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系列節目《復興之路》觀後感範文三篇

觀後感 閱讀(5.79K)

《復興之路》是一部電視政論片,用十分詳盡的歷史資料,向觀衆展示了近現代的中國,經歷的滄桑鉅變。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系列節目《復興之路》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系列節目《復興之路》觀後感範文三篇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篇1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167年,貫穿着中國近代史以來每一個深刻的歷史階段、每一個感人的故事,勾畫出了中華民族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從這條艱難曲折的偉大“復興之路”的歷史長河中,可以得出這樣一條歷史結論:那就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

可以這樣說,《復興之路》用事實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復興之路》展覽選取各個歷史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歷史重現,講述了中國從民族覺醒、民族救亡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行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的歷史進程。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

在《復興之路》中,我還激動的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片中解說詞說到,爲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爲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片中解說詞說到,爲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爲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12月1日,我們來到了軍事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

在這次展覽中,我們深刻了解了中華民族從古到今的歷史事件。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革命偉人們經歷了風風雨雨,克服了多少苦難,才使得我們這一代有了今天的優裕的生活環境,然而,中國的發展並沒有到此結束,我們應該發奮圖強,用自己的才能爲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1840年之前,中國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民族。近代民族意識才在屈辱和抗爭中覺醒。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短短几十年,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升,只要身爲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和驕傲。

作爲祖國未來的主人,老一輩革命家點燃的革命火炬,要靠我們擎起,祖國燦爛的明天要靠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創。如今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要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譜寫出更加壯美的青春之歌。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篇2

最近,一部大型歷史政論片引起關注。“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動。”“從歷史變遷中真實地觸摸到了一個民族的幸福”……民衆口口相傳,媒體熱烈評議、網絡跟帖如潮,說的就是它:《復興之路》。

在娛樂節目竭力擠佔社會生活空間,海量資訊不斷分散人們注意力的時代,一部理論性極強的政論片熱播絕非偶然。

它之所以能夠引發觀衆的共鳴,之所以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於它以力求真實的藝術風格,勇敢地走進歷史的深處,走進真理的深處,走進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深處,說出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心裏話:歷經苦難、犧牲和奮戰,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實現幸福理想的偉大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世上的路有千萬條。但找到一條能夠讓一個曾經深陷苦難的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路,卻是那麼的艱難!《復興之路》把尋路的起點放在1840年,放在鴉片戰爭那定格了全民族恥辱的海面上。“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的悲鳴,正是當時中國人民在黑暗與迷茫中不知何往、呼號無助的真實寫照。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傑,但《復興之路》以歷史事實雄辯地告訴我們,從洋務運動到君主立憲,從戊戌維新到清末改良派與革命派的論爭……都沒能真正找到屬於中國人民的道路。學習西方搞資本主義,可“老師打學生”,行不通!袁世凱之流復辟帝制,但人民不答應!中華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

復興之路的觀後感篇3

最近,我觀看了《復興之路》系列之紀錄片,第三集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想到新中國的建設路程是這樣的曲折坎坷,我感觸良深。

《復興之路》第三集中國新生,講的是在毛主席的帶領下,中國逐漸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經濟、文化、軍事得到同步發展。當時,中國的產鋼量每年只有幾十萬噸,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相差甚遠。毛澤東意識到要使中國壯大,必須實現工業化,發展鋼產量增強國防力量,帶領羣衆過上小康生活。於是,毛澤東決定與蘇聯合作,他在俄國進行長達三個月的考察,最終與蘇聯簽訂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從此中國工業發生巨大的變化。

1949年的中國鐵路主幹線沒有一條能夠全線通車,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當於亞洲國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面對舊政權留下的滿目瘡痍,冷戰格局下誕生的新中國,在建設的進程中將經歷一段艱難和曲折。雖然困難重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不屈不撓的意志、艱苦奮鬥的作風締造了新中國,開闢了社會主義道路,從此,中國進入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探索國家發展道路,確立了堅持思想解放、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始了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奮鬥的新階段。

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鬥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標誌着中國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從一個軍閥混戰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安定團結的國家;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從一個倍受列強欺凌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國家。回顧建國六十年,我爲作爲一箇中國人而驕傲自豪。

如今,習近平主席正在倡導每個人心中都要擁有一個“中國夢”。夢想如帆,帶領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實踐證明,每一個時代的共同理想是泱泱中國揚帆遠航的不竭動力。在近代中華民族發展的低谷,無數有志青年爲民族獨立和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新中國成立後,紅旗高揚下的神州大地,共和國的開拓者們爲社會發展和民族自強揮灑青春、矢志不移;改革開放以來,新一代的建設者們用智慧和汗水將中華民族寫入了世界歷史;而到了新世紀新階段,“繼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繼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號角已然吹響,奮進的腳步已踏上征程。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要爲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對“中國夢”矢志不渝地追求和奉獻,爲祖國的明天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