做好宣傳工作,某某市青年企業家協會黨支部利用微信羣等社交媒體,引導全體會員科學防控,在做好自我隔離的同時,教育身邊人員不傳謠、不信謠,主動做好防護,爲防控疫情積極奉獻力量。

爲鞏固疫情防控成果,該協會黨支部還號召各會員企業積極擔當作爲,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和疫情防控情況適當延期開工,切實維護員工利益。在黨支部的號召下,各會員企業紛紛響應,承諾延遲開工並在隔離期照常支付員工工資。會員企業湖南衡科實業因延遲開工,將支付20多萬元員工帶薪休假工資。企業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充分體現了其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抗疫英雄事蹟心得體會(四)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某某鎮黨委帶領全鎮人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以實際行動落實上級領導和全鎮人民交予的疫情防控艱鉅任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某某鎮黨委依靠集體的智慧,以大無畏的精神,顧全大局,堅守初心,勇擔使命,充分發揮“領頭羊”和戰鬥堡壘的作用;全體幹部衝鋒在前,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連續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熱血和汗水譜寫出一曲曲扣人心絃的壯麗詩篇。

戰鬥堡壘堅不可摧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裏,某某鎮黨委凝心聚力,衆志成城,全面落實各項防控工作任務。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統一指揮。戰鬥伊始,某某鎮黨委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防控應急預案,建立鎮、村、組三級防控工作責任網格體系。至今召開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推進)會議12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讓全體幹部深刻認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全面落實防控措施。日夜繁忙的某某鎮幹部,全面深入到防疫一線,下村入戶,收集摸排,研究對策,召開會議,傳送信息,落實任務。按照“堅決不發生,確保不擴散”的目標,以“鎮村一體化、村組一體化、防控一體化”的工作思路,全鎮總動員,上下齊參與。從每個村民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鎮村聯防,羣防羣治,狠抓防控措施的落實。組建防控工作黨員志願服務隊18支,發放《告知書》3600餘份,張貼宣傳標語30餘幅,全覆蓋入戶宣傳摸排12000餘人。臨時關閉場鎮3個,勸導暫停營業麻將館6家、餐館20家、魚塘1個。勸退農村宴席16起890桌。設置某某鎮葫蘆壩入境監測點1個,盤查車輛764臺2625人。18個村自發地組織設置入村管控點31個,檢查車輛1061臺2924人,宣傳勸導,護村護組,對防控疫情輸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村村響、流動喇叭、宣傳單、微信羣、公衆號等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有關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政策措施,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普遍提高了羣衆自我防護意識。同時全力摸準外出返鄉人員、外來人口、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基本情況,建立臺賬,居家醫學觀察,明確責任人,動態管理。

先鋒模範銳不可擋

在疫情防控一線,哪裏有羣衆,哪裏就有幹部,他們始終與人民肩並肩、心連心。黨委書記徐娟。帶領鎮黨委班子、全體幹部,每天綜合研判、梳理問題、查找漏洞、處置落實,全鎮疫情防控工作緊張有序。鎮幹部楊超,也是黃村村黨支部書記。30日夜裏,羣衆一個電話告知身體不適,他便馬不停蹄。他知道這戶並非重點關注人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加之夜裏羣衆出行不便和心裏有擔憂,他第一時間向鎮指揮部彙報,便快速聯合衛生院醫生上門查訪,爲羣衆檢查身體,疏導心理,結果是欣慰的,事情完結已是夜深人靜之時。鎮幹部楊瀟。中共預備黨員,接到上班通知後第一時間取消了原定於2月3日的婚禮,一心撲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全鎮所有數據全部到這裏彙總,梳理分類應用,爲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效精準開展提供支持。他們是全鎮幹部的縮影,他們憑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和信念把方便留給羣衆,困難留給自己,把健康和安全留給羣衆,危險留給自己,他們用生命築起了一道保護人民羣衆的血肉長城。

黨的力量凝聚人心

疾風知勁草,危難見堅貞。在某某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鎮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挑重擔,全鎮老百姓齊心協力,嚴防死守。規劃村張小凡、郝趙楊、張傑澳、柏萬,中壩村張智傑、徐永發,他們志願到村設卡點執勤,爲抗擊疫情出一份力。景春村普通黨員姚玉仙。每天義務爲中壩、四方、規劃三村聯合監測點執勤人員提供午餐、開水和取暖設備,並換崗執勤。溪口村黨員趙興鑑家屬爲入戶排查幹部免費送午餐。規劃村村民郝明春自費買中草藥爲幹部熬製大鍋湯。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暖心的行爲,給予全鎮幹部極大的鼓勵和支持,更加堅定了某某鎮黨委堅決打贏這場無硝煙戰役的信心和決心。

面對疫情,某某鎮幹部選擇迎難而上,衝鋒在前,兌現了一名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承諾。戰爭尚未結束,某某鎮黨委一定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抗擊到底!

  抗疫英雄事蹟心得體會(五)

爲做好全縣客貨運輸行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某某同志作爲道路運輸行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充分認識疫情的複雜性和嚴峻性,主動放棄了春節假期返回貴州老家探望老母親的計劃,第一時間投入我縣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把好交通運輸防控關。

忠於職守,科學統籌安排。在縣委、縣政府部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後,某某同志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召集全縣客貨運輸企業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會,認真研究,分析疫情,要求舉全行業之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客運企業深入落實車站、車輛防控工作,在車站設置進站專用通道監測,對進站等候及上下車乘客進行體溫測試,並登記臺賬;認真落實客運站場通風、車輛及設施每天3次消毒,工作人員戴口罩、勤洗手等衛生防護措施;設立專職人員、專用通道、指示標誌、隔離房間、專用物質,嚴格執行“七不出站”制度;加強宣傳與防控,在旅遊集散中心LED屏、出租車頂燈循環滾動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護科普視頻、標語並張貼標語,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要求客貨運輸企業必須把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確保各項工作規範有序、有條不紊推進。

求真務實,工作穩紮穩打。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某某同志深入基層,勤於調研,及時瞭解羣衆動態,在周邊市、縣交通部門均發佈停運的通告後,某某同志迅速聯繫縣客運企業負責人,集思廣益、統籌兼顧,針對我縣地域環境特殊性及羣衆出行方便考慮,及時報請局黨委,並報縣政府同意,對跨縣客運路線實施暫停營運,優化縣內農村客運線路發班班次,爲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同時深入到基層駕乘人員當中,積極開展對駕駛員的宣傳教育,在特殊時期做好對羣衆的宣傳解釋工作,提高服務質量;聯合公安、衛生等相關部門在106線、重要交通樞紐處設置疫情防控點,對來往車輛駕駛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排查,聯防聯控,抗擊疫情。

勤勉務實,勇於奉獻擔當。按縣交通運輸局統籌安排,爲防止大年三十、七年級到月珠寺上香羣衆較多,引起人員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爲一名有着25年黨齡的老黨員,某某同志爲照顧外地同志能回家吃團年飯,主動到執勤點執勤,引導、規勸羣衆和車輛有序離開;在客運中心站隨時可見他的身影,每天都是最早到達客運站進行檢查,對車站、車輛的消毒、車輛儲備、車輛安檢、疫情宣傳等情況進行一一檢查;主動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帶領排查小組對包保區域內住戶人員進行安全宣傳,逐一排查,包保區域內109戶,354人不漏查,全力做好返鄉人員排查登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運輸行業仍是重中之重。某某同志總是做得多說的少,樂於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着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奮戰在某某交通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他總說:我經是一名軍人,轉業到地方工作,其實哪兒都一樣,都是爲人民服務。看似簡單的話語,飽含着他一顆赤誠的爲民愛民之心,面對緊迫的疫情局勢,勇於奉獻、迎難而上、恪盡職守、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