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參考6篇

觀後感 閱讀(4.76K)

只有圍繞作品進行分析後寫出的觀後感纔是有價值的,寫觀後感的好處就是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和寫作水平,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參觀屈子祠觀後感參考6篇,感謝您的參閱。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參考6篇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篇1

作爲美術欣賞課活動的一部分,上週四我隨着我們系的師生一同來到江西藝術中心參觀陳丹青畫展。在幾個小時裏,每一個同學都認真地欣賞了自己喜歡的畫作,也收穫了許多。

舍斯托夫說:“人就是向現實轉變而尚未完成轉變的可能性”。時間、友誼、藝術,是本次展覽的主題,由三位畫家相識四十年來的故事與作品,作爲主線,敘述青年時代的理想,油畫實踐的軌跡,圍繞藝術的友誼。四十年來,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滿戲劇性的起伏與變化:林旭東由油畫轉向版畫,繼而轉向電影,又回到油畫;陳丹青的繪畫與書寫生涯,已爲公衆熟知;韓辛從上海、美國、北京的藝術遊歷,則是一個革命少年成長爲自由畫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陳逸飛、劉小東、賈樟柯,是這三位畫家長期友誼的見證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陳述,使我們有機會進入時光隧道,目擊革命時期自學一代如何成才,爲今天的藝術教育提供了生動鮮明的對比與反思。

展廳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11年三位老友騎着自行車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開心,一如他們的年輕時代。那是動亂的年代,歲月荒荒,他們躲在角落偷聽蘇聯錄製的歐洲古典音樂,自學繪畫,彼此玩笑,八·九十年代,三個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紀,又湊到一起畫畫,聆聽當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廳中,四十年的光陰轉化爲物質與文字,在展館的牆上交錯並置,燈光下顯得很靜很亮。

門首兩側的牆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兩端展牆掛開,按年代順序,依次分段,向展廳深處延伸:啓始於70年代三個自學少年的自畫像,以及歐洲各名作的臨摹,終結於2011年各自的寫作和創作,每一展室印在牆上的解說文字,關於畫,關於人。陳丹青與韓辛各寫了十餘段,林旭東寡言字僅寫了三段。此外,半數以上的畫配有圖說,韓辛與陳丹青各佔一半,這是兩個話多的人,一個愛聽表揚,一個樂於誇獎。

林旭東寫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頭就遇見了病後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後就開始你來我往地時常見面。有時他會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來。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爲丹青習作的對象,後來丹青畫的康巴漢子,骨相結構中也有他們的影子??他這幾年的畫中,我比較有感於他的印刷品寫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圖像並置的延續,但已不只遊戲概念,娓娓道來的是他的衷腸,歲月蒼桑,世事難料,畫家能守住的也只有這幾本舊畫冊,在無人喝彩中自有一種從容與淡定,波瀾不驚中題材已被超越:在一筆一劃的把玩中,他營造着安放性命的處所??韓辛畫得很多,水粉畫,畫的多是風景和靜物。

在畫展中找他們的“進步”與“退步”,或者比照誰畫得更好,都是無趣的,都是觀看與認知的障礙,因展覽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個獨立的人如何與境遇周旋,如何與自己的愛與才能糾葛,如何在不同的時代“畫什麼”,“怎麼畫”而他們頑強信守了自己對藝術的熱愛,雖然這份愛遭遇了不斷改頭換面的時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整的,難以分割的作品,單獨看一件作品,一個人的作品,一個年代的作品,便沒有看見這個展覽。

繪畫,是畫家的終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條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別人的作品。其實,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並賦予對繪畫的認知,這是一個使作者成爲觀衆的畫展。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篇2

寒假的第一天下午,媽媽帶我去科技館觀看了裏面的科技展品,這些科技展品主要體現了科技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以及參與性,爲公衆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了一個時尚、現代的“科學樂園”。

裏面的科技展品讓我目不暇接,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哈哈鏡,只要一站在哈哈鏡前面,人的形象馬上就變了,頭變得又大又長,而身體卻變得又短又胖。你知道哈哈鏡爲什麼能把人照成那副模樣嗎?原來哈哈鏡就是凹面鏡和凸面鏡的組合,凹面鏡會把鏡緣縮小,凸面鏡會把鏡緣放大,從而達到失真的效果。並且,哈哈鏡的成像特點是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成的是虛像,球內集焦,能讓人變短或者變胖,球外擴散,能使人變長、變大。

最讓我想不通的是無絃琴,沒有琴絃卻能彈奏出美妙動聽的樂曲。它是用手操作的,只要用手遮住——光敏傳感器,展品就會發出聲音,連續動作就像撥動琴絃一樣,能演奏出不同的音階和樂曲。原來有些電阻很大的材料,經過光照,電阻就會變得很小,從而增加了導電性,這種現象叫做光電效應。用這種材料可以製成光敏元件,對電路進行光控。

通過這次對展品的參觀瞭解和實踐操作,使我親身體會到了“科技的神奇”。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篇3

在秋高氣爽的十一月,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參觀了科技館,那天下午我早早的來到學校,等待那進入展廳那興奮的一刻。

我在科技館裏這看看,那走走,分不清方向。我就像一隻蜜蜂,到處汲取着科學的花蜜,我感到很充實,很快樂。科技館大都是些實際操作的部分,而不像圖書館一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於是,我在遊玩中學會了種種科學道理。

那天,參觀了科技館後,讓我懂得了,科學的力量是神奇的,科學充滿各個角落,各個領域;科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造就幸福。我們要通過學習,接觸科學,瞭解科學,做新世紀的領先人。

當我們剛進入科技館大門時,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科技館裏非常大,裏面擺滿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東西,而最吸引我的當然是那個“球幕投影”了。他呈現半圓狀,外表雖看起來不大,但當進入到裏面時才知道里面至少裝得下四十的人。在裏面,球幕投影會放些什麼影片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着。半晌,四周亮了起來,整個球幕呈一片浩蕩的宇宙,一片片星空向我們鋪面而來,它是那樣的神祕、那樣的美麗,使我們各自都陶醉在期間。不一會兒,投影就結束了,大家一出球幕,就情不自禁的往各自喜歡的東西去了。

科技館裏的東西真是說也說不完,數也數不盡,累了,剛想休息一下,就被附近的一個機器人吸引住了,那機器人正在跳舞,我在想那機器人是怎麼動的呢?而且還能做出那麼多高難度的動作,最後那機器人跳舞了它的舞蹈,我還是想不懂原理,只能失望的離開了。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篇4

11月9日是消防日,在這之前的一個星期天,我參加了由潁州晚報小記者俱樂部組織的活動——到潁州消防大隊學習消防知識。這天天氣晴朗,太陽照耀着大地,不時還來點微風,真讓人感到舒服。我帶着愉悅的心情,興致勃勃地走進了潁州消防大隊院內,一排排停放整齊的紅色消防車映入眼簾,整潔有序的大院,讓我一下子感受到了消防隊的嚴肅、幹練。

一開始,一位年經的消防員叔叔給我們講了很多消防知識,接着,幾位消防員叔叔爲我們演練了火災救援演練。只見,一位消防員叔叔拽着繩子,貼着牆飛快地爬上了三樓,像電影裏演的飛檐走壁一樣,我們看得目瞪口呆。接着,消防員叔叔輕鬆自如地跳過1米多高的牆,我也想試試,可誰知我纔上來就栽了個狗啃泥。我摸着嘴巴沮喪地說:“不試了,好難,把我的牙都快磕掉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地感受到,消防員叔叔爲了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天天苦練技能是多麼辛苦呀!同時,我也學會了怎樣使用消防設備,增加了防火知識。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篇5

首先,我們隨着消防隊員叔叔參觀了電話室,這裏一共有三部電話,三臺電腦,三個座位,消防員在執勤的時候三部電話能同時接聽,然後領導報告,及時集合,開展救援。同時這三部電話還能錄音,並安裝了監控,分別監控門內外執勤、電話室和車庫。

隨後,我們又跟着消防員叔叔去樓上參觀了宿舍值班室,宿舍裏同樣是乾淨整潔,臉盆、毛巾等生活用品擺放的整整齊齊,被子疊的就像豆腐塊一樣。宿舍旁邊的一間屋子裏還擺放了好多獎牌、獎盃。那可都是消防員叔叔用血汗換來的呀!

緊接着我們又參觀了消防車和消防器材。參觀之前,我在想:消防器材多不多呢?他們的作用都一樣嗎?到了之後,我看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比如說:一個大方盒子,還有一把很大很像電鑽的東西。聽了消防員叔叔的講解,我恍然大悟,原來那個方盒子是雷達,地震的時候通過一個小接收器救人;那個大大的電鑽是用來把金屬割斷。消防員叔叔邊講解邊給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拿來了一根直徑兩釐米的金屬棒,切了兩秒,金屬棒就被

割斷了。

最後,我們參觀了消防車,我原來以爲消防車都是一樣的,結果我想錯了,消防車各有各的功能,都不一樣。有兩種車給我留下很深印象。一種是五十鈴搶險救援照明車,它長8.6米,有四個照明燈,照明燈功率是1000千瓦,能伸到20米高,它的功能是救援。另一種是舉高噴射消防車,能裝載10噸水,用來滅火,大家可以想象,在危急時刻,它能挽救多少生命財產啊!

參觀屈子祠觀後感篇6

上週六的時候,我們一家和我表哥一家還有我的朋友一家一起去參觀了廣東美術學院一年一度的畢業畫展。

到廣美后,我們先吃了午飯,然後就向美術展覽館進軍了。一路上,我們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參觀了。

我們來到一座大紅房子前面,這正是傳說中的展覽館,我們幾個小孩馬上一窩蜂地衝了進去。我們先來到油畫展區,裏面的油畫各式各樣,五彩繽紛。我們開始仔細地看了起來,大多數的畫我們都看不懂,原來,這就是藝術。最讓我難忘的是一幅叫《急症亂投醫》的畫。畫的內容是:在一輛救護車裏,一兩頭豬躺在手術檯上,一位護士正在往注射器裏吸藥;一位脫光膀子的外科大夫正準備給豬做手術,上面還有兩個奇怪的機器正在給豬治療。我想,這幅畫的意思應該是:一頭豬得了重病,在送外醫院的路上已經來不及了,只能亂來。旁邊有好幾幅畫也很奇怪,看來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想象力可真好呀!

我們上到了第二層,那裏的服裝可真多呀。那些衣服都設計得很有趣,看來作者的想象力可真是非凡呀。其中,最讓我覺得有趣的是一件上面掛滿了口袋的衣服。那件衣服全身上下都是口袋,甚至連背後也有。要是穿這種衣服出門的話,可以帶好多小東西了。還有一件衣服上面掛滿了圖形,上面寫許多公式,比如九九乘法表。如果穿着它去考試,那就有答案抄了。

第三層分爲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傢俱設計。裏面的傢俱都是一些很常見的東西,但經過作者的大膽想象,就變得與衆不同了。最讓我難忘的是一些小橡膠椅,說是椅子,其實是許多用橡膠做成的食物,比如草莓蛋糕,芝士和麪包等。已讓人看到就會引起食慾,我第一眼看到時,我還以爲可以吃呢!有一些作品旁邊放了一個留言本,我在上面寫了“太棒了,都能拿去宜家賣了!”誰知,我發現有一個罐子上貼着宜家的標籤,看來他還真想賣呀!

另一部分是房屋設計,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應有盡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座別墅,它有三層,也有院子。院子裏綠樹成蔭,但是鳥語花香。雖然它只是個模型,但是還是讓我感覺住在裏面很爽。這些作品中有一個是俄羅斯學生弄的,搞得像一間西式別墅。還有一些作品是做了很多房子的,而且它們還把地形也做了出來,真厲害啊!如果工程師把那些房子都建出來,那一定很了不起。如果拿去賣的話,一定很快就會搶購一空的。

我在回家的路上,還戀戀不捨地想着那些作品。看來,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爲了展覽,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